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ppt课件.ppt

合集下载

都江堰ppt课件

都江堰ppt课件
25
2、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 的政治纲领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 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具有一种自信、理性、 从容、智慧的贵族气质,并以游记的方式将“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对中国文化进行回顾和反思。人们称之“文化散 文”。
“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 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16
感知与领悟(二)
• 第一段: 欲扬先抑,给人造成一个都江堰不值得一顾的错觉。
• 第二段: • 第三段:
侧面渲染,为正式写景作了层层铺垫。
正面描写都江堰的水流。
前三句拿海水和都江堰的水流作对比,突出都江堰的水流灵动活泼精神焕发的特 点;中间四句正面具体描写(拟人)都江堰的水流;最后一句再一次强调了都江堰水 流的魅力。
长城 秦始皇时
都江堰 比长城早数十年
规模
宏大
表面不如长城宏大
占据 社会功用
辽阔的空间 早已废弛
邈远的时间 至今在输送清流
水流外观 文明状态 心态
突兀在外
细细浸润,节节延伸
僵硬的雕塑
灵动的生活
摆出老资格,等待人们 修缮
卑处一隅,绝不炫耀, 毫无所求,只知贡献 14
感知与领悟 (一)
1、标题:都江堰工程的伟大与不朽
2 堰(堰塘) 偃(偃旗息鼓) 揠(揠苗助长)
3 浚(浚理) 竣(竣工) 骏(骏马) 俊(英俊)
4 炫(炫耀) 眩(头晕目眩)
5 诘(诘问) 拮(拮据)
6 焕(精神焕发) 涣(涣散)
11
辩易混词
1、浚理: 2、圭臬: 3、钹磬: 4、众目睽睽:
5、衮衮诸公: 6、傩戏:

2.《都江堰》PPT课件

2.《都江堰》PPT课件



堰 秋

.
1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 余姚人。
代表作品:散文集《文化苦 旅》《文明的碎片》《霜冷 长河》《山居笔记》《行者 无疆》等
写作风格: 以游记的方式进 行文化思考,多是对中国文化 的回顾和反思,将“人、历史、 自然” 交融在一起。其散文被 称为“文化散文” 或“学者 散文”。
.
35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 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 “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 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 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 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 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 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
34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因虎门销烟而被贬官到伊犁戈壁黄沙, 朔风漫天的日子。在最倒霉的时刻,最倒霉 的地点,领导百姓兴修水利,引天山雪水浇 灌农田,他修成的水坝现在依然清流滚滚。
历史上还有岳飞,范仲淹,狄仁杰,包 拯……
现代的还有:孔繁森,焦裕禄,周恩来, 雷锋……
所以作者相信,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 魂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世代繁衍!
废弛
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 汩汩清流、永久性的灌溉 了中华民族

规模上:
宏大、突兀在 外
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 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新鲁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第7课《都江堰》(共69张PPT)

新鲁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第7课《都江堰》(共69张PPT)

