北师大第10章机械能和内能及其转化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一机械能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一机械能教案

一、机械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和势能的存在。

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在探究实验中讨论总结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巩固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和类比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具:铜柱,铝柱,斜面,塑料盒,钢球道具、杯子、沙子、弹弓、橡皮筋、直尺等。

教学过程:用体验,能力拓展。

⑤评价体验,及时反馈宝鸡宝鸡,世界第一。

很荣幸能和宝鸡的各位朋友一起探索物理的奥秘。

我们的科代表在课前忙前忙后,帮助老师准备器材,做了不少功,特此奖励“红牛一罐”,来帮其补充“能量”。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诸如热能、电能、能源开发等等。

“能”确实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

我们说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

它能够做的功越多,它的能量就越大。

能量的单位和功一样,都是焦耳。

请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能量。

大家个个都能做很多功,都具有很大的能量,相信大家不光有能量,还有热情,一定会在这节课上有更出彩的表现。

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很多,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的形式——机械能。

(一)动能1.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动能?让学生举例展示具有能量的物体的例子,屏幕上显示有关动能的图片,如急流的河水能把石头冲走,流水能做功;空气流动形成的风能做功。

这些物体能做功,它们都具有能。

它们的能量是由于物体运动才具有的。

物理学中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探究动能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请同学们想办法使桌面上的铜块具有动能。

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改变金属块动能的大小,并由此猜想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提醒学生注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第三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第三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第三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只有热传递的过程中,热量是物体内能变化多少的量度;第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简单的自然现象”,所以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对知识的探究和应用。

学生在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改变内能的方式,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方法,并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打好了基础。

初中学生对新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搭设的台阶要能适合初三学生的思维特点。

本节课从生活中烧水的现象入手,让学生猜想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吸热多少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吸热的多少还与物质种类有关,再给出比热容的定义,并运用比热容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道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变化的量度,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2.应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实验,了解物体吸热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描述物质性质的物理量。

4.通过查比热容表,了解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变,了解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并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应用,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

5.能应用公式进行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

物质的比热容概念比较抽象,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物体吸热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和分析给出比热容的概念,帮助学生从现象过渡到理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并能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应用学习过的科学方法,提升学生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一、机械能》_3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一、机械能》_3

《机械能》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知道弹性势能。

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分别与哪些因素相关,并能对一些简单的现象做出判断。

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一系列物理实验,学习观察物理实验现象的方法,提升观察水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相关动能、势能及相互转化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学习过程:一、情景创设思考:1、快速飞行的飞机,如果遇上飞行的鸟,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发表见解2、据新闻报道,一位乘客从飞驰的火车上丢出一个馒头,将路旁的工人打晕,为什么?我们只有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后,才能得到解决。

二、自主探究任务一:动能及其影响因素?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结合图10-1,讨论、同桌合作,设计探究方案。

小球由斜面某位置滚下,撞击水平面上的一个小盒,并留在其中,思考:1、盒子被小球撞击?2、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会有什么不同的现象?3、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样的高度滚下,会有什么不同的现象?4、实验用的物理方法是 ____ ,相同质量的小球,运动的速度越 ____,做功越多。

运动的速度相同,小球的质量越 ____,做功越多,做功的本领越大。

由此可见: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物体具有 _____,物体对外做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越 _____。

生活中,物体具有能量的事例。

学生发言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并填写:一、动能1、物体因为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 _____。

举例说明2、动能的大小与 _____、______相关,小球的质量越 _____,运动的速度越 ____,动能越 _____,做功越多。

3、动能,它的单位是 _____,符号为 _____。

反思:(1)为什么要对机动车行驶的速度实行限制?- 1 -(2)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不同车型的限制车速不同?任务二:重力势能及决定因素回顾生活:结合图10-2打桩机的重锤的工作情景,利用身边的器材探究用质量不同的铁钉举高,打击跑沫塑料,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同一铁钉,举起不同的高度,扎入泡沫塑料的深度一样吗?做功的本领一样吗?同一高度,举起质量不同的铁钉,扎入泡沫塑料的深度一样吗?做功的本领一样吗?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并填写:二、重力势能1、物体因为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机械能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机械能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10.1 机械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

