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几种形式
以体验式阅读模式优化语文教学
以体验式阅读模式优化语文教学体验式阅读是一种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帮助他们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体验式阅读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体验式阅读模式下,教师应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包括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网络文章等。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体验式阅读中,学生需要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来探索和理解文本。
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文本的魅力和深度。
三、注重情感体验体验式阅读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阅读作品产生共鸣和情感反应。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分享、感悟表达等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四、设置情境引导思考在体验式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文本的含义。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或者让学生参与到一些角色扮演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文本。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体验式阅读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例如使用PPT、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和解读文本。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和理解度,提升他们的阅读体验。
六、评价体验效果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评价学生的体验效果,了解学生的阅读表现和问题。
可以通过作品评析、小组讨论、个人写作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帮助他们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体验式阅读模式可以有效优化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师在具体操作中要注重多种形式的体验,注重情感和思维的培养,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深度。
体验式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以身试法”
体验式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以身试法”在教育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师们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
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培养情感、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而体验式阅读教学正是一种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深刻体验的教学方法。
体验式阅读教学通过让学生“以身试法”,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面将从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概念、重要性和实施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概念体验式阅读教学是指通过模拟场景、角色扮演、情感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生活。
它不仅仅是单纯地让学生通过文字来获取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感官、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全面参与,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建立起更加深刻和持久的认知。
体验式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阅读的实践者、感知者和参与者。
它通过让学生置身于文字所描绘的场景中,亲身体验文本所述的情节和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所传达的信息,促使学生深入品味阅读内容,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式阅读教学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阅读场景,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场景、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文本所述的情节和情感,从而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和认知体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阅读中愿意去主动地思考和探索。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体验式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使学生的阅读更加有深度和广度。
体验式阅读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能力体验式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情感的感知和体验,并通过情感交流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探究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
探究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体验式教学逐渐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式阅读教学更是备受关注。
体验式阅读教学是指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阅读中,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感知、体验和思考来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的兴趣和水平。
本文将从体验式阅读的定义、特点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
一、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定义和特点体验式阅读教学是指通过多种感官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通过自身的感知、体验和思考来理解文本,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水平。
体验式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使其在阅读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者和思考者。
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情感体验。
体验式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情感的共鸣和情感的表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增强对文本的共鸣和理解。
2.多元感知。
体验式阅读教学通过多种感知方式,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让学生全面感知文本,提高阅读的质量和广度。
3.注重思维激发。
体验式阅读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启发性问题和思维导向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理解文本。
4.注重个性发展。
体验式阅读教学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法1.多媒体辅助。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来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如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呈现阅读内容,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
