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钢筋笼上浮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

合集下载

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和解决措施钻孔灌注桩在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前,都需要提前安装钢筋笼。

钢筋笼安装在钻孔的泥浆内,人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在浇注桩基混凝土时,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引起钢筋笼上浮,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以下是笔者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种钢筋笼上浮的可能原因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

1引起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分析及相应的处置措施1.1钻孔底部沉渣清理不合格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后,如果孔内沉渣过厚,孔底的泥块和碎岩没有完全搅碎并被泥浆带出孔外,就将钻头、钻杆卸掉,安装灌浆导管。

在浇注水下混凝土时,沉渣、泥块一起被混凝土向上顶起,在混凝土的冲击作用下将钢筋笼子整体托起,造成钢筋笼子的上浮。

对应的处置措施:除能自行造浆的黏性土层外,均应制备泥浆。

泥浆制备应选用高塑性黏土或膨润土。

泥浆应根据施工机械、工艺及穿越土层情况进行配合比设计,确保泥浆拥有足够的护壁和携带碎块沉渣的作用。

成孔后为保证混凝土的灌注质量,必须进行清孔,以降低泥浆稠度和清除孔底沉渣层。

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完成水下混凝土浇注。

1.2钢筋笼质量不合格钢筋笼焊接时,未能保证钢筋平顺;分段焊接搭接时,主筋没有保证同心,都容易导致钢筋笼出现弯曲变形,下入井孔后,易发生偏向一边的现象,混凝土灌注时,提升导管,容易造成导管挂住钢筋笼,导致钢筋笼上浮。

对应的处置措施:钢筋笼焊接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钢筋平顺,盘绕箍筋时,拉紧贴平,保持在同一直线上,及时点焊到位;分段对接时,应保证轴线一致;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应对准孔位,孔口扶正;导管下入井孔应缓慢进行,保证居中,保证导管各节轴线一致。

1.3混凝土灌注速度不合理在混凝土灌注初期,如果灌注速度过快,混凝土在孔内上升时对钢筋笼产生的摩擦力会大大增加,同时孔内泥浆向上流动时对钢筋笼的摩擦力也会大大增加,而此时钢筋笼在导管底口以下混凝土内还没有足够的埋深,容易造成钢筋笼上浮。

当钢筋笼在导管口以下有足够埋深后,如果灌注速度太慢,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则会逐渐失去塑性,并且与钢筋笼之间产生一定的粘结力,在后续混凝土灌注时,钢筋笼就有可能随这部分混凝土一起上升。

钢筋上浮处理措施

钢筋上浮处理措施

二、预防钢筋笼上浮的具体措施(一)在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将钢筋笼的主筋下部各加长3~4m,延长至孔底,并将加长钢筋末端弯起或加工成圈状,加强混凝土灌注初期对钢筋笼下部的握裹力。

在钢筋笼顶部用钢筋或钢管将上部主筋与钻台架连接顶牢,或将钢筋笼顶部固定在钢护筒上,防止钢筋笼上浮。

(二)在清孔和混凝土灌注之前把泥浆的比重控制在1.5~2.0之间,要求作泥浆用的粘土塑性指数不小于15。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防止混凝土拌合物从漏斗顶溢出落入孔中,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加大泥浆比重。

泥浆比重过大,孔中液体对钢筋笼浮力增大,而且在混凝土面上形成较厚的浮浆,使孔内混凝土顶面标高探测不准确,并在混凝土上升时,浮浆会裹着钢筋笼上升。

(三)混凝土配制时严格控制其流动性(坍落度)和初凝时间,适当加大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采用0.5~0.6,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达到1 8~22cm之间,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易性)。

灌注前严格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进行第二次拌和,严禁不合格的混凝土灌入孔内。

尽量缩短混凝土总的灌注时间,防止顶层混凝土进入钢筋笼时其流动性变小,必要时使用缓凝剂,(四)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合理计算确定首批混凝土数量和漏斗的高度,要求导管底口埋入首批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1m,在灌注¢1.5m桩时保证有2.7m3的蓄料斗;灌注¢1.2m桩时保证有2.0m3的蓄料斗,及采取下料后导管回插10cm的方法来保证埋管深度,防止混凝土流出导管底口时流速过快导致钢筋笼上浮。

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地不断进行,每斗混凝土灌注间隔时间尽量缩短,严格限制拆除导管所耗时间,一般不超过去时15s,灌注中途不得停工。

(五)当钻孔内混凝土顶面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是比较容易产生钢筋笼上浮的阶段,为防止钢筋笼被混凝土顶托上升,除保证首层混凝土进入钢筋笼时有足够的流动性外,采取以下措施:1.当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面时,应保证导管有较大的埋深,使导管底口与钢筋笼底端保持较大距离,并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减小混凝土的冲击力,以降低混凝土从导管底口出来后向上翻升时钢筋笼所受到的顶托力。

桩基钢筋笼上浮怎么办.doc

桩基钢筋笼上浮怎么办.doc

桩基钢筋笼上浮怎么办桩基钢筋笼上浮怎么办?以下带来关于桩基钢筋笼上浮怎么办,相关形成原因和注意事项及处理措施内容供以参考。

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底时,由于浇注的混凝土自导管翻出由下而上的压力较大,托动了钢筋笼上浮;或由于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砼与钢筋笼有一定握裹力,混凝土在导管翻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1.减少沉渣厚度:沉渣过厚尤其块状粘土,在和混凝土一起上升的过程中,非常容易使钢筋笼上浮。

当钻进到设计孔深时,应冲孔1小时左右,并把钻头上携带的粘土块、孔底残留的粘土块搅碎,清干净。

2.混凝土一定要搅拌好:当混凝土坍落度偏小或和易性差时钢筋笼易上浮,应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制、坍落度,坚决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混凝土。

3.导管埋深的影响:混凝土灌注快到钢筋笼底部时,尽量减小埋深,减小对钢筋笼的冲力。

4.尽可能减少浇注时间:减少灌注时间,挣取在最短的时间灌注完混凝土,防止混凝土表面形成硬壳带动钢筋笼上浮。

5.当灌注到钢筋笼底部时,应缓慢放料:缓慢放料减少对钢筋笼的冲力,直到埋住钢筋笼并且导管口也在钢筋笼内时才可加大放料速度。

6.应考虑运输距离、气温影响:在夏季或运输过程中时间较长时,应加混凝土缓凝剂,气温高、运距远,混凝土容易初凝,以至于在灌注时出现混凝土极易抱裹导管,提导管时带动笼子上浮,遇这种情况应经常活动导管,加快灌注。

