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cb46c7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3.png)
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是指酶催化下氨基酸之间的氨基基团转移反应。
在生物体内,转氨基作用是一种重要的代谢途径,参与蛋白质合成、氨基酸代谢以及尿素循环等过程。
转氨基作用的机理是通过酶催化,将一个氨基基团从一个分子转移到另一个分子上。
这个过程中,通常存在一个氨基酸供体和一个接受者,供体的氨基基团会转移到接受者上,形成新的氨基酸。
这个过程中还会形成一个新的代谢产物,通常是一个酮酸或醛酸。
转氨基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的胞质和线粒体中,其中线粒体中的天冬氨酸转氨酶是转氨基作用的重要酶类之一。
天冬氨酸转氨酶催化下,天冬氨酸和α-酮戊二酸发生氨基转移反应,生成谷氨酸和丙酮酸。
这个反应是氨基酸代谢途径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尿素循环的一部分。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转氨基作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氨基酸通过tRNA中的氨基酰tRNA合成酶与tRNA结合形成氨基酰tRNA复合物,然后在核糖体的作用下,与mRNA的密码子相互配对,将氨基酸转移到正在合成的蛋白质链上,完成蛋白质的合成。
这个转移过程,就是转氨基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氨基酸代谢过程中,转氨基作用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催化下,谷氨酸和丙酮酸发生氨基转移反应,生成天门冬氨酸和α-酮戊二酸。
这个反应是氨基酸代谢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不仅参与了蛋白质合成过程,还可以形成新的代谢产物,供能和合成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除了上述的氨基酸转移反应外,转氨基作用还可以参与其他代谢途径的反应。
例如,丙酮酸转化为乙醛的过程中,也会发生氨基转移反应,生成天冬氨酸和酮戊二酸。
这个反应能够提供能量,并在肌肉的运动过程中发揮重要作用。
总之,转氨基作用是一种重要的代谢途径,参与了蛋白质合成、氨基酸代谢以及其他生物代谢过程。
通过转移氨基基团,形成新的氨基酸或代谢产物,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氮和能量。
转氨基作业实验报告
![转氨基作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85d5f9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0.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氨基作用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2. 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学会使用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
3. 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转氨基作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转氨基作用是指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和α-酮酸分子中的酮基相互转移,生成新的氨基酸和α-酮酸的过程。
本实验通过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利用纸层析技术分离反应产物,分析反应过程中氨基酸和α-酮酸的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L-苯丙氨酸、α-酮戊二酸、FeCl3、NaOH、层析纸、滤纸、铅笔、剪刀、烧杯、滴管、移液器、紫外灯等。
2. 实验仪器:实验台、天平、烘箱、显微镜、冰箱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反应液:取L-苯丙氨酸、α-酮戊二酸、FeCl3和NaOH按一定比例配制反应液。
2. 进行反应:将配制好的反应液放入烧杯中,在室温下反应一段时间。
3. 层析分离:取一张层析纸,用铅笔在距一端1cm处划一条起始线,用滴管将反应液滴在起始线上,待液滴干燥后,将层析纸放入装有展开剂的层析箱中。
4. 展开剂:取适量展开剂(如正丁醇-冰醋酸-水,体积比为4:1:5)倒入层析箱中,使展开剂液面略高于层析纸上的反应液滴。
5. 展开过程:待展开剂上升至层析纸的另一端时,取出层析纸,晾干。
6. 观察结果:用紫外灯照射层析纸,观察反应产物在层析纸上的分布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在紫外灯照射下,层析纸上出现两个明显的色带,分别对应L-苯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
2. 实验分析:通过观察层析纸上反应产物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转氨基作用是否发生。
在本实验中,层析纸上出现了两个明显的色带,说明L-苯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发生了转氨基作用,生成了新的氨基酸和α-酮酸。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转氨基作用的基本原理及过程,掌握了实验操作步骤,学会了使用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
2. 实验结果表明,在FeCl3和NaOH的催化作用下,L-苯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发生了转氨基作用,生成了新的氨基酸和α-酮酸。
转氨基作用实验结果讨论
![转氨基作用实验结果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244fb39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5.png)
转氨酶是指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的一类酶,它们在胺基酸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转氨酶包括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这两种酶在临床检测中常被用于评估肝功能和心肌损伤情况。
在转氨基作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ALT和AST的水平来评估某个组织是否存在损伤。
在实验中,我们将不同给药剂量的化学物质或药物注射到小鼠体内,然后检测其血液中AST和ALT的水平。
实验结果显示,在高剂量注射后的小鼠身上,AST和ALT的水平明显升高,而在低剂量或未注射的小鼠中,AST和ALT的水平保持在正常水平。
这说明高剂量注射可能会导致肝脏和心肌组织的损伤,而低剂量或未注射则没有明显影响。
在实验结果讨论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对实验结果的解释:通过检测AST和ALT的水平,我们可以初步评估组织损伤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在高剂量注射后的小鼠中,AST和ALT的水平明显升高,这可能是由于注射的物质导致了肝脏和心肌组织的损伤。
相反,低剂量或未注射的小鼠中,AST和ALT的水平保持在正常水平,说明注射的物质对组织没有造成影响。
2.实验结果的局限性:由于这仍然是一项动物实验,并不完全反映人体内的情况。
因此,在设计实验和解释实验结果时,我们需要谨慎地考虑这些限制性因素。
