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第四讲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是最早的一种小组工作模式。其中心概念是社 会责任和社会变迁。
(一)理论基础
1.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 社会政治民主理论建基于下述三个假设: 第一,主权在民,参与是人民的一种民主权利;
第二,沟通、理解和平等,都是从对话开始的;
第三,教育也是一种权利。
第一、个人层面
它是指通过赋权,使组员形成更加积极和更
(3)符号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所有的人都生活在一个充满着符号的物理
环境之中; ②经过符号沟通,个人既可以去刺激他人, 又可以从他人身上学习到大量有价值和有意 义的东西; ③这些符号、意义和价值等,并非单独存在, 而是以一种群体的方式,大量而复杂的存在 着; ④思考是一个过程,透过这个过程可以抉择 一个行为。
3.小组成员
互惠模式下的小组成员,是地位平等的和具有能动 性的个人。 (1)小组的共同目标和决策,是由组员在互动过 程中达成和确定的; (2)组员个人在小组中具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
4.小组工作者的角色
在该模式中,社工扮演的是中介者或使能者的角色。 其主要职责是: (1)协助小组同那些在与它的关系上出现了问题的 机构和组织等系统,进行接触和谈判; (2)协助上述机构或组织重新接纳组员,并继续按 其在社区中的角色地位提供服务。
(4)符号互动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影响
①人类的行为与互动,是由“符号”及其意
义而引起的,人类对外界的刺激能够做出能 动的反应; ②人类是互动过程的产物; ③ 人们在互动的过程中,能动地塑造着自己 的行为; ④人类群体必须承认环境的影响,并自觉地 去适应环境; ⑤个人在小组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
(二)互惠模式小组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运用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与理论
理论基础
• 1\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 • 2\系统功能理论 • 3\社会变迁理论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 系
内容及具体运用
• 目标: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现社会 整合. • 小组:在工作员的影响下找出小组的共同目 标,根据目标付诸社会行动,组员能够实现自 我发展和完善. • 组员: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民主参与的机会和 潜能,组员可以是所有的公民,特别是鼓励那 些社会弱势边缘群体参与.
• • • • 歌曲:感恩的心 游戏一:吃西瓜 游戏二:皇帝与仆人 游戏三:房子里的一家人
三 治疗模式
• 也称预防与康复模式,是以治疗个人作为小 组工作的任务,同时也提供个人的预防和康 复的一种干预方式.吸纳了精神医学\心理治 疗与咨询的理论与技术,提供的是与个案工 作紧密联系的个人康复和改善的机会. • 从社会层面到个人层面在到社会层面; • 基本上是一种社会化与消费性的服务,是一 种临床模式,用来协助适应不良的个人达到 和恢复预期的社会功能.
具体内容与运用
• 目标:宣泄负面情感;得到接纳和关心;提高自尊;了 解自我;欣赏自我.该模式适用于有困难的人群,面 临危机的人群,寻求更大自我发展的人群. • 工作员:工作员的角色非常重要 • ---小组目标的实现 • ---人际关系 • ---个人的自我实现 • 在中国的实际运用非常广泛
游戏训练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与理论
黄耀明
本课重点
• 学习并认识四种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内 容 • 了解如何在小组工作实践中运用不同的工 作模式 • 对四种不同模式的优势和限制的认识和反 思 • 讨论四种工作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
一 社会目标模式
• 是最早的小组工作模式,柯意尔、克那普卡 等都做过贡献. • 社会目标模式是透过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培 养成员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和社会良 知。它的原则与社区工作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小组中强调参与\共识与任务的达成,更重 要的是强调自我了解和专业训练.多用于社 会政治小组和组织小组中.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理论基础