2.角色扮演。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扮演文本中的人物,亲身体验文本情节,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3.情境再现。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再现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其中来感知文本,如设计一些情境游戏、情境演绎等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阅读。
体验式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以身试法”
体验式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以身试法”体验式阅读教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引入真实体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并感悟阅读内容的内涵。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让学生学会“以身试法”,我在课堂上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一、视觉体验在进行文本阅读之前,我会找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来展示给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情感共鸣的氛围。
在阅读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时,我会播放一些美丽的风景视频,或者带着学生到校外的自然风光区域进行实地考察。
让学生通过视觉体验,在阅读之前就建立起对课文内容的认知和感情联结,激发出对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二、情感体验在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时,我会加入一些戏剧表演的元素,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感受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路历程。
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立体地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并且能够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和艺术细胞。
三、实践体验针对一些实践性的课文内容,比如操作说明、实验报告等,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来掌握课文中的方法和技巧。
借助实践体验,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将体验式阅读教学引入课堂后,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得到了改善。
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心和激情。
以前枯燥乏味的阅读课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高。
他们在阅读后能够融会贯通,理解到生活中的道理和智慧,而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课文的内容。
在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在进行体验式阅读时会表现出不适应或者抵触情绪,认为这种方式浪费时间或者过于幼稚。
一些学生在进行实践体验时也会出现粗心大意的情况,导致实践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鼓励分享我鼓励学生在体验结束后主动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让学生之间互相倾听和交流。
通过分享,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谈谈体验式阅读教学
谈谈体验式阅读教学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精心选择的文章所构成的。
其实对这些文章的教学法是存在诸多的弊端的。
例如用“标准式”的答案会僵化学生思维,用我们最擅长的讲解分析,把血肉丰满的课文支解成七零八碎的知识拼盘,败坏了学习语文的胃口。
那么我们到底如何去对这些文章教学呢?现在就我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体验性阅读教学的感受归纳于下。
“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表达课程理念时使用的频率较高的词语之一。
那么什么是体验呢?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是主体把握和理解事物的本来意义及其引申意义的心理过程。
体验超越经验,在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与个性色彩的一种形态。
体验学习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知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和价值观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
环视我们周围,很多孩子恰恰缺乏对知识的自我发现和亲身体验,缺乏探究的动机、兴趣和习惯。
他们失去了自我,没有张开自己的观察世界的慧眼,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如果老师没有说达,他们就束手无策。
有这样一个例子:甲班和乙班的学生都在学习画苹果。
甲班的老师给每个学生一个苹果,孩子们摸摸、闻闻、看看、尝尝,兴奋极了。
可是他们第一次画出来的根本不像苹果,有的像梨,有的像桃……第二次渐渐有了点像苹果的样子。
到了第三次,他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他们画的苹果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通红,有的青绿,因为他们得到的苹果各不相同。
乙班的老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苹果。
并仔细分析它的形状,讲解作画的步骤。
结果乙班孩子第一次就成功地完成了作品。
他们画的苹果大小、形状甚至颜色都与黑板上的一摸一样。
但是甲班孩子画的是自己的苹果,乙班孩子画的是老师的苹果。
这就是“体验学习”,这就是“不教而教”的艺术。
那么体验性阅读教学应注意什么呢?我觉得应该从如下方面着手:1.引导学生有创意、多角度的体验性朗读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
语文教材的编排给孩子们阅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在内容的选择上读起来朗朗上口者较多,在意境上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
体验式语文阅读教学探要
体验式语文阅读教学探要体验式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体验为基础、以阅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以学生为中心。
体验式语文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以阅读为核心。
体验式语文阅读教学要把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贯穿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以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目的。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可以张贴一些有关阅读的海报、图片、书评等,同时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和杂志,并鼓励学生进行个人阅读和读书交流。
2.运用多元化的阅读材料。
教师应该精心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材料,包括名著、现代小说、科普读物、历史文献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文化。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看视频、观察图片等方式,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投身进去,进行身临其境的体验式阅读。
4.让学生参与到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或独立完成书评、文献整理、文本分析等任务,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