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2.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1.高速公路上都有限制汽车速度的标志,想一想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2.“……忽然,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从轨道的最高端飞驰而下,如同一条蛟龙,时而上下翻腾,时而左摇右摆……乘坐过山车的我在万分紧张的气氛中紧闭双眼,经历如此惊心动魄、激动不已的旅程,当我感觉过山车似乎平稳时,睁开了双眼。

哎呀!太可怕了……我正处于回环的最高处,而且还头朝下……太刺激了!”过山车速度为什么能够快慢不同的改变?过山车在最高点时,怎么会有平稳的感觉?想知道这里面的物理道理吗?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聪明的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3.置疑:你知道人为什么要吃饭吗?学生讨论。

人类生活、生产离不开能量。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学习并了解一些有关能量方面的知识。

问题:根据你的认识与了解,能说说能量有哪些形式吗?学生讨论回答。

那么,什么物体具有能呢?指出:机械能是能量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到底什么是能呢?请观察下列实验。

二、新课教学(一)什么是能1.演示实验(1)运动的小车推动木块运动。

(2)被举高的重物下落将小桌子压入沙中。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二、内能》_8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二、内能》_8

二、内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体积、温度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能够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实例。

教学重难点1.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对分子势能和内能的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演示实验:如图做实验,可得到现象:水沸腾后塞子飞出去,试管口出现白气。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推动塞子的能量来自哪里?为什么试管口会出现白气?想知道原因吗?那就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能——内能。

方案二:玩具回力汽车运动,其动能是从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而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动能从何而来?原来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能量来源于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

那么,什么是内能?从而引入新课。

推动新课一、内能1.内能:教师出示挂图:展示运动员头顶足球图片和分子运动图片(如图所示)。

观察并思考:飞来的足球具有什么能?如果足球缩小到分子大小,它是否还具有动能和势能呢?讨论得出: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所以有动能;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动能也越大。

演示并分析:两乒乓球与弹簧模拟两分子作用力。

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两分子间存有着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类比机械能定义,得出内能的定义及单位。

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2.温度与内能的关系出示挂图:冰山和铁水图片(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铁水有内能同学们容易得出,那冰山有内能吗?物体的内能大小跟哪些因素相关呢?(1)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法理解(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类比影响机械能的因素讨论得出: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一个确定的物体,分子总数是固定的,其内能大小由温度和体积决定;如果物体不确定,那么其内能大小由质量、温度、体积、种类来决定。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教学教案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教学教案

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第一节机械能一、教学背景分析“课标”中要求学生能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

本节涉及的内容概念多,且抽象。

由于知识容量大,而且学生相关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这么多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以演示实验引发思考,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引出概念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合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2.通过观察物体具有动能、势能和弹性势能的一系列实验,提高观察能力。

3.通过学习有关动能、势能及其相互转化知识的广泛应用,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知道在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4.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应用。

5.通过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掌握设计简单探究实验的方法,学会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归纳、总结简单的科学规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

2. 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问题。

动能和重力势能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对机械能概念的理解,也是学习内能的基础,它是学生将能量概念具体化认识的基础,因此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学习是本节的重点。

对于这两个重要概念的落实可让学生自己用身边的器材,采用探究的方法了解动能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研究过程注重研究方法的引导,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等。

教学难点:1.能的概念建立。

2.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

学生通过小学科学课和物理课的学习,以及从日常媒体中都可能了解一些有关“能”或“能量”的知识,因此对“能”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但对于“能”的概念仍是很模糊的,为了突破“能”这个抽象的概念给学生造成的学习困难,教学上需要把这个抽象的概念通过实验和实例具体化,从日常生活中最密切的现象入手,在列举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运动物体能够做功,具有能量,称之为动能;被举高的物体(或产生形变的物体)能够做功,具有的能称之为重力势能;被压缩的弹簧能够做功,具有的能称之为弹性势能等。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一、机械能》_13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一、机械能》_13

10.1《机械能》教学设计《机械能》是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中的第1节机械能。

一、教材分析能量是初中物理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贯穿整个初中教材的始终。

而机械能又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在生活中应用也很广。

学好机械能对以后学好其它形式的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初中学生,往往认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静止的物体不具有能量,所以设计好实验,列举生活中的相关机械能的大量实例,是学好本节的关键。

