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优秀教学案例
例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我们如何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哪种水果?”“怎样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些数据?”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比较、分类、排序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
3.通过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题技巧。
1.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2.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他人的不足,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3.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既要关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情感态度。
4.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思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的互补性。
2.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确保每个成员都参与到讨论和实践中。
3.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
4.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优秀教学案例
4.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对称、平移、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对称、平移、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2.强调这三种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小结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合作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我国数学文化的自豪感。
4.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资源,创设形象、直观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问题的层次性,使学生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3.小组合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习的有效运用
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升学习效果。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数学广角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广角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①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②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同学们都说喜欢去郊游,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去数学广角逛逛(揭示课题:数学广角)师:让我们唱着歌一起出发吧!(课件播放歌曲,教师带着同学一块做动作)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排列师:数学广角到了,我们先去数字宫瞧瞧,同学们看见了什么?生:数字1和2师:你看到这两个数字宝宝你想到了什么呢?生1:我想到1+2=3师:还有吗?生2:2-1=1师:其他同学有没有别的想法?生3:我想到了12和21师:有的想到加法计算、有的想到减法计算、有的还想到1和2还可以组成新的数,小朋友们真棒,说说这是一个几位数是怎样得到的?生:有个位和十位。

师:说得很好(教师在黑板上边写)我们在十位上写上1,个位就剩下2;我们在十位上写上2,个位就剩下1,所以1和2可以组成两个两位数。

这时数字3也来凑热闹了,数字3问:“我们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两位数呢?请同学们仔细的想一想,想好了把小手举好,悄悄地告诉老师。

(学生想,老师走下去听意见。

有说3个的,4个的,6个的)师:说3个的你说说到底是哪三个?生:13、32、21师:你说是4个,你来告诉大家是哪四个?生:13、12、23、31、32师:说6个的来说说你找到的。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学广角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掌握数学广角中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数学广角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数学广角相关知识的探究学习。

鼓励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解与示范教师对重点概念进行详细讲解,并提供典型例题的解题示范。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课堂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及时反馈学生的练习情况,帮助他们发现和纠正错误。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图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设计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答案,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优秀3篇)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优秀3篇)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优秀3篇)《数学广角》教案篇一《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

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为依托,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组合数字和学习概率统计奠定基础。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①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②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排列组合的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⑤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掌握求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

如搭配衣服、搭配早餐,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学习创设“三个小朋友带我们游数学广角”这样一个探究的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5.电子白板的使用。

本节课我完全利用了电子白板自带功能去满足整节课堂的需要!电子白板的特色就是编辑和展示共存交互性!教学中我运用了书写、标注…多媒体展示和传统黑板书写相结合的功能,直接在图片和课件展示中去记录、标注和批阅;在生动直观的教学过程中巩固和强化我们学习的内容。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共8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共8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数学广角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97页的内容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独有的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方法,发现3个不同数字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初步渗透排列的思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的根本经验,感知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进而到达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方法。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的不同。

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2、掌握排列不重复、不漏掉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数字卡片、课件、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卡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猜一猜:老师手中宝盒里装的是什么宝贝?由此给学生设下悬念。

宝盒是老师从智慧城堡里取来的,这节课老师就带同学们去智慧城堡里探秘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新知 1、自主探究:从数字卡片中任选两张卡片动手摆一摆,你能组成哪些不同的两位数?并把结果记录在学习卡上自主探究栏内。

2、学生独立思考摆完后,小组内合作讨论,把答案写在学习卡上合作学习栏内。

3、小组汇报。

〔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并说理。

〕4、引导学生寻找要想使排列的数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方法。

5、归纳总结方法。

板书:有序、不重、不漏。

6、根据以上过程的探索,学生已经知道了排列数最好的方法。

再把答案整理好写在学习卡上达成共识栏内。

三、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兴趣。

用红、黄、和兰3种颜色给两个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2、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搭配好衣服,快乐出发。

《数学广角》案例教案设计

《数学广角》案例教案设计

《数学广角》案例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数学广角1.1 学习目标:了解数学广角的定义和作用。

能够运用数学广角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广角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实例展示数学广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4 教学资源:案例材料:数学广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案例和引导学生思考。

1.5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广角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概念:介绍数学广角的定义和分类。

3. 案例分析:展示数学广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数学广角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章:数学广角的基本性质2.1 学习目标:了解数学广角的基本性质。

能够运用数学广角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广角的基本性质,包括角度的度量、角度的加减法等。

