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本概念
第一章光的基本概念
第⼀章光的基本概念第⼀章光的基本概念1.1 光的性质就⼈的视觉来说,没有光也就没有⼀切。
什么是光?光是指辐射能的⼀部分,即具有刺激视觉器官特性的辐射能。
从物理学的观点说,光是电磁波谱的⼀部分,波长范围在380~780nm(纳⽶)之间,这个范围在视觉上可能稍有些差异。
任何物体发射或反射⾜够数量合适波长的辐射能,作⽤于⼈眼睛的感受器官,就可看见该物体。
⼀般辐射能波谱的范围,可见光谱辐射能的波长在即380~780nm 之间,仅是辐射能中很⼩的⼀部分。
在室内设计中,光不仅是为满⾜⼈们视觉的功能,还是⼀个重要的美学因素。
光可以形成空间,改变空间或者破坏空间。
因此,室内照明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加以考虑。
1.2 光度量1、光通量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周围空间辐射出去的并能使⼈眼产⽣光感的能量,称为光通量。
单位为流明(lm)。
光通量=光效X功率。
2、发光强度(光强)光源在空间某⼀⽅向上单位⽴体⾓内发射的光通量与该⽴⽅体⾓的⽐值,称为光源在这⼀⽅向上发光强度,简称光强,单位为坎德拉(cd)。
3、照度照度是⽤来说明被照⾯(⼯作⾯)上被照射的程度,通常⽤其单位⾯积内所接受的光通量来表⽰,单位为勒克斯(lx)或流明每平⽅⽶(lm/m2)。
4、亮度亮度也是⽤来表⽰物体表⾯发光(或反光)强弱的物理量,被视物体发光⾯在视线⽅向上的发光强度与发光⾯在垂直于该⽅向上的投影⾯积的⽐值,称为发光⾯的表⾯亮度,单位为坎德拉每平⽅⽶(cd/m2)。
1.3 光与颜⾊1、⾊温将⼀标准⿊体加热(如⽩炽灯中的钨丝),随着温度升⾼⿊体的颜⾊开始沿着深红-浅红-橙-黄-⽩-蓝逐渐改变,当某光源发出的光的颜⾊与标准⿊体处于某温度的颜⾊相同时,我们将⿊体当时的绝对温度称为光源的⾊温,以绝对温度K 来表⽰。
基本⾊表:早霞3000k 黄昏 4000k正午5500k-5600k 其它⽩天时段 4800k(晴天时)阴天6500k左右⽩天正午的阴影和⽉夜 6700k左右⽩⾊路灯下偏紫⾊⾊温⽩炽灯⼟黄⾊聚光灯 3200k 烛光 1850k新闻灯 3200k 三基⾊⽇光灯 3200k商场⽇光灯 4500k2、显⾊性光源对物体本⾝颜⾊呈现的程度称为显⾊性,也就是颜⾊逼真的程度,显⾊性⾼的光源对颜⾊表现较好,我们所见到的颜⾊也就接近⾃然⾊,显⾊性低的光源对颜⾊再现较差,我们所见到的颜⾊偏差也较⼤,⽤显⾊指数(Ra)表⽰。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及受力图
③ 画上主动力(一般已知 、约束反力(确定方位、假定方向) 上主动力 一般已知)、约束反力 确定方位、假定方向 一般已知 确定方位
21
[例1] 不计构件自重,分别画出圆柱体和 AB杆的受力图。
①选
②取
③画
ND' NE W YA ND XA
TB
22
[例2] 画出下列各构件的受力图。 。
D F 解: 1. 杆BC所受的力。 所受的力。 所受的力 所受的力。 2. 杆AB所受的力。 所受的力 FB′ B F D A FAx FA FB′ B F D H FB B A
第一部分
静力学
1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及受力图
2
§1–1 §1–2 §1–3 §1–4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静力学公理 约束与约束反力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3
§1-1 一、力(Force)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1.定义: ①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定义 ②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 力的效应: 力的效应: ①运动效应(外效应)。 ②变形效应(内效应)。 3. 力的三要素(决定效应):大小,方向,作用点(矢量) 力的三要素(决定效应) 4. 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牛顿(N) 力的单位: F A
约束反力特点: 约束反力特点:提供在平面内两个互相垂 直方向的反力。 直方向的反力。
18
4、滚动铰链支座 (roller support)
约束特点:限制物体在平面内垂直方向的移动。 约束特点:限制物体在平面内垂直方向的移动。 约束反力特点:提供在平面内垂直方向的反力。 约束反力特点:提供在平面内垂直方向的反力。
32
作业
1-2(b)、 (c)、 (f)、 (h) 、 、 、 1-3, 1-4 2-1、2-4 、
基本概念及定义
实际过程是否可以作为准静态过程来处理? 实际过程是否可以作为准静态过程来处理?这取决于所谓 弛豫时间。 弛豫时间。 弛豫时间—气体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后恢复平衡所需的时间 气体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后恢复平衡所需的时间。 弛豫时间 气体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后恢复平衡所需的时间。 大部分实际过程可以近似地当做准静态过程。 大部分实际过程可以近似地当做准静态过程。因为气体分 子热运动的平均速度可达每秒数百米以上, 子热运动的平均速度可达每秒数百米以上,气体压力传播的速 度也达每秒数百米,因而在一般工程设备具有的有限空间中, 度也达每秒数百米,因而在一般工程设备具有的有限空间中, 气体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后恢复平衡所需的时间, 气体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后恢复平衡所需的时间,即所谓弛豫时 间非常短。 间非常短。 例如,内燃机的活塞运动速度仅每秒十余米, 例如,内燃机的活塞运动速度仅每秒十余米,与其中的气 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度相比相差一个数量级,因此, 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度相比相差一个数量级,因此,当机器 工作时气体工质内部能及时地不断建立平衡状态, 工作时气体工质内部能及时地不断建立平衡状态,而工质的变 化过程很接近准静态过程
功量: 功量:
δ W = pdV
势:p 势:T
W1−2 = ∫ pdV
1
2
状态坐标: 状态坐标:V 状态坐标: ? 状态坐标:
热量 所以有
取描述热量传递的状态坐标为熵: 单位 单位: 取描述热量传递的状态坐标为熵:S,单位:J/K。
δ Q = T dS
Q1−2 = ∫ T dS
1
2
S 工质, 对1kg工质,则有 δq = 工质 则有: = = Td = Tds m m m
对准静态过程, 对准静态过程,F=pA,所以 δW=Fdx ,所以,δ 当系统由状态1到状态2进行一个准静态过程时, 当系统由状态1到状态2进行一个准静态过程时,系统对外 界所作的功可表示为: 界所作的功可表示为: 2 2 W1− 2 = ∫ δW = ∫ pdV
工程热力学-01 基本概念及定义
平衡状态1
p1 v1
p
p2
2
压容图 p-v图
平衡状态2
p1
1
p2 v2
O
v2
v1
v
12
1-4 状态方程式
在平衡状态下,由气态物质组成的系统,只要知道两个独立的 状态参数,系统的状态就完全确定,即所有的状态参数的数值随之 确定。这说明状态参数间存在某种确定的函数关系,状态参数之间 存在着确定的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就称为热力学函数。
(2)当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时,只要没有外界的影响, 系统的状态就不会发生变化。
(3)整个系统可用一组具有确定数值的温度、压力及其他参
? 数来描述其状态。
10
经验表明,确定热力学系统所处平衡状态所需的独立状 态参数的数目,就等于系统和外界间进行能量传递方式的数 目。对于工程上常见的气态物质组成的系统,系统和外界间传递 的能量只限于热量和系统容积变化所作的功两种形式,因此只需 要两个独立的状态参数即可描述一个平衡状态。
3、平衡状态、稳定状态、均匀状态
