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措施

合集下载

幼儿园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幼儿园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幼儿园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场所,但也是传染病传播的高风险地带。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预防传染病至关重要。

下面是10条关于幼儿园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1. 提供健康教育:向幼儿和家长提供健康教育,包括正确洗手、饮食健康、个人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经常洗手、使用纸巾等。

2. 建立严格的入园检查制度:学校应建立起严格的入园检查制度,检查每个孩子是否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并与家长及时沟通。

3. 定期消毒:幼儿园应定期对教室、桌椅、玩具、门把手等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病菌和病毒,降低传染风险。

4. 提高通风质量:保持幼儿园教室的通风良好,确保空气流动,减少病菌和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

5. 强化个人卫生: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经常洗手、不乱咳嗽、不随地吐痰等。

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情况,并对不良习惯进行纠正。

6. 限制游戏用具共用:在幼儿园中,游戏用具往往在孩子们之间共用。

为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可以将游戏用具分配给固定的小组或个人使用,并定期进行消毒。

7. 密切监测患病儿童:幼儿园应密切监测患病儿童的症状,并及时与家长联系。

对于有明显传染性的疾病,如水痘、流感等,应暂时隔离患病儿童,防止疾病传播。

8. 建立合理的就诊机制:对于不适的幼儿,及时及早就诊并得到妥善治疗。

确保家长能及时取回患病儿童,以免传染给其他幼儿。

9.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户外空气相对较为清新,辐射较少,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免疫力。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助于预防传染病。

10.建立紧急事件应对机制:幼儿园应建立完善的紧急事件应对机制,包括传染病爆发的紧急处理流程,以及与相关机构的协调工作。

通过以上10条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幼儿园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幼儿园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为了确保孩子们健康和安全,预防传染病工作必须得到重视和加强。

2024年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制度(三篇)

2024年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制度(三篇)

2024年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制度为了确保全体教职工和幼儿的身体健康,更好地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把传染病的危害控制在最小程度,因此,经园务会议研究决定,建立传染病防控制度。

一、认真做好教师和幼儿的晨检、午检和全日观察工作1.认真做好晨检工作。

保健医生对全园教职工和幼儿进行晨检,发现幼儿有红眼病、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风疹等传染病的体症,不给入园,教职工不上班。

2.认真做好午检工作。

幼儿每天中午起床后班主任负责检查幼儿有无红眼病、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风疹等传染病的体症,如有尽快带幼儿到医疗室隔离,由医生尽快通知家长带回去看医生。

保育员负责消毒该幼儿的所有用品。

3.班上老师对幼儿进行全日观察,如发现红眼病、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风疹等传染病的体症,应及时带幼儿到医疗室隔离,由医生尽快通知家长带回去看医生。

保育员负责消毒该幼儿的所有用品。

二、全园教职工和幼儿定期健康检查全园教职工和幼儿定期健康检查(一年一次),发现有传染病不得入园和上班。

三、做好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1.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污染、过餐食物。

用具、食物生熟分开,有防蝇、防蚊设备。

食具每餐消毒。

____个人卫生:(1)不留长指甲,饭前便后洗手,饭后嗽口。

(2)教工分饭前洗手、戴帽戴口罩、穿工作围裙。

教工每周剪指甲____次。

(3)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每天消毒一次。

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幼儿饭前便后洗手。

早晚用流动水洗手洗脸。

(4)幼儿饭后要漱口,早晚要刷牙。

(5)幼儿每周洗头____次,每天洗澡____次。

(在家做)(6)幼儿每天洗脚、洗屁股,洗澡和洗屁股的毛巾分开使用,每天消毒。

每周剪指甲____次(周一、周四),双周周四剪趾甲一次。

(7)幼儿用的手绢或擦汗的毛巾专人专用,每天换洗。

幼儿尿裤后要及时更换干净裤子,尿湿的裤子要及时清洗消毒。

(8)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和给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

幼儿园传染病防止技巧大全

幼儿园传染病防止技巧大全

幼儿园传染病防止技巧大全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每天早晨和晚上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上厕所、外出回来后要洗手。

- 带上纸巾或手帕,用来遮住口鼻,当咳嗽或打喷嚏时。

- 教导孩子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的方式,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

- 鼓励孩子定期洗澡,保持身体清洁。

2. 定期清洁和消毒- 定期清洁幼儿园内的各个区域,特别是常接触的表面,如桌子、椅子、玩具等。

-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杀灭细菌和病毒。

- 定期清洗和消毒幼儿园内的卫生设施,如厕所、洗手池等。

- 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惯,如用纸巾擦嘴、避免共用水杯等。

3. 加强疫苗接种- 按照国家疫苗接种计划,确保孩子按时接种疫苗。

- 了解最新的疫苗接种要求和时间表,并提醒家长及时带孩子去接种疫苗。

- 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免疫惯,如避免接触已感染的人群。

4. 健康饮食和充足睡眠- 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蔬菜、水果、谷物、蛋白质等,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 鼓励孩子每天喝足够的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 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5. 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 定期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 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是否出现发热、咳嗽、呕吐等症状。

- 如果发现孩子有疑似传染病的症状,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6. 建立紧密的家园联系- 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家庭中是否有人患病。

- 鼓励家长及时告知幼儿园孩子的病情,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 定期向家长传达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状况。

以上是一些幼儿园传染病防止的技巧,希望能帮助幼儿园管理者和家长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请注意,本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防控措施应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和要求来制定。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计划和措施(通用14篇)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计划和措施(通用14篇)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计划和措施(通用14篇)篇1:幼儿园传染病防控计划和措施幼儿园传染病防控计划和措施幼儿园传染病防控计划和措施幼儿园是高度拥挤的场所,孩子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之一。

