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国学经典伴我行——国学教学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国学经典伴我行——国学教学总结国学经典伴我行——国学教学总结
秦娜
中国古代启蒙读本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国古代优秀的诗词歌赋、中国古代儒家道家一些比较先进的思想如《大学》《道德经》无不蕴藏着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是现阶段小学国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中国古代优秀的诗词歌赋,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的文字,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来抒发思想情感。国学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些古诗词声律方面的启蒙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而且非常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任务和重要性
本学期四年级国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小学生从中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感受古人和我们一样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中表现出来的的亲情、爱情、兄弟情、家国情,陶冶情操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在诗句中展开想象欣赏自然界优美的事物,领略大自然万物生灵的神奇与壮观。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丰富和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国学教学中的一些探索
教师要教得好,让学生学得好,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古诗词教学要设计得精彩,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重视教
学设计,要仔细揣摩精益求精把教学环节设计得精彩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
1、深入浅出,了解背景
古诗词是对生活的凝练。它源于生活,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先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诗人的生平简介。了解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凭借辅导丛书、参考网络信息、向周围的亲人朋友请教,做好笔记上课时全班交流。学生事先知道了诗人写诗时的所处时代背景、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所谓“文如其人”其实诗歌也如此。绝大多数的诗人都是在借诗抒情或借诗寄意的。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环境政治气氛不同,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也是迥然不同的。例如著名的《敕勒歌》,这首传颂千古的描写草原风光的诗歌意境广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其作品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民歌。如果课前教师能帮助学生做好预习了解一些关于“南北朝”“民歌”的知识,就会更好的感受诗歌中的意境。同样,也只有知道汉朝的一些风土人情,才能更好地理解“汉乐府”《江南》在低吟浅唱之中描绘的婉丽风光。时代不同也造就了不同风格的诗人,如王维的田园山水诗《鹿寨》《山居秋暝》;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从军行》;陆游的忧国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这些旷世佳作的诞生和流传都是与诗人生活的时代息息相关的。此外,即
使是同一个朝代的诗人,因为他们的生活年代不同际遇不同,也会有迥然各异的风格。例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擅长写浪漫主义的诗篇。小学阶段要学的《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夜宿山寺》等优秀诗歌中都展开了丰富的想像,运用巨大的夸张表情达意。而现实主义代表诗人杜甫,他的文风则是实实在在地描绘现实。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几首写景的诗也表现如此写的就是眼前的景物。例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就通过交待数量、颜色、位置等刻画出一幅优美的诗中画;其它的《江畔独步寻花》《登高》等都是如实地写景的。还有,就
算是同一位诗人,他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经历,所以前后阶段诗作风格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宋朝著名的诗人苏轼,小学阶段学到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题西林壁》就是很不同的两首写景诗。前者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比作美人赞美眼前之景,相信写于作者相对年青之时;而后者重于说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相信写于相对年老的时候,诗中充满了理趣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只有把作品放在当时的背景之中去理解,教学才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
2、细读文本,品词琢句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古诗文教学离不开对字词语句的理解。有时字词理解了,就理解诗意,体味到作者的感情了。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1)抓诗眼。
即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义进行理解。具体做法是:学生结合书下注释,使用工具书查找不明白的重点字的意思理解诗句意思。例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要抓住一个“独”字,让学生想象自己一个人身在他乡举目无亲的孤独,感同身受就更能理解诗人“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让学生想象自己与家人团聚时的愉快就更能理解诗人孤身在外“每逢佳节倍思亲”时的寂寥,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了。又如《赠汪伦》一诗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抓住一个“忽”字,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那么深,汪伦怎么到李白上船都要走了才来送呢,”理解“忽”在句子中实际表示李白没有想到汪伦会用歌声给自己送行。而汪伦用踏着节拍唱歌的方式给李白送行更表现了两人之间的感情深厚。
(2)抓词语。
即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理解、比较,进而体会诗句的意思。例如,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就能
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楼送辛渐》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用到了“寒雨”“夜入”“楚山孤”等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让学生体会诗人冒雨夜送辛渐时的心情。为何这样悲痛呢,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而《送元二使安西》写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前两句写景,写到“朝雨”与“轻尘”,写到“客舍青青”“柳色新”,用词轻快,一派为送别故人而洗扫一翻的新气象。从中可见,作者送别故人并不像《芙蓉楼送辛渐》那样凄婉哀伤,因为只是“故人”,送他一程向他敬酒,劝他“更尽一杯酒”。所以,作者还能带着轻松的心情像一个主人送别客人那样看看周围明丽洁净的景色。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
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歌声到客船。”抓住“对愁眠”引导学生质疑诗人这一夜是怎样度过的,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进而想象岸上寒山寺畔月落乌啼、渔火点点、钟声悠悠的静谧景象,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抓诗句。
一首好诗,每每有一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了千古名句。那就抓住其中的重点去理解就行了。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应该透过文字,引导学生揣摩诗人的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复杂的古汉语翻译成简单通俗易懂的文字,把古诗词中蕴藏的深奥哲理的讲浅显,把古诗词中的意境还原展现给同学们,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出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往往比较短小,以诗言志、以诗传情是古代诗人作诗的基础,所以每首诗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