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获奖说课稿课件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说课稿)(一等奖课件)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说课稿)(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beb1f0f705cc175527097b.png)
革命的评价 问题五: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评价
问题六:辛亥革命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精神财富? 为以 后中国革命提供了什么历史教训?
问题探究二:关于武昌起义(5分)
有人认为武昌起义是偶发事件?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为什么?
武昌起义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因为当时主客观条件基本成熟 客观条件: (1)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2)湖北新军前往镇压保路运动,武汉兵力空虚。 主观条件:革命党人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 (1)思想准备:资产阶级革命纲领的提出及革命思想的传播; (2)组织准备:同盟会的成立加强了革命力量的联合; (3)武装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及黄花岗起义加速革命进程。 (4)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随机应变、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学术研讨会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的理念特点
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
1、学习方式—— A 以学生为主体, B 强调主动探究与体验,
C 重视学习过程,
D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2、教学模式—— A 重视起点行为
B 注重教学目标设计
C 兼顾教学预设与自主生成
教材分析
问题探究四: 关于辛亥革命的结果(封建势力强大,有人认为是因为 袁世凯运用两面手法欺骗了革命党人,也有人认为是因为 革命党人太软弱。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以上所述三个原因都是。 客观原因: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封建势力强大,袁世凯的 两面手法; 主观原因: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根本原因: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底,导致资产阶级 力量弱小,且具有软弱性。
学习测试
1、(1分)1911年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所 以被称为“辛亥革命”,是因为它是: (B) A.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B.爆发在农历辛亥年 C.孙中山领导的革命 D.首先在武昌爆发 2、 (难度系数:1分) 武昌起义之所以是辛亥 革命的开端,是因为它是: (C) A.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 B.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 C.全国革命高潮的开端 D.一次推翻了清王朝的武装起义
辛亥革命历史说课PPT模板(一等奖)[文字可编辑]
![辛亥革命历史说课PPT模板(一等奖)[文字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f9a6dad5102de2bd960588c8.png)
物质基础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 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
一些条件。
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三民主义的提出。
军事基础
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
浙皖起义
辛亥革命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辛亥革命
的学习。
辛亥革命
感 谢 聆 听
? 结果: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 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辛亥革命
湖北军政府旗帜
黎元洪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 次日, 湖北军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1、抓住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2 、共进会、文学社的长期工作。 3、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武装起义对形势的 推动。 4、人民群众的配合。 5 、湖北新军革命首创精神。
社会生活习俗变化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如:革除 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 禁止缠足等。
辛亥革命
辛
功绩: 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亥
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提高参政议政意识
革
命
③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功
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内因: 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资产阶级革派的软 弱妥协。
? 根本原因: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 展不充分。
? 过程: 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临时
大总统。
辛亥革命
全国历史教学说课评比优质课比赛课件: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全国历史教学说课评比优质课比赛课件: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https://img.taocdn.com/s3/m/1ccca9d82cc58bd63186bdc6.png)
分析
教材 学情 课标
明确
三维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设计
情境导入 小组活动 课堂探究 学以致用
• 教材 • 学情 • 课标
第一部分 分析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世界市场开始孕育 二、殖血民与血霸火与权—的火的—征的角世服征逐界服与市与掠掠场夺夺得到拓展
三维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第二部分 明确
重点:
荷兰、英国的崛起 ----大国崛起的启示 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 ----培养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
难点:
殖民扩张与掠夺是建立世界市场的 主要途径
----认识资本主义的扩张性、 世界市场的阶段性特征
三维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
情境创制法 问题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成果展示法
教法学法
第二部分 明确
“殖民扩张与掠夺”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
史实部分,通过导学案设 交流,展示互评,初步构建
计“微观”问题,任务驱 知识体系
动。
殖民霸权更迭的
提出问题并进行合
启示、海外商品市场拓展 作探究,在运用知识的过程
的影响,补充新材料、新 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达
“托”教材 “拓”教材
情景创设
以个别历史事件和情 节作为认识对象,设置 “微观”认识层次问题:
第三部分 设计
小组1
导学案 任务 驱动
小组4
第二环节
小组2
小组3
殖 民 霸 权 的 角 逐