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园内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幼儿身心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和保育秩序,特制定以下工作。

一、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栏、致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教师和家长了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推广烹饪和彻底烹饪;喝开水;吃饭前后要洗手;避免集体聚餐。

2.进一步改善园区环境卫生。

为了避免传染病的流行,我园认真做好内园环境,及时清理死角;有效防止病从口入,严格控制晨检和卫生消毒;加强每日观餐制度,每餐对餐具进行消毒。

3.加强食堂卫生消毒管理。

进一步完善食堂卫生防病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

严禁采购腐烂变质食品,食堂48小时留样。

厨房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并做好个人卫生。

如果他们发现高烧、腹泻等疾病,应立即隔离休息,直至痊愈。

二、制定应急预案:本园儿童或教职员工,如有可疑患者,及时向有关部门(教育部门、防疫部门)报告,并进行消毒隔离。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三、疫情报告:1、发现疑似病人应即送往医院救治,同时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监控部门,并按要求消毒处理。

要不漏1个疑点,不疏一个环节。

一旦发现腹泻、呕吐、发热、疱疹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带到就近医院诊治,及时隔离病人,并送指定传染病医院就诊。

发现传染病班级立即对班上所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严格控制疫情,杜绝传染病的'蔓延。

2、与当地卫生部门配合,做好监督防控工作。

3.教师每天上午、下午要随时观察、检查患儿情况,坚持晨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登记、早消毒,尽可能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四、教育宣传1.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

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充分利用宣传专栏、板报等形式。

2.开展卫生防疫、防中毒等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对常见传染病知识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配合卫生部门组织做好幼儿“流感”、“流脑”、“甲肝”、乙肝、麻疹、水痘、腮腺炎、季节性传染病等疫苗的接种工作,使幼儿掌握卫生防病和防毒的基本知识,提高幼儿防病和防中毒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2024年传染病防控计划幼儿园

2024年传染病防控计划幼儿园

在2024年传染病防控计划中,幼儿园应采取全面而细致的措施,以确保幼儿的健康与安全。

以下是一份针对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控计划,内容涵盖了预防、监测、响应和恢复等多个方面。

一、预防措施1.疫苗接种:确保所有幼儿和工作人员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最新的疫苗,包括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

2.健康教育:通过日常教学和专题活动,教育幼儿和工作人员有关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

3.个人卫生:提供充足的手卫生设施,教育幼儿正确洗手方法,并确保所有人员在使用厕所后、进食前和接触公共物品后洗手。

4.环境清洁:定期对幼儿园的教室、玩具和其他公共区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5.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6.健康监测:每天对幼儿和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温测量和观察是否有传染病症状。

二、监测系统1.症状报告:要求家长每天报告幼儿的健康状况,并设立一个系统,让工作人员能够快速报告任何传染病症状。

2.跟踪记录:建立详细的幼儿和工作人员健康跟踪记录,以便在需要时进行快速联系和追踪。

3.快速检测:配备必要的快速检测设备,以便在怀疑有传染病时能够快速确诊。

三、响应机制1.隔离措施:一旦发现传染病症状,立即将受影响的人员隔离,并通知家长和卫生部门。

2.接触者追踪:迅速追踪与受影响人员有过接触的其他幼儿和工作人员,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3.关闭和消毒:在必要时,关闭受影响的班级或整个幼儿园,并进行彻底的消毒。

4.医疗支持:与当地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在需要时能够迅速获得医疗支持。

四、恢复计划1.复课标准:制定明确的复课标准,确保在安全的情况下,受影响的人员能够返回幼儿园。

2.心理支持:为幼儿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应对传染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3.家长沟通: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及时提供最新信息和复课安排。

4.审查和改进:定期审查传染病防控计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改进。

五、培训和演练1.工作人员培训:定期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控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最新的防控指南和操作流程。

幼儿园如何预防传染病传播

幼儿园如何预防传染病传播

幼儿园如何预防传染病传播幼儿园是孩子们聚集的场所,由于幼儿年龄小、免疫力较弱,容易成为传染病的高发区域。

因此,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以下是幼儿园预防传染病传播的一些关键措施。

一、加强日常卫生管理1、保持环境清洁幼儿园要每天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包括教室、寝室、食堂、玩具等。

地面、桌椅、门窗等表面要用合适的消毒剂擦拭,玩具要定期清洗消毒,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病菌和病毒。

2、做好通风换气教室和寝室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每天定时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保持窗户常开。

3、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换衣、不随地吐痰等。

在幼儿园内设置足够的洗手设施,并提供肥皂和洗手液,督促幼儿在饭前便后、户外活动后等及时洗手。

二、严格落实晨检制度1、晨检人员配备安排专业的保健人员负责晨检工作,确保其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幼儿的健康状况。

2、晨检内容晨检时要仔细检查幼儿的身体状况,包括测量体温、观察口腔、皮肤、精神状态等。

对于有发热、咳嗽、皮疹等症状的幼儿,要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幼儿就医。

3、晨检记录做好晨检记录,包括幼儿的姓名、班级、体温、症状等信息,以便跟踪和追溯。

三、合理安排饮食和作息1、营养均衡的饮食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均衡的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幼儿的免疫力。