4、赋权的继续进行
小组动力持续深入,加入社群教育的内容。 戏剧《大院》编排的工作过程,使整个工作团队对与小组一起工作 有了全新的体会和经验,工作思路清晰,社会工作者决定利用讨论带出 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作为下一步戏的内容。制定了工作流程:利 用参与式分享生命故事的方法,选择话题,运用一人一故事的形式把故 事表演出来,在选择话题的过程中进行社群教育。同时将大家共同关心 的话题变成剧本,剧本主要由小组成员撰写和共同改写,工作人员只起 到协调作用,这个阶段剧本的思路和想法更多是小组成员提供的,这与 工作团队之前的工作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戏剧小组的流动妇女们登上正式的舞台,从容地演出大院的时候, 真正显示出了赋权所产生的效果,那就是发掘她们的主体意识和自己决 定生活的能力,充分相信她们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 回溯整个戏剧小组的过程,社会工作者由主导变成协同伙伴的时候, 平等合作的基础才开始建立,参与者主动做事的环境才开始营造出来。 赋权的过程是缓慢的,但是有迹可循的。
社会变迁理论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社会行为互动
关系和制度的演变
社会变迁
人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社会过程”
社会互动的过程 制度化的过程
制度的形成与完善 制度的改革
23
2、社会目标模式小组工作的内 容和具体运用
1)目标-发展和提高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现 社会整合。
参与:期待成员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相互支持 赋权(Empowerment):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权 力,挖掘与激发案主潜能的一种过程、介入方式和实 践活动。 赋权(Empowerment):三个层面 第一、个人层面 它是指通过赋权,使组员形成更加积极和更具影响力 的自我意识。 第二、人际或社区层面 它是指提升个人与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决的经验与能 力。 第三、政治或社会层面 它是指通过赋权,使组员获得更多的能力和资源,并 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目标。
刘梦《小组工作》(第2版)辅导书-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圣才出品】
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1.四种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内容。
答:社会小组工作有四大模式分别是: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性模式。
现将各模式叙述如下:(1)社会目标模式①理论基础社会目标模式源于小组工作的早期实践,它主要是在社区层面展开,而社会变迁成为小组成员参与的期望结果。
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a.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
b.系统功能理论。
系统功能理论假设所有的有机体都是一个系统,由附属于母系统的次系统所组成,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结的,并发挥各自独特的功能,以保持系统内部的平衡,使整个系统稳定地向前发展。
每一个系统都是有界限的,界限内彼此互动维持系统的能量。
c.社会变迁理论。
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量变和质变。
在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改变中,人的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社会发展必然受到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社会行为的互动关系推动着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变迁。
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就是通过社会行为的互动关系,推动社会制度的完善和改革。
