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气味瓶》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气味瓶》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气味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现象》,详细内容为“气味瓶”一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气味特点,培养观察、描述及分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气味,并了解气味的来源。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提高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不同气味的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味瓶(内含不同气味的液体,如香水、醋、酒精等)、实验器材(试管、滴管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的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气味,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个气味瓶,让学生通过观察、闻味,将气味瓶中的液体进行分类。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察、分类的结果,讨论如何准确描述不同气味。

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不同气味的名称及特点,方便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气味,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如水果的香味、饭菜的香味、花草的香味等。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反思教学方法、过程,关注学生对气味的敏感度,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气味,发现更多有趣的气味现象,进行家庭小实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气味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观察、描述、分类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不同气味的特点。

2. 教学过程:随堂练习中,学生分组进行气味分类。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气味并描述其特点。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气味瓶》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气味瓶》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气味瓶》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不同气味的存在,培养他们的嗅觉辨识能力。

2. 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观察能力。

4. 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不随便尝试未知物质的气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感知不同气味的存在。

难点:让幼儿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嗅觉感受。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四个瓶子,分别装有不同气味的液体,如:柠檬汁、醋、糖水、酱油等。

2. 准备一张白纸,用于记录幼儿的嗅觉感受。

3. 准备一些小玩具,作为奖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引导幼儿关注嗅觉。

2. 演示实验:教师展示四个瓶子,分别闻气味,并将自己的感受记录在白纸上。

3. 幼儿实验:幼儿分成小组,轮流闻四个瓶子的气味,并将自己的感受记录在白纸上。

4. 分享感受: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嗅觉感受,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5.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不随便尝试未知物质的气味。

五、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实验,表现出较强的嗅觉辨识能力。

在分享感受环节,大部分幼儿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嗅觉感受。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气味的接受度较低,表现出不适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调整实验物质的浓度,以确保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舒适度。

要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不随便尝试未知物质的气味。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气味,如:在做菜时让幼儿闻闻食材的气味,培养幼儿的嗅觉辨识能力。

2. 环境创设:在教室角落设置“气味角”,放置各种气味的物品,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探索。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气味的接受度和嗅觉辨识能力。

2. 关注幼儿在分享感受环节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他们能否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气味。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颜色精灵》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颜色精灵》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颜色精灵》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小班学生能够:1.理解颜色是由光线经过物体后被吸收或反射形成的;2.认识红、蓝、黄和绿四种基本颜色;3.辨别不同颜色的物体,并能正确命名。

二、教学准备1. 教具颜色小球、颜色卡片、彩色粉笔、黑板、红蓝黄绿四种颜色筐。

2. 环境教室内需要保持安静,窗帘要拉上,将教室昏暗,照明仅让教具发出光线。

三、教学方案1. 导入首先,老师向学生介绍小班下学期科学的主题《颜色精灵》,并问学生们是否知道什么是颜色,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实验环节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

首先,老师将一个彩色球放在黑板的黑色晕线外,让学生观察彩色球的颜色,再把球移到黑线内,观察球的颜色是否改变了。

引出颜色是由光线经过物体后被吸收或反射形成的。

然后,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张红色卡片,并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卡片和周围物体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接着,老师放置蓝、黄、绿四种颜色的卡片,并让学生分别观察暗/昏暗的环境、光线充足的环境、灯光靠近的环境和灯光远离的环境的效果。

引出人眼对不同颜色的感知和颜色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3. 操作环节在实验环节之后,老师向学生展示四个颜色的筐,里面分别放置红、蓝、黄和绿四种颜色的物品。

接下来,老师将一个颜色的物品拿起来,放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依次猜测这个物品是什么颜色的。

当学生猜对之后,老师给学生一个同样颜色的物品,让学生放在相应颜色的筐里。

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用不同颜色的物品将空筐填满。

这个活动不但能深化学生对颜色的记忆,还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团队合作能力。

4. 结束环节在操作环节结束之后,老师向学生做一个总结。

回顾本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学生对颜色知识的认识。

四、教学效果与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颜色的形成和表现都有了更深的了解,能够正确辨别不同颜色的物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我表述。

同时,这个教案的设计也能体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借助实验、操作等环节实现生动有趣,幼儿智力发展水平、社交情感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制造声音》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制造声音》