7.导管的配置要好:导管的配置要使混凝土灌注到钢筋笼底部时不拆导管,导管口距离钢筋笼底较远,拆除导管后导管口进入钢筋笼底部以上,不可配置成拆除导管后,导管口在钢筋笼底附近。

8.法兰盘导管注意挂笼子:法兰盘导管容易挂住笼子,当导管提升有困难时,应旋转导管,不可硬提。

9.采用在主筋上焊“倒刺”的方法,来防止钢筋笼上浮,效果很好。

钢筋笼同一截面焊3~4个“倒刺”,每个笼子设两道即可。

10.加大吊筋直径,并在井口加配重,并可焊在护筒上。

11.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浮笼原因与预防对策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浮笼原因与预防对策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浮笼原因与预防桩基是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

随着我国建设工程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建造、大型公共建造、大型厂房、桥梁、港口等工程中都有大量应用桩基础[1,2,3,4]。

在所有的桩基础类型中,钻孔灌注桩又是最为普遍和常见的一种桩基形式。

钻孔灌注桩具有施工振动小、噪声低、无挤土效应等特点,合用于各种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成熟,施工质量较有保证,同时所需的施工机具也较为简单,操作方便,形成的混凝土桩体承载力高,对于桩基承载力要求较高的大型建(构)筑物等均可采用该桩基形式[5,6]O钻孔灌注桩深度浅则十几米,深达数十米,施工时大部份在地表以下进行,无法做到直接观察,而且灌注成桩后普通也无法进行开挖验收,现场施工时大部份依赖技术人员的经验或者吊锤等间接手段,特殊是对于长桩、大桩来说,在各个施工环节中若浮现问题,则将直接影响桩基成桩质量,继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甚至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和经济损失[7,8]。

因此,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应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分析各个环节浮现异常情况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手段或者措施,从而从根源上降低桩基施工时发生事故的概率,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本文以上海某住宅建设工程施工为例,对现场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出现的钢筋笼上浮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追根溯源,层层分析钢筋笼上浮的可能原因,并针对最有可能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验证了分析过程的正确性,最终从根源上解决了本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时的浮笼问题。

1工程概况某住宅建设工程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主要包括6栋18层高层住宅以及部份低层配套用房,6栋高层住宅编号分别为1#、2#、3#、4#、5#、6#,地下室整体2层,部份区域为1层。

建造上部结构设计采用框架剪力墙形式,设计基础形式主要为筏板+钻孔灌注桩。

本工程钻孔灌注桩的桩径主要在8001500mm之间,桩长2「34m不等,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为C35,钢筋笼主筋为12Φ25ι≡,箍筋为612mm@100mm/250mm0工程项目桩基数量较多,现场主要采用旋挖钻机成孔。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浮笼处理及加固措施完整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浮笼处理及加固措施完整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快,同时,钻孔灌注桩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钻孔灌注桩的存在的问题确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针对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钢筋笼上浮问题,根据理论与实践经验分析和原因探讨,提出了防止钻孔灌注桩中钢筋笼上浮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上浮、预防及处理措施引言:在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现象时有发生,少则上浮几厘米至十几厘米,多则上浮几十厘米甚至过米,迄今为止很少有一个工程的全部工程的桩从未发生过钢筋笼上浮事故的。

钢筋笼上浮程度的大小对桩的使用价值影响不同。

轻微上浮一般不致影响桩的使用价值, 但钢筋笼上浮过大会影响桩的使用价值。

灌注中一旦发生钢筋笼上浮, 一般是不能纠正的, 所以应当了解钢筋笼上浮的原因。

多年来,大量的工程实践积累了许防止钻孔灌注桩中钢筋笼上浮方面的经验,所以在施工中尽量减少和避免钢筋笼上浮事故。

一、钢筋笼上浮原因分析钢筋笼“浮笼”事故在桥梁钻孔桩施工中很常见,特别是钢筋笼长度少于孔深或者是钢筋笼重量较轻时发生频率更高,产生的原因与混凝土的顶推力、泥浆比重、混凝土灌注速度等因素有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钻孔后清孔方面的问题成孔后为保证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必须进行清孔, 以降低泥浆稠度和清除孔底沉淀层。

如果孔底沉淀层厚度过大, 则钢筋笼不能下达到设计高程。

在首批混凝土灌注时, 如果混凝土下灌过快, 导管内泥浆会冲击孔底使沉渣上翻, 对钢筋笼产生较大的冲出浮托作用; 如果孔内的泥浆稠度较大, 流速较大的泥浆在孔内向上流动时对钢筋笼的摩擦力大, 极易造成钢筋笼上浮。

2、混凝土灌注速度和间歇时间在混凝土灌注初期应尽量放慢灌注速度, 因为混凝土拌合物具有典型的流变特性, 如果灌注速度过快, 混凝土在孔内上升时对钢筋笼产生的摩擦力会大大增加, 同时井孔内泥浆向上流动时对钢筋笼的摩擦力也会大大增加, 而此时钢筋笼在导管底口以下混凝土内还没有足够的埋深, 容易造成钢筋笼上浮。

钻孔灌注桩浮笼预防及处理

钻孔灌注桩浮笼预防及处理

钻孔灌注桩浮笼的预防及处理1 钻孔灌注桩浮笼的原因分析及预防1.1原因分析浮笼——钢筋笼上浮,主要原因是由于钢筋笼受到来自混凝土向上的涌动力。

在灌注混凝土之前钢筋笼自重与悬吊力保持平衡状态,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一旦涌动力超过了钢筋笼自重,钢筋笼就会上浮。

混凝土涌动力的大小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导管埋置深度、钢筋笼的构造以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等因素有关。

1.2预防措施1.2.1加强钢筋笼的固定和增大握裹力在钢筋笼上加载重物,并在钢筋笼上端加焊4根Φ20mm的钢筋或Φ40mm的黑铁管,将其固定在钢护筒顶部施工平台上。

用细钢筋在钢筋笼底部加焊防浮倒刺。

未通长布筋的孔桩,在孔底设置直径不小于主筋的 1~2道加强环形筋,并以3~4根牵引筋牢固地焊接于钢筋笼底部。

以此增大混凝土对钢筋笼的握裹力。

1.2.2灌注工艺控制对于未布置通长钢筋的孔桩,当混凝土面接近和初进入钢筋笼时,应使导管底口处于钢筋笼底口3m以下和lm以上处,并徐徐灌注混凝土(上升速度宜控制在0.4m/min以内),以减小混凝土从导管底口出来后向上的冲击力。

当孔内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4~5m以后,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埋置深度(但一般≥1.5m),以增加骨架在导管口以下的埋置深度,从而增加混凝土对钢筋骨架的握裹力。