能及其转化》中的第1节,是前几节相关做功知识的延伸,更为后面内能等知识做铺垫,体现初中教材以能量为主题的重要线索。

(2)本节注重学生参与探究实验寻真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把物理应用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二、学情分析(1)、学生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

(2)、学生希望发表见解和表现才华。

(3)、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动脑。

(4)、学生有一定的探究理解和推理水平基础,苦于无从施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2)、初步了解动能的大小和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

(3)、知道动能和势能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2、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实验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水平。

(2)、培养学生在处理较为复杂问题时具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3)、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并能使用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实验为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体现解决物理问题的成功和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

(2)、会使用生活实例说明物理的动能和势能。

教学难点:探究物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相关。

五、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木板(斜面)、木块、小车、弹簧、单摆、海绵、大小砝码、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粘土、橡皮筋、钉桌、气球、纸弹、两个乒乓球、钢板尺、玩具(溜溜球、弹力球等)。

北师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10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第1节 机械能

北师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10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第1节 机械能

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第1节机械能★【知识与技能】1. 知道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2. 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3. 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 经历自主设计探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过程,培养和提高探究能力.2.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并体会这样做的优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进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情.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2. 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难点】学生设计完成探究试验,并交流评估各自的实验方案.【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1.观看多媒体视频:(1).风暴的肆虐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的片段中,你看到了哪些场景?学生回答:看到龙卷风吹倒了房屋,拔起了大树,掀翻了路边的车辆……教师提问:这其中又包含了哪些物理知识呢?学生回答:龙卷风是运动的,龙卷风具有很大的能量,龙卷风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 (2).刘翔110米栏的冲刺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是刘翔在奥运会110栏比赛中奋力冲刺,勇夺金牌的场景.教师评述:对!刘翔用他的速度征服了全世界,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如果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这里你又能发现哪些物理知识呢?学生回答:刘翔也是运动的,具有动能. 2.活动:投掷乒乓球教师:请每一位同学从实验盒中拿出一个乒乓球——全体起立!——目标,老师手中的气球,我们比比看,哪一位同学能够准确命中!预备——发射!好,请认为刚才命中目标的同学举手.请你来谈一谈,你是如何判断你的乒乓球命中气球的?学生回答:我看到气球被乒乓球推动了.教师提问:从物理学的角度考虑,又可以如何来描述呢?学生回答:乒乓球对气球做了功,乒乓球具有动能.教师提问:从以上三个事例中,你能归纳出它们具有的共同点吗?学生回答:物体都对另一物体做了功,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学生讨论事例的共同点,引出探究的主题——各种形式的机械能(二)、新课讲述板书(投影):一个物体如果能对另一个物体做功,那么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我们称之为动能. 由学生的讨论,引导至对动能及势能影响因素的探讨.教师提问:关于动能,你能提出一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吗?学生回答:动能的大小各不相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学生活动1: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由学生使用现有的器材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的科学探究. 探究实验完成后,由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实验过程,并讲述实验方法.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他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方法有什么看法吗?引导其他学生对这种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形成辩论式的探讨氛围,以寻求更科学的探究方案.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形成共识.教师总结: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充分运用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时,应保证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而在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时,又要保证两次实验物体的质量保持一致.板书(投影):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教师提问:之前的活动中,扔出去的乒乓球落到地面后又会弹起,请同学们想想,除了动能,还有哪些形式的机械能呢?学生回答:还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学生活动2:探究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由学生自主挑选所要探究的命题,将全班同学分为两部分,分别进行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探究实验完成后,由学生分别上台展示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结果.教师继续发动其他同学对此做出相应的评判,重点突出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运用.板书(投影):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形变的程度教师提问:操场上飞来的足球可以用脚去踢,飞来的铅球可以用脚去踢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飞来的足球和铅球速度基本相同,但铅球的质量大,所以动能也大,能对人做的功也多,将造成的伤害也大.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关能量的实例.教师提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把课堂知识应用到对实际生活中去.(三)、课堂巩固:1. 使用BBS的投票系统进行选择题的练习和对错统计,当堂反馈教学效果.2. 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浏览网页内容,复习巩固的同时,扩大知识面,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一、机械能》_0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一、机械能》_0

