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八章运动和力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八章运动和力](https://img.taocdn.com/s3/m/9c6ff64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1.png)
一、参照物1.定义:观察物体运动的标准或参照依据。
2.分类:(1)绝对参照物:地球。
(2)相对参照物:其他物体。
3.特点:参照物的选择不同,运动状态的描述会有差异。
二、速度1.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2.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3.分类:(1)瞬时速度:物体其中一时刻的速度。
(2)平均速度:物体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4.单位:m/s。
三、力1.定义:是引起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或能够改变物体形状的原因。
2.特点:(1)有大小和方向。
(2)使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位移。
3.公式:力=质量×加速度。
4.单位:牛顿(N)。
5.类型:(1)推力:使物体朝前运动的力。
(2)拉力:使物体朝后运动的力。
(3)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四、力的作用效果1.物体只受到一个力作用时,可能出现的效果:(1)静止:-力的合力为零。
-受力平衡。
(2)运动:-力的合力不为零。
-受力不平衡。
2.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可能出现的效果:(1)物体加速度不为零:力的合力不为零。
(2)物体加速度为零:力的合力为零,即受力平衡。
五、质量和重量1.质量(1)定义:物体所固有的属性,表示物体惯性的大小。
(2) 单位:千克(kg)。
2.重量(1)定义: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2)公式:重力=质量×重力加速度(g)。
(3)单位:牛顿(N)。
(4)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一般取9.8m/s²。
六、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若两个力的作用方向相同时,两个力的合力是它们的矢量和。
2.力的分解:若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它们的合力等于这个力,且两个分力合成为该力的方向。
七、力的形式1.弹力:物体受到弹性物质的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
2.摩擦力:物体在相对运动和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力。
3.支持力:物体受到支持物的作用力。
4.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受到的阻碍力。
5.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八、摩擦力的影响因素1.物体之间的表面粗糙程度:摩擦力与表面粗糙度成正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acbf2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c.png)
木板表面
在同一斜面的同 一高度
比较小车滑行的距离
讲授新课
实验记录
表面状况 阻力的大小
棉布 木板 某表面
大 小 更小
小车运动的 距离s /m
小车速度减小 的情况
快 慢
更慢
结论
平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越____小____,小车运动的 距离越___长_____ ,速度减小得越___慢____ 。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二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平衡力
运动状态不改变
F 静止: F=G
向上匀速: F=G
向下匀速: F=G G
物体只受拉力和 重力的作用
讲授新课
F 非平衡力 向上加速:
运动状态改变 F>G
向下加速: G
F<G
有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运动状态不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 且是非平衡力。
一 不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二 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改变
三
相等
成一定 角度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四 相等 相反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讲授新课
小结
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 平衡。
简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讲授新课
一 力的平衡
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只受两个力
二力平衡
2.平衡状态
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讲授新课
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 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带答案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带答案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da29b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3.png)
(名师选题)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带答案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单选题1、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N水平拉力F1的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将A、B紧靠着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种情况中,B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A.10N、10NB.10N、5NC.0N、5ND.0N、10N2、大型运输机投掷救灾物资时,必须在A.在目标的正上方投掷B.在目标处正前方时投掷C.按原来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D.做减速运动3、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是不断地提升、扩展的,古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直到16世纪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提出了“日心说”,才推翻了这一观点。
这个天文学家是()A.牛顿B.爱迪生C.哥白尼D.爱因斯坦4、公交车上安装有拉环,避免乘客由于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摔倒。
如图所示是公交车运动状态突然改变时,一名乘客没有抓住拉环的示意图。
则关于公交车此时的运动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公交车一定是向西加速运动B.公交车可能是向东加速运动C.公交车一定是向西减速运动D.公交车可能是向东减速运动5、媛媛用水平向右的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推力F的大小以及桌子的运动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则()A.在0~6s内,推力小于摩擦力B.在第7s时,桌子处于平衡状态C.在6~8s时,桌子受到的摩擦力为12ND.当桌子受到摩擦力为10N的时候,桌子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6、小东和妈妈周末乘车到郊外去游玩,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东和妈妈都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B.汽车紧急刹车时,小东向前倾,是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C.驾驶员松开油门后,汽车仍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D.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汽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7、如图所示,跳远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要先助跑,再起跳至最高点,最终落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初中)第八章运动和力(共3节)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初中)第八章运动和力(共3节)](https://img.taocdn.com/s3/m/7d242f2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8.png)
自我检测
8.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前进,在密闭没有空气流动的车厢内点燃一支香,则车里乘客看到香所冒出的烟的运动情况是( ) A、一边上升一边向前飘 B、一边上升一边向后飘 C、只是上升,不向任何一边飘 D、无法确定
C
自我检测
BC
自我检测
5.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在静止时才具有惯性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C.太空中的物体没有惯性D.不论物体运动与否,受力与否,物体都具有惯性
D
自我检测
(多选)6、下列哪些现象是利用惯性的( )A、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 B、司机和前排的乘客要系安全带C、洗完手后,用力甩掉手的水滴D、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尽力助跑
惯性
问题一: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问题二: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就大呢?