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严格把关食材的采购、加工和储存环节。

2、充足的睡眠保证幼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让他们的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合理安排午睡时间,为幼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四、加强健康教育1、教育内容通过儿歌、故事、游戏等形式,向幼儿传授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如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让幼儿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防护技能。

2、教育方式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邀请专业的医生或护士来园进行讲座,或者组织幼儿观看相关的教育视频。

幼儿园如何防止传染病传播

幼儿园如何防止传染病传播

幼儿园如何防止传染病传播1. 介绍传染病在幼儿园中传播具有较高的风险,因为幼儿园里的孩子容易接触到许多病原体。

幼儿园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以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2.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幼儿园需要教育幼儿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 - 勤洗手:幼儿应该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流程和时间。

幼儿园应提供肥皂和流动的清水,并确保教师监督孩子正确洗手。

- 使用纸巾:孩子应该学会使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咳嗽和打喷嚏,而不是用手直接捂住口鼻。

- 适当的咳嗽和打喷嚏礼仪:教育幼儿使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咳嗽和打喷嚏,并且教育他们避免用手触碰口鼻和眼睛。

3. 定期消毒幼儿园应该根据需要定期进行全面和彻底的消毒,包括但不限于: - 清洁和消毒桌椅、玩具、器具和其他常用的幼儿园用品。

- 定期清洗和消毒幼儿园内的公共区域,如厕所、洗手池、餐厅等。

- 定期清洗和消毒幼儿园中的空气过滤设备,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和卫生。

4. 加强人员管理幼儿园需要进行严格的人员管理来防止传染病传播,包括: - 全面进行员工体检:新员工入职前需要进行体检,以确保他们没有传染病。

- 定期进行员工体温检测:员工每天上班前应进行体温检测,如果有发热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并暂停上班。

- 进行教师培训:教师需要接受传染病防控相关的培训,包括病原体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方法等。

5. 健康监测和隔离措施幼儿园需要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并采取隔离措施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包括: - 学生健康监测:每天早晨,幼儿园应该询问每个孩子的健康状况,并记录下来。

如果孩子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当及时通知家长,并采取隔离措施。

- 重点关注传染病高发季节: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幼儿园应该加强健康监测和预防措施,确保及早发现传染病的疑似患者并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 隔离措施:幼儿园应该建立疑似传染病孩子的隔离区域,确保疑似患者与健康儿童的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播。

精选关于幼儿园预防传染病措施【六篇】

精选关于幼儿园预防传染病措施【六篇】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

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预防措施:1.幼儿园措施。

各班活动室、寝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

每次应在半小时以上。

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幼儿园也会有计划的实施消毒措施。

每日带领幼儿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让幼儿多饮温开水可以有效减少发病率。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

要保持生活场所的卫生。

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应让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5.生活有规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避免过量的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细节要注意。

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

所以家长要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

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7.切莫讳疾忌医。

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幼儿有发热症状或身上出现各种皮疹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15篇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15篇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篇1】春季传染病来势汹汹,做好幼儿园传染病预防与应急预案是十分必要的。

一、预防措施预防胜于治疗,幼儿园是公共场所,幼儿又恰恰属于易感人群,一旦有传染病发生极易造成爆发流行。

所以,幼儿园需要高度重视传染病预防工作。

(一)认真开展自查1、自查相关预防政策及上级主管部门相关安排是否落实到位。

2、严格自查各项保教制度、流程是否齐全、落实到位。

(二)严格晨检、全日观察工作,严把入园第一关。

1、保健大夫了解幼儿基本情况,发现疑似幼儿立即隔离,并将情况通知班级老师,联系家长。

2、班级老师知晓并记录晨检情况,晨检时与家长沟通到位,对于孩子身体情况有确实了解,密切观察在园幼儿,特别是有服药需求的幼儿,一定落实到位。

3、班级老师对缺勤幼儿进行原因追踪,发现传染病立即重点消毒,对接触幼儿重点关注。

(三)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完善消毒记录书写。

1、班级老师与幼儿园保洁协作工作,对教室、厕所、功能室、大厅、走廊、大型玩具等重点场所,以及玩具、桌椅、储物柜、门把手等日常设备做好每日消毒;厨房对锅具、幼儿日常餐具每日消毒到位。

2、做好消毒记录,责任到人。

(四)做好一日常规养成教育。

良好的作息时间、科学洗手、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运动锻炼……在一日生活中进行常规养成教育。

(五)加强宣传与培训。

1、强化“家园联防”的概念,利用幼儿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各班级家长群、告家长书、家长会的各种途径做好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做好防范。

2、定期对教师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

3、坚持对幼儿进行安全健康教育,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增强安全健康意识。

二、应急预案(一)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园长。

副组长:园务会成员/保研主任。

组员:保健医、各班班主任。

(二)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现传染病,尤其是重大疫情,立即开启应急处置流程。

(1)在幼儿园内发现急性传染病的幼儿或教职工,在场老师第一时间通知应急小组组长,应急小组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幼儿园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幼儿园疫情报告员马上拨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防止幼儿园传染病的措施

防止幼儿园传染病的措施

防止幼儿园传染病的措施
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玩耍的重要场所,但由于幼儿的免疫系统相
对较弱,传染病在幼儿园中很容易传播。

因此,为了确保幼儿的健康,幼儿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有效
的防止幼儿园传染病的措施:
1. 加强卫生教育:幼儿园应该定期组织卫生教育活动,教导幼儿正
确的洗手、饮食、避免接触传染病患儿等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
习惯。