(1)关于稳定状态与平衡状态
稳定状态时,状态参数虽不随时间改 变,但它是依靠外界影响来维持的。而平 衡状态是不受外界影响时,参数不随时间 变化的状态。
85℃ 20℃
90℃
15℃
铜棒
平衡必稳定,稳定未必平衡。
(2)关于均匀状态与平衡 水
质统称为外界。 通常选取工质作为热力学系统,把高温热源、低温热源
等其他物体取作外界。
3、边界 ——热力学系统和外界之间的分界面称为边界。
边界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 边界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假想的。
3
二、热力学系统的分类 依据——有无物质或能量的交换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本概念
分别运动至A’,B’,C’,D’点,则有
A
B
A'
B'
udt
E D D D A A (u d)d u u t d dtudt
图1-2 速度梯度
由于
du ED
dt
因此得速度梯度 duED tgd d
dy dydt dt dt
可以看出dθ为矩形ABCD在dt时间后剪切变形角度,这就表明速度梯度实质上就 是流体运动时剪切变形角速度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本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流体力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 围将不断加深和扩大。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工业应用日益扩大,生产技术 飞速发展,不仅可以推动人们对流动现象深入了解,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课题 内容,而且也为验证已有的理论、假设和关系提供机会。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 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相互促进,必将推动本学科逐步成熟并趋于完善。
第一章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流体力学的发展、应用及其研究方法 第二节 流体的特征和连续介质假设 第三节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分类 第四节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流体力学的发展、应用及其研究方法
一、流体力学发展简史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平衡及运动规律,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 用规律,以及研究流体的机械运动与其他形式的运动(如热运动、化学 运动等)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流体力学属于力学范畴,是 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和数学、普通力学的发展密不可分。流体 力学起源于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78~公元前212)对浮力的 研究。
流体的压缩性及相应的体积弹性模量是随流体的种类、温度和压力而变化 的。当压缩性对所研究的流动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时,这种流动成为不可 压缩流动,反之称为可压缩流动。通常,液体的压缩性不大,所以工程上一般 不考虑液体的压缩性,把液体当作不可压缩流体来处理。当然,研究一个具体 流动问题时,是否考虑压缩性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流体是气体还是液体,而更主 要是由具体条件来决定。
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行政法的基本概念第一节行政一、行政的涵义与特征在中外学术论著中,人们对行政现象及其定义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我国现实社会生活中去考查,主要从以下两种意义上使用行政:一是泛指各类社会组织对其所属机构、工作人员、财物以及其他各种内外部事务进行的组织、管理、处置等的活动。
这种广义上理解和使用的行政,既包括了公行政(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行政),也包括了私行政(以组织的本体利益或私益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行政)。
二是特指国家行政主体(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或执行国家公务的活动。
人们常说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等之中的“行政”即是从这种意义而言的。
这种特定意义的行政属于公行政,属于公行政中的国家行政。
行政法上所说的行政,应当是指第二种意义上的行政。
基于此认识,我们对行政法上所说的行政做如下定义:行政是指国家行政主体根据法律并为了执行法律而运用宪法、法律所赋予的国家行政权对国家事务与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
其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行政是国家行政主体的活动。
这即是说实施行政的主体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等授权可以从事国家行政活动的组织,除此之外的其他任何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虽然有可能成为广泛意义上的公行政主体,但非经法律、法规授权均不能成为实施国家行政活动的主体。
2、行政是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活动。
这是行政有别于其他国家机关以及组织的活动的最重要特征。
所谓行政权,可以从以下两个层次来理解:其一,从宪法对国家权力分工的层面上而言,行政权是一种典型的国家权力,是与国家的立法权、司法权等相对的概念范畴,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从具体化了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内容的层面而言,是指国家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所拥有的行政职权。
3、行政是根据法律并为了执行法律而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活动。
4、行政是运用国家行政权对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专题注:参考哈工大的工程热力学和西交大的工程热力学第一章——基本概念1、闭口系统:热力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2、开口系统:热力系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3、绝热系统:热力系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
4、孤立系统:热力系与外界有热量交换的系统。
5、热力平衡状态:热力系在没有外界作用的情况下其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6、准静态过程:如果造成系统状态改变的不平衡势差无限小,以致该系统在任意时刻均无限接近于某个平衡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7、热力循环:热力系从某一状态开始,经历一系列中间状态后,又回复到原来状态。
8、系统储存能:是指热力学能、宏观动能、和重力位能的总和。