问题三:“惯性”是不是就是“惯性定律”?
不是,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它跟物体受不受外力无关。惯性定律是物体在特定条件下(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问题四:惯性是一种特殊的力吗?
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而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A.球所受的重力和球对绳的拉力B.球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球的拉力C.绳对球的拉力和球所受的重力D.球对绳的拉力和绳对天花板的拉力
课堂练习
c
6、在图2所示情况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课堂练习
c
7.当物体只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时( ) A.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要发生变化 D.物体有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有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乙图:原来木块是运动的,当小车遇到障碍物时,小车和木块底部由于受摩擦停止运动,但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仍然保持运动状态,所以小木块会向前倾倒。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课件全章节(2)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课件全章节(2)](https://img.taocdn.com/s3/m/38ffc00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1c.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课件全章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全章节内容。
具体包括:8.1牛顿第一定律,8.2力的作用效果,8.3平衡力与不平衡力,8.4牛顿第二定律,8.5牛顿第三定律,以及8.6力的合成与分解。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掌握基本的力学定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牛顿三定律,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解释生活中的力学现象。
2. 学会判断平衡力与不平衡力,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
难点:牛顿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理解,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砝码、弹簧测力计等)。
学具:笔记本、文具、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物体运动与受力分析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
2. 知识讲解:a. 讲解8.1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惯性的概念。
b. 讲解8.2力的作用效果,举例说明力的作用。
c. 讲解8.3平衡力与不平衡力,引导学生判断生活中的实例。
d. 讲解8.4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定律。
e. 讲解8.5牛顿第三定律,解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f. 讲解8.6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方法。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结合教材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知识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2. 力的作用效果3. 平衡力与不平衡力4. 牛顿第二定律5. 牛顿第三定律6. 力的合成与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c.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给定物体的加速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复习《力与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复习《力与运动》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a107c6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1.png)
4.牛顿第一定律:讲解惯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惯性与力的关系,并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如:“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鼓励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
2.设立小组任务,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3.鼓励学生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小组讨论中,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任务。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运动员跳远、汽车刹车等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力与运动的关系,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践操作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在讲授新知过程中,教师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还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3.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可以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详细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课堂的节奏。通过本章节的复习,使学生不仅掌握力与运动的知识,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3d58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1.png)
第八章《运动和力》是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的重要章节,主要涉及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力的作用。
以下是该章节的知识点详解总结。
一、运动的概念1.运动的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或参考系的位置发生改变,称为运动。
2.物体的运动状态:位置、速度、加速度。
3.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位置、位移和路径1.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点的位置。
2.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末位置的变化量。
3.路径:物体运动时所经过的轨迹。
4.平移和旋转:物体的位移可以是平移或旋转。
三、速度与速度的计算1.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瞬时速度:物体在其中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4.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四、速度和位移的关系1.位移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当速度方向变化时,位移方向也随之变化。
2.速度与位移的正负关系: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同时,速度与位移为正值;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速度与位移为负值。
五、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不变。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在时-位置图像中,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匀速直线运动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六、加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1.加速度:速度变化率的大小和方向。
2.平均加速度: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3.瞬时加速度:在其中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
4.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七、变速直线运动1.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改变。
2.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在时-速度图像中,曲线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通过速度-时间图像中的面积可以计算位移。
八、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使物体发生形状、位置或速度改变的作用,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力的单位:牛顿(N)。
3.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或天平。
九、力的效果1.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位置或速度。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fdc61d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3.png)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第八章力和运动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指: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个定律适用于所有物体,条件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总体来说,这个定律没有例外,它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阻力。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而惯性的大小只与其质量有关。
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
利用惯性可以实现一些有趣的运动,例如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但惯性也会带来危害,因此在小型客车行驶时,前排乘客要系好安全带,车辆行驶时也要保持距离。
第二节二力平衡当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为平衡力。
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就被称为一对平衡力。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如果满足这四个条件,那么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可以应用于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已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求出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第二种是已知物体受力情况,可以根据二力平衡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总的来说,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物体受力情况和物体运动情况来描述。
如果物体不受力,则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如果物体受到平衡力,则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如果物体受到非平衡力,则会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八章《力和运动》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八章《力和运动》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c7a632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b.png)
4.反思与评价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加深对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过程和合作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