都 江
余 秋
堰 雨
学习目标
• 1、理清文章写作脉络,学习文中对比等 艺术手法的运用,了解余秋雨散文的特 点; • 2、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语言,分析出李 冰的精魂。
• 重点、难点: • 1、理解作者对李冰的评论,体会文中深 厚的文化意蕴; • 2、品味作品中含义丰富的句子并加以解 释。
余秋雨简介:
代表作品: 散文集《文化苦旅》
《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
《山居笔记》 《行者无疆》
《借我一生》《秋雨散文》等
艺术理论著作:《戏剧理论史稿》、
《戏剧审美心理学》
写作风格:以游记的方式进行文化思考,将“人、 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其散文被称为“文化 散文” 或“学者散文”。
• 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 慈溪)。 • 1968年8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当时正 逢浩劫,受尽屈辱,家破人亡,被迫赴农场劳动。学 校复课后又参加过教材编写,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 1983年之后,由于出版了一系列学术著作如《戏剧思 想史》、《中国戏剧史》、《观众心理学》、《艺术 创造论》以及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Theatre等,先后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 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 • 1986年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当时获此称 号的全国仅十五名。 • 1986年开始被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上 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被选 为“上海十大高教精英。”
导入新课
• 长江黄河对我们华夏民族来说是举足轻重、影响甚大的,它们为 我们创造的财富可以说不可胜数。可是,它们在造福我们的同时, 也给我们带来了从古至今都令人困扰的大问题——水患。 传说尧 在位的时候,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现在陕西和山西 交界处),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道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 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引起水灾。在所有 人为水灾头痛担忧,毫无办法的时候,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出来 治理洪水。他到当地观察了地形,就带领群众开凿龙门,经过十 年努力,挖通了九条河道,终于把河水顺利引入了海里。(大家 也都听过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就是这时候的事。) 后 来,战国时期,在长江支流岷江,也有一个因治理水患被百姓奉 为神的人,这个人因地制宜,在大禹疏通河道治水的基础上,修 建水利工程,将有“泽园”“赤盆”之称的蜀地变成了“水旱从 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这个水利工 程就是都江堰。 那么,这都江堰和它的创建人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咱们今天就借余秋雨大师的一立了“记忆 文学”的新体裁,刚出版就引起海内外 广泛关注,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年 度“全亚十大最重要的华语书籍”之一。

《都江堰简介》PPT课件

《都江堰简介》PPT课件
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 伏龙观、二王庙、安 澜索桥、玉垒关、离 堆公园、玉垒山公园、 玉女峰、灵岩寺、普 照寺、翠月湖、都江 堰水利工程等
2021/3/26
2
1 地理环境
2021/3/26
位置境域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 都市都江堰市(原灌 县)城西,坐落在成 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距成都约56公里,距 离青城山风景区20公 里。 气候特点 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 季风湿润气候区,年 均气温15.2℃, 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 米,年均无霜期280 天。这里四季分明,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2021/3/26
宝瓶口
鱼嘴
7
3 主要景点
二王庙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 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 “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 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 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建筑 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 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 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 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 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
2021/3/26
1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 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 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021/3/26

《都江堰简介》课件

《都江堰简介》课件
保护了生态环境
都江堰水利工程与周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不仅发挥了工程的功能作用,还美化了自然景观,提高了环境质量。
美化了自然景观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注重生态服务价值的提升,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措施,提高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提高了生态服务价值
都江堰的文化和旅游价值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都江堰的旅游价值还体现在其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结词
都江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详细描述
总结词:都江堰景区内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VS
除了以上景点外,都江堰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如松茂古道、青城山等。
农业灌溉
都江堰为周边地区的工业提供了稳定的水源,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工业供水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旅游业发展
03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都江堰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让中国人民更加自豪和自信,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03
02
01
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秦昭王时期
都江堰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李冰父子
都江堰在历史上经过多次修缮和改造,以适应自然环境和人类需求的变化。
历代修缮
都江堰的主要目的是灌溉成都平原的农田,为当地农民提供稳定的水源。
灌溉
都江堰的建设还为岷江流域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都江堰青城山图文讲解.ppt

都江堰青城山图文讲解.ppt

都江堰图文讲解
修建人李冰
李冰像
李冰(约公元前302年~235年) (生卒年、出生地不详),号称陆 海,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 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 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 李冰治水,创建了奇功,其建堰的 指导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 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征 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 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 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 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后世为纪念 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 都江堰也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
公元前280秋,秦灭蜀30年后,司马错于成都出 发,自岷江东攻楚国,却由于粮食补给问题无法 深入楚国。
都江堰图文讲解
修建背景
公元前272年,李冰奉秦昭王之命,来到蜀地 任蜀郡守,开通岷江往成都的水路枢纽,为攻 打楚国做战略准备。
都江堰的修建,是出于秦国统一天下的战略目 的,本意是为了伐楚提供兵源、粮源和通船渠 道,使蜀地成为秦国统一中国的战略基地。
都江堰图文讲解
飞沙堰
都江堰图文讲解
宝瓶口引水工程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 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 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 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 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 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 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 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 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 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
都江堰图文讲解
都江堰图文讲解
鱼嘴
都江堰图文讲解
地震后鱼嘴
都江堰图飞文讲解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 道”,具有泻洪、排沙和 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故 又叫它“飞沙堰”。 飞 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 ,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 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 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 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 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 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 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 溢出;