9、热力系统: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把用某种表面包围的特定物质和空间作为具体指定的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当热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时,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或者,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2、焓:可以理解为由于工质流动而携带的、并取决于热力状态参数的能量,即热力学能与推动功的总和。
3、技术功:技术上可资利用的功,是稳定流动系统中系统动能、位能的增量与轴功三项之和4、稳态稳流:稳定流动时指流道中任何位置上的流体的流速及其他状态参数都不随时间而变化流动。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1、可逆过程:系统经过一个过程后,如果使热力系沿原过程的路线反向进行并恢复到原状态,将不会给外界留下任何影响。
2、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开尔文普朗克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而使之全部转变为功。
3、可用能与不可用能:可以转变为机械功的那部分热能称为可用能,不能转变为机械功的那部分热能称为不可用能。
4、熵流:热力系和外界交换热量而导致的熵的流动量5、熵产:由热力系内部的热产引起的熵的产生。
6、卡诺定理:工作再两个恒温热源(1T 和2T )之间的循环,不管采用什么工质,如果是可逆的,其热效率均为121T T ,如果不是可逆的,其热效率恒小于121T T 。
第一章 热力学基本概念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第一章基本概念典型问题分析典型问题一.基本概念分析1闭口系统具有恒定的质量,但具有恒定质量的系统不一定就是闭口系统。
2孤立系统一定是闭口的,反之则不然。
3孤立系统一定是绝热系统,但绝热系统不一定都是孤立的。
4孤立系统的热力学状态不能发生变化。
5平衡状态的系统不一定是均匀的,均匀系统则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6摄氏温度的零点相当于热力学温度的273.15K。
7只有绝对压力才能表示工质所处的状态,才是状态参数。
8只有平衡状态,才能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的一点来表示。
9非平衡状态,因为没有确定的状态参数,无法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中表示。
10不平衡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11不可逆过程就是指工质不能恢复原来状态的过程;12一个可逆过程必须同时也是一个准平衡过程,但准平衡过程不一定是可逆的。
13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14功可以全部转变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变为热15质量相同的物体A和B,若T A >T B,则物体A具有的热量比物体B多。
二.计算题分析1测得容器内气体的表压力为0.25MPa,当地大气压为755mmHg,求容器内气体的绝对压力p,并分别用(1)MPa(兆帕);(2)bar(巴);(3)atm(物理大气压);(4)at(工程大气压)表示。
2某种气体工质从状态1(p1,V1)可逆地膨胀到状态2。
膨胀过程中:(1)工质的压力服从p=a-bV,其中a,b为常数;(2)工质的pV保持恒定为p1V1。
试分别求两过程中气体的膨胀功。
3利用体积为2m3的储气罐中的压缩空气给气球充气,开始时气球内完全没有气体,呈扁平状,可忽略其内部容积。
设气球弹力可忽略不计,充气过程中气体温度维持不变,大气压力为0.9 ╳105Pa。
为使气球充到2m3,问气罐内气体最低初压力及气体所作的功是多少?已知空气满足状态方程式pV=mR g T。
分析解答一. 基本概念分析解答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 计算题分析解答1 解:依据: Pa Pa Pa p Pa mmHg p p p b e 66107305.04322.1337551025.04332.1331,⨯=⨯+⨯==+=单位换算:at Pa Pa atm PaPa bar Pa Pa MPa PaPa 7575.35.06698107305.0)4(7460.3325101107305.0)3(057.310107305.0)2(7305.010107305.01665666=⨯=⨯=⨯=⨯)( 2 解:过程为可逆过程: 1211212121212221122121ln )2()(2)()(1V V V p V dV pV pdV W V V b V V a dV bV a pdV W ===---=-==⎰⎰⎰⎰--)( 分析:在上述两过程中,系统的初,终态相同,但中间途径不同,因而气体的膨胀功也不同。
第一章工程经济学 基本概念
学习要点与要求:
了解工程工程经济学的含义及简史 了解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和出发点 了解工程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与经济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工程技 术实践活动经济效果的学科。即以工程项目为主体,以技 术经济系统为核心,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 益的科学。
4、机会成本、沉没成本。
三、工程经济分析的原则和方法框架
1)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简单地说, 在互斥方案选择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考虑了某种用途, 就失中去,了选其择他其被中使一用而创造的
价值的机会。在所有这些其他可能被利用的机会个中而,非把另能一获个取时最大价值作为
项目方案使用这种资源的成本。
3)考虑到就业率、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社会评价。
二、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出发点
第1种观点:从经济角度选择最佳方案的原理与方法。
在《管理经济与工程经济》中,泰勒教授的观点是,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为从一组方案中选择出经济角度的最 佳方案提供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的应用经济学科。
美国堪萨斯州大学的布西教授(Lynn E.Russey) 不仅持与泰勒相同的观点,而且走得更远。
1)一个项目(Project)具有独立的功能(Functions)和明确的 费用投入(Expenses)。 2)考虑到分析评价简便性的项目分解和系统性分析观点。
2、出发点(From the point of view)
1)从企业或投资者角度,以市场价格作为参照系的财务评价; 2)从地区或国家角度,综合考虑资源配置效率的国民经济评价;
所放弃的最佳收
益就是机会成本。
例如,在考虑现存设备更新时,虽然存在一个帐面价值(历 史成本、沉没成本),但决策者所关注的是该项资产的机会成本, 即它的残值或转售价值。
第一章复习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 反应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催化剂 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缓慢氧化和自然 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爆炸,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化学用语和化学量