5.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讲授摩擦力的定义,讲解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如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等,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讨论题目,引导学生针对题目进行小组讨论,如“力是如何作用在物体上的?”,“二力平衡的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共同探究、分析、总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如物体形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加深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
4.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惯性的概念,引导学生运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5.结合学生的作业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贴近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验现象,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力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思考:教师针对本章知识点设计了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等。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力的作用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八章运动和力(整章知识详解)图文结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八章运动和力(整章知识详解)图文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f0418bb1172ded630b1cb6e5.png)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
推理: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_无__休__止__地__运__动____ 下__去__,__运__动__速__度__将__保__持__不__变____。
理想状态:如果表面绝对光 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
伽利略:如果运动物 体不受力,它的速度将 保持不变。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
踢出去的足 球能永远飞行吗?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
本节导航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2.牛顿第一定律
3.惯性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 —— 维持运动需要力
如果要使一个物体 持续运动,就必须对 它施加力的作用。如 果这个力被撤销,物 体就会停止运动。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
运动和力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
目录:
1、牛顿第一定律 2、二力平衡 3、摩擦力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
导入新课
我之所以能看得远,因为我站在
巨人的肩上。
—— 牛顿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
“自行车为 什么总要停下 来?”
条件的改变
保持原来的 运动状态不变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
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突然拉动小车时, 木 块下部随车一起运动 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 来的静止状态∴向后 倒。
木块处于运动状态 小车突然停下时,木 块下部随车一起停止 运动,上部由于惯性 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向前倒。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
请用惯性知识解释: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6da1b19453610661fd9f42a.png)
第八章力和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⑵说明:【实验设计】如图,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不同的物体,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推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事项】②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
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利用惯性的实例: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的实例:小型客车前排乘客系安全带、车辆行驶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汽车限速、汽车禁止超载。
解释惯性现象的基本步骤:①确认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状态;②其中的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受何种力,运动状态发生何种改变;③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④发生了何种现象(或造成了何种结果)二、二力平衡1、几个力平衡:物体在受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2、平衡状态: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 单元总结(解析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 单元总结(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906810bb4cf7ec4bfed07d.png)
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总结(解析版)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1.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这就是说物体只要不受力(受到平衡力或合力为零),原来静止的物体会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4.物体质量决定惯性大小。
质量越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越强,即惯性越大。
5.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一种属性。
二、力的平衡1.我们把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
2.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到的力叫平衡力;物体只受两个力时叫二力平衡。
3.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这两个力叫平衡力。
简单称之为: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如果物体上只受到两个力作用,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直线上,那么物体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有相对滑动时,在它们接触面存在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摩擦力大小与两物体的接触面有关;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2)摩擦力大小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有关;当接触面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静摩擦: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但保持静止状态时,在接触面产生的摩擦力。
5.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知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一定律是本章的重要考点,也是常考热点,在本章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本节包含两个重要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者是不可分割两个知识点,是互相关联而又互相补充的知识。
在本节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理解;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经常与二力平衡结合;三、物体不受力的含义;四、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五、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惯性的例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详解系列--第八章《运动和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详解系列--第八章《运动和力》](https://img.taocdn.com/s3/m/81d388bafab069dc502201f8.png)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详解系列——第八章《运动和力》思维导图【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①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的,不能通过实验来直接验证。
②本定律的研究对象是“一切物体”,这里包括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
③成立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即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它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受到的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其作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
因此我们可以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推广为“合力为零”。
④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是保持静止状态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要看物体的初始状态,若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⑤两个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典例(中考)某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它所受的平衡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物体将( )。
A.立即停止运动B.逐渐减慢,最终停下来C.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D.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直线运动下去解析: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当物体所受的平衡力突然全部消失后,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答案:C【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①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不随外界条件及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一个物体在任何条件下,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由于惯性是种性质不是力,因此不能理解为“受到惯性作用”。
②物体的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惯性与运动的速度等因素无关。
快速运动的汽车很难停下来,正是因为物体有惯性,汽车要保持原来速度大的运动状态,所以很难停下来,而不是因为汽车运动的速度大惯性就大。
人教版部编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运动和力【全章】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运动和力【全章】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ff07071711cc7930b71662.png)
意大利科学家伽 利略通过实验认 为:物体的运动 并不需要力维持, 运动之所以会停 下来,是因为受 到了摩擦阻力。
运动要靠力来 维持吗?