《都江堰简介》PPT课件

《都江堰简介》PPT课件

宝瓶口
鱼嘴
3 主要景点
二王庙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 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 “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 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 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建筑 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 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 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 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 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
3 主要景点
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 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 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 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2 建设沿革
名称由来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 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 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 ”,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 ,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 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 至今。

都江堰ppt课件

都江堰ppt课件
水利工程技术
都江堰水利工程所采用的工程技术,如溢流坝、引水渠道等,对世界水利工程技术的发展 产生了影响。
水利管理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管理经验对世界水利工程管理产生了影响,如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等 。
05
都江堰的现状与保护
现状评估
水利工程状况
01
都江堰的水利工程设施经过多年的运行,部分设施存在老化、
破损等现象,需要定期检查和维修。
外江与内江的划分
在鱼嘴分水堤的帮助下,岷江 被分为外江和内江两部分。
外江主要用于排洪,而内江则 用于灌溉。这种划分方式既保 证了洪水的及时排出,又满足
了农业灌溉的需求。
在雨季时,外江的水位会明显 高于内江,此时鱼嘴分水堤就 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确保洪水 能够顺利地排向外江。
都江堰的这种划分方式充分体 现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和实 用性。
03
都江堰的原理与功能
防洪原理
洪水调节
都江堰通过分水鱼嘴、宝瓶口和 飞沙堰等结构,将洪水按照需求 分配到内江和外江,有效调节洪
水流量,降低洪峰。
排沙排石
利用飞沙堰的阻水作用,使上游冲 刷下来的泥沙和石块在堰前沉积, 避免淤塞河道。
自动调整功能
都江堰的设计使得其在面对不同季 节和洪水情况时,能够自动调整分 水比例,确保防洪效果。
水力机械
除了发电,都江堰的水能还可用于驱动水轮泵、水磨等水力机械, 满足农业、工业生产的动力需求。
生态旅游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水利工程景观, 发展了生态旅游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04
都江堰的影响与意义
对成都平原农业的影响
1 2
灌溉
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得成都平原地区获得了稳定的 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水源,促进了农 业的发展。

都江堰课件ppt(讲课用)

都江堰课件ppt(讲课用)

都江堰的工程规模
主体工程构成
都江堰主要由鱼嘴、飞沙 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 构成。
灌溉面积
都江堰灌溉面积超过1000 万亩,覆盖了成都平原的 大部分地区。
防洪与发电功能
都江堰不仅具有灌溉功能, 还具有防洪和发电功能, 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 要支撑。
02 都江堰的建造过程
建造前的准备
环境考察
在建造都江堰之前,先对当地的 气候、地形、水文等条件进行深 入考察,了解当地的水资源分布 和利用情况,评估建造的可行性
的问题。
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策略
01
02
03
04
环境保护优先
将环境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首 要任务,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提高环境质量。
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鼓励 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智慧 城市,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
平。
发展绿色经济
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经 济转型,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
04 都江堰的未来发展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环境问题
随着都江堰旅游业的发展,环 境承受压力增大,包括水质下
降、生态破坏等。
城市更新与保护
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实 现城市更新,是一个重大挑战 。
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
如何在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性之 间找到平衡,是都江堰面临的 重要问题。
人口老龄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 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供相应 的社会服务,是一个需要解决
应急处理
针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制定应 急预案和处理措施,及时组织抢修 和维护,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技术更新与改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程运行的 需要,对都江堰进行技术更新和改 造,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率和效益。