②具体内容a.目标社会目标模式的总目标是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现社会整合。
具体分三个层次:第一,发展和提高小组成员的社会意识和潜能,发展和提高他们实现社会变迁的责任心;第二,发展小组成员的社会能力,提高他们应对社会环境方面的个人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社会能力;第三,培养当地的社区领袖,使他们有醒觉和能力去带领推动社会变迁。
b.小组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是通过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实现,培养成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变迁。
第一,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有共同期待的社会目标,即社会变迁;第二,小组成员为了社会整体利益有一套共同信仰的价值观;第三,小组作为一个行动整体共同付诸社会行动;第四,小组成员在社会行动中逐步自我完善和发展。
c.组员社会目标模式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民主参与的机会和潜能,小组成员可以是全社会的所有公民,特别是鼓励那些社会弱势边缘群体参与。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基本模式ppt文档
二、交互模式 交互模式又称互惠模式、互动模式或中介模式,
是指将小组工作的注意力集中于组员与组员之间 为满足共同需要所产生的互动过程。
1、小组工作的目标 使小组成员在社会归属和相互依存中得到满足,
要在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和有关社会系统之 间达到互助和开放。
2、小组的性质
小组有一个共同目标并且是一个互助的系统。
一个健全的小组必须包括以下要素:提供组员之 间彼此认同的机会;提供使多数人归属的温暖感 觉,如果在生活中个人和他人没有建立广泛的人 际关系,则会失去所爱的人提供的各种帮助;有 表现自己、表达自我、维持自己在群体中独立性 的自由;有选择自己朋友的自由,但不得已必须 接纳对方时,应负起责任;向组员提供表现个性 和与他人分享的机会;向组员提供学习和独立生 活的机会。
由于传统上的治疗模式不太重视组员的互助系统, 强调治疗“小组中的个人”,强调“医患关系”, 而非平等的合作关系,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组 员的潜能和能动性的发挥。
第二节 小组工作模式的发展
一、发展性模式
发展性模式又称为过程模式,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 和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是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
6、优势与局限
这个模式注重组员的潜能和互助系统,突出 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信念;小组的目标来自 组员的互动和讨论,有利于组员发挥能动性 和培养自决意识;组员自主选择恰当的介入 策略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防止外界的价 值干预。
但此模式对小组中个人期望和个别化的关注 不够,对组员个人改变程度的评估不足。由 于社会工作者的权力不足,使其难于用自己 的权力影响小组过程。
小组工作第二版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概论
6、优势和限制
优势:
注重成员的潜能和互助系统,突出了社会工作助人 自助的信念;
小组的目标来自成员互动和讨论,有利于成员发挥 能动性和培养自觉意识;
成员自主选择恰当的介入策略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 题,防止外界的价值干预。
以促进组员产生社会归属感、形成相互 支持为目标。
目标焦点:既在个人,也在环境 目的:组员在社会归属和相互依存中得
到满足,组员之间、小组之间和有效的 社会系统间达到互助与开放。
2、小组
提供成员之间彼此平等认同的机会; 提供使多数人归属的温暖感觉; 有表现自己、表达自我和维持自己在群体中
独立性的自由; 有选择自己朋友的自由,但不得已必须接纳
展的关系
二、社会目标模式小组工作的内 容和具体运用
1、目标 2、小组 3、组员 4、工作者 5、实践原则 6、优势和限制 7、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1、目标
以培养组员社会归属感、责任感,实现 社会整合最为小组目标。
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挖掘 其潜能,提高其实现社会变迁的责任心。
体行动 7、促使社会变迁目标的实现
6、优势和限制
优势:
符合社会工作原初追求社会公正和社会关怀 的理想;