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声音以及产生声音的原因。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声音以及产生声音的原因。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制造声音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声音玩具(如摇铃、小鼓等)、生活物品(如塑料杯、勺子等)、音乐器材(如口琴、小鼓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各种声音(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音等),引导幼儿倾听并猜测声音的来源。

2. 基本环节:(1)教师展示各种声音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演示玩具发出声音的方法,并邀请幼儿一起尝试制造声音。

(3)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水声、风声等,并让幼儿尝试解释产生声音的原因。

3. 实践环节:(1)教师提供生活物品和音乐器材,让幼儿自由探索制造声音的方法。

(2)教师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并邀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3)教师总结幼儿的发现,强调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交流与分享情况,了解他们对声音的认识程度。

3. 收集幼儿制作的的声音作品,评估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带来生活中的声音物品,与幼儿一起进行探究活动。

2.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设置“声音角”,投放各种声音玩具和生活物品,供幼儿自由探索。

七、安全注意事项:1. 检查玩具和器材的安全性,确保幼儿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受伤。

2. 提醒幼儿轻拿轻放,避免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班级的活动。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2. 教学活动是否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3. 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是否符合预期目标?九、教学延伸:1. 开展“声音分类”活动,让幼儿将各种声音进行分类,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音等。

小班下学期科学优质教案《小鸭游泳》

小班下学期科学优质教案《小鸭游泳》

小班下学期科学优质教案《小鸭游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具体内容为第一节《小鸭游泳》。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小鸭的生活习性,掌握小鸭游泳的基本原理,并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描述小鸭的外貌特征,了解小鸭的生活习性和游泳原理。

2. 技能目标:学生能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提高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鸭的生活习性和游泳原理。

难点:理解小鸭游泳原理,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鸭模型、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小鸭,引导学生关注小鸭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小鸭模型,讲解小鸭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游泳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小组观察小鸭,记录小鸭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讨论小鸭游泳的原理。

4. 课堂讨论(10分钟)5. 实验环节(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鸭在不同环境下的游泳状态,了解游泳原理。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小鸭的外貌特征2. 小鸭的生活习性3. 小鸭游泳原理4. 关爱动物,保护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身边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完成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动物的游泳方式,了解不同动物的生存智慧。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关爱动物的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合适的小鸭观察地点,确保学生能清晰地观察小鸭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学前小班下学期科学《整理小能手》教案

学前小班下学期科学《整理小能手》教案

活动名称:整理小能手
活动目标:
按照物品的外部属性特征给物体分类
核心经验:
集合与分类——属性
活动准备:各个区域的材料卡片,两个颜色不同的篮子
玩法:
玩法一:
1.将各个区域的材料卡片混在一起,请两个小朋友听指令找出对应区域的卡片,并说出材料的名称。

2.一次只能找一张卡片,正确找到并说出材料名称的小朋友可以获得这张卡片,放进自己的篮子里;未能正确找到的小朋友就要将卡片放回去,进入下一轮游戏重新开始。

3.最后,谁获得的卡片多,谁就获胜。

玩法二:
两个小朋友听指令找同一个区域的材料卡片,当所有的卡片找完后,数一数谁找的卡片多,谁就获胜。

玩法三:
1.请两个小朋友按照指令,将两个区域的材料分别找出,并根据指令内容将材料分类放进相应的篮子里。

2.两个小朋友可一起配合找两个区域的材料和分类,也可每人负责找一个区域的材料并分类。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不一样的感觉》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不一样的感觉》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不一样的感觉》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感受,让学生了解不同感觉对应的刺激物;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幻灯片、音乐播放器、实物样本等;2.教学材料:《感觉表》、绘画纸、蜡笔等;3.教学环境:教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播放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不同感觉的探索和思考;•引出“不一样的感觉”这个教案主题。

2. 导入活动(10分钟)•全班活动,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随机抽取一种感觉,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表达出来;•其他小组成员观察猜测对应的感觉。

3. 实物观察(15分钟)•分发《感觉表》,每组选取一个感觉进行观察;•每组成员轮流对感觉物品进行触摸、闻味或品尝等操作;•让学生写下观察到的感觉,用不同颜色标记在《感觉表》上。

4. 探索感觉(15分钟)•每组学生选择一个感觉进行探索;•提供实物样本或图片等资料,让学生自主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有关该感觉的问题。