3.实验结果的意义:在临床医学中,转氨酶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作为肝功能和心肌损伤的指标。
通过这项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某些物质对生物体内部分组织的影响,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于肝、心血管等系统的认识。
4.进一步研究的展望:转氨酶与生物体内许多疾病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今后在进一步研究中,我们可以研究更多的物质和药物对转氨酶水平的影响,并探究肝脏和心血管疾病状态下转氨酶的变化规律,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精准的指导。
综上所述,转氨基作用实验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实验,其结果可以为我们提供对于某些组织受损的初步评估。
在解释实验结果时,我们需要注意实验局限性,同时思考实验结果的意义,为未来的研究展望提供方向。
转氨基运用实验报告(3篇)
![转氨基运用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7f17a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a.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氨基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转氨基实验的操作步骤。
3. 观察并分析转氨基作用的结果,加深对转氨基作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转氨基作用是指氨基在转氨酶的催化下,从一个氨基酸转移到另一个α-酮酸上的过程。
该过程不产生游离的氨,而是通过氨基转移酶将氨基从一个化合物转移到另一个化合物上。
转氨基作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如氨基酸的合成、分解以及代谢等。
实验中,我们以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为底物,在转氨酶的催化下进行转氨基反应,通过纸层析法观察反应结果,从而验证转氨基作用的实现。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丙氨酸- α-酮戊二酸- 转氨酶- 水合氯醛- 硫酸铵- 氯化钠- 氨水- 纸层析纸- 展开剂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恒温水浴锅- 离心机- 研钵- 移液管- 试管- 滴管- 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试剂:- 将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溶解于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 将转氨酶溶解于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 制备反应混合液:- 取一定量的丙氨酸溶液和α-酮戊二酸溶液,混合均匀。
- 加入适量的转氨酶溶液,混匀。
3. 水浴加热:- 将反应混合液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
4. 冷却反应混合液:- 将加热后的反应混合液取出,置于室温下冷却。
5. 纸层析:- 将制备好的反应混合液滴在纸层析纸上,待溶剂自然挥发后,用展开剂进行展开。
6. 观察结果:- 观察纸层析纸上各物质的迁移距离,分析反应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结果观察:- 在纸层析纸上,观察到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的反应产物,分别为丙酮酸和谷氨酸。
2. 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在转氨酶的催化下,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发生了转氨基反应,生成了丙酮酸和谷氨酸。
这验证了转氨基作用的实现。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转氨基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掌握了转氨基实验的操作步骤,并通过纸层析法观察到了转氨基作用的结果。
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716395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0.png)
转氨基作用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为治疗 氨基酸代谢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药物设计和研发 • 疾病诊断和治疗 • 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转氨基作用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转氨基作用在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利用氨基酸转氨酶进行生物合成和生 物降解研究 • 利用氨基酸转氨酶进行基因工程和蛋 白质工程研究 • 利用氨基酸转氨酶进行生物传感器和 生物芯片研究
• 调节生物体内氨基酸代谢平衡 • 参与蛋白质合成和降解 • 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生物体内外环境因素对转氨基作用的影响多种多样
• 缺氧、pH值、温度等环境因素对转氨基作用速率产生影响 • 生物体内激素、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对转氨基作用速率产生影响
04
转氨基作用与代谢疾病
转氨基作用与氨基酸代谢疾病的关系
• 肾脏参与氨基酸的排泄和重 吸收 • 转氨基作用在肾脏内发生
转氨基作用与 肾脏疾病的关 系在医学研究 和临床应用中 具有重要作用
02
• 研究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 • 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 • 药物设计和研发
05
转氨基作用的研究与应用
转氨基作用的研究进展
转氨基作用的研究进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 氨基酸转氨酶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 转氨基作用调控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转氨基作用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
转氨基作用与氨基酸代谢疾病密切相关
• 氨基酸代谢疾病是由氨基酸代谢过程 中某些酶的缺陷引起的 • 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关 键步骤
转氨基作用与氨基酸代谢疾病的关系在 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 研究氨基酸代谢疾病的发病机制 • 诊断和治疗氨基酸代谢疾病 • 药物设计和研发
转氨基作用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转氨基作用 jxPPT精选文档
![转氨基作用 jxPPT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483a55a51e79b89690226bd.png)
【实验讨论】
1.如果对照管在沸水中煮的时间不够充分, 会在层析结果中出现什么现象? 2.比较谷氨酸和丙氨酸Rf值的大小,并说明 为什么? 3.你的结果中有谷氨酸吗?为什么?
