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古诗配画教案
古诗配画教案教案标题:古诗配画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配画古诗,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种古诗和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2. 学生准备纸张、铅笔、彩色铅笔或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3. 准备展示学生作品的地方,如墙面或展板。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介绍古诗与绘画的结合方式,强调古诗的美感和意境。
2. 展示一幅配画古诗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诗歌与绘画的讨论。
主体活动:3. 教师提供几首经典的古诗,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向学生解读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4.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阅读并理解其意义。
5. 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用绘画表达出来。
可以选择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或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6. 学生完成绘画后,可以互相展示作品,分享彼此的创作灵感和体验。
总结与展示:7.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墙上或展板上,形成一个古诗配画展览。
8.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理解。
9.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强调古诗与绘画的结合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0.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古诗进行配画,或者创作自己的古诗,并进行配画。
1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技巧,如水墨画、油画等,来表达古诗的意境。
评估方法: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评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反馈。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邀请专业画家或文化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古诗与绘画的艺术魅力。
2. 学校可以组织古诗配画比赛,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并给予奖励。
注意事项:1.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泥于传统的表达方式。
2. 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创作,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7.古诗配画》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7.古诗配画》冀教版一. 教材分析《17.古诗配画》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为古诗创作配画,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古诗配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古诗配画的创作。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如开关机、上网、使用软件等。
但是,对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配画,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的基本概念,理解古诗配画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配画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配画的方法和技术。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古诗配画的创作。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配画的创作。
2.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配画的方法和技术。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古诗配画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古诗配画素材和工具,如古诗文本、绘画软件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如上网、使用软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古诗配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诗配画能够流传至今?古诗配画的意义在哪里?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古诗配画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的历史和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古诗配画作品,以及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古诗配画的创作,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操作。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7.古诗配画|冀教版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古诗配画》是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材小学第一册第十七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Word这个文字处理的好工具,学会了用Word写文章及简单的编辑排版等操作知识;在此之后,学生还将继续学习利用Word来设计制作更多的作品。
本课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好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练习文字输入,在Word文档中输入古诗。
(2)让学生学会在Word中插入图片、编辑图片。
(3)让学生学会调整图片进行图文混排。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图文结合形象直观的表达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图片的环绕设置。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篇word制作的古诗配画文档。
2、学生复习学过的古诗。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哪些古诗?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给大家听,好不好?(生背诵古诗)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么多首古诗了,你们真了不起。
老师也有几首喜欢的古诗,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出示各种配图古诗作品。
(提示:让学生观察图文内容、色彩搭配情况、位置排布、画与诗意是否相符等。
)看过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生回答。
师:同学们谈的都很好,这些古诗加上这些精美的图画非常贴切的表现了诗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古诗。
那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给古诗配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使用word工具给古诗配画。
(二)新授1、操作实践、巩固旧知。
启动word程序,输入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并按课本中的格式进行编辑。
根据自己对诗的情景和意境的理解,确定关键字到网上搜集图片,并选择合适的图片保存。
2、教师演示、插入图片。
(1)插入——图片——来自文件——选择合适图片——插入。
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案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配合古诗,进行绘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通过使用电脑和图片处理软件,可以进一步丰富古诗配画的形式和效果,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基本特征和形式;2.理解古诗的意义和内涵;3.了解和运用基本的绘画技巧;4.掌握图片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5.能够运用图片处理软件将古诗与绘画相结合。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选择合适的古诗,并准备相关的解读材料;(2)准备电脑和图片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等;(3)寻找相关的古诗绘画作品,作为示范。
2.学生准备:(1)准备绘画工具和纸张;(2)准备电脑,并安装好图片处理软件。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古诗知识(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让学生朗读相关的古诗,介绍古诗的基本特征和形式,让学生对古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同时,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
第二步:解读古诗(15分钟)教师在讲解古诗内容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古诗的意义和内涵。
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思考古诗的诗意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同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第三步:欣赏示范作品(15分钟)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与古诗配画的示范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古诗与绘画相结合的美感和艺术表现力。
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代文人墨客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对古代绘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第四步:进行绘画实践(30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进行绘画实践。
学生可以选择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等绘画工具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