5. 感觉游戏(20分钟)•根据小组选择的感觉,进行相关游戏;•比如,听觉游戏可以播放各种声音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声音,视觉游戏可以播放各种图像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图像等。

6. 小结(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探索和发现;•提醒学生感受不同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四、教学延伸1.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感觉的作用和意义,如听觉可以帮助我们聆听声音,触觉可以帮助我们触摸物体等。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科学展览,展示不同感觉的实物样本或画作。

3.引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如创作有关感觉的拼贴画或设计感觉的T 恤。

五、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分组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发言表达等;•收集《感觉表》中学生写下的观察结果和感受;•记录学生在探索和游戏环节中的表现和思考。

六、教学反思•教案中的活动设计和流程是否合理;•教学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是否有效;•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会吸水的纸》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会吸水的纸》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会吸水的纸》含反思教案标题:会吸水的纸教学目标:1.了解纸的吸水性能;2.观察并描述纸张在水中的变化;3.培养幼儿动手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4.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1.纸张(可以是普通杂志纸,也可以是吸水纸巾);2.水;3.盆子或容器;4.大锅;5.过程中所需的其他材料。

教学活动:活动一:观察纸张在水中的变化1.让幼儿围坐在大桌旁,并向幼儿展示一张普通的杂志纸。

2.引导幼儿共同观察纸张的特点,询问幼儿纸张的用途和特性。

3.将纸张放入盆子中,并向幼儿解释将要进行的实验,让纸张接触到水。

4.引导幼儿一起预测纸张会发生什么变化,记录他们的回答。

5.慢慢将水倒入容器中,让纸张完全浸泡在水中,并观察纸张的变化。

6.引导幼儿描述纸张在水中的变化,并与他们的预测进行对比。

活动二:科学探究吸水纸巾1.在此活动中,教师向幼儿展示吸水纸巾,并解释它的作用和特点。

2.让幼儿一起观察吸水纸巾的外观和触感,引导他们对吸水纸巾的可能构造进行猜测。

3.将吸水纸巾撕成小块,放入容器中,然后用清水将其浸泡,观察纸巾的变化。

4.引导幼儿观察纸巾的变化,并与他们之前的猜测进行对比,让他们发现吸水纸巾是如何吸收水分的。

活动三:自主学习1.将幼儿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张普通纸和一张吸水纸巾。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两种纸张的吸水性能,并观察和比较它们的不同。

3.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方法来测试两种纸张的吸水能力,如比较吸水速度、记录吸水量等。

4.引导幼儿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活动四:整理经验,总结归纳1.在课堂后阶段,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并提出相关问题,鼓励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

2.引导幼儿总结普通纸和吸水纸巾的区别和吸水的原理。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归纳,确保每个幼儿都对实验内容有所收获。

4.引导幼儿反思自己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教学目标1.认识基本颜色;2.利用视觉刺激提高幼儿对颜色的辨别能力;3.培养幼儿颜色的记忆能力;4.开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教学准备1.彩色卡片;2.白色课桌椅;3.彩色笔。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课1.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写下“颜色对对碰”四个字,并向幼儿介绍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知道,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有关颜色的内容,并且喊出大家喜欢的颜色,为后面形成氛围打下基础。

2.老师出示红、黄、蓝三张彩色卡片,手里拿着三根彩色笔,让孩子们观察认真每一张卡片,强调出示彩色卡片的颜色名称,为随后的活动做好准备。

第二步:活动1.课桌椅铺满彩色卡片,家长或者志愿者协助,如果没有助手老师再找一个学生帮忙。

2.老师开始给出颜色名称,让幼儿从所有彩色卡片中,找出与之对应颜色的卡片,例如,教师喊出“红色”,孩子们拿起桌面上相应的红色卡片,放到一旁的桌子上。

3.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情况,适时调整难度,让孩子们更有成就感。

4.每个颜色找对三次为胜利,筹备小物品给胜利者。

第三步:家长介入1.完成活动以后,老师带领孩子们向家长展示自己‘钩’上的颜色卡片。

2.由家长与孩子们共同为每个颜色喊出一个易记则的名字。

3.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完成‘颜色对对碰’游戏,强化颜色的记忆和认识。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一堂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颜色课,使得孩子们初步了解了基本颜色,并且增强了他们对颜色名称和颜色外形的记忆,更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对颜色的兴趣感。

