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国学经典伴我行——国学教学总结
国学经典校本课程总结(5篇)
国学经典校本课程总结(5篇)第一篇:国学经典校本课程总结在校领导和语文组同仁大力支持下,2012-2013年我在国学课的教学当中,不断推陈出新,把中国人传承了几千年的吟诵重新引入国学课堂,开创了学玩结合开心学国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中华经典教育是应试教育的最好补充,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开发智慧的教育,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教育,是固本培源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
因此,此课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每周二坚持开设深中经典读书会,为书香校园建设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过程,历历在目,现总结如下:一、精心美化教室,营造优雅古典的国学氛围。
首先是设置书画台,并向擅长书画的同学和老师征得书画作品。
同学们热情参与,共上交优质书法作品近二十幅。
这些作品全部整齐地布置在书画台上,同时我收集了一些书法名家的作品并打印出来,贴在教室两侧的墙壁上,供同学们观摩,使人一进入国学教室就会感到墨香沁脾,同时有古典音乐环绕其中,让人如痴如醉,身心得以极大放松。
使人感动的是,一些学生家长主动向国学教室捐献书画作品,更有家长表示,愿意捐献图书和书柜,真是可亲可敬的家长!二、科学规划设计,精心组织高效优质课堂本学期正式开始前,我起草了2012-2013年度国学经典诵读课程教学计划。
经典读书会本学期如期圆满进行15期,受到了家长和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下学期会继续坚持举办。
人文讲坛上学期为准备阶段,计划于下学期每月一期正式开办。
本学期,国学经典诵读课沿袭上学期考查办法,同时又有所创新。
除了仍然考查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以外,(课堂诵读表现和试卷答题:满分设置为100分,各占50%。
),增加了背诵经典通关的测试,只要能熟练地背诵任何一部所学的经典,都给予国学课免考的机会,同时期末成绩给予满分。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
因此,人们又开始关注国学经典教育。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通用4篇)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第1篇国学经典蕴藏着我国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精髓,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
国学教育是中国人在向国际化迈进时提升自豪感、凝聚力,不放弃固有文化精髓的不竭动力。
英光小学开展“与圣贤同行,与经典为伍”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一方面丰厚孩子们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是大力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
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在日常教学中无声渗透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诗词,间接涉及到立志、修身、处世等国学知识,课外阅读教材、思品、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教学内容,国学知识也占有了足够多的教学资源。
因此,学校没有单设“国学课”,以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我们通过礼仪课、音乐、美术、思品课讲述故事、情境表演、美文诵读等形式将国学知识渗透其中。
学校对教师提出国学教育做到要对国学有感情,有自己的认识,要把对国学的理解贯穿到日常教学当中去,要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用什么样的思想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从小就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二、以国学教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文明礼仪教育采用“读(每周一篇人人读)、找(查找故事等)、背(自背、互背古诗)、赛(班级、学校比赛)、赏(配画、吟诵)、展(手抄报、画展)、写(根据情节描写,展开想象的读写等)、用(生活中运用)”等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让孩子们体验祖国五千年文化,潜移默化培养文明习惯。
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具体活动如下:1、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在校园里开展。
2、在国旗下向同学们介绍_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3、用爱心扮靓校园,精心对教师进行布置。
4、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文明教师的评选活动。
5、通过美化我们的校园,增添了学校的“国学之美”。
国学的浸润,让孩子们的言谈举止悄然发生了变化。
每天清晨,当教师来到校园,迎面过来的同学都会立即站定,恭恭敬敬地向老师敬礼、问好,课间打逗现象明显减少,国学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讲文明知礼仪的习惯。
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总结范文8篇
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总结范文8篇第1篇示例: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学经典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国学经典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就以“儒、道、佛”为代表,这三大文化传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国学经典如《论语》、《大学》、《中庸》等蕴含着儒家的仁爱之道和孝悌之德,教导人们如何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而《道德经》、《孟子》等则体现了道家思想的理念,强调“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启迪人们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内心的宁静。
佛家的《心经》、《金刚经》等经典则传达了“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和“慈悲为怀”的理念,引导人们修炼内心,明智、慈悲和忍辱。
学习国学经典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使他们具备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和道德规范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引导他们修身养性,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论语》中“修己以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箴言,教导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热爱学习、正直守信,为人处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心。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文化根基。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国学经典也是教育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学生从小就树立热爱祖国、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意识,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学习国学经典对于教育学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国学教学工作总结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教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1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中华古诗文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国学经典教学影响深远,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好资源。