通过实例展示数学广角的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广角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4 教学资源:案例材料:数学广角的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案例和引导学生思考。

2.5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广角的基本性质。

2. 讲解性质:介绍数学广角的基本性质,包括角度的度量、角度的加减法等。

3. 案例分析:展示数学广角的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数学广角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第三章:数学广角的运算3.1 学习目标:掌握数学广角的运算方法。

能够运用数学广角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广角的运算方法,包括角度的加减乘除等。

通过实例展示数学广角的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数学广角》教案

《数学广角》教案

《数学广角》教案《数学广角》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广角》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广角》教案1数学广角【新知识点】利用天平找出5 件物品中的1 件次品数学广角利用天平找出多件物品中的1 件次品【教学要求】1 .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战略的多样性和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同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1 .加强同学的试验、操作活动。

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同学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

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同学一些时间,让他们充沛地操作、实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战略。

2 .重视培养同学的猜想、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

组织同学进行实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想、归纳、推理活动,由此促进同学养成勤于考虑、勇于探索的精神。

操作活动中,同学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战略。

教学时,老师应引导同学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战略。

《数学广角》教案2设计说明1.加强动手操作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设计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加强对用天平称物和画图的动手操作训练。

使学生经历称物、分轻重的过程,了解和思考称物的不同情况,逐步把思维条理化、逻辑化,并想办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2.自主探索,体会优化思想。

本设计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试验、汇报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如何分份是优化“找次品”方法的关键,从而总结出最佳的分份方法和最佳的图示方法,渗透优化思想。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优质范文三篇人教版六班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优质范文一设计说明:数与形之间密不可分,它们相互转化,相辅相成。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把握好数形结合的度,就可以把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在引进新知、建构概念、解决问题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有利于进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重视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规律。

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抽象能力的提升。

因此,教学伊始,从观察、分析例1中图与算式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算式左边的加数和与大正方形中每列(或每行)小正方形个数的关系,发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借助数与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从观察抽象的算式特点开始,先通过简单的计算找到规律,再借助多种几何图形直观验证计算过程及结果,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3+5+...+95+97+99=( )设疑:怎样快速计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题。

观察图形,把算式补充完整。

1=()1+3=()1+3+5=()1+3+5+7=()(2)观察图形与算式,(总结)规律。

观察、讨论。

仔细观察,看一看上面的图形和算式左边的加数有什么关系。

汇报规律。

[规律一:算式左边加数的个数与对应的大正方形中每列(或每行)小正方形的个数相同。

规律二:算式左边加数的和是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和。

规律三:算式左边加数的和正好等于大正方形中每列(或每行)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总结:即从1开始,几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即是几的平方。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数学广角教学案例

 数学广角教学案例

数学广角教学案例2正文第一篇:数学广角教学案例2《数学广角》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运用等量代换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高兴趣1. 师:同学们,我们的童年生活在丰富多彩、游戏多种多样,跷跷板就是其中之一,你们玩过吗?好玩吗?(自由回答)师:想一想,玩跷跷板的两个人在体重上有什么要求?生:两人体重不能相差太多。

师:三四班的甲同学体重50千克、乙、丙分别重25千克,假如甲和乙玩跷跷板会出现什么情况?生画图表示。

师:如何使跷跷板平衡?1 生画图表示。

2. 介绍天平师:天平的工作原理同跷跷板一样,下面请看大屏幕(flash 画面伴有声音: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天平。

在实验室里能见到我,当我平衡时,表示左右两边的物体同样重。

)二、动手合作、探究就知1. 故事引入(flash画面伴有声音。

)森林王国的熊妈妈生病了,小猴和小兔准备买东西去看望他。

他们来到水果摊前,小猴对小兔说:“西瓜又大又甜,我们就买它吧。

”于是他俩把西瓜放到天平上称了称,发现一个西瓜重4千克,小猴提了提:“哎呀,太沉了,我提不动。

”小兔试了试:“我也不行。

”正在他们俩不知怎么办时,售货员叔叔说:“西瓜和苹果都是1千克2元钱,你们可以把西瓜换成苹果,这样就一人一半了。

”“对呀!叔叔的主意好。

”他俩高兴地说:“一个西瓜4千克,4个苹果1千克,假如每个苹果同样重,1个西瓜能换几个苹果?小朋友,你能帮我们算一算吗?”①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会关心别人;②师: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从第一个图中看出,一个西瓜重4千克,从第2个图中看出4个苹果1千克,问题是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同样重?师: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15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15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15篇)《数学广角》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材第10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梳理信息,学会简单的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目标解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课的学习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体会逻辑推理的含义,学会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一)学生游戏,猜物体验1.“随意”猜。