第十章第一节《机械能》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能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3、能说出什么是重力势能,能使用实验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4、能说出什么是弹性势能及影响的因素。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势能的因素。

【难点】探究影响动势能的因素。

【课前热身】1、力学里所说的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另一个是。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根据下面思考题实行自学)知识点1、动能(重点)课本P70 图11.3-7 中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阅读课本67——68 页,完成以下内容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单位:。

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 。

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物体的能量越大。

【针对训练】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A、物体已做的功越多,说明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多B、只要物体能够做功,说明物体具有能C、只有正在做功的物体才具有能2、动能:物体因为__ ___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针对训练】请同学们判断下列物体中哪些物体具有动能。

A、静坐的人;B、足球场上奔跑的运动员;C、炮膛中准备发射的炮弹;D、从飞机上投出的炸弹;E、被电风扇吹动的空气。

具有动能的是:;理由是;知识点2、势能(重点)阅读课本69页,完成以下内容1、物体因为____ ___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物体因为__ __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___ ____的大小相关,在弹性限度内,___ __越大,物体具有的弹性势能_______。

4.______ _____和_____ ______统称势能.【针对训练】⑴高山上静止的大石块;⑵水平地面上滚动的小球;⑶空中的飞机;⑷树上悬挂的苹果;⑸在海平面上行驶的轮船。

九上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10-2内能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九上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10-2内能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10.2 内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4.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5.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6.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4.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教学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的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

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

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则运动有什么关系呢?新课教学一、物质的构成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直径约为10-10m。

3.分子间有空隙。

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探究活动1:扩散现象(1)气体扩散实验(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片):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所示。

抽掉玻璃板后,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彼此进入对方,颜色混合均匀,变为浅红棕色。

实验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运动。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复习学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复习学案

考点一、机械能①在探究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因素的实验中,应用到的实验方法有和。

②转换法的体现:通过比较,判断小球动能大小;通过比较,判断铁块重力势能大小③结论: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机械能物体由于运动具有动能,物体的越大,运动的越快,动能。

物体由于被抬高具有重力势能,物体质量越,被抬高的越,重力势能越大。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填一填:1. 滚摆在最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中,滚摆运动的越来越,动能越,重力势能越来越。

在此过程中,滚摆的能逐渐转化为能;滚摆在最最低处开始上升的过程中,滚摆运动的越来越,动能越,重力势能越来越。

在此过程中,滚摆的能逐渐转化为能。

考点二、内能①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的或构成的。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

3、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

4、分子之间有。

5、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扩展:分子的直径只有10-10m,所以肉眼可见的小颗粒是不是分子?分子间的间隙不同,构成了物质的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三种状态分子间的间隙大小关系为: > > ,通过加热使得物态发生变化,实际上是改变了分子间的。

②扩散现象:两种不同的物质可以地彼此进入对方,这种现象叫现象,扩散现象既说明分子都在不停地;也说明分子之间有。

③改变内能两种方式:和。

前者是不同形式能量的;后者是相同形式能量(内能)的;两者在作用效果上是的考点三、热机①用途:利用燃料的内能对外做功的机器②分类:常见的有蒸汽机、汽轮机、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等,内燃机可以划分成为和两大类,它们分别用和作为燃料;喷气式发动机也分为两种:和,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需要以空气中的氧气作为助燃剂,所以它的飞行高度受限。

③内燃机工作过程扩展:1、柴油机和汽油机在构造上的主要区别是:汽油机汽缸的顶部是,而柴油机汽缸的顶部是。

2、它们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区别是: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汽缸的是,而柴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汽缸的是;通常汽油机的效率比柴油机的效率要。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第四节 热机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第四节 热机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

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第四节热机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有两方面,一是热机的概念;二是常见的两种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

教材在最开始直接给出了热机的概念:将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接着分别利用插图10-28,10-29介绍了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的四个冲程。

最后通过与汽油机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介绍了效率相对较高的柴油机。

汽油机和柴油机是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的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充分地体现了生活与物理联系紧密的学科特点,并为后面学习火箭和燃料的燃烧等知识打好了基础。