运动不需要力 来维持吗?
实验装置图:
做法: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观 察小车在不同表面(毛巾、棉布、木板)运动的距离。
注意: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的目的是: _保__证_小__车_到__达_在__斜_面__底_端__具_有__相_同__大_小__的__速_度_。
2.坐在匀速行驶的汽车上 的乘客,竖直向上抛出苹 果,苹果会落回手中吗?
新课小结:
一、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二、实验探究 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牛顿第一定律 四、惯性
补充
讨论: 一个物体同时受两个力的情况。
例:书桌上的书等。
猜想
• 两个力的作用效果能与一个力的作用 效果相同吗?
力的合成
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
现代汽车的速度很快,一旦发生碰撞, 车身停止运动,而乘客身体由于惯性 会继续向前运动,在车内与车身相撞 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而向 前飞出车外。为防止撞车时发生类似 的伤害,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 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以 便发生交通事故时,安全带对人体运 动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出现二次伤害。 在高档轿车上,除了前、后排座位都 有安全带外,还安装着安全气囊系统, 一旦车子发生平生撞击,气囊会自动 充气弹出,使人不致于撞到车身上。
应用惯性知识来解释惯性现象
2.为什么锤头松了木工师傅把锤柄在凳子上 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紧地套在锤柄上?
答:锤子向凳子撞击时,锤头和锤柄一 起向下运动,锤柄撞到凳子受到力作用, 运动状态改变而停止运动,锤头由于惯 性继续向下运动使锤柄套紧。 汽车开启时,为什么乘客上半身会往后仰起?
初二物理 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初二物理 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fa60ad1711cc7930b716c5.png)
初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2s,推力小于摩擦力B.2~4s,物体做匀速运动C.4~6s,推力等于摩擦力D.0~6s,推力的大小始终不变2.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慢慢停下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3.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桌面受到杯子的压力就是杯子的重力B.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4.如图所示,将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弹簧正上方O点释放一个重为G 的金属小球,下落到A点时与弹簧接触并压缩弹簧至最低点B点,随即被弹簧竖直弹出(整个过程弹簧在弹性范围内)。
A.小球在A点时速度最大B.小球在B点时受平衡力C.小球从A点到B位置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D.小球从A点到B位置做减速运动5.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矿泉水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瓶对桌面的压力与水瓶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水瓶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水瓶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水瓶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水瓶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D.水瓶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水瓶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6.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一起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对这两个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A对B的压力与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A对B的压力与B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B对A的支持力与A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A对地球的吸引力与地球对A的吸引力大小相等7.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2秒,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B.2~4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ND.4~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置着A、B两个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物体对A物体的支持力与A物体对B物体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A物体受到的重力与A物体受到B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B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水平地面对B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B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与水平地面对B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9.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如图所示,当运动员穿着滑雪板在水平雪地上进行滑行训练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B.穿滑雪板是为了减小对雪地的压力C.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和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D.滑雪板受到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0.体检时,小宏静立在体重秤上,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彼此平衡的是A.小宏对秤的压力与秤受到的支持力B.小宏对秤的压力与秤对他的支持力C.秤受到的重力与秤对小宏的支持力D.小宏受到的重力与秤对他的支持力11.梅西在发任意球时,能使足球由静止绕过人墙钻入球门,该现象说明()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梅西充分发挥了惯性力的作用12.如图的装置中,甲物体重5N,乙物体重3N.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及绳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受到的合力为2 N B.乙受到的合力为2 NC.甲对地面的压力为2 N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 N二、填空题13.物体在流体(气体或液体)中运动时,会受到阻力作用,该阻力叫做流体阻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8.1 牛顿第一定律 课件 (共3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8.1 牛顿第一定律 课件 (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0cd489450e2524de4187e27.png)
