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毒性中药饮片名称、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表

合集下载

临床常见有毒的中药材

临床常见有毒的中药材
丁公藤
有小毒,煎服:3~6g
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禁用
雷公藤
有大毒,煎服:去皮根木质部分15~25g,带皮根部分10~12g
凡是有心、肝、肾性病变及白细胞减少者慎用,孕妇禁用。中毒表现呕吐,腹中绞痛。
香加皮
北五加皮
有毒,煎服:3~6g
中毒表现为严重的心律失常,胃肠道反。
附子黑附片白附片
有毒,煎服:3~15g,先煎,久煎,口尝至无麻舌感为度
孕妇慎用,阴虚阳亢者忌用。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同用,有较强的毒性,中毒表现为心脏毒性,心律失常。
使君子
有毒,使君子9~12g,捣碎入煎剂,使君子6~9g
大量会引起呃逆,眩晕,腹泻等,服用时忌喝浓茶。
苦楝皮
有毒,煎服:3~6g
不宜过量或持久服用,孕妇、肝功能不好者慎用
蛇床子
有小毒,煎服:3~10g,外用适量
阴虚火旺不宜使用,中毒表现为口舌发麻,恶心呕吐,头晕等
土荆皮
土槿皮
有毒,只供外用,不可内服
主要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甚至导致休克,
樟脑
有毒,内服0.1~0.2g,外用适量
气血阴虚,有热者及孕妇禁用,过量服用可致头晕,头痛等
蟾酥
有毒,内服:0.015~0.03g,多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临床常见有毒的中药材
名称
毒性及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及不良反映
细辛
煎服:1~3g,外用适量
散剂每次服0.5~1g
中毒主要表现头痛,呕吐等,也可是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最后因呼吸麻痹死亡。
苍耳子
有毒,煎服:3~10g
血虚头痛不宜使用,一次不能超过30g,中毒主要是肾脏损害,引起氮质血症。

常用毒性中药饮片和用法用量

常用毒性中药饮片和用法用量

毒性药品1、硫磺:酸、温、有毒.功能主治:壮阳,杀虫。

治阳痿。

虚寒.泻痢,大便冷秘。

外用治疥癣.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3克.外用适量.2、制川乌:辛热、有毒。

功能主治: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

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用法用量:内服1—3克,外用适量.3、制草乌:辛苦热,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一般用制草乌.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生品勿内服。

4、黑附片:辛苦大热,有毒。

功能主治:回阳补火,散风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毒,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3-—-15克,外用适量.5、吴茱萸:辛,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湿。

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1—5克,外用适量.6、细辛:辛、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鼻。

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易引起中毒。

中毒症状有头痛,呕吐等,严重者牙关紧闭,抽搐等,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入丸散0。

5—1克,外用适量.8、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

用法用量:2.4——4.5克9、冰片:辛、苦、凉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

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0.5~1分。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10、雷公藤:苦、大毒。

功用主治:杀虫,消炎,解毒。

宜忌: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

使用本药须去除表皮,主要用其木质部。

因主要毒素含于皮部,而且雷公藤必须先煎2小时才可以和其他药共煎。

用法与用量:12克为宜。

(30—60)克即可使人中毒死亡。

选方:(1):治风湿性关节炎:雷公藤根、叶,捣烂外敷,半小时后即去,否则起泡。

(完整版)有毒中药用量

(完整版)有毒中药用量
1g。外用适量。
不宜与藜芦同用。
贯众
4.5〜9g
川标
重楼
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吴朱臾
2〜5g。外用适量。
川楝子
4.5〜9g。外用适量。
艾叶
3〜9g。外用适量,供灸治 或熏洗用。
苦杏仁
5〜10g,生品入煎剂后下。
内服不宜过量,以免中毒。
蒺藜
6〜10g
蛇床子
3〜10g,外用适量,多煎汤 熏洗,或研末调敷。
清半夏
3〜9g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 乌、附子同用。
甘遂
0.5〜1.5g,炮制后多入丸散 用。外用适量,生用。
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芫花
1.5〜3g。醋芫花研末吞服, 一次0.6g〜0.9g,—日1次。 外用适量。
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牵牛子
3〜6g。入丸散服,每次
1.5〜3g。
孕妇禁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 用。
有毒中药剂量表
药品
用法用量
注意
大毒
(10种)
植物 药
川乌
一般炮制后用。
生品内服宜慎;孕妇禁用;不宜与 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同 用。
草乌
一般炮制后用。
生品内服宜慎;孕妇禁用;不宜与 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马钱子
0.3〜0.6g,炮制后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孕妇禁用,不宜多服久服及生用; 运动员慎用;有毒成分能经皮肤吸 收,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敷。
马钱子粉
*
0.3〜0.6g,入丸散用。
同上
天仙子*
0.06〜0.6g
心脏病、心动过速、青光眼患者及 孕妇禁用。