老师两手握拳,一上一下放好。

让学生猜一猜上面手中有什么礼物?下面手中有什么礼物?2.“犹豫”猜。

教师提示:礼物是橡皮和转笔刀。

让学生再次猜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3.“确定”猜。

继续提示:下面不是橡皮。

(1)学生独自猜测。

(2)同桌交流猜测结果,并说说猜测的理由。

(二)教师小结,揭示课题【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三个不同层次的猜物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领悟新知(一)动态演示,呈现问题教师利用课件动态呈现例1。

先出示“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再分别出示小红、小丽说的话,最后出示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优秀教学案例
4.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讨论。
2. 合作探究:小组成员共同思考、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认真聆听,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
3. 过渡:通过学生分享的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学广角》。
(二)讲授新知
1. 基本概念:讲解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如排列、组合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2. 方法指导:教授排列组合的方法,如用图形、符号等直观工具来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实例演示:结合课本例题,展示解题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规律。
五、案例亮点
1. 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本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如排队、分组等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境创设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还能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和价值。
2. 问题导向的探究式学习
案例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数学规律。这种探究式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4. 创设竞争性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问题导向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1.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数学规律。
2. 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篇1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运用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父与子2.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父亲黄伟光。

李煜,他的父亲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父亲王立成,王立成的父亲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二、初步探究,感知重叠1.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

师:我们来看看三(1)班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课件出示)书法比赛小丁李方小明小伟东东绘画比赛小明东东丹丹张华王军刘红老师:你从这张表格中学到了什么信息?(2)老师: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老师:怎么会错呢?仔细看看。