通过小组工作发展社区组织,通过社区组织 进行社区教育,以此提升民众的意识,达到 社区赋权的目的。
限制:
忽略群体中的个人需求
7、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扶贫 妇女小组
第二节 互惠模式
这个模式主张在助人的过程中应该强调个人 与社会的关系。
中间阶段:引导者、资源提供者、榜样: 引导、推动组员表达感情、分享经验、 积极联系、提供资源、提供榜样。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二 目标
其总目标是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 现社会整合。具体分三个层次:
第一,发展和提高小组成员的社会意识和潜能及社会 责任心。
第二,发展小组成员的社会能力,提高他们应对社会 环境方面的个人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社会能力。
第三,培养当地的社区领袖,使他们有醒觉和能力去 带领推动社会变迁。
三 小组 每一个小组都是潜在的社会资源,能影响社 会变迁。
三 小组
小组治疗模式着眼于矫治、治疗、人格重建 等过程,因此,治疗小组常常要持续较长的时 间。此外,由于组员的特殊性,治疗模式会比 较依赖专家的判断和专业化的指导。
四 组员 治疗小组的组员通常是有较严重的情绪问
题、行为障碍、人格问题、精神异常或者有社 会偏差行为的人,所以,人组前的评估是非常 重要的工作。下列病例不宜人组:严重抑郁、 躁狂病人,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反社会人格, 偏执人格,极端分裂性人格 。
这三大模式经历了一个从关注社会结构层面到关 注人际关系层面,再到关注个人治疗层面的演变 过程。
第一节 社会目标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源于社会小组工作的早期实践, 是最早的一个小组工作模式,它是透过一系列 原则和方法培养成员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 和社会良知,推动社会变迁。它的原则与社区 工作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小组中强调参与、共 识与任务的达成,更重要的是强调自我了解和和组织小组中。如:社区行动小组、各类扶 贫小组、环境保护小组等。
因此,治疗模式是一种临床模式,用来协助 适应不良的个人达到和恢复预期的社会功能。
一、理论基础
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与个案所采用的理论依 据十分接近,除了经典的精神分析、行为认知 、和人本主义三大流派外,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莫雷诺创立发展起来的心理剧的小组治疗的 方法、泊斯的完型治疗、波恩的交流分析理论 、艾丽思的理性情绪治疗理论、葛拉瑟的现实 疗法,这些理论对小组治疗的发展也都有比较 大的影响。
社会工作者小组工作主要模式
教育理论和社会学观点。
论、社会化理论、学习理论为重;
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 能够意识到他人价值;能够意识到小组
3 基本假设是个人的社会关系与适应方 小组动力学理论。基本假设是个人与 的情景,评估小组的情景,并在小组中
面的问题能够通过小组的方式得到治 社会系统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小组 采取行动。
原
2 建立小组规范和价值系统;
求,挖掘小组的正向动力,动员组员 3 激发小组成员的潜能,增强小组成员
3 严格遵循民主原则,形成共识和集 3 预先设定小组聚会的内容;
则
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强化发展目 的能力。
体行动;小组要促进社会变迁目标的 4 强调为服务对象工作,而不是与服务 标;
实现。
对象一起工作。
2 向组员说明自己在小组中承担的角
色,说明小组的作用。
2
2 组员在团体中有平等互惠的动机和 2 小组组员通过互动、学习和经验分享
员的社会能力、培养社区领袖;
3 社会工作者扮演治疗者的角色。
能力;
1
获得自我成长;
2 在社会目标模式中小组组员有民主
3 社会工作者是中介者和使能者。 3 社会工作者扮协调者和使能者的角
参与社会生活的动机和潜能;
色。
3 社会工作者扮演着影响者的角色:
系列原则和方法培养公民社会责 务;
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 的社会功能为目标。理论基础主要是心
任感、社会良知、社会意识。 2 理论基础源于精神医学、心理治疗和 放和相互影响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 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不组
含