海洋时代的先驱---葡萄牙、西班牙
材料一: 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扩展图
材料二: “教皇子午线” 材料二:
全国优秀历史说课课件
![全国优秀历史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2b8edb19e8b8f67c1cb9d8.png)
全国优秀历史说课课件全国优秀历史说课课件篇一温故而知新:回顾十七课《内战烽火》的内容,讨论回答问题。
师:《内战烽火》学习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各有怎样的历史影响或意义?生:学习了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三个内容。
重庆谈判后签订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夏,刘伯承、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导入新课:幻灯1—2:大决战的时机和条件教师展示1948年7月敌我力量对比图,请学生分析判断国共两党的优势和劣势。
军队总兵力机动兵力形势装备后方士气人民解放军280万优于敌军主动大为改善巩固高昂军队365万不足被动略占优势危机四伏低落生:人民解放军。
师:人民解放军在机动兵力、形势、装备、后方、士气方面都占优势。
从1946年到1948年,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
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
1948年8月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
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当机立断,决定对敌人发动战略决战。
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幻灯3:展示课题、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幻灯4:三大战役幻灯5—8:辽沈战役教师布置学生阅读课本92页有关辽沈战役的内容,结合93页的地图,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生:时间——1948年9-11月地点——东北参战部队——东北解放军指挥员——林彪、罗荣桓(多媒体展示林彪、罗荣桓图片)教师讲述战争概况: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
被围困在长春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
接着,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教师补充辽沈战役的中的战术:围锦打援、关门打狗。
(强调这里的“门”指的是锦州这座城市)生:辽沈战役结果——解放长春、沈阳和东北全境幻灯9: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与军的兵力对比请学生阅读课本92页小字内容,思考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和军兵力的对比。
历史说标准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历史说标准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48db8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2.png)
二、说课原则分析
(三)教学过程分析
教师活动设计 贵州陈龙 学生活动设计 深圳谢芳芳 学生资源使用 珠海邓晓妮 学习评价(反馈)设计 北京妍竟 深圳谢芳芳(此处教师容易忽略)
第7页
二、说课原则分析
(四)教师素养
语言 情感 态度 气质 管理第8页Fra bibliotek 二、说课原则分析
(五)教学特色
教学设计新奇 教学风格突特 教学模式摸索
。
❖ 表示新课改理念,教学
环节完整,教学方式办
法得当,能够调动学生
教学过程
参与教学,表示出学生
30分
注: 1.在板书、课主件体中出地现位错,别字实词现每教处扣学3目分;有知识性错误每处扣10分。
2.教师不用普通的话教。学,该课评为不及格。
3.全国历史说❖课教评分学原构则思有新意,有本
教学特色
20分
第3页
第9页
二、说课原则分析
(六)其它
教学反思 教学评价
第10页
程 30%
学生参与教学,
项目 教学立意
❖ 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教师素养 教学特色
图二 第4页
二、说课原则分析
(一)教学立意
立意、教学主题、魂 上海李峻 浙江陈辉 广东蒋望
第5页
(二)教学目的 教材分析: 地位、重难点 浙江钦国强 三维目的分析:
表述比较准确案例: 唐云波 张勇 李峻 存在商榷案例: 1.活动形式 ;2.内容表述 ;3.绝对理 性 4.空洞;5.偏离主题;6.虚高 等
历史说课原则
一、历史说课原则 二、说课原则分析
第1页
一、历史说课原则
第2页
项目 ❖ 原则
分值
得分及简评
2024版初中历史说课ppt课件
![2024版初中历史说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be119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7.png)
初中历史说课ppt课件•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组织与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01课程背景与目标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育“四有”新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历史课程标准适应学生发展需求遵循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确保教学质量。
结合初中生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设置合适的教学内容。
030201初中历史课程设置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现象。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文化遗产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与要求选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优质教材,注重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教材特点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等方面。
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材分析与选用02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梳理古代史部分包括夏商周三代、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五代十国与辽宋夏金元等历史时期的基本概况和重要事件。
近代史部分涵盖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及其背景和影响。
现代史部分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包括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等重要历史事件。
重点难点解析重点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其相互关系;重要历史人物及其思想、贡献和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教学方法探讨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概念。
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和规律。
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如PPT课件、视频、音频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说课获奖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说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f5f73ba8114431b80dd81e.png)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认识秦朝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大一统;我国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我国 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
3
《秦统一中国》学情调查表 1.同学们,你们喜欢历史这门课吗?