5.评价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阅读角逐、口语表达比赛、阅读注释训练、语言文化秀等形式,对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和梯度性的指导。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和有趣的故事情节,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和熟悉各个领域的阅读材料,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探究、体验和参与,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开阔思维,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4.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入境移情会悟———以《搭石》为例浅谈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三个梯度
教学篇•教学创新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及其教学中,“体验”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又是关于教学活动的新理念。
《搭石》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课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怎样通过学生知、情、意、行的亲历,以自己的全部“自我”去感受、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美,从而生成情感反应,得到深刻的体验呢?我们试着让学生入境、移情、会悟。
一、入境———触景生情的体验入境,需要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
创设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
新课导入时,伴着轻松明快的音乐,眼前出现一幅幅乡村美景图。
同时,教师深情地引入:“这个小山村就是刘章的家乡,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
最让作者难忘的还是家乡小溪中的那一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为家乡人带来了多少方便,多少欢乐。
”之后,让学生自由地说说内心的感受,有的说:“我很想去这样的乡村,去呼吸那里的新鲜空气。
”有的说:“我想去看看、走走那里的搭石。
”有的说:“我更想和那里的人交朋友,一起跟他们在河边玩。
”……师随后板书课题,并在黑板上简笔画搭石。
课堂伊始,一曲明快轻松的乐曲萦绕于教室之间,为整堂课奠定了“美”的基调,图片和黑板上的简笔画,不仅唤起学生对“搭石”的感知,也帮助他们理解“搭石”的含义,这时的学生心中有了很强的欲望──想去刘章爷爷家乡看看的欲望,想去读读文本的欲望,想去了解自己可能先前从未见过的乡村世界──小溪上的搭石的欲望。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境应该有能激发学生乐于参与、关注和活动的“情”,并有引导学生浸润于探索、思维和发现之“境”。
二、移情———物我同一的体验移情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切己体察,推己及人,甚至推己及物。
阅读课必须以发展读者个性为依归,“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体验式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以身试法”
体验式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以身试法”阅读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拓展知识视野,提高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以文字阅读和理解为主,学生缺乏对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等的深入理解和体验。
体验式阅读教学应运而生,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和感知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体验式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以身试法”,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和理解所学知识。
学习一篇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实地走访作者的故乡,体验作者生活的环境,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心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学习历史事件时,可以通过模拟当时的情景,穿越时空,感受当时的生活和社会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体验式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体验式阅读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投入。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所学知识,增强对知识的情感认同和投入。
学习文学作品时,学生可以根据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和冲突,增强对作品的体会和理解;学习历史事件时,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活动来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状态,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所包含的情感和价值。
在情感投入的作用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同感和专注度会得到提高,有助于增强学习效果和记忆深度。
体验式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不仅能够感知所学知识,还可以在实践中应用和巩固知识。
学习科学知识时,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和应用;学习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表演和创作来展现自己的理解和情感,从而巩固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新思维。
体验式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所学知识,增强情感投入、提高实践能力和培养批判思维。
小学语文中年级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语文中年级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年级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体验和参与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主要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化的阅读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一、情境营造
年级体验式阅读教学强调创造情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情景再现或者情境构建,例如通过布置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景,让学生置身采取亲身体验、实地考察等方式,通过观察、实践、感知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阅读内容。
二、合作学习
年级体验式阅读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互动,共同解读和阐释阅读材料。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分享阅读经验,提高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三、情感体验
年级体验式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对于阅读内容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四、跨学科拓展
年级体验式阅读教学注重跨学科拓展,将语文阅读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探究和应用,拓展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深层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评价方式
年级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强调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讨论、作品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浅谈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
