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及其化合物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38425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e.png)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钠及其化合物教案》一、目标与要求(一)学习目标1、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及其物性2、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及其应用(二)能力要求1、根据钠及其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确定其物性2、运用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设计与应用二、教学内容(一)钠及其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及其物性1、钠及其化合物的原子结构:钠是第11组元素,其原子核包含11个质子和11个中微子,拥有1个外层电子,是一种单价正离子。
钠的化合物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等,它们的分子结构均具有中心钠原子和多个配位杂原子组成的特点。
2、钠及其化合物的物性:由钠及其多个不同的化合物反映出来的物性可分为固体性质和溶解性质。
其中,固体性质包括钠及其化合物的溶度、熔点、沸点等;溶解性质包括溶解度、溶解热、折射率等等。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及其应用1、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钠的化学反应主要包括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钠氢反应、巯基钠反应等等。
2、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钠及其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在现代化工环境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氢氧化钠可用于铝金属的提纯,氯化钠可用于合成磷酸盐等等。
三、教学方法(一)案例讨论通过学生探讨类似的案例,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及其物性以及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及其应用,从而根据案例总结出钠及其化合物的规律,达到学业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实验室操作让学生实验室操作,加强学生对钠及其化合物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该领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该领域的知识。
四、课堂活动(一)提问回答让学生积极思考,根据知识点自我反思,学生在谈论过程中彼此交流,对某些知识点通过询问及答疑的方式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讨论,彼此交流自己的观点、借鉴他人的认识,开拓自己的思路,从而加深对钠及其化合物的理解。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fd399f8762caaedd33d48a.png)
篇一: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钠及其化合物【学习目标】1.了解钠及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了解钠分别与氧气、水、酸、盐等物质的反应情况 2.了解氧化钠分别与水、酸等物质的反应情况3.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的反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基础知识】一、单质钠(1)与氧气反应:(钠与氧气的反应与条件有关)常温条件下;加热条件下。
(2)与水(酸)反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离子方程式为。
用双线桥和单线桥标出上述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反应的现象及解释: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②熔化成光亮的小球:(钠的熔点;该反应为反应)③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气体产生)④发出嘶嘶的声音:(反应剧烈)⑤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生成的溶液呈性)。
(3)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否置换出铜?结构解释:na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周期表中的位置,na原子易(“得到”或“失去”)个电子成为稳定结构,作剂,表现出强性,在自然界中以态(“游离”或“化合”)形式存在。
少量的钠可保存在中。
钠着火不能用水来灭火,一般用。
二、钠重要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钠的焰色反应呈色,钾的焰色反应呈色(透过)注意点:①实验用品②用洗涤做过焰色反应的铂丝四、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用化学方程式完成上述转化关系。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课堂分析1. na2co3、nahco3的鉴别方法: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需要加入的试剂或方法。
①na2co3粉末(nahco3)②na2co3溶液(nahco3)③nahco3溶液(na2co3④nacl溶液 (nahco3【典型例题】1.下列关于钠的叙述错误的是()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 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c.钠与氧气化合时作还原剂 d.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2.对于反应:ticl4+4na == 4nacl+t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说明钠是强还原剂,可用于冶炼金属b.该反应中ti元素被氧化c.该反应条件是ticl4在熔融状态或在水溶液中 d.ticl4是还原剂3.除去na2co3 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a.加入适量盐酸 b.加入naoh溶液c.加热 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4.下列有关碳酸钠、碳酸氢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b.相同条件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剧烈程度强于碳酸氢钠d.向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试液,都显红色5.(2009年学业水平测试)“脚印”、“笑脸”、“五环”等焰火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壮观,这些五彩缤纷的焰火与元素的焰色反应有关。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ebd5c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f.png)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篇一:教学设计###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A.通过学习,掌握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钠与水、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以及产物。
B.通过学习,了解及掌握氧化钠、过氧化钠的主要性质以及相关的反应。
C.通过学习,了解及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以及相关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A.学生能通过实验的操作及演示,直观体会到那的物理性质以及钠与水、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B.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理解并掌握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以及相关的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对钠的学习,学生能发现并不是所有金属都是质硬的,深刻理解所有事物都不是绝对的。
B.通过实验的操作,学生会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A.钠与水、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产物及化学方程式。
B.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相关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C.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相关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掌握。
三.教学过程1.钠的物理性质的讲述【教学情境】我们都知道很多金属都是质地坚硬的,但不知道金属钠的质地会是坚硬的吗?金属钠又有哪些性质呢?下面咱们就来学习一下金属钠及其化合物。