1.2.3 改善混凝土流动性,延迟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灌注首批混凝土使用糖钙、木钙衍生物等缓凝剂以及粉煤灰增大混凝土的流动性,延迟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防止顶层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时混凝土的流动性过小,并尽量缩短混凝土总的灌注时间。

同时要注重混凝土骨料的选用和配合比的优化。

粗骨料优先选用卵石,如选用碎石,应适当增加含砂率;细骨料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砂。

含砂率宜控制在4O~5O,水灰比宜采用0.5~O.6。

1.2.4 防止导管钩挂钢筋笼导管设置防护三角加劲板或锥形法兰护罩,防止导管提升时钩挂钢筋笼,避免浮笼质量事故的发生。

2 浮笼的处理浮笼会导致桩身强度的降低,不能满足设计的受力要求,造成质量事故。

桩位及钢筋笼偏位分析及预防措施

桩位及钢筋笼偏位分析及预防措施

关于施工现场暴露出问题解决方案及预防措施桩位及钢筋笼偏位分析及预防措施一、桩位及钢筋笼偏位分析1、放样本身的误差(包括前后次的相对偏差)。

2、钻机钻杆不垂直3、扩孔严重,钢筋笼入孔后未进行校正4、成孔过程中的钻机移位。

长时间的冲击振动,有可能造成钻机移位,从而使得桩孔偏位。

5、护壁过软,耳环筋陷入一侧孔壁内,造成钢筋笼偏位。

6、下钢筋笼时未重新放样,或者没有根据保护桩还原桩基中心点,造成钢筋笼偏位。

7、浇筑过程中,钢筋笼上浮,造成笼子偏位。

8、吊环筋未对称设置或长度不一,导致只有一个吊环受力,出现钢筋笼偏位。

二、针对前期施工可能出现问题的各种原因,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桩位定位保证措施①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和基线,会同监理及有关单位复核认定后,方可作为测量基点使用,并经常复核。

②桩位采用三次校正复核措施,即第一次放样定出桩位中心,并用十字交叉法确定护筒坑的挖掘位置;第二次测量校正护筒位置,打入定位钢筋,并在护筒边上做好标记;第三次钻孔定位时,使用铅锤校正,使桩锤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

2、成孔质量保证措施①压实、平整施工场地。

②安装钻机时应严格检查钻进的平整度和主动钻杆的垂直度,钻进过程应定时检查主动钻杆的垂直度,发现偏差应立即调整。

③定期检查钻头、钻杆、钻杆接头,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

④在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处钻进,应低速低钻压钻进。

发现钻孔偏斜,应及时回填粘土,冲平后再低速低钻压钻进。

⑤在复杂地层钻进,必要时在钻杆上加设扶整器。

3、防止钢筋笼偏位的预防措施1)、设置保护层:钢筋笼的保护层最好是设置成砼转轮垫块,厚度为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每隔2m均匀布置4个,焊在主筋上,这样既保证保护层厚度,又能减少对孔壁的扰动。

钢筋笼竖直对准孔口中心后要缓缓下放,力求不使“︺”筋(也称钢筋耳朵)刮伤孔壁。

但实际施工中,设计所用的“︺”筋似乎用处不大。

为此我们采用砼转轮垫块。

施工表明,此种垫块可以减小孔壁的刮伤及增加钢筋笼保护层的均匀性。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钢筋笼上浮问题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钢筋笼上浮问题
间 ,更 是 加 大 了 这 一可 能性 。 2 2顶托力的影响 .
当混凝土面接触 到钢筋笼底端后 ,钢筋 笼所受到 的顶托 上 升的力即为顶托力 。项托力来 自混凝 土从漏斗 向下灌注 时的位 能而产生的冲击力 。漏斗高度过 高,则混凝土位能 过大 :导管 口距孔底距离过大 ,则混凝土流 出速度过快 ;灌 注速度过快 ,则混凝土流量加大 。这一切都会使得混凝土有 更大的 向下 的冲击力转变为 向上的顶托力 ,从而使得钢筋笼
当 提 升 导 管 , 使 导 管 底 口提 高 到 钢 筋 笼 底 端 15 以上 ,但 .m
tm ,可见钢筋笼 的 自重远大 于所受到 的浮力,也就是 /
说 ,钢 筋笼受到 的向上的摩擦 力f 于m 与N的差值 。式 。 大 g ,
中N虽然随着混凝土面升 高而 增大,但仍远小于钢筋笼 自
上浮。
本较高,因此对于钢筋笼上浮 问题应 以预防为主 。
2 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分析
首先来做简单的力 学分析 。只有 当受到的 向上的力大 于向下的力时 ,钢筋笼才会上浮 。
F: ̄ +v +/ ,G: u IJ 2 l r g+ 2
式 中 ,F 钢 筋 笼 受 到 的 向上 的 合 力 ;N为 混 凝 土 浆 为 液对钢 筋笼 浮力 ; 为工 作钢 筋对 钢筋 笼 向上 的拉力 : f 混 凝 土 向上 运 动 时 对 钢 筋 笼 的摩 擦 力 ;G 钢 筋 笼 受 到 l 为 为
时 间。应保 证混凝土 的坍落度 达到 1c  ̄2 c之 间。,石混 8m 2m
凝土拌合物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当运输距离过长或大直径长
桩时,可适量添加缓凝剂。
3 2控 制导管与钢筋笼在 混凝土 中的公共埋深 .
控制导管底端与钢筋笼底端相互位置。当孔内混凝 土项 面上升到接近钢筋笼底端时,是比较容易产生上浮的阶段。 此时应保证导管有较大的埋深,使导管底 端与钢筋笼底 端保 持有较大距离并放 慢混凝土 的灌 注速度 ,减少 混凝土 的冲击 力,以期降低 混凝土从导管底 口出来后向上翻 升所 带给钢筋 笼的顶托力。当混凝土面进 入钢 筋笼地面3  ̄4 左右 时,适 m m

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第一篇: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浮笼也是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现象,结合引起浮笼的实际原因,给予不同的处理办法。

a)钢筋笼太轻,在浇灌混凝土时容易浮起。

轻钢筋笼可在导墙上设置锚固点焊接固定。

b)浇灌混凝土时导管埋置深度过大而使钢筋笼上浮。

灌注混凝土时,导管的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4 m 较好,小于1 m易产生拔漏事故,大于6 m易发生导管拨不出。

c)浇灌混凝土速度过快而使钢筋笼上浮。

这种情况下要放缓混凝土浇灌速度,甚至停顿浇灌10~15 min,待钢筋笼稳定后再继续浇灌。

其他的建议:钢筋笼上浮钢筋笼的位置高于设计位置的现象。

造成原因:钢筋笼放置初始位置过高,混凝土流动性过小,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过大钢筋笼被混凝土拖顶上升;当混凝土灌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仅有1m左右时,由于浇筑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的上浮;由于混凝土灌注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接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的握裹力,如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升。

