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与上大精神的培育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影响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影响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博览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
举办世博会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本文将从经济、文化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探讨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首先,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世博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和参观者,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成果的平台。
世博会期间,中国企业有机会与国际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
此外,世博会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为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世博会期间,上海的酒店、餐饮业、交通等相关产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其次,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世博会是各国文化的交汇点,不同国家的展馆展示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和发展成果。
中国作为世博会的主办国,通过展馆和文化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
世博会期间,上海成为了各国人民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理解。
同时,世博会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学习借鉴的机会,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和创新思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最后,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世博会期间,上海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博会的举办使得上海的城市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了国际化大都市的代表。
世博会结束后,上海的城市发展不仅停留在世博会期间的成果上,更是继续向前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文化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也为其他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综上所述,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它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创新;它为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形象和实力,更是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篇一:上海世博会】世博会,全名世界博览会,它是一个供全球各国交流的平台,在世博会里,你可以看到各国的最新发明与成果,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
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主题此次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有“城市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表达了世博会对城市进步的重要作用。
会徽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汉字“世”为书法创意原形,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会徽图案看起来犹如一个三口之家手牵着手,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又包含了“你、我、他”的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上海世博会积极的追求。
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吉祥物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命名为“海宝”,取“四海之宝”之意,主题————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为蓝色“人”字造型,十分的可爱,让人耳目一新,他的蓝色代表着生命和活力。
他的欢笑,展示着中国友好、积极的精神面貌;他挺胸抬头的动作,显示着包容和热情;他翘起的大拇指,是对来自世界各地朋友发出的最真诚的邀请。
这就是世博会,2010年的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
【篇二:观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有感】展示中国发展新貌,荟萃世界文明精华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4月30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那天晚上,爸爸、妈妈带着我早早地坐在了电视机前,热切期待盛会开幕的到来。
“爸爸,世博会是干什么的呀?”我好奇地问。
“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展示和交流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各式各样的建筑和各国不同的文化……世博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她选择中国,是我们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上海世博会的意义
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意义对于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sition)这一个“世界顶级”的“城市事件”,第一次大规模的进入中国的城市,单从《解放日报》的主题检索中,从2000年6月到2007年5月份就有1622条的报道,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上海世界博览会已经带给中国和上海以强烈的冲击。
世界博览会是城市活动的顶级的表现形式,在一般的学术领域,世界博览会是当作“城市事件”来界定的,但它又不同于单纯的政治性活动(如APEC)、经济性活动(如广交会、商品博览会)、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如旅游节、电视节、美食节等)、综合性的体育类赛事(如奥运会、亚运会),相对于后几类城市事件而言,世界博览会不仅综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特征,而且持续时间最长,聚集人流最多、投入量大等特点,而且是对人类社会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最高成果的展示,对于举办城市而言是名副其实的“盛会”。