如何解释惯性现象 你能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在杯子中盛满牛奶,突 然急速拉动杯子,会看 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解释方法: 1、交待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 ;2、说明运动条件的改变 ;3、点出惯性并得出结论
如何解释惯性现象 你能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在杯子中盛满牛奶,突 然急速拉动杯子,会看 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例题 1、我们现在坐在教室中,当一切外力都突然消失时,我们将: (A ) A、保持静止;
B、飘起来;
C、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三种情况皆有可能。
例题
2、如图所示,小球沿水平桌面由M 端向N 端运动。如果到达桌
面N 端时,小球所受的力全部同时消失,则小球将: C
(
)
A、静止在N点;
B、沿a 轨迹匀速运动 ;C、沿b 轨迹匀速运动 ;D、沿b 轨迹减速运动 。
VS
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 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 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实验目的: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维持 实验思路:。逐步改变水平轨道的光滑程度,观察比较小车运动
的距离的远近。
使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滚下 。水平轨道粗糙程度不同 相同条件:。斜面、小车、木板、绵布、毛巾 不同条件:。 实验器材: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开动脑筋
你认为谁正确?
正方: 玩滑板车时
,人不蹬地,车 最终会停下来。 说明物体运动需 要力来维持。
反方: 滑板车滑行时,
人没有蹬地,车还继 续前进。说明物体运 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车停下来是因为受到 阻力的作用。
开动脑筋 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认为:物体的运 动需要力来维持。 通过实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本节知识点】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这一定律)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基础达标训练】1、(2013•黑河)正在水平面上滚动的小球,如果它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A、立即停下来B、慢慢停下来C、做匀速直线运动D、改变运动方向2、(2013•河北)第一位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物理学家是( )A、伽利略B、奥斯特C、帕斯卡D、阿基米德3、( 2013•鄂州)我国于2013年6月11日17︰38在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州十号”飞船,并开创了中国载人应用型飞行的先河。
火箭升空120秒后,逃逸塔与箭体分离,在分离的瞬间,下列关于逃逸塔的说法正确的是()A、失去重力B、速度为零C、仍有向上的速度D、速度反向【能力提高训练】4、(2013•龙岩)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A、高速路上汽车限速行驶B、汽车驾乘人员系安全带C、人踩到香蕉皮上易滑倒D、拍打衣服灰尘脱离衣服5、(2013•陕西)下列说法中,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A、通过拍打衣服,除去它上面的浮灰B、投掷铅球时,球脱手后仍能继续向前运动C、迅速向下撞击斧子木柄的把手端,斧头就能套紧在木柄上D、行驶中的车辆之间保持一定距离6、(2013•东营)如图1所示,水平公路上向前行驶的汽车中,有一竖直站立的人突然向前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向前倾说明人不具有惯性B、人向前倾说明车具有惯性C、车突然加速D、车突然减速7、(2013•宜昌)如图2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坐在向左匀速行驶的列车上,在他们之间的水平桌面上有一个静止的鸡蛋。
如果列车突然刹车,则桌上的鸡蛋()A、向甲滚动B、向乙滚动C、静止不动D、在原地转动8、(2013•广州)忽略一切阻力,原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大石头的运动情况是()A、始终静止不动B、动了一点点,很快停下来C、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慢慢停下来D、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参考答案】基础达标训练:1、C 2、A 3、C能力提高训练:4、D 5、D 6、D7、A 8、D第2节二力平衡【本节知识点】1、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一对平衡力):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4、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求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5、纳:物体保持平衡状态(运动状态不变)的条件: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基础达标训练】1、(2013•黑龙江)下列是小强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得出的四个结论,你认为错误的一项是( )A、嫦娥二号在轨道飞行时,如果所受的力同时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明匀速爬杆时,手对杆的握力和小明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行车时司机要系安全带,是为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D、在匀速直线行驶的车中,小明竖直跳起后会落在原地,是因为小明具有惯性2、(2013•泉州)如图3所示,下列物体受力示意图中,物体能处于平衡状态的是()3、(2013•成都)如图4所示,关于游泳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力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B、运动员与水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C、使运动员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D、运动员对水的推力和水对运动员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能力提高训练】4、(2013•达州)长方体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上放一木块,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木箱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5、(2013•泰州)台球日益成为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