简述毒性中药饮片的使用

简述毒性中药饮片的使用
名 用法用量
天仙子51 0.06~0.6
川乌36※
一般炮制 后用
草乌220※
一般炮制 后用
红粉(由氧 化汞和硝基汞组 外用适量 成)143
马钱子47
0.3~0.6,炮 制后入丸 散
马钱子粉48 0.3~0.6
大毒
孕妇禁忌 禁用★ 禁用☆ 同上
同上
禁用 同上
【注意】
小毒
用法用量
3~6 1.5~3 1~1.5;多入丸散 1.5~3 3~10
1~1.2;多入丸散
孕妇禁忌 禁用★
禁用☆ 禁用 同上 同上
【注意】
其它
发汗强烈,弱者慎用
咯血吐血者禁用
慎用
3~5
0.1~0.3;多入丸散 6~9 1~1.5 10~15 1~3
5~9
同上
同上 同上 忌服
咯血及吐血者忌服 不宜生用
6~10 6~12 枝3~4.5;叶1~3。外用适量
5~10 5~10 3~9 3~10 2~5。外用适量 3~9 0.5~2,龙眼包裹或入胶囊 3~9
不能过量,忌与酸味食物同 服 内服不宜过量,以免中毒
10
我们对毒性中药饮片的使用
我们的药方毒性中药饮片:制川乌、制草乌、牵牛子、蜈蚣、制天南星、 附子、全蝎、半夏、白果、苍耳子、仙茅、地枫皮、北豆根、川楝子、吴茱 萸、蛇床子。
水蛭:咸,苦,平,有小毒。破血通 经,逐瘀消癥。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 用。
蜈蚣:辛 ,温,有毒。息风镇痉, 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用量不宜过 大,孕妇忌用。
12
天南星:苦、辛、温,有毒。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
牵牛子:白丑:白色的,或者淡黄色的牵牛子。苦、寒、有小毒。泻下逐水、消痰 驱蛔,主治小便不 利之实证,痰饮咳喘。

部分有毒中药饮片内服最大用量表

部分有毒中药饮片内服最大用量表

部分有毒中药饮片内服最大用量表
2015年中国药典对有毒、有小毒的部分中药饮片进行了修订,根据药典要求,对原《有毒中药饮片内服最大用量表》进行了修改。

原目录中,新增加的中药饮片为:艾叶(内服最大量9g)、两面针(内服最大量10g)、苦杏仁(内服最大量10g)、苍耳子(内服最大量10g)、醋红大戟(内服最大量3g)、九里香(内服最大量12g)、鹤虱(内服最大量9g)、仙茅(内服最大量10g)、香加皮(内服最大量6g)、蕲蛇(内服最大量9g),
对新增的有毒、有小毒中药饮片,内服超过药典规定的最大剂量,请医生在电子处方上双签字,否则按不合格处方论处;原目录中,取消的中药饮片为:法半夏、细辛、制蜂房、胆南星,对已取消的中药饮片,在用量上超过药典规定最大剂量,不再要求双签。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常见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

常见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

常见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
(一)狐蝎
狐蝎,又称金钱贴,多为黄色粉末,有麻木、温驱、解毒等效果。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面瘫、风疹、湿疹以及癣等病症。

用药:外用狐蝎配制接触性皮炎前捣微末。

内服狐蝎治疗肝疤、消渴等症,煎汤一次1.2〜2g,或粉末把一次0.6〜1g,每日3次。

(二)鹤顶红
鹤顶红又称石斛,具有很强的毒性,其本身就有毒,必须仔细用药。

用药:外用鹤顶红治疗疣等病症,服用方法为拌粉末,每次一到两克。

内服治疗急性
脑水肿,每次取0.6至1克。

但鹤顶红的用药应当小心,药量不得过大,以免出现毒性反应。

(三)狗脊
狗脊具有温热、消炎、抗菌的作用。

用狗脊治疗疔疮、风湿性疼痛,尤其是胆道梗阻
性疼痛,效果较好。

用药:外用狗脊治疗疔疮、风湿痛等,研末擦病处,一次2〜3g,或把末多加水煎汤,没每放入0.4〜1.2g狗脊粉末,每日1〜2次。

内服治疗腹痛、胃病症状,煎散一次0.3〜
1g,每日3次。

(四)苍术
苍术,又称“苍根”,是中药有毒药物,但在适当的用量下可兼具退热、祛寒、利尿、抗菌等功效。

用药:外用苍术研末涂擦治疗湿疹、毛囊炎、瘿瘤等,每次0.2〜1g。

内服治疗发热等,每次0.3〜1g。

应当谨慎用药,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服用,以避免因过大的用药量
而出现毒性反应。

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

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

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使用中药时,正确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毒性中药,它们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1.___:小毒剂,内服或外搽。

