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教案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摘要:动物疫病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研究掌握动物疫病发生、发展、流行规律,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控制和预防疫病发生和流行,保证畜禽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动物;疫病;发生;原因;措施
近几年畜牧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平均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但是我国因疫病造成的畜禽死亡率比西方国家至少高出一倍多,疫病仍然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严重时还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动物疫病也是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因素,很多人畜共患病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分析探讨研究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特点、规律、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原因分析
1.动物饲养数量增加及贸易流动加快了动物疫病发生与流行。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饲养数量明显增多,引种和畜产品进出口量大大增加,致使人口与动物及动物产品流动加快,大幅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动物及其产品交
易。一旦检疫不严,可通过动物引种及其畜产品的交易带入隐性感染的种群及传染源,造成动物疫病大面积、远距离地跨界、跨国传播,在新的养殖场和地区引起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世界人口增长、密度增加和人类活动的增多,以及动物饲养数量的增加和高度集约化养殖、流动加快等,有利于病原在物种间相互传播,从而演化成宿主特异性病原,易引起新的人兽共患病的发生与流行。
2.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被破坏,迫使野生动物发生迁徙导致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土地开发利用、砍伐森林、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筑路采矿等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使许多野生动物和媒介昆虫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迫使大量的野生动物和媒介昆虫发生变迁。这些野生动物在自然界中是病原体最大的天然储藏库,携带众多病原体,正常的条件下一般不发生疫病或呈亚临床感染,形成自然疫源地状态。当环境发生改变造成变迁时会将其携带的病原体或形成自然疫源性疫病传给人类和其他动物,导致疫病在新的地区传播与流行。这些通过野生动物与媒介昆虫传播的疫病中包括130多种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和家养的动物已构成重大威胁,应引起高度重视。
3.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人类、各种动植物、微生物等构成具有特定组成的生物群体,他们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长期共存,并和无机
体(如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组合成一个唯一的生态系统,当今世界气候普遍变暖、森林覆盖面积大幅减少、植被发生改变、水土与空气的污染等,使人类和动植物、微生物等适宜的生存条件发生了改变,必然会影响到自然疫源地与疫情发生变化,而导致疫病传播不断,常年流行。
4.防疫体系建设和防控机制还不够完善。在畜禽防疫工作中,个别地方对动物防疫的重视度还不够,缺乏机构保障、经费保障、人员保障和监管保障,乡镇畜牧站有其名无其实,无法保障防疫工作正常开展。自上而下没有形成一个运转正常、保障有力、监管有度、效果明显的防疫体系,防疫机制还有待完善。社会层面上对防疫的认识度还不够,农村散养户对强制免疫还存在着偏差和抵触现象。
5.兽医基础薄弱。多年来,我国兽医基础始终处于薄弱环节,社会关注度不够,地位低,技术储备不足,冷链体系没有完全配套,特别是村级防疫员使用的保温箱保温效果达不到要求,致使疫苗效价降低,有的完全失去作用。现行的防检技术手段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养殖业的迫切需要。防疫队伍不稳定,防疫监测网络遭受破坏,严重影响了疫病监测和防治工作。导致已经被控制的疫病重新抬头,呈扩散蔓延之势。防疫队伍存在老年化,年龄结构、
文化水平、技术能力、职业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着防疫工作开展。
6.社会各界对动物防疫认识度不高。不关心、不关注畜禽防疫工作,重治轻防,政府免费供应的疫苗养殖场户信不过,结果使用市场上出售的高价苗出现了质量问题,造成免疫失败,看似免疫其实等于不免疫,畜禽照样发病。
7.动物疫病净化工作进展缓慢。动物疫病净化是控制杜绝畜禽疫病发生流行的有效措施,但是我国目前为止开展的动物疫病净化只有14种,与疫病的发生流行相比进展明显缓慢。
二、防治策略与措施
1.加强法制管理,健全防疫体系。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并能与国际接轨的兽医行政法规体系,严格实施和执行《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在畜禽疫病控制中的作用,坚持依法防疫,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科学防控,依法监管”的方针,做到依靠科学,依靠法律,依靠群众,实现群防群控。
2.学习和了解国家、政府有关畜禽生产的法律及政策。及时掌握世界各地和我国疫病发生情况和流行趋势,并提出相应的防疫政策。根据实际制定出当地动物疫病防控方案,激励养殖场开展动物疫病净化,有步骤、有计划的对
某种或某几种动物疫病进行净化,有效防止疫病发生流行。
3.建立和完善畜禽疫病监测体系,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评估、预警预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的疫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把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
4.加强动物疫病防治科研经费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与应用,加强符合动物疫病有效防治技术的研究,加强兽药及生物制品的生产、开发和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以提高免疫水平和防治效果。
5.进一步加强防疫队伍建设。完善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和冷链体系建设的投入,提高兽医人员、检验人员、养殖人员以及广大的兽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劳务报酬,建立一支素质高、技术精、业务硬、工作能力强、不怕吃苦、热爱畜牧业的防疫队伍。进一步完善各级防检机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以提高疫病监测、诊断、防制水平。
6.加强饲养管理。引进推广先进饲养管理技术,实行全进全出饲养管理模式,坚持自繁自养,采取限量采食,充足饮水的方法;加强饲料的保存管理:防潮、防霉、防鼠、防污染,提高动物机体本身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