2、 理论基础:系统论、生态系统论、 咨询理论与技术,尤其以行为修正理 功能的目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发展 动力学。基本假设:人有潜能自我实现;
小组工作的理论模式
小组工作的理论模式小组工作的理论和理论模式一、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1、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在小组中运用最多的是心理分析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的鼻祖佛洛伊德任务成年人的问题源于在儿童期未解决的心理冲突,这类冲突或许是儿童时期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抑或是经历了心理创伤、当个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会用自卫的手法去处理冲突。
心理分析理论运用在小组工作时,主要以个人为工作焦点,而不是以小组整体为基础。
通过小组实践,人们可以建立起他们处理个人关系的技巧、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自信心。
小组中的高凝聚力和提供给人的安全感,能够使成员更开放地表现自己的感情、思想和内心冲突,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改变行为模式和解决问题。
2、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的重点在于成员的个人行为而不是小组的行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有三种学习方法。
(1)传统条件反射理论。
在传统方法中,行为是与刺激相联系的。
社会工作者根据小组期望的目标,对小组成员提供某种得以引起行为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引导他们的行为朝向小组目标所期待的方向发生转变。
(2)强化条件反射理论。
这种学习方法立足于人的行为受行动的结果的的影响。
如果某种行动的结果被加以肯定,人们就会坚持这种行为;而如果对某种行为的结果持否定的态度,这类行为就会被剥削。
小组工作者用表达意见、赞赏等强化和鼓励积极的行为,就会影响小组成员的行为转变。
(3)社会学习理论。
这种学习的理论任务行为是在对他人的行为观察和评价过程中习得的。
当某个成员的某种行为受到表扬,其他成员会期待将来得到同样的表扬而学习这种行为。
反之为了避免出现否定性的结果,小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就不会使用同样的行为。
3、系统理论系统理论把小组看作是由不同的互动因素所组成的系统,。
按照帕森斯所述,小组是一个有许多相互依赖的成员的社会系统。
这些成员是小组系统的一部分,在一种不断变换的社会环境中,这个小组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运行时,试图保持一定的持续和一种稳定的平衡。
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
分,自我的功能是协调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使个人的行
为产生合理的适应
•
从这一理论观点出发,小组工作者应当在成员自我功能转弱
或消失时通过小组活动适时地协助他们恢复这种自我功能。
• 5、人类同时可以处在两种相对的境况中,人可以
同时对一个人或同一情况具有两种相对的情绪或反映
• 心理学认为,人类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常会因为同时具有一个
•
B、第二个基本假设是:人类在行为发展过程中,
一定要有健全和适当的小组生活,并且这种小组生活
应伴随其一生。
• 健全的小组生活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 A、可向成员提供平等的认同机会 • B、有机会使成员产生温暖的感觉
• C、有机会使成员获得选择自己喜欢的朋友的自由;当不能建 立亲密关系而又必须接纳对方时,应能负起接纳的责任
最后会出现情绪整合或情感加深;
•
在小组瓦解时,三者会向反方向变化,先是依恋
情绪被破坏,然后控制关系松弛或瘫痪,最后成员脱
离小组。
• 3、需要理论对小组工作的指导
• A、帮助小组工作者把握小组的方向
•
人的行为是有规律可循的,一切行为都围绕个人的需要而产
生,我们可以用需要的观点看待人的发展和人的问题。
之间的关系。
•
小组成员普遍存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问题,因而普遍存在
追求的动机。
• 小组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激励起他们改变的动机,还必须在小 组内创造一些条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动机,包括 使他们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及对结果