浅谈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作者:韦有康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第3期2011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可见,“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任务。
阅读教学要释放学生的阅读潜能,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究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适当引导他们进行课堂体验活动,让他们在学习中感知、发现,提升自己,教学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力,课堂才能充满灵动和灵性,学生自身才能获得言语营养和言语智慧。
一、在课文情境中激活表达文字是静态的,若将静态的文字变为动态的语言,阅读教学就能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阅读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利用课文语言形式,将理解内容和运用语言形式结合起来,这样,得意、得言,浑然一体。
请看《姥姥的剪纸》(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一课的教学片段:生:我从“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这句话中感受到姥姥的剪纸技艺真“神” 。
姥姥把这些动物都剪活了。
师: (出示这句话)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生:夸张。
师:这种手法让大家对姥姥的高超技艺印象极其深刻!咱们能不能学着乡亲们的样子,来夸一夸姥姥的剪纸呢?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剪。
(生练笔后交流)生:“剪狗像狗,剪猪像猪,剪只鸟儿能唱歌,剪个猴子会爬树。
”师:还不错。
再仔细读乡亲们的话,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猫与虎、公鸡与母鸡在形体上很相似。
师:作者为什么选择形态相似的物体来夸姥姥呢?生:就是形态相似的动物,姥姥的剪纸也能将它们区分开来,更突出姥姥的技艺真神。
师:是的。
多么细腻的夸张!多么高超的技艺! 想一想,平时你都见过哪些动物形体也很相似,然后也像乡亲们一样夸一夸姥姥。
这样,紧扣文本的言语特质,趁热打铁,把领悟技艺“神” 、课文如何表达“神” 和运用这种技巧进一步表达“神” 三者无痕结合。
引导学生在课文情境或作者思想情感的触发下,调动语言储备,进行创造性表达,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方法应运而生。
其中,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更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它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和积极作用。
体验式教学法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获得知识,而不是单纯地接受传统的讲解模式。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常见的体验式教学法有以下几种。
一、小组合作式阅读小组合作式阅读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按照某个主题或者某个文本的内容进行讨论,然后汇报或展示。
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角色扮演式阅读角色扮演式阅读是指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分配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来表现文本中的情节、主题等内容。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本,体验文本中的情节和主题,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文学鉴赏式阅读文学鉴赏式阅读是指从文学角度来分析和学习文本。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文学常识,如修辞手法、文学形式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内涵,进一步升华阅读体验。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对一首古诗的注解、赏析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这首诗的美感和思想内涵。
四、体验式阅读体验式阅读是指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本。
比如,学生可以穿上古民族服装,到文物馆里进行参观和体验,从而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深化对相关文本的理解。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和思考,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多种体验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同时,体验式教学法也进一步推动了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今后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更多地采用体验式教学法,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的开展
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的开展
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是通过创造情境、实地体验等方式,使学生亲身参与深入体验文
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初中语
文体验式阅读的开展。
一、创建情境,提升阅读体验
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利用影视、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创造出浓厚的古代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
独特魅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古建筑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到历史文化的
底蕴,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悟。
通过创造情境,学生的阅读体验将得到有效提升。
二、实地体验,增强情感共鸣
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实地体验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学习《红楼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到苏州拙政园进行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园林景致的美丽与婉约,进一步理解和感受作品中所描绘的境界与情感。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舞台表演、戏剧
排练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与情感,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阅读体验。
三、探究研讨,拓宽视野
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探究研讨的方式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学习诗歌时,可以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之中发现诗意,组织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培养他们对诗歌的理解
和欣赏能力。
还可以进行文学论坛、读书分享会等活动,让学生能够与他人交流思想、分
享感受,在交流中拓宽自己的视野。
通过探究研讨,学生将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欣赏文
学作品,进一步提升阅读体验。
小学语文中年级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语文中年级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分析小学语文中的年级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该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情感、意义和认知等多方面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