化学符号的含义,正确书写常见的元素符号 化学式的书写 化学式的应用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原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符号的含义 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五、溶液
溶液、溶质、溶剂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 溶液的导电性 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固体溶解度曲线 常见的结晶水合物 混合物分离的常见方法:过滤、结晶等 风化 、潮解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PH---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 联系 离子的含义,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原子团的概念 元素的含义,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混合物、纯净物 酸、碱、盐 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二、物质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 外电子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NaCl、HCl)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总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基本概念:1.国际单位制①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单位。
②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
③我国法定的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2.长度单位①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②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3.长度的测量①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工具。
②正确使用刻度尺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会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会放: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记录的测量结果:数字:准确值+估计值。
4.时间的测量①基本工具:停表。
②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
5.误差①定义: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就叫误差。
②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a.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b.仪器本身不准确。
c.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二、重难点重点:1.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和计时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1.长度单位①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②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③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10后面均为立方)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2.正确使用刻度尺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法律第一章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第一章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顾名思义,是指法律规范的整体,是社会公认并由国家制定的规则和准则。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旨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秩序。
它不仅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而且对每个人都有约束力。
本章将详细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特点以及法律的分类。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一种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规则和准则,其目的是保护个人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并规范公民的行为。
2. 法律的特点(1)强制性:法律对每个人都有约束力,无论是否知晓规定,个人都需遵守。
(2)平等性:法律面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特殊待遇或歧视。
(3)权威性:法律由国家制定和实施,享有国家的权威和力量。
(4)稳定性:法律是相对固定和稳定的,不会随意变动。
(5)可追溯性:法律的依据和来源可以被追溯到一定的历史和根源。
二、法律的分类法律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法律分类:1.宪法法律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组织和权力运行机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刑法刑法是国家规定的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法律。
其目的是惩罚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3.民法民法是调整个人和私人关系的法律。
它规定了财产权利和义务、民事责任、家庭、婚姻和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则。
4.劳动法劳动法是为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稳定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
5.商法和经济法商法和经济法主要规范市场经济中的商业交易和经济活动。
其主要包括公司法、合同法和商标法等。
6.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机关行为和保护个人权利的法律。
它规定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行政程序以及行政行为等。
7.国际法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
它规定了国家主权、国际合作、国际争端解决等方面的法律规则。
8.判例法判例法是以法院判决为依据的法律体系。
在判例法中,判决案例对类似案件的判决具有指导性作用。
总结:法律作为社会管理和规范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遵守法律,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正。