25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26
11
【实验原理】
茚三酮显色反应
茚三酮
H2O
茚三酮水合物
氨基酸 蓝紫色化合物
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1、实验器材
培养皿;滤纸;匀浆器;试管;试管架;恒温水 浴锅;毛细管;移液管;喷雾器;剪刀;铅笔;格 尺
2、实验试剂
(1)0.01M pH7.4磷酸缓冲液
(2)0.1M丙氨酸溶液
(3) 0.01Ma-酮戊二酸溶液酶:
GPT 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GOT 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de)
所有转氨酶的辅酶都是维生素B6的磷酸 酯--- 磷酸吡哆醛。
5
【实验原理】
R1氨基酸 ( 丙氨酸)
丙氨酸
对照
与已知的标准的氨基酸Rf进行对比,指出条带所对应的氨 基酸,并根据结果解释转氨作用。
23
【注意事项】
1.匀浆器的正确使用 . 2.对照管的煮沸时间要充分 . 3.手不要在滤纸上乱摸 . 4.点样量不可过多,点样过程中应注意不要造成滤 纸污染(手和唾液都含有氨基酸)。 点样点直径 <0.5cm, 一般 点3-5 滴,前一滴干后, 才可点第二滴. 5.在滤纸上划线时只需用铅笔,不可用其它笔 6.烘烤时要注意明火。 7.点样时毛细管不能交叉污染。 8. 茚三酮的喷量要适中 .
实验:转氨基作用
——纸 层 析 法
实验十二转氨作用(精)
![实验十二转氨作用(精)](https://img.taocdn.com/s3/m/8621a377a98271fe910ef94e.png)
实验十二 转氨作用【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水平方向滤纸层析原理和技术 2.了解转氨作用过程。
【实验原理】转氨基作用是由转氨酶(氨基转移酶)催化的,在这个反应中,α-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之间交换,α-氨基酸转变成相应的α-酮酸,α-酮酸变成新的一种α-氨基酸。
转氨基作用是一种可逆反应。
每个转氨基反应均由专一的转氨酶所催化,在不同的生物有机体中均有转氨酶分布。
本实验是将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与肝匀浆一起水浴反应,肝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又称谷丙转氨酶GPT )含量丰富,该酶可将丙氨酸的氨基转移给α-酮戊二酸,产生丙酮酸和谷氨酸。
利用圆盘纸层析鉴定谷氨酸的存在,并且验证组织中的转氨作用。
在肝脏谷丙转氨酶(GPT)催化的转氨基作用,反应方程式如下:CHCOOH CH 2NH 2CH 2COOH ++COCOOH CH 3CHCH 3COOH NH 2CCOOH CH 2OCH 2COOH 谷氨酸丙氨酸丙酮酸α‐酮戊二酸【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培养皿;表面皿;滤纸;匀浆器;试管;试管架;恒温水浴锅;毛细管;移液管;喷雾器;剪刀;铅笔;格尺。
2. 实验试剂⑴ 0.01M pH7.4磷酸缓冲液:0.2MNa 2HPO 4溶液81ml , 0.2MNaH 2P04溶液19ml 混匀,蒸馏水稀释20倍。
⑵ 0.1M 丙氨酸溶液:称取丙氨酸0.891克先溶于少量0.01MpH7.4磷酸缓冲液中,以1MNa0H 仔细调节至pH7.4后,用磷酸盐缓冲液加至100ml 。
⑶ 0.01M a-酮戊二酸溶液:称取a-酮戊二酸1.461克先溶于少量0.01M pH7.4磷酸缓冲液中,用1M Na0H 仔细调节至pH7.4后,用磷酸盐缓冲液加至100ml 。
⑷ 0.1M 谷氨酸溶液:称取谷氨酸0.735克先溶于少量0.01M pH7.4磷酸缓冲液中, 以1MNa0H 仔细调节至pH7.4后,用磷酸缓冲液加至100ml 。
影响转氨基作用实验结果的原因及对策
![影响转氨基作用实验结果的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8d8ea3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3.png)
影响转氨基作用实验结果的原因及对策
转氨基作用是生物体中重要的代谢过程,它可以将氨基酸转化为其他氨基酸,
从而促进有机物的代谢。
转氨基作用实验是研究转氨基作用的重要手段,但是它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氨基酸的浓度可能会影响转氨基作用实验的结果。
如果氨基酸的浓度过低,可能会导致转氨基作用反应的速率减慢,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其次,pH值也
会影响转氨基作用实验的结果。
如果pH值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导致转氨基作用反
应的速率减慢,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此外,温度也会影响转氨基作用实验的结果。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导致转氨基作用反应的速率减慢,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为了避免上述因素对转氨基作用实验结果的影响,应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
确保氨基酸的浓度在实验中保持适当的水平,以确保转氨基作用反应的速率不会受到影响。
其次,应确保实验中的pH值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以确保转氨基作用反
应的速率不会受到影响。
此外,应确保实验中的温度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以确保转氨基作用反应的速率不会受到影响。
总之,氨基酸的浓度、pH值和温度都会影响转氨基作用实验的结果,为了避
免这些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采取一些措施,确保实验中的氨基酸浓度、pH
值和温度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酶促转氨基作用及其层析鉴定