下列关于台球受力及运动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台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台球的支持力相互平衡B、球杆击球时,杆对球的力与球对杆的力是相互作用力C、击打球的不同部位,球的旋转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运动的台球在碰到桌边后会改变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6、(2013•武汉)如图5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铁块P,其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块条形磁铁Q,P和Q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P和Q的重力分别为G和3G,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为GB、P对Q的吸引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分别为G和2GC、P对Q的吸引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GD、弹簧测力计对P的拉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分别均为2G7、(2013•巴中)如图6所示,下列四个有关物体运动状态描述的图象中,不能说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8、(2013•安徽)如图7所示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为减小摩擦,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B、使实验效果明显,应选用质量较大的小车C、整两边托盘所放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D、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改变力的作用线的位置【参考答案】基础达标训练:1、B 2、C 3、D能力提高训练:4、B5、A 6、B 7、D8、B第3节摩擦力【本节知识点】1、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有相对运动(趋势)3、方向: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3)用滚动代替滑动;(4);让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分开(如:加润滑油、磁悬浮列车、气垫船)。
【基础达标训练】1、(2013•锦州)下列各项措施中,用来减小有害摩擦的是()A、为了防止传动带打滑,需要把皮带张紧些B、黑板上的粉笔字不容易擦干净时,双手用力按黑板擦擦黑板C、自行车轴承中装有滚珠D、在汽车轮胎上装防滑链2、(2013•深圳)自行车是非常方便的交通工具,它运用了许多科学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车轮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B、用力蹬脚踏板,自行车前进是因为受到地面的摩擦力C、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自行车不用踩也会前进是因为自行车的惯性D、上坡前用力猛踩几下是为了增大自行车的惯性3、(2013•雅安)用大小不变的水平力,拉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8所示.木块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绳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D、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4、(2012•岳阳)在研究摩擦力时,小明同学用一块各侧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块,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9所示,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三次示数F1、F2、F3的大小关系为()A、F1=F2>F3B、F1>F2>F3C、F2>F1>F3D、F1<F2=F35、(2012•金华)在做“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0所示,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是为了实验次数木板表面木块放置木块运动的快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1 较光滑平放很慢1.82 较光滑平放较慢 1.83 较光滑平放较快1.8A、接触面压力大小B、接触面积大小C、物体的运动速度D、接触面粗糙程度【能力提高训练】6、(2013•台州)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人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是()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B、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C、塞人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D、塞人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7、(2013•黄石)如图11所示,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水平压力F=kt(k为大于0 的常数,t为作用时间)压在足够长的平整竖直粗糙墙面上,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始终静止B、速度先增加后不变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最终静止D、速度始终增大8、(2013•上海)如图12所示,一个同学用水平力推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推车时水平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A、一定小 B、可能小于C、一定等于 D、可能大于9、( 2013•鄂州)如图13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2秒,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B、2~4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ND、4~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参考答案】基础达标训练:1、C 2、D3、D4、A 5、C能力提高训练:6、C7、C8、C9、D【全章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B、小慧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没有惯性C、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惯性就消失了2、如图8-1所示为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B、运动员的鞋底花纹很深,可以减小摩擦C、运动员冲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人具有惯性D、运动员跑得越快,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长3、牛顿第一定律指出,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如图8-2所示的各图中惯性最大的是()4、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5、哪位科学家利用如图8-3所示,实验得出如下结论:运动物体如果不与其他物体作用,就会沿直线匀速地一直运动下去()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阿基米德6、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力是一对平衡力B、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运动的物体才受摩擦力C、给正在运动的物体再施加一个力,物体就会比原来运动得更快D、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里竖直向上跳起的人,仍将落回原处(不计空气阻力)7、放在桌面上的物体M,受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水平拉力作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M可能不受摩擦力B、物体M可能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C、物体M可能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D、物体M可能不受重力的作用8、如果你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使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后,小球将()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B、保持断绳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9、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避免惯性带来危害的是()A、高速公路上,汽车不准超速行驶B、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前排乘客必须系安全带C、汽车在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车距D、跳远时,助跑能使运动员跳得更远10、如图8-4所示, A、B、C、D分别用照相机拍摄(每0.1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四种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小球受到平衡力作用是()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站在车上的人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B、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当它由运动变为静止时才有惯性C、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12、一个小孩用20N的水平推力推桌子,桌子未被推动,则桌子受到的摩擦力()A、大于20N