学生在前两节学习了机械能、内能等知识,了解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些知识如何为我们人类所用,正是学生的兴趣所在。

教材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另一方面还能借助热机这个具体实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消化前面学习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先由演示加热装水试管使水蒸气内能转化为塞子机械能的实验开始,提问物体的内能可以为我们人类做出什么贡献?从而引出利用内能对外做功转化为机械能,给出热机的概念。

通过介绍瓦特利用此原理制造了实用的蒸汽机,解放了人类的事例,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的合理应用可以推动社会进步,接着简单介绍热机的发展,进而引出最常见的汽油机,利用动画或模型演示工作过程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汽油机的构造和四个冲程,了解汽油机是怎样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最后通过与汽油机对比相同点和不同点简略讲解柴油机。

二、教学目标1.知道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过程各个冲程的主要特征,提高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动画或模型观察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的动态过程,进一步了解四冲程汽油机各个冲程的主要特征,理解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

4.通过简单介绍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式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体会科技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养成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

物理九年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教学教案(北师大版)

物理九年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教学教案(北师大版)

一、机械能第1课时动能和势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和势能的存在。

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在探究实验中讨论并总结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巩固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和类比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具准备钢球、塑料球、斜面、木块、纸盒、弹弓、橡皮筋、直尺、金属块等。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高空坠物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一个重1 kg的花盆从10楼坠落,其杀伤力堪比枪击。

其实不止花盆,巴掌大的西瓜皮、麻将牌、鸡蛋等,如果从高空坠下砸中行人,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教师利用教具让从斜面滚下的小球钻入水平面上的纸盒,纸盒被推得越远,小球对纸盒做功越多,表明小球的动能越大。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

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识点一认识动能1.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动能?让学生举例展示具有能量的物体的例子,屏幕上显示有关动能的图片,如急流的河水能把石头冲走,流水能做功;空气流动形成的风能做功等。

这些物体能做功,它们都具有能。

它们的能量是由于物体运动才具有的。

物理学中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作动能。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探究动能的影响因素。

请同学们想办法使桌面上的金属块具有动能。

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改变金属块动能的大小,并由此猜想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提醒学生注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重点提醒学生怎样改变金属块的速度?怎样改变金属块的质量?怎样显示金属块动能的大小?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

那么动能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呢?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学生实验并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如图所示是个木板,我们把钢球放到斜面上使其滚下,到达平面上击打一个木块,推动木块做功,根据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远近来判断钢球具有的动能的大小。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复习课件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不变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C.机械能总量不变 D.机械能总量增加 例1图 解析:在歼20飞机加速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飞行员的质 量不变,速度增大,其动能增大;高度升高,重力势能增大, 故机械能总量增大,故选D. 【方法点拨】解此题关键是掌握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及它们与机械能的关系.影响动能的因素有物体质量和速 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有质量和高度;机械能是动能和 势能的总和. 返回
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3.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 重力势能 , 其大小与 质量 和 被举的高度 有关. 4.弹性势能:物体发生 弹性形变 而具有的能叫弹 性势能,同一物体发生 弹性形变 越大,具有的弹 性势能越大. 5.机械能: 动 能和 势 能统称为机械能. 返回
★ 常考点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典例2★ 机械能转化
例2 如图所示,捻动滚摆的轴使其升高后释放,观察滚摆 运动过程,长时间后滚摆会停止上下摆动.从能量角度对其 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滚摆沿着悬线向下运动时,重力势能减 小,动能增加 B.滚摆到最低点后又上升,动能转化为重 力势能 C.滚摆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例2图 D.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逐渐减小,说明滚 摆具有的机械能减小 解析:滚摆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高度升高,则重 力势能增加,同时速度减小,则动能减小;即动能转化为 重力势能;故AB正确;因重力势能和动能统称为机械能; 又因为滚摆在运动的过程中,高度逐渐减小,说明机械能 转化为内能,故机械能会减小,故C错误,D正确,故选 C. 返回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重点摘要※
★常考点一:动能和势能
★常考点二:机械能及其转化
返回
内能与热机
※重点摘要※

北师大第10章机械能和内能及其转化复习教案

北师大第10章机械能和内能及其转化复习教案

机械能和内能与其转化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与他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5.了解热量的概念。