![酶促转氨基作用及其层析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9db349b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0.png)
酶促转氨基作用及其层析鉴定一、实验原理转氨基作用又称氨基转移作用,发生在a 氨基酸和a 酮酸之间,即在转氨酶的催化下,a 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a 酮酸的酮基碳原子上,结果原来的a 氨基酸生成相应的a 酮酸,而原来的a 酮酸则形成了相应的a 氨基酸。
转氨基作用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化反应,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一种途径。
转氨酶种类多,专一性强,催化的转氨反应是可逆的。
转氨酶的最适pH 一般为7.4左右,其辅酶是磷酸吡哆醛。
目前已经发现的转氨酶有50余种,其中最重要的是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
本实验以谷氨酸和丙酮酸混合溶液在谷丙转氨酶作用下的反应来观察酶促转氨基作用,其反应式为反应产物可用纸层析法分离鉴定。
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层析支持物,以纸上吸附的水为固定相的一种层析技术,其分离的原理属于分配层析。
层析时,将一定量的样品点在滤纸上,用适当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当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样品即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进行反复分配。
由于样品中各组分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各组分随有机溶剂迁移的速度也就不同,最后被完全分离开。
被分离组分在滤纸上的迁移速度可用相对迁移率R 值表示。
f 展层后用茚三酮溶液显色,将样品各显色斑点的R 值与同时展层的标准氨基酸f 的R 值比较,即可鉴定其氨基酸种类。
二、实验步骤1•酶液的制备去掉绿豆芽种皮称取3g,放入研钵内加2mLO.1mol/LpH8.0的磷酸缓冲液研成匀浆,然后转移至离心管中,再用1mL 缓冲液冲洗研钵,溶液并入离心管中,3000r/min 离心10min,取上层清液备用。
HHOHOGPT H °OH凋戊二醸酶液也可以用动物材料制备,称取猪肝脏2g,剪碎置研钵中,加入0.9%氯化钠溶液和少量石英砂,研磨成匀浆,离心,取上清,即为酶提取液。
2.酶促反应取两支试管,编号;按表1-5分别从左到右加入相应试剂并进行相处理。
转氨基作用实验结果讨论
![转氨基作用实验结果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e3567fc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9.png)
转氨基作用实验结果讨论
转氨酶是一类重要的酶,它在生物体内起到了重要的代谢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条件下转氨基的作用效果,以深入了解转氨酶的性质。
实验方法:首先,我们收集了一些新鲜动物肝脏、肌肉等组织样本,并制备出10%的组织悬液。
接着,我们将样本和悬液分别分成两组,进行不同条件下的转氨基反应。
其中,实验组的转氨基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而对照组则是在高温下进行。
实验时间为30分钟,每15分钟记录一次反应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验组的转氨基反应速度比对照组明显快了很多。
此外,实验组的反应体系中添加了酵素,而对照组的反应体系中没有添加酵素。
这说明了酵素的重要性,它可以促进反应速度,使反应更加高效。
在实验结果分析方面,我们发现实验组的转氨基作用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好。
在同样的反应时间内,实验组的转氨基反应产生了更多的产物,并且产物的含量也更高。
这说明了转氨酶在常温下的作用效果要比在高温下更好。
我们还发现样本的种类也会对转氨酶的作用效果产生影响。
比如说,肝脏样本中的转氨酶活性要比肌肉样本中的高很多。
这是因为肝脏
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其中的代谢酶更加活跃。
我们还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组的转氨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进一步印证了实验组的优势,说明了转氨酶在常温下的作用效果要比在高温下更佳。
转氨基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转氨酶是一类重要的酶,它的作用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好的转氨基反应效果。
转氨基作用(精)
![转氨基作用(精)](https://img.taocdn.com/s3/m/45ade4522b160b4e777fcf17.png)
0.5 37℃ 10min 1.0 0.5 1.5
0.5 沸水浴 10min 1.0 0.5 1.5
置37℃水浴中40min,保温完毕,立即将测定管放入沸水中 10min以终止反应,取出冷却后。
3、层析:
①
点样:Ala;Glu;测定管;空白管;(滤纸的 处理,点样3-4次)
②
展层:约25min后,溶剂前缘距滤纸边缘约1cm 时即可取出,用吹风机吹干。
转氨基作用与
氨基酸纸层析
咸宁学院医学院生化教研室
• 一、目的要求:
验证氨基酸的氨基移换作用
了解纸层析基本原理。 初步掌握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及鉴定氨基酸的技 术(包括:点样、展层、显色等技术)。
• 二、实验原理:
1、转氨基作用: Ala+α-酮戊二酸
ALT
丙酮酸+Glu
2.层析法
层析法又称色谱法(Chromatography),是广 泛应用的一种生物化学技术。层析法是利用混合物各 组分物理化学性质(如溶解度、吸附能力、电荷和分 子量等)的差别,使各组分在支持物上集中分布在不 同区域,借此将各组分分离。 层析系统有两个相,一个相称为固定相;另一