【学生活动】请一位同学上前演示切割钠的实验,大家来观察现象,并总结钠的物理性质。
【教师讲述】钠的物理性质有:钠是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质软(可用小刀切),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熔点低,密度小于水。
长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2.钠的化学性质【教学情境】既然钠的物理性质已经有一些让我们出乎意外了,那么钠的化学性质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钠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吧。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刚刚切开的钠的表面的颜色,推测一下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变化,从而进一步猜想生成了什么物质。
【教师讲述】那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方程式为4Na+O2=2Na2O,而钠在点燃条件下会点燃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方程式为2Na + O2 = Na2O2。
钠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学设计
![钠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f8808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15.png)
钠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1. 理解钠作为一种金属元素的特性和性质;2. 掌握钠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原理和方法;3. 了解钠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钠的特性和性质的教学重点为其与水的反应以及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2. 钠的化合物命名规则及结构特点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钠片、石蜡纸、蒸馏水、试管、试剂瓶等;2. 实验药品:稀盐酸、溴水、碘水、氢氧化钠溶液等;3. 教学课件:包括钠的特性与性质、钠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原理、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等内容。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课件或实物向学生展示钠的外观和性状,引起学生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钠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发生反应的规律是什么?【探究活动】3. 实验展示:将一片钠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倾斜放置,将盖子盖紧。
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4. 进行讨论:根据实验展示,引导学生分析钠与水反应的原理,化学方程式;5.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钠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如氯、氧等)的反应,并总结规律。
【知识讲解】6. 通过课件或板书,向学生讲解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包括金属名称和非金属名称、阴离子的名称和结构等内容;7. 结合实际例子,解释各种情况下的命名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互动与思考。
【拓展应用】8.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尝试根据给定的化学式命名化合物,并将结果进行展示和讨论;9.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化合物,让学生尝试根据名称写出相应的化学式。
【总结归纳】10. 回顾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并核对学生的掌握情况;11. 提供相关参考资料供学生课后学习和复习。
五、教学辅助手段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便给学生直观的视觉体验;2. 适当的实验操作演示,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
钠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学设计
![钠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faa97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2.png)
钠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内容与关键点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其中涉及的关键点包括: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钠的化合物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策略选择: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与材料准备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和试剂。
材料准备:钠及其化合物的样品、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滴管、试管等实验器材。
五、课堂活动设计及时间安排活动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钠及其化合物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活动二:讲解理论知识(2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
活动三:实验探究(3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活动四: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发现,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活动五:总结与反馈(10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和评价。
六、学生评估与反馈机制设置评估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表现进行评价。
反馈机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七、作业布置与项目实践安排作业布置:完成本节课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项目实践安排:进行一些与钠及其化合物相关的拓展性实践项目,如探究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等。
八、教学改进和优化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钠及其化合物 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0c902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4.png)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标题:钠及其化合物教案目标:1. 了解钠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 掌握钠的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及其化学式;3. 理解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并讨论他们对钠元素的了解,如钠的外观、性质等。
2. 提出问题:你能列举一些钠的化合物吗?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知识讲解:3. 介绍钠元素的基本性质,如金属特性、在空气中的反应等。
4. 介绍钠的常见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等,并讲解它们的化学式和命名规则。
实验活动:5.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钠在水中的反应。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并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应用探究:6.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究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巩固练习:7.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命名一些钠化合物的化学式,并解答相关问题。
总结回顾:8. 综合学生的讨论和练习结果,对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总结回顾,并强调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的应用。