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开始,每一届无论是那种形式的,何种规模的都对举办城市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城市形象塑造和传递的重要平台。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是在全球化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因子,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各个城市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调整自己的定位,实施恰当的策略,塑造自己的形象,在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城市现有的积极力量,发展区位竞争优势,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凝聚力、辐射力和吸引力。
在日益严峻的全球化经济浪潮下,城市成像成为城市的一个活的名片,直接刺激着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居民和外来人口、企业的大脑。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在世界上的形象左右着各国对中国的评价,影响着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开放城市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经济地位,在未来的十多年时间里,上海乃至中国所拥有的重大的全球性事件并不多见,抓住这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将一个崭新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上海城市形象展现给全世界,不仅具有极强的经济意义,更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育人经典案例】 (6)
在交通大学的历史上,与世博会的渊源已久。
上海交通大学深入挖掘历史资源,依托学科优势,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交大与世博”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在新形势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世博会的舞台上实现了大学服务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依托世博大舞台,深化文化建设新内涵——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交大与世博”主题教育活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数以万计的“交大人”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用各种方式践行着“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的理念。
他们以执着的热忱和不懈的努力,为世博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成为世博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交通大学的历史上,与世博的渊源已久。
早在20世纪初,交通大学先后四次送展参博;盛宣怀、张元济、李复几等几代交大人情牵世博,致力于科教兴国、兴校的理想;此外,交大还在世博会的影响下自办展览启迪民众,影响深远。
为揭示交大与世博的历史渊源,同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舞台,丰富文化活动样式,上海交通大学紧抓世博契机,深入挖掘历史资源,依托学科优势,在2010年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交大与世博”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在新形势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世博的舞台上实现了大学服务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交大与世博”主题教育活动由三个板块组成,分别为志愿服务世博、文化联系世博和科技贡献世博。
人物、文化、科技,三足鼎立,真正做到了服务世博,奉献世博,传承了交大与世博的渊源,在弘扬世博精神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撷取了累累硕果。
志愿服务世博为服务世博,上海交通大学派出了6316名志愿者。
在短暂的184天里,在城市站点和世博园区,“交大白菜”们牢记“为祖国站好一班岗”的誓言,不辞辛劳,奉献青春,用优异服务圆满完成了世博重任,很好地践行了实践育人的功能。
2010年4月30日,在世博会开幕式上,上海交大就在全市高校中率先派驻300名世博会志愿者进入世博园区,承担了开幕式志愿服务工作,他们精到的服务得到了来自各方的好评。
上海世博理念、世博精神和世博经验探讨
上海世博理念、 世博精神和世博经验探讨
徐 诤 王 丹
200 ) 0 0 2 ( 海 市人 民政 府 发 展 研 究 中心 上
内容摘 要 :中 国 2 1 00年上 海世 博会 是全球 经 济 、 科技 和 文化 成果 集 中展 示 的一 次盛 会, 形成 了独特 的上 海世博 理念 、 博精 神和世 博 经验 。上 海世博 理念 不仅传 承世 界博 览 世
文献 标 识 码 :A
一
、
上海世博会 的理念及其 内涵
立 足 于 中国 2 1 上海 世博 会 的主题 演绎 及其 展示 内容 , 00年 结合人 类社 会尤 其是 城市 发展 的 必然趋 势 , “ 与 自然 ” “ 与城 市 ” “ 与 人 ” “ 市 与地 球 ” 四重 维 度来 思 考 , 从 人 、人 、人 、城 等 我们 认 为
持城市有 序所不 断采取 的各类制 度创新 , 比如 为确保世博 会 的安 全平稳 运营 , 织者在 城市协 调 组
高效 的低碳交 通 、 循环 环保 的低 碳 市政 等城 市 管理 模 式 , 寻求 在 等 量 消耗 中产生 更 大 的城 市效
益。
2 创新发 展的理 念。创新 发展是 通过新思 维 、 . 新发 明 、 新技 术 和新 憧憬来 推动 和展示人 类社
会 的发展 , 推动人类 社会进 步 的不竭 源泉 。主要表 现为 四方 面 内容 : 是 一是 城市历 史文脉 的传承 创新 。创新发 展不能 割裂历史 , 它必须 体现历 史积淀 的厚重感 , 以世博会 在展示人 与城 市关系 所 中都 特别强调 通过创新 性保 护 开发 来传 承 城 市历 史 文脉 。二 是促 进 城 市 可持 续 发展 的技术 创
世博精神
世博精神,城市文化世博会,一个举世瞩目的盛会,将要在上海,一个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举办。
一、追溯历史,回顾世博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简称“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
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
“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博会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
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
各类世博会已先后举办了40多次,已有13个国家20多个城市举办过世博会。
举办最多的是美国,先后举办过8次。
有些城市多次举办世博会,如法国巴黎等。
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已举办过世博会,中国的昆明在1999年举办过世界园艺博览会。