我校从20xx年开展国学经典教学以来,以其深厚的内涵,活泼的形式、独特的魅力,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不仅夯实了学生的文学功底,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而且改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
现将我校办学以来开展的国学经典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国学经典教学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
根据小学阶段及我校师资力量的具体情况,我校的国学教育课程分为规定内容和选学内容。
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做了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科学安排,营造氛围。
我校突出以“国学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
努力构建书香校园,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
我们的做法是:1、“五条途径”组织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在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受到潜移默化的性情熏陶和感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采取了“看”、“读”、“抄”、“讲”、“赛”这五条途径。
看,即通过装订经典国学、古诗词文化长廊,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每个班级的墙壁上,都有经典古诗词、名人警句,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住。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通用14篇)_1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通用14篇)国学教学工作总结篇1光阴荏苒,日月如梭,眼看着这一学期就要结束了,真是岁月蹉跎,感慨多,不堪回首,究竟有何收获?一、加强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1.设立词语抄写本,加强字词的音形义的学习记忆。
2.课堂上注意生字、多音字、词语的整理、记忆。
3.注重古诗及文言文的积累。
4.设立周记本,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或摘抄,或写自己一周的所得: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5.设立课堂练习:学而时习之。
6.设立作文本:完成教材安排的作文。
7.布置课堂作业,加强练习巩固。
8.收集社会上、学校里各种各样的标语口号,积累生活中的典型语言,感悟生活感知社会。
二、注意过程管理与方法的传授:1.加强课堂管理,让学生坐得住,能静得下来,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学习、思考、理解、记忆。
2.加强练习管理,养成按时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行为习惯。
3.注意平时归类积累等行为的指导督促。
4.经常进行听课、笔记、思考、理解、记忆、练习、答题等的方法的指导。
三、反复地进行情感的体验和价值观树立的训练:1.唤醒学生自身经历的情感感受去理解文中作者、人物的情感经历,受到情感的熏陶。
2.体会、理解课文的价值走向并从中受到感染,进一步树立健康进步的价值观。
以上工作有待长时间坚持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学生能有相应的进步,最终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历史教学任务。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篇2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
所以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
回顾国学教育,总结如下:一、让学生认识国学,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一提起传统文化,绝大多数同学的认识是“之乎者也”之类,印象中是摇头晃脑的读背,感觉甚是枯燥乏味,没什么好学。
所以老师要让他们重新认识国学,感受到国学的魅力。
我跟他们谈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论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告诉他们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他文化体系不可比拟的。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本7篇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本7篇篇1================一、背景本总结旨在回顾过去一学期国学教学的各项工作,梳理经验教训,分享成功案例和不足之处,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今后的国学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本学期国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国学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和文化自信。
具体任务包括:完成《论语》、《诗经》等经典课程的教学;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国学主题讲座和研讨;提升学生的国学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本学期教学内容以国学经典为主,包括儒家、道家等思想精髓。
教学方法上,我们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采取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
1. 教学内容-------* 儒家思想:重点讲解《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 道家思想:分析《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领略道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 国学经典诵读:组织学生进行《诗经》、《楚辞》等经典的诵读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让学生全面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精髓。
* 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深化对国学经典的理解。
* 实践法:组织国学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国学素养。
四、工作成效与亮点本学期国学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亮点如下:1. 学生参与度提高: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
2. 国学氛围浓厚:通过国学经典诵读、主题讲座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国学氛围。
3. 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的国学素养和文化自信得到显著提升,考试成绩优异。
