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Fe:56 Cl:35.5 Zn :65 K:39 I:127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 “暖宝宝”的主要原料有铁粉、活性炭、水、食盐等,其中活性炭是原电池的电极之一,食盐的作用是溶于水形成电解质溶液.下列有关“暖宝宝”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暖宝宝”使用前要密封保存,使之与空气隔绝
B. “暖宝宝”放出的热量是铁发生氧化反应时产生的
C. 活性炭作用是作原电池正极,加速铁粉的氧化
D. 活性炭最终将转化为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铁粉、活性炭、水、食盐等可以构成一个原电池,发生的是铁的吸氧腐蚀,要延长使用寿命应该密封保存,A对;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对;构成原电池后铁的腐蚀会加快,C对,活性炭做正极,不参与反应,D错。

考点:原电池的基本知识。

2.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断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 加热分别盛有氯化铵和碘的两支试管,试管底部固体均减少,说明二者均发生升华
C. Fe与稀HNO3溶液、稀H2SO4溶液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 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不是氧化性,错误;B、碘易升华,而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产生氯化氢和氨气,所以试管底部固体减少,错误;C、Fe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而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水及铁的硝酸盐,不是置换反应,错误;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水面上升,正确,『答案』选D。

考点:对物质的性质、反应类型的判断
3.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2C、13C、14C是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
B. HCl、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而熔沸点逐渐升高
C. 液态HCl、固态AgCl 均不导电,所以HCl、AgCl 是非电解质
D. NaHSO4在熔融状态下不仅破坏了离子键,还破坏了共价键
『答案』B
【详解】A. 12C、13C、14C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
B.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非金属性:Cl>Br>I,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所以热稳定性:HCl>HBr>HI;HCl、HBr、HI,都不含氢键,都为分子晶体,决定熔沸点高低的因素是分子间作用力,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则熔沸点越高,HCl、HBr、HI沸点却依次升高,故B正确;
C. 液态HCl、固态AgCl均不导电,原因是液态氯化氢和固态AgCl中不含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但HCl溶于水后或AgCl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使其水溶液导电,所以HCl、AgCl是电解质,故C错误;
D. 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电离,破坏了离子键,没有破坏共价键,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B。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判断,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的作用力来分析解答,注意硫酸氢钠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电离方程式的区别。

4.下列应用不涉及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是()
A. 氯气使KBr溶液变黄
B. 用Na2SiO3溶液制备H2SiO3
C. 用漂白液杀菌、消毒
D. 用浸泡过高锰酸钾的硅藻土保鲜水果『答案』B
【详解】A. 氯气使KBr溶液变黄,发生反应2KBr+Cl2===2KCl+Br2,Cl2化合价降低,
氧化剂,有氧化性,被还原,故A涉及;
B. 硅酸钠和盐酸反应可以制备H2SiO3,方程式为:Na2SiO3+2HC l═2NaCl+H2SiO3↓,没有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涉及氧化性或还原性;
C. 用漂白液杀菌、消毒应用的是次氯酸钠的氧化性,故C涉及;
D. 水果(香蕉最为典型)在生长或存放的过程中会产生乙烯(有催熟作用的植物激素)并释放到空气中。

高峰酸钾可以将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阻止水果过度成熟或提早成熟,从而达到保鲜目的,故D涉及;
题目要求选择不涉及的,故选B。

5.下列反应中,改变反应物的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生成物的是()
A. 铜和硝酸反应
B. 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 细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D. 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答案』C
【详解】A、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生成物有改变,不选A;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生成碳酸钠,也可以生成碳酸氢钠,生成物有不同,不选B;
C、铁和氯气只能生成氯化铁,不改变生成物,选C;
D、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也可以生成偏铝酸钠,产物有不同,不选D。

『答案』选C。

6. 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 IA族与ⅦA族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B. 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
C. 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D. 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IA族与ⅦA族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是离子化合物,也可以是共价化合物,如HCl,所以错误;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弱,错误;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弱。