《都江堰》课件 (共38张PPT)

《都江堰》课件 (共38张PPT)
志 远
学 高
身 正
行 笃
代表作品: 散文集《文化苦旅》
写作风格:以游记的方式进行文化思考,
将“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其散文 被称为“文化散文” 或“学者散文”。
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工程的伟大与不朽。 第二部分:水流的强悍与驯顺。 第三部分:李冰的智慧与精魂。 第四部分:影响的巨大与深远。
为什么说长城伟大?
1、规模宏大,占据了辽阔的空 间,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 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2、能够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
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深 厚。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最激 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1、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 ,而都江堰 ,至今还在为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永久地
第一部分:
1 第一部分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第一段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 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2 第一部分运用了什么样写作手法?
对比 都江堰与长城
作者从哪几方面对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比较?
都江堰 与
长城 之比较
修建年代
规模大小 社会功用 文明特点 形象
都江堰的本质特征:
它像一位母亲一样滋润和濡养着中华民族; 不炫耀,无所求,默默奉献。
三、 为什么说李冰“失败了,终究又胜 利了”?
失 1、他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败: 不被统治者所认同。
2、他的百姓安居乐业之梦被 后代所破坏。
他终究又胜利了
四、怎样理解“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数据、 登月线路遥相呼应”?
一方面是说,图谱社会意义的重大, 可与当代政治、经济的重大事件媲美;
另一方面是说,图谱与裁军数据、登 月路线中蕴含的造福于民的思路是相通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 考
二、作者为什么用长城来与都江堰作比较?
选择长城,不仅因为它的修建时间与都江 堰相近,而且更因为长城的知名度高于都 江堰。在一般人看来,长城无论如何要比 都江堰有价值得多,而作者的看法恰恰相 反,所以作者选择长城来与都江堰相比, 正是在长城文明的映衬下,都江堰文明的 特质更为鲜明地显现了。
美读课文第二部分
1、怎样理解“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
一种是一些官场丑类的政治走向,他们 或是无所事事,根本无视百姓的疾苦, 玩弄权谋,不惜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另一种是李冰的政治走向,即拥有利民 富民的胸怀与责任感,认定在旱涝成为 百姓最大祸患的时候,治水就是最大的 政治,政治家就应该成为水利家。
2、“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 钢锤反覆辩论”辩论的是什么?“他失败了, 终究又胜利了”又指什么?
乡间母亲
思其中社会功用方面的比较是最根本和最 考重要的。(1)因为延伸距离、文明特征 等方面是依附于社会功用的。
(2)而且因为对社会功用的评价是文章 的核心内容,作者在这一部分用较多笔 墨在社会功用方面比照两大工程,令人 信服地表达了“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 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的文化 感受。
李冰简介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约公 元前256——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 蜀郡守。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 办多项水利工程,以都江堰最著名, 二千二百多年来在川西平原效益卓 著。
用简短语言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工程的伟大与不朽。 第二部分:水流的强悍与驯顺。 第三部分:李冰的智慧与精魂。 第四部分:影响的巨大与深远。
早“数十年” 占据了邈 远的时间 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 汩汩清流、永久性的灌溉 了中华民族
对 比
废弛 宏大、突兀在 延伸距离: 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 外 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功用上: 社会功用早已
“是一种僵硬的 “是一种灵动的生活”、卑 文明特征: 文明”、 “摆出 处一隅,像一位决不炫耀、 一副老资格” 毫无所求得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 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 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 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 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 很高,很高。 因此,愿你做个李冰样的人!!!
第二段, 应读出“闻其 声”时的层次 感;
第三段, 要得体传达作 者紧张、喜悦、 豪迈、赞叹的 丰富感情。
体会一、二段作者感受的不同
一段(看都江堰之前):不会有太
大的游观价值——它还能怎么样— —就乘便看一眼吧——心绪懒,脚 步散,一心只想看青山城。 二段(临近都江堰之时):渐觉滋 润,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 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走走—— 忽然,有些异常—,大拙又大巧”?
“大愚大拙”是说李冰极不擅长 无所专攻或蝇营狗苟的“为官之 道”,只知道实施“既具体又质 朴”的事,只具有田间老农的思 维;“大智大巧”是说政治家正 是由于具有了田间老农的思维, 才具备了可贵民本思想,并且总 结出“治水三字经和八字真言”。
探讨第四部分
第三段看都江堰之时
思考:第三段主写都江堰强
悍、撒野、波澜壮阔的壮丽景观, 是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把都 江堰描写的淋漓尽致?但是水流 却又是驯顺的,规整的,都江堰 究竟美在哪里?
比喻、拟人。飞奔、踊跃、
窜、撞、撒野、咆哮写出都 江堰的喧嚣、强悍,但它的 魅力不仅在于壮观美,而在 于它能被坚坝驯服,从而被 人驯服,造福人类。
都 江
余 秋
堰 雨
1.把握《都江堰》体现出的文化精义。 2.学习《都江堰》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作者介绍:
(一)作者简介:余秋雨,1946年生,
当代散文作家,艺术理论家。浙江余姚 人。著有学术专著《中国戏剧史述》、 《戏剧理论史稿》等,散文集《文化苦 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 《霜冷长河》、《借我一生》、《秋雨 散文》等,其中《文化苦旅》先后获上 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金石堂最具 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
(二)文化散文:在散文写作中
引入关于文化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并以此作为关注现实的重要方式。 将“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 起,对中国文化进行回顾和反思, 被人们称为 “文化散文” 。
都江堰简介