4. 校企合作成果突出:与本地文化机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五、问题与挑战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1. 教学资源不足:国学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教材仍需进一步丰富。
2. 学生兴趣差异大: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差异较大,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是一个难题。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本5篇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本5篇篇1================一、背景本总结旨在回顾我在国学教学岗位上的工作成果,并分析和反思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成效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国学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二、工作内容概述1. 教学内容设计与更新: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国学教学内容,包括经典诵读、历史文化、诗词鉴赏等。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引入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2. 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探索适合国学教学的方法,如情境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课堂组织与授课:承担课堂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国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国学学习兴趣。
4. 学生评价与反馈:定期进行学生评价活动,收集学生对国学教学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三、重点成果1. 教学成果显著:本学期的国学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生的国学素养和人文素质得到较大提升。
在各类国学竞赛中表现突出。
2. 教学方法创新:成功实践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资源丰富: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引入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丰富了教学内容。
4. 学生满意度高:通过定期的学生评价和反馈活动,了解到学生对国学教学的满意度较高。
四、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 问题一:学生对国学知识缺乏兴趣。
解决方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增加实践操作环节,如诗词创作、戏剧表演等。
2. 问题二:教学资源有限。
解决方案:积极寻求外部资源,与其他学校或机构合作,共享教学资源。
同时,加强自主研发教学资源的能力。
3. 问题三:教学评价方法单一。
解决方案: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外,增加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五、自我评估/反思在本学期的国学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实用4篇)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实用4篇)国学经典教学总结(1)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无数国学经典被人们传承咏唱,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庇友善,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基于此理念和目的,教育部门也要求老师认真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本学期,我重点完成了以下工作: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在自己弄懂的基础上再向学生传授。
2、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老师给予适当适时的点拔。
3、制定了“经典要义”背诵表,检查、记录每一个学生经典要义的背诵情况,要求人人过关,课堂上不能过关的课后补救。
4、组织学生办国学经典小报,对于优秀小报,班上和学校都进行了评奖,为学生赢得了自信。
5、分小组检查了“经典诵读”的朗读情况,整体效果较好。
总之,学生在学习了经典的同时,又受到了品德的熏陶,为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2)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领略中华经典的深邃神韵,淋浴传世经典的璀璨,特拟定本学期国学经典教学工作计划。
1、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备好课。
2、熟悉教案,让教学内容烂熟于心,便于在课堂这个主阵地上充分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制定国学经典要义诵读表,严格要求,检查每个学生对经典要义的背诵情况,对于课堂上无法完成背诵任务的学生,积极课外监督、辅导。
4、组织学生开展读经典,画经典活动,如:国学经黄诵读比赛;国学经,典故事演讲比赛;国学经典小报展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时对所学的国学经典知识也达到了巩固,更让学生从中受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熏陶和传统美德教育。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3)国学经典诵读课作为我国的重点课程,他将东西方优秀文化经典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小朋友们通过口诵、目视、耳听、熟记、成诵的方法把国学中的精华灌输至身心,使之成为小同学们的精神食粮,而《论语》作为国学经典的重中之重,所以孔子文化早教园把《论语》作为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内容,经过几个星期的言传身教,总结经验,回顾过去现就近的一些情况简单做一下总结: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孔子早教园中班现有四位小同学,由于来园学习时间及入园前的基础和年龄存在差异,小赵和小马两位同学的基础较之小孙和小李要好些,也更愿意朗读。
国学经典教育工作总结(精选6篇)
国学经典教育工作总结国学经典教育工作总结(精选6篇)忙碌而又充实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收获了不少成绩,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工作总结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教育工作总结(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教育工作总结1转眼来美的学校工作已经半年,这一个学期里,我见识到了国学的无穷魅力,见识到我们美的学校推行国学教育的魄力,以及诸多优秀教师国学课堂的风采,我深深向往,现就我对的国学教学的认识及工作开展总结如下:从这学期开始,我第一次接触到国学教学。
我对国学的认识是相当肤浅的,仅仅停留但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熏陶上。
但通过这半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学校设立这门课程用意远不止如此。
通过国学的学习,还可以对学生的儒雅品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还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校创编的《国学蒙读》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古诗、古文篇篇精彩、寓意深远,幅幅对联更是充满趣味、朗朗上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先读通诗文,再借助注释、诗文释义,让学生对诗文意思有初步了解。