考点: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7.洗涤仪器时,下列所选试剂合理的是()
A. 用稀盐酸洗涤粘有二氧化锰的烧杯
B. 用稀硫酸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C. 用水洗涤久置漂白粉的试剂瓶
D. 用CS2洗涤粘有硫单质的圆底烧瓶
『答案』D
『解析』A、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A错误;B、稀硫酸与银单质不反应,B错误;C、久置的漂白粉含有难溶于水的碳酸钙,C错误;D、CS2能将硫单质溶解,D正确,『答案』
选D。

8.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一定为0.2 N A
B. 标准状况下,11.2 L氦气中含有0.5 N A原子
C. 常温常压下,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 A
D. 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电子总数N A个
『答案』A
【详解】A. 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不一定为0.2 N A,例如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等,故A错误;
B. 标准状况下,11.2 L氦气是0.5mol,其中含有0.5 N A原子,B正确;
C. 如果46g完全是NO2,则NO2的物质的量是46g÷46g/ mol=1mol,一个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所以1molNO2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3=3mol,数目是3N A;如果46g完全是N2O4,则N2O4的物质的量为46g÷92g/ mol=0.5mol,一个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所以46g 的N2O4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6=3mol,其数目为3N A;综上,无论是46g的NO2,还是46g的N2O4,还是46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均为3N A,故C正确;
D. 钠在反应中只能失去1个电子,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电子总数为N A,故D正确;
题目要求选错误的,故选A。

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在1 mol·L−1的NaAlO2溶液中:K+、Ba2+、SO42−、OH−
B. 在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Cl−、NO3−、K+
C. 在pH = 1的溶液中:SO32−、Cl−、NO3−、Na+
D. 在1 mol·L−1的AlCl3溶液中:NH4+、Ag+、Na+、NO3−
『答案』B
【详解】A. 在1 mol·L−1的NaAlO2溶液中,Ba2+和SO42−不能共存,故A错误;
B. 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Na+、Cl−、NO3−、K+之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共存,故B正确;
C. 在pH = 1的溶液中呈酸性,酸性溶液中NO3−具有强氧化性,会和SO32−反应生成SO42−,不能共存,故C错误;
D. 在1 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会和Ag+不能共存,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B。

10.以下物质间的每一步转化都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Fe → FeCl2→ Fe(OH)2→ Fe(OH)3
B. Si → SiO2→ H2SiO3→ Na2SiO3
C. Al → Al2O3→ Al(OH) 3→ AlCl3
D. NH3→NO 2→ HNO3→ NH4NO3
『答案』A
【详解】A. Fe 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FeCl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Fe(OH)2,Fe(OH)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Fe(OH)3,均能一步实现转化,故A正确;
B. SiO2不溶于水,不能一步转化为H2SiO3,故B错误;
C. Al2O3不溶于水,不能一步转化为Al(OH) 3,故C错误;
D. NH3催化氧化生成NO,不能一步转化为NO 2,故D错误;
故选A。

11.第三周期元素X、Y、Z、W的最高价氧化物溶于水可得四种溶液,0.010 mol/L的这四种溶液pH与该元素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X>Y>Z>W
B. Y元素存在同素异形体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Y
D. X和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恰好中和时,溶液呈中性
『答案』B
【分析】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序数X>Y>Z>W,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溶液为碱性,而且0.010 mol·L-1的这四种溶液pH为12,确定为一元强碱,所以X为Na,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溶液的pH为2,W为Cl、Z为S,Y的溶液的pH 为4,为弱酸磷酸,Y为P,存在同素异形体。

【详解】A、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半径Y>Z>W>X,错误;
B、P存在红磷和白磷等多种同素异形体,正确;
C、YZW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错误;
D、NaOH与磷酸恰好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水解为碱性,错误;
『答案』选B。

