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

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

高,鱼类生存环境改变,鱼类减少,渔业生产受损。
(3)说出A、B两图中哪一幅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的图,并简述厄尔
尼诺现象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气候的影响。
A图。影响:东岸因水温升高,气流上升,多雨;西岸因水温下降,
气流下沉,少雨。
课前知识自学
课堂主题探究
学科素养提升
教材活动点拨
课后达标检测
成果展示
1.沃克环流 赤道
2018年12月到2019年2月中旬, 江苏省平均降水量185.4 mm,比常 年同期偏多1倍,为1951年以来的 最高值;日照时数为217.4小时,为 1951年以来最少。江苏省气候中心预测评价科工作人员表示,2018年冬 季全球处在一个厄尔尼诺偏暖的发展年,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温普遍偏 暖,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偏北,海洋上形成一条水汽输 送带,导致江苏2018年冬季降水普遍偏多。如图为太平洋赤道附近大气 及海水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图。
第四章 水的运动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赤道中东太平洋于2020年8月至2023年1月,连续三年发生拉尼娜事 件。在多数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 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 概率较大;而我国南方地区的水汽条件较常年同期会明显偏差,不利于 形成降水。说明拉尼娜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课后达标检测
课堂主题探究
主题探究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下 图 为 海 洋 平 均 每 日 向 大 气 输 送 的 热 量 分 布 图 ( 单 位 : ×0.484 W/m2)。
课前知识自学
课堂主题探究
学科素养提升
教材活动点拨
课后达标检测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指出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主要方式。 长波辐射和潜热。 (2)指出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并说明原因。 热带。从纬度范围看,热带约跨47个纬度,范围大,正午太阳高度 也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从图中的数据看,该地区海洋平均每日向大 气输送的热量最多;从面积看,该区域海洋面积大,储存的热量多,蒸 发旺盛,向大气输送的水汽丰富,释放到大气中的潜热也丰富。

课件4:4.3海—气相互作用

课件4:4.3海—气相互作用

• 读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D 1.图中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纬度带是 (
)
A.0°—20°N
B.0°—20°S
C.40°S—50°S
D.40°N—60°N
D 2.该纬度带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原因是(
)
A.纬度低,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B.纬度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少
海一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
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正常的海一气相互作用,加剧了阿塔卡马地区的干旱,而开篇视频阿塔卡马 沙漠里的花海景观,则是海—气相互作用异常的结果。这次的异常是谁引起 的呢?
沙漠里的花海
沙漠开花
0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B.秘鲁寒流势力增强
C.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D.印度尼西亚多雨
• 读全球水循环模式图(箭头代表降水、蒸发、径流与水汽输送,数字代表循环量),
完成第5~7题。
5.若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按照全球多年水量
C .16、7
C.7、23
D.23、7
B 6.图中哪些环节与奔流的黄河最密切?(
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长期:收入=支出 短期:储水变化量=收入-支出
海—气相互作用 水分交换的过程伴随着热量的传递
冷水
热水
海—气热量交换
(1)说出海洋主要的热量来源? 太阳辐射
读图思考
(2)海洋热量支出的主要方式是什么?还有什么方式损失热量?
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 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来源。
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厄尔尼诺发生时,原本干旱的沙 漠为什么会出现花海?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4.3 海--气相互作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4.3 海--气相互作用

D ( )
A.降水
B.温度
C.蒸发
✓D.河川径流
练习进行时
读图,完成第5-7题。 6、海域甲~丁中,海—气间水热
A 交换最活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练习进行时
读图,完成第5-7题。
7、海域甲~丁中,向大气输送热
A 量最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练习进行时
8、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海区大气环
②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③扰乱了常规海洋模式,使气候反常
④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A 流的是 ( )

练习进行时
读太平洋表层水温(单位:℃)异常现象图,回答2~3题。
D 9、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可信的是( ) A.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将增加 B.秘鲁渔业将喜获丰收 C.中国可能出现寒冬 ✓D.印度尼西亚可能出现森林大火
练习进行时
B 10、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 ) ①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多低于年平均值
0° 20° 40° 60° 80° 90°N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海—气相互作用——水热交换
降水 119
径流
47
水汽 577
72 蒸发
降水 505 458
海洋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光合 呼吸作用 作用 残体分解
二氧化碳 溶于水中
碳酸盐沉积 有机碳沉积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练习进行时
C 3、海—气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人教版地理《海—气相互作用》ppt

人教版地理《海—气相互作用》ppt

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
部海面
洪涝灾害
的温度
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转 差异减
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