作业布置:9.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一份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笔记,并列举一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钠化合物。
教案评估:10. 根据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和练习成绩,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扩展拓展:1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如钠的制备方法、钠与其他元素的反应等,并鼓励他们进行相关实验或小研究。
教案资源:- 钠元素的性质和特点的介绍资料;- 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表格;- 钠在水中反应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案例资料。
教案扩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加入更多的实验活动或应用案例,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或小项目,以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第一册(2019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83454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0.png)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课程概述本节课程主要介绍了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包括钠的基本性质、化合物种类及其特性、应用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钠的基本性质,如金属性、化学性等;2.了解钠的化合物种类及其特性,如氨基、氧化物、氢氧化物等;3.掌握钠的应用,如钠在制取钠化合物、制氢、制纸等方面的应用;4.意识到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及其危险性。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谈谈你们对钠的印象,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提问:金属有哪些基本性质?钠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金属?二、展示(10分钟)1.展示钠的物理性质,如外观、密度、熔点、沸点等。
2.展示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Na + H2O → NaOH + H2三、讲解(20分钟)1.钠化合物的种类及特性:–氧化物:Na2O、Na2O2等,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氯化物:NaCl、NaBr、NaI等,可用于制取其他钠化合物。
–氢氧化物:NaOH,是一种强碱,可用于制取其他沉淀物。
–氨基:NaNH2,可用于制氢。
2.钠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制取钠化合物;–制取氢气;–制取纤维素;–制取饲料。
四、活动(15分钟)1.学生小组完成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应用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学生小组就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进行讨论。
五、总结(10分钟)1.小组代表综合学生实验结果及讨论发言,向全班进行总结。
2.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课后作业1.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的种类和特性。
2.思考一次使用钠或钠化合物的现象,能否用化学知识解释它是如何发生的?3.查找钠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并简要介绍它们的作用。
钠及其化合物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6套
![钠及其化合物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6套](https://img.taocdn.com/s3/m/37c294e6a8114431b80dd8cf.png)
金属钠及其化合物一、教学重难点1.重点:钠的氧化和钠与水反应2.难点: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观察二、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置,导入新课观看视频,火光中的生死别离引出金属钠。
(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思考•交流1】1.请画出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它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与它的化学性质有什么联系?容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一、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探究一】1.钠在常温下与氧气的反应【实验3-1】切开金属钠前先观察钠(保存在哪里?其表面是什么颜色),以便与切后进行比较。
切割金属钠在表面皿上进行。
【实验用品】玻璃片、镊子、小刀、滤纸、金属钠【提示】金属钠的切割方法:滤纸吸干煤油—镊子夹取--小刀在表面皿上切割①用什么工具可以切割金属钠?②钠被切开后切面什么颜色?③在空气中放置切开的钠,切面的颜色会怎样变化?现象:取出的金属钠表面有一层黄色层,切开的切口处露出银白色光泽。
切口在空气中露置一会,会逐渐变暗。
物理性质:光亮的银白色、密度比煤油大、质软。
相关化学方程式:。
【实验•探究二】2、钠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实验3 2】用小刀切一小块(绿豆大小)金属钠放,吸干表面的煤油,然后放在蒸发皿里,加热。
钠开始燃烧后,立即撤掉酒精灯。
注意钠的取用:①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接触) ②煤油要用滤纸吸干③钠块要绿豆粒大小。
【实验用品】表面皿、镊子、小刀、滤纸、三脚架、泥三角,酒精灯、蒸发皿、坩埚钳【提示】观察时应注意几方面内容:①钠的形状是否有变化?②火焰是什么颜色?③生成物是什么颜色?现象: 钠受热先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接着燃烧起来,火焰呈黄色, 最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淡黄色固体) 。
二、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探究三】【实验3-3】在小烧杯中加入约一半的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绿豆大小)投入到水中,观察现象。
注意钠的取用:①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接触) ②煤油要用滤纸吸干③钠块要绿豆粒大小。
钠及其化合物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d770245f0e7cd1842536fc.png)
第一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考纲解读】1、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钠的用途和在实验室中的保存方法。
2、掌握重要的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及有关计算。
【知识梳理】一、化学发展史被称为近代化学发展史的里程碑四大史实是:1、1661年,英国科学家提出的概念。
2、1771年,法国化学家建立学说。
3、1803年,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学说。
4、1869年,俄国化学家发现。
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1、基本方法:包括、、、等,另外还有模型法和假说法。
2、基本程序:物质的外观、物质的性质、以及是研究过程的重要环节。
三、钠2.化学性质:(1)跟氧气反应:Na+O2──(切面很快变___,Na2O加热时不稳定易转化成___)Na+O2──(_____火焰,大量烟,生成_____色固体)以上反应说明Na2O2比Na2O稳定。
点燃(2)在氯气中燃烧:2Na+Cl2 ==== 2NaCl(白烟)(3)钠与硫混合研磨即生成Na2S Na+S---(4)钠与水反应,可见到下列现象:浮、熔、游、响、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离子方程式:。
(5)钠与酸反应: Na + H+ ---实质是钠与氢离子直接反应,比与水的反应更激烈,极易爆炸,要特别小心。
(6)钠与醇的反应试描述钠与乙醇反应的现象:_化学方程式(7)与盐溶液的反应先考虑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再考虑NaOH是否与盐溶液反应。
如将钠投入FeCl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和沉淀生成。
写出钠和氯化铵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钠的存放、取用和制法少量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里或用石蜡密封。
取用时一般先用镊子把钠从煤油中夹出来,并用滤纸把表面的煤油吸干,然后用小刀切下黄豆大小的一块再做有关实验。
制法:只能用的方法制取钠单质,化学方程式为4. 碱金属元素①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特点写出元素符号:、、、、②化学性质和递变规律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都具有强还原性,能跟卤素、氧气、硫等多数非金属直接化合。