谁能告诉我?(3)师: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们来数数看。

《数学广角》参考教案

《数学广角》参考教案

《数学广角》参考教案第一章:数学广角的概念与意义1.1 教学目标了解数学广角的定义与特点掌握数学广角的基本性质和运用方法1.2 教学内容数学广角的概念介绍数学广角的基本性质数学广角的运用方法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通过图片或实际例子展示数学广角的概念1.3.2 讲解:详细解释数学广角的定义、性质和运用方法1.3.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1.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或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数学广角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二章:直线与平面几何图形2.1 教学目标掌握直线的性质和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直线和平面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2.2 教学内容直线的性质介绍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直线与平面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2.3 教学步骤2.3.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展示直线和平面几何图形的应用2.3.2 讲解:详细解释直线的性质和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3.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或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直线和平面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三章:三角形与多边形的性质3.1 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形和多边形的基本性质学会运用三角形和多边形解决实际问题3.2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性质介绍多边形的性质介绍三角形和多边形的相互关系3.3 教学步骤3.3.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展示三角形和多边形的应用3.3.2 讲解:详细解释三角形和多边形的基本性质3.3.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或练习题检查学生对三角形和多边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四章:相似与全等的性质4.1 教学目标掌握相似和全等的性质学会运用相似和全等解决实际问题4.2 教学内容相似的性质介绍全等的性质介绍相似和全等的相互关系4.3 教学步骤4.3.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展示相似和全等的应用4.3.2 讲解:详细解释相似和全等的性质4.3.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或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相似和全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五章:坐标系与函数图像5.1 教学目标掌握坐标系的定义和运用学会分析函数图像的特点和性质5.2 教学内容坐标系的定义和运用介绍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和性质5.3 教学步骤5.3.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展示坐标系和函数图像的应用5.3.2 讲解:详细解释坐标系的定义和运用,以及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和性质5.3.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或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坐标系和函数图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六章:概率与统计基础6.1 教学目标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分析方法6.2 教学内容概率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分析方法概率与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6.3 教学步骤6.3.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概率和统计的概念6.3.2 讲解:详细解释概率的计算方法和统计学的原理6.3.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6.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或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概率和统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七章:几何变换与空间几何7.1 教学目标理解几何变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空间几何的基本知识和图形变换方法7.2 教学内容几何变换的概念和性质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图形变换方法几何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7.3 教学步骤7.3.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几何变换和空间几何的概念7.3.2 讲解:详细解释几何变换的性质和空间几何的基本知识7.3.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或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几何变换和空间几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八章:解方程与不等式8.1 教学目标掌握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解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8.2 教学内容解方程和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法解方程和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8.3 教学步骤8.3.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概念8.3.2 讲解:详细解释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方法和技巧8.3.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8.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或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解方程和不等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九章:函数与方程的应用9.1 教学目标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函数与方程解决实际问题9.2 教学内容函数与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关系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函数与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9.3 教学步骤9.3.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函数与方程的概念9.3.2 讲解:详细解释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和函数的图像与性质9.3.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9.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或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函数与方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十章: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10.2 教学内容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问题解决策略和数学方法的运用数学思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3 教学步骤10.3.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概念10.3.2 讲解:详细解释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问题解决策略和数学方法的运用10.3.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0.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或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十一章:数列与极限11.1 教学目标理解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数列的极限概念和计算方法11.2 教学内容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数列的极限概念和计算方法数列极限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11.3 教学步骤11.3.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数列的概念11.3.2 讲解:详细解释数列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极限的定义11.3.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1.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或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数列和极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十二章:微积分基本概念12.1 教学目标理解微积分的起源和发展掌握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12.2 教学内容微积分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微积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2.3 教学步骤12.3.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微积分的基本概念12.3.2 讲解:详细解释微积分的起源、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12.3.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2.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或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微积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十三章:导数与微分13.1 教学目标理解导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微分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13.2 教学内容导数的概念和性质微分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3.3 教学步骤13.3.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导数的概念13.3.2 讲解:详细解释导数的概念、性质和微分的计算方法13.3.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3.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或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导数和微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十四章:积分与微分方程14.1 教学目标理解积分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微分方程的解法和解题技巧14.2 教学内容积分的概念和性质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积分和微分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4.3 教学步骤14.3.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积分的概念14.3.2 讲解:详细解释积分的概念、性质和微分方程的解法14.3.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4.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或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积分和微分方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十五章:数学建模与实际应用1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15.2 教学内容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数学建模在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的应用15.3 教学步骤15.3.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数学建模的概念15.3.2 讲解:详细解释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5.3.3 练习: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数学建模15.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或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数学建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数学广角的概念与意义2. 直线与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3. 三角形与多边形的性质4. 相似与全等的性质5. 坐标系与函数图像的分析6. 概率与统计基础7. 几何变换与空间几何8. 解方程与不等式9. 函数与方程的应用10. 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11. 数列与极限的概念12. 微积分基本概念13. 导数与微分的计算方法14. 积分与微分方程的解法15. 数学建模与实际应用难点:1. 数学广角的抽象概念理解2. 直线与平面几何图形的复杂关系3. 三角形与多边形的证明题4. 相似与全等的证明题5. 坐标系与函数图像的转换6. 概率与统计的实战应用7. 几何变换与空间几何的立体思维8. 解方程与不等式的多种方法9. 函数与方程的高级应用10. 数列与极限的收敛性问题11. 微积分的积分技巧12. 导数与微分方程的解析几何应用13. 积分的多种方法与应用14. 数学建模的实际问题分析15. 数学建模的算法与软件应用。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精选14篇)《数学广角》篇1教学任务分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9页的“数学广角”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这部分内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向学生渗透有关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当然在“摆数”、“握手”等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沟通,也促进知识的互补和互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

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奥数辅导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

再如组合题中用钱买物品等,学生基本上都能准确地回答出结果。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应该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

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

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三只小动物的头像、两顶小雨伞图片、上锁的大门图片、纸条、实物投影仪等。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案例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案例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案例第一篇: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案例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案例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课所学内容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设计理念: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案例: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1、预设情景师:同学们,在节假里你家来了客人你准备做什么呢?师:星期天的上午李阿姨到小明家来做客。

师:从图.......能得到哪些信息?生:小明的妈妈让小明给李阿姨沏茶。

师:想一想你平时在家沏茶时要做什么呢?生:、、、、、、师:你们要做这么多事,是吧!那我们来看一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那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2、自主设计方案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情,那么请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用你们课前准备的工艺图片摆一摆,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并算一算需要多长时间?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师:谁愿意上讲台来展示你的设计方案?师:刚才同学们帮小明设计的沏茶的方案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情才节省了时间,在烧水的同时做洗茶杯和找茶叶这两件事,也就是说洗茶杯和找茶叶共花得分钟时间可以在烧水的8分钟之内完成。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数学思考目标:能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问题解决目标:(1).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

4.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手脑结合、学中激趣,体验合作乐趣,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集合思想,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且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学会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尝试法。