【学情分析】
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喜爱程度,回 答非常喜欢的仅占32%,28%的对历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D.其它
2.你们了解秦朝的历史吗? A.很清楚 B.了解一部分 C. 听说过 D.完全不知道
史不喜欢。问及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
掌握积累非常少,仅占42%。而且他
深远影响。
【教材解读】
教育部2016年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九课《秦统一中 国》,这节课承前启后,内容跨度一个半世纪,从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到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周王室衰微,各国变法。秦孝公通过商鞅变法富国强兵,秦 国通过兼并战争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后的秦朝疆域空前 辽阔,东起东海,西至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有效范围大大超出了周代。秦始皇建立 了大一统集权制度,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确立 了一系列制度。秦朝因暴政而亡,但是秦始皇确定的大一统的制度和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极为 深远的影响,不少制度为后世沿用。秦虽亡秦的制度存留,维护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统一。 汉代继续巩固大一统,强化中央集权。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历史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历史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0bc6b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f.png)
1) 原因:外资公司利润刺激 洋务公司影响
2) 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3) 代表:
上海发昌机器厂(1866)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1872)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1878)
第16页
民族工业出既有什么地域特点?
中国早期民族工业代表
贻来牟机 器磨坊
资金少,规模 小,技术力量 微弱
南海继长隆 缫丝厂
第35页
民族工业出现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二 民族工业
探究: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族工业出现历史 条件有哪些?
资本主义萌芽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外资公司刺激 洋务公司诱导
第36页
张謇
荣宗敬
荣德生
19荣宗敬、荣德生弟兄在上海开第办37页 福
张謇
张謇开办大生纱厂(1899年)
第38页
阅读课文内容,你发觉民族工业有什 么特点?思考造成这种情况主线原因 是什么。
京师同文馆
京师
旅顺
天津武备学堂
北洋海军
天津
天津水师学堂
威海卫
天津电报学堂
上海广方言馆
江南制造总局 上海
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电气学塾
福建海军 福州 福州船政局
南洋海军
洋务运动
第9页
第一批留美幼童
第10页
探究:洋务运动能否真正意义 上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洋务派指望单纯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 封建制度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不也许实现 使中国富强愿望。
( 1834—1903)
。19在南海去世。(返回)
第18页
1 8 9 5—1 9 1 3年民族 工业分布图
(家)
时间 私人工矿公司 资本总额
总数
1869- 70家
古代中国历史专题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古代中国历史专题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44c8a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f.png)
农 具: 铁器、牛耕、浇灌工具 耕作技术: 精耕细作 生产经营方式:
以家庭为单位 个体农耕: 特点: 耕织结合
自给自足
(2)影 响:
中央集权制经济基础 近代落后根源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第10页
1、文明、文明意义只有在历史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 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 一步是
第16页
陶瓷业发展过程
陶
东汉:成熟青瓷
瓷
魏晋南北朝:白瓷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输出国外,唐三彩 宋代:景德镇“瓷都”
元代:烧制青花瓷、釉里红,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明代:斗彩,五彩瓷
清代:粉彩瓷、珐琅彩
第17页
16.景德镇成为我国瓷都,闻名天下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8.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是在
A.汉代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31、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
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画应是
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荤图》
第21页
(二)资本主义萌芽迟缓发展
1、概况
产生原因: 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 特 征: 雇佣关系、手工工场
奠定古代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制度基础
影响: 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主要作用 对古代农耕经济及文化发展及中华民族形成起主要作用