防治措施:钢筋笼初始位置应定位准确,并与孔口固定牢固。

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或掺外加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混凝土接近笼时,控制导管埋深在1.5-2.0m。

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的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

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4m,不宜大于5m和小于1m,严禁把导管提出混凝土面。

当发生钢筋笼上浮时,应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面的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失。

钢筋笼上浮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处理方法:如果出现了钢筋笼上浮的现象,首先就应该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计算出上浮的高度,当上浮的高度较小时可以通过钻机护筒控制它的上浮,然后提拔导管是导管的埋深控制在1米左右,但是不能提的过多,以防导管进水,接着可以按照正常的速度灌注。

灌注桩钢筋笼上浮问题

灌注桩钢筋笼上浮问题

很高兴我们岩土版块又开了一个版块.特此跟一贴请专家和大家一起谈论!一般我们施工的水下灌注桩小口径桩基中,主要是800和600的,钢筋笼重量小于一吨的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时一不注意就有钢筋笼上浮现象出现,请大家一起分析一下:1、因起钢筋笼上浮的原因,为何会造成钢筋笼上浮?2、正在灌注时发现钢筋笼上浮施工现场该采取如何措施?3、钢筋笼上浮后对后期桩基使用有大影响?抛块砖1 上浮原因多数是灌注混凝土的初期。

一是导管下不到位,冲击力大。

二是导管挂住笼子2 预防为主,事后补救成本太大。

固定笼子在孔壁或者压住钢筋笼子3 少量上浮应该对使用影响不大。

对竖向承载没有影响,对抗震、水平力之类的影响要考虑。

灌注桩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有如下几种:1、混凝土灌注速度太快;2、导管埋设太深;3、混凝土坍落度太小等。

正在灌注混凝土时发现钢筋笼上浮,立即停止灌注,迅速拆卸导管,使导管尽量少埋深,如钢筋笼仍不能达到设计标高,将导管上下小幅度的串动直至钢筋笼达到预定的设计标高为止。

钢筋笼上浮后如未及时处理,最终导致桩内钢筋笼长度不能达到设计长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包括对竖向承载力有影响,对抗震、水平力影响等。

水下混凝土浇注钢筋笼上浮事故的原因是操作不当,如钢筋笼固定不牢、提升导管过猛、导管埋深不当等,以及混凝土品质差,如坍落度、含砂率、粘聚性、初凝时间等不合要求。

采用对策是注意保证灌注导管位于钢筋笼中心,控制导管埋深、灌注速度及提升导管的速度,配制品质好的混凝土,以及采用“倒剌”方法和专用吊钩等预防措施。

除以上原因外,有可能与浇注混凝土过慢、混凝土初凝过快以及混凝土浇注期间停顿时间太长等有关,这样会引起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增大,混凝土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在导管翻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钢筋笼上浮原因可能有:1、灌注过程中,导管在活动过程中磕挂钢筋笼,尤其是小直径的桩2、混凝土坍落度偏小避免上浮的预防措施:1、用一端弯曲的钢管套入主筋至第一道加箍圈,上部在地面被压住2、下笼前将最上部钢筋笼虚筋向外掰开一定角度上浮的影响:1、如果上浮不多,不至于有多大不利影响2、只不过原有加密箍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桩基钢筋笼上浮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

桩基钢筋笼上浮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

桩基钢筋笼上浮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1、编制目的在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现象时有发生,少则上浮几厘米至十几厘米,多则上浮几十厘米甚至过米,钢筋笼上浮程度的大小对桩的使用价值影响不同。

轻微上浮普通不致影响桩的使用价值, 但钢筋笼上浮过大会影响桩的使用价值。

灌注中一旦发生钢筋笼上浮, 普通是不能纠正的, 所以应当了解分析钢筋笼上浮的原因,从源头入手,控制预防钢筋笼上浮,以保证钻孔灌注桩质量达到要求。

2、编制依据2.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22;2.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22;2.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 F9-2022;2.4《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5本公司建设同类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科技成果及拟用于本合同工程施工队伍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力量等情况。

3、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钢筋笼上浮是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之一。

但造成钢筋笼上浮的原因有不少。

3.1混凝土灌注速度和间歇时间控制不当造成钢筋笼上浮在混凝土灌注初期应尽量放慢灌注速度, 因为混凝土拌合物具有典型的流变特性, 如果灌注速度过快, 混凝土在孔内上升时对钢筋笼产生的磨擦力会大大增加, 同时井孔内泥浆向上流动时对钢筋笼的磨擦力也会大大增加, 而此时钢筋笼在导管底口以下混凝土内还没有足够的埋深, 容易造成钢筋笼上浮。

当钢筋笼在导口以下有足够埋深后, 应适当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 因为如果灌注时间过长, 首批灌注的混凝土流动性降低, 对钢筋笼的磨擦力增加。

如果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混凝土则会逐渐失去塑性, 并且与钢筋笼之间产生一定的粘结力, 在后续混凝土灌注时,钢筋笼就有可能随这部份混凝土一起上升。

如果间歇时间过长,同样会使混凝土流动性降低, 粘聚力增加, 对钢筋笼的磨擦力增加, 引起钢筋笼上浮。

3.2钻孔后清孔方面的问题造成钢筋笼上浮成孔后为保证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必须进行清孔, 以降低泥浆稠度和清除孔底沉淀层。

防止桩基钢筋笼上浮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防止桩基钢筋笼上浮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防止桩基钢筋笼上浮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笼上浮现场时有发生,可能导致桩基质量缺陷或质量问题,结合多年施工经验就桩基钢筋笼上浮的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仅供各位参考。

一、钢筋笼上浮原因1、孔低沉渣清理不彻底。

粘土类块状沉渣中混凝土反压上升时浮与混凝土表面,块状粘土沉渣带动钢筋笼随混凝土一起上升,出现钢筋笼上浮。

2、钢筋笼重量较轻。

部分主筋及配筋较小的钢筋笼因自身重量轻,混凝土浮力大同样也易引起钢筋笼上浮。

3、导管埋置深度过大。

混凝土自下而上翻动过程中,由于导管埋置深度过大,钢筋笼表面与混凝土接触面增加,摩擦力的增加易使钢筋笼上浮。

4、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

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混凝土快速放入时的冲击力瞬时较大,易使钢筋笼上浮。

5、钢筋笼卡在导管上。

导管在提升时钢筋笼中的三角定型筋、或掉入孔的其它钢筋等卡在导管上,导致导管提升时带动钢筋笼上升。

6、混凝土工作性能差。

混凝土工作性能差时(如混凝土坍落度偏小或和易性差)时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受影响,可能会导致钢筋笼易上浮。