用量为3~6g,可用于配制酒。

2.九里香:小毒剂,内服或外搽。

用量为6~12g。

3.三棵针:小毒剂,内服或外搽。

用量为1~2g,去壳去油用,多入丸散服。

外用适量。

4.千金子:有毒量,捣烂敷患处。

用量为0.5~1g,多入丸散服。

外用适量。

5.土荆皮:小毒剂,内服或外搽。

用量为3~10g。

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调敷患处。

6.土鳖虫:小毒剂,内服或外搽。

用量为1~1.5g,多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调敷患处。

7.大皂角:小毒剂,内服或外搽。

用量为3~9g,多入丸散用。

禁用于孕妇。

8.___:有毒量,禁用。

忌服咳血及吐血者忌用。

9.山豆根:禁用。

10.___:大毒一般炮制后用。

用量为5~10g。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患处。

11.川楝子:小毒研末调涂。

用量为2~5g。

12.干漆:有毒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用量为6~9g。

禁用对漆过敏者。

13.飞扬草:小毒煎水洗。

慎用。

14.___:大毒入丸散禁用。

用量为0.3~0.6g。

分能经皮肤吸收,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敷。

15.马钱子粉:大毒入丸散禁用。

用量为0.3~0.6g。

分能经皮肤吸收,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敷。

16.天仙子:大毒。

用量为0.06~0.6g。

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慎用于心脏病、心动过速等人群。

17.天南星:有毒。

用量为3~10g。

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

18.___:大毒。

用量为0.1~0.3g,多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患处。

19.木鳖子:有毒调涂患处。

用量为1.5~3g。

20.水蛭:有毒。

用量为3~10g。

禁用于孕妇。

21.仙茅:小毒。

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用量为3~9g。

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生品内服宜慎。

饮片用法用量参考

饮片用法用量参考
草果
侧柏叶 茶树根(药典
没有)
3~9 3~6 3~6 6~12
外用适量
柴胡
3~10
蝉蜕 车前草 车前子 陈皮
赤芍
3~6 9~30 9~15 3~10
6~12
包煎
半边莲 半枝莲 北沙参
萹蓄 醋鳖甲
鳖甲 槟榔、炒槟榔
药典单列 冰片 薄荷
补骨脂Hale Waihona Puke 盐补骨脂苍术、麸炒苍术 草豆蔻
草果仁、姜草果仁 侧柏叶、侧柏炭
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天花粉、川贝 母、浙贝母、平
177
贝母、伊贝母、
湖北贝母、白蔹 、白及同用
覆盆子
359
干姜、姜炭
13
甘草
不宜与海藻、京 大戟、红大戟、 80 甘遂、芫花同用
甘松
79
3~6
高良姜
270
3~10 10~15
6~15
3~6 3~12 6~12 6~12 5~10 9~15 3~9
先煎,蛤粉包煎。外用适量,研极 细粉撒布或油调后敷患处。
98
白果仁、炒白果仁 白及
生食有毒
100
中医药院 校教材103

不宜与川乌、制 川乌、草乌、制 95 草乌、附子同用
白芥子(炒) 白茅根 白前
3~9 9~30 3~10
外用适量
芥子、炒芥子
149
白茅根、茅根炭
99
白前、蜜白前
101
白芍
6~15
白芍、炒白芍、酒白芍 不宜与藜芦同用 97
白术(炒) 白术(生)
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参照目录
注明:此表仅用于临床参考,有不足之处敬请指正。1、“药典没有”表示参照教材 2、“用法用量” 除另有规定外,用法系指水煎内服;用量系指成人一日常用剂量,必要时可根据需要酌情增减。 3、“ 毒性”的表述系沿用历代本草的记载,此项内容作为临床用药的警示性参考。 4、“注意”系指主要 的禁忌和不良反应。属中医一般常规禁忌者从略。

有毒中药目录及药用剂量

有毒中药目录及药用剂量

有毒中药目录雷公藤九里香干漆土荆皮土鳖虫/蛰虫蟾酥绵马贯众炭山豆根千金子川乌制川乌千金子霜鹤虱绵马贯众川楝子小叶莲马钱子天仙子马钱子粉蕲蛇金钱白花蛇天南星木鳖子巴豆巴豆霜白果罂粟壳草乌北豆根白附子水蛭甘遂半夏蜈蚣蛇床子华山参地枫皮艾叶仙茅朱砂蒺藜常山苍耳子红大戟全蝎红粉芫花蓖麻子商陆两头尖两面针吴茱萸附子苦木雄黄急性子苦杏仁苦楝皮京大戟闹羊花制草乌硫黄重楼草乌叶南鹤虱牵牛子轻粉鸦胆子斑蝥香加皮猪牙皂洋金花三分三有毒抗癌药:蟾蜍、喜树、长春花、山慈姑、光慈姑有毒止痛药:延胡索、马钱子、铁棒锤、天仙子、白屈菜有毒麻醉药:洋金花、闹羊花、六轴子、醉乌草、茉莉根有毒解表药:麻黄、细辛、白芷、苍耳子、苍耳有毒清热药:1、有毒清热解毒药:鱼腥草、北豆根、山豆根、地不容、马鞭草2、有毒清热燥湿药:苦参、鸦胆子、博落回、拳参、白英3、有毒清热泻火药:芦荟4、有毒清热滚血药:白头翁、蛇莓5、有毒滋阴清热药:天花粉、密蒙花有毒祛风湿药: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白花蛇、青风藤有毒泻下药:大黄、巴豆、红大戟。