【知识要点】本章知识网络知识点1、动能和势能1.物体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或能量。

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说明:①物体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并不等同于正在对其他物体做功。

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的物体,即具有能量的物体,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可能正在做功,也可能没有做功。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大。

2.动能和势能的基本知识知识点2 机械能与其转化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的大小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

2.机械能与其转化: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若有摩擦力等阻力,物体的机械能将不断减小;若没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将不变。

分子的热运动与内能知识点1 分子动理论初步知识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因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说明①d表示分子间的距离,r表示分子间的平均距离;②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4.分子动理论初步知识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②分子间有间隙;③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注意:①运用类比机械能的方法来研究内能,但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两者间可以相互转化。

②内能是物体的内能,不是分子的内能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④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即不能准确知道一个物体内能的具体数值知识点3 内能的改变与热量2.热量:在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通常用符号Q表示。

补充:热值、比热容和热机知识点1 热值1.燃料燃烧时能量的转化现代社会中,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转化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转化复习课件
其分类正确的是(

A.(a,c,d);(b)
B.(a,b);(c,d)
C.(a,d);(b,c)
D.(a,b,d);(c)
知识击破
解析:
a是用酒精灯加热,通过热传递的方
法改变水的内能;b是用物体搅拌,是通
过做功改变水的内能;c是对空气做功,
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空气又把内
能转移给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水
不变
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
内能会减少
中考精练
解析:
任何物体都有内能,选项A错误;
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通过外界对物
体做功,也可能是物体吸取了热量,
选项B错误;正在沸腾的水吸取热量,
温度不变,内能增加,选项C错误。
答案:D
中考精练
3.下列关于“热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技术改进,热机效率可达100%
吸热/放热
容 性 比热容反应了物体的___________本领,它是物质
相同
/c 质 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比热容__________,不同
不同
的物质比热容一般__________。同种物质的比热
状态
容还与__________有关。


比 单
热 位


知识击破
【例题4】
下列关于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Q);
不同情势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不能说吸取或者放出内能;
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等效的;
3.热量在热传递方式中才产生,只能说吸取/放出
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含有、增加、减少热量。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一、机械能》_4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一、机械能》_4

机械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升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水平.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理解.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水平,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三、教法建议对于能量的引入,能够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能够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能够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对于机械能的学习,能够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实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重点和难点分析】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重力势能概念建立:因为实际看到的下落物体做功都表现为有速度的物体的做功,所以在建立重力势能概念时,要强化能够做功的物体就有能量.【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因为能量和做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由功和能的关系理解能量的概念.提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有:怎样才算做功了;功的必要条件和单位;分析具体实例引入能量的概念.实验:演示钢球从斜面上滚下,在水平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学生分析在碰撞过程中,做功的情况.由分析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出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2,新授课:动能1),动能概念的建立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风吹动帆船航行,空气对帆船做了功;急流的河水把石头冲走,水对石头做了功,运动的钢球打在木块上,把木块推走,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利用板图协助学生找到不同现象的共性的内容:运动的物体能够做功,我们把它们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学生理应能够总结出“物体因为运动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能够由学生总结结论,也能够教师协助学生逐步的寻求共同点,得到结论.2),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实验步骤1:让同一个钢球在斜面的不同位置上滚下,观察小球撞击木块的现象,并分析得到的结论.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钢球先后从不同高度处滚下的原因;撞击距离的远近说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分析过程:同一个钢球,原来的位置越高,滚到斜面下端时的速度越大,把木块推得越远,做的功越多,说明具有的动能越大,所以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相关.实验步骤2:观察钢球和木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撞到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的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论.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思考的问题:钢球和木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的原因;撞击木块的远近说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分析过程:钢球和木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相同,钢球的质量大,把木块推得远,做功多,具有动能大,所以动能的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相关.综上所述:物体的动能大小和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相关.3,新授课:势能1),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重锤具有做功水平,因而具有能量:重锤被举高,当下落时,能够把木桩打入地里,对木桩做功,所以它因能够做功而具有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称为重力势能.学生列举生活中存有重力势能的实例.并结合实例分析出物体和地面有高度差就有重力势能(能够让学生知道我们都是以地面为参考,来分析重力势能的)学生从实例中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并结合实际现象分析是否有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大小比较、重力势能的变化三个方面的问题.2),弹性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建议学习方法为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什么是弹性势能;举例说明物体具有弹性势能能够做功;分析压缩弹簧被放松而做功的实例;列举并分析弹性势能大小比较和弹性势能变化的实例.4,新授课:机械能讲清机械能上动能和势能的统称其中统称的含义:表示动能和势能都属于机械能,即机械能有两种表示方式:动能和势能.一个物体既能够有动能也能够有势能.。