一、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体验式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在情感体验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音乐、戏剧、游戏等形式,创设逼真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阅读内容。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感受角色的情感和经历,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故事的共鸣和理解,提高阅读的效果。
二、意义体验意义体验是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意义体验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增加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和理解。
在意义体验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分享阅读的感受和体会。
可以设计一些角色儿课堂活动,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体验式教学方法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游戏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游戏式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和互动性强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和挑战;在探究式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阅读材料中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和分享讨论;在讨论式教学中,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和分享阅读的体验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
阅读课堂体验教学的实践方法
阅读课堂体验教学的实践方法在阅读教学中,体验是指学生在阅读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内容、情感等方面的经验与感受,而阅读本身是属于个性化的行为,因而这种体验自然也带上了强烈的个性化色彩。
由于每篇课文在教材中都承载着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所以阅读课文的个性化体验就需要建立在服务语文素养整体要求的基础上,是一种包含个人见解的体验。
那么,教师在阅读课堂体验教学中,有哪些可行的方法呢?一、创设真实情境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一个个汉字组成的句子,读取的也是一个个汉字承载的信息,容易理解的是字面意义;而文字组合生成的深层意蕴,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所限,不能直接加以领悟。
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文本特点与班级学情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入真实情境去感悟,形成自己的个性化体验。
如教学《影子》一课,学生对影子并不陌生,却很少关注它,因而缺乏真实的体验。
笔者在备课时就注意到学生的这一学情并创设情境。
在学习课文之前,笔者根据天气预报选择一个晴好的日子,提前布置学生在早上、中午和傍晚的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自己朝着太阳与背着太阳走时,影子在哪儿?能不能把影子跑丢掉或者追上影子?将影子与自己的身高比一比,谁长谁短呢?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的情形,还可以玩一玩踩影子游戏,注意自己的感受。
在进入课文学习时,学生理解“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这些诗句的时候,就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了。
笔者让学生把自己在早晨、中午、傍晚的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的真实体验说出来,学生对“前”“后”“跟着”“小黑狗”的理解就变得生动、具体了。
影子在前,说明光线从背面照过来,人是不能超过影子的;影子在后,说明光线从正面照过来,人是不能把影子跑丢掉的;不论是早晨、中午还是傍晚,影子都是與脚连在一起的;在中午的时候,影子比较小,像小黑狗一样跟在人身边。
这些都是学生在笔者创设的具体情境中的真实体验。
二、关注个体差异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就是课文的读者,对文本内容、情感的理解与体验,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小学语文中年级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语文中年级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式阅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
通过体验式阅读,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增加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提高语文素养。
下面我将对小学语文中的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特点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创设情境或场景,让学生亲身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借助于感觉和情感的参与,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情感的投入:体验式阅读注重学生的情感投入,通过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增强对文本的感悟和欣赏。
2.创设多样化的情境:体验式阅读通过创设情境或场景,使学生置身于文本中的情境之中,以身临其境的方式感受文本带给他们的氛围和情感。
3.注重多感官的参与:体验式阅读追求学生全面感知文本的内涵和情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体验式阅读通过给学生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
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1.读前预设情境:在学生读某篇文章之前,可以预设一个适合的情境,让学生先通过情景插图、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文本中的情境和场景,激发他们对文本的兴趣。
2.情感共鸣体验:通过学生的身临其境体验,让他们用自己的感受来获取文本中的情感,通过情感共鸣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文本,提供更多的感官刺激,增加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4.活动引导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文本中的故事情节中去,让他们亲身体验其中的角色和感受,增加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体验式阅读,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和情节,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深度。
小学语文中年级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语文中年级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获得主动体验、感受、体味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个人感悟。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参与到阅读的全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品味能力。
首先,小学语文中年级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注重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模拟、情境引入等方式,创设一个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能够通过情境来感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和意义。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来引入对《种豆得豆》这篇文章的阅读,让学生亲自去种植豆子,体验种子发芽、长大成柱的过程,理解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其次,小学语文中年级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强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让学生在感官上获得刺激,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可以播放蝌蚪游泳的视频,让学生亲眼见到蝌蚪的形态和行为,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阅读动力。