2010年,中国将第一次举办大型综合性世博会,举办地在上海。
以往的很多世博会都留下了在建筑史上举足轻重的标志性建筑,现在已成为举办地的地标,成了世界盛名的旅游景点,是世博会的宝贵遗产。
这些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不但体现了世博会的主题,代表了最先进的建筑技术发展潮流,展示了各国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城市精神的体现。
二、本次世博,世界盛会世博会分为两种,一种是综合性的,也就是2010年上海举办的世博会,而另外一种则是专业类世博会,就像以前云南举办的。
2010年的世界博览会(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将在中国上海举办,举办时间为2010年5月1日- 10月31日,为期184天。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etter City,Better Life)。
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围绕“城市”主题展开交流合作。
1.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表达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
2.世博旅游宣传口号和与标识发布。
上海高校人才智力贡献世博
东华大学 世博会服装设计团队依托专业学科优势, 该团队设计的世博志愿者服、 参观者服、 礼宾接待服等将在
今年世博会上 正式亮相 。
上海交通大学 提 出 创意、 策划并设计世博会上海馆的主外墙——一面由一万五千余张上海市民提供的关于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 成立了 世博经济研究院, “ 其 世博会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 系列研究”获得 了 上海市政府决策课题
一
等奖。
上海理工大学 虚拟制造技术研究院科研 团队, 应用三维虚拟技术在网络上实现实体世博的表达和内容的扩展, 让
人们在参观世博会之前 、 之后 , 或不能来现场 时在网上参观世博会 , 还可以通过 网上趣味游戏 来了解、 体验各展馆的特 色。
要参考意见,近 5 年来 ,承担 了十 多项和世 博会 有关的研 究课题 ,内容涉及城 市安全 、城市形象等多个方 面。
华东师范大学 于20 年成立了 “ 06 世博研究院” 瞄准主题演绎和论坛筹划两大高端, 出目 , 提 前已被上海世博会
主 题 演绎 和展 馆 展 示 所 采 纳 的 “ ・ 市 ・ 人 城 地球 ” 主题 演绎 框 架 。
上海高校人才智 力贡 献世博
文/ 生 徐 星 本 者 计 实习
从 2 0 我 国 成 功 申办 世 博 会 以来 ,上 海 的各 大 高 校就 是 0 2年 以主人翁 的姿态 ,积极抢抓机遇 ,充分发挥 人才智 力优 势,全 方位 、多层次服务世博会 。
同济大学 拳全校之力,承担世博科研项 目10 7 余项, 承担世博会规划、 设计和咨询项目6 多项,由同济大学教 0
的照片 , 通过现代数 字机动装置拼合 而成 的视 觉艺术墙 。 本次世博会首 次设立残疾人 事业馆—— 生命 阳光馆 , 也有交大
上海世博会MicrosoftWord文档
【上海世博会简介】是第41届世博会,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是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预计将吸引世界7000万人次参观者。
4月30日晚开幕庆典,10月31日晚上为闭幕庆典,总共184天。
开放时间规定为9∶00-24∶00,共15个小时。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
主要目标:1、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2、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 3、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4、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
主题体现:它不断地演进和成长为一个有机系统。
人是这个有机系统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创新能力的细胞。
人的生活与城市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
人始终是推进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城市化进程中最具创造性的主体。
人既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也是美好生活的体验者。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设计正是从主题演绎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选用了汉字的“人”作为创意点。
而吉祥物的蓝色则表现了地球、梦想、海洋、未来、科技等元素,符合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吉祥物整体形象结构简洁、信息单纯、便于记忆、宜于传播。
虽然只有一个,但通过动作演绎、服装变化,可以千变万化,形态各异,展现多种风采。
“上善若水”,水是生命的源泉,吉祥物的主形态是水,他的颜色是海一样的蓝色,表明了中国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
海宝体现了“人”对城市多元文化融合的理想;体现了“人”对经济繁荣、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赞颂;体现了“人”对城市科技创新、对发展的无限可能的期盼;也体现了“人”对城市社区重塑的心愿;他还体现着“人”心中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的愿景。
海宝是对五彩缤纷生活的向往,对五光十色的生命的祝福,也是中国上海对来自五湖四海朋友的热情邀约。
上海城市精神品格故事
上海城市精神品格故事【最新版3篇】篇1 目录1.上海城市精神的内涵2.上海城市精神的品格3.上海城市精神的故事篇1正文【上海城市精神的内涵】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具有独特的城市精神和品格。
上海城市精神蕴含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上海独特的城市精神内涵。
【上海城市精神的品格】1.海纳百川:上海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移民城市,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包容性强,各种文化交融,形成了上海多元化的文化特色。
2.追求卓越:上海一直以追求卓越为城市发展的目标,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城市。
从近代民族工业的崛起,到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上海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
3.开明睿智:上海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这里的人们注重学习,勇于创新,开明睿智成为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品格。
4.大气谦和:上海城市精神中的大气谦和,体现在上海人民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包容和大度,以及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
【上海城市精神的故事】上海城市精神的故事不胜枚举,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的例子:1.上海世博会:2010 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上海城市精神的追求卓越和海纳百川。