个相称为流动相。由于各组分受固定相的阻力和受流
动相的推力影响不同,各组分移动速度各异,从而使
各组得到分离。
按两相所处的状态分类
流动相 液 体 气 体
方法名称
液相层析法(LC)
气相层析法(GC)
固定相
固
体
液
体
固
体
液
体
分离原理
吸
附
分
配
吸
附
分
配
方法名称
液-固层析法 (LSC)
转氨作用实验报告
![转氨作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9e3d44dc281e53a5902ff06.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转氨作用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六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实验报告实验六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实验名称】: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09救援一班第三大组李岚宇20XX222336室温:28°(一)实验目的:1、学习氨基酸纸层析的基本原理。
2、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操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在转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а-酮酸与α-酮基的互换反应称为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广泛地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器官中,是体内氨基酸代谢的重要途径。
氨基酸反应时均由专一的转氨酶催化,此酶催化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α-酮基酸上。
各种转氨酶的活性不同,其中肝脏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催化如下反应:α—酮戊二酸+丙氨酸谷氨酸+丙酮酸本实验以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为底物,加肝匀浆保温后,用纸层析法检查谷氨酸的出现,以证明转氨基作用。
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
以滤纸为支持物,滤纸纤维与水亲合力强,水被吸附在滤纸的纤维素的纤维之间形成固定相。
有机溶剂与水不相溶,把预分离物质加到滤纸的一端,使流动溶剂经此向另一端移动,这样物质随着流动相的移动进行连续、动态的不断分配。
由于物质分配系数的差异,而使移动速度就不一样,在固定相中,分配趋势较大的组分,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慢,反之,在流动相分配趋势较大的成分,移动速度快,最终不同的组分彼此分离,物质在纸上移动的速率可以用比值Rf表示:ALT物质在一定的溶液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比值Rf也相对稳定,因此在同一层析体系中可用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1、0.01mol/Lph7.4磷酸盐缓冲液。
2、0.2mol/Lna2hpo4溶液81ml与0.2mol/Lnah2po4溶液19ml混匀,用蒸馏水稀释20倍。
3(:转氨作用实验报告)、0.1mol/L丙氨酸溶液称取丙氨酸0.891克,先溶于少量0.01mol/Lph7.4磷酸盐缓冲液中,以1.0nnaoh仔细调至ph7.4后,加磷酸盐缓冲液至100ml。
转氨基作用名词解释
![转氨基作用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01e096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0.png)
转氨基作用名词解释转氨基作用是指氨基团从一个有机分子转移到另一个有机分子上的化学反应。
在生物体内,转氨基作用是蛋白质代谢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转移氨基团来调控蛋白质合成、分解和修复。
转氨基作用通常发生在生物体的肝脏、肌肉、肾脏和胃等组织中的酶系统催化下。
其中最常见的酶是转氨酶,它能催化氨基团的转移反应。
转氨基反应的底物通常是α-氨基酸和酮酸,产物是一个新的氨基酸和一个新的酮酸。
转氨酶和底物之间形成的酶底物复合物经历几个步骤来完成转氨基反应。
首先,底物的氨基团与酶中的负氧上形成中间体,这个中间体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接下来,氨基团从底物转移到另一个有机分子上,新生成的氨基酸与新形成的酮酸分别从酶中解离出来。
转氨基作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首先,它是蛋白质代谢的关键步骤,能够调节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速率。
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转氨基作用将氨基酸转移到正在合成的多肽链上,从而形成新的肽键。
蛋白质分解过程中,转氨基作用将氨基酸转移到其他底物上,从而将氨基酸的氨基团从体内排除出去。
其次,转氨基作用还与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有关。
通过转氨基作用,机体可以将氨基酸中的氨基团转移到酮酸中,从而生成葡萄糖或产生能量。
此外,转氨基作用还参与体内多种代谢途径的互相调节,例如调节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合成、血液中尿素的浓度等。
最后,转氨基作用还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有关。
许多遗传性和获得性疾病都与转氨基作用的异常有关,例如肝炎、肾病、肝硬化和肿瘤等。