钠及其化合物》多媒体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多媒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99992be2bd960590c67779.png)
一、钠的主要性质
1.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光泽, 质软,密度比水小, 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2、化学性质:
⑴与氧气反应: 常温和加热 浮、游、熔、响、红 ⑵与水反应: ⑶与酸反应: 先和酸反应,再和水反应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⑷与CuSO4溶液反应:
二、钠的氧化物
名称 化学式 氧化钠 Na2O(O为-2价) 过氧化钠 Na2O2(O为-1价)
颜色状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2Na2O2+2H2O=4NaOH+O2↑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与CO2反 应 与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Na
Na2O2
②
④
⑤ NaOH ⑦ Na2CO3
⑧ ⑨ NaHCO3
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 Na ? ?…
HCO3- + OH- =CO32-+H2O
不反应 不反应
发酵剂,灭火剂,医疗上治胃酸过多
转化
Na2CO3
CO2 + H2O (1)固体: 加热 (2)溶液: NaOH
NaHCO3
知识巩固
1、如何来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2、如何鉴别氯化钠和氯化钾? 3、根据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写出化学方程式
③ ① ⑥
细小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 稳定,不易分解
较易溶于水(比Na2CO3小)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教案)钠及其化合物
![(教案)钠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f5b0f58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d.png)
教案:钠及其化合物第一章:钠的性质与制备1.1 钠的基本性质钠的原子结构钠的物理性质钠的化学性质1.2 钠的制备方法电解法光气法铝热法第二章:钠的重要化合物2.1 氧化钠氧化钠的制备氧化钠的性质氧化钠的应用2.2 过氧化钠过氧化钠的制备过氧化钠的性质过氧化钠的应用2.3 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制备氢氧化钠的性质第三章:钠的反应与化合物3.1 钠与非金属的反应钠与氧的反应钠与氯的反应钠与硫的反应3.2 钠与金属的反应钠与铁的反应钠与铜的反应钠与铝的反应3.3 钠与其他化合物的反应钠与硫酸的反应钠与硝酸的反应钠与醋酸的反应第四章: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4.1 钠的应用钠在能源领域的应用钠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钠在医药领域的应用4.2 钠化合物的应用氧化钠的应用过氧化钠的应用第五章:钠及其化合物的安全与环保5.1 钠的安全性钠的储存与运输钠的腐蚀与防护钠的火灾处理5.2 钠化合物的环保问题钠化合物的废水处理钠化合物的废气处理钠化合物的固废处理第六章:特殊类型的钠化合物6.1 碳酸钠碳酸钠的制备方法碳酸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碳酸钠的应用领域6.2 硫化钠硫化钠的制备与性质硫化钠的用途硫化钠的安全性6.3 硼化钠硼化钠的制备与性质硼化钠的应用第七章:钠化合物的工业应用7.1 玻璃工业碳酸钠在玻璃制造中的应用氢氧化钠在玻璃清洗中的应用7.2 造纸工业钠化合物在造纸过程中的作用造纸废水中钠化合物的处理7.3 纺织工业钠化合物在纺织品加工中的应用纺织工业中钠化合物的回收与利用第八章:实验操作与技能训练8.1 钠的提取与纯化从天然资源中提取钠钠的电解精炼8.2 钠化合物的制备实验氧化钠的制备氢氧化钠的制备8.3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测试熔点测定溶解度测试红外光谱分析第九章:案例分析与实验设计9.1 钠化合物在工业中的应用案例碳酸钠在玻璃制造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氢氧化钠在石油精炼中的应用案例分析9.2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实验来制备氢氧化钠设计一个实验来测试钠化合物的溶解度9.3 安全应急预案钠及其化合物泄漏的应急处理实验室中的钠化合物安全使用指南第十章:综合测试与复习10.1 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测试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10.2 实验技能考核实验操作视频评价实验报告评审10.3 复习与总结钠及其化合物的重点回顾学习收获与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钠的基本性质钠的原子结构:理解钠原子的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的电子configuration。
钠及其化合物化学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5套
![钠及其化合物化学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5套](https://img.taocdn.com/s3/m/edf48056d1f34693dbef3e13.png)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课题钠及其化合物课型授课教师授课学校时间教材分析本章介绍的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既可以为第一章的实验和第二章的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必修2介绍介绍物质结构、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本课时涉及的钠的氧化物的学习,既能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还能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生活的作用。
钠的化合物是本节重点,本节教材在初中已经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本课时的过氧化钠,重点探究它与水反应,通过实验探究归纳过氧化钠的性质与用途。
通过钠的化合物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巩固第一节钠的知识,并为下一课时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认知启点:物质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认知增长点、延伸点:运用对比、类比等手法,结合生活实例,以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研究为个例,以实验为载体,养成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思路教法学法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科学实验探究法、问题驱动法、启发引导法、思维导图法学法:合作学习、实验探究、类比学习、对比学习、自主分析教学思路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导入问题导学播放幻灯片展示图片唤起注意:这两个月,祖国的航天事业捷报频传!11月3日长征五号在咱们海南文昌顺利发射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呼吸环境,飞船中载有Na2O2的装置,它的作用是将宇航员呼出的气体变废为宝,Na2O2能与之反应生成O2。
倾听,情绪唤醒任务二:通过“实验探究--原理解析-性质归纳”学习Na2O2的化学性质探究1:Na2O2与H2O反应产物(定性)引导展示:有请小组代表描述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探究2:Na2O2与H2O反应滴加酚酞溶液褪色原理(定性)提出困惑:探究1 的实验中,溶液为何褪色?我们可以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困惑!