北师大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教育教学课件

北师大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教育教学课件

观察与思考 演示实验:向一个盛有热水、冷水的两个烧杯中用滴管注入两 滴红墨水,观察现象.
扩散的快慢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归纳与小结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的运 动叫作分子的热运动.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观察与思考 实验观察1
是什么力使得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
高温物体的热量 内能减少
传递
低温物体 内能增加
结论: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 能.
归纳与小结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互相接触时,低温物 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 递.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 增加.
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大.
归纳与小结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做 ★对物体做功
功 外界消耗机械能 过 程 物体内能增加
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能 的 ★物体对外做功
转 外界获得机械能 化 关 物体内能减少

温度越高,
分子动能越大
内能越大;
温度越低,
组成这个物体的所有分子 内能越小. 的动能总和增加
这个物体的内能增大
归纳与小结
影响
★物体温度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内能 大小
★物体质量 同种物质,相同温度,质量越大,内能
的因 素越大.ຫໍສະໝຸດ ★物质状态如: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0℃ 的水和0℃
的冰,水的内能比冰的大.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内能
新课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够识 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 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 内能.知道做功要以改变物体 的内能.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四热机教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四热机教案北师大版

四、热机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模型,教师并演示汽油机工作中一个周期的四个冲程,让学生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通过讨论和讲解了解燃料的热值和热机的效率。

4.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能力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演示实验、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体验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提高学生重视效益、效率的意识和科技意识,激励学生为科技的发展而努力学习,教育学生重视环境保护。

二、教学重点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 知道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通过讨论了解燃料的热值和热机效率。

三、教学难点1.组织、指导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2.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知道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

本课采用以实验为主导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初步渗透探究式学习方法。

五、教具学具试管、水、酒精灯、铁架台、汽油机模型、火柴、金属网等。

六、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请大家拿出小汽车模型(各人自带),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小汽车等机器的“心脏”——热机。

(二)新课教学1.整体感知内燃机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

内燃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柄转动两周,燃气对外做功一次,完成一个冲程所用时间是整个周期的四分之一。

内燃机的能量来源于燃油燃烧时的化学能。

而1 kg的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热值。

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燃烧均无关系。

有效利用燃料是节能的重要措施,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一是要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二是要减小热量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能和内能及其转化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他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5.了解热量的概念。

【知识要点】
知识点1、动能和势能
1.物体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或能量。

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说明:
①物体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并不等同于正在对其他物体做功。

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的物体,即具有能量的物体,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可能正在做功,也可能没有做功。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大。

2.动能和势能的基本知识
知识点2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的大小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

2.机械能及其转化: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若有摩擦力等阻力,物体的机械能将不断减小;若没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将不变。

分子的热运动与内能
知识点1 分子动理论初步知识
2.分子热运动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因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说明
①d表示分子间的距离,r表示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②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4.分子动理论初步知识
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②分子间有间隙;
③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注意:
①运用类比机械能的方法来研究内能,但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两者间可以相互转化。

②内能是物体的内能,不是分子的内能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④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即不能准确知道一个物体内能的具体数值
知识点3 内能的改变及热量
2.热量:在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通常用符号Q表示。

补充:
热值、比热容和热机
知识点1 热值
1.燃料燃烧时能量的转化
现代社会中,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注意:同种燃料的热值相同,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知识点2 比热容
1.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变化多少成正比。

知识点3 内能的利用——热机
1.内能有两种应用:一是利用内能来加热物体,如:烧开水;另一种应用是利用内能来做功,如:水开了,水壶内的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来,这一过程中,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
机械能。

知识点4 内燃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