二、预防措施1、孔低沉渣清理不彻底导致的钢筋笼上浮。

预防措施:钻头上携带的粘土块、孔底残留的粘土块搅碎,清干净,并防止块状物掉入孔中。

2、导管埋置深度过大导致的钢筋笼上浮。

预防措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勤测量,导管埋置深度控制在2-6米较为适宜。

3、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导致的钢筋笼上浮。

预防措施:首车混凝土开盘后应该适当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率,混凝土不要高速入孔。

4、钢筋笼卡在导管上导致的钢筋笼上浮。

预防措施:钢筋笼下放时一定要将三角定型筋等钢筋割除后下放,同时防止孔口掉入钢筋、钢管等物体。

5、混凝土工作性能差导致的钢筋笼上浮。

预防措施: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施工,坍落度控制在18-22,现场进行坍落度试验,及时调整混凝土工作性能。

6、孔子焊接固定预护措施:孔口处设置防浮钢管支撑(或钢筋),采用钢筋或钢管支撑将钢筋笼与护筒牢固焊接,防止在砼浇筑过程中发生上浮。

桩基钢筋笼浮笼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桩基钢筋笼浮笼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在桩基施工中,桩基钢筋笼浮笼是指钢筋笼没有完全沉入混凝土桩中,而是浮在桩孔内。

这种情况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1. 桩孔土层稀疏:如果桩孔内的土层比较松散或是含有较高的水分含量,钢筋笼在沉入桩孔时可能会受到土层的抵抗力不足,导致浮笼。

2. 钢筋笼设计或制作问题:如果钢筋笼的尺寸、重量或形状与设计不符,或者制作过程中出现了失误,都可能导致钢筋笼浮笼。

3. 施工操作不当:施工人员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操作或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未及时控制钢筋笼的下沉速度或没有使用振捣工具进行密实,都可能导致浮笼现象。

处理措施如下:
1. 重压钢筋笼:施工人员可以使用重物或其他合适的设备将钢筋笼压实,使其沉入混凝土桩中。

2. 调整施工方法:改变施工方法,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控制下沉速度、使用振捣工具进行密实等,确保钢筋笼能够完全沉入桩孔中
3. 修正钢筋笼尺寸或形状:如果钢筋笼的设计或制作存在问题,需要对钢筋笼进行修正,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4. 加强监督和质量控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质量控制,确保施工操作符合规范要求,避免浮笼问题的发生。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措施,但具体的处理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施工要求来确定。

在实际施工中,应该由专业的工程师或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评估和决策,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桩基钢筋笼浮笼问题。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案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案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案【摘要】通过调查钢筋笼上浮情况,分析钢筋笼上浮原因,提出由钢筋笼上浮引起桩基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原因分析、解决方案1 工程概况某工程由一幢19层和一幢23层的塔楼、二层裙楼和三层地下室组成,总建筑面积约为66403.17㎡,地下建筑面积24883.17㎡,建筑总高度分别为84.70m和98.10m,主体结构采用框剪结构;工程桩采用¢900~¢1000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持力层为⑥-3圆砾层,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少于2.0m,有效桩长约:35.79米。

地下三层基础板厚500mm,主楼电梯井位置基础板厚2600~4300mm,相对标高均为-14.90m,层高为4.25m,底板垫层厚100mm;地下二层板厚110mm,相对标高为-10.65m,层高为5m;地下一层板厚110mm,相对标高为-5.65m,层高为5.60m;地下室顶板板厚180mm,相对标高为-0.05m。

2 工程地质概况及桩钢筋笼上浮情况3 围护设计概况4 原因分析在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钢筋笼所受的力是泥浆和混凝土拌合物向上运动时对其产生的浮托摩擦与下部埋深混凝土的摩擦、钢筋笼自重及钢筋笼固定对其产生的压力的合力,浮托作用力超过向下作用力,钢筋笼就会上浮。

本工程拉拔实验及取芯试样数据:共抽取12根工程桩作拉拔试验(设计抗拔荷载1600kn,试验荷载3200kn),试验结果:残余位移量5.86-19.07mm,回弹量3.94-10.82mm,回弹率26.31-42.78%,上拔量稳定。

取芯试验共取11根桩,经试验桩身完整性类别为i类桩,桩的有效高度符合设计要求,与施工记录相符。

结合现场施工过程中的情况,桩的拉拔实验以及桩的取芯结果,原因分析如下:1、成孔后,清孔不到位,桩底沉淀层过厚钢筋笼不能下到设计标高。

2、混凝土在钢筋笼中上返速度的影响。

混凝土灌注过快导致钢筋笼上浮。

桩基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桩基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桩基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桥梁桩基础施工质量问题隐蔽,发现晚且后期处理难度大,直接影响桥梁工程质量。

针对常见问题项目部制定了以下预防措施,请各工区各部门严格落实。

问题一:钢筋笼定位不准确、偏位,导致保护层不足;钢筋笼在孔口位置固定不牢固,导致上浮。

预防措施:下钢筋笼前检查护筒是否偏位;下钢筋笼时时常量测钢筋距离护筒边的距离,确保钢筋笼不偏心;采用拉十字丝量测调整钢筋笼居中;钢管横穿吊耳筋焊接在钢护筒上,防止钢筋笼上浮。

问题二:未严格检查孔径,出现桩径不足和缩径等现象。

预防措施:按照技术交底制作合格的检孔器,检孔器直径等同桩径,6根ф16钢筋在检孔器圆周均匀分布,每隔2米在内侧布设一道ф20加力箍筋;中间长度4米,两头做成锥形,长度1m;施工中,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及技术交底作业程序检查孔径,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问题三:桩头深入承台10cm部分破坏严重,锚入承台钢筋在破桩头时受损。