学法指导:1.借图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操作。

2.大胆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切换笔、可以活动的姓名卡片、直尺、磁铁、双面胶、5朵红花和5个五角星。

一张大白纸。

学具准备:常规学具、彩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激情导入,引出例题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希望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看,随后,要回答老师的提问。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奉献爱心、从小做起的微视频)师:看完这段精彩而又让人感动的画面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你应该怎么做呢?(各抒己见)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我们荔东小学的同学们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非常有爱心。

请看大屏幕:这是我校三一班其中一个小组同学向灾区“献爱心”的情况。

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表格,你从中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奉献爱心、从小做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教育。

数学广角推理教案(7篇)

数学广角推理教案(7篇)

数学广角推理教案数学广角推理教案(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广角推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广角推理教案1教学目标:(一)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

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二)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三)在简单的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有条理的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四)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游戏:猜猜我的年龄?来猜一猜吧!哦,有这么多答案,看来大家没办法确定老师的年龄,给你一个提示:36、37这两数中有一个是老师的年龄。

有两种可能,老师再给你一个信息,我今年不是36岁,现在答案一样,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像这样根据一些信息提示,得出一些结论,这样的方法叫推理!认识他吗?著名侦探柯南,他就是通过自己敏锐观察力和逻辑推理侦破了一个个扑朔迷离的案件,今天他也给我们带来了数学推理挑战题,有信心尝试吗?(一)初级挑战生活中的推理;(二)中级挑战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例1,出示例题1师:同学们,我们认真阅读,然后告诉老师,从题目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生:有三本书,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

生:有三个小朋友,分别是:小红、小丽、小刚。

生:他们三人各拿一本。

师:下面三人各拿一本,这个信息是什么意思呢?生:他们三人拿的书都不相同。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三个小朋友都说了什么话?生: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

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题目中要让我们求什么?〔问题:小丽拿的是什么书?小刚呢?〕师:很好,那他们到底拿的是什么书呢?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完成学习单2、完成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数学广角》案例教案设计

《数学广角》案例教案设计

《数学广角》案例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数学广角1.1 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学广角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数学广角的基本构成要素;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1. 数学广角的定义和作用;2. 数学广角的基本构成要素;3. 数学广角的分类。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数学广角的定义和作用;2. 难点:数学广角的基本构成要素。

1.4 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案例,掌握数学广角的基本概念;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数学广角的图像和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1.5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广角的概念和作用;2. 讲解:介绍数学广角的基本构成要素;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数学广角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掌握数学广角的基本概念;4. 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数学广角的分类练习;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数学广角的认识。

第二章:数学广角的绘制2.1 教学目标1. 掌握数学广角的绘制方法;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1. 数学广角的绘制方法;2. 数学广角的绘制步骤;3. 数学广角的绘制技巧。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数学广角的绘制方法;2. 难点:数学广角的绘制步骤和技巧。

2.4 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数学广角的绘制方法;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数学广角的绘制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绘制步骤和技巧。

2.5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2. 讲解:介绍数学广角的绘制方法,讲解绘制步骤和技巧;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绘制数学广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4. 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数学广角的绘制练习;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数学广角绘制的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教学案例与反思
设计思路: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试图将重要的排列、组合教学思想以上及其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当然在“摆数”、“握手”等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沟通,也促进知识的互补和互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

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奥数辅导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

再如组合题中用钱买物品等,学生基本上都能准确地回答出结果。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应该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

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

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三册99页,练习二十三第1、2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3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看它们是谁呀?(边说边出示课件:小狗、小鸭、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鸡三个好朋友今天准备到小猫家去做客呢,可是刚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来,它们三个只有小鸭和小鸡带了伞,小狗没带伞,怎么办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①小鸡和小狗拼一把伞,小鸭自己打一把伞。

②小鸭和小狗拼一把伞,小鸡自己打一把伞。

③小鸭和小鸡拼一把伞,小狗自己打一把伞。


当学生在回答以上方法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课件。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

的确,三只小动物都和你们一样试了上面这三种方法,可最后它们却选择了第③种方法,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呀,他们考虑到小鸡和小鸭个子差不多,走在一起不容易被雨淋湿。

(教学设计意图:不拘泥于教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共鸣。

同时又渗透了简单组合及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方法的数学思想,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设置悬念,展开排数
师:三只小动物到了小猫家,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边说边出示课件)
师:咦,锁上还有一张纸条呢,让我看看纸条上写着什么呢?(课件出示纸条上写的内容: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智慧,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锁的密码提示是:请用数字1、2、3摆出所有的两位数,密码就是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个。