作出假设:首先我们要做出合理的假设,再进行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aee96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0.png)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章:钠的基本性质1.1 钠的原子结构1.2 钠的物理性质1.3 钠的化学性质1.4 钠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第二章:钠的制备方法2.1 电解法2.2 熔融法2.3 氢气还原法2.4 钠的储存和运输第三章:钠的重要化合物3.1 氧化钠(Na2O)3.2 过氧化钠(Na2O2)3.3 氢氧化钠(NaOH)3.4 碳酸钠(Na2CO3)第四章:钠化合物的应用4.1 钠化合物在化工领域的应用4.2 钠化合物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应用4.3 钠化合物在农业领域的应用4.4 钠化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第五章:钠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操作5.1 钠的提取与纯化5.2 钠的燃烧实验5.3 氢氧化钠的制备与性质观察5.4 碳酸钠的制备与性质观察第六章:特殊性质的钠化合物6.1 碱式碳酸钠(Na2CO3·10H2O)6.2 十水合碳酸钠(Na2CO3·10H2O)的结晶学性质6.3 十水合碳酸钠的溶解度与反应性6.4 其他特殊性质的钠化合物介绍第七章:钠化合物的分析方法7.1 焰色反应在钠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7.2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钠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7.3 X射线荧光光谱法在钠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7.4 钠化合物分析中的其他方法介绍第八章:钠及其化合物的环境影响8.1 钠及其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行为8.2 钠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8.3 环境保护法规中对钠及其化合物的要求8.4 钠及其化合物的环保处理技术第九章:钠及其化合物的工业应用9.1 钠在铝电解中的应用9.2 钠在玻璃和陶瓷工业中的应用9.3 钠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9.4 钠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第十章:钠及其化合物的实验室安全10.1 钠及其化合物的危险性评估10.2 实验室中的钠及其化合物安全操作规程10.3 钠及其化合物的应急处理措施10.4 钠及其化合物的安全存储与运输重点:1. 钠的基本性质,包括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钠的制备方法,包括电解法、熔融法、氢气还原法和钠的储存运输。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教案-高一上学期人教版化学(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教案-高一上学期人教版化学(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010c087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9.png)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建立金属钠是一种强还原性金属单质的基本概念,理解其表现出还原性的化学反应,从微观上明确金属钠的强还原性是其易失电子的重要表现。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完成金属钠的相关实验,初步体验有序地、全面地、敏锐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准确地用语言描述,尝试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于金属钠的性质的研究,理解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的科学精神,重视以定性、定量分析作为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钠着火的处理,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在公共危险性事故的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 1.钠和氧气、水的反应;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程序。
难点: 1.探究问题的方案。
1.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播放视频----蓝色海洋中的红色珊瑚视频中看到微观下锌在硫酸铜溶液中置换生成铜,我们今天学习的物质——钠,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它的活泼性比金属要强。
二、探究钠单质的性质【情景问题】那么,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是怎样的情况?【演示实验】钠投入硫酸铜溶液【学生讨论】猜想出现实验现象的原因并设计实验论证猜想【小组探究实验】钠与水的反应向水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滴加几滴酚酞,投入一块绿豆大的钠,待实验完后,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同学间互相讨论,交流各自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下面的表格:【过渡】通过上面的实验,证明了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氢氧化钠,那成的气体可能是什么?【思考1】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教师实验】针筒实验验证是氢气【思考2】钠着火,该如何扑灭?【学生】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了解了钠的那些性质?一、钠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二、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归纳】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原理分析钠与盐溶液反应规律【讲解】钠与水反应剧烈,它的保存不能有水,我们实验室一般保存在煤油中【思考3】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用什么工具切取钠?钠放空气中会怎样呢?【小组实验】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钠的光泽和颜色,并注意新切开的钠的表面所发生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钠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钠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350c857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66.png)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含有80多种元素。
钠是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也是典型的金属元素。
(展示图片)教师:钠元素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NaCl、Na2CO3、Na2SO4等,钠的单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式制得。
(展示图片)教师提问:钠有哪些性质呢?(展示图片)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在老师的带领下,对钠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
图文并茂,能够较快地让学生进入本节课堂学习。
简单的思维训练能够让学生不害怕对本节课知识点学习,感悟本节课的知识点。
讲授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思考讨论:实验室中,通常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以隔绝空气。
(展示被保存的钠的图片)和老师一起思考答案。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帮助同学们理解概念。
通过讨论,帮助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握。
教师提出疑问:为什么要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呢?教师:从钠的原子结构来看,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该电子很容易在化学反应中丢失。
教师总结: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
思考讨论:教师: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钠的光泽和颜色,并注意新切开的钠的表面所发生的变化。
(展示图片并向同学们演示该过程)教师:这里要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钠,而要用镊子夹取。
新课讲解:钠的物理性质:①质软,能用刀切割②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观察实验现象,总结钠的物理性质。
记录笔记,在书中相应部位进行誊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观察实验现象。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问题。
观察实验现象。
同学们观看图片和文字描述。
记录笔记,在书中相应部位进行誊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记录笔记,在书中相应部位进行誊写,养通过老师口述和实验展示,帮助同学们掌握知识点,并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通过老师口述和实验展示,帮助同学们掌握知识点,并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678add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c.png)
__________铁在氯气中燃烧:____________归纳整理板书1.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交流后,整理填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根据铜、铁与氧气的反应,推测钠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和剧烈水准。
交流猜想。
实验探究(1)用镊子夹取存放在煤油中较大块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玻璃片上,观察钠的表面。