12.下列正确的叙述有()
A. 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CaO、Fe2O3、Na2O2均为碱性氧化物
B. Fe2O3不可与水反应得到Fe(OH)3,但能通过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来制取Fe(OH)3
C. 灼热的炭与CO2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
D. 电解、电泳、电离、电镀、电化学腐蚀过程均需要通电才能发生
『答案』B
【详解】A. 酸性氧化物是指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而NO2和碱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所以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是指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Na2O2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氧气,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所以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A错误;
B. Fe2O3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蒸汽共同作用生成氢氧化铁,属于化合反应,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B正确;
C.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C错误;
D. 电解、电泳、电镀需通电,电离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与电无关;电化腐蚀是形成原电池反应发生的腐蚀,不需要通电,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点睛】酸性氧化物是指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是指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也就是说,氧化物在与酸或碱发生反应时,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氧化物与酸或碱发生反应时,如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氧化物就不是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

13.如图所示是一种酸性燃料电池酒精检测仪,具有自动吹气流量侦测与控制的功能,非常适合进行现场酒精检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2所在的铂电极处发生氧化反应
B. H+透过质子交换膜流向呼气所在的铂电极
C. 电路中流过2mol电子时,消耗标准状况下11.2LO2
D. 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3CH2OH+3H2O-12e-=2CO2+12H+
『答案』C
『解析』A、乙醇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O2所在的铂电极处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B.该电池的负极上乙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由装置图可知酒精在负极被氧气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醋酸,CH3CH2OH-4e-+H2O=4H++CH3COOH,所以H+透过质子交换膜流向氧气所在的铂电极,故B错误;C.根据CH3CH2OH-4e-+H2O=4H++CH3COOH,O2 + 4e-- + 4H+ == 2H2O,电路中流过2mol电子时,消耗氧气0.5mol,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L,故C正确;D、该电池的负极上乙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由装置图可知酒精在负极被氧气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醋酸,CH3CH2OH-4e-+H2O=4H++CH3COOH,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以乙醇为燃料考查了燃料电池,注意正负极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结合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即使燃料和氧化剂相同,如果电解质溶液不同,电极反应式也不同。

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图像信息的提取。

14.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B. 用图2所示装置可分离CH3COOC2H5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C. 用图3所示装置可除去NO2中的NO
D. 用图4装置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答案』B
【分析】A.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B. 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C. 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D. 本装置为电解池,铁连接电源正极,通电才能发生氧化反应。

【详解】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错误。

B.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B正确。

C.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不能除去NO2中的NO,C错误。

D.本装置为电解池,铁连接在电源负极,铁不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故不能制备氢氧化亚铁,D错误。

15.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0.01mol/L NH4Al(SO4)2溶液与0.02mol/L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NH4++Al3++2SO42﹣
+2Ba2++4OH﹣=2BaSO4↓+Al(OH)3↓+NH3•H2O
B. Na2O2加入H218O中:2Na2O2+2H218O=4Na++4OH﹣+18O2↑
C.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共热:NH4++OH﹣NH3↑+H2O
D. 浓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并加热:Fe+3NO3﹣+6H+Fe3++3NO2↑+3H2O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0.01mol/L NH4Al(SO4)2溶液与0.02mol/L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铝和一水合氨,离子方程式:NH4++Al3++2SO42-+2Ba2++4OH-═2BaSO4↓+Al(OH)3↓+NH3•H2O;故A正确;B.Na2O2加入到足量H218O中,过氧化钠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离子方程式:2Na2O2+2H218O═4Na++418OH-+O2↑,故B错误;C.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共热生成氨气和碳酸钠,故C错误;D.加入过量铁粉,生成亚铁离子,离子反应为Fe+2NO3-+4H+Fe2++2NO2↑+2H2O,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的相关知识。

16.下列的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如图表示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n [Al(OH)3]的变化情况
B. 如图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表示的溶液通过升温可以得到b点
C. 如图表示某一放热反应,若使用催化剂,E1、E2、△H都会发生改变
D. 如图表示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产生n (CO2)的情况
『答案』A
【详解】A. 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钠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l3+3NaOH=Al(OH)3↓+3NaCl;氢氧化铝沉淀溶解的过程,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前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符合此图,故A正确;
B. b点为硝酸钾在80℃时的饱和溶液,a点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升高温度蒸发掉部分溶剂,然后恢复到80℃可以变成饱和溶液,但是仅仅升高温度不行,故B错误;
C. 催化剂能改变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热,故C错误;
D.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发生的反应依次为Na2CO3+HCl=NaCl+NaHCO3和NaHCO3+HCl=NaCl+CO2↑+H2O,不会立刻产生二氧化碳,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A。