──小猫留。


师:三只小动物都犯傻了,怎么办呢?同学们能不能给他们帮帮忙?
师:那么我们就先每人拿出数字卡片,自己摆一摆,边摆边记,完成后,再小组内交流汇总,组长把整个小组摆出的数全写出来,当然重复的数字不用再写,然后全组同学一起把这些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找到密码。

学生先自己摆、记,然后小组汇总、排列、交流,教师进行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教学设计意图:以帮小动物开密码锁的方法来进行数的排列教学,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摆数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

这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再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

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适当增加了难度,让这个密码出现在所有的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的第4个,这也是做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设计意图。


师:你们找到密码了吗?是多少?你们是怎么找到的呢?
请几个小组的学生汇报找密码的过程。

师:那么刚才你们摆两位数时,你摆出了几个呢?(生上台摆,师板书)学生举手后,问没摆全的学生是怎么摆的,问全摆出的学生又是怎么摆的,学生出现的情况可能有:有把1、2组成12,然后再交换位置变成21;1、3组成13,交换位置后是31;2、3组成23,交换位置后是32。

或者是随便摆一个看一个的。

或者是这样摆12、13、23、21、31、32等。

对这些摆法可让学生去比较一下,得出第一种方法有序地去摆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让刚才不是用第一种方法去摆的学生按这种方法再重新摆一摆,感觉一下是不是比刚才方便多了。

师:同学们都摆得很好,都动了脑筋,要想摆得快又不漏掉,我们应该选择一定的顺序去摆。

(揭示课题)这也就是本节课我们学的新知识,数学广角中的第一课时简单的排列。

(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意图:既然是数学活动课就该让学生充分地摆,充分地说,以“摆”来帮助思,以“说”来表达思,在“摆”中发现问题,在“说”中交流问题,解决问题。

)三、握手游戏,认识组合
师:通过大家的帮忙,小猫家的密码锁被打开了,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它们激动地互相握起手来,小狗边握手边在想:“我们三个互相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呢?”
学生猜好后,教师指出可以以三人小组为单位,三人模拟小动物握手,找出答案。

最后通过握手游戏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请三个学生上台握手演示)师:排数时用了3个数字,握手时是3个,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却不
一样呢?
(学生交流后得出:两个数字可以交换组成2个两位数,而两个人握手交换了也只能算一次。


(教学设计意图:模拟小动物握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最后通过比较,找出区别,在区别中强化知识,此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四、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

今天,我们不仅帮3只小动物解决了不少的问题,还学到了许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师:那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份兴奋的心情,来做几道题吧!
1.(课件出示)第101页第1题,问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练习设计意图:通过“搭配衣服”这个练习,不但使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


2.(课件出示)一张5角,2张2角的纸币及5个1角的硬币,还有一本标价为5角的拼音本。

问:如果买1本拼音本,可以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练习设计意图:这个练习,是书中的“做一做”买5角钱的拼音本,在巩固简单组合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多元化、多角度综合地考虑和解决问题。

)3.三个人进行打乒乓球比赛,每两个人打一场,一共要比赛几场?
4.路线问题。

师:如果现在三只小动物要从小猫家经过小狗家再到小鸡、小鸭家共有几种不同的走法?(课件出示路线图)
(练习设计意图:这个设计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运用,让优生能“吃得饱”。

同时,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有所回味,起到课后延伸与发展的作用。


五、全课小结,谈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谈谈你的收获。

(小结设计意图: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讲出学到什么知识,只要学生对今天的课有所体会,不管这个体会是高兴的还是难受的,是有关知识点的,还是情感体验的,只要学生有所收获,这节课就是成功的。


教后反思:
动手操作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必要手段,是尝试开启智慧的钥匙,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

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

本节课以一个故事为导火线来展开学习活动,生动有趣。

在整节课的时间内,同学们都表现极大的兴趣与热情,不论是在小组内摆卡片、三人互助的“握手”游戏,还是在电脑上演示衣裤的搭配,同学们都是兴趣盎然。

当他们自己解决一个个问题后,当发现自己的解答是正确时,同学们都会情不自禁鼓掌、欢呼。

这种场面使我真正感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必须在课下花力气、动脑筋、设计既能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又能符合课标要求的课堂预设,在课堂上也要适当的语言、辅助教学工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获得成功的喜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