负责等,使他们有意愿、需要和兴趣改变他们的问题处境,学习 新经验、新行为和新思维方式,实现个人长远的成长。
(二)小组生活发展理论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 互惠模式(交互) 治疗模式 发展性模式
三大模式
社会结构层面
人际关系层面 个人治疗层面
宏观和微观的介入,理论来源的两个部分
外借理论(理论基础)-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病 学、医学、管理学、教育学等 实务理论:自身的工作实践中
一、社会目标模式 (科伊尔、凯瑟、科诺普卡、克根)
妇女手工艺制作(合作及创收)――帮助妇女 利用传统手工艺开发一些产品,得到合理报 酬补贴家用和支持孩子读书; 夜校、培训及另类教育――夜校帮助许多成年 人和贫困失学青少年进入夜校或参加培训, 学习与自己生活和劳动相关的知识(文化传 承、识字、农技等),以提升他们应对生活、 生产的能力。 综合社区中心的建立――中心由村民自己设计、 施工等,保持壮族特色的石头房,内设教室 兼多功能厅、图书室、妇女手工艺室等。
孝布改革与文化传承--“孝布越长越孝顺”是改革开放后互相攀 比的陋习,增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妇女织布的沉重压力。我们 和村委会、老年人协会合作,一方面提倡节约孝布,另一方面用 “口述史”深入挖掘壮族丧塟文化并利用主家办丧事的机会倡导 “送终”仪式中的“尊老敬老”美德。
沼气项目的开展―――利用有机肥节约了燃料,减少了砍柴的数量 和劳顿,使用起来既方便又环保,深受村民欢迎。 支持基础教育发展―――我们通过“飞利浦教育基金”资助近100 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由村民组成的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具体落 实项目工作,村民在做项目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6)优势与限制
符合社会工作原初追求社会公正和社会关怀的理想,强调个 人问题的解决与社会结构问题的解决相关联。民主化原则及 赋权 过分注重组织的力量,忽视个人的独特需要,解决群体需要 优于解决个人问题。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2.场域理论
1.考夫卡:行为环境论
地理环境(现实环境)
行为环境(意想中的环境)-心理物理场
2.勒温:生活空间论 生活空间包含三种基本意思
• 构成生活空间的要素:人和环境,环境和人的心理目标相结合时, 才起环境作用,生活空间才成立
• 生活空间具有动力的作用:吸引力和排斥力
• 生活空间的动力作用是逐级展开的
精神分析小组
沃尔夫认为,精神分析小组的目标,主要是重建组员个 人的性格和人格系统。
WOLF-以象征的方式再现个人的原生家庭,成员的历 史在小组面前重演,小组对原生家庭进行再创造。
• 阿德勒式小组
• 目的论,人的生存是有目的和目标的
• 过去的经验+现状的情形、对未来的期望
• 心理和行为的问题都是不良的生活方式,不正确的 追求目标及不健全的社会兴趣造成的
3.此时此地的概念:强调期待、自我评价与记忆等因素对人行为的影响
3.镜中我、自我观念和符号互动论
1. 库利:人格群体论 • 社会我-第一群体,人格群体;第二群体,非人格群体
2. 米德:社会互动作用论 • 强调社会相互作用、意识与个人行为的关系; • 自我论:自我内部具备的主客动态关系-生物人、社会人的内在 机理。主我、客我 • 个人社会化:角色
1、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
• 参与可以学习民主的技能,可以激发个人的潜能,可
以提升人的意识;对话可以增进不同人群的理解,可育的过程
• 赋权(empowerment):三个层面
个人----发展一个更加积极的更有影响力的自我意识。 社区---获得知识,提供能力,以便对个人周围的社会 政治环境有一个更加具有批判性的理解。 社会---获得更多的能力和资源,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 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防止外界价值干预 个人期望和个别化的关注不够,对成员个人改变的
程度的评估不足 工作者权利不足,无法影响小组过程
⑥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依靠群体力量,有文化基础:集体主义精神和利他 精神
中国人不善于自我表达,使得充分发挥受影响
布卢默:符号相互作用论
2、互惠模式小组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运用
① 目标:
使小组成员在在社会归属和互相依存中得到满足 预防的、补充性的、复原性的
② 小组:是此模式的中心,是一个互动体系,是 工作者的案主。
③ 组员: ④ 工作者:调解者、使能者-与案主同行
④ 实践原则:面对面的小组动力模式 ⑤优势和限制
培养当地的社区领袖,带领推动社会变迁