然后再让学生汇报对诗文的认识,以达到加深理解。
最后带领学生深入读诗文、并根据对诗文的理解,小组分工演一演。
孩子们各具特色的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帮助学生诵读记忆,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在玩乐中对古文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感受到诗文的意蕴。
这样学生在诗情画意显身手的环节中,就会有强烈的创作欲望。
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1、教学方法存在语文教学方法教学古诗文的痕迹。
2、朗读方式比较单一,趣味性不强,学生在课堂上背诵诗文显得吃力。
3、教学环节把握不准,课堂效率较低,“诗情画意显身手”环节有时会完不成。
4、教学中缺少“聊课”环节。
本学期,听了很多优秀老师的国学课,我更加感到自己工作的不足。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一下几点:1、提高个人文化底蕴,为学生树立榜样。
国学课程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国学课程在各级教育机构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施。
本学期,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开展国学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将本学期国学课程工作总结如下。
二、工作概述1. 课程设置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等国学经典课程,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诵读、讲解、实践等环节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2. 教学实施(1)教师队伍建设:本学期,我校组织了国学课程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邀请知名国学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拓宽教师视野。
(2)教学方式创新: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比赛”、“国学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3)课程评价:本学期,我们对国学课程进行了阶段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三、工作成果1. 学生受益通过本学期的国学课程学习,学生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表现出对国学的热爱。
2. 教师成长本学期,国学课程教师通过参加培训、讲座等活动,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
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学校荣誉我校国学课程建设工作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被评为“国学教育示范校”。
四、存在问题1. 部分学生对国学课程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2. 教师在教学中对国学经典的解读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学经典的研究。
3. 家长对国学教育的认识不足,需要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动国学教育的发展。
五、今后工作计划1. 加强国学课程宣传,提高学生对国学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 深入开展国学课程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动国学教育的发展。
4. 深入研究国学经典,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国学》经典课程是我校的校本课程。
本学期,我们通过国学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肩上担子的重大。
回顾本学期的《国学》经典教学工作,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
在国学教学中,我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注重、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古文,并能背诵相关段落。
能够结合书上注释、字典以及课外资料理解国学的主要内容。
通过《大学》《中庸》的学习,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传统文化,这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经文诵读恰恰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到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
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
二、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
在国学教学中我注意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位古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
不需要“讲透讲深”、“问个不休”,先积累起来再说,日后再来“反刍”。
课上形式多样,有鉴赏课、分析课、自读课等。
做到初读经典、整体感知;熟读经典、自悟自得;适度讲解、恰当点拨;展开想象、悟意明理。
三、让诵读活动深入展开。
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国学诵读课。
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展开“国学诵读”活动。
重在复习、增强记忆。
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为学生们学习国学经典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
指导学生有效诵读,在课堂上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协助孩子快而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
比如:小组诵读,男女生比赛,同桌比赛等。
培养读书兴趣,提升语文水平,提升文明素养。
四、学以致用,落实生活,做到“知行合一”。
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孩子学了,就需要用到生活中。
国学经典教育工作总结(二篇)
国学经典教育工作总结国学经典教育是指以中国传统经典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修养和文化素养的一种教育方式。
国学经典教育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思想智慧,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我在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国学经典教育的作用,下面是我对这方面工作的总结。
首先,我注重挖掘经典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入了解经典的精髓。
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中庸》等是我们文化的瑰宝。
我深入研究这些经典作品,通过精心挑选、整理和讲解,将其中的思想智慧传授给学生。
我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把握经典的精神内涵,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我注重将经典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和指导。