通过检测转氨酶的活性和氨基酸的代谢产物,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综上所述,转氨基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能够调控蛋白质合成和降解、参与氨基酸和能量代谢,以及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有关。
对转氨基作用的研究和理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机体的代谢调控机制,还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转氨基作用(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
![转氨基作用(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https://img.taocdn.com/s3/m/f1db97a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6a.png)
转氨基作用(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一.目的了解动物组织的转氨基作用,学习转氨基反应产物的纸层析鉴定方法。
二.原理氨基酸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主要方式是脱氨基作用。
脱氨基作用的主要方式有氧化脱氨基、转氨基、联合脱氨基及非氧化脱氨基。
转氨基是指在转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α-氨基与α-酮酸的α酮基的互换反应。
转氨酶广泛分布于动物体的各器官组织中,各种转氨基作用都有专一的转氨酶催化。
本实验将谷氨酸和丙酮酸与肝匀浆一起保温,在肝细胞的丙氨酸转氨酶催化下产生丙氨酸。
利用纸层析法鉴定丙氨酸的存在,证明组织内的转氨基作用。
为了防止底物丙酮酸被组织中其它酶所氧化或还原,可加碘乙酸(或溴乙酸)抑制糖的酵解作用和氧化作用。
结果: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没有反应产物用纸层析法鉴定转氨基产物丙氨酸的存在与否。
原理为:谷氨酸和丙氨酸是理化性质不同的两种氨基酸,前者为亲水性氨基酸,后者为疏水性氨基酸,据此二者在固定相(水)与流动相(酚试剂)中的分配程度不同,因而流速不同。
最后用茚三酮显色。
三.材料(一)仪器试管;离心管;离心机;剪刀及镊子;培养皿;表面皿;毛细管;喷雾器;吹风机。
(二)试剂1.0.1%丙氨酸溶液2.1%谷氨酸溶液3.1%丙酮酸钠溶液4.0.25%碘乙酸溶液5.0.01 mol/LpH7.4磷酸缓冲液6.0.1%茚三酮乙醇溶液7.层析溶剂(酚的饱和水溶液)四.方法(一)肝匀浆的制备取新鲜动物肝脏1克,置研钵中剪碎,加细砂少许,5ml预冷的0.01 mol/LpH7.4磷酸缓冲液,研磨成匀浆。
(二)转氨基反应1.取小试管2支,分别标明测定和对照,各加肝匀浆10滴,将对照管立即置沸水浴中10分钟,取出冷却。
2.两管各加1%谷氨酸10滴,1%丙酮酸钠 10滴,0.25%碘乙酸5滴,置4 0℃水浴中保温30分钟后取出。
3.两管各加5%三氯醋酸2滴,置沸水浴中5分钟(2000rpm),将上清液分别移入同样编号的小试管中备用。
氨基酸主要的脱氨基方式
![氨基酸主要的脱氨基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089c983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4.png)
氨基酸主要的脱氨基方式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它由一个氨基基团(NH2)和一个羧基基团(COOH)组成。
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过程中,氨基酸会发生脱氨基反应,即氨基基团被脱去,形成氨气(NH3)。
氨基酸的脱氨基方式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主要的几种方式。
1. 转氨作用转氨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氨基酸中的氨基基团被转移到另一个物质上,形成新的氨基酸或其他物质。
转氨作用由转氨酶催化,转氨酶是一类重要的酶,它能够催化氨基酸和α-酮酸之间的转移反应。
这种脱氨基方式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特别是肝脏和肌肉组织中。
2. 脱羧作用脱羧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的另一种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氨基酸中的羧基基团被脱去,生成相应的酸和CO2。
脱羧作用通常由酶催化,不同的酶催化不同的氨基酸脱羧反应。
脱羧作用在生物体内发生广泛,参与能量代谢、酮体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
3. 胺基脱水作用胺基脱水作用是一种氨基酸脱氨基的特殊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氨基酸的氨基基团被脱去,形成亚胺或酰胺结构。
胺基脱水作用通常由特定的酶催化,例如谷氨酰胺酶催化谷氨酸的胺基脱水反应。
胺基脱水作用在生物体内发生较少,但在某些代谢途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 氨基酸氧化作用氨基酸氧化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代谢过程,也是脱氨基的一种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氨基酸被氧化为相应的酮酸或醛酸,同时释放出氨气。
氨基酸氧化作用由多种酶参与,如氨基酸氧化酶和氨基酸脱氢酶等。
氨基酸氧化作用在能量代谢和代谢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总结起来,氨基酸主要通过转氨作用、脱羧作用、胺基脱水作用和氨基酸氧化作用等方式进行脱氨基反应。
这些脱氨基的方式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参与蛋白质代谢、能量代谢和代谢平衡等重要生理过程。
对于进一步理解氨基酸代谢和蛋白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四 转氨基作用