有毒渗湿利尿药:泽漆、关木通、石蒜、有毒催吐药:藜芦、瓜蒂、胆矾有毒抗疟药:常山、土常山、八仙花有毒理气药:川楝手、青木香、烟草有毒活血祛瘀药:三七、水蛭、虻虫有毒止血药:马勃、紫金龙、麦角有毒温里药:附子、川乌头、草乌头有毒平肝熄风药:全蝎、蝎毒、蜈蚣有毒开窍药:皂荚、猪牙皂有毒安神药:朱砂、徐长卿有毒化痰止咳平喘药:苦杏仁、半夏、天南星有毒补益药:人参、壁参、雪莲花有毒收涩药:五倍子、罂粟壳、白矾有毒消导药:槟榔有毒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雷丸有毒强心药:万年青根、夹竹桃、黄花夹竹桃有毒续筋接骨药:小天蒜、披麻草根、独一味有毒外用药:蟾酥、斑蝥、露蜂房药名用法及剂量马钱子内服,宜制用,多入丸散服0.3-0.6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涂川乌煎服,宜先煎,久煎至入口无麻味,1.5-3克;外用适量草乌煎服,宜先煎,久煎至入口无麻味,3—5克;外用适量附子煎服,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3-15克苍耳子煎服或入丸散,过量服用易导致中毒,3-10克水蛭煎服,1.5-3克,研末服,0.3-0.5克。

常用毒性中药饮片和用法用量.pdf

常用毒性中药饮片和用法用量.pdf

毒性药品1、硫磺:酸、温、有毒。

功能主治:壮阳,杀虫。

治阳痿。

虚寒。

泻痢,大便冷秘。

外用治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3克。

外用适量。

2、制川乌:辛热、有毒。

功能主治: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

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外用适量。

3、制草乌:辛苦热,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一般用制草乌。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生品勿内服。

4、黑附片:辛苦大热,有毒。

功能主治:回阳补火,散风除湿。

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毒,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3---15克,外用适量。

5、吴茱萸:辛,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湿。

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1—5克,外用适量。

6、细辛: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鼻。

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易引起中毒。

中毒症状有头痛,呕吐等,严重者牙关紧闭,抽搐等,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入丸散0.5—1克,外用适量。

8、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

用法用量: 2.4——4.5克9、冰片:辛、苦、凉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

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0.5~1分。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10、雷公藤:苦、大毒。

功用主治:杀虫,消炎,解毒。

宜忌: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

使用本药须去除表皮,主要用其木质部。

因主要毒素含于皮部,而且雷公藤必须先煎2小时才可以和其他药共煎。

用法与用量:12克为宜。

(30—60)克即可使人中毒死亡。

选方:(1):治风湿性关节炎:雷公藤根、叶,捣烂外敷,半小时后即去,否则起泡。

毒性中药饮片用法用量

毒性中药饮片用法用量
46 马钱子
47 巴豆
48 甘遂 49 华山参 50 红粉 51 芜花 52 苦木
含马兜铃 酸 含马兜铃 酸 有小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小毒 有小毒 有毒 有毒
有大毒
有大毒
有毒
有毒
苦、温,归肝、脾、肾经
辛、苦,平。归肝经。 辛、苦,有小毒。归肝、脾、胃 、肾经 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
注意区分生品与制品,孕妇慎用。
0.9~1.2g,外用适量,研末用油或 以外用为主,如内服只宜少量且要慎用,气血虚
醋调敷。
弱、脾胃不实者忌用。
1.5~3.0g
因具抗凝血、扩血管、降低血液粘度作用,应用 时须注意出血倾向。
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 。
曾有口服用量较大而中毒的报道,应予注意。
3~9g
注意用量,与甘草相反。
枝:4.0~4.5g。叶:1~3g。外 用适量。
孕妇忌服
53 京大戟 有毒 54 闹羊花 有大毒 55 轻粉 有毒
56 洋金花 有毒
57 商陆 有毒
58 斑蝥 有大毒
59 硫黄 有毒
60 雄黄 有毒
61 蓖麻子 有毒
62 罂粟壳 63 蟾酥
有毒 有毒
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1.5~3g
辛,温,有毒。归肝经 辛,热;有毒。归肝、脾、肾经 甘、微辛、凉,归肝、脾经 辛、热。归肾、肝、脾经 苦、辛,平;有小毒。归肝、胃 经辛,温;有小毒。归肝、脾、胃 经辛,温;有毒。归肝、脾经 辛,温;有毒。归肝肾、大肠经
苦,温;有大毒。归肝、脾经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 经 甘、微苦,热;有毒
3~9g。外用适量,多煎汤熏洗,或 研末调敷。