2. 定期消毒:幼儿园的玩具、桌椅、地面等经常被多个幼儿接触,
容易成为传播病菌的场所。

因此,幼儿园应该定期对这些场所进行消毒,减少病菌的传播。

3. 健康观察:幼儿园老师应该密切关注幼儿的健康状况,如果发现
有幼儿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家长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和
隔离措施。

4. 饮食卫生:幼儿园应该提倡幼儿均衡饮食,避免生食、变质食物,保障幼儿的饮食安全,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5. 定期体检:幼儿园应该要求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
潜在的传染病或患病幼儿,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通过上述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幼儿园传染病的发生,营
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希望全社
会都能重视幼儿园传染病防治工作,共同为幼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字数:289】
如果您有其他关于幼儿园传染病防治的好方法,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们分享!祝孩子们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措施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措施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措施
幼儿园需要采取以下传染病防控措施:
1. 健康观察:幼儿园要求家长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前进行健康观察,如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应暂停送孩子去幼儿园,确保孩子在体温正常的情况下再次入园。

2. 频繁洗手:幼儿园要求孩子经常洗手,特别是在进餐前、上厕所后、接触异物后等场景下,要求孩子使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充分洗手,手指关节、指尖、指缝、手背等容易被忽视的部位都要彻底清洗。

3. 勤通风:幼儿园保持室内通风是防控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通过开窗、打开排气扇或者使用空气净化器等方式,增加室内空气流通。

4. 定期消毒:幼儿园应定期对教室、桌椅、玩具等进行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物品和表面可能存留有病菌的区域。

5. 佩戴口罩:幼儿园可要求孩子佩戴口罩,尤其是在高发疫情期间,可以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途径。

6. 避免接触:幼儿园在疫情高发期间可以限制孩子与外界接触,减少人员聚集活动,避免交叉感染。

7. 健康教育:幼儿园在日常教育中可以向孩子和家长普及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如正确的咳嗽、鼻涕擤拭方式,提高孩子和家长的健康意识。

8. 健康检查:幼儿园应定期进行孩子的健康检查,如测量体温、观察症状等,及时发现患病孩子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控措施应综合考虑当前疫情状况和卫生防护要求,确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措施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措施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措施在幼儿园中,传染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幼儿园是孩子们集中活动的场所,传染病的发生可能会对孩子们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幼儿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措施:1. 手卫生:幼儿园应建立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教育孩子们在适当的时候洗手,特殊是在进食、上厕所、接触动物或者垃圾后。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搓洗双手至少20秒,并确保双手干燥。

教育孩子们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住嘴巴和鼻子,以减少飞沫传播。

2. 定期消毒:幼儿园应定期对教室、玩具和其他常接触的表面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按照说明进行操作。

特殊是对于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等,应加强消毒频率。

3. 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幼儿园应确保教室和活动区域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定期开窗通风,或者安装空气净化器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4. 食品安全:幼儿园应严格控制食品安全。

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条件,避免食品交叉污染。

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不洁食物或者饮用生水。

5. 疫苗接种:幼儿园应要求孩子们完成必要的疫苗接种。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匡助孩子们建立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6. 健康监测:幼儿园应定期检查孩子们的健康状况。

对于有发热、咳嗽、呼吸难点等症状的孩子,应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

同时,幼儿园也应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孩子们的健康情况。

7. 教育宣传:幼儿园应加强传染病预防的教育宣传工作。

通过教育孩子们正确的卫生习惯,如咳嗽礼仪、正确使用纸巾等,匡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同时,也要向家长传达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指导。

8. 健康档案管理:幼儿园应建立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记录孩子们的健康状况、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并定期更新。

这样可以匡助幼儿园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健康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总结起来,幼儿园传染病的预防需要全员参预,包括教师、孩子们和家长。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制度10篇,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制度和应急措施-经验本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制度10篇,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制度和应急措施-经验本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制度10篇,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制度和应急措施-经验本各学校一定要做好预防传染病的准备工作,保障全校师生的健康和安全,下面我给大家精心整理了《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制度》,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防控制度11、餐具送达班级后教师需使用盖碗布进行遮盖,装碗提篮每日用流动水清洗干净,下班后放于紫外线灯下方进行消毒。

所有用于就餐的点心盘、筷子、勺子均需经过流动水清洗、高温消毒,于打餐前取出使用。

2、就餐前注意事项:(1)保证幼儿进餐环境干净、整洁,营造良好进餐氛围,打餐教师提前做好个人防护,清洁双手,带好围裙、口罩、手套,开餐前30分钟进行餐桌消毒,使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即84消毒液进行消毒,每次作用时间15—30分钟,再用清水擦拭干净。

(2)确保班级有一扇门敞开,方便食堂工作人员送餐,活动室窗户处于对流通风状态,就餐环节减少空调开放时间,为幼儿进餐做好充分准备。

(3)当班教师组织幼儿将椅子放于餐桌前,错位而坐,每张桌子坐四名幼儿。

于开餐前五分钟五个幼儿一组组织进行盥洗,所有幼儿均需涂抹肥皂在流动水下使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每一步洗手作用时间不少于20秒,洗手后使用专用擦手毛巾擦干双手。

组织盥洗后的幼儿分批排队打餐,最多5名幼儿一组,排队幼儿需拉长间距,中间至少间隔2名幼儿。

3、就餐过程中注意事项:(1)密切关注幼儿就餐状况,指导幼儿就餐中不可交头接耳,针对个别幼儿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吐痰等情况需告知其使用纸巾遮挡,未及时找到纸巾者可用手肘处衣袖进行遮挡。