但是我们认为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整个活动的进行中,我们可能需要对孩子们的思维和反应程度进行更好的把握,对孩子们理解的每个环节进行更好的引导和指导,让孩子们尽快适应环境,适应活动,更好地进行记忆和认识。

在难度和个人水平的搭配方面还有需要我们再次反思的地方,即如何根据孩子们的反映和情况属性调整活动难度,让孩子们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

这也是我们今后在活动开发上需要不断完善和探索的地方。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传声筒》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传声筒》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传声筒》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难点: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传声筒并观察声音的传播。

三、教学准备1.教具:传声筒教具、一次性纸杯、细线、剪刀、胶带。

2.学具:每组一套传声筒材料(一次性纸杯、细线、剪刀、胶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幼儿观察教具,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邀请幼儿尝试操作教具,引导幼儿发现声音可以通过传声筒传播。

(二)基本概念1.讲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介绍传声筒的原理,声音通过固体(纸杯和细线)传播。

(三)动手操作1.分组,每组发放一套传声筒材料。

2.讲解制作传声筒的步骤:a.将一次性纸杯剪开一个小孔。

b.把细线穿过纸杯的小孔,并在两端打结。

c.把两个纸杯用胶带固定在细线的两端,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

3.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传声筒,教师巡回指导。

4.制作完成后,让幼儿相互配合,用传声筒进行对话,感受声音的传播。

(四)观察与讨论1.邀请幼儿分享制作传声筒的过程和感受。

2.提问:你们在制作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3.引导幼儿观察传声筒的形状、材料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五)拓展活动1.邀请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传声筒,比较声音传播的效果。

2.让幼儿自由发挥,设计有趣的传声筒游戏,如“传声筒接力”等。

2.引导幼儿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涉及到声音的传播?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重点:让幼儿了解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设计对话和活动来强化这个重点: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是怎么听到声音的吗?”2.幼儿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那我们今天来做一个实验,看看声音是怎么通过不同的东西传播的。

”3.教师展示两个纸杯和一个细线做的传声筒,说:“我们把这个叫做传声筒,猜猜看,如果我在一个纸杯说话,你们能在另一个纸杯听到吗?”4.实验后,教师提问:“你们听到声音了吗?这说明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到另一个纸杯的?”难点: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传声筒并观察声音的传播。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会吸水的纸》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会吸水的纸》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会吸水的纸》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纸的吸水性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纸的吸水性质。

2. 观察和实验操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纸的吸水性质的原理。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 每组准备一张纸、一杯水和一些颜料。

2. 教室环境布置,确保安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观察一张纸,提问:“你们知道纸有什么特点吗?”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2. 实验一:纸的吸水性步骤1:给每组发放一张纸、一杯水和一些颜料。

步骤2:引导幼儿观察纸的颜色,并在纸上滴上颜料。

步骤3:观察纸上的颜料变化,发现纸会吸水。

步骤4: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实验二:纸的吸水程度步骤1:给每组发放一张纸、一杯水和一些颜料。

步骤2:引导幼儿观察纸的颜色,并在纸上滴上不同数量的颜料。

步骤3:观察纸上的颜料变化,发现纸的吸水程度不同。

步骤4: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步骤1:邀请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步骤3:让幼儿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5. 教学延伸:邀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如绘画、手工等,展示他们对纸的吸水性质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纸的吸水性质,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面,还需加强引导和监督,确保幼儿的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活动拓展:1. 邀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如绘画、手工等,展示他们对纸的吸水性质的理解。

2.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智闯羊羊村》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智闯羊羊村》
生物知识
通过故事中涉及的动植物和生态环 境,引导幼儿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 态平衡的重要性,如食物链、生物 圈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激发幼儿 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在 情境中主动学习和思考。
实验探究法
多媒体教学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 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易 于理解。同时结合互动环节增加课堂 趣味性。
团队协作与挑战
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如“羊羊接力赛”等,要 求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团队意识 和竞争意识。
Part
04
学生参与与表现
学生参与情况
01
02
03
学生出勤率
本学期科学课程学生的出 勤率保持在95%以上,显 示出学生对科学课程的浓 厚兴趣。
课堂参与度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 ,能够主动举手发言,参 与到课堂讨论中,与老师 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第三课时为成果展示和交流分享;第四课时为课程总结和延伸拓展。
03
时间分配
每个课时中,教师讲解时间不超过15分钟,其余时间用于幼儿动手实验
、观察思考和互动交流。同时,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可适当调整课
程内容和时间安排。
Part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智闯羊羊村故事概述
故事背景
在美丽的羊羊村,小羊们过着平静而快乐的生活。然而,一天,羊羊村突然受 到了一群凶恶的狼的威胁,为了保护家园,小羊们必须学会运用科学知识来战 胜敌人。
目的
通过本次教案的实施,引导幼儿在游戏化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培养幼儿 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区别轻重》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区别轻重》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区别轻重》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轻重的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区分轻重的物体。