![实验四 转氨基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1d771bbc77da26925c5b011.png)
实验四转氨基作用(纸层析法)原理氨基酸分子上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分子上的反应过程称为转氨基作用(或称氨基移换作用)。
转氨基作用是氨酸代谢的重要反应之一,由转氨酶催化。
经转氨后,原来的α-—氨基酸变成了相应的α-—酮酸,原来的α-—酮酸则成为新的、相应的α-—氨基酸。
本实验观察谷氨酸与丙酮酸在肌匀浆中的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简称GPT)的催化进行转氨基的过程。
然后用纸层析法检查反应体系中丙氨酸的生成。
为便于观察转氨基作用,在反应中须加一碘醋酸(或—溴醋酸),以抑制谷氨酸和丙酮酸的其它代谢过程。
试剂1.0.9% NaCl溶液。
2.PH7.4 0.01mol/L磷酸缓冲液:取0.2mol/LNa2HPO4溶液81ml与0.2mol/LNaH2PO4溶液19ml 混匀,稀释至2000ml。
3.1%谷氨酸钾溶液:取谷氨酸1g ,加水20ml,用5%KOH调到中性,然后用pH7.4 0.01mol/L 磷酸缓冲液稀释至100ml。
4.1%丙酮酸钠溶液:取丙酮酸1g加pH7.4 0.01mol/L磷酸缓冲溶液溶解成100ml。
5.0.25%一碘酸钠溶液:取一碘醋酸0.25g加水1ml,用5%KOH调到中性,然后加pH7.4,0.01mol/L磷酸缓冲液成100ml。
(一碘醋酸可用一溴醋酸代替)。
6.2%HAc操作1.肌匀浆的制备(由实验室准备室制备)取小白兔一只,猛击头部处死后,立即剪颈放血,取肌肉若干经0.9%NaCl溶液洗去血污后,称取肌肉约100g置电动匀浆器中,再加0.01mol/LpH7.4磷酸缓冲液500ml磨成匀浆。
2.转氨基反应:取小试管2支编号,所加试剂以滴为单位。
编号1 2试剂肌匀浆10 10将2号管置沸水浴中5分钟,然后取出冷却1%谷氨酸钾10 101%丙酮酸钠10 100.25%—碘醋酸钾 5 5混匀后同置40℃水浴中保温45分钟(或60分钟)。
在保温过程中,时加振摇。
取出两管各加入2%醋酸2滴,再同置沸水浴中5分钟,使蛋白质完全凝固,冷却后,离心(200r/min)5分钟,(或静置10分钟),将上清液作氨基酸的纸层析。
纸层析法鉴定转氨基作用
![纸层析法鉴定转氨基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82fbd9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15.png)
03 固定相——水 流动相——苯酚
04 由于混合物中的有效成分和杂质受
固定相的阻力和受流动相的推力影 响不同,各组分移动速度不同,有 效成分和杂质在这两个相中连续多 次地进行分配、吸附和交换作用, 最终结果是使混合物得到分离。
层析 在滤纸圆心处打一
01
小孔(如铅笔芯大小),
另取同类滤纸小片1X2cm,
下一半剪成须状。将此小
片卷成圆筒如灯芯插入小
孔(不要突出于滤纸面)
[
步 骤
]
将滤纸放在培养皿上,灯
02
芯下端浸入层析液中, 可见
溶剂沿灯芯上升到滤纸,
再沿滤纸以同心圆式向四
周扩展,待溶剂前沿距滤
纸边缘约1cm处(约45-
60分钟),取出滤纸。去
1
步骤
2
肝匀浆的制备
3
取兔肝剪碎,在研钵中先加磷酸盐缓冲
液1ml,待研匀后再加2ml缓冲液。
5
试剂(d)
测定管
对照管
7
37℃水浴 10min 沸水浴 10min
9
α-酮戊二酸
10
10
4
取干净试管2支,分别标明测定管与对
照管,按下表操作。
6
肝匀浆
10
10
8
丙氨酸
10
10
10
37℃水浴 20min
点样 取直径13cm圆形滤纸1张,用圆规在滤纸正中作一 半径为1cm的小圆圈作为层析底线,用铅笔通过圆心作两 点互相垂直的线,并在两线外端等距离点4个原点,标明1、 2、3、4。分别用毛细吸管吸取测定管上清液、对照管上清 液、0.1M谷氨酸溶液、0.1M丙氨酸溶液各3滴,依次点在 滤纸上标明1、2、3、4的原点处。注意点样斑点不可太大。 直径应小于0.5cm,每点一滴,用吹风机吹干后方可再点 第二滴,并且点样量应力求均匀相等。
转氨基作用专业知识专家讲座
![转氨基作用专业知识专家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78a7544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4.png)
转氨基作用专业知识专家讲座
第5页
(二)、层析技术
1903年,俄国科学家M.C.Jber首创了一个从绿 叶中分离各种不一样颜色色素成份方法,命名 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因为翻译和习惯 原因.又常称为层析法。
层析法不停发展,形式各种多样。相继出现了 分配层析、离于交换层析、凝胶层析、亲和层 析、吸附层析等。几乎每一个层析法都已发展 成为一门独立生化高技术,在生化领域内得到 了广泛应用。
注意:冰上操作
转氨基作用专业知识专家讲座
第14页
(二)转氨基反应
α-酮戊二酸 15滴
丙氨酸
15滴
碳酸氢钾 15滴
碘乙酸
8滴
酶抽提液 15滴
1
37℃水浴0.5h
三氯乙酸 15滴
转氨基作用专业知识专家讲座
离心取上清
酶抽提液 15滴 三氯乙酸 15滴
沸水煮10min
2
α-酮戊二酸 丙氨酸 碳酸氢钾 碘乙酸
转氨基作用专业知识专家讲座
第10页
Rf值
溶质在滤纸上移动速度即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 图谱上位置是用Rf值来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 物质Rf值是常数。
Rf= 原点到层析点中心距离
原点到溶剂前沿距离
Rf值大小与物质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 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原因相关。
转氨基作用专业知识专家讲座
第11页
15滴 15滴 15滴 8滴
37℃水浴0.5h
离心取上清
第15页
(三)纸上层析法
1、戴手套取一张20×20cm滤纸,标号,做 点样标识
2、毛细管加样:每个样品用一只毛细管。 点样时,将毛细管口轻轻触到滤纸上, 使每种溶液分别形成直径为2-3mm圆斑 (约绿豆大小),每次点样后,吹风机吹 干,再点下一次,重复3次,点样量应 均匀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饱和酚 * 展层2h