对就餐过程中出现发热、呕吐、腹痛等紧急情况的幼儿及时送至保健室进行隔离,同时向园领导汇报,通知幼儿家长,将情况如实登记于册。

(2)指导幼儿养成良好就餐习惯,正确坐姿和使用餐具,鼓励幼儿不挑食、不偏食、不随地吐食、不撒饭菜、不剩饭菜,保持桌面、衣服、地面干净,奖励细嚼慢咽、专心就餐的幼儿。

4、就餐结束后注意事项:(1)指导幼儿餐后使用纸巾擦嘴和饮用水漱口,提醒幼儿将自己身旁桌面饭菜残渣用餐桌抹布放入碗内,将餐具放回分餐桌,将椅子放入指定位置。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措施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措施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措施引言概述: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但同时也是传染病易发的场所。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幼儿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传染病预防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幼儿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一、加强幼儿园环境卫生管理1.1 定期消毒:定期对幼儿园的教室、床上用品、玩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特殊是对常接触的物品要加强消毒频率。

1.2 保持室内通风:时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菌滋生和传播的机会。

1.3 清洁卫生:保持幼儿园的卫生环境,定期清洁地面、墙壁、窗户等,保持整洁干净。

二、加强幼儿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2.1 手卫生教育:教育幼儿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殊是在进食、上厕所后,必须正确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者肥皂。

2.2 咳嗽礼仪教育:教育幼儿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者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减少病菌传播。

2.3 饮食卫生:加强对幼儿的饮食卫生教育,保证食品的安全,避免食物中毒等问题。

三、加强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3.1 疫苗接种:及时按照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日程给幼儿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免疫力,预防常见传染病。

3.2 健康监测:幼儿园要定期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对病症早期发现,及时隔离治疗,避免传染扩散。

3.3 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幼儿健康档案,记录幼儿的疫苗接种情况、健康状况等信息,方便管理和监测。

四、加强家园合作,共同预防传染病4.1 家长教育:加强家长对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提醒家长注意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状况。

4.2 家园沟通:幼儿园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告知家长幼儿园内浮现传染病的情况,共同制定预防措施。

4.3 家庭环境卫生:引导家长保持家庭环境的卫生,定期消毒、通风,减少幼儿在家中感染病菌的机会。

五、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培训5.1 传染病知识培训:幼儿园教师要接受定期的传染病知识培训,了解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5.2 急救知识培训:教师要接受急救知识的培训,掌握常见疾病的急救方法,以便在发生突发状况时能及时处理。

幼儿园发生传染病的处理措施

幼儿园发生传染病的处理措施

幼儿园发生传染病的处理措施幼儿园作为儿童聚集的场所,一旦发生传染病,不仅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还会给幼儿园的正常运营带来困扰。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传染病处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传染病预防1. 加强卫生宣传。

幼儿园应定期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教职工和家长的防控意识。

2. 做好环境卫生。

幼儿园要定期对教室、食堂、卫生间等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3. 严格入园检查。

幼儿园应加强对入园儿童的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观察,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

4.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幼儿园应确保食材新鲜、卫生,杜绝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5. 提高疫苗接种率。

幼儿园应鼓励家长为孩子接种各类疫苗,提高免疫力。

二、传染病发现与报告1. 设立传染病监测制度。

幼儿园应设立传染病监测员,负责监测儿童健康状况。

2. 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监测员应立即向幼儿园领导和卫生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幼儿园应配合卫生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三、传染病隔离与治疗1. 设立临时隔离区。

幼儿园应在园区内设立临时隔离区,用于隔离疑似和确诊病例。

2. 及时就医。

发现疑似和确诊病例,幼儿园应立即通知家长,并协助家长将孩子送往医疗机构就诊。

3. 跟进治疗情况。

幼儿园应关注隔离儿童的治疗进展,与家长保持沟通,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四、传染病防控与消毒1. 加强消毒工作。

幼儿园应根据传染病种类和传播途径,采取有针对性的消毒措施。

2. 开展防控培训。

幼儿园应定期对教职工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防控能力。

3. 调整活动安排。

幼儿园可根据传染病疫情,适当调整户外活动和集体活动,减少儿童交叉感染的风险。

五、传染病信息发布与沟通1. 及时发布信息。

幼儿园应通过微信公众号、家长群等渠道,及时向家长通报传染病疫情和防控措施。

2. 加强家校沟通。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形成防控合力。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及控制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及控制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及控制制度幼儿园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

幼儿园作为集体生活的场所,儿童数量众多,环境相对封闭,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较高。

为了确保幼儿园的健康环境和儿童的身体健康,制定了一系列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制度。

一、常规预防措施1.定期对幼儿园进行卫生清洁消毒,包括教室、卫生间、餐厅等场所。

2.加强幼儿园环境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3.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和食材,保证儿童的饮食安全。

4.保持儿童个人卫生,定期为儿童洗手,培养正确的卫生习惯。

5.定期检查和治疗幼儿园工作人员和儿童的传染病,及时隔离和治疗。

二、传染病宣传教育1.在幼儿园内开展传染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包括展板、讲座、故事、动画等形式,向儿童和家长普及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2.向儿童和家长提供传染病的相关宣传材料,如手册、宣传单、海报等,引导他们正确使用。

3.培训幼儿园工作人员,提高其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知识和能力,指导他们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三、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1.建立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要求幼儿园工作人员及时报告发病情况。

2.对幼儿园里发生的传染病进行调查和分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监督。

四、传染病控制措施1.对疫情暴发的传染病进行隔离措施,确保患病儿童与健康儿童分开,减少传播风险。

2.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病源和传播途径,从根源上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3.建立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工作机制,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报告和处理。