2.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轻重的相对性。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轻重不同的物品,如羽毛、石头、塑料玩具等。

2.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轻重不同的物品,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吗?”2.新课内容教师展示两个轻重明显的物品,如羽毛和石头,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不同。

引导幼儿通过触摸、比较,感知轻重的不同。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哪个重?哪个轻?为什么?”3.活动一:区分轻重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些轻重不同的物品。

教师示范如何用天平称重,引导幼儿尝试用天平区分轻重。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用天平找出哪个物品重,哪个物品轻吗?”4.活动二:轻重排序教师发放一些轻重不同的物品,让幼儿按重量顺序排列。

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共同完成排序任务。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把这些物品按轻重顺序排好吗?”5.活动三:轻重传递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些轻重不同的物品。

教师规定一个轻重顺序,让幼儿用身体传递物品,看哪组最快完成。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按照规定的顺序,用最快的速度把物品传递给队友吗?”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五、课后作业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一些轻重不同的物品,尝试用天平称重。

2.家长协助幼儿记录称重结果,第二天与教师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中,幼儿参与度较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在轻重排序环节,部分幼儿对于相对轻重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3.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提高家庭教育的参与度。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操作,使幼儿能够辨别轻重并理解其概念。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变了变了》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变了变了》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变了变了》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事物的变化;•掌握物体、事物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培养观察、实验、实践和总结的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和发现的兴趣;•点燃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幼儿观察、实验、实践和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材料•活动鞋、手套、围裙、眼镜、手作自制风车等。

2. 教学步骤步骤一:观察物体变化1.学生整齐排队,老师示范魔术:将一张红色的纸变成绿色的纸。

2.请学生围观,并询问他们是否有疑问和猜测。

3.借助此次观察,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并掌握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步骤二:实验物体变化1.老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物品,如果汁、沙子、泡沫、糖等。

2.借助实验、比较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物体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3.通过演示和参与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并掌握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步骤三:实践制作风车1.老师向学生介绍风车的作用和原理。

2.配合手作自制风车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进一步了解风和转动原理,并掌握手工制作的技能。

步骤四:总结反思1.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分享实验和制作风车的体验和心得。

2.通过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把对变化的认识和理解做出自我总结和反思。

三、教学方式1.演示教学2.实验比较教学3.实践创造教学4.互动讨论教学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高,在观察、实验和制作风车等环节中都表现出了较好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1.在实验过程中,因为幼儿年龄较小,对实验物品的安全性需格外注意,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2.在实践制作风车环节中,老师需要有耐心、细心地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成功制作风车。

3.在总结反思环节中,需要充分倾听学生的发言和想法,引导学生尝试归纳总结所学知识,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提高。

综上,此次教学收获颇丰,将继续关注每个幼儿的成长和进步,并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为幼儿们的科学启蒙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辨别和命名基本的颜色,了解颜色混合的基本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颜色认知: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以及它们混合后的颜色。

2. 颜色混合原理: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了解颜色混合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辨别和命名基本颜色,掌握颜色混合的原理。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自主完成颜色混合的任务。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颜色卡片、色块、画纸、画笔、水杯、滴管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颜色卡片,引导幼儿辨别和命名基本颜色。

2. 基本颜色认知:通过色块和画笔,让幼儿在画纸上进行颜色实践,加深对基本颜色的认知。

3. 颜色混合原理:教师演示颜色混合的过程,让幼儿观察并理解颜色混合的原理。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颜色混合实验,让幼儿自主完成颜色混合的任务。

5. 总结与展示:教师引导幼儿总结颜色混合的原理,并展示各自的颜色混合作品。

6. 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颜色混合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认知评价:通过课堂参与、颜色卡片辨别和颜色混合实验,评估幼儿对颜色认知和颜色混合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技能评价:观察幼儿在颜色混合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表现。