与更广大范围的气候异常现象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新教材】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课件—人教版(2019)选修1 自然地理(共34张PPT)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知识拓展 厄尔尼诺的可能形成原因 多数科学家认为,东南信风减弱可能是引发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 原因。每隔几年,东南信风突然减弱,甚至会转为西风,赤道附近太 平洋东岸的冷海水上涌现象消失,赤道逆流增强,温暖的海水被输 送到东太平洋,南美洲西岸的寒流被暖流取代,从而形成厄尔尼诺 现象。 2.拉尼娜现象 (1)概念: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2)影响: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 增大,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
结合材料探究: (1)图示区域海—气相互作用有何特点? (2)该海区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多,但海水的温度并没有越 来越高,原因是什么? 提示:(1)该地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海洋水温高,蒸发量大,因此向 大气输送的热量多,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由于气温高,气流上 升强烈,水汽容易凝结,形成丰富的降水。 (2)一方面,海水蒸发量大,通过潜热输送、长波辐射形式,将热量 输送给大气。另一方面,通过大洋环流,将多余的热量输送到较高 纬度地区。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
稳定,气流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
1.厄尔尼诺现象
(1)概念: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2)影响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解析:第1题,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每年的
11月至次年的3月值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
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
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
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 —— 东南信风,使秘鲁
逐点探究(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必备基础 1.水分交换:海洋是大气中_水__汽__的最主要来源。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 件下凝结,并以_降__水__的形式返回海洋。 2 . 热 量 交 换 : 海 洋 吸 收 到 达 地 表 太 阳 辐 射 的 大 部 分 , 再 通 过 _潜__热__ 、 _长__波__辐__射__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大气运动提供_能__量__,驱 使大气运动。大气主要通过_风__向海洋传递_动__能__,驱使表层海水运动。 3.途径:通过_大__气__环__流__与_大__洋__环__流__,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 4.意义: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_平__衡__。
[关键能力] 1.列表比较正常年份与厄尔尼诺年份
正常年份
厄尔尼诺发生年份
图示
秘鲁寒流和沿岸上升流作
洋流
上升流减弱,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
用强烈
续表
秘鲁寒流及上升流带来丰 该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
生物
富的饵料,形成渔场
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
存在对流性环流,太平洋 形成增强型对流,太平洋中部气流
人们发现有些年份的12月下旬前后,秘鲁附近海域异常增温,温暖的
海水“杀死”了大量鱼群,并引起相关环境变化,人们称此现象为厄尔尼
诺现象。据此回答1~2题。

新湘教版必修一4.3海-气相互作用(22张)

新湘教版必修一4.3海-气相互作用(22张)
2、成因:
东南信风加强,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 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东部底层海水上 泛,致海水变冷,西部海水温度增高。
3、影响:
秘鲁寒流增强,水温更低。
太平洋东部: 降水更少,加剧干旱危害。
太平洋西部: 洪涝灾害加剧。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影响我国的台风常发生在7—9月,多源于菲律宾以东的洋面,位于北纬5°~20°的热带洋面。 但是,2016年的几次台风形成在秋季10月,例如10月15日的台风“海马”,以及10月13日的台风“莎莉嘉” 这些台风都成了名副其实的“秋台风”。
赤道附近的 海—气相互作用的典型案例。
2、能够根据图文材料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太平洋东部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二、厄尔尼诺和拉妮娜现象 过程:东南信风异常增强,南赤道暖流增强,太平洋西岸海
◈探究问题二: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A.① B.② C.③
A.①
B.② C.③ D.④
降水量大;海—气间水分热量交换活跃。 过程:东南信风异常增强,南赤道暖流增强,太平洋西岸海
东南信风加强,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东部底层海水上泛,致海水变冷,西部海水温度增高。
★2020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天气和气象异常现象之中,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
D.④
材料二 频繁的秋台风形成不仅给我国南方沿海地区造成了灾害性的影响,更加预示着当年全球范围
4.在地球上高低纬间的热量输送中,海洋输送热量
A.①
B.② C.③ D.④
◇例题1: “沃克环流”是存在于太平洋赤道附近低纬度地带的大气热力环流,是
这些台风都成了名副其实的“秋台风”。

2024-2025年XJ版地理选择性必修4.3海—气相互作用(带答案)

2024-2025年XJ版地理选择性必修4.3海—气相互作用(带答案)

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必备知识基础练知识点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水热平衡[2024·江西九江高二永修县练习]读图,完成1~2题。

1.“海—气”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不包括( )A.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B.海洋是地球上太阳能的重要存储器C.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D.海底板块的扩张和碰撞2.下列海域“海—气”物质与能量交换最突出的是( )A.欧洲的波罗的海 B.美洲的加勒比海C.我国的渤海 D.西亚北非的红海[2024·四川绵阳高一练习]读全球水平衡图,完成3~4题。