最新整理毒性中药饮片名称、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表

最新整理毒性中药饮片名称、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表

最新整理毒性中药饮片名称、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表毒性中药饮片名称、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表名称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砒石(红砒,内服:0.02-0.004g,入丸散用外用:研末撒调有大毒,用时宜慎,体虚及孕妇忌服白砒)AS2O3 敷或入膏药中贴之砒霜 0.009g,多入丸散,外用适量不能久服,口服、外用均可引起中毒雄黄As2S2 0.05-0.1g,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熏涂患处内服宜慎,不可久服;孕妇禁用朱砂HgS 0.1-0.5g研磨冲服或入丸散内服不宜过量或久服轻粉Hgcl 内服:0.1-0.2g/次,2次/日,多入丸剂或装胶本品有毒,不可过量;内服慎用;孕囊,服后漱口。

外用适量,研末掺敷患处妇禁用白降丹外用适量不可内服马钱子 0.3-0.5g,炮制后入丸散用不宜生用、多服久服,孕妇禁用生川乌一般炮制后用生品内服宜慎。

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芨、白薇、天花粉、瓜蒌同用生草乌一般炮制后用一般不内服。

同生川乌附子 3-15g一般炮制后使用孕妇禁用。

不宜与贝母、半夏、白芨、白薇、天花粉、瓜蒌同用雪上一枝蒿内服:研末,0.02-0.04g,或浸酒有剧毒,未经炮制,不宜内服,服药期外用酒磨敷间,忌食生冷、豆类及牛羊肉生附子外用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孕妇慎用。

生品内服宜慎生半夏 3-9g。

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患处生天南星外用适量,研磨以酒或醋调敷孕妇慎用生千金子 1-2g;去壳,去油用。

多入丸散服。

外用孕妇及体弱例溏者忌服适量,捣烂敷患处甘遂 0.5-1g,炮制后多入丸散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生狼毒熬膏外敷不宜与密陀僧同用生藤黄 0.03-0.06g;外用适量内服慎用心脏病、心动过速、青光眼者及孕妇忌天仙子 0.06-0.6g 用斑蝥 0.03-0.06g,炮制后多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本品有大毒,内服慎用,孕妇禁用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处,不宜大面积用青娘虫 0.05-0.1g,外用适量孕妇及体虚者忌服红娘虫 0.05-0.1g,外用适量孕妇及体虚者忌服蟾酥 0.015-0.03g,多入丸散用。

28种医疗用毒性中药用法与用量

28种医疗用毒性中药用法与用量

28种医疗用毒性中药用法与用量序号品种用量用法外用1 红粉外用适量,研极细粉单用或与其他药味配成散剂或制成药捻2 斑蝥0.03-0.06g 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处,不宜大面积用3 闹羊花0.6-1.5g 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4 生巴豆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5 生草乌一般炮制后用6 生川乌一般炮制后用7 生马钱子0.3-0.6g 炮制后入丸散用8 生天仙子0.06-0.6g9 蟾酥0.015-0.03g 多入丸散外用适量10 生附子先煎、久煎11 生甘遂0.5-1.5g 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生用12 生狼毒熬膏外敷13 生千金子1-2g 去壳,去油用,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14 轻粉内服每次0.1-0.2g,一日1-2次多入丸剂或装胶囊服,服后漱口外用适量,研末掺敷患处15 生半夏3-9g 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16 生天南星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17 雄黄0.05-0.1g 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熏涂患处18 洋金花0.3-0.6g 宜入丸散;亦可作卷烟分次燃吸(一日量不超过1.5g)外用适量19 生白附子3-6g 一般炮制后用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20 红娘虫0.05-0.1g 外用适量21 砒石(红砒、白砒)内服0.03-0.075g入丸散用外用研末调敷或入膏药中贴之。

22 砒霜0.009g 入丸散用外用适量23 青娘虫0.05-0.1g 外用适量1序号品种用量用法外用24 水银外用适量。

和它药研细末点、搽患处。

25 生藤黄0.03-0.06g 炮制后内服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磨汁涂或熬膏涂患处26 雪上一枝蒿0.05g-0.1g一日一次,日极量0.15g粉碎成细粉,加辅料适量,制成片剂后服用27 白降丹不可内服外用适量28 红升丹不可内服外用适量,研极细粉单用或与其他药味配成散剂或制成药捻。

常见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

常见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

15
轻粉
辛,寒, 有毒
大肠,小肠经
大毒
外用攻毒杀虫,敛疮,内服逐水通 便。
药外捻用沾适药量粉,使研用末。调涂或 干掺,或制膏外贴。内 服每次0.1--0.2克,入
本品有毒(可至汞中毒),内 服宜慎,且服后应漱口,体虚 及孕妇忌服
外用适量,研末撒敷,
16
砒石
辛,大 热,有大 毒
肺,肝经
大毒
外用攻毒杀虫,蚀疮去腐,内服劫 痰平喘,截疟
6
110091
7
朱砂
甘、寒, 有毒。
心经
大毒 安神、定惊、明目、解毒 ;
雄黄
辛、温、 有毒。
肝,胃。大肠经
大毒 解毒。杀虫。
0.1——0.5克
内服0.05克,入丸,散 用。外用适量,研末敷 。
内服宜慎,不可久服,孕妇禁 用,切忌火煅
8
110061
鸦胆子 苦,寒
大肠,肝经 大毒 清热解毒,止利,截疟
肝,脾,胃,肾 经
小毒
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 内服1 一5克,外用适 胀痛,脚气, 疝气,口疮,溃疡, 量。
齿痛,湿疹,。
28
110129
细辛
辛、温, 有小毒
心,肺,肾经
小毒
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
通鼻。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 易引起中毒。中毒症状有头痛,呕 吐等,严重者牙关紧闭,抽搐等,
服0.6--1.5克,入丸散 。
服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调敷,水飞点眼,吹喉 宜炮制后用
。一般不内服
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 。研末撒或调敷 煎服,2--9克,发汗解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