3. 情感评价:通过课堂氛围、幼儿的参与度和合作态度,评估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发展。

七、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家长参与颜色混合实验,协助幼儿在家中进行科学探索。

2. 主题活动:组织“色彩博览会”,让幼儿展示自己的颜色作品,增进同伴间的交流。

3. 环境创设:利用回收物品,让幼儿动手制作彩色装饰品,美化教室环境。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回顾教学过程,评估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动物花花衣》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动物花花衣》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动物花花衣》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和花纹特点。

2.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激发对大自然和动物的兴趣,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动物的花纹特点,学会观察和表达。

2.教学难点:理解动物花纹的作用,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动物图片、花花衣卡片、画笔、颜料等。

2.环境准备:布置教室,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简单介绍其特点。

(二)基本环节1.认识动物花花衣(1)教师展示花花衣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花纹特点。

(2)邀请幼儿说出自己认识的动物花纹,并简单描述。

2.制作动物花花衣(1)教师发放画笔、颜料和花花衣卡片,引导幼儿制作属于自己的动物花花衣。

(2)教师示范制作过程,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作品,分享心得(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三)拓展环节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动物花花衣”主题绘画比赛,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等。

2.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见证幼儿的成长。

五、教学反思1.部分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对颜料的使用不够熟练,导致作品效果不佳。

2.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够,未能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潜能。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师出示斑马、豹、奶牛等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谁的花纹像小点点?谁的花纹像是一道道线线?谁的花纹像大块的格子呢?”2.教师与幼儿互动:“你们知道这些花纹有什么用吗?它们可以帮助动物们保护自己哦!”3.教师通过故事讲解,如《小豹子的花花衣》,让幼儿理解动物花纹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1.教师提问:“我们怎样保护这些有漂亮花花衣的动物呢?”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我们不能伤害动物,还要保护它们生活的环境,让它们有地方住,有东西吃,这样它们才能生活得快乐。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串糖葫芦》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串糖葫芦》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串糖葫芦》一、教学目标1.了解糖葫芦的基本特征和制作过程。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增进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糖葫芦,掌握串糖葫芦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在串糖葫芦的过程中保持秩序,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1.糖葫芦图片、实物糖葫芦。

2.糖葫芦串材料:竹签、水果、小刀、牙签等。

3.记录表格、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实物糖葫芦,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糖葫芦的特征。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糖葫芦是怎么来的吗?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2.探索教师向幼儿介绍糖葫芦的制作过程,包括挑选水果、串水果、糖葫芦酱制作等。

教师带领幼儿观看糖葫芦制作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尝试制作糖葫芦,引导幼儿注意卫生和安全。

3.动手实践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糖葫芦串材料。

教师示范如何串糖葫芦,强调注意事项,如:用小刀切水果时要小心,串水果时要按顺序等。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串糖葫芦,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串糖葫芦过程中的感受和经验。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糖葫芦作品,评选出最美的糖葫芦。

5.拓展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除了水果,还可以用哪些食材制作糖葫芦?教师带领幼儿尝试用不同食材制作糖葫芦,比较口感和外观。

教师鼓励幼儿发挥创意,设计属于自己的糖葫芦。

6.教学反思教师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2.评价幼儿对糖葫芦制作过程的了解程度,以及能否独立完成糖葫芦的串制。

3.评价幼儿在拓展活动中是否能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的糖葫芦。

六、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学校的科学活动,鼓励家长在家与幼儿一起进行科学探索。

2.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糖葫芦主题展示区,让幼儿随时观察、交流、分享自己的成果。

2024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模板

2024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模板

2024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2.掌握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发现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动植物的基本特征;2.动植物的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1.了解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2.掌握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主要采用观察法、讨论法、潜移默化法、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并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五、教学过程1.热身(5分钟)通过磨砺观察力和发现力的小游戏,导入本节科学的主题:一)“眼力挑战”:老师放一些昆虫、植物等图片,让幼儿观察,然后随机提问,巩固幼儿对动植物的认知。

