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教材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四年级上册教材教法报告

——光谷二小黄华双

本册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1、大数的认识(第一单元)

2、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三单元)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五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原来安排在义务教材第六册,现在因为整个计算的要求降低,又加入了许多新的内容,所以计算内容后移)

二、空间与图形

1、角的度量(第二单元)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四单元)

(原来角的度量、垂直与平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共同安排在第八册,现在把三角形单独放在第八册教学,其余内容提前教学。)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第六单元)

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运筹思想(第七单元)

五、综合应用

1、1亿有多大?

2、你寄过贺卡吗?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1、亿以内数的认识

2、十进制计数法

3、亿以上数的认识

4、用计算器计算

二、注意的问题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2、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案例分析:

教学P6例3“亿以内数的写法”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复习准备:

1、播放新闻:

①据最新统计结果,武汉市全市总人口8571000人,其中男性442500人,女性415700人。

②武汉长江大桥全长一千六百七十米,正桥长一千一百五十六米。

2、问:你会读①中的数吗?是怎么读的?

会写②中的数吗?试试看。

引导学生回顾亿以内数的读法和万以内数的写法。

(设计理念:创设播放新闻的情境,对已有的旧知识进行回顾,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身边的大数,同时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之中了解本市的市情和人文知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师谈话提出问题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写法,现在我们又认识了亿以内的数,那么我们能不能写出亿以内的数呢?

2、创设情境:

师:下面新闻中提到的数,你会写吗?

(内容略)师边叙述边板书:

六千八百五十万

三千零八十万

3、学习写数:

(1)指导用计数器拔数;

(2)讨论:你能写出这个数吗?是怎样写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师参与并作适当指导)

(3)汇报讨论结果,师相应板书数位顺序表;

(4)小结写含两级数的方法:

①先写哪一级?

②什么时候写0?

(设计理念:总结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呈现的是学生讨论的情境,情境中的问题突出写数的关键并完全由学生自主解决,给学生留有更大的探索及总结概括的空间。)

(三)尝试练习

师及时补充: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让学生能有效巩固新知.

(四)巩固提高:

①P7做一做

②P10d8

③P11d11

(设计理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他们感知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渗透,如:科学知识:人心跳次数、赤道长度、光传播速度、蜻蜓的眼睛;环保教育:新闻中的数据;国(市)情教育:我国公路总长、我国小学数量、武汉市人口数,这些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数据,让他们能充分感受大数的广泛存在和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

1、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读写起来也比较困难。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新闻报导这一素材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初步感受,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后对大数写法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前提下,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综合知识,如科学知识、环保知识、国情知识等,使学生获得了有关大数更丰富的感受。

2、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学生经过万以内数的读写法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大量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这为本节课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教材的编排上为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留下了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主要体现在: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结论,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然后通过讨论得到。包括后面教学中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亿以上数的读写等。

在这节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教师的观念还有待改进,对学生要求过多,牵得过细,甚至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收放还不够自如。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一、教学内容:

1、射线、直线

2、角的度量

二、注意的问题:

本单元注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建立几何表象,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三、案例分析:

教学P37“角的度量”,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什么叫角?

2、你能画两个不同的角吗?

学生回答问题后动手操作画角。

(二)探究新知:

1、请你们比较一下所画的两个角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指多名学生汇报并演示比较方法:

①直观比较(角的大小较明显)

②重叠比较(角的大小较接近)

2、设疑探究:

①师出示两个角,让学生分辩角的大小,并作比较演示;

②设疑:这个角小,那它小多少呢?

师随机引入量角器,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它是什么形状?上面都有什么?用你的语言进行描述。

3、介绍量角器

①引导学生对照学具认识:中心点、内外圈0刻度线,内外圈0刻度。

②自学P37有关角的计量单位

a、学生自学,提问:你对角的计量单位有什么认识?

b、指名汇报;

c、指认1°、10°、30°、90°、135°,(分内、外刻度)。

③质疑:

为什么要设计内、外刻度?小组观察、思考、交流。

汇报:因为角的朝向不同,开口朝左边用外刻度,开口朝右的用内刻度,会比较方便。

4、学习角的度量

(1)出示学习资料,P37 下∠1,∠2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

a、讨论:怎样测量下面两个角的度数?

b、学生合作操作,师指导。

(3)归纳方法

a、引导学生归纳、补充完善量角的方法。

b、师编顺口溜小结:点对点、线对边、度数看另一边。

5、教学例1

①引导学生用量角器量例1中两组角的度数。

②观察两个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④观察、思考、交流。

⑤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