毒性中药表12

毒性中药表12
禁用
内服宜慎,不可久用
75
蒺藜
小毒
6~10g
76
蓖麻子
有毒
2~5g。外用适量
77
蜈蚣
有毒
3~5g
禁用
78
罂粟壳
有毒
3~6g
禁用
易成瘾,不宜常服;儿童禁用;运动员慎用
79
榼藤子
小毒
10~15g
不宜生用
80
蕲蛇
有毒
3~9g;研末吞服,研末1~1.5g/次,2~3次/日
81
鹤虱
小毒
3~9g
82
翼首草
小毒
1~3g
附表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
序号
药品名称
毒性
用法用量
孕妇禁忌
其它注意事项
1
丁公藤
小毒
3~6g,用于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禁用
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
2
九里香
小毒
6~12g
3
三棵针
有毒
9~15g
4
千金子
有毒
1~2g,去壳去油用,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禁用
5
千金子霜
有毒
0.5~1g,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
慎用
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47
苦木
小毒
枝3~4.5g;叶1~3g。外用适量
48
苦杏仁
小毒
5~10g,生品入煎后下
内服不宜过量,以免中毒
49
苦楝皮
有毒
3~6g。外用适量,研末,用猪脂调敷患处。
禁用

有毒中药剂量及注意事项

有毒中药剂量及注意事项

有毒中药剂量及注意事项龙葵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鸦胆子0.5~2g,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外用适量。

雷公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捣汁搽患处。

【注意】不可内服。

敷药时间不可超过半小时,否则起泡。

凤仙透骨草内服;煎汤,3-9g;或鲜品捣汁。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熏洗。

罗布麻叶3~10克。

水煎服;单味浸泡代茶服。

石楠叶4.5~9g。

鹤虱内服:多入丸、散;煎汤,5-10g。

牵牛子 3~6g。

【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苍耳子内服:3-10克,水煎服。

血虚头痛忌用。

过量易致中毒。

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茺蔚子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或捣绞取汁。

蛇床子3~9克。

外用适量,多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

川楝子4.5~9g。

天葵子内服:煎汤,3-9g;或研末,1.5-3g;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点眼。

苦杏仁4.5~9g,入煎剂宜后下。

制川乌1.5~3克。

宜先煎、久煎。

制草乌1.5-3g,宜先煎、久煎。

制白附子煎服,3~6克。

研末服,0.5~1克。

内服宜制用。

外用生品适量,捣烂外敷。

附子 3~15g。

回阳救逆可用18~30g。

亦有大剂量用至30g以上者。

仙茅内服:煎汤,7.5~15克,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

土荆皮外用适量,醋或酒浸涂擦,或研末调涂患处。

桂皮用法用量:1-4.5克香加皮内服:煎汤,4.5~9克;浸酒或入丸、散。

石榴皮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贯众常用量5~10克。

驱虫、清热毒用生品;止血用制炭品。

[2]黄药子9~15克;外用适量,捣烂或磨汁敷患处。

吴茱萸1.5 ~4.5g;外用适量。

清半夏5-9克,宜制用,水煎服;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

【禁忌】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

反乌头。

法半夏3~9g。

木鳖子0.9~1.2g;外用适量,研末,用油或醋调涂患处。

【注意】孕妇慎用。

有毒特殊中药用法用量

有毒特殊中药用法用量

有毒特殊中药用法用量有毒.特殊中药的用法与用量中药名用法用量毒性配注:除另有标明,以上药材匀细辛煎服,1到3克;散剂0.5到1克有小毒苍耳子煎服,3到10克有毒苍耳草煎服.熬膏或入丸剂6到15克有小毒绵马贯众煎服,5到10克有小毒重楼煎服,5到10克有小毒鸦胆子内服,0.5到2克有小毒山豆根煎服,3到6克有毒水牛角镑片或粗粉煎服,15到30克甘遂丸散0.5到1.5克有毒京大戟煎服1.5到3克。