经典著作虽然是古代的作品,但其中蕴含的思想智慧依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我经常通过引用经典中的名言警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我还将经典著作和时事热点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经典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国学经典教育强调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一致的。
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我鼓励学生对经典著作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我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发现和应用经典思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四,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国学经典教育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对社会的责任。
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我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我通过讲解和讨论经典著作中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要求,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我还鼓励学生运用经典思想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思维和批判能力。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精选3篇)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精选3篇)国学经典教学总结(精选3篇)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回顾坚强地走过的这段时间,取得的成绩实则来之不易,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教学总结了!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总结,以下是精心的国学经典教学总结(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过老师与小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一个月下来,国学经典诵读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现详细说明如下:1、论语《学而第一》篇,小赵同学第七段,十三段,十五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够背诵下来;小马同学第一段比较熟练,其余需提示,可以背诵下来:小李同学第四、八、十、十三、十五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背诵下来;小孙同学每句需提示,可以背诵下来。
2、论语《为政第二》篇,小赵同学第一、二、三、四段熟练,第五、六、七、十、十二、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背诵下来;小马同学第一、二、五、十一、十二、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四段熟练,第三、四、七、九、十、十六、十七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接诵下来。
3、论语《八佾第三》篇,小赵同学全篇熟练,几乎不用提示,全篇能诵读;小李同学熟练,几乎全篇能诵读;小马同学较为熟练,个别段落需提示,其余能接诵下来;小孙同学,每句需提醒,可以全篇接诵下来。
4、论语《里仁第四》篇,小赵同学熟练,几乎全篇能诵读下来,小李同学熟练,几乎不用提示,全篇能诵读;小马全片较为熟练,个别段落需提示,全篇能诵读。
5、论语《公冶长第五》正在学习中。
根据中班小朋友的实际学习情况,老师制订如下学习计划:1、每周抽出一节课复习已读篇章《八佾第三》和《里仁第四》2、每月月底对所有已读篇章复习巩固一次。
3、每个星期五上午对小朋友们检测一次,以帮助巩固已读章节。
总之,老师将一如既往地带领小朋友们多读多诵,总结经验,取长补短,真正使得小朋友们成为国学经典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国学经典诵读课作为我国的重点课程,他将东西方优秀文化经典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小朋友们通过口诵、目视、耳听、熟记、成诵的方法把国学中的精华灌输至身心,使之成为小同学们的精神食粮,而《论语》作为国学经典的重中之重,所以孔子文化早教园把《论语》作为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内容,经过几个星期的言传身教,总结经验,回顾过去现就近的一些情况简单做一下总结:孔子早教园中班现有四位小同学,由于来园学习时间及入园前的基础和年龄存在差异,小赵和小马两位同学的基础较之小孙和小李要好些,也更愿意朗读。
小学国学教学总结范文
随着新学期的结束,我们的小学国学教学也迎来了一个阶段的总结。
回顾过去的一学期,我们的国学教学在学校的重视和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下是对本学期国学教学工作的总结:一、教学目标与实施本学期,我们以《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等经典教材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教材选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们选择了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国学教材,确保教学内容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
2.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吟诵、讲故事、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国学知识。
3. 融入实践:结合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将国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成果与亮点1. 学生兴趣高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对国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后主动学习。
2. 知识积累丰富:学生们在国学学习中,掌握了大量的经典诗词、成语典故,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3. 道德品质提升:国学教育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道德品质,如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团结友爱等。
4. 家校合作紧密:我们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国学学习情况,形成了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1. 部分学生理解困难:由于国学经典的语言特点,部分学生对一些古文的理解存在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加强古文解读,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2. 教学资源不足:国学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书、视频等。
我们将积极争取学校支持,丰富教学资源。
3. 家长参与度不高:部分家长对国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家长培训,提高家长对国学教育的认识。
四、展望未来在今后的国学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培养具有国学素养的新一代而努力。
具体措施如下:1. 丰富教学内容:结合时代特点,拓展国学教学领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国学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精选14篇)