(2)用小刀从中间切开,观察钠的“真面目”:颜色、光泽,感受钠的硬度,并注意观察切面的颜色变化。
(3)观察毕,将钠块全部放回原试剂瓶中。
操作中同时强调实验安全问题学生观察,感受钠的性质与其他已熟悉金属的区别。
归纳整理(1)通过实验理解了钠的哪些物理性质?(2)由常温下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说明钠的化学活泼性如何?钠是____色金属,硬度_______,切面的变化_____,生成了_______钠,保存有煤油中,说明钠的密度比煤油_______,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探究(1)用坩埚钳夹持坩埚放在三角架的泥三角上,用小刀切下绿豆粒大小的钠块,用滤纸吸干煤油后放入坩埚中。
(2)点燃酒精灯实行加热。
(3)观察现象并记忆留下的固体颜色、形态。
观察现象并记忆留下的固体颜色、形态。
归纳整理钠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粉末状固体——过氧化钠实验现象:______。
钠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____色的_ ,化学方程式为____。
思考交流你认为铝能否与氧气反应?若能,反应的理由是什么?若不能,不反应的依据是什么?讨论推测:根据金属活动性,铝应该能与氧气反应,但在生产生活中铝却不会锈蚀,也可能不与氧气反应。
实验探究(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并轻轻晃动,观察现象。
(2)重新取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除去其表面的氧化膜,加热。
观察实验,思考,描绘实验现象。
钠及其化合物的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eaa11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3.png)
钠及其化合物的教案教案标题:钠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钠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 掌握钠的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3. 理解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钠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 钠的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
教学难点:1. 钠的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
教学准备:1. 钠元素的样品;2. 钠的常见化合物的样品;3. 实验室用具和试剂;4. 相关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钠元素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钠的兴趣;2. 提问:你们平常在哪些物质中接触到钠?钠有什么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钠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包括物理性质(金属光泽、导电性等)和化学性质(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等);2. 介绍钠的常见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等,并讲解它们的化学式和命名规则。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观察氢气的生成和钠的变化;2. 进行钠与氯气的反应实验,观察氯化钠的生成;3. 进行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观察碳酸钠的生成。
四、实践操作(25分钟)1. 学生自行配对,进行钠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操作,如制备氯化钠溶液、制备碳酸钠溶液等;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是否正确。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并进行交流;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3. 总结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掌握;2. 鼓励学生自主查找并了解更多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钠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掌握钠的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
通过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体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过程。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能够加深对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的理解。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教案-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教案-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595a634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0.png)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教案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认识金属钠的颜色、状态、硬度和熔点等物理性质并对比其他金属的物理性质概括总结不同;(2)通过对其他金属的认识预测金属钠的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3)通过对比金属的化学性质,认识金属钠特殊性,初步了解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2.评价目标(1)通过对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认识金属钠的过程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与归纳总结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2)通过金属钠和水的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评价,发展学生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设计的水平以及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3.核心素养目标(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根据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辨识钠与水反应的实质。
能通过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建立分析钠与酸、碱、盐溶液反应的思维模型。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根据钠的原子结构推断钠与水反应之后的化合价以及钠的活泼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难点: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分析,钠与水的思维建模。
教学过程【引入】【环节一情境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首先我来表演一个化学小魔术好不好?过渡用胶头滴管吸取试剂瓶中的水,并滴在酒精灯的灯芯上,看,奇迹发生了,酒精灯被点燃了,俗话说水火不相容,为什么刚才的实验中却用水点着了火呢?(动画展示:为什么水滴到酒精灯灯芯上能生火呢?)告诉学生:老师事先在酒精灯的灯芯上放入了一小块金属钠,为何金属钠能有这样的妙用呢?钠是什么物质,又有怎样的性质?今天学完之后再来解释一下这个实验!过程【环节二知识回顾】【动画模拟】用动画摸拟钠原子的运动情况,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学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大屏幕上画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预测钠的化学性质。
【老师讲解】通过前面的实验和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金属钠甚至活泼到能与水发生反应,那么反应之后的产物有哪些可能呢?【环节三各抒已见】【课堂内外互动】学生拍摄视频,展示不同的观点学生1:我觉得钠和水进行反应,钠会跟水中的氧元素结合,生成氧化钠,剩下的氢元素应该会生成氢气。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课时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ed2025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6.png)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课时教案: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现象归纳,掌握钠的性质;(2)从原子结构上解释钠的性质,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3)了解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自主探究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能够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进而归纳出钠的性质。