预防措施:桩头破除工作采用上下两道“环切法”施工,主要施工步骤如下:⑴根据设计要求在桩基上划出两道环切线,第一道线为设计桩顶标高线,第二道为抬高10cm环切线。

⑵在第二道线以上剥离虚桩中钢筋,剥离过程中沿钢筋两侧剥离,不得伤害主筋。

⑶待钢筋全部剥离后,在第二道线上分三个方向打入楔子,楔子把虚桩和实体桩开裂分离后,吊出虚桩头。

⑷按要求修整实体桩头,恢复伸入承台钢筋,疏通声测管,准备检桩。

问题四:留置锚入承台钢筋不足,未计算锚入承台内钢筋弯钩长度预防措施:钢筋笼制作时,主筋预留弯钩长度,严格控制下料尺寸,保证预留钢筋满足深入承台长度;在下钢筋笼时,吊耳长度要弯制好,在吊筋和护筒上做好标记,防止钢筋笼放置过深,引起外露长度不够;在混凝土浇筑前,重点复查钢筋笼安装平面位置和深度,确保外露长度和平面位置正确。

问题五:超灌混凝土不足,虚桩长度不够;桩头有夹泥、夹砂及强度不足等问题。

预防措施:根据实际桩深和实际量测的扩孔情况计算混凝土用量(包含1m虚桩混凝土用量),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时刻测量混凝土面高度,尤其是在接近桩顶3m时,采用竹竿刻度法或重锤筒取样法来判定虚桩长度,确保虚桩厚度≥1m。

桩基施工中钢筋笼上浮因素及预防

桩基施工中钢筋笼上浮因素及预防
浮。
2 避免 由于操 作方 法失误 导致钢 筋笼 变 . 4 形 和焊接操作不规范导致 的弯曲 。把钢筋笼安 放 到桩孔后 ,钢筋笼 的顶端 一定 要用固定筋 固 定在灌 注台上 ,并且钢筋笼 的放 置一定要保持 垂 直 ,钢筋笼 的轴心 和桩孔 的中心线要在 同一 条竖线上 ,即使存在误差 也一定要控制在规 范 允许的范围之内,避免钢筋笼倾斜造成与混凝 土垂直接触 面加 大增加上 浮作用 。 2 钢 筋笼顶端处于地表 以下时 , 以在钢 . 5 可 筋笼 的顶端 设置两根防浮卡撑杆 ( 2 , 图 ) 钢筋笼 下落时有悬挂筋 吊住 , 筋笼上浮时防浮卡撑 钢 杆顶住 。 防浮卡撑杆的安置要牢 固可靠( 混凝土 灌完 时可以取下 )灌注混凝土 时可以有效 防止 ,
过长
当混凝土 、泥浆 的浮力 和钢筋笼 的 自 相 重 差无 几的情 况下 ,灌注混凝 土时如果导管提 升 速度 过快 , 为的增大 了混 凝土与钢筋笼表 面 人 的摩擦 力 , 则有可能导致钢筋笼亦上 浮。 灌注混
凝土 时 , 若钢 筋笼向一侧偏移或 混凝土灌注 时 间过 长 ,由于混凝 土 的初凝 对钢 筋笼产生握裹 钢筋笼 上浮。 力 , 落混凝土的作用下 , 笼在上返 的混 在下 钢筋 凝土 的摩擦力和握裹力 的作 用下会大 幅度的上
过程 中产生上浮现象 。 1 钻孔垂直度 . 8 钻进时 钻孔发生 了偏 斜 ,会导致钢 筋笼 的 倾斜 ,同样会 增加混凝土对 钢筋笼的 向上托 力 及混凝 土对 钢筋笼表 面垂 向摩擦力 ,在 混凝 土 上返 的过程 中增加对钢筋笼 上浮作用。 2 钢筋笼上浮的预 防措施 为 防止钢筋笼上 浮, 通常采取 以下措施 。
工 程 技 术
CnNw es t
桩 基 施工 中钢 筋 笼 上浮 因素及预 防

分析钻孔灌注桩浇灌混凝土时浮笼的原因

分析钻孔灌注桩浇灌混凝土时浮笼的原因

分析钻孔灌注桩浇灌混凝土时浮笼的原因摘要:随着社会建筑工程的建设发展,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是比较常用的技术之一,针对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浮笼现象。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中各个工序的应用问题,切实掌握施工工艺,来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桩身质量。

本文主要对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钢筋笼浮笼进行分析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字:正循环钻孔灌注桩;工程桩;钢筋笼浮笼1、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基本工序1.1钻机对位钻孔前先根据图纸上桩位坐标确定桩的位置,并埋好护筒用油漆做好标志,使用线绳拉出十字线,移动钻机使转盘的中心对准十字线的中心位置,确保在钻机对位时桩位准确。

1.2钻孔、成孔验收钻机钻进过程中需做相应的钻进记录,如实记录钻孔的进尺情况,一般以小时为单位记录进尺的速度,尤其是在入岩的情况下,更要详细记录进尺情况以便工勘人员充分判断岩层的信息。

另外对钻机的转速也要有一定要求,根据地质情况来控制钻机的速度,以防钻进时因为土层松软程度不同致使孔位倾斜偏移,如松软土时应把转速放到最低,这样钻进时才能保持垂直度。

在钻进过程中及时调整好浆液进行循环冲孔,以防沉渣过厚所导致桩身的质量问题。

最后根据已钻进成孔的桩身进行孔深、孔径测量验收。

1.3放置钢筋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计算出钢筋笼的长度及直径大小进行下料,尤其要注意的是钢筋笼的吊筋要准确,在很多施工中因为看图不认真造成桩顶标高或锚固筋长度原因使吊筋计算错误,从而导致下放钢筋笼顶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桩顶标高。

钢筋笼焊接的焊缝要饱满,搭接长度按照规范要求不小于10d,箍筋要求加密以及保护块的间距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做。

1.4二次清孔及灌注混凝土二次清孔是指放好导管后,通过泥浆泵循环泥浆再次清理孔内沉渣。

对于二次清孔需要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调整泥浆比重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不仅影响着二清的效率,对孔身护壁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待沉渣清理干净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进行灌注,在灌注之前不允许长时间停掉泥浆泵的循环,而在现实中很多施工单位都是提前停下泥浆泵,这样对于孔内泥浆比重较小的泥浆中沉淀速度快,达不到二清的效果。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终)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终)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原因以及预防措施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在土中挖掘深孔后填充灌浆的技术,常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支撑。

钻孔灌注桩是由钢筋笼和灌浆混凝土所组成的,而钢筋笼作为钻孔灌注桩的一部分,其上浮可能会影响桩的稳定性,因此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本文将探讨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的原因1. 计算不当在进行钻孔灌注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当,就会导致钢筋笼上浮。

比如,如果钻孔深度过大,而钢筋笼的长度不够,则会发生上浮现象。

2. 施工不规范在施工钻孔灌注桩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规范,也可能会导致钢筋笼的上浮。