国学教学工作经验总结国学教学工作经验总结广义国学是指中国历代的文化传承和学术记载,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
狭义国学则是指中国古代学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国学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精选1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学教学工作经验总结1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本学期学习国学经典的成果在于:一、传承了美德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在课堂中加入了一些古人古风的小故事小视频,自从孩子们看了之后,变得更加谦让、团结同学、尊重师长了。
国学经典视频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二、健全了人格我在上课时,简洁地讲解了古文意义之后,更多的是结合实际生活,提举实例,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熏陶。
学生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学生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
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三、陶冶了情操高年级以学习优秀的古典经文为主,我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为主,每节课不少于三次朗读,并指导感悟。
国学经典教育总结 三篇
国学经典教育总结三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计划书、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job responsibilities, operating procedures, plans, blessing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国学经典教育总结三篇第1篇国学经典教育总结 750字我们上学年初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制定了国学经典活动方案,上学年初我校对学校大门两侧围墙进行粉刷,并以国学教育为载体的对墙体进行了的文化布置,大门左侧为《弟子规》插图经典内容,右侧为《三字经》插图经典内容,主题标语为弘扬国学经典,构建现代文明。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范文
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本学期的国学经典教学已经接近尾声。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本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原则,积极开展国学经典教学活动。
现将本学期国学经典教学总结如下: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 教学内容:本学期我们主要选取了《弟子规》、《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作为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2.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内涵;(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4)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与实施1. 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经典诵读: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国学经典的韵味,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3. 案例分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将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成果与反思1. 教学成果:(1)学生普遍提高了阅读能力,对国学经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3)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得到了增强。
2. 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2)进一步挖掘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3)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展望未来国学经典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一代人才贡献力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国学经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范文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范文国学经典教学总结范文1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我深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不仅让孩子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是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
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以育人和提高师生修养、提升改造社会能力为宗旨。
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学科建设、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做了以下几点要求:一、课程渗透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我把经典文化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要通过德育课程和语文课程进行文化浸润。
在德育课程中,主要通过朝会、德育课对学生进行养成(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环境,通过德育课程、班级个性化评价、主题班队会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的和谐发展。
二、融入教学国学诵读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语文教学同步,与学生生活联系。
语文学科主要通过课前三分钟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的适时链接、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营建孩子们与经典对话的环境,随时随处感受经典的魅力。
同时,还把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评价来激励孩子们积累祖国文化的精髓,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
我在备语文课时,从单元主题入手,寻找相关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有主题,有目的,有序列的诵读。
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
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齐划一、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1. 引言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老师和家长的重视。
在国学经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将总结国学经典教学的经验与方法,并探讨其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2. 国学经典教学的原则在进行国学经典教学时,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2.1 尊重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尊重和推崇这一传统文化,不断学习和传承。