2)小组
社会目标、价值观、共同付诸行动-成员完善和发展
3)组员
全社会的所有公民特别是弱势边缘群体,具有同质性 小组成员在开放的小组中来去自由
4)工作者:有影响力的人物
倡(引)导者-使能者、资源提供者、榜样的角色
5)实践原则
工作者--价值观中立、组员充分自决 小组本身--民主参与与成员共识,协助不同类型组员参
平寨婦女手工藝小組
我们为什么要成立妇女小组
成立妇女小组,用我们传统的手工艺开发一些产品,得到 合理报酬补贴家用和支持孩子读书,是平寨妇女一直期望 的事。
同时,通过手工艺的开发,使平寨妇女增强对自己文化的 认同和信心,使妇女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能力提升,学习 合作的重要性并把合作作为发展的基础,也是妇女小组的 重要目的之一。
运用领域广泛:儿童成长、生活压力缓解、降低孤独感 抢救无效
昆明:社区戒毒机构:对质小组、情感发泄小组
案例介绍
7259老养残 德育同伴教育小组
三、治疗模式(预防与康复模型)
社会工作的一大传统:吸纳了精神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是一种临床模式
利德尔、科诺普卡、斯罗根、费希、甘特 纳--罗伯特.凡特
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主要 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社会目标模式 互惠模式(交互) 治疗模式 发展性模式
三大模式
社会结构层面
人际关系层面
个人治疗层面
宏观和微观的介入,理论来源的两个部分
外借理论(理论基础)-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病 学、医学、管理学、教育学等
实务理论:自身的工作实践中
一、社会目标模式 (科伊尔、凯瑟、科诺普卡、克根)
过去的经验+现状的情形、对未来的期望
心理和行为的问题都是不良的生活方式,不 正确的追求目标及不健全的社会兴趣造成的
案主并没有生病,只是灰心丧气,不能很好 地解决生活中的任务,强调治疗是一种教育 和激励模式。
心理剧 莫雷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帮助人们表达感受,获得更深的 自我理解和情感宣泄,接受有关角色的回馈
场域理论
地理环境(现实环境) 1. 考夫卡:行为环境论
行为环境(意想中的环境)-心理物理场 2. 勒温:生活空间论 生活空间包含三种基本意思
构成生活空间的要素:人和环境,环境和人的心理目标相结合时, 才起环境作用,生活空间才成立
生活空间具有动力的作用:吸引力和排斥力 生活空间的动力作用是逐级展开的
夜校、培训及另类教育――夜校帮助许多成年 人和贫困失学青少年进入夜校或参加培训, 学习与自己生活和劳动相关的知识(文化传 承、识字、农技等),以提升他们应对生活、 生产的能力。
综合社区中心的建立――中心由村民自己设计、 施工等,保持壮族特色的石头房,内设教室 兼多功能厅、图书室、妇女手工艺室等。
老年人协会--在老年人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成 立了老年人协会,村里的老人家定期聚会, 吹拉弹唱,他们自编自演的节目还代表乡上 在全县“三月三”文化节上表演,真正体现 出“老有所乐,所用”。
城乡合作--在城乡间推动“城乡携手、公平 交易、共创绿色家园”的行动计划,宗旨是 改善农民生计,提供绿色健康的农副产品, 互惠互利,免除中间剥削,和谐城乡居民的 社会关系。
小组 的整体功能最大化
3. 层次性:小组必须建立总目标和过程目标 4. 动态性:
小组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化的、情境化的过程,小组处于不同 的发展阶段和处境中,工作者的角色和方法技术也不同
社会变迁理论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社会行为互动
关系和制度的演变
社会变迁
人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社会过程”
农村社会工作探索 —中国农村减贫能力建设模式
始于2001年,由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与云南大学社 会工作系/社会工作研究所共同建立。
项目地点:云南省师宗县 五龙壮族乡平寨行政村 主要工作:
口述历史与村史收集--- 我们坚信民族文化挖掘和整理是传 统文化保留和传承的过程,也是文化身份认同和自信心建 立的过程。
目标:培养成员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社会良知 期望结果:社会变迁 强调:
参与、共识与任务的达成 自我了解和专业训练
应用领域:社会政治小组、组织小组
系统功能理论
强调四原则
1. 目的性:
小组是由不同元素所组成的系统,各项工作必须根据总目标 展开。
2. 整体性:
每个小组都是一个整体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每个成员发挥各自的功能,才能使
二、互惠模式(互动模式、调解模式)