第五步:使用图片处理软件进行编辑(40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通过电脑上的图片处理软件进行编辑和加工。
古诗画教案12篇
古诗画教案古诗画教案12篇古诗画教案1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
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宿寺危辰恐惊似庐笼盖苍茫。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惊”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
(2)学生试读。
(3)指名读。
(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2)指名配乐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古诗画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古诗配画。
2、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
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教学准备:课件、古诗、绘画工具及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配画《绝句》(板书课题)二、初步感受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三、学生创作下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配上画,赶快动手吧!学生制作。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7.古诗配画|冀教版
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学设计方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中的第十七课。
它是学生初步了解Word,学习了打字、排版等重要概念后编排的,是学生掌握使用word进行图文创作的重要一步,是教给学生如何正确的插入图片、调整图片格式和如何更有效、合理、美观的处理文字与图片的搭配的具体操作方法的重要内容。
为学习后面的电脑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把这一课的内容分为两个课时上:第一课时学习插入图片和设置图片与文字格式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以古诗配画为主题的活动课,大量练习各种图文的设计。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为文字配画的方法,学会调整图文的格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利用word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增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古典文学——古诗的喜爱,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三、教学重点:在word中插入图片,设置图片格式。
教学难点:利用word软件,对图文的格式进行编排与设计,实现图文的美观,体现诗文的意境。
四、学情:本册教材针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而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观性。
他们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效果越好。
学生兴趣点:怎样设计出图文并茂的古诗集。
学生成长点:学会制作和欣赏图文并茂的精美文章,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操。
五、教法:1、教学设计理念: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设置递进式的任务贯穿全课始终,设计精美的对比诗集、精心的奖品、授予荣誉“小博士”的方法引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任务设计”的第一着力点,把教学目标放在“任务设计”的首位,让学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参与任务活动,从而习得知识与技能。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7.古诗配画》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7.古诗配画》冀教版一. 教材分析《17.古诗配画》这一节内容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为古诗配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脑,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方法。
但是,他们在为古诗配画方面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培养和锻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定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完成任务。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为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
3.评价法: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电脑一台,投影仪一台。
2.古诗配画的相关素材。
3.古诗配画的教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一些优秀的古诗配画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配画的美感。
3.操练(15分钟)教师讲解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并示范操作。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实际操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新精神,为古诗配画设计出独特新颖的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古诗配画的重要性和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审美能力。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古诗配画”是小学《信息技术1》的第17课的教学内容。
课本的内容根据新教材的编写精神和育人理念,突出了文字编辑的教学特点,注重使用Word进行文稿处理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中文稿处理和美化的活动实践,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进行图文并茂的美化编辑,在编辑实践中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
2.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一些工具的运用也处于初步认识阶段,而对文稿的编辑和美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操作实践和操作训练,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要采取导学法,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引导,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认知文稿的处理工具Word。
掌握使用Word工具进行文稿编辑和文稿预览的方法。
掌握正确保存文稿信息和编辑操作的技巧,提高使用Word工具进行文稿处理的能力。
增强对文稿编辑的兴趣,提高对Word工具基本功能的认知。
增强使用Word工具进行文稿编辑操作的信心和主动学习、勇于克服困难的健康心理。
三、教学重点认识Word工具编辑和处理文稿的基本功能。
掌握运用Word工具,进行文稿编辑的基本方法。
文稿编辑中图片插入功能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文稿编辑中图片与文字内容的和谐统一。
五、教学设想对于本课的教学,运用自主探究的活动形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使用Word工具进行文稿的编辑活动,在对古诗的文字处理中,给古诗合理配画,以提高学生使用Word工具保存文稿信息的技巧,从而养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素质。
六、教学要求及建议为提高文字的输入和图片的采集速度以及“古诗配画”的编辑效果,教师可事先做好以下几项教学资料的准备工作。
制作本课的教学辅助课件,课件配画样式屏幕截图如图1~3所示。
帮助学生搜集学过的古诗文,并提示配画的方法(运用卡片形式)。
在D盘建立教学图片库。
七、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导入:揭示课题以前我们学了好多优秀的古诗,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画,能激励人,给人以美感,如果我们能根据诗所描述的意境,给其配上一幅恰当而美丽的图画,那就更是一种享受。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尚义县大营盘中心小学李有科【教材分析】《古诗配画》是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材小学三年级第十七课的内容。
本节主要内容是使学生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根据诗词内容合理安排图片的位置,使文档图文并茂。
本课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的最佳范例之一,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利用Word 来设计艺术字和编辑电子报纸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关联了之前所学的用Word来输入文字及对文字的修饰等知识。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品诗赏画的艺术氛围中,掌握新知识。
本课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艺术学科的整合,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对计算机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对信息技术学科充满了好奇。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刚接触新鲜事物,有兴趣学习本课,从知识储备情况来看,学生具备了用Word 来输入文字及文字的修饰等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好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
【设计思路】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本课教学的设计重点是以学生为主,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审美观。
在教学过程中,以活动为主线、问题为辅助手段,以任务驱动法,结合操作游戏,让学生在乐学、好学中完成教学重难点的操作,加上老师适时点拨与指导及鼓励性评价,让三维目标在本课得到一个完美呈现。
【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1)练习文字输入,在Word文档中输入古诗。
(2)让学生学会插入图片和调整图片大小。
(3)让学生学会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古诗配画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姓名:朱丽静
学科:信息技术
学校:北京师范大学承德附属学校
图1 北京师范大学承德附属学校信息数量
图2 信息的定义