水力学
常常忽略流速水头的影响,则总水头线与测压管 水头线重合。 (3)在等直径均匀流条件下,流速沿程不变,测 压管水头线与总水头线相互平行。 (4)如果系统中有水泵,发生机械能的输入,水 头线会突然的上升,总水头线的上升幅度就是 水泵的扬程。
4.恒定流连续性方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导出没有分叉的不 可压缩液体一维恒定总流任意两个过水断面的 连续性方程有下列形式。
1.5 水头和单位势能
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基本公式可表示为:
z----位置水头;单位位能。 p/γ ----压强水头;单位压能。 z+p/γ ----测压管水头;单位势能。 z+p/γ=C ----测压管水头等于常数;静止液体内各点的单
位势能相等。
因此,水静力学基本方程也可表述为:静止液体 中各点的测压管水头是常数。该方程反映了静止液体 中的能量分布规律。
上式说明:任意两个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与过水断 面的面积成反比。
对于有分叉的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可以表示为:
连续性方程是一个运动学方程,它没有涉及作用力 的关系,通常应用连续方程来计算某一已知过水断面的 面积和断面平均流速或者已知流速求流量,它是水力学 中三个最基本的方程之一。
5.恒定流能量方程
5.1 恒定总流能量方程式 实际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对单位重流
式中: ——流体密度 g ——重力加速度 V ——浸没于流体中的物体体积
1.8 潜、浮物体平衡与稳定
潜体在倾斜后恢复其原来平衡位置的能力,称为潜 体的稳定性。按照重心C和浮心D在同一铅垂线上的相对 位置,有以下三种可能
1、重心C位于浮心D之下,潜体如有倾斜,重力G 与浮力F形成一个使潜体恢复原来平衡位置的转动力矩, 使潜体能恢复原位,这种情况的平衡为稳定平衡。
第一章-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
二、优先数(GB/T321—1980 ) 优先数就是一种对各种技术参数进行简化、协调和统一的一种科学的数值制度。 工程技术涉及参数很多,且选定某产品的一项参数后,数值参数指标会向相关制品、材料的有关参数扩散,如图所示。标准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工程技术参数进行简化、协调和统一,用尽量少的参数满足生产实际的需求。
2.50
2.50
5.60
5.60
1.18
2.65
6.00
1.25
1.25
1.25
2.80
2.80
6.30
6.30
6.30
6.30
1.32
3.00
6.70
1.40
1.40
3.15
3.15
3.15
7.10
7.10
1.50
3.35
7.50
1.60
1.60
1.60
1.60
3.55
3.55
8.00
8.00
8.00
第一章 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
三、互换性的重要性 不仅是使用上的需要,也是设计、制造上的需要。 使用上如军工产品易损件子弹、炮弹都具有互换性;民用产品,如汽车备胎、电子元件等等的互换性,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方便。制造上,可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专业化生产、流水线、自动线), 产品单一,分工精细,可采用专用设备,提高生产率,进行文明生产。设计上,采用了互换性原则设计和生产的标准零部件,可简化设计、计算、制图工作量,缩短了设计周期,并便于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 总之,遵循互换性原则进行设计、制造和使用,可大大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也为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奠定了基础。所以,互换性原则是机械工业中的重要原则。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速度①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A、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B、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2、匀速直线运动①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这时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 s成正比,与t成反比。
②物体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③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二、重、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的有关计算。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把速度公式v=s/t变形得出s=vt、t=s/v可求路程和时间。
在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题时,需要注意下列问题:1)要写出依据的公式;2)应该统一单位;3)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时,既要代数值,又要代单位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公式:v= s/t速度单位:米/秒(m/s,m·s-1)千米/时(km/h)s=vt计算:v=s/tt=s/v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机械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四、知识拓展用图像来表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就得到了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2)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就得到了速度—时间图像.(如图b)图a 图b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1.(2012•上海)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解析: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完整版)工程热力学知识总结
第一章基本概念1.基本概念热力系统:用界面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这种人为分隔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边界:分隔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称为边界。
外界:边界以外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
闭口系统:没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闭口系统,也称控制质量。
开口系统:有物质流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开口系统,又称控制体积,简称控制体,其界面称为控制界面。
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称为绝热系统。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称为孤立系统。