此外,小学语文中年级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体验式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阅读指导,指导学生在体验的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朵丽的小铅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揣摩文中描述的细节,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最后,小学语文中年级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人感悟。
通过体验式阅读活动,学生可以与文学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形成自己的个人感悟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讲述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例如,在学习《草地上的春天》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在春天里感受到的变化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中年级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重视学生阅读体验的教学模式。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和引导感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浅谈阅读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应用
种行之 有效 的策 略。教学《 罗米修 斯盗火 》 普 一课
时 。 了让学 生真 切感 受 普罗 米修 斯 为解救 人类 而 为 遭鹫鹰 啄食 肝脏 的痛苦 , 引导 学生联 想 自己在生 可 活 中受 伤 的特 殊经 历 ,唤醒 他们 曾有 的 生活 经验 , 促使他 们 推 己及 “ ”感 同身 受地 体 验文 中人 物之 文 .
5补 自体 验 , . 促意 义创 生 阅读教 学 中 , 教师 可
点拨 学生 找到文 中的空 白点 和未定点 ,引导学 生发 挥 想象 力和创 造力 去 填补 , 作 品的 召唤结 构具 体 使 化 , 学生在 补 白体验 中积极 主动地发 现意义 , 使 建构 意义 , 创造意 义 。 存教学 《 彭德怀和 他的大 黑骡子》 一 课 时 ,笔者就抓 住 了 “ 彭德怀 向着斜倒 下去 的大骡
象 约 重 5吨 , 大 象 则 约 重 3 6头 0吨 , 3 0 0 斤 : 即 00 公 老师 的体 重 约是 5 0公 斤 .也 就 是 说 一 头 雷 龙 要 比
索 出以下 优化 阅读教学 的体验 式教学 策 略。
1情 境 体验 , . 促入 境 生情 阅读教 学 中 , 师运 教
本 的理 解与感 悟 。在教 学 《 莫高 窟 》 一课 时 , 笔者 就 借 助语 言 、 乐 、 音 图片 、 频等创 设 了有 趣 的游览 探 视
秘 情境 , 引导 学生 自主组 建“ 塑观 赏小 组 ” “ 画 彩 、壁
欣 赏小 组 ” “ 经洞探 秘 小组 ”开 展探 究性 学 习 , 和 藏 ,
子 , 缓 地 摘 下 军 帽 … … ” 的省 略 号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缓 中
语文(心得)之浅议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的几种方式
语文论文之浅议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的几种方式《语文新课程目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语文的学习要在有利于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更是体现这种精神的重要途径。
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就是一种阅读体验的过程。
这不仅是一种思维的训练过程,更是其情感熏陶和升华的过程,从思中把握情感,从情中深化思索,思与情应该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情中真正有所感悟,在情中得到切身体验,而创新的朗读和投入的表演,是把握文章的情感,体验阅读的真切过程。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切的去体验,通过阅读去实现情感的熏陶和升华呢?笔者从事一线教学20载,现将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总结出来,和大家一同共勉:1、展开想象读“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命”。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朱作仁谈朗读》)。
我们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的视线;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的视线。
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的朗读,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就像在头脑中“放电影”。
通过多种感官,使符号、语音、意义、表象等有机结合,使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内容融合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动起来。
这样,把“话”想像成“画”,仿佛自己就置身于其中,他们才能进行主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和体验。
2、通过比较读小学生学生对比较有浓厚的兴趣,抓住这一特点,在朗读训练时,多采用比较朗读。
1、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
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
2、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
课文中总有一些类型比较特别的句子,如感叹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对这些句子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既使学生读出这些句子的特点,又有助于他们领悟作者的情感。
如:朗读以下两句,体会不同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几种形式
阳新县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组余开仁内容提要:往日被人忽视和学生淡漠的语文课堂,在新课改背景下,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参与,让学生在每堂课都有收获,怎样的模式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体验式阅读”是一枚很好的让学生自行解读文本的钥匙。
在此,我想谈谈优化“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几种形式。
关键词:”体验式阅读”教学朗读批注分组讨论课后拓展
语文老师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尴尬局面:很优美的文章,自己的理解很到位,甚至很透彻,但课堂却是沉闷的让人压抑,甚至有了崩溃之感。
这样的课堂学生肯定是了无兴趣,效率肯定很低或无效。
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老师的切入点不恰当,有的是老师开课的提问未能切合学生实际。
但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内容与形式的不协调,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对于语文教学来看,内容就是文本蕴藉,形式便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课堂,不在于老师讲多少,而在于学生收获多少,哪怕是一丁点收获,或者只言片语,只要化为学生自己的,都对学生有着莫大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明确了课堂中师生的地位:学生是主体,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打造高效课堂,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
只有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每一堂课都有收获”,才能体现高效。
因而,我认为“体验式阅读”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一种教学手段。
所谓“体验式阅读”教学,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与文中人物或作者交流,与文中思想感情交通,然后得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感受或思想。
