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课后思考题(附答案alpha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0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其之所以能够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自然科学条件和理论基础,也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品质分不开的。

1.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

首先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地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社会性的制度固有矛盾明朗化,尖锐化。

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开始激化,这一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它永远不能根治这种致命的绝症。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这样,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一切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2.阶级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提出建立人民宪章的主张。

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为实现摧毁旧世界、创立新社会、变奴隶为主人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绪论1、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

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2)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理论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相容的:①历史上的进步阶级,其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能够提出具有科学性的理论观点②无产阶级代表着人们的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能够提出合理的科学理论③自从有阶级以来,理论的科学性总是与一定的阶级性联系在一起的。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①马克思主义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3、马克思17岁时在自己的中学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请阅读马克思的这篇作文,并结合你对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的了解,谈谈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从马克思主义的这篇作文中得到的人生启迪;(1)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2)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工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第一章P55: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 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 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 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试运用这一观点, 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是如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马克思主义确认实践是社会的本质,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当作实践去理解”。

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1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 2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 3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社会基本矛盾集中地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就成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有阶级斗争就可能暴发社会革命,社会革命和改革是推动社会变迁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历史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全】-考试必备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全】-考试必备1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否已过时?为什么?(Y)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原因:1.马克思主义仍是当今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3、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成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Y)答案:①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②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也就是认识论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因为它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和历史观的统一。

3、如何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人一次也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对吗?肯定相对静止有何意义?(Y)答案:关系:(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

(2)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不对,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

意义:第一、静止是事物发展的主要条件。

第二、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首要条件。

第三、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标尺。

4、如何理解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Y)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与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第一章P55: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试运用这一观点 , 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是如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3.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就是人与和谐社会,自然间的联系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5、根据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说明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章.P981.如何理解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2 、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P75-78.3.有人说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请结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论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4.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第三章.P147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2.当前,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需要协调好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

请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3、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4、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5.为什么在阶级社会中评价历史人物要同时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举例说明两种方法的具体运用。

5、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6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竖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免费阅读】马原思考题及详细答案

【免费阅读】马原思考题及详细答案

1.内涵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对人类文明成果进行批判、继承和创新的?(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4.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5.怎样理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阶级性和实践性是根本特性。

(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7.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期盼过宗教的或世俗的“救世主”,但从来没有过人类解放理论的真正阐述者。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马原思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的经济危机。

从此以后,这种危机便周期性地爆发。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这样蒙在社会关系上的面纱已被揭去,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因此应运而生。

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成长经历(或者那些优秀品质)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完整版)马原思考题题

(完整版)马原思考题题

马原思考题1.请问什么是主要矛盾,为什么要认清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举例说明你对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

答:①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②首先,我国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

今天人民需求的层次和品位已大大提高,不再是简单的温饱需要,而是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二者所表述内涵大不相同,前者强调的是一般的物质文化需要,后者强调的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多个方面,充分反映了现阶段人民需求更高、更广泛的特点。

2.如何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来看待西南交通大学发展目标中“承交通天下国家梦,创中国特色双一流”与“世界一流”的关系?答:3.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底线思维,就是守住不犯错误的底线”,在工作上不思进取、消极懈怠、墨守成规。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当前,经济转型升级任务繁重,亟须各级领导干部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开拓进取、干事创业。

但是,少数领导干部却为官不为、消极懈怠,还狡辩说这是“坚持底线思维,守住不犯错误的底线”。

实际上,这是对底线思维的极大误解。

底线思维是一种担当思维。

底线思维要求讲纪律、守规矩,为人做事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但坚持底线思维,不是遇到问题绕着走,而是强调做工作要有预案、对险情要有准备,进而遇事不慌、临危不乱,积极主动工作。

例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5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最硬的底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绪论1.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1)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从18世纪60年代起,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了,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这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接着法国、德国等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胜利,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引起了生产方式上的重大变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

19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步入比较发达的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怀疑,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

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绶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

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1831年法国里昂发生了第一次工人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1838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发生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一、导论Q1:什么是哲学及其基本问题?哲学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基本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亦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Q2:如何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理解:1.从认知状态上说,物质具有客观性,所有主体对它认定一致。

2.物质有实在性,即质的确定性,不是瞬息万变而是一贯的存在,所以不依赖与人的感觉而存在。

3.物质具有感觉确定性,即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这种物质观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的原则,坚持了能动的反映,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二、实践与世界Q1:什么是实践?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的第一层含义,指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的活动。

实践把人的本质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世界。

同时实践是人自由自在的活动,人能够利用客观规律,实践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实践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共同体现了人的主体性特征。

实践的第二层含义,指实践具有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人把自己作为物质力量并运用物质手段同物质对象发生实际的相互作用。

Q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因为人是利用工具积极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生存的,所以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

从人类生存的前提看,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能够生活,而实践活动不断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从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看,人的意识在实践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人的肉体组织中发展出了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能力,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马原课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马原课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2页)[日期:2012-06-24] 来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网作者:admin 阅读:19次[字体:大中小]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既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极为丰富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全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批判继承和创造发展,其中,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1)社会历史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以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取得了胜利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这一矛盾的发展引起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怎么消灭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将向什么方向发展?马克思、恩格思在分析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论断。