例如,如果钢筋笼在悬空状态下进行填充灌浆,就会因为管道阻力大、浇筑压力不够,无法将灌浆完全灌入钢筋笼中,造成钢筋笼上浮。

3. 灌浆混凝土配比不当钢筋笼上浮的原因还包括灌浆混凝土的配比不当。

如果灌浆混凝土的强度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就会造成钢筋笼失去支撑力,导致上浮。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的预防措施1. 加强计算在设计钻孔灌注桩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其深度、钢筋笼的长度,以及灌浆混凝土的浇筑方式等因素,从而选取恰当的方案。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钢筋笼形变的监测,确保其不会发生上浮的情况。

2. 规范操作在施工过程中,应该规范操作,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避免出现不规范的操作,从而导致钢筋笼上浮。

例如,在灌浆时,应该将灌浆管管口放置在钢筋笼底部,逐渐向上灌浆,确保灌浆混凝土填充均匀、无缝隙。

3. 控制灌浆混凝土配比施工钻孔灌注桩时,还应该控制灌浆混凝土的配比,以确保其强度符合要求。

同时,应该加强现场检验,对灌浆混凝土进行抽样测试,确保其力学性能满足相关标准。

钻孔灌注桩作为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基础支撑技术,其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

钢筋笼上浮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其原因往往与计算不当、施工不规范以及灌浆混凝土配比不合理等相关。

为了防止这种问题的发生,应该加强计算、规范操作,并控制灌浆混凝土的配比,从而确保钻孔灌注桩能够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钢筋笼上浮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1、编制目的在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现象时有发生,少则上浮几厘米至十几厘米,多则上浮几十厘米甚至过米,钢筋笼上浮程度的大小对桩的使用价值影响不同。

轻微上浮一般不致影响桩的使用价值, 但钢筋笼上浮过大会影响桩的使用价值。

灌注中一旦发生钢筋笼上浮, 一般是不能纠正的, 所以应当了解分析钢筋笼上浮的原因,从源头入手,控制预防钢筋笼上浮,以保证钻孔灌注桩质量达到要求。

2、编制依据2.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2.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2.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 F9-2015;2.4《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5本公司建设同类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科技成果及拟用于本合同工程施工队伍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力量等情况。

3、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钢筋笼上浮是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之一。

但造成钢筋笼上浮的原因有很多。

3.1混凝土灌注速度和间歇时间控制不当造成钢筋笼上浮在混凝土灌注初期应尽量放慢灌注速度, 因为混凝土拌合物具有典型的流变特性, 如果灌注速度过快, 混凝土在孔内上升时对钢筋笼产生的摩擦力会大大增加, 同时井孔内泥浆向上流动时对钢筋笼的摩擦力也会大大增加, 而此时钢筋笼在导管底口以下混凝土内还没有足够的埋深, 容易造成钢筋笼上浮。

当钢筋笼在导口以下有足够埋深后, 应适当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 因为如果灌注时间过长, 首批灌注的混凝土流动性降低, 对钢筋笼的摩擦力增加。

如果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混凝土则会逐渐失去塑性, 并且与钢筋笼之间产生一定的粘结力, 在后续混凝土灌注时,钢筋笼就有可能随这部分混凝土一起上升。

如果间歇时间过长,同样会使混凝土流动性降低, 粘聚力增加, 对钢筋笼的摩擦力增加, 引起钢筋笼上浮。

3.2钻孔后清孔方面的问题造成钢筋笼上浮成孔后为保证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必须进行清孔, 以降低泥浆稠度和清除孔底沉淀层。

如果孔底沉淀层厚度过大, 则钢筋笼不能下达到设计高程。

在首批混凝土灌注时, 如果混凝土下灌过快, 导管内泥浆会冲击孔底使沉渣上翻, 对钢筋笼产生较大的冲出浮托作用;如果孔内的泥浆稠度较大, 流速较大的泥浆在孔内向上流动时对钢筋笼的摩擦力大, 极易造成钢筋笼上浮。

3.3孔斜原因造成钢筋笼上浮在成孔过程中,钻机的摆放、地盘的坚实度、钻头连接的松紧度、地层(土层中夹有大孤石等)等原因都可以造成钻孔偏斜。

由于钻孔偏斜,钢筋笼下放时,挂蹭支于孔壁,下放不到位。

另外,由于钻孔的偏斜,在起拔导管时,导管很容易挂着钢筋笼,使钢筋笼向上产生了位移,造成钢筋笼上浮。

3.4孔口基础设置造成钢筋笼上浮孔口基础设置,往往在不经意间,造成了钢筋笼的错位。

不是上浮就是下沉。

各种标高计算后,包括钢筋笼的吊筋、穿吊筋的横杆、放横杆的枕木,这些硬件设施具备后,还有一些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枕木放置位置,它是放在地面,而不是放在护筒上(以护筒上边缘作基准面),这个高差一定要计算,枕木万万不能放在护筒上,因有的钢筋笼重达数吨,放在护筒上,一定会产生位移变化。

即使枕木放在地面,也得考虑孔口地表的坚实度,重达数吨的钢筋笼同样能使软基下沉。

有的,由于考虑了软基因素,而没有采取好措施,理想化的加高软基,结果加的过高,人为的造成了钢筋笼上浮。

3.5灌注过程中导管底口位置不当造成钢筋笼上浮钢筋笼上浮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当混凝土面到达钢筋笼底部附近时,此时导管的埋深控制很关键,其实,也就是导管底口距钢筋笼底部的距离,该距离在一米左右时,由于浇筑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很大,并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推动钢筋笼上浮。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当混凝土面上返到达钢筋笼底端时,由于导管埋深较浅,混凝土灌注量相对过大,导致混凝土上返速度过大,产生很大的上冲力,从而托起导管和钢筋笼上浮。

3.6灌注导管埋深过大造成钢筋笼上浮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当混凝土面和导管底端都进入钢筋笼内之后,如果导管埋深过大,将很容易造成钢筋笼上浮。

如果导管起拔不及时,埋深过大,其上层混凝土因浇筑时间较长,就接近初凝,开始硬化。

这样,在混凝土表面就形成了和易性极差的一层硬壳,表面形成的硬壳混凝土对钢筋笼有相当大的握裹力,新灌注的混凝土自导管中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推动钢筋笼上浮。

3.7混凝土质量不合格造成钢筋笼上浮灌注混凝土质量差,对于易离析、坍落度偏差过大的混凝土,很容易造成钢筋笼上浮。

其原因是由于初灌混凝土一直处于钻孔内已灌注混凝土的上部,一旦混凝土出现易离析、初凝时间短、坍落度损失大等质量问题,时间稍长就会导致混凝土流动性变差,使上部的初灌混凝土出现凝固的趋势。