17.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Z同族,Y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X是农作物生长的三种必须营养元素之一,W的单质以
前常用于自来水消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形成多种含Y 元素的盐
B. W 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Z
C. Y 的单质应该保存在水中
D. X 的氢化物沸点比Z 的氢化物沸点低
『答案』A
【分析】Y 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
,Y 为Na 元素;X 、Y 、Z 、W 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农作物生长的三种必须营养元素之一,X 为N 元素;其中X 、Z 同族,Z 为P 元素;W 的单质以前常用于自来水消毒,W 为Cl 元素。

【详解】A .P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磷酸,能形成多种含Na 元素的盐,如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等,故A 正确;
B .Cl 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不一定强于P ,如次氯酸是弱酸,磷酸为中强酸,故B 错误;
C .Na 能够与水反应,故C 错误;
D .氨分子间能够形成氢键,沸点高于PH 3,故D 错误;
故选A 。

18.已知:①SO 2+I 2+2H 2O═H 2SO 4+2HI ;②向含有HCl 、FeCl 3和BaCl 2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 2,产生白色沉淀;③将FeCl 3溶液滴在淀粉-KI 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现有等物质的量的FeI 2、NaHSO 3的混合溶液100 mL ,向其中通入4.48 L(标准状况)氯气,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呈微红色。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FeI 2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 mol·L -1
B. 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0.2 mol
C. 通入氯气的过程中,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Fe 2+,最后被氧化的离子是I -
D. 反应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Na +、H +、SO 42-和Fe 3+ 『答案』A
【详解】由①知,还原性强弱顺序为SO 2>I -;由②知,还原性强弱顺序为SO 2>Fe 2+;由③知,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 ->Fe 2+,故还原性强弱顺序为SO 2>I ->Fe 2+,类比可得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HSO 3->I ->Fe 2+。

向混合溶液中通入Cl 2的过程中,首先氧化HSO 3-,然后氧化I -,最后氧化Fe 2+,C 错误;加入KSCN 溶液,溶液呈微红色,说明有微量的Fe 3+生成,则有较多的Fe 2+没有被氧化,D 错误;HSO 3-和I -均完全反应,Fe 2+发生的反应可以忽略不计,根据
电子得失守恒得2n(FeI2)+2n(NaHSO3)=2×4.48 L÷22.4 L·mol-1,即n(FeI2)+n(NaHSO3)=0.2 mol,由于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n(FeI2)=0.1 mol,c(FeI2)=1 mol·L-1,A正确;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根据氯气计算得2×4.48 L÷22.4 L·mol-1=0.4 mol,B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

19.CO2和CH4催化重整可制备合成气,对减缓燃料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合成气的主要成分为CO和H2
B. ①→②既有碳氧键的断裂,又有碳氧键的形成
C. ①→②吸收能量
D. Ni在该反应中做催化剂
『答案』C
【详解】A.由图示可知CO2和CH4在Ni催化作用下,最终生成CO和H2,故A正确;B.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存在构成反应物的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键的形成,由图示可知①→②过程中既有碳氧键的断裂,又有碳氧键的形成,故B正确;C.①的能量总和大于②的能量总和,则①→②的过程放出能量,故C错误;D.由图示可知CO2和CH4催化重整生成CO和H2的过程中Ni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则Ni为催化剂,故D正确;故『答案』为C。