单相系:系统中工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都均匀一致的系统称为单相系。
复相系:由两个相以上组成的系统称为复相系,如固、液、气组成的三相系统。
单元系:由一种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单元系。
多元系:由两种以上不同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多元系。
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均匀分布的为均匀系。
非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非均匀分布,称非均匀系。
热力状态: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平衡状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宏观热力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系统内外同时建立了热的和力的平衡,这时系统的状态称为热力平衡状态,简称为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
如温度(T)、压力(P)、比容(υ)或密度(ρ)、内能(u)、焓(h)、熵(s)、自由能(f)、自由焓(g)等。
基本状态参数:在工质的状态参数中,其中温度、压力、比容或密度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仪表测量出来,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温度:是描述系统热力平衡状况时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其物理实质是物质内部大量微观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宏观反映。
热力学第零定律:如两个物体分别和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之间也必然处于热平衡。
压力:垂直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也称压强。
相对压力:相对于大气环境所测得的压力。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B
A F
B
A F
BA
BA
A FCACF NhomakorabeaGG
C F
CA
10
公理2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 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推论1: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 推论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同一刚体内的任一 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
三、平衡 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
线运动的状态。建立在地球上,并相对于地球不动的参
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它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7
四、静力学公理
公理: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而得到的结论,它被反复的 公理 实践所验证,是无须证明而为人们所公认的结论。
解:以联轴器为研究对象。联轴器上的力有力偶矩M,四个螺栓的约束反 力,假设四个螺栓的受力均匀,则F1=F2=F3=F4=F,如图所示。由平面力偶 系平衡条件可知,F1与F3 、F2与F4组成两个力偶,与电动机传给联轴器的 力偶矩M平衡。据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
M − Fd − Fd = 0 M 2.5 F= = kN = 8.33kN 2d 2 × 0.15
26
§1–4 力的平移定理
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平移至刚体上任意一点,但同时 必须增加一个附加力偶,该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原力对该点之 矩。
M=?
揭示了力对刚体产生移动和转动两种运动效应的实 质。
27
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若其中两力作用线汇交 于一点,则另一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同一点,且 三力的作用线共面。(必共面,在特殊情况下, 力在无穷远处汇交——平行力系。)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 0 0 1
0 0 0 1 1 0 1 20102010-9-14 1
F = A B + AB
异或取非是什么? 异或取非是什么?
F=A⊙B
第一章 (1) 8
◆ 多变量的函数表达式
● ● ● ● ●
与 或 与非 或非
F=ABC… F=A+B+C…
F = A B C
F = A+ B +C
等等 ◆ 运算的优先级别
20102010-9-14 第一章 (1) 2
● 基本逻辑关系(逻辑函数) 基本逻辑关系(逻辑函数) 非、与、与非、或、或非、同或和异或 与非、 或非、
1. 非
(1) 实例 (2) 真值表
A
0 1
F
1 0
(3) 逻辑符号
(4) 逻辑表达式
F=A
20102010-9-14 第一章 (1) 3
2. 与
4. 或
(1) 实例 (2) 真值表
A
0 0 1 1
B
0 1 0 1
F
0 1 1 1
(3) 逻辑符号
(4) 逻辑表达式
F=A+B
20102010-9-14 第一章 (1) 6
4. 或非
(1) 真值表
A
0 0 1 1
(2) 逻辑符号
(3) 逻辑表达式
B
0 1 0 1
F
1 0 0 0
F = A+ B
(2)还原律 (3)冗余律 证明: 证明:
AB + A B = A
AB + A C + BC = AB + A C
AB + A C + BC = AB + A C + BC ( A + A ) = AB + A C + ABC + A BC = ( AB + ABC ) + ( A C + A BC ) = AB + A C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为零的过程; 稳定流动的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过程方程、声速方程; 马赫数(Ma):气体流速与当地声速的比值;
Ma<1,亚声速流动,渐缩; Ma=1,声速流动,截面积最小; Ma>1,超声速流动,渐扩; 节流: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流经阀门、孔板的等设备,由于局部阻力,流 体压力降低,这种现象称为节流,绝热节流是等焓、熵增、降压过程,温度 变化和实际过程有关; 焦耳—汤姆逊系数(μ):μ>0,节流后温度降低;μ=0,温度不变;μ<0, 节流后温度升高;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能: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热运动具有的能量总和;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与其他能量相互转换的过程中,总体能量保持不变。 基本概念
实质是能力的机械装备。
第三章 气体和蒸汽的性质
理想气体:气体分子是弹性的,不具有体积,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的理
21. 蒸汽动力系统中的水泵进出口压力远大于燃气轮机压气机中的压力差,为什么燃气 轮机作功的大部分被压气机消耗,而蒸汽动力循环中水泵消耗的功可以忽略?