2.浦东新区的开放发展:浦东新区作为上海的新兴区域,自上世纪 90 年代起,通过不断引进外资、创新发展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一过程充分展示了上海城市精神的开明睿智和大气谦和。
3.上海市民的志愿者服务: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重大活动中,上海市民都展现出极高的志愿者精神。
在城市精神品格的感召下,上海市民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传递正能量。
篇2 目录1.上海城市精神的内涵2.上海城市精神的品格3.上海城市精神的故事篇2正文【上海城市精神的内涵】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具有独特的城市精神和品格。
上海城市精神蕴含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上海独特的城市精神内涵。
传承世博精神,创新育人机制
电 子邮 箱 : 印刷 :
发行 :
上 海 铁 路 印刷 有 限公 司
上 海 市 t : 发 行局 El : J l
CN31 67 / —1 6 G4
统 一 刊 号 : I SN 0 6-2 68 S 10 0
邮发 代 号 : 4 9 —2
广 告 经 营许 可 证 :3 0 2 1 0 0 1 5 0 0 1 0 0
精 神文 明要求 、 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 的道德和 行为规 范。最近 , 在上海 市 教 卫党委 、 市教委、 市卫生局、 市食药监局等 多部 门联 合召开 的表 彰大会上 , 市教卫党委 书记李 宣海强调 , 我们要面 向未来 , 让世博 实践的成功经验 变成 教 育永 恒的财富, 推进上海教育 系统 转型发展 、 科学发展。 世博会是最好 的育人大课 堂。以 “5后” “0 为主体 的志愿者队伍 8 和 9 后”
金 志 明
们 即将 告别 2 1 “ 0 0 世博 年” 回首这届 “ 。 成功 、 精彩 、 难忘”的上 海世 博会 , 有太 多东西值得 我们 总结和 留存 , 别是 志愿者群体 所展现 出 特
●
主 办 出版 社 长
总编 辑
的为 国争光 、 乐于付 出、 精诚 协作 、 尽职 尽责 、 开拓创 新 的世 博志愿者 精神。 1 2月 3日, 中央政 治局集体 学 习时 , 胡锦 涛总 书记发表 了重要讲 话, 他指 出 要大力宣传和 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 , 构建传承 中华传统美德 、 符合社会 主义
一
编
辑
总编 辑Hale Waihona Puke 副 总编 辑 总编 助 理
教 育 新闻 分社 赵 国荣 陈 骁 洪 卫 林 江林 新 俞 雷 吴春 华 徐晓 蓉
共青团知识
共青团历史近期上海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一、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引向深入,进一步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
一是要围绕重点抓学习,形成理论学习新高潮。
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学习实践要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达到新水平、要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形成新举措、要在力求实效上下功夫形成新风貌。
各级团组织要继续以团干部、大学生和优秀青年群体为重点,依托团支部组织生活、学习培训、邓研会和“双学”小组等学习组织和阵地,加大学习力度,通过学习实践使广大团员青年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
二是要结合实际抓深化,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
学习实践活动要与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当前“抗非”重点工作相结合,与贯彻落实市十二次团代会精神相结合,与各单位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知识竞赛、专题研讨、社会实践等载体,富有成效、各具特色地开展活动。
当前要特别注重挖掘和树立在“抗非”斗争中涌现的实践“三个代表”的青年典型和青年群体,通过召开座谈会、表彰会等,加大典型宣传的力度,用典型的示范榜样作用进一步激励广大团员青年。
三是要突出重点抓调研,形成学习实践的机制化建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关键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长抓不懈。
要深入基层、深入青年做好调研,通过调研摸清情况、查找问题、采取措施、形成机制,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引向深入,进一步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
二、围绕抗击“非典”,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
一是进一步做好本市抗击“非典”青年志愿者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
要在前期组织招募“上海市防治‘非典’咨询热线”青年志愿者的基础上,做好他们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社区、乡镇团组织要组织青年志愿者配合各级党政,做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防非”宣传、道口检查等志愿服务工作;铁路、交通、民航等行业团组织要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抗非”攻坚战;企业团组织要一手抓“抗非”,一手抓生产,积极配合党政适时组织青年志愿者生产突击队;各级团组织要通过开展“一助一”志愿服务关心好、服务好“抗非”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家属以及其它参与“抗非”的青年。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6日09:00来源:《求是》期号:2012/10作者:中共上海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近几年,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复杂外部环境和严峻考验,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紧密结合上海实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文化繁荣发展、“世博会”成功举办和党的建设等工作,推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推进观念创新,在新的思想高度上统一认识,确立发展新理念在深化对上海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的认识上,形成“五个不”的共识。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上海经济社会、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变化,但长期的快速发展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在率先发展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