当流动性差甚至凝结的混凝土面接触钢筋笼底端时,极易托起钢筋笼上浮。

另外混凝土离析层和易性极差,容易形成一层石块堆积层,它裹卡着钢筋笼,新灌注的混凝土自导管中流出后,同样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带动钢筋笼上浮。

3.8钢筋笼及导管下放偏位造成钢筋笼上浮上浮无论是钢筋笼或导管,向孔内下放时,位置都不能发生偏差,一旦发生偏差,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起拔导管时,很容易发生导管挂钢筋笼的情况,从而造成钢筋笼上浮。

3.9钢筋笼上端吊筋未固定牢造成钢筋笼上浮钢筋笼的上端吊筋在孔口未固定牢,当提升导管时容易被导管挂住而一同提起,从而导致钢筋笼上浮。

3.10粉细砂层塌落造成钢筋笼上浮当地层中存在粉细砂层时,若泥浆密度偏小,塌落的粉细砂则会铺在混凝土面上,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垫层,垫住钢筋笼。

随着混凝土面的上升,同样会托起钢筋笼一起上浮。

4、钢筋笼上浮的造成后果根据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实践证明,钢筋笼产生上浮一般出现在混凝土灌注初期,如果这段时间不出现此种现象,随着钢筋笼在混凝土中埋深增加,再出现此种质量问题的可能性很小。

因此,在混凝土灌注初期应特别注意。

如果发现产生了钢筋笼上浮问题,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否则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钢筋笼上浮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主要有以下几种:(1) 钢筋笼上浮影响钻孔灌注桩的整体承载能力,不能安全承受设计荷载,必然造成返工,否则将存在质量隐患。

(2) 钢筋笼上浮过程中可能会碰撞孔壁,严重者造成塌孔,较轻者出现断桩或缩径质量问题,大幅度降低桩的承载力。

造成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

但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钢筋笼上浮,都会给施工带来很大麻烦。

因此,事先对可能引起钢筋笼_上浮的原因进行充分分析论证,排除一切可能因素,必要时应首先进行验桩然后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以取得经验,确保成功。

5、预防钢筋笼上浮的具体措施针对以上分析的原因,在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5.1在浇筑桩基混凝土时格外注意观察悬吊钢筋笼子的吊筋变化情况,如果看到吊筋有一点儿向上“撺”时,就已经表明钢筋笼子已经上浮了,此时要立即采取措施,放慢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反复的用钻机上的卷扬机“慢提快落”导管,即慢慢的将浮出的钢筋笼子带回浇筑的混凝土中。

也可在钢筋笼子上焊接一根钢筋标杆漏出泥浆表面,当发现标杆上浮时,也说明钢筋笼子上浮了,此时要立即采取措施,将上浮的钢筋笼子恢复回原位。

5.2在钢筋笼的制作中,将对称的4根主筋的下部各加长,延长至孔底,并将加长钢筋末端弯起或加工成圈状,加强混凝土灌注初期对钢筋笼下部的握裹力。

在设计要求允许范围内,适当减少钢筋笼下部的箍筋和加强筋的数量。

钢筋笼就位后,在钢筋笼顶部用钢筋或钢管将上部主筋与钻台架连接顶牢,加大吊筋直径及根数,并在井口加配重,或将钢筋笼顶部固定在钢护筒上,防止钢筋笼上浮。

5.3当混凝土进入钢筋笼时,要求严格控制导管与钢筋笼的公共埋深,最深不超过6m。

当导管底端提到安全距离以上时要适当控制导管埋深,这时只要混凝土流动性好,钢筋笼一般不会上浮。

5.4灌注混凝土时随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灌注速度,以控制混凝土上返的速度,减小其对钢筋笼的携带能力。

5.5调整好混凝土的塌落度。

一般浇注水下混凝土塌落度应控制在18~22cm,浇筑桩基的混凝土都要求有很好的和易性与流动性,以此来保证混凝土在浇注的过程中能有很好的“泛浆”。

否则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不好,浇筑桩基将是十分困难的,先浇筑的混凝土已经快要凝固成整体,而将钢筋笼子整体托起,从而引起其上浮。

5.6在清孔和混凝土灌注之前把泥浆的比重控制适当的范围内,在1.5~2.0之间,要求作泥浆用的粘土塑性指数不小于15。

且清孔在1.5~2.0之间,要求作泥浆用的粘土塑性指数不小于15。

且清孔应尽量彻底。

灌注混凝土时把泥浆比重控制在1~1.1左右。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防止混凝土拌合物从漏斗顶溢出落入孔中,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加大了泥浆比重。

泥浆比重过大,孔中液体对钢筋笼浮力增大,而且在混凝土面上形成较厚的浮浆,使孔内混凝土顶面标高探测不准确,混凝土面上升时,浮浆就裹着钢筋笼向上浮。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优质膨润土造浆。

5.7混凝土配制时严格控制其流动性(坍落度)和初凝时间,选用初凝时间较长的水泥品种,适当加大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采用0.5~0.6,含砂率采用40%- - 50%,而且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40mm,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达到18~ 22cm范围之间,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易性)。

混凝土灌注前严格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进行第二次拌和,严禁不合格的混凝土灌入孔内。

尽量缩短混凝土总的灌注时间,防止顶层混凝土进入钢筋笼时其流动性变小,在不利的施工条件下,推广用缓凝剂,以推迟混凝土的凝结过程,增加其和易性。

5.8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合理计算确定首批混凝土数量和漏斗的高度,要求导管底口埋入首批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1m,在灌注C1.5m 桩时保证有2.7m3的蓄料斗:灌注C 1m桩时保证有2.0m3的蓄料斗,及采取下料后导管回插10cm的方法来保证埋管深度,防止混凝土流出导管底口时流速过快导致钢筋笼上浮。

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地不断进行,每斗混凝土灌注间隔时间尽量缩短,严格限制拆除导管所耗时间,一般不超过去时15s,灌注中途不得停工。

5.9当钻孔内混凝土顶面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是比较容易产生钢筋笼_上浮的阶段,为防止钢筋笼被混凝土顶托上升,除保证首层混凝土进入钢筋笼时有足够的流动性外,采取以下措施:①当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面时,应保证导管有较大的埋深,但一般不得大于6m,使导管底口与钢筋笼底端保持较大距离,最好有3m以上并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减小混凝土的冲击力,以降低混凝土从导管底口出来后向.上翻升时钢筋笼所受到的顶托力。

②当孔内混凝土面进入钢筋笼3~4cm时,提升导管,并保证导管在混凝土内的埋深在2m以上,钢筋笼被该段非流动混凝土压持住(混凝土对钢筋笼骨架的握裹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