二)“找找不同”:在几幅相似的图片中找出不同之处,鼓励幼儿发现和提问。

2.新课教学(30分钟)一)认识动植物1.“猜一猜,它是什么?”:老师先给出一个动植物的图片,让幼儿猜测是什么,如果猜错了,引导幼儿认真观察这个动植物,从外形、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分析,直至幼儿正确认识这个动植物。

2.“动物世界”、“植物世界”:老师分别展示一些动物和植物,要求幼儿观察、触摸、互相讨论、归纳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生态保护1.“环保意识”:向幼儿介绍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通过图片、简短的故事等形式,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我是小环保使者”:老师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法,比如如何节约用水、用电、废物分类等。

3.活动与总结(25分钟)一)游戏环节1.“Play with Animals”:以动物为主题,与幼儿边玩边学,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同时引导幼儿保护动物、爱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二)总结讨论1.“我学到了什么?”:老师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幼儿回忆本节科学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肯定和指导。

2.“我的问题”:老师给幼儿留一定的时间,任由幼儿提出疑惑,并回答他们的问题。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气味瓶》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气味瓶》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气味瓶》课程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小班托幼机构的下学期科学课程。

通过开展本课程,我们将引导儿童通过研究气味瓶,了解小动物和植物的气味,并探索人们的嗅觉和饮食偏好。

教学目标1.了解气味瓶具有代表性,有助于孩子分辨不同气味;2.培养孩子对气味的敏感度和认识气味的重要性;3.探索不同环境下人们对气味的反应和喜好;4.掌握简单的实验方法,了解科学探究基本过程,特别是观察、描述和记录。

教学准备•气味瓶,可以用20毫升的棕色玻璃瓶或者小药品塑料瓶,标记编号,封口;•食材样品,例如:盐、味精、糖、花椒等;•其他环境中自然产生的气味,例如:茶叶、花香、婴儿奶粉味等;•记录工具,建议使用一份表格记录每个气味瓶编号、对应的气味以及每个孩子的回答。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者实物来呈现有趣的气味,激发孩子大胆猜测不同气味的来源,并引出下面的内容。

2. 群体创设情境(10分钟)老师分发气味瓶,让孩子们闻一下里面的气味,然后记录下来自己感觉到的味道是什么,用一句话给其他孩子描述自己闻到的气味,并猜测是哪些食物或香料产生的。

3. 个体探究问题(25分钟)老师指导孩子们将气味瓶的编号贴在表格上,每个气味瓶中的味道是什么,通过闻瓶子来记录下来,然后让孩子们将味道归纳为甜味、咸味、酸味、苦味等单味道或者混合味道。

此外,老师也可以让孩子们接触品尝不同的食物,并比较食物发出的气味是否和食物本身的味道相符。

4. 归纳统计问题(10分钟)老师引导孩子们比较不同气味的特点,通过数量和种类的比较来形成味道分类。

让孩子们回答下列问题:哪些气味和他们自己的食物偏好相匹配?哪些气味更受欢迎?哪些气味能够制造恶心感、打嗝、流泪等有意思的体验?5. 实验学习问题(20分钟)老师带领孩子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探究不同气味的影响。

让孩子们将气味瓶藏起来,然后分别把小朋友带进不同的气味环境,并准备一个表格记录他们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
【篇一: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白兔》 (精选)】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白兔》
1
2
3
1
爱的小白兔)
一、活动目标、使幼儿萌发喜欢小动物、愿意接近小动物的情
感。

、引导幼儿学习观察小动物的方法。

、引导幼儿了解兔子的基
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二、活动准备小白兔头饰、小白兔、蘑菇图卡、小篮子三、活动过程、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可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白兔,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小白兔
的特征。

(1)它的毛是什么颜色?它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它的尾巴是什么
样的?它的耳朵是什么样的?
(它的毛是白色的,眼睛是红色的,尾巴很短,耳朵是竖起来的)(2)小白兔喜欢吃什么?(注意告诉幼儿兔子是以苜蓿草为主食,以萝卜、青菜为辅食,否则会导致兔子腹泻)
(3)兔子的叫声代表什么意思?
〔1〕咕咕叫代表兔子很不满意或生气了。

比如兔子不喜欢人家抱
它碰它,就会发出咕咕的声音。

〔2〕轻轻磨牙代表兔子很满足或很高兴。

如果大声磨牙代表兔子
感到疼痛,最好带兔子去看兽医。

3、学习儿歌《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和青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