施瓦茨-助人过程中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理论基础 1)系统理论(人与环境的关系) 2)场域理论 3)互动和沟通理论
系统理论
关注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个人本身 关注彼此的沟通和互动 (人与环境的关系) 佩恩:人所面临的环境系统:
自然系统 正式系统 社会系统
系统的适应性要求小组必须根据环境的需要而变化 --所有这些系统都与小组或成员是互动的,小 组成员之间必须互相沟通和接纳。
与 机构和社区-阐明政策和信念、明确限制与资源
6)优势与限制
符合社会工作原初追求社会公正和社会关怀的理想,强调个 人问题的解决与社会结构问题的解决相关联。民主化原则及 赋权
过分注重组织的力量,忽视个人的独特需要,解决群体需要 优于解决个人问题。
7)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多在弱势群体中运用
被社区发展机构所用:“扶贫”中村民自助组织的发育 农村:妇女手工艺制作小组、妇女成人教育小组-应对市场
1、理论基础
1. 精神分析小组 2. 阿德勒式小组 3. 心理剧 4. 行为治疗小组 5. 完型治疗小组 6. 交流分析小组 7. 案主中心小组 8. 理性情绪治疗小组 9. 现实疗法小组
精神分析小组 WOLF-以象征的方式再 现个人的原生家庭,成员的历史在小组 面前重演。
阿德勒式小组
决定论 目的论
3. 此时此地的概念:强调期待、自我评价与记忆等因素对人行为的影响
3)“镜中我”、自我观念和符号互动论
库利:人格群体论
社会我-第一群体,人格群体
第二群体,非人格群体
米德:社会互动作用论 强调社会相互作用、意识与个人行为的关系; 自我论:自我内部具备的主客动态关系-生物人 社会人的内在机理。主我、客我 个人社会化:角色
基本假设:
问题行为、认知方法、情绪都是后天习得,可由新的学习历程得以矫正。
突出特点:
治疗过程中需要详细的目标、具体的说明 及时的测量和记录 主人和治疗同时进行
治疗的内容
行为的评估 确切地说明治疗目标 确立适合特定问题的具体的治疗方案 客观地评价治疗结果
应用领域: 学校、精神病院、社区治疗中心、监狱 社会技能训练小组、肯定训练小组 、压力管理小组、
云南平寨妇女手工艺小组:/sgy.asp
四川512民间救助中心: 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服务中心:
社区伙伴四川青年志愿者实习生项目: 社区伙伴青年实习生小额基金项: /young/index.htm
压力 单身母亲自强小组、离婚妇女适应小组、下岗工人自强小组
社会目标模式案例介绍
香港理工大学 古学斌 1993, 贵州农村妇女工作:能力建设与增权 2001,平寨妇女手工艺小组隶属于 农村社会工作探索 —中国农村减贫能力建设模式 2008,集疗伤与生产自救于一体的映秀母亲刺绣小组 广州映秀母亲羌藏缩绣品慈善义卖会,2009.5.12 锅庄舞大比赛,2009.5.1
社会工作实习―――整个项目始终贯彻推动中国社会工作专 业实务发展,让学生深入农村实践并参与项目工作,是农 民和学生“同行”,“共同成长”并达致“双重能力”提 升的过程。
孝布改革与文化传承--“孝布越长越孝顺”是改革开放后互相攀 比的陋习,增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妇女织布的沉重压力。我们 和村委会、老年人协会合作,一方面提倡节约孝布,另一方面用 “口述史”深入挖掘壮族丧塟文化并利用主家办丧事的机会倡导 “送终”仪式中的“尊老敬老”美德。
沼气项目的开展―――利用有机肥节约了燃料,减少了砍柴的数量 和劳顿,使用起来既方便又环保,深受村民欢迎。
支持基础教育发展―――我们通过“飞利浦教育基金”资助近100 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由村民组成的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具体落 实项目工作,村民在做项目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妇女手工艺制作(合作及创收)――帮助妇女 利用传统手工艺开发一些产品,得到合理报 酬补贴家用和支持孩子读书;
近几年来,由于年轻人已经不太学习织布刺绣了,我们的 传统手工艺面临逐渐消失的境况。开发我们的手工艺品, 也推动了抢救和发展平寨传统的手工艺的工作。
妇女小组的发展
2006年9月,平寨6位妇女在金凤的带领下,成立了妇女 小组。
之后,在项目工作人员的支持和配合下,经过了市场调查, 考察等等前期工作和摸索,妇女小组做出了第一批手工艺 品。
2007年7月,妇女小组为“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国际学 术研讨会”制作了100多个绣片镜框。这些精美的绣品得 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赞赏。
同时,妇女小组设计制作的靠垫、桌布、纸巾盒套、笔套、 手链等产品也得到大家的好评。通过会议义卖和其他会议 的订货,妇女小组收入了23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