(2)科学思维:通过钠的原子结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理念,并能够将这一理念应用于其他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探究中。
(3)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探究和交流评价,学生能够形成尊重事实、注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并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科学价值观:通过了解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能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并能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价值和应用意义。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导入新课:教师介绍大海中的化学资源,并引出钠是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同时也是典型的金属元素。
接着展示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图片,并介绍实验室中钠单质的制取方法。
然后提出疑问:“钠有哪些性质呢?”引导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钠单质的图片,并介绍钠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
随后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2)在实验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归纳出钠的性质。
例如,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说明钠具有还原性和活泼性。
接着,教师从原子结构上解释钠的性质,强调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
(3)教师介绍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盐中氯化钠的来源、金属钠在化工、航空等领域的应用等。
同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例如,“为什么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说明了什么性质?”等。
通过这些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钠及其化合物标准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标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0efbd8b52acfc788ebc9a7.png)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氢氧化钠的性质二、知识讲解考点1 钠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质软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与氧气的反应●与氯气的反应2 Na + Cl2 =点燃= 2NaCl(产生大量白烟)●与硫的反应(2)与水的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浮、溶、游、红)金属钠和水反应的现象和结论(3)钠制备电解熔融的氯化钠考点2 钠的氧化物Na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其化学性质与氧化钙类似,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Na2O +H2O2NaOH Na2O + CO2Na2CO3Na2O +2HCl2NaCl +H2O(2)过氧化钠Na2O2是氧化物,但它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因它与酸反应时除了生成盐和水以外,还生成了O2。
Na2O2和CO2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因为可和H2O,CO2反应产生O2。
钠的氧化物性质比较2Na2O+O22Na2O2用途供氧剂、漂白剂考点3 钠的氢氧化物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吸水易潮解。
化学性质:具有碱的通性考点4 钠盐Na2CO3和NaHCO3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2NaHCO3 ==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CO32-+H+ == H CO3-H CO3- +H—+ == CO2↑+H2O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比Na2CO3快考点4 焰色反应1.定义: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能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
注意:焰色反应是鉴别物质的一种方法,但焰色反应只是一种现象,而且焰色反应中只认元素,不认元素的存在形态。
2.操作:焰色反应蘸取待测液的金属丝最好是铂丝,也可用光洁无锈的铁丝或镍丝等代替,使用前要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的氧化物洗净并灼烧至火焰基本无色方可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考纲要求] 1.知道摩尔(mol)、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
2.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物质的质量、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能正确解答阿伏加德罗常数及阿伏加德罗定律与物质的组成、结构及重要反应综合应用题。
考点一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1.物质的量、摩尔与阿伏加德罗常数2.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对比记忆概念名称表示符号单位文字涵义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它与________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相等,数值约为6.02×1023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__________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气体体积(V)和粒子数(N)的转化关系特别提醒(1)物质的量规范表示方法:(2)摩尔质量(M)(单位:g·mol-1),在数值上与相对原子质量(Ar)或相对分子质量(Mr)相等。
(3)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时应注意:①物质是否是气体;②是否指出温度和压强。
(4)标准状况是指:0 ℃、1.01×105 Pa。
1.根据你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1)1 mol NaCl和1 mol HCl所含的粒子数相同吗?(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6.02×1023完全相同吗?(3)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1 mol 物质的质量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4)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是22.4 L,如果当1 mol气体的体积是22.4 L时,一定是标准状况吗?2.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1)2 mol CO(NH2)2中含________mol C,________ mol N,________ mol H,所含氧原子跟________mol H2O所含氧原子个数相等。
(2)①标准状况下,22.4 L CH4;②1.5 mol NH3;③1.806×1024个H2O;④标准状况下,73 g HCl所含H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3 g Na中含________mol e-,在跟足量水反应中产生标准状况下的H2______L。
(4)含0.4 mol Al2(SO4)3的溶液中,含________mol SO2-4,Al3+物质的量________0.8 mol(填“>”、“<”或“=”)。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a g某气态双原子分子的分子数为p,则b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L)是( )A.22.4apbN AB.22.4abpN AC.22.4N A baD.22.4pbaN A物质的量通过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将宏观物理量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微观物理量微粒个数、微粒的质量联系起来。