尊重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认同感,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2注重学生实践国学经典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朗读、韵律模仿、讨论等方式来深入理解和体会经典中的智慧。
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国学经典中的知识,并促使他们从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国学经典的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有效的国学经典教学方法为了使国学经典教学更加有效,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3.1 故事讲解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国学经典故事来引入教学内容。
故事是孩子们接受信息的一种形式,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讲解故事时,教师可以以问题和思考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3.2 组织朗读活动朗读是国学经典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经典中的文化内涵。
教师可以组织课堂朗读活动,让学生轮流朗读经典文段,并根据内容进行表演或分组讨论,促进交流和学习。
3.3 创设情景体验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国学经典中的场景和情节,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会。
例如,教师可以导引学生在教室中表演《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情景,或者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论语》中的人际关系。
3.4 辩论研讨法国学经典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可以作为辩论和研讨的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国学经典伴我行——国学教学总结国学经典伴我行——国学教学总结秦娜中国古代启蒙读本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国古代优秀的诗词歌赋、中国古代儒家道家一些比较先进的思想如《大学》《道德经》无不蕴藏着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是现阶段小学国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尤其是中国古代优秀的诗词歌赋,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的文字,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来抒发思想情感。
国学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些古诗词声律方面的启蒙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而且非常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任务和重要性本学期四年级国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小学生从中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感受古人和我们一样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中表现出来的的亲情、爱情、兄弟情、家国情,陶冶情操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在诗句中展开想象欣赏自然界优美的事物,领略大自然万物生灵的神奇与壮观。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丰富和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国学教学中的一些探索教师要教得好,让学生学得好,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古诗词教学要设计得精彩,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重视教学设计,要仔细揣摩精益求精把教学环节设计得精彩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
1、深入浅出,了解背景古诗词是对生活的凝练。
它源于生活,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先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诗人的生平简介。
了解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凭借辅导丛书、参考网络信息、向周围的亲人朋友请教,做好笔记上课时全班交流。
学生事先知道了诗人写诗时的所处时代背景、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
所谓“文如其人”其实诗歌也如此。
绝大多数的诗人都是在借诗抒情或借诗寄意的。
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环境政治气氛不同,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也是迥然不同的。
例如著名的《敕勒歌》,这首传颂千古的描写草原风光的诗歌意境广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其作品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民歌。
如果课前教师能帮助学生做好预习了解一些关于“南北朝”“民歌”的知识,就会更好的感受诗歌中的意境。
同样,也只有知道汉朝的一些风土人情,才能更好地理解“汉乐府”《江南》在低吟浅唱之中描绘的婉丽风光。
时代不同也造就了不同风格的诗人,如王维的田园山水诗《鹿寨》《山居秋暝》;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从军行》;陆游的忧国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这些旷世佳作的诞生和流传都是与诗人生活的时代息息相关的。
此外,即使是同一个朝代的诗人,因为他们的生活年代不同际遇不同,也会有迥然各异的风格。
例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擅长写浪漫主义的诗篇。
小学阶段要学的《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夜宿山寺》等优秀诗歌中都展开了丰富的想像,运用巨大的夸张表情达意。
而现实主义代表诗人杜甫,他的文风则是实实在在地描绘现实。
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几首写景的诗也表现如此写的就是眼前的景物。
例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就通过交待数量、颜色、位置等刻画出一幅优美的诗中画;其它的《江畔独步寻花》《登高》等都是如实地写景的。
还有,就算是同一位诗人,他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经历,所以前后阶段诗作风格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宋朝著名的诗人苏轼,小学阶段学到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题西林壁》就是很不同的两首写景诗。
前者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比作美人赞美眼前之景,相信写于作者相对年青之时;而后者重于说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相信写于相对年老的时候,诗中充满了理趣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
只有把作品放在当时的背景之中去理解,教学才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