五、疫情响应与预警机制1.建立幼儿园疫情响应与预警机制,一旦发现疫情火灾等紧急情况,能够迅速应对和处理。

2.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如口罩、消毒液、急救箱等,以应对疫情的突发情况。

六、定期健康检查与防病接种1.对儿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包括体温测量、视力检查和体检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儿童的传染病。

2.健康体检结果及时反馈给儿童家长,指导他们做好儿童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3.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儿童防病接种计划,对幼儿园的儿童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精选3篇)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精选3篇)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精选3篇)篇一: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一、加强幼儿健康教育1.定期进行幼儿健康教育,以提高幼儿对疾病预防的认识和意识。

2.开展口腔卫生教育,教育幼儿保持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加强家庭卫生宣传1.定期向家长宣传病毒传播的途径及预防措施。

2.协助家长建立正确的个人和环境卫生习惯,保持家居清洁,减少传染源。

三、加强幼儿园环境卫生管理1.定期清洁、消毒和通风幼儿园教室、活动区和卫生间等场所。

2.建立健康档案,及时记录幼儿的身体状况和发病情况。

3.配备急救箱和预防传染病所需的药品和物资。

四、加强疫情预警和监测工作1.加强幼儿园教职工的健康监测,定期排查发现疾病传播可能,及时采取措施。

2.密切关注传染病疫情,定期报告上级卫生部门。

五、加强卫生防护工作1.教职工应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等。

2.组织幼儿进行洗手、咳嗽和打喷嚏礼仪教育,增强幼儿的个人卫生意识。

六、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宣传1.制作宣传资料,加强对幼儿家长和社会公众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2.组织病例讨论和培训,提升教职工对传染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七、定期开展幼儿健康体检1.定期对幼儿进行身体状况检查,及时发现患病幼儿,做好隔离和治疗工作。

2.做好幼儿的健康档案管理,掌握幼儿的身体发展情况。

通过以上举措,可以加强幼儿园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篇二: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一、加强幼儿园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1.定期消毒幼儿园教室、活动区和卫生间等公共场所,特别是容易受污染的物品和区域。

2.定期清洁玩具、床上用品、餐具等常接触物品,确保幼儿使用的物品卫生。

3.加强幼儿园环境的通风和空气净化,保持空气新鲜。

二、加强幼儿健康教育1.定期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普及传染病的知识和防护方法,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等。

三、做好幼儿疫情防控管理工作1.建立幼儿的健康档案,每日检测幼儿体温。

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幼儿园是一个非常容易发生传染病的地方,由于儿童的免疫力较弱,加上幼儿园空间
密闭、人员聚集、活动频繁等特点,导致各种病毒、细菌在幼儿园内传播较为频繁。

因此,幼儿园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控制措施来减少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一、环境卫生管理
1. 幼儿园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定期开窗通风、拖地、消毒,使空气流通,减少病菌的繁殖和传播。

2. 室内外公共场所、洗手间、饮水净水器等设施应经常维护清洁,定期开展除螨、
杀菌消毒等措施。

3. 要保证食品安全卫生,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选用并烹饪食材,加强食品储存、
加工、消毒等管理。

4. 学生的用具、体育器材、教具、图书、玩具等应定期进行消毒。

二、健康教育
1. 加强卫生教育,指导孩子如何洗手、咳嗽、饮食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使幼儿了解个人卫生、社会卫生等知识,提高健康意识。

3. 合理规划幼儿园活动时间,避免孩子疲劳、过度运动,保证孩子的健康。

4. 组织体检,及时发现并隔离孩子。

5. 鼓励家长将发病的孩子留在家中治疗,以防止传染。

三、个人防护措施
1. 儿童在幼儿园内应穿透气、柔软、舒适的衣服和鞋子,以免受寒感冒。

2. 孩子应定期整洁,保持肢体清洁,保持手部卫生。

3. 学生应学会正确的咳嗽姿势,并使用纸巾、口罩等防护用品。

4. 学生应避免与其他病人接触,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5. 食品应储存于有盖的容器中,避免放在桌面上,以免受到病菌污染。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防控措施(完整版)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防控措施(完整版)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防控措施一、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风疹等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具体防控措施:(一)教室及宿舍等场所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二)勤洗手,打喷嚏、咳嗽时注意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预防感染他人。

(三)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活动。

(四)学校和托幼机构要认真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一旦发现师生有流感样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如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头痛、呕吐、腹泻等),要督促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认真做好排查、隔离和报告工作。

(五)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二、手足口病预防措施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物品传播。

学校及托幼机构应采取具体预防措施:(一)切断传播途径。

1.加强洗手行动。

托幼机构和学校要完善洗手设施,保证清洁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液的供应,教育学生及幼儿食前便后要洗手,托幼机构教师及保教人员接触幼儿前必须洗手。

2.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保持空气流通。

3.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饮用水和食品;做好环境、厕所、宿舍卫生。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出现病例的幼儿园和学校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的消毒,防止污染水源。

5.托幼机构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对食具及便器的消毒制度,儿童实行一人一巾一杯制。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二)做好学生日常饮用水的管理工作,学校向学生供应开水。

学生自带水杯。

(三)各托幼机构及小学每日认真落实晨检制度,重点检查幼儿的体温、手足及口腔等部位。

发现可疑患儿应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幼儿园如何防止传染病

幼儿园如何防止传染病

幼儿园如何防止传染病作为幼儿园来说,一定要照顾好孩子的身体,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幼儿园该如何来预防传染病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幼儿园如何防止传染病,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预防传染病的方法1、首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净化室内环境、保持空气清新。