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我国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现的情况下,加快实现上海科学发展和推进“四个率先”,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做到“五个不”:不背过去成绩的包袱,不受习惯做法束缚,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受现有知识局限,不被地域思维所惑。
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实践创新,推动科学发展。
在深化对上海发展目的的认识上,形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共识。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就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的过程,我们所推进的一切发展都要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解决好“发展是为了什么”的问题。
“以人为本”,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根本目的,努力创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的物质利益、价值取向、文化权益、法治环境等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
在深化对上海发展路径的认识上,形成坚决走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的共识。
上海是一个特大型开放城市,近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拉动弱化,部分传统优势减弱,工业发展遇到资源、环境约束,现代服务业发展遇到制度性障碍。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课课练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课练一、选择题1.2010年12月,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月河路小学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系列活动,号召全体师生积极参加培育民族精神活动。
下列不属于中华民族精神所具有的特征的是()A.民族性B.时代性C.先进性D.包容性2.“智慧东方——2010中华文化促进人物”颁授典礼于12月15日晚上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表示,“要大力繁荣文化、发展文化、丰富文化,提升文化的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A.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力量B.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力量C.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D.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3.华夏五千年中国龙文化,亿万华人传承中华龙精神!盛世2010国人敞开国门喜迎上海世博、广州亚运两大世界盛会!为向全世界展现最具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龙神韵,首尊双面“国宝金玉九龙壁”在2010年12月15日横空耀世。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爱国主义4.加强抗震救灾精神教育,培养大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怀。
玉树抗震救灾中,大爱同心、无私奉献等民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下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文化的精髓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③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有人认为:“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
那么,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事。
”这种观点()①正确揭示了经济建设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②割裂了经济建设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③否认了弘扬民族精神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④肯定了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6.抢险救灾精神是舟曲人民战胜自然灾害的精神保障,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申论》视野里“右玉精神”的展开
《申论》视野里“右玉精神”的展开刘源老师新浪“公务员考试之路”博客导言:特别推荐给“424”联考生,2011-2012年度国家、省级公务员考生和领导干部选拔考试考生。
详细应用和分析参见刘源老师网络音频讲座或面授课堂,更多相关请继续关注——/liuyuannos。
“右玉精神”的由来右玉县位于晋西北边陲,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
全县平均海拔1400米,属黄土丘陵缓坡区,生态环境曾经非常恶劣。
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县18任县委书记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真干大干实干苦干,60年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使全县森林覆盖率由0.3%提升到52%,90%以上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把一个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变成生态良好的‚塞上绿洲‛,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发展奇迹,孕育了弥足珍贵的右玉精神。
党和国家领导人谈“右玉精神”习近平同志在《关键在于落实》一文中强调指出:领导干部在抓落实过程中,还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注意防止和纠正各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山西右玉县植树造林、改造山河的感人事迹。
右玉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
新中国成立之初,第一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开始治沙造林。
60多年来,一张蓝图、一个目标,18任县委书记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率“公务员考试之路”新浪博客 1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用心血和汗水绿化了沙丘和荒山,现在树木成荫、生态良好,年降雨量较之解放初期已显著增加。
老百姓记着他们、感激他们,自发地为他们立碑纪念。
正可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右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功在长远的实干精神,在于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
我们抓任何工作的落实,都应该这样去做。