2、细读文本,品词琢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古诗文教学离不开对字词语句的理解。
有时字词理解了,就理解诗意,体味到作者的感情了。
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1)抓诗眼。
即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义进行理解。
具体做法是:学生结合书下注释,使用工具书查找不明白的重点字的意思理解诗句意思。
例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只要抓住一个“独”字,让学生想象自己一个人身在他乡举目无亲的孤独,感同身受就更能理解诗人“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让学生想象自己与家人团聚时的愉快就更能理解诗人孤身在外“每逢佳节倍思亲”时的寂寥,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了。
又如《赠汪伦》一诗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抓住一个“忽”字,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那么深,汪伦怎么到李白上船都要走了才来送呢,”理解“忽”在句子中实际表示李白没有想到汪伦会用歌声给自己送行。
而汪伦用踏着节拍唱歌的方式给李白送行更表现了两人之间的感情深厚。
(2)抓词语。
即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理解、比较,进而体会诗句的意思。
例如,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
《芙蓉楼送辛渐》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中用到了“寒雨”“夜入”“楚山孤”等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
让学生体会诗人冒雨夜送辛渐时的心情。
为何这样悲痛呢,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
而《送元二使安西》写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前两句写景,写到“朝雨”与“轻尘”,写到“客舍青青”“柳色新”,用词轻快,一派为送别故人而洗扫一翻的新气象。
从中可见,作者送别故人并不像《芙蓉楼送辛渐》那样凄婉哀伤,因为只是“故人”,送他一程向他敬酒,劝他“更尽一杯酒”。
所以,作者还能带着轻松的心情像一个主人送别客人那样看看周围明丽洁净的景色。
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歌声到客船。
”抓住“对愁眠”引导学生质疑诗人这一夜是怎样度过的,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进而想象岸上寒山寺畔月落乌啼、渔火点点、钟声悠悠的静谧景象,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抓诗句。
一首好诗,每每有一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了千古名句。
那就抓住其中的重点去理解就行了。
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应该透过文字,引导学生揣摩诗人的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复杂的古汉语翻译成简单通俗易懂的文字,把古诗词中蕴藏的深奥哲理的讲浅显,把古诗词中的意境还原展现给同学们,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出来。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往往比较短小,以诗言志、以诗传情是古代诗人作诗的基础,所以每首诗作都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在找准情感基点来激发学生的情、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古诗词从中汲取文学营养。
例如在《别董大》中有名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位情深的挚友在如此荒凉的边塞时候将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诗句中的情调却明朗健康,暗藏着对朋友的光明前途的祈盼和对朋友深深的祝福。
从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展开想象——体味意境大多数优秀古诗文都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正是偏重形象思维。
对图画、颜色、声音感觉比较清晰。
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还原诗中的画面。
如教学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听一听老师放的录音。
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风声、雨声、鸟鸣声)有什么感受。
再想象树上的花随风纷纷飘落时的景象,体会春夜将晓诗人看到的美丽景色。
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抓住“空山”“新雨”“明月”“松林”“清泉”这些景象,结合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看到的景象描述出来。
再回到诗句中展开想象体味王维作品的空灵之美。
学习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则可以让学生模仿一下将军开弓射箭的动作。
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位力大无比的将军正在开弓射箭,射出的箭头都没在了石楞之中。
这样就能体会到诗中描写的大将军的武功超群力大无比了。
小学阶段的许多诗文都可以这样学习。
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溪)等。
4、熟读成诵——朗读吟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句话充分评价了唐诗三百首的意义和功用同时也强调了诵读的重要性。
非读不能见其美,非读不能见其情,非读不能见其意。
通过反复背诵,变别人的为自己的,化知识为生命,这是很聪明的选择。
中国的古诗词语言讲究押韵,因而非常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容易背诵。
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把握好诗人的情感基点,并让学生明白读这首诗的目的和要求,如何才能表达出诗人的丰富情感和心理特点。
分低、中、高年级段要有不同的要求。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主要侧重于读准字音,读的正确流利。
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主要侧重于把握好诗句的停顿节奏,体会诗句的意义。
如朗读《春夜喜雨》要满怀喜悦,读出诗人对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引读、比读、配乐读、轮流读、边想像边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尽情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在读中培养情感陶冶情操。
陆游曾教导自己的孩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我们教师要经常带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自然。
在广阔的大背景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陶冶学生的性情,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和创作诗歌的欲望。
古诗词教学要充满情感,要注重古诗词的拓展和延伸,引起激情共鸣是关键,不能机械地“翻译”,苦苦地背诵,若是这样,就失去了古诗词教学的魅力。
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诵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教师制可以安排多项活动促进学生背诵朗读(1)安排古诗词诵读比赛。
班级内分小组挑选出若干位选手组队参加比赛,还可以年级组中联合活动由多名语文教师组成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