考点二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的应用1.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________的任何气体,含有________数目的分子(或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通过pV =nRT 及n =m M 、ρ=m V导出)相同条件结论公式 语言叙述T 、p 相同 T 、V 相同T 、p 相同ρ1ρ2=M 1M 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特别提醒 (1)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是气体,其适用条件是三个“同”,即在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条件下,才有分子数相等这一结论,但所含原子数不一定相等。
(2)阿伏加德罗定律既适合于单一气体,也适合于混合气体。
4.常温常压下,两个容积相同的烧瓶中分别盛满X 和Y 两种气体,打开开关a ,使两烧瓶内的气体相通,最后容器内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编号 ① ② ③ ④ 气体X HI NH 3 H 2 NO 气体YCl 2 HCl Cl 2O 2A .②>③>①>④ C .③>①>④>②D .④>①>②>③5.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进行“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的实验,操作如下:用质量和容积都相等的烧瓶收集气体,称量收集满气体的烧瓶质量。
数据见下表(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数值)。
气体 烧瓶和气体的总质量(g)气体 烧瓶和气体的总质量(g)A 48.408 2 D 48.382 2B 48.408 2 E 48.434 2 C48.408 2F48.876 2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A 、B 、C 、D 、E 、F 是中学常见的气体。
(1)上述六种气体中,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E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少量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可能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气体的摩尔质量M的常用方法(1)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M=ρ×22.4(g·mol-1);(2)根据气体的相对密度(D=ρ1/ρ2):M1/M2=D;(3)根据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量(n):M=m/n;(4)根据一定质量(m)的物质中微粒数目(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M=N A·m/N;(5)对于混合气体,求其平均摩尔质量,上述计算式仍然成立;还可以用下式计算:M=M1×a%+M2×b%+M3×c%……,a%、b%、c%指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跨越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的“六个陷阱”【例1】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20个问题汇总。
下表中各种说法是否正确?简要解释原因。
叙述解释结论①2.24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 A②0.1 L 3.0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N A③5.6 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N A④4.5 g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N A⑤常温下11.2 L甲烷气体含有甲烷分子数为0.5N A个⑥5.6 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N A个⑦2 mol钠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N A个H2分子⑧30 g甲醛中含共用电子对总数为4N A⑨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与22.4 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N A⑩相同条件下,N2和O3的混合气体与等体积的N2所含原子数相等⑪1.0 L 1.0 mol·L-1 CH3COOH溶液中,CH3COOH分子数为N A⑫Na2O2与CO2反应生成11.2 L O2(标准状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⑬46 g 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原子数为3N A⑭10 g 46%的乙醇水溶液中所含H原子个数为0.6N A⑮2 mol SO2和1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混合物的分子数为2N A⑯常温常压下,3.2 g O3所含的原子数为0.2N A⑰18 g 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 A⑱1 L 1 mol·L-1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完全水解生成Fe(OH)3胶粒N A个⑲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⑳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9N A归纳总结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为背景选择题的六种设陷方式:陷阱一气体摩尔体积适用条件22.4 L·mol-1指在标准状况下(0℃ 101 kPa)的气体摩尔体积。
若题中出现物质的体积,需考虑所给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
陷阱二物质聚集状态气体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是气体(包括混合气体)。
一些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或固体的物质,如CCl4、水、液溴、SO3、己烷、苯等常作为命题的干扰因素迷惑学生。
陷阱三物质的微观结构此类题型要求同学们对物质的微观构成要非常熟悉,弄清楚微粒中相关粒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及离子数、电荷数、化学键之间的关系。
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等双原子分子,及O3、P4、18O2、D2O、Na2O2、CH4、CO2等特殊物质。
陷阱四电解质溶液此类题型要注重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水解等知识点的理解,关键是要弄清电离和水解的实质。
如NH4Cl(aq)中c(Cl-)>c(NH+4)。
陷阱五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求算电子转移的数目。
如Na2O2与H2O,Cl2与NaOH溶液反应等。
陷阱六忽视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如2NO2N2O4,Cl2+H2O HClO+HCl,合成氨等。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化学计算的实质是借助化学知识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运算求解。
在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过程中,若根据已知条件找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技巧化。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原理(1)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列比例a A(g)+b B(g)===c C(g)+d D(g)质量比 aM A ∶ bM B ∶ cM C ∶dM D 物质的量比a ∶ b ∶ c ∶ d 体积比 a ∶ b ∶ c ∶ d 由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列比例,求解。
(2)据化学方程式推导出来的差量(Δn 、Δm 、ΔV )等可以和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物理量 列比例。
例如:2CO + O 2 =====点燃2CO 2 Δn 2 mol 32 g 2×22.4 L1 moln (CO) m (O 2) V (CO 2)Δn2 mol n (CO)=32 g m (O 2)=2×22.4 L V (CO 2)=1 molΔn 2.计算的一般步骤(1)正确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
(3)将相关物质(已知和未知物质)的量写在对应计量数下面。
(4)列出关系式进行计算。
【例2】 a g 铁粉与含有H 2SO 4的CuSO 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 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 4与H 2SO 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7B .7∶1C .7∶8D .8∶7【例3】 请仔细阅读硫酸铜晶体(CuSO 4·5H 2O)加热过程中依次发生的反应:CuSO 4·5H 2O=====加热CuSO 4+5H 2O CuSO 4=====高温CuO +SO 3↑ 4CuO =====1 000 ℃2Cu 2O +O 2↑ 2SO 31 000 ℃2SO 2+O 2现称取25.0 g 硫酸铜晶体加热,使之均匀、缓慢地升温至1 000 ℃并恒温1小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