答:蒸汽动力循环中水泵压缩为液体,而燃气轮机中压气机压缩为气体,液体的压缩性比 气体差。 22. 能否在汽轮机中将全部蒸汽抽出来用于回热,这样可以取消凝汽器,从而提高效率? 答:不能,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并使其全部作功而不引起其他 变化。该过程不对外放热,单一热源吸热作功,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23. 压缩过程需要耗功,为什么内燃机在燃烧之前都要有一个压缩过程? 答:压缩过程能够提高工质的压力,提高了工质的平均吸热温度,从而提高热效率。 24. 利用人力打气筒为车胎打气时用湿布包裹气筒的下部,会发现打气时轻松了一点,
(完整版)生产运作管理课后答案
生产运作管理第一章基本概念1、社会组织的三项基本职能是什么?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基本职能:生产运作、财务和营销。
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最基本的活动,财务就是为社会组织筹措资金并合理地运用资金,营销就是要发现与发掘顾客的需求,让顾客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并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送到顾客手中。
三项基本职能是相互依存的。
其中,发现需求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有了资金和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能力,如果该产品或服务没有市场,那将毫无意义;有了资金和市场,但却制造不出产品或提供不了服务,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市场被别人占领;有了市场和生产能力,但没有资金购买材料、支付工资,显然也不行。
所以三项职能都相互依赖于其它职能。
2、阐述生产运作管理的定义、内容和目标。
答:定义: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
内容:生产运作管理大体可以分为对生产系统设计的管理、对生产运行过程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改进过程的管理。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生长运作设施的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
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
3、订货型生产与备货型生产的概念和特点。
答:备货型生产: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经过市场预测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补充成品库存,通过维持一定量成品库存即时满足用户的需要。
特点:(1)产品标准化程度高(2)生产效率高(3)用户订货提前期短(4)库存水平高(5)难以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订货型生产:指以顾客的订单为依据,按用户特定的要求进行的生产。
特点:订货型生产:(1)产品标准化程度低(2)生产效率低(3)用户订货提前期长(4)库存水平低(5)对顾客个性化需求满足度高第二章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1、什么是运营战略,以及它与企业战略的关系?答:运营战略是指在企业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决定如何通过运作活动来达到企业整体目标的总体计划,为实现企业战略提供生产运营部门的行为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热力系统的分类
◆ 系统内物质组成的特征
★ 单组分系统:工质只由单一组分的物质 组成
★ 多组分系统:工质由多种不同组分的 物质组成
● 热力系统的分类
◆ 系统内工质的相态
★ 均匀系统; ★ 单相系统; ★ 多相系统。
均匀系统一定是单相系统。
1.2 热力状态
1.2.1 状态及状态参数
● 定义 ◆ 某一瞬间热力系统所呈现的宏观状况称为系统 的状态。 ◆ 描述系统所处状态的宏观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
压力的表示方法
◆ 绝对压力(p)、表压力(pg)、 真空度(pv)
◆ 绝对压力p、表压力pg、真空度pv、 大气压力pb的关系 pg =p- pb pv= pb-p
只有绝对压力p才是系统的状态参数。
pg =p- pb pv= pb-p
不同压力的关系图
例1:已知甲醇合成塔上压力表的读数为 150kgf/cm2,这时车间内气压计上的 读数为780mmHg。试求合成塔内绝 对压力等于多少kPa?