3.图中显示的水平衡规律正确的是( )A.陆地水平衡反映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B.高纬度海洋水平衡能基本反映降水量大于蒸发量C.中纬度海洋水平衡值随纬度增高而不断减少D.低纬度海洋水平衡为正值4.20°~30°纬度区海洋水平衡带来的影响是( )A.海水温度升高 B.海水温度降低C.海水盐度升高 D.海水盐度降低知识点二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校联考]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

下图为2018年1月~2021年12月关键区海表温度距平图。

据此完成5~6题。

5.据图可知( )A.2018年10~12月为拉尼娜状态B.2019年全年为厄尔尼诺状态C.2020年10~12月为拉尼娜状态D.2021年全年为厄尔尼诺状态6.2021年初,太平洋沿岸地区( )A.智利沿海地区易产生洪涝灾害B.秘鲁渔场的渔获量会明显减少C.印度尼西亚容易产生森林火灾D.赤道附近东西部温度差异增大[2024·江苏盐城高二校联考]海—气之间进行广泛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及其变化。

下图为北太平洋海域全年日均向大气输送的热量等值线(单位:×0.484 W/m2)图。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

例如,1997-1998年印度尼西亚出现长时间干旱,引发了严 重的森林大火。厄尔尼诺现象还与更广大范围的气候异常现象呈 现一定的相关性。
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 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 部的温度差异增大,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
现在大家一起和老师,并完成下列表格。
3、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东太平洋沿岸海水温度激烈上升的现象。 由于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年末圣诞节前后,所以当地人称之为“圣 婴”。厄尔尼诺现象对沿岸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下图为东南太平洋海区洋流模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盐度最高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①②③④四个海域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是( )A.①B.②C.③ D.④ 3.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因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导致农业减产的 区域瀕临的海域是( ) A.①B.②C.③D.④
2、海—气的水热平衡 在看完刚刚的海气作用与水热交换的示意
图后,我们思考一下海气作用与大气环流与大 洋环流的关系。
而海气作用是如何影响全球的水热平衡的 呢?
全球的水平衡是通过水循环来实现的。 能量来源:外因——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内因——水的三相变化。
我们知道,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净辐射能多于高纬度地区,要 保持热量平衡,必须有热量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输送。这 些热量是如何输送的呢?
东南 信风 赤道 逆流 太平洋 大洋东岸 水温 大洋西岸 沃克 环流 气 太平洋东岸 候 太平洋西岸 对全球气 候的影响
关联 性
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东南 信风


赤道 逆流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 地球上的水与水的运动 第三节 海水运动和海—气相互作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 地球上的水与水的运动 第三节 海水运动和海—气相互作

第三节 海水运动和海—气相互作用一、海水的运动1.形式: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洋流。

2.海浪的类型 风浪 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

风速越大,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海啸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3.潮汐认识潮汐潮汐应用概念 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 ①利用潮汐规律,进行潮间带采集和养殖;②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成因 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规律 一天中,通常有两次海水涨落;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明显二、洋流1.洋流的形成与分类(据图填表)(1)分类①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图中a 、b 、c 、d 、e 、f 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a 、d 、e 。

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图中a 、b 、c 、d 、e 、f 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b、c、f。

(2)影响因素①主要因素:盛行风是主要的动力因素,其次还受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等因素影响。

②风带与洋流的关系:图示洋流中受信风带控制形成的是南、北赤道暖流;受西风带控制形成的是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和西风漂流。

2.主要洋流及其分布海域主要洋流名称共有洋流太平洋D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I千岛寒流、F加利福尼亚寒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H秘鲁寒流A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C西风漂流大西洋J墨西哥湾暖流、K北大西洋暖流、L拉布拉多寒流、M加那利寒流、N巴西暖流、P本格拉寒流印度洋Q厄加勒斯暖流、R西澳大利亚寒流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读世界区域图,思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①②两海域水温较高的是①海域,主要原因是①海域受暖流影响,②海域受寒流影响。

沿岸有荒漠分布的海域有④⑤⑦。

(2)③海域受寒暖流交汇的影响,④海域受上升流的影响,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3)若⑤海域发生石油泄漏,油污将向北扩散,该海域污染程度减轻,污染范围扩大。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3海-相互作用(共18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3海-相互作用(共18张ppt)

要点探究
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H
• 想一想:海洋与大气之间热量(能量) 的交换方式是如何进行的?
大气
蒸发 潜热 长波 辐射
风力 使海 水运

海洋
要点探究
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 根据课本文字表述,画出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过程。
太 阳 辐
海洋是大气最主 射
要的热量储存库
长 波
传导 对流