B、等于20N C、小于20N D、以上均有可能13、如图8-5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14、竖直握在手中的瓶子不滑落下来,这是因为( )A、手的握力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B、手的握力大于瓶子所受的重力C、手对瓶子的摩擦力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D、手对瓶子的摩擦力大于瓶子所受的重力15、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D、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6、我国公安部门规定,坐在小汽车前排的驾驶员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选填“车速太慢”、“突然起动”或“紧急刹车”)时可能对人身造成的伤害.在移动笨重物体时,人们常在重物下垫上滚木,这是为了.17、端午节组织龙舟赛,正在激烈比赛的龙舟,相对于岸上站立的观众,龙舟是的.运动员用浆向后划水,龙舟就向前运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运动员停止划浆后,龙舟还会继续向前运动,这是由于的缘故.18、乘坐公共汽车,当身体突然向前倾倒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当身体突然向右倾倒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19、用钢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之间的摩擦为摩擦;用圆珠笔写字时,笔里头的小钢珠与纸面之间的摩擦为摩擦;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摩擦.20、如图8-6所示,是一起交通“追尾”事故,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汽车B刹车后由于仍继续向前运动,撞上汽车A.为了行车安全,请给驾驶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21、如图8-7所示,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吉祥物冬冬在进行冰壶比赛,掷出的冰壶能在冰面滑行,是由于冰壶具有,而冰壶最终会停止下来,是因为.22、如图8-8所示,用一水平力F=30 N将重20 N的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使其沿墙壁匀速下滑,则木块受到墙壁的摩擦力大小为,摩擦力的方向.23、用钢丝绳系上一个重为500 N的物体,当钢丝绳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以2 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绳对物体的拉力N.24、冬天,汽车在冰面上行驶时,轮胎上经常缠上防滑链,这是采用的办法来摩擦的.25、重104N的车厢,在103N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车厢受到的阻力是N;若将拉力增大,则车厢速度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拉力减小,则车厢速度将.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7分)26、如图8-9所示,是小慧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活动中的实验过程.(1)实验中要让小车每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做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2)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可推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同时也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的原因.(3)在本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如果可以补充器材,你还能进行的实验有:.(只要求写出一个实验的名称)27、(2011•无锡)如图8-10甲所示,是小慧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慧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两个拉力的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慧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慧下一步的操作是:.(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宇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8-10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慧的实验优于小宇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A.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28、小慧用如图8-11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时,小慧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弹簧测力计沿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序号木块放置情况木板表面情况压力/N 弹簧测力计示数/N1 平放木板 6 1.22平放木板8 1.63 平放木板10 2.04 平放木板上铺棉布6 1.85 平放木板上铺毛巾6 3.0(f 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大小的关系式是.b:如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选序号为三组数据进行分析.(3)小慧在实验时还发现: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且示数会变化.他请教老师,知道可用F-t图像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某次实验开始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F-t图像如图8-12所示,其中0~4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像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如果实验时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N,则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A、静止B、匀速直线运动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B4、D5、B6、D7、D8、B 9、D 10、B 11、A 12、B 13、B 14、C 15、D二、填空题16、紧急刹车减小摩擦17、运动相互龙舟有惯性18、刹车左转弯19、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20、惯性为了你和他人的的安全,请不要超速行驶21、惯性冰壶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改变了冰壶的运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