刘云山同志专程到右玉考察,对右玉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右玉书记们选择了种树,实际上是选择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想,选择了“山河秀美、人民幸福”的信念,选择了“心忧天下、关爱百姓”的情怀。
世博精神
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中国人在筹办和举办世博会的过程中创造着伟大的世博精神。
金秋十月的中国,已经创造历史的上海世博会即将画上句号,“十二五”规划蓝图呼之欲出。
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永不谢幕的世博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办一天世博,改进一天工作世博临近尾声,人们观博热情持续高涨。
10月16日,103.27万人次客流涌向世博园,创造了世博会150多年历史上的单日客流最高纪录。
面对极端大客流,世博会组织者迅速启动工作预案沉着应对,园区运行平稳、有序、可控,公共交通总体顺畅,各个场馆安全有序。
“组织方从容不迫,参观者文明游园,大事不出小事也没出,上海世博会就在这份‘淡定’中创造了奇迹。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汤啸天说。
“淡定”的背后,是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广大办博人员拼命工作、努力前进的精神状况,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决心。
这是一份世博园区武警任务部队16日当天的“调兵记录”:8时40分,前指发出命令,50名兵力紧急增援石油馆;9时34分,100名兵力增援上南路预检口,组织该处游客向洪山路预检口分流;9时55分,德国馆排队区域人员众多,10名官兵赶赴现场加装隔离设施,随后到瑞士馆、西班牙馆、比利时馆等处加装隔离设施;11时05分,增派50名兵力到中国馆排队区域;当天,园区各个入口的前引导员增加至2人,并增配1名后传员,增派了应急小组……训练有素、干净利落,响应之快效率之高令人肃然起敬。
但是,依然有人对当天的运营工作“鸡蛋里挑骨头”。
这些人不是旁人,就是办博人员自己。
16日当晚,后滩出入口管理站站长汪建中带着夜班民警一处一处查看硬件设施,寻找破损之处和细节缺陷。
“非洲联合馆开园以来几乎没有出现过排队现象,当天也排起了长队。
”汪建中说,“我们当晚就调集了200米的硬隔离设施增援。
”完成了这些工作,已是17日凌晨3时。
“办一天世博改进一天工作,一直改进到10月31日晚上11点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上海世博会执委会主任俞正声说。
上海世博会简介
上海世博会简介2.上海世博会简介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
自1851年以来所有国家的工业展览都在伦敦举行,世界博览会已日以卓越,作为经济,科技和文化的交流的盛大活动,为展示历史经验,交流创新的意念,发扬团队精神,展望未来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中国有一个长长的文化源远流长,主张国际交流和爱世界的和平。
中国之所以成功申办世界博览会在于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对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信心。
举办世博将会是第一个在发展中国家注册的世界博览会,它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期望。
中国 202X 年上海世博会向世界传达会什么?毫无疑问,中国人民将向世界展示成功、精彩和难忘的博览会。
中国 202X 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个伟大的事件,探讨城市生活的全部潜力如何在 21 世纪和城市中的演变。
预计到202X年将会有55%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城市。
展望未来城市生活,是全球关注的课题,涉及所有发达或欠发达国家以及他们的人民。
北京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在202X博览会将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和人民,关注的主题是“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
为其184天,与会者将将充分展示城市文明、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 并且探索新世纪人居环境、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的新方法。
他们将学会如何创建一个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维护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02X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核心是创新和互动,创新是灵魂,而文化交流则是世界博览会的重要使命。
在新的时代,中国202X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多样性和双赢的合作,共创美好未来做出贡献,构成了新世纪以突出创新和互动的主旋律。
中国政府将竭尽全力,使中国202X年上海世博会成为一个延续传统,开启未来新境界的特殊事件。
我们的座右铭是:“在为世博会做准备的六个月的同时,铭记未来60年的发展。
” 我们指望继续受到所有爱好和平国家的继续的注意、支持和参与。
《上海世博会》课件
展览设计追求创意、互动和可视化, 通过对话框架和实践案例展示,以吸 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增加他们的参与感。
第五节:成果
上海世博会的成果
上海世博会为展示城市的 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平台, 促进了技术交流、合作和 商业机会的产生。
成果对世界的意义和 影响
上海世博会的成果对全球 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产生 了积极影响,推进了各国 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对上海和中国的推动作用
上海世博会提升了上海的国际形象和城市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在科技、文化和经济 方面的进步。
结语
上海世博会的意义和价值
上海世博会展示了城市的发展 和创新,促进了全球城市间的 交流与合作,对推动城市可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未来的启示和启发
上海世博会给世界各国提供了 宝贵的经验和启发,鼓励人们 共同努力,打造更美好的未来。
主题对世界的影响 和作用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引起了全 球的关注,推动了城市可持 续发展和智能化建设的进程, 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了新 的思路。
第三节:场馆
上海世博会的场馆规划
上海世博会共有五大主题展区 和国家、组织、企业展区,涵 盖了面积广阔的展览空间。
各个场馆的特点和功能
每个场馆都设计独特,展示了 不同国家和组织的文化特色和 先进科技,给参观者带来了不 同的视觉和体验。
场馆设计和建造的背景 和思路
场馆设计以可持续建筑为基础, 融合了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 体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城市区的特点和亮点
2
每个展区都有不同的主题和展示形式,
通过多种媒体和互动方式展示了世界
各地的城市特色和文化。
3
上海世博会的展览内容
展览内容包括城市可持续发展、科技 创新、文化艺术等方面,参展国家和 组织展示了各自的特色和成就。
上海世博会精神
上海世博会精神
全体办博人员大力培育和弘扬:
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
全心为民的服务精神;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严谨科学的实干精神;
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为上海世博会取得成功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上海世博会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又一次生动体现,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又一次集中展示。
胡锦涛指出,我们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把上海世博会成果转化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优势,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要进一步宣传和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使上海世博会精神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要进一步研究和总结上海世博会所展示的发展理念,深化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要进一步吸收和运用上海世博会成果,认真吸收和运用上海世博会所展示的世界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理念,把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宣传工作、安保工作、监督检查工作等方面行之有效的做法制度化。
要进一步树立和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世博会让教育更美好
间 ,它所 留下的创意不受任何 时间的约束 。从这一点看 ,上海教育正面 临着一 个关键 的 转折时期 , 上海市 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 》( 求意见稿 )中指 出:上 海教 育 《 征
担 负着光荣而崇高的使命 ,要 为支撑经 济转 型、推动 自主创新 、引领 文化发展 、促进社
会 和谐作 出更大贡献 。上海教 育要达到这样的 目标 ,就应 该像世博会 一样 ,集 中上海人 民的智 慧,不断地解放 思想 ,打破传统 的束缚 。世 博会带给我们最大的财富就是—— 永 不停止 的精神 、世界合作进 步的境界和人 类无穷的智慧 !
傅 禄 建 :上 海市 教 科
院 普 教 所 所 长
“ 市,让生活更美好 ”启 示我们 :人 的生命与 生活是 最重要 的,教育是一种服务 ,它的 城
职 责是让每个人有尊严 、有质量地 活得更精彩 ! 世博会是人 类文化 的积淀 ,它不仅 融合 了多元文化 ,也为上海教 育发展提供 了丰富
终身发展 ”思想。历 史的经验 告诉我们 ,教 育要 改革 ,传统教 育学理论无法成为切 实的
逻辑起 点 , 更不可能覆盖整个社会急剧 变化下的教育 变革 。 上海的教 育必须建立在人、 人 性 、 类的基石之上 , 人 才能为每 个人 的将 来以及人 类文 明共 同繁 荣的未来作 出重要 贡献 。
世博会让教 育更 美好
文/ 傅禄建
国际展览局秘 书长洛塞泰斯 曾讥 “ 世博会是一 个重大的世界性 活动。 世界上没有一 个类似 的活动持 续这 么长时间 ,吸引这 么多人参观 ,并且展示这 么多国家和 国际组织 的 成果 ,在 美丽和睦中把世界 各国带到 了一起 ,吸引 了所有人的心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世博会与上大精神的培育在世博效应作用下,上海城市人文加速国际化、当代化,全面提升文化品质,当地高校也因此乘势而上。
上海大学全方位、多层次地服务世博、参与世博,不仅为上海世博会作出了积极贡献,更书写了“自强不息”的上大精神新篇章。
晚近,上大将研究重点转向了后世博研究。
实践表明,与时俱进,同城市“大事件”共舞,有利于上大精神的弘扬。
标签:世博效应;大学精神;自强不息;后世博一、世博效应作用下的城市文化与大学精神世界博览会,是现今世界三大盛会之一。
与其鼎足而三的“大事件”还有奥运会与世界杯。
其中,发源于1851年的世博会资格最老,奥运会一度依附世博会进行,而世界杯更是从奥运会分化出来。
近160年的世博效应不仅改变了举办城市的空间结构,更深度浸润了世博之城的人文精神。
世博会对城市的空间影响显而易见。
伦敦首创办博,成就了“水晶宫”的传奇。
从1867年起,每12年举办一届世博会的巴黎(办博始于1855年),推动城市进行周期性的改造,埃菲尔铁塔等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
1871年遭遇毁灭性火灾的芝加哥,借举办1893年哥伦布世博会之机,发起“城市美化运动”,“白色之城”由此崛起。
二战后,快速增长的城市开始转型发展。
1970年大阪世博会采用了在卫星城市举办的方案。
到90年代,世博主办方更多地将城市提升与市场化作为战略关注点。
其模式不断创新,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贯彻“生态世博”的理念,世博越来越成为激活城市创造力的催化剂。
质而言之,世博助推了城市全球化进程,对城市文化的影响更趋深层。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促进城市人文国际化。
在长达半年的世博会期间,参展国的文化体系、具有普遍价值的世界文化体系,连同主办国的文化体系,蜂拥进入世博之城,与当地文化共同合成了文化大拼盘。
电视传媒的报道也进一步放大了国际文化的影响。
这种文化交融,冲刷了地方主义的狭隘心态,有利于城市人文的全球化。
二是促进城市精神当代化。
与时俱进的世博会为城市文化的演进提供了绝佳的触媒。
从以展示最新科技与艺术创作为主,到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第一次确立展示主题“一个世纪的进步”,世博会越来越明晰地切准时代的脉搏。
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以“宇航时代的人”为主题,1964年纽约世博会主题“通过理解走向和平”,无不凸显世界潮流走向。
汉诺威举办2000年世博会展示“人类·自然·科技”的最新思考。
2005年爱知世博会张扬“自然的智慧”的生存理念。
凡此不仅彰显时代的先进理念,更有助于办博城市实现时代精神的跨越。
三是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热衷于周期性举办世博会的巴黎,在19世纪末赢得了“梦之都”的美誉,此为城市的文化品质因世博会得到提升的先例。
进入后现代,提升城市与区域的品质更是成为办博城市的主要目标。
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在加速上海全球化进程的同时,对于上海城市文化的国际化、当代化与品质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凸显人类对城市生活的关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沟通与融合、创新与进步、成就与体验、传承与未来、和谐与发展”的理念对于将世博文化融汇于城市人文,积淀为城市精神大有裨益。
上海城市人文精神通过办博得到进一步张扬,至少有以下四端:一是文化创新精神,上海世博会的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光耀沪上;二是接轨世界的同时进一步实现文化的自觉发展;三是努力践行和谐理念,以“和谐城市”的理念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四是弘扬志愿奉献精神,志愿者活动前所未有地高涨。
大学文化涵育于城市文化,大学精神是城市人文精神的有机组成,大学人文精神也只有在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才能获取强劲动力。
就上海世博会而言,全国各学府乃至世界高校的积极参与,为本届世博会的盛大举行提供了智力支撑、人力支援与人文关怀,也弘扬了大学人文精神。
集约有三:1.为上海世博会提供科文服务,弘扬大学的创造精神。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从园区设计到建设,再到布展、运营与管理,需要高科技支撑。