丸散1克有毒芫花煎服1.5到3克。

丸散0.6到0.9克有毒商陆煎服3到9克有毒牵牛子煎服,3到6克。

丸散1.5到3克有毒巴豆丸散0.1到0.3克有大毒千金子内服,1到2克去油用有毒川乌煎服,1.5到3克有大毒丁公藤煎服,3到6克有小毒闹洋花煎服,0.6到1.5克有大毒马钱子丸散0.3到0.6克有大毒雷公藤煎服,1到5克有大毒两面针煎服,5到10克有小毒八角枫煎服,2到6克有小毒蕲蛇煎汤,3到9克。

研末1到1.5克有毒金钱白花蛇煎服,2到5克.研粉1到1.5克有毒天山雪莲煎服,3到6克有毒香加皮煎服,3到6克有毒泽漆煎服,5到10克有毒附子先煎,3到15克有毒吴茱萸煎服,2到5克有小毒沉香煎服,1到5克檀香煎服,2到5克川楝子煎服,5到10克有小毒鸡内金煎服,3到9克。

研末1.5到3克苦楝皮煎服,3到6克。

鲜品15到30克有毒鹤虱煎服,3到9克有小毒三七研末,1到3克。

煎服3到10克降香煎服,9到15克刺猬皮煎服,3到10克。

研末1.5到3克艾叶煎服,3到10克有小毒血竭研末,1到2克儿茶煎服,1到3克水蛭煎服,1到3克。

研末0.3到0.5克有小毒虻虫煎服,1到1.5克。

研末0.3克有小毒斑蝥丸散0.03到0.06克有大毒穿山甲煎服,5到10克。

研末1到1.5克半夏煎服,3到9克有毒天南星煎服,3到9克有毒白附子煎服,3到6克。

研末0.5到1克有毒皂荚丸散,1到1.5克有小毒竹沥冲服,15到30ml天竺黄煎服,3到9克。

28种毒性药材制成的中药饮片(含有毒性的炮制品).

28种毒性药材制成的中药饮片(含有毒性的炮制品).

基源:藤黄科植物藤黄 Garcinia morella Desv.的胶 树脂、甘肃(2008)、北京 (1998)、贵州(2003)、山 东(1995、2002)、上海 (1994)、国家进口药材标准 (2004)、内蒙古
17 18 19
生千金子 闹羊花 生天仙子
《中国药典》2010年版 《中国药典》2011年版 《中国药典》2012年版
28种毒性药材制成的中药饮片(含
序号 标准来源 基源:本品为氧化物类矿物砷 华Arsenolite或毒砂 Arsenopyrite(硫砷铁矿)的矿 砒石(红砒、白砒) 石,或雄黄Realgar等含砷矿石 (信石、白砒、红砒、 的加工制成品,主含三氧化二 人言) 砷。有红信石、白信石两种。 广西(2007)、浙江(1994、 2005)、重庆(2006) 砒霜 基源:液态金属汞。全年均可 采挖,采收后,将含朱砂的矿 石粉碎,投入炉中,加热蒸 馏,过滤,除去杂质。甘肃 (2008)、内蒙(1986)上海 (1994)、广西(2007)、北 京(2000)、江西(2008)、 宁夏(1997)、山东(1990、 2002)、天津(2005)、新疆 (2010)、浙江(1994) 《中国药典》2010年版 《中国药典》2010年版 《中国药典》2010年版 《中国药典》2010年版 《中国药典》2010年版 《中国药典》2010年版 《中国药典》2010年版 饮片名称
《中国药典》2010年版 北京(2000):本品为 有毒 半夏曲1 法半夏、苦杏仁等与面 粉混合发酵而成的曲剂 。 甘肃(2008)本品是以 半夏曲2 法半夏与面粉混合后, 经发酵而制成的曲剂。 有大毒 巴豆霜 《中国药典》2010年版 将米用清水浸湿后,在 米斑蝥 锅内均匀平铺一层,文 火加热,待冒烟时,加 入净斑蝥,轻轻翻炒, 有大毒 至米呈黄棕色,取出, 筛去米粒,晾凉。每 100kg净斑蝥,用大米 20kg。北京(2008) 米炒红娘虫 将米淘净, 置锅内,加热至米贴附 锅上,微冒热气时,放 入生红娘虫,轻轻翻 炒,至米呈黄褐色,除 米炒红娘 有毒 去米及头、足、翅。上 虫 海(2008):每100g生 红娘虫,用米100g;浙 江(1994、2005):每 10g生红娘虫,用米100g