由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是对立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这个斗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当时在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的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表现了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创造新社会的决心。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的经济危机。

从此以后,这种危机便周期性地爆发。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这样蒙在社会关系上的面纱已被揭去,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因此应运而生。

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成长经历(或者那些优秀品质)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原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原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原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21新版1 .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物质生产方式,即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通常简称为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2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与重要意义.(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方面①客观依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二者的关系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其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历史上的各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正如马克思所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22页。

]可见,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其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产物,只有当它为生产力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时才能够存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本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便由新变旧,走向自己的反面。

马原思考题(附答案完整版)

马原思考题(附答案完整版)

马原思考题(附答案完整版)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与革命的统一?(2022年第10版)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它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③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建立和实现的。

科学与革命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关键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正是因为无产阶级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革命的彻底性,才有强烈的科学欲望,特别是科学革命理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如何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2021年修订版p13)① 这种品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其中彻底的科学性尤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保持青春和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完全革命性的。

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完整版)马原思考题题

(完整版)马原思考题题

马原思虑题1.请问什么是主要矛盾,为何要认清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举例说明你对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

答:①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趋增加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趋增加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会协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紧紧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掌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②第一,我国矛盾已经由“人民日趋增加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成“人民日趋增加的美好生活需要” 。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稳固解决了十几亿人的饱暖问题,整体上实现小康。

今日人民需求的层次和品位已大大提升,不再是简单的饱暖需要,而是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两者所表述内涵大不同样,前者重申的是一般的物质文化需要,后者重申的是全方向、多层次、立体化的美好生活需要,包含民主、法治、公正、正义、安全、环境等多个方面,充分反响了现阶段人民需求更高、更广泛的特点。

2.如何用矛盾的广泛性与特别性辩证关系原理,来对待西南交通大学发展目标中“承交通天下国家梦,创中国特点双一流”与“ 世界一流”的关系?答:3.有的领导干部以为:“底线思想,就是守住不犯错误的底线” ,在工作上不思进步、悲观懒惰、抱残守缺。

这类看法对吗?为何?答:这类看法是错误的。

当前,经济转型升级任务深重,亟须各级领导干部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开辟进步、做事创业。

但是,少量领导干部却为官不为、悲观懒惰,还狡辩论这是“坚持底线思想,守住不犯错误的底线” 。

实质上,这是对底线思想的极大误会。

底线思想是一种担当思想。

底线思想要求讲纪律、守规矩,为人做事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但坚持底线思想,不是遇到问题绕着走,而是重申做工作要有方案、对险情要有准备,从而遇事不慌、临危不乱,踊跃主动工作。

比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证 5000 多万农村贫穷人口所有脱贫是最硬的底线。

马原每章的教学要点及思考题目及答案

马原每章的教学要点及思考题目及答案

马原每章的教学要点及思考题目及答案第一章:哲学的名词和概念教学要点•哲学的定义和特点•哲学名词的概念和内涵•哲学与科学、宗教、艺术的关系思考题目及答案1.什么是哲学?它有哪些特点?–答案:哲学是研究宇宙本原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具有理论性、系统性、抽象性和批判性的特点。

2.哲学名词有哪些主要概念?–答案:哲学名词包括实在、现象、本体、范畴、关系、属性、因果、自由等。

3.哲学与科学、宗教、艺术有何区别?–答案:哲学着眼于宇宙的本原及其规律,而科学关注于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和其规律,宗教强调信仰和超越,艺术致力于审美和艺术表达。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学要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思考题目及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有哪些基本原理?–答案:包括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质量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否定之否定等。

2.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有何区别?–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学则把事物看作孤立的、静止的实体。

3.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4.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怎样的?–答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种根据人们对物质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的,从原始共产主义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到共产主义社会。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教学要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和任务•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思考题目及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革命的、普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实践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答案: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马原课后思考题答案〔5-7章〕及相关材料〔2009.12.16〕

马原课后思考题答案〔5-7章〕及相关材料〔2009.12.16〕

马原课后思考题答案〔5-7章〕及相关材料〔2009.12.16〕马克思内容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相关材料一、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答:(一)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二)垄断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三)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垄断产生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又促进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所以不可能消除竞争。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

在取得一定的垄断地位后,由于存在攫取高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外在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

第三,社会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都包下来。

实际上,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

即使是垄断程度极高的部门,也不可能只存在一个垄断组织。

各垄断组织为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他们之间也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

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四种:(一)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包括:满足国家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和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思考题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要点绪论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强大思想武器。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原课后思考题附复习资料alpha版

马原课后思考题附复习资料alpha版

思考及练习〔一〕:1.什么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关系的,开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说。

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根本问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自然观到社会历史观的完备、彻底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根底,正确解决了人及自然,人及社会即人及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及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关于历史观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旧哲学的物质观的特点是什么?坚持从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1.哲学的物质范畴及自然科学的物质构造理论之间有何关系?共性及个性的关系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及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提醒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及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制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构造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3〕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是从物质及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哲学物质概念的。