1 基本概念
1.1 热力系统
1.热力系统(热力系、系统、体系)的定义: 人为分割出来作为热力学分析对象的有限物
质系统叫做热力系统。
2.系统、外界与边界 外界:系统以外的所有物质。 边界(界面、控制面):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
系统与外界通过边界交换能量和质量。
热力系统举例
● 热力系统的分类
◆ 与外界是否有物质交换
★温度是确定一个系统是否与其它系统处于热平 衡的物理量。
★热力学第零定律给出了比较温度的方法。
● 温标
为了进行温度测量,需要有温度的数值表示 法,即建立温度的标尺,这个标尺就称为温标。
◆ 摄氏温标 t (单位℃) ◆ 华氏温标 t (单位℉) ◆ 热力学温标 T (单位 K) ◆ 朗肯温标 T (单位°R )
(1)若压力表B、表C的读数分别为75kPa、0.11MPa,试确 定压力表A上的读数及容器两部分内气体的绝对压力;
(2)若表C为真空计,读数为24kPa,压力表B的读数为 36kPa,试问表A是什么表?读数是多少?
2. 温度
◆ 传统: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标志。 ◆ 微观:温度是衡量分子平均动能的量度。
● 常用温标之间的关系
绝对K
373.15
273.16 273.15
摄氏℃ 华氏℉ 朗肯 ºR
100 水沸点
212
671相点
0 冰熔点
32
-17.8 盐水熔点 0
559.67 491.67 459.67
0
-273.15
-459.67
0
● 温标之间的换算关系:
T (K) t(℃) 273.15
T (R) t(F) 459.67
t(F) 1.8t(℃) 32
T (R) 1.8T (K)
T (K) t(℃) T (R) 1.8t(℃)
T (R) t(F)
3.比体积(比容)
● 比容:单位质量物质所占的容积
v V m
m3/kg
● 密度:单位容积所含的物质质量
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摄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温 度为0℃,沸点温度为100℃,两定点之间的温度, 按温度与测量物质的某种物理量(如液柱体积、 金属电阻等)的线性关系确定。
热力学温标是与测温物质无关的温标,它选 取水的三相点的温度为273.16K,定义1K的温度 间隔等于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
状态参数的分类
★ 基本状态参数:可以直接测量的状态参数。 如压力p、温度T、比体积v。
★ 导出状态参数:由基本状态参数间接求得的 参数。 如内能U、焓H、熵S等。
1. 压力
● 压力的定义
◆ 沿垂直方向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 力(即物理中压强)。
◆ 对于容器内的气态工质来说,压力是大量 气
体分子作不规则运动时对器壁单位面积撞 击
m V
1 v
kg/m3
● 反应了工质聚集的疏密程度
1.2 热力状态
1.2.2 状态参数的特性
1.数学特性
●状态参数是状态的单值函数。 状态确定,则状态参数也随之确定;反之亦然。
●状态参数的积分特性:状态参数的变化量 与路径无关,只与初终态有关。
●状态参数的微分特性:全微分
状态参数的微分特性
设 z =z (x , y) , dz是全微分
T 0.5 mc2 T=0 0.5 mc2=0 分子一切运动停止,零动能。
● 热力学第零定律
◆ 热平衡:不同物体的冷热程度相同,则它们处于热平衡。 ◆ 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实验结果):
若两个热力系分别与第三个热力系处于热平衡,那么这 两个热力系也处于热平衡。
温度测量的理论基础 B 相当于温度计
例2:在通风机吸气管上用U型管压力计测出的压 力为300mmH2O,这时气压计上的读数750mmHg。 试:(1)求吸气管内气体的绝对压力等于多少
kPa? (2)若吸气管内的气体压力不变,而大气
压下降至735mmHg,这时U型管压力计 的读数等于多少?
例3:某容器被一刚性壁分成两部分,在容器的不同部位安装 有压力计,如图所示。压力表A、C位于大气环境中,B位 于室Ⅱ中。设大气压力为97kPa:
作用力的宏观统计结果。
压力的单位
压力的单位是N/m2 ,符号是帕(Pa) 常用压力单位的换算见附表1(222页) 1 atm = 760 mmHg =ρgh = 1.013105 Pa 1 at = 1 kgf/ cm2 = 9.8067 104 Pa 1 MPa = 103kPa = 106Pa = 10bar
● 为什么叫做热力学第零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三定律
1931年
T
18401850年 E
18541855年 S
1906年
S基准
● 温度的热力学定义
★由热力学第零定律可以推断:处于同一热平衡 状态的各个热力系,必定有某一宏观特征彼此 相同,用于描述此宏观特征的物理量——温度。
★ 闭口系统(闭系、封闭系统、控制质量系统); ★ 开口系统(开系、敞开系统、控制体积系统)。
开系和闭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主要 取决于分析问题的需要和方便。
开系与闭系的转化
● 热力系统的分类
◆ 与外界是否有能量交换 ★ 简单热力系统; ★ 绝热系统; ★ 孤立系统。
孤立系统一定是闭口系统,也一定是绝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