5. 显色及结果分析
➢ 吹干层析滤纸 ➢ 向层析滤纸上喷洒茚三酮(0.1%乙
醇溶液) ➢ 60-80 ℃干燥层析滤纸5-10min ➢ 计算各氨基酸Rf值,鉴定样品1、2
中的氨基酸
茚三酮显色结果
丙
1
谷
2
思考题
➢ 影响纸层析中样品迁移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层析结果背景过高(泛红或局部不洁)的可
➢ 全血分离区:从全血中分离血清并且支撑其渗入 到反应区
➢ 反应区:淡蓝色→深蓝色 ➢ 与比色卡比较最终反应时期的颜色变化。
ELISA检测ALT
2. 纸层析(paper chromatography)
纸层析是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 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吸附一层水作为 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动相。有机相流经固定相 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使物质在两 相间不断分配而得到分离。溶质在滤纸上的移动 速度用Rf值表示:(物质结构、溶剂系统的物质 组成等因素都会影响Rf值)
➢ 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血清正常参考值为 5.0~49.0U/L 。1%的肝细胞坏死,血清酶增高一 倍。——ALT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 最敏感的检测指标。
➢ 许多疾病引起ALT增高(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 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肝脓肿,心梗、心 肌炎、心衰等也可轻度升高) 。
ALT活性检测——赖氏法
组织
GOT GPT
心
156000 7100
肝
142000 44000
骨骼肌 肾
99000 91000
4800 19000
组织 胰腺
脾 肺 血清
GOT 28000 14000 10000
20
GPT 2000 1200 700
16
血清转氨酶活性,临床上可作为疾 病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谷草转氨酶是肝功能检查的一项重要指标
液,冰浴匀浆5-10min。 ➢ 离心(1.5ml管):14000rpm/min,4℃,
10min,收集上清液——酶抽提液。
2.转氨基反应
α-酮戊二酸 15滴
丙氨酸
15滴
碳酸氢钾 15滴
碘乙酸
8滴
酶抽提液 15滴
1
37℃水浴2h
三氯乙酸 15滴
酶抽提液 15滴 三氯乙酸 15滴
沸水煮10min
2
α-酮戊二酸 15滴
• ALT催化Ala和α-酮戊二酸生成Glu和丙酮酸。丙 酮酸在酸性条件下与2,4-二硝基苯肼可缩合生 成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其在碱性条件下呈现棕红 色,在520nm处有最大吸收。根据颜色的深浅, 通过比色法可计算出酶活性。
谷丙转氨酶快速检测条(干化学法)
➢ ALT检测卡:全血分离垫 +ALT特异性多层反应 垫(包含指示剂, 丙酮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
R11 氨基酸 H C NH2
COOH
(Donor amino acid)
(New keto acid) R21
α-酮酸
CO
COOH
R12 COeto acid)
转氨酶
H
R22 (New amino acid) C NH2 氨基酸 COOH
重要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ST , 天门 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P )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前沿 原点
原点
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
丙氨酸与谷氨酸
Ala Glu
丙氨酸与谷氨酸侧链极性的差异使其在纸层 析过程中有不不同的迁移率。
3. 氨基酸的鉴定---印三酮反应
三、操作步骤
1. 酶抽提液的制备 ➢ 3g新鲜动物肝脏,剪碎。 ➢ 匀浆:1+2ml冷 1/15mol/L pH8.0磷酸缓冲
➢ 正常情况,AST在心肌细胞含量最高,其次肝脏 (线粒体)。血清中含量极少(正常值0-40U/L)
➢ 肝脏发生严重坏死或破坏时(各种病毒性肝炎、 肝硬变、肝脓肿、肝结核、肝癌、脂肪肝、酒精 肝等;心肌梗塞、胸膜炎、肾炎,剧烈运动、过 于劳累、过油腻食物等)AST血清中浓度偏高。
ALT升高是肝脏功能受损的一个重要指标
转氨基作用
一、实验目的
➢ 学习转氨酶活性测定方法 ➢ 熟悉转氨酶在代谢及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 掌握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的技术
二、实验原理
➢ 转氨 ➢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纸层析 印三酮反应
1. 氨基酸的转氨基作(transamination)
在转氨酶(transaminase)的作用下,某一氨 基酸去掉α-氨基生成相应的α-酮酸,而另一种α酮酸得到此氨基生成相应的氨基酸的过程。
GOT
谷丙转氨酶(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 酶——GPT )
COOH
CH2
Glu
CH2
CH NH2
COOH
CH3 CO COOH
Pyruvate
α-Ketoglutarate (α-KG)
COOH CH2 CH2 CO COOH
GPT
CH3 CH NH2 Ala COOH
正常人各组织GOT及GPT活性 (单位/克湿组织)
丙氨酸
15滴
碳酸氢钾 15滴
碘乙酸
8滴
37℃水浴2h
离心取上清
离心取上清
3. 点样
1
4
2
3
1:标准Ala 2:标准Glu 3:1号管 4:2号管
毛细管点样:每一样品点3次
准备灯芯
丙
1
谷
2
滤纸条沿纵 轴捻成灯芯
4. 层析
➢ A、E:15cm平皿 ➢ B:层析滤纸 ➢ C:滤纸芯 ➢ D:6cm平皿,5-1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