1.怎样理解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③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3〕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1.什么是相对静止?成认相对静止有什么意义?〔1〕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属性暂时未变这样的两种特殊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与练习(一):1.什么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关系的,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说。

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自然观到社会历史观的完备、彻底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关于历史观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旧哲学的物质观的特点是什么?坚持从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1.哲学的物质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之间有何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3)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哲学物质概念的。

1.怎样理解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③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3)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1.什么是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有什么意义?(1)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属性暂时未变这样的两种特殊状态。

(2)①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

②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③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是把事物区别开来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1.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何关系?(1)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性。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3)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具有在的统一性。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

1.如何理解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1)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特性是相对的。

(2)时间、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

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无限的时空是由特定的有限时空构成的;有限包含无限,任何有限的事物都包含无限的结构和层次;有限转化为无限,有限的界限是可以超越的,超越有限即趋向无限。

(3)如果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认为空间、时间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是一种与物质无关的空洞形式,就会犯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相反认为空间、时间是纯粹的流逝或主观自生的,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1.怎样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①世界是统一的。

认为世界上繁多的事物有一个统一的本原的哲学观点,叫一元论,否认世界统一性的是二元论或多元论。

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是唯心主义一元论的观点。

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一方面物质世界的具体事物和现象是多样的,另一方面多样性中又有其统一性,否认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由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的。

1.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对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有什么指导意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占有重要地位;第二,它是我们从事实际工作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三,它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1.为什么说意识既是自然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物质自身中产生出有意识的生物是物质的本性。

(2)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1.简述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怎样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这一原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重大的指导意义?答:①主观能动性是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②客观规律是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③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和根本前提;而要求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的主观能动性。

④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又要事,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办事。

思考与练习(二):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从原始社会的血缘关系到奴隶社会的人身隶属关系再到封建社会的等级关系,最后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人类社会的唯物性得到了充分的暴露。

商品经济的社会化大生产以及社会的加速进步,使人类社会的辨证性得到了充分的暴露。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2)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独立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根源工业无产阶级的斗争从最早的卢德运动,到经济斗争,再发展到政治斗争(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标志着工业无产阶级的正式形成,,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什么?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除此之外,还有“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道尔顿的“分子——原子学说”、门捷耶夫的“元素周期律”等,维勒则用无机物首次合成了有机物——草酸和尿素。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来源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创立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是其合理核;费尔巴哈的机械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是其基本核)1.马克思主义的两个伟大发现是什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为什么说他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首先,马克思主义与其政治经济学是密不可分的,“生产方式决定人性”的哲学基础使其政治经济学担负起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使命;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是密不可分的,哲学揭示了历史的普遍规律,而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规律,使社会主义空想成为现实。

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如何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具有科学性。

同时,它是无产阶级、劳动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而不是“包容一切的知识总库”?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A 是批判旧世界的有力武器(批判功能)B建设新世界的光辉指南(建设功能)包括科学功能、政治功能、伦理功能②批判“过时论”——希望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理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

我们应该学其“活的灵魂”——观点、立场、方法,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在发展马克思主义。

1.为什么说“分割论”,“学派论”,“过时论”都是错误的?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年代久远,在今天已经不适用了。

但是其实我们还没有走出马克思主义时代。

持“过时论”观点的人往往都希望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这是典型的教条主义。

我们坚持正确的观点,学习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即观点、立场和方法,在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①“分割论”:把马克思主义分割为知识分子的、职业革命家的、农民的、工人的四种马克思主义。

是不成熟的,它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②“学派论”:只承认其科学性而否认阶级性、实践性。

只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学说,而忽视了它也是治国纲领,有阶级性、实践性。

③“过时论”:希望在马克思的著作,理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

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了一个百科辞典、日用大全。

1.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着哪些新课题的挑战?①马克思主义和当今科学技术的新成果A 科学:理论基础由牛顿经典力学变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高度整合B 技术:信息技术最基础,微电子技术为先导,带动各种技术突飞猛进②马克思主义与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情况A 世界由两级走向多级B 过去的东西矛盾变为南北矛盾为主,多重矛盾交织C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由对抗局面变为既对立又对话的局面D 各国之间的国力的较量由政治军事的较量变为经济、科技、文化、意识形态的较量③马克思主义与当今西方世界的新思潮A 哲学思潮:人本主义思潮科学主义思潮B 经济学思潮:马歇尔庸俗经济学凯恩斯凯恩斯主义C 社会主义思潮:反对暴力革命,主议会斗争,提倡私有制,不主公有制,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能当作具体的治国纲领,也不能当作纯学派,只能当作一个信仰。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A 马克思主义在十九世纪的丰富和发展,即理论学说上的发展和完善。

a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创始人手中的发展,其中包括三个阶段:(1)《共产党宣言》阶段,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

(2)《资本论》阶段,标志其经济理论的成熟。

(3)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阶段,由恩格斯完成,标志着马哲的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