都江堰,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古时 曾在都安县境内,宋元以后称为都江堰。为我 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发源于岷山之南羊 膊岭的岷江,水源旺盛,自山区转入成都平原, 流速陡降,易淤易决,在水利工程兴建以前, 水灾严重。战国初期,蜀相开玉垒山,分引岷 江水以排除水患,郫县、成都一带,“民得陆 处”(《蜀王本纪》)。到秦昭王时,蜀郡守 李冰父子访察水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基 本上完成了都江堰得排灌工程,于是成都平原 “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华阳国志》)。
我到边远地区看傩戏,对许多内
容不感兴趣,特别使我愉快的是, 傩戏中的水神河伯,换成了灌县 李冰。 对傩戏中水神换成李冰你怎么看?
政治上:为民造福,以自身实践为中国
一批批无所作为的封建官僚阐释了冰清 玉洁的政治纲领。 人格上:毫不张扬、造福万民、务实求 真。 精神楷模应引起深深思考,他将被世代 传送!
这种辩论,就是两种政治纲领 的辩论。长锸说,政治要做的事儿, 既具体又质朴,就是要像长锸这样, 为百姓消灾,给百姓濡养;金杖玉 玺和铁戟钢锤则在为权势、征战和 镇压辩解。
“他失败了”,因为千年政治
是站在另一边;
“他终究又胜利了”,因为长
锸象征的是利民富民的政治路 线和正直的政治品质,与社会 所要求的人格品质相融,从而 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这部分运用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
明确:先抑后扬的写法。 作用:引发好奇,感情铺垫,
引发震撼。
读第三部分思考并讨论:
1. 怎样理解“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
2. “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 铁戟钢锤反覆辩论”的含义是什么? “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又指什么?
3. 为什么说李冰“大愚又大智,大拙又大 巧”?
美读第一部分:
1 第一部分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第一段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 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2 第一部分运用了什么样写作手 法?
对比
一、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 比较长城和都江堰,哪个 方面的比较是最根本和最 重要的?为什么?
长城 年代上: 是“晚辈” 影响上: 只“占据辽远
的空间”
都江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