4、游戏互动:小白兔采蘑菇
幼儿分成两组,分别戴上小兔头饰扮演小兔。

哨声响起,小兔们依
次拿着小篮子采蘑菇(途中设置简单障碍,而且每次只采3个蘑菇),活动结束后看看那一组采的蘑菇最多。

5、教师评价总结。

【篇二: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它是谁的宝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它是谁的宝宝
活动目标:
1.观察并发现动物宝宝与动物妈妈的异同。

2.对动物的外形特征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它是谁的宝宝》。

2.教学挂图:《动物的宝宝》。

活动重点与难点:
观察、发现动物宝宝和动物妈妈的异同,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审美
元素:
1.通过观察动物宝宝与动物妈妈的异同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感受动物的形态美。

2.小动物是从哪儿来的呢?自然界中,动物的出生有许多不同的方式,通过老师的介绍,激发幼儿对这些奇妙现象的兴趣,以及探索
自然界奥秘的愿望。

活动过程:
1.出示ppt:《它是谁的宝宝》,并引导幼儿对应观察。

师:你
们认识这些动物宝宝吗?它们是谁?
师: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宝宝的妈妈是谁吗?
2.引导幼儿比较动物宝宝与动物妈妈的异同。

师:动物宝宝和它的妈妈长得一样吗?哪些宝宝和妈妈有一些相似?(如:鸡、鸭等。


师:谢谢你们帮小动物找到妈妈。

现在还有一些小动物没有找到妈妈,小朋友们再帮它们找妈妈,好吗?
(幼儿拿出自己手中的小动物贴到相匹配的动物妈妈下方。

教师观
察小朋友贴的图片)
师:动物宝宝还有什么地方是和妈妈不一样的?(从动物的体态、
身材进行区分。


师小结:刚才,我们看了一些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

知道了鸡、鸭、鹅、蛇、乌龟都是妈妈生下蛋并孵出宝宝的,它们和妈妈的样
子是差不多的,而且名字也是一样的。

3.出示教学挂图《动物的宝宝》,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观察蝴蝶和青蛙与其宝宝的区别。

师:蝴蝶宝宝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叫什么名字?怎么长大了
变成了蝴蝶的样子呢?(回忆蝴蝶的生长过程:毛毛虫-茧-蝴蝶。

)师:还有哪些动物小时候也和妈妈不一样?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叫什么名字?长大了有什么变化?我们把它叫什么?(小蝌蚪-青蛙)师小结:动物宝宝小蝌蚪和毛毛虫,它们的样子和自己的妈妈一点
都不像,而且名字也不一样,但是,它们长大以后就和妈妈一模一
样了。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宝宝和它们的妈妈,知道
了有些动物宝宝的样子是和妈妈差不多的,名字也是一样的。

有些
动物宝宝不仅样子和妈妈不一样,而且名字也不同。

看来,大自然
的奥秘可真多呀!下一次,老师再带你们认识更多的小动物,探索
更多的奥秘。

好吗?
【篇三: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白兔》】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白兔》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萌发喜欢小动物、愿意接近小动物的情感。

2、引导幼儿学习观察小动物的方法。

3、引导幼儿了解兔子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二、活动准备
小白兔头饰、小白兔、蘑菇图卡、小篮子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可爱的小白兔)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白兔,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小白兔
的特征。

(1)它的毛是什么颜色?它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它的耳朵是什么样的?
(它的毛是白色的,眼睛是红色的,尾巴很短,耳朵是竖起来的)(2)小白兔喜欢吃什么?(注意告诉幼儿兔子是以苜蓿草为主食,
以萝卜、青菜为辅食,否则会导致兔子腹泻)
(3)兔子的叫声代表什么意思?
〔1〕咕咕叫代表兔子很不满意或生气了。

比如兔子不喜欢人家抱它
碰它,就会发出咕咕的声音。

〔2〕轻轻磨牙代表兔子很满足或很高兴。

如果大声磨牙代表兔子感
到疼痛,最好带兔子去看兽医。

3、学习儿歌《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和青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

4、游戏互动:小白兔采蘑菇
幼儿分成两组,分别戴上小兔头饰扮演小兔。

哨声响起,小兔们依次拿着小篮子采蘑菇(途中设置简单障碍,而且每次只采3个蘑菇),活动结束后看看那一组采的蘑菇最多。

5、教师评价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