20.在好氧菌和厌氧菌作用下,废液中NH4+能转化为N2(g)和H2O (l),示意图如下:
反应Ⅰ:NH4+(aq)+2O2(g)===NO3-(aq)+2H+(aq)+H2O (l) ΔH1=a kJ·mol-1
反应Ⅱ:5NH4+(aq)+3NO3-(aq)===4N2(g)+9H2O(l)+2H+(aq) ΔH2=b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池发生的反应中,氮元素只被氧化
B. 两池中投放的废液体积相等时,NH4+能完全转化为N2
C. 常温常压下,反应Ⅱ中生成22.4 L N2转移的电子数为3.75×6.02×1023
D. 4NH4+(aq)+3O2(g)===2N2(g)+4H+(aq)+6H2O(l)ΔH=1/2(3a+b) kJ·mol-1
『答案』D
『解析』A.反应I:氧气作氧化剂,反应中O元素的化合价和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A错误;B.反应I:1molNH4+转化为1molNO3-,反应II:1molNO3-消耗5
3
mol NH4+,两个
反应中消耗的废液不同,B错误;C.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无法计算氮气的物质的量,所以无法计算转移的电子的数目,C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3×I+II)/2
即可得到4NH4+(aq)+3O2(g)=2N2(g)+4H+(aq)+6H2O(l) ΔH=1
2
(3a+b) kJ·mol-1,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把握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和N元素的化合物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选项B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21.锂—铜空气燃料电池是低成本高效电池。

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能,
其中放电过程为2Li+Cu2O+H2O===2Cu+2Li++2OH-。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放电时,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极移动
B. 通空气时,铜被腐蚀,产生Cu2O
C.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O+2H+ +2 e- ===2Cu+H2O
D. 整个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为O2
『答案』C
【分析】放电时,锂失电子作负极,Cu上O2得电子作正极,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Li-e-═Li+,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极移动,故A正确;
B.放电过程为2Li+Cu2O+H2O═2Cu+2Li++2OH-,可以知道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故B正确;
C.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故C错误;
D.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放电时Cu2O转化为Cu,则整个反应过程中,铜相当于催化剂,得电子的物质是氧气,所以氧气为氧化剂,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明确原电池负极上得失电子及电极反应式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把握Cu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

22.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Cr2(SO4)3稀溶液为蓝紫色;Cr(OH)3为灰绿色固体,难溶于水。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结论或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①中生成蓝紫色溶液说明K2Cr2O7在反应中表现了氧化性
B. 若继续向③中加入稀硫酸,溶液有可能重新变成蓝紫色
C. 将①与③溶液等体积混合会产生灰绿色浑浊,该现象与Cr3+的水解平衡移动有关
D. 操作I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CO
『答案』D
【分析】往H2C2O4·2H2O固体中滴入适量的K2Cr2O7酸性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2Cr2O7+6H2C2O4+8H2SO4=2K2SO4+2Cr2(SO4)3+12CO2↑+14H2O,生成Cr2(SO4)3为蓝紫色溶液,无色气体为CO2,滴入适量的NaOH溶液,生成Cr(OH)3为灰绿色固体,可以看到灰绿色浑浊,继续滴加NaOH溶液,可以看到灰绿色浑浊溶解,生成绿色的CrO2-,据此答
题。

【详解】A.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2Cr2O7+6H2C2O4+8H2SO4=2K2SO4+2Cr2(SO4)
+12CO2↑+14H2O,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3价,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3
表现为氧化性,故A正确;
B.向蓝紫色Cr2(SO4)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析出灰绿色沉淀,此时,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Cr3+(蓝紫色)+3OH-⇌Cr(OH)3(灰绿色)⇌CrO2-(绿色)+H++H2O,加入稀硫酸,会增大氢离子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显蓝紫色,故B正确;
C.①溶液中含有Cr3+,③溶液中含有CrO2-,Cr3+与CrO2-双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r3++3CrO2- +6H2O=4Cr(OH)3↓,会产生灰绿色浑浊,故C正确;
D.由反应方程式2K2Cr2O7+6H2C2O4+8H2SO4=2K2SO4+2Cr2(SO4)3+12CO2↑+14H2O可知,操作I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CO2,故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56分)
23.W是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AB2型化合物。