班级老师应每天定时开窗户适度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入室内。

早晨来园后,先用有效浓度消毒液擦玩具柜及室内家具、门把锁等处。

然后用清水擦试一遍。

防止幼儿病从口入。

2、其次,抓好入园幼儿的晨检工作。

幼儿一入园,保健老师就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对发热、精神状况不佳的幼儿进行密切地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若发现有3名以上的幼儿出现相同症状时,园里会及时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并根据病情及时上报。

3、班级老师每天要对缺席幼儿及早查明原因。

如因患传染病请假,则要上报园级,保健老师对园内幼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孩子在家庭里接触传染病人,家长要及时通知幼儿园。

4、消毒工作是疾病预防工作的关键,幼儿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消毒措施,对孩子的生活、活动空间采用开窗通风和每日紫外线灯消毒,用消毒水拖地,幼儿餐具、餐桌、毛巾、水杯等生活用具严格按要求进行定期消毒。

定时把幼儿被褥清洗消毒。

严把食物的采购、储存、加工、烹调制作关,不购买三无食品和变质的食品,做到生熟分开、每餐有留样,要求各班用温开水给幼儿嗽口,防止幼儿喝生水等。

5、利用教学、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督促幼儿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要求班级开展卫生方面的主题活动,让孩子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简单的卫生生活常识。

6、加强日常工作保育,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

在膳食方面要加强营养,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

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根据气候变化,随时注意为幼儿增减衣服。

鼓励幼儿讲究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措施一、经常性预防措施1.创造良好的卫生条件:消毒、通风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对着人咳嗽、打喷嚏,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擤鼻涕的纸巾,不抠鼻孔,养成用鼻子呼吸的习惯,3.提高幼儿的免疫水平:预防接种、体格锻炼、生活习惯。

二、幼儿园出现疫情时的预防措施1.五“早”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2.消毒:物表消毒、空气消毒。

三、常见传染病知识及防治措施(一)流行性感冒病原体流感病毒潜伏期1-7天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班级隔离期无新病例出现起隔离一周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病毒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

流行特点 1.突然发生,迅速蔓延,2~3周达高峰,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常沿交通线传播。

通常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发病率高但病死率率。

2.通常为先城市后农村,先集体单位,后分散居民。

甲型流感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约2~3年发生小流行1次。

乙型流感呈爆发或小流行,丙型以散发为主。

3.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生,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一般发生在冬春季。

临床表现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

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防疫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频繁有效的对流通风至关重要),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及时隔离流感样病例及与流感样病例密切接触者。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3.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5.流感患者应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6.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7.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8.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

返园条件临床症状彻底消失(二)流行性腮腺炎病原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潜伏期8~30天,平均14~21天传染源病人及病原携带者班级隔离期医学观察21天传播途径空气、飞沫流行特点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较多,发病呈流行或散发,在集体儿童机构或易感成人聚集的地方可呈暴发流行。

对易感者进行免疫预防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临床表现:发热1~2天后有单侧或双侧的腮腺肿大,胀痛,在张口咀嚼或吃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耳垂的前后下放有边缘不清的腮腺肿块伴有触痛,口腔内的腮腺管开口(位于上颌第二臼齿旁的颊粘膜上)红肿。

防疫措施给予儿童麻风腮疫苗接种,发现病人及早隔离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

接触者一般不需检疫,但在幼托机构留检三星期。

返园条件腮腺肿退后一周(三)水痘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期10~21天,平均14天传染源病人及病原携带者班级隔离期医学观察21天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密切接触流行特点无周期性流行,全年均有发病,但有冬春发病高峰。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

皮疹多见于头部及腹背,四肢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

初起为红色斑疹变为丘疹,进而成充满透液的疱疹。

皮疹分批出现,在同一部位同时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混杂存在数日痂皮脱落,不留疤痕。

防疫措施1~6岁儿童给予水痘疫苗接种,发现水痘病人及早回家隔离治疗。

室内加强通风,换气,玩具,用具采用爆晒或用消毒药揩擦,不让易感儿与病人接触。

返园条件痂皮硬结干燥,无新疹出现。

(四)手足口病病原体柯萨奇病毒潜伏期3~6天一般4天传染源病人带菌者班级隔离期医学观察7天传播途径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流行特点 1.一年四季均可发生,3—4月开始上升,高峰在夏秋季。

2.发病以儿童为主,其中主要侵袭幼儿。

3.托幼机构是本病好发场所。

临床表现 1.发热(体温38~39℃),伴有咳嗽、流涕、倦等症状。

2.口腔粘模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后变为疱疹,患者咀嚼时3.及少数病例可出现肺炎、无菌性脑膜防疫措施 1.平时措施:培养个人卫生习惯,加强晨检,2.疫情处理措施:及时离园,隔离治疗病7天,控制集体活动,减少传播机会。

返园条件脱痂无新皮疹、疱疹出现,或自确诊日起10(五)麻疹病原体麻疹病毒潜伏期潜伏期约10天(6~18天)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d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班级隔离期医学观察18天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流行特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由有病例发生。

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

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临床表现 1.前驱期:从发病至出疹前3~5天。

发热、咳嗽、口腔粘膜斑。

2..出疹期:发病3—4日耳后、发际渐及耳前、面颊、前额、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足心出疹,2~5日布及全身。