妨碍近代民主及资本主义发展
第2页
(三)中央官制与地方官制演变及特点 1、地方官制演变及特点
(1)演 变: 西汉:郡国并行制、推恩令、设刺史 北宋: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 元朝:设行省制
历史课件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历史课件优质课大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999f7bd3360cba1aa811daf1.png)
控制越来越松,宋代商业活动不再受到 官吏直接控制。
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
《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代
新酒
送外卖
指 点 青 帘 上 酒 陆 楼 游 。
今 朝 半城前门市街
明清的“市“
皇都胜迹图(明)
明清:都市商业区已 相当繁华。
繁华的清代京城前门市街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朝 战 汉 新 唐 宋 代 国 朝 朝 朝 朝 主要商业都会 出现“市井”的商业区
都市商业集中繁荣,“车水马龙”
长安 五都,设“五均”官
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湖州
汴京(河南开封)
清
朝
苏州,四大名镇
唐朝在广州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记)四、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的特点:
河南南阳的山陕会馆
徽文化“滋养”百年徽商
平遥镖局的镖车
朝 代 秦 代
市的发展情况
明码标价,政府严格管理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 草市形成,设“草市尉”进行管理 草市普遍,夜市繁荣 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商业活动 不再受官吏直接控制; 商业区繁华
汉 六 唐 宋 明
代 朝 代 代 清
东汉东门市画像砖
历史发展:起源早,历史悠久
贸易范围: 国内和海外贸易发达 由严格限制到逐渐摆脱 国家政策: 官吏的直接监管 总 趋 势: 1.市场形式多样。2货币种类丰 富。3城市经济不断繁荣。4.农 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 基础.5.商人地位低下。
“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 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 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溥〔pǔ普, 广大之意。”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历史获奖说课稿课件
![历史获奖说课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bd34dc04a1b0717fd5dd71.png)
历史获奖说课稿课件使用电教化课件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直观形象逼真的展现出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情绪,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下面XX为大家带来历史获奖说课稿课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秦王扫六合”2、陈胜吴广起义3、秦汉战争(自学内容)。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它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对后世影响深远。
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
以“秦王扫六合”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秦朝的短暂的存亡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教训。
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
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国家兴亡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认识陈胜吴广起义。
2、能力目标:(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
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培养学生通过认识秦朝的文物古迹来分析秦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同时总结秦朝在统治国家中有哪些经验教训。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让学生认识秦兼并六国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中国历史概述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中国历史概述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659a3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e.png)
书法
宋四家 宋徽宗 元代赵孟頫
第13页
(五)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逐 步衰落——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称帝, 建立明朝。14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在政治上大力加强中央 集权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全国军政大权集 于皇帝一人,并设置特务机构东厂、西厂, 履行八股取士。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 立大顺政权,同年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 统治。
古人测得365.25日为一个太阳年。
第27页
(二)月 古代计算月亮绕地球与太阳一个“合朔”周
期时间为29.53日,叫一个月。 “朔” “望” “上弦” “下弦”
第28页
(三)日 古代以一昼夜为一日 纪日用干支在上代就实行了。
北宋灭亡同年,赵构在应天府(今南京) 称帝,后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 宋”。南宋与金国长期对立.