有毒中药目录及药用剂量

有毒中药目录及药用剂量

有毒中药目录雷公藤九里香干漆土荆皮土鳖虫/蛰虫蟾酥绵马贯众炭山豆根千金子川乌制川乌千金子霜鹤虱绵马贯众川楝子小叶莲马钱子天仙子马钱子粉蕲蛇金钱白花蛇天南星木鳖子巴豆巴豆霜白果罂粟壳草乌北豆根白附子水蛭甘遂半夏蜈蚣蛇床子华山参地枫皮艾叶仙茅朱砂蒺藜常山苍耳子红大戟全蝎红粉芫花蓖麻子商陆两头尖两面针吴茱萸附子苦木雄黄急性子苦杏仁苦楝皮京大戟闹羊花制草乌硫黄重楼草乌叶南鹤虱牵牛子轻粉鸦胆子斑蝥香加皮猪牙皂洋金花三分三有毒抗癌药:蟾蜍、喜树、长春花、山慈姑、光慈姑有毒止痛药:延胡索、马钱子、铁棒锤、天仙子、白屈菜有毒麻醉药:洋金花、闹羊花、六轴子、醉乌草、茉莉根有毒解表药:麻黄、细辛、白芷、苍耳子、苍耳有毒清热药:1、有毒清热解毒药:鱼腥草、北豆根、山豆根、地不容、马鞭草2、有毒清热燥湿药:苦参、鸦胆子、博落回、拳参、白英3、有毒清热泻火药:芦荟4、有毒清热滚血药:白头翁、蛇莓5、有毒滋阴清热药:天花粉、密蒙花有毒祛风湿药: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白花蛇、青风藤有毒泻下药:大黄、巴豆、红大戟。

有毒渗湿利尿药:泽漆、关木通、石蒜、有毒催吐药:藜芦、瓜蒂、胆矾有毒抗疟药:常山、土常山、八仙花有毒理气药:川楝手、青木香、烟草有毒活血祛瘀药:三七、水蛭、虻虫有毒止血药:马勃、紫金龙、麦角有毒温里药:附子、川乌头、草乌头有毒平肝熄风药:全蝎、蝎毒、蜈蚣有毒开窍药:皂荚、猪牙皂有毒安神药:朱砂、徐长卿有毒化痰止咳平喘药:苦杏仁、半夏、天南星有毒补益药:人参、壁参、雪莲花有毒收涩药:五倍子、罂粟壳、白矾有毒消导药:槟榔有毒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雷丸有毒强心药:万年青根、夹竹桃、黄花夹竹桃有毒续筋接骨药:小天蒜、披麻草根、独一味有毒外用药:蟾酥、斑蝥、露蜂房药名用法及剂量马钱子内服,宜制用,多入丸散服0.3-0.6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涂川乌煎服,宜先煎,久煎至入口无麻味,1.5-3克;外用适量草乌煎服,宜先煎,久煎至入口无麻味,3—5克;外用适量附子煎服,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3-15克苍耳子煎服或入丸散,过量服用易导致中毒,3-10克水蛭煎服,1.5-3克,研末服,0.3-0.5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服宜慎,不可久服;孕妇禁用
朱砂HgS
0.1-0.5g研磨冲服或入丸散
内服不宜过量或久服
轻粉Hgcl
内服:0.1-0.2g/次,2次/日,多入丸剂或装胶
本品有毒,不可过量;内服慎用;孕
囊,服后漱口。外用适量,研末掺敷患处
妇禁用
白降丹
外用适量不可内服来自马钱子0.3-0.5g,炮制后入丸散用
不宜生用、多服久服,孕妇禁用
生附子
外用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生半夏
3-9g。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患处
生天南星
外用适量,研磨以酒或醋调敷
孕妇慎用
生千金子
1-2g;去壳,去油用。多入丸散服。外用
孕妇及体弱例溏者忌服
适量,捣烂敷患处
甘遂
0.5-1g,炮制后多入丸散
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红娘虫
0.05-0.1g,外用适量
孕妇及体虚者忌服
蟾酥
0.015-0.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孕妇慎用
巴豆
内服0.1-0.3g不入汤剂。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
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洋金花
0.2-0.6g;宜入丸散亦可作卷烟燃吸(分次用每
日不超过1.5g)外用适量。
青光眼、外感及痰热喘咳,心动过速及高血压患者禁用。
毒性中药饮片名称、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表
名称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砒石(红砒,白砒)AS2O3
内服:0.02-0.004g,入丸散用外用:研末撒调敷或入膏药中贴之
有大毒,用时宜慎,体虚及孕妇忌服
砒霜
0.009g,多入丸散,外用适量
不能久服,口服、外用均可引起中毒
雄黄As2S2
0.05-0.1g,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熏涂患处
生川乌
一般炮制后用
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类、半夏、
白芨、白薇、天花粉、瓜蒌同用
生草乌
一般炮制后用
一般不内服。同生川乌
附子
3-15g一般炮制后使用
孕妇禁用。不宜与贝母、半夏、
白芨、白薇、天花粉、瓜蒌同用
雪上一枝蒿
内服:研末,0.02-0.04g,或浸酒
有剧毒,未经炮制,不宜内服,服药期
外用酒磨敷
间,忌食生冷、豆类及牛羊肉
生狼毒
熬膏外敷
不宜与密陀僧同用
生藤黄
0.03-0.06g;外用适量
内服慎用
天仙子
0.06-0.6g
心脏病、心动过速、青光眼者及孕妇忌用
斑蝥
0.03-0.06g,炮制后多入丸散。外用适量,研
本品有大毒,内服慎用,孕妇禁用
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处,不宜大面
积用
青娘虫
0.05-0.1g,外用适量
孕妇及体虚者忌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