全身中毒症状加重,肝脾、全身淋巴结肿大。

嗜睡或烦躁不安。

查体:肺部常闻干、湿性罗音。

3. 恢复期:3~5d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留褐色色素斑,1~2周消失、留有碎屑样脱皮。

防疫措施 1. 管理传染源:隔离病人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10天。

接触者检疫3周,曾接受被动免疫者检疫4周。

2. 切断传播途径:室内通风、环境消毒,管理幼儿不到人群集中的场所、疫区。

3. 增强人群免疫力⑴预防接种⑵被动免疫:年幼、体弱儿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

常用的制剂是丙种球蛋白。

返园条件出疹后5天(六)肺结核病原体结核杆菌潜伏期4-8周或更久传染源痰涂片或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班级隔离期医学观察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流行特点 1.结核病是慢性传染病,而且开放性患者大多与正常人生活在一起,极易传染,造成结核病在人群中的流行,并且难以控制。

2.结核病受感染的时间很难估计,使得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长短不一,给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3.结核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增加了在人群中隐秘传播的机会,也使发现病人的工作变得较难实行。

4.结核病中以肺结核居多,约占80%,且危害较大。

5.化学疗法和防治技术的实施与发展,治疗传染源已成为结核病的主要防治对策,通过治疗传染源可得到控制以至消灭。

6.结核病的流行可以归纳为发展阶段、过渡阶段和下降阶段。

A 在发展阶段,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急剧增高,死亡多为妇女。

B 在过渡阶段,人群大部分己受感染,感染率及患病率维持高水平,但死亡率则缓慢下降,男性患者较多。

C 在下降阶段,人群中末感染者又增多,感染率及患病率下降,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且老年男性病人增多。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发热一般为午后37.4℃~38℃的低热,持续数周,夜间盗汗。

乏力、纳差、消瘦等。

2.咳嗽、咳痰:肺结核患者以干咳为主,咳嗽三周或以上,伴痰血,要高度怀疑肺结核可能。

一般多为白色黏痰,合并感染、支气管扩张常咳黄脓痰;干酪样液化坏死时也有黄色脓痰,甚至可见坏死物排出。

3.咯血、胸痛:当结核坏死灶累及肺毛细血管壁时,可出现痰中带血。

靠近胸膜的病灶与胸膜粘连常可引起钝痛或刺痛。

4.呼吸困难:伴有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时有呼吸困难。

5.结核性变态反应:全身性过敏反应,类似于风湿热。

防疫措施 1.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 2.创建良好的卫生环境3.高度重视落实健康体检、晨检及因病缺勤随访制度。

4.隔离传染源。

5.预防接种返园条件经规范治疗空洞闭合,痰涂片、痰培养(—),传染病医院确定无传染性。

(七)乙型肝炎病原体乙肝病毒潜伏期6周至6个月,乙肝病毒携带者潜伏期长者可达数十年。

传染源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班级隔离期医学观察传播途径血液传播、体液传播、母婴传播流行特征目前,全世界约有4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亚洲和非洲HBsAg携带率为8-15%。

在中国HBsAg携带率达9.75%,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约为3000万,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1-5%演变为肝癌。

携带HBV的母亲可以垂直传播给婴儿,婴儿时期感染HBV者90%为HBsAg携带者。

临床表现:急性黄疸型: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尿黄如茶水样等等,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一过性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区压痛及叩痛等。

急性无黄疸型:多较隐匿,症状轻,似有轻度乏力、纳差、恶心等不适,恢复较快,常常体检化验时才被发现。

防疫措施 1. 控制传染源:发现乙肝病人后,应立即进行疫情报告,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从事餐饮工作的要调离工作岗位。

2. 切断HBV传播途径:餐具、小毛巾、水杯要严格消毒。

3. 保护易感人群:严格查验预防接种证,查漏补种。

返园条件出具传染病医院或县级以上人民医院无传染性证明。

(8)风疹病原体风疹病毒潜伏期潜伏期为14~21天传染源风疹病人、无症状带毒者和先天性风疹患者都是本病的传播源。

班级隔离期医学观察21天传播途径通过飞沫呼吸道传播流行特点多在冬春季发病,多见于1~5岁儿童,男女发病率均等。

母亲的抗体可保护6个月前婴儿不发病。

广泛使用疫苗后发病率降低,发病年龄提高。

临床表现:潜伏期为14~21天,前驱期有低热等症状。

出疹期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伴有触痛,持续1周左右。

皮疹在淋巴结肿后24小时出现,呈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肤发红或针尖状猩红热样皮疹,开始在面部,24小时内遍及颈、躯干、手臂,最后至足部。

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方现。

一般历时3天,出疹后脱皮极少。

出疹时伴低热,持续1~3天,轻度脾肿大。

防疫措施 1.接种疫苗:控制和预防风疹的最有效措施。

2.控制传染源: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出疹后1周。

3.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出现皮疹与发热时应及时就医。

疫情发生期间应加强晨检。

4.风疹流行期间不带幼儿去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

返园条件出疹后1周(九)细菌性痢疾病原体痢疾杆菌潜伏期数小时至7日,平均1~2日。

传染源菌痢病人及带菌者班级隔离期医学观察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直接或通过苍蝇污染食物、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流行特征 1.季节: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最为常见。

一般5月份开始上升,8~9月份达高峰,10月逐渐下降。

流行季节高峰与苍蝇密度高、温湿度适合痢疾杆菌生存繁殖,食用不洁冷食、凉饮、瓜果,以及胃肠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