(1)若W和焦炭在高温下发生反应,所制得的半导体材料应用广泛。

则W为
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若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W溶液,往一支试管中滴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往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氯水,再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紫红色;往上层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①W溶液中所含金属阳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实验中,W与足量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W是离子化合物,其阴、阳离子均含18个电子,且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①阴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1mol W与足量水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mol。

(4)若A、B是同主族元素,W溶于水生成一种二元弱酸。

①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常温下W为气体,W所形成的二元弱酸溶液中,含A元素的某微粒占所有含A元素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该微粒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该二元弱酸的一级电离常数为K a1,则pK a1=—lgK a1≈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A 元素的周期序数是B 元素的两倍,W 的水溶液被双氧水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SiO 2 (2). Fe 2+ (3). 3Cl 2 + 4I - + 2Fe 2+ == 2 I 2 + 6Cl - + 2 Fe 3+ (4).
(5). 1 (6). 第2周期ⅥA 族 (7). HSO 3- (8). 1.91 (9). H 2SeO 3 +
H 2O 2 = H 2SeO 4 + H 2O
【详解】(1)半导体材料是硅,制备反应是C+SiO 2=Si+CO ,W 为SiO 2;
(2)往一支试管中滴入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原溶液中不存在没有铁离子,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氨水,再加入适量CCl 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紫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存在碘离子,往上层溶液中滴人KSCN 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则w 溶液中所含金属阳离子为亚铁离子。

在上述实验中加足量氨水,亚铁离子、碘离子被完全氧化,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 2 + 4I - + 2Fe 2+ == 2 I 2 + 6Cl - + 2 Fe 3+;
(3)AB 2型的离子化合物,且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阴、阳离子均含18个电子,若阴离子为B 22—,则A 为钙,若阴离子为B 2—,则阴离子所含电子数不是18。

W 的化学式为CaO 2,阴离子的电子式为:
;1 mol CaO 2与足量水充分反应,负一价氧发生歧
化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钙,转移1mol 电子;
(4)若A 、B 是同主族元素,W 溶于水生成一种二元弱酸,为VIA 族元素,B 为O 元素;
①氧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VIA 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VIA 族;②如果A 元素的周期序数是B 元素的两倍,则A 为Se ,W 为SeO 2,SeO 2的水溶液被双氧水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H 2SeO 3+H 2O 2=H 2SeO 4+H 2O ;故『答案』为:H 2SeO 3 + H 2O 2=H 2SeO 4 + H 2O 。

24.碘化钾是一种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实验室制备KI 晶体的步骤如下:
Ⅰ.在如下图所示的三颈烧瓶中加入研细的I 2和一定量的30%KOH 溶液,搅拌(已知:I 2与
KOH 反应产物之一是KIO 3);
Ⅱ.碘完全反应后,打开分液漏斗中的活塞、弹簧夹1、2,向装置C 中通入足量的H 2S ; Ⅲ.反应结束后,向装置C 中加入稀H 2SO 4酸化,水浴加热;
Ⅳ.冷却,过滤得KI 粗溶液。

(1)仪器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步骤Ⅰ中控制KOH 溶液过量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D 中盛放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 中H 2S 和KIO 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Ⅲ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除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由步骤Ⅳ所得的KI 粗溶液中含有少量K 2SO 4,需进行提纯,提纯流程如下:
①已知白色固体B 是混合物,试剂A 为__________,为除去溶液C 中的杂质,步骤②中调节溶液为弱酸性,则加入HI 溶液后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测定最后所得KI 晶体的纯度,取a g 晶体配制100mL 溶液,取出25mL 溶液,滴入足
量稀的酸性K 2Cr 2O 7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几滴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b mol·
L -1的Na 2S 2O 3
溶液进行滴定,消耗Na 2S 2O 3溶液VmL 。

滴定过程中涉及的反应为:732222Cr O 6I 14H 2Cr 3I 7H O --++++
=++,2222346I 2S O 2I S O ---+=+则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晶体的纯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