第12页
手工业 农业 商业 科技
史学 散曲和杂 剧 绘画
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 宋元瓷器,造船,纺织,造纸 松江“乌泥泾被 交子、交钞 四大发明之三种 沈括《梦溪笔谈》 郭首敬《授时历》 王祯《农书》 宋慈《洗冤录》 司马光《资治通鉴》 元代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父系氏族公社末期,正是传说中黄帝和尧、舜、禹时代。
(二)奴隶社会
夏朝统治,维持了400多年。公元前16世纪,夏朝最后一个国王
桀残暴统治激起奴隶们对抗,黄河下游商部落首领汤起兵灭夏,建立
了商朝。
第2页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一些大诸侯国不断发动争霸战
争。先后称霸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
第19页
二、帝王、皇族、皇戚称谓
高中历史说课PPT一等奖
![高中历史说课PPT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a0081b0f6c175f0e7cd137a6.png)
教学活动五 布置作业
阅读材料: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以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 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 一次失败之根源。……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 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 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此权让渡于彼,其致失 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选集》 1、根据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你认为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能否取得 革命的胜利?为什么?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2、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活动 1、实践活动 2、结果 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实践
课堂小结
孙中山熔铸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粹而创立的三民主 义学说是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核心,既具 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 爱国主义民族特色,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的政 治思想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救亡 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教学活动四 新旧三民主义的对比(知)
类别 民族主义 旧三民主义内容 新三民主义内容 新发展
反对民族压迫,反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突出反帝;民族平 对满洲贵族统治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等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 律平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民权为一般平民所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 建立国民政府,国 共有,凡真正反对 权,也突出反帝 民一律平等。 帝国主义之个人及 团体,均得享有一 切自由及权力。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 关注工农生活,节 本,实行“耕者有 制资本体现解决社 其田”的政策。 会贫富不均。(和 中共 “耕者有其 田”比较孙中山的 政策为什么不能实 现?)
课标要求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中的作用
人教中国历史七级上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人教中国历史七级上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57918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a.png)
三、奴隶悲惨生活
文字资料:
材料一:在河南安阳殷墟,发觉一座大 型祭奠坑,其中有三百多具骨骸,他们是 作为祭品被杀奴隶。
材料二:在安阳一座商王大墓中,有四 百多具奴隶作为殉葬品被活埋或杀死。他 们有和车马、狗同葬。
奴隶能够被随意地杀死或者活埋
第28页
三、奴隶悲惨生活
没有些人身自由 地位十分低下 随意杀死活埋
奴隶过 着悲惨 生活
第29页
各抒己见
有些人说,商朝青铜工艺成就辉煌,因此 商朝是祖国历史上一个光辉时代;也有些人说, 商朝奴隶过着悲惨生活,因此商朝是一个黑暗 时代。你怎么看?
第30页
学法指导
▪ 衡量一个时代进步是否主线原则是生产 力发展水平。青铜文明尽管是建立在广 大奴隶悲惨生活之上,但是它较全面地 反应了当初生产力水平巨大进步,因此 能够称得上是灿烂文明。
业之中,含有广泛代表性,因此把当初文明称为青 铜文明。
第25页
三、奴隶悲惨生活
图片资料1:
白天:奴隶在烈日下辛勤快动;夜里:奴隶双手被木枷紧锁
奴隶没有些人身自由
第26页
三、奴隶悲惨生活
图片资料2:
在西周一件青铜器上,记载着一个奴隶主向另外一个奴隶 主买5名奴隶,标价是一匹马加一束丝。
奴隶地位低下,能够随意转让和买卖
透雕兽面纹青铜钺 铁刃铜钺[yuè]
青铜戈
云雷纹矛
第16页
乐器
食器
青铜制造业特点 特点一:品种繁多
第17页
兵器
酒器
角色饰演——我是解说员
司母戊鼎高1.33米, 长1.1米,重
832.84公斤,铸 造该鼎需要二三 百人同时操作。
这阐明了什么?
世界最大青铜器——司母戊鼎特ຫໍສະໝຸດ 二:生产规模大第18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获奖说课稿课件
使用电教化课件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直观形象逼真的展现出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情绪,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获奖说课稿课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秦王扫六合”2、陈胜吴广起义3、秦汉战争(自学内容)。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它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对后世影响深远。
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
以“秦王扫六合”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秦朝的短暂的存亡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教训。
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
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国家兴亡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认识陈胜吴广起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
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培养学生通过认识秦朝的文物古迹来分析秦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同时总结秦朝在统治国家中有哪些经验教训。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让学生认识秦兼并六国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秦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在各个诸侯国中,最初秦国并不是最强的,但它后来为什么能统一中国,这是学生较难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