海洋
87.5%
B.约为2000毫米
C. 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小试牛刀
2、图中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 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 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毫米的高 值区。据此完成题目。
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课堂小结
下渗
降 水
陆地
地下径流
• 通过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等水体循环流动,使全球蒸发、降水
达到平衡。
要点探究 (2)促进热量平衡
• 南北流向的洋流可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传输热量,又能从高 纬度向低纬度地区输送海冰和冷水。
要点探究(2)促进热量Leabharlann 衡低纬地区 海洋热量收>支
大气运动和海水运动 热量输送
(mm)
458000
1270
110000
924
9000
300
577000
1130
多年平均径流量
(km³)
(mm)
-47000
130
47000
395
要点探究(1)促进水平衡
陆地 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1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1

《海—气相互作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海—气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1. 了解海—气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包括海气能量交换、海流与风的关系等。

2. 掌握海—气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包括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及海平面变化与全球气候的关联。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敏感性和环境责任意识,树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海—气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包括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以及海平面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物理过程与具体的地理现象相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理解其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为了顺利进行本课教学,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包括海—气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视频、相关地理现象的案例分析等。

2. 准备必要的教具和实验器材,如地图、模型等,以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3. 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于制定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环节1. 启动课程:在课程的开始,教师以一幅海与气交汇的美丽海景图片为背景,介绍我们生活在一个海陆相互影响的星球上,今日我们便来深入探索海洋与大气之间的奇妙相互作用。

通过简单的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比如可以询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海洋和大气之间有哪些相互作用吗?”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海—气相互作用》的背景和重要性,如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等。

这有助于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重要性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知识探究环节1. 探究任务: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料展示海—气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和现象,如海水的蒸发、海风的形成等。

然后,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方式,自主探究海—气相互作用的具体过程和影响。

2.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对海—气相互作用的理解和看法。

《第三节“海——气”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x-地理教案

《第三节“海——气”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x-地理教案

“海—气”的相互作用教学目标1.运用图表了解海-气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和过程。

2.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水热平衡的影响。

3.结合实例了解厄尔尼诺现象并说明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海—气”的相互作用1、海—气的相互作用包括:交换和交换。

2、海—气的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和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全球、平衡;二、正常年份的沃克环流由于海-气的热量交换,在太平洋的赤道附近上空形成东西方向的热力环流,即沃克环流。

原理:作用(根本原因)→→使赤道附近的暖海水向流→→西岸:海水堆积,形成气流,降水;东岸:海水上涌,形成气流,降水。

三、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1.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的现象,通常在圣诞节前后。

其根本原因是→→暖海水向流→→沃克环流或。

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赤道太平洋西岸原本湿润多雨的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北部等地的降水变,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和森林灾;而一向干旱少雨的太平洋东岸的秘鲁沿海地区降水变,甚至在南美西岸的沙漠里会出现灾害;秘鲁沿岸渔场因水温变、上升流,导致渔业。

2.拉尼娜(反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其根本原因是→→暖海水加剧向流→→沃克环流。

巩固练习自2018年6月份起,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偏暖范围逐渐扩大,于2018年9月份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截至2019年2月底,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已达到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

读图,回答问题。

(1)正常年份,上图(一)中的甲和乙两海域中,海-气间水分交换更活跃的是。

(2)厄尔尼诺年,上图(一)中的甲和乙两海域中向大气输送热量较多的是。

(3)请用箭头在上图(二)中画出正常年份甲和乙海域间的大气环流示意图。

(4)与正常年份相比,上图(二)中的箭头②表示的大气运动在2018年9月份将(减弱/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学案
一、温故知新:
(1)绘制南太平洋洋流分布图
(2)回顾秘鲁寒流形成原因,画出离岸风-上升补偿流示意图。

二、沃克环流:
1.含义:通过海—气的热量交换,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的接近东西向的。

2.影响:
3.成因:
二、厄尔尼诺现象:
1.含义: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南美沿岸)的海面温度的现象。

2.成因:减弱可能是引发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

东南信风减弱时,赤道逆流增强,暖海水输送到东太平洋,南美洲西岸的寒流被取代,从而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3.影响:沃克环流:。

大洋东岸:海温,大气对流活动增强,降雨,洪涝成灾。

大洋西岸:海温,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旱灾严重。

三、拉尼娜现象:
1.含义:与厄尔尼诺相反的现象,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的现象。

2.影响:拉尼娜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沃克环流会。

请画出此
时沃克环流图。

3.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出现周期大约2~7年,拉尼娜出现周期约7年,近年来周期缩短。

★探究:厄尔尼诺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台风,夏季南方北方,北方冬季。

四、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