这是与语文课程性质相呼应的。
新课标明确表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①工具性,强调其运用功能,是真正的“学以致用”;人文性,强调其对学生的内化作用,这也与德国浪漫诗人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遥相呼应的。
同时,学生主动参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②
在此,我就优化“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几种形式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朗读。
朗读是非常实用于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是一种原始的,也是最具感染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古人吟咏诗文,摇头晃脑,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因为在这不断的吟咏之中,文中的意蕴能慢慢地得以领会,然后能读懂文章,读通作者,所以说“诗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体验,故而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演讲中朗读诗文时会狂笑,会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此时的他已经化身作者,全身心进入诗文了。
高中生正处于幼稚而略显成熟这一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即有着很强的表现欲,又有着害羞与自信心不足的特征。
这样,老师的指导和朗读样式的不断变化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我们除了鼓励以外,更重要的是就具体的文章、语句,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方法指导,“授之以渔”。
指导他们如何通过轻重缓急、节奏节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进行有效的评价,必要时可以老师示范朗读,同时注意朗读方式的多样化、评价的多元化,长期地实施贯彻下去,让学生都能自觉地站起来大声朗读,通过评价,让他们不断地增强朗读的自信心,由敢读升华为会读,学生的朗读热情会高涨,就能将朗读化为一种阅读习惯。
我想在一些文学性特别强(如诗歌、散文)单元里抽选一篇将朗读贯彻到底,是很有必要的。
学生朗读到位了,说明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到位了,那文章的欣赏也可以到此结束了,在朗读中他们借助声音表达情感的过程是他们最真实的体会、最大的收获。
二.批注。
批注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对课文语言或者思想进行批评和注解。
在古代就已有之,有些批注甚至和所批注的作品一样享有声誉,如《脂砚斋批评红楼梦》《水浒传——金圣叹批评本》等。
批注可以是零星的见解,也可以是对全文做的评价。
学生批注的过程,能展现出学生对某处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感悟,由文本而得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其中过程就是一种体验。
高中生有着表达的欲望,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对文本零星的见解,那批注毫无疑问是非常适合高中生的一种学习方法。
然而高中生对批注是相当陌生的,这就需要老师的介绍和指导。
在让学生做批注之前,可以就批注的种类、内容和要求对学生加以介绍,老师还可以就文本某一处,从主题、手法、炼字等各方面加以批注,做好示范,讲及批注里对语言精炼的要求。
在必修2的第三单元,编者在单元阅读提示里专门就批注提了要求,我们可在这个单元里把训练学生做批注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加以落实。
在以后的文章阅读中,要求学生在书本里留下一些属于自己的亲切的批注,以表达自己的理解。
若能将批注作为一种阅读习惯,贯穿于学生阅读的始终,就达到了终身使用的目的,学生就能受益终生。
三.分组讨论。
高中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完善之中,他们对社会、人生的体验与认知还很有限;而课本里的文学作品意蕴丰富,有些作品由于时间久远,对于高中生来说甚至有点艰深,如《离骚》、先秦散文等。
学生很多时候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在短时间里领会作品的精髓。
这样,有效的分组讨论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一方面能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进来,一方面还能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方式,各抒己见,最终能凝聚集体智慧,在较短时间里得出一个较为成熟、颇有见地的看法。
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对话、自身体验的过程,更是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老师就彻底地由知识权威变身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我们经常在进行分组讨论,但有时效果不佳,没有同学发言,即使有也是幼稚、不成熟的见解,有时甚至是流于形式,为了讨论而讨论。
效果就取决于老师这个课堂组织者的水平。
要想搞好分组讨论,我们应该注意几个误区。
一是把文章分为几个部分,为讨论小组制定讨论对象。
我们认为这样能更快地解决文本,殊不知,在无形之中,我们抹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知识认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甚至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学生失去了讨论的兴趣,最终所得出来的见解很可能是浅陋的,其课堂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二是在学生的小组发言里,过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未能注意到课文的整体性。
各小组讨论的对象不尽相同,就很可能冲淡文章的整体性。
特别是前面学生发言未能切中要害,后面发言的同学又谈的是另一个问题,整个课堂就成了“东一榔头西一棒”,致使文章被冲得七零八落,学生得出的结论都是蜻蜓点水。
这里,老师就要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可借某个同学所谈到的,再结合其他同学对这个部分的认识,将此处弄透,再解决其他方面的内容。
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体验,又使文章具体内容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三是为了不伤害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而对其发言不置可否。
表面上是尊重学生,实际上就是忽视了真知,错失了学生纠正的机会,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准确的认识。
久而久之,学生会认为老师没有认真倾听,或者认为老师根本上就对问题本身没有准确的把握。
这个后果是很严重的,“信其师,才能信其道”。
评价学生的发言,是每个老师必须关注的。
我们务必认真倾听,对学生发言做精到概括,同时还必须进行正确、合理与否的评价,另外我们也要注意即使学生理解错了,万不可轻易地予以否定,应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否则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后拓展。
拓展就是延伸,就是知识、方法迁移。
这本身就是对学生体验过后的一种检验,是对“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一种延续。
拓展内容可多种多样,可以是方法的迁移,这就是实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如在《烛之武退秦师》里拓展:游说一个沉迷于网络的学生,使其早日回到正常的生活当中。
这就是就烛之武高妙的游说技巧延伸到现实当中。
拓展内容也可以
是认知的迁移,从一个更高的程度上来把握文章思想。
如在学《小狗包弟》里拓展怎么理解巴金其人,这就是由品文到品人,让学生对巴金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前辈身上汲取精神营养。
语文教师都喜欢设置课后拓展这一环节,因为在这里,学生往往更为积极,更能展现学生智慧的火花。
但我们一要注意不要为了拓展而拓展,同时要注意拓展的时间不宜过长,要进行很好的控制。
“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长短,语文教师就应该在独立解读文本之后选择适合于自己学生和文章特点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把自身解读文本的体验化为学生体验阅读的方式,就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而有序。
注释:①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