同济、华南理工、天津大学等高校充分发展科技智力优势,积极参与重大设计,提升了世博会的科技含量,显示了大学精神的创造维度。
除科技方面,一些高校还提供了文化服务,从参与策划世博论坛到文化创作,其文化创造活动为上海成功办博贡献了一份独特力量。
2.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人力支援,张扬大学的入世精神。
“大事件”的演绎,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参与相应管理服务工作。
上海世博志愿者,涉及各行各业、不同阶层,不限于同城,还有其他省市的市民,甚至外籍人士。
其中大学生志愿者占据主流,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高等学府不再以“象牙塔”的面目示人,大学精神的入世锋面得以前所未有的展现。
3.为上海世博会增添文化傅彩,彰显大学的人文关怀。
适应社会需求,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亟须的科技文化,以及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这是高校关怀社会的特色体现。
此外还激发了高校对世博学研究的动力。
除建筑、交通、环保等研究视角,人文社科的相关研究与宣传,既直接作用于城市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更凸显了大学的人文关怀。
二、上海大学对上海办博的积极参与突出奉献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对我国高校乃至外国高校都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对于上海大学这样以“上海”为校名、与上海荣辱与共的地方性高校尤其如此。
上大作为上海与中央部委重点共建的市属高校,是上海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面对机遇,上海大学责无旁贷地为大都会的“大事件”奉献智慧、尽心尽力。
上海大学对2010年世博会的倾心参与,可以追溯到2003年初。
在由市委组织的“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中,上大以此为契机,积极参与,借助各学院、系统的党政体系,借工青妇学等团体之力,运用校园网、校刊、主题团日、党建活动等,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了“立足上海、服务上海、发展‘上大’”、“青春与世博同行,青年与‘上大’俱进”为主题的大讨论。
更向实践层面发展,如上大理学院举办了“弘扬世博精神系列活动”的环保宣传。
邓伟志、陈宪等上大专家学者撰写的文章为《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刊发,影响扩大到社会。
自此后至2010年世博会的盛大开展,上海大学充分发挥智力人才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地服务世博、参与世博,展现弘扬上大精神,尤在以下几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承担世博重大设计与美化工作。
筹办世博会首重世博园区的设计与建设,上海高校与众多国内外院校、团队公平竞争,脱颖而出,承担了相当数量的重大设计与建设任务。
其中上大美术学院的斩获亦足骄人,它承担了世博会博物馆和城市足迹馆的总设计任务。
世博会博物馆是世博园区内一座永久开放的展馆,上大美院集全院精英与新锐,通力合作,借镜海外,出色完成了设计任务。
城市足迹馆是上海世博会五个主题馆之一,美院师生为完美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方案三易其稿,精益求精,建成的城市足迹馆获得了“最美最值钱”的场馆之美誉。
在最后冲刺阶段,上大美院又承接了“世博中心”装饰艺术品的设计和制作工作。
“世博中心”是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建筑“一轴四馆”的重要场馆之一,具有接待国家元首级贵宾、举办庆典活动与会议论坛的重要功能。
经过上大美院深化设计和制作的壁画、装饰画和装饰用艺术品,美化了“世博中心”贵宾厅、接待厅、会议厅乃至公共空间。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曾在上大数码学院任教的巫永坚,他的原创设计在上海世博会吉祥物设计全国征集活动中一举中标,成就了上大又一世博传奇。
2.科研力量为办博提供智识保障。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尤须高科技与多种学科专业人才的支持。
上大发挥多学科科研优势,相继承担了世博会黄浦江多功能扫测艇安保系统、国庆60周年世博海宝机器人、世博京剧表演机器人等多项研发任务。
上大机自学院还承接了世博会智利国家自建馆机电一体化多媒体项目,使相关工作扩展到世博会国外项目。
针对世博会所需人才缺口大的问题,上大新闻学专业急社会之所急,加强了英语教学,以满足世博会对传媒人才英语水平的高要求。
人文学科的科研带头人也积极投身“大事件”,为世博会提供智识保障。
如上大美院邱瑞敏院长是世博会吉祥物的主要评委之一,上大数码学院院长仲星明则是初选专家组成员。
上大教授葛红兵荣幸地被上海世博局聘为专家,成为中国国家馆陈展设计团队策划阶段的主创人员。
诸如此类,为提升上海世博会的智识含量作出了贡献。
3.以专业研究带动世博文化宣传。
更多的上大师生立足本位,在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运作的前提下,各自结合专业所长,研究世博、弘扬世博,很好地起到了宣传世博文化的社会效应。
以“上海大学”为作者单位、以“世博”为主题词,对“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目前可搜索到74篇之多(截止于2010年6月15日),涉及各大学科,藉此可略窥上大对世博研究与宣传的投入。
最早涉博文章发表于2003年6月刊《教育发展研究》的《世博会与上海教育新一轮发展》,系上大副校长曹家麟与上海教育界人士畅谈世博与上海教育发展的言论摘录。
同年11月中,《上海大学学报》刊发了一组世博研究论文,其中多有上大专家学者的研究心得。
此外,上大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为迎接上海世博会,策划出版了“海派文化丛书”;上大出版社适时推出了“走进上海世博”系列丛书,均在社会上起到了积极影响。
4多层次地参与世博志愿者活动。
上海大学参与世博志愿者活动可以追溯到2003年“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期间,上大理学院举办“弘扬世博精神系列活动”,即开始招募环保宣传志愿者。
在筹办世博期间,上大美院志愿者参与世博艺术品制作、场馆设计、地铁项目、公共艺术活动等,还深入居民社区宣传世博。
为做好世博志愿者的组织工作,上大经世博局授权专门成立了工作站,负责该校世博会志愿者的招募管理、面试筛选、资格认定、管理培训、信息收集以及运营管理。
上大世博志愿者包括师生八千余名,是上海高校中人数最多的志愿者团队,承担了为期一个月(6月25日-7月25日)8个中心城区各站点与世博园区的志愿服务工作。
这一切,为上海世博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凝炼积淀着独特的上大精神。
上大老校长钱伟长倡导的大学精神——自强不息,在上大参与世博、服务世博活动中得以完美的诠释。
三、强化后世博研究是弘扬上大精神的未来走向早在2010年世博开幕前,后世博效应就引起了社会贤达的诸多思考。
任何一届世博会都有落幕的时候,而后世博效应将长时期主宰世博之城的未来命运。
后世博效应有积极、消极之分,更有显隐之别,所有这一切皆有待于深入研究。
为此,上海两会代表积极建议,着力研究后世博效应。
研究后世博效应,理应是上大今后教研工作的一个着力点,也是上大精神弘扬于未来的一个动力源。
事实上,上海大学已然积极介入了后世博研究。
世博之年的4月29日,“上海发展战略”沙龙第7期活动在上海大学召开,主题即为“世博后效应与上海城市转型”。
上大各学院的教师代表参加了研讨。
会上通报了上海各高校和科研机构近期开展后世博与上海城市研究的学术动态;文科处处长吴信训呼吁大家关注现实,抓住机遇,进一步整合力量,迅速回应社会重大需求,为上海城市转型贡献上大人的力量,发出上海大学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