师:同学们,当用计算机查找资料时,这些资料就像海水一样涌现在你眼前,在这信息的海洋当中有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有的信息珍珠是文字,有的信息珍珠是图片,有的是声音,有的是动画,还有的是影片。
当我们去拣拾珍珠时就是获得信息的过程,当我们把想要把信息珍珠制作成项链时就需要信息技术了,因此我们给信息技术做出这样一个定义“信息技术就是将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和传递”,见图3。
图3 信息技术的定义
师:那么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师:老师来提示大家一下,刚刚我们用计算机获取学校的信息,我们也可
图4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关系
师: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说为了及时了解天气情况我们可以查阅天气预报、为了获得朋友的消息我们可以用手机打电话、为了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浏览学习网站等等。
信息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所以有人把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当然啦,在信息时代想要更好地学习生活就必须掌握信息技术,
图5 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师:老师特别想邀请大家我们的学校去做客,想向大家介绍我们学校更多的信息,可是呢,却不知道从这里去学校的路怎么走,怎么办呀,想一想,我们有什么办法找到去北师大承德附校的路线呢?。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精美的诗配画》教案
教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精美的诗配画》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诗配画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作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优秀的诗配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画图软件进行创作的技能。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和绘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主题:精美的诗配画引导学生了解诗配画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作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欣赏和分析优秀的诗配画作品。
学习运用画图软件进行创作。
展示和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优秀的诗配画作品,引发学生对诗配画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诗配画的概念和意义。
3.2 欣赏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优秀的诗配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配画的理解和感受。
3.3 创作与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软件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技能。
学生合作完成一幅诗配画作品,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4 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资源4.1 画图软件:如Microsoft Pnt、Adobe Photoshop等。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软件进行创作。
4.2 诗歌素材:教师准备一些诗歌素材,供学生创作诗配画时选择。
4.3 优秀诗配画作品:教师收集一些优秀的诗配画作品,用于欣赏和分析。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创作作品的艺术性: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性,画面是否美观。
5.2 学生创作过程的合作意识: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够与同伴良好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5.3 学生创作作品的创意性: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是否有独特的创意,是否能够展现出诗歌的意境。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熟悉画图软件的操作方法,以便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小学《古诗配画》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古诗配画》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古诗配画》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一、教材分析《古诗配画》是佛山市《信息技术》编委会编写的《信息技术》小学版四年级(下册)第5课内容。
本课通过《古诗配画》这个例子介绍了在Word中插入竖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调整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图、文结合的表现优点,并且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一阶段课程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Word软件的一些基本排版技巧,能够进行输入文字、修饰文章、插入图片等操作。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普通对实际操作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理论方面反而不感兴趣。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操作,有条件的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2、学会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并与文字进行混排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在文本框中如何插入图片。
2、如何调整文本框中的图片。
五、教学准备1、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古诗配画的图片。
2、教师预先制作一个古诗配画的Word文档范例。
六、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动脑能力很强的学科,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思想如下:一、创设情景:首先通过Word文件举例,让学生在浏览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入“引、放、扶、收”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
三、通过练习反馈,让学生展开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时点评,培养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四、通过事例讲解,让个别学生到多媒体平台操作演示,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平台上操作的学生立即加以改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创作和协调能力。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7.古诗配画|冀教版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配画》是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7课,本课通过“古诗配画”活动,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能更清楚表达主题信息的特点,学会在Word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
本课教学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如何输入文字及文字的修饰等已掌握,并且具有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学好本课,有利于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在Word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基本的信息素养。
2.培养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1.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感。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能更清楚表达主题信息的特点。
教学重点:如何在Word中插入图片并设置图片格式教学难点:合理安排古诗与图片的位置教学方法:谈话导入法、任务驱动法、交流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学准备:古诗配画的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创造氛围。
中国号称“诗的国度”,从呀呀学语的幼童到银发飘飘的老人,哪个人不会背诵几句唐诗。
古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了多少代中国人。
而且,我们学校近几年来一直在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为方便学生学习,我们学校还编写了校本教材《魅力经典丛书》。
二.背诵古诗,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会背诵古诗吗?那好,我们就来举行一次小型男女赛诗会,你可以把你最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
同学们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从同学们清脆的声音中,踊跃的态度上,老师看出了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程度,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首古诗,老师对你们真是刮目相看了。
大家知道,我国古诗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不离画,画不离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几幅诗情画意的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小学信息技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十七 古诗配画》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十七古诗配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信息技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十七古诗配画》。
本节课旨在通过古诗配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语言之间的联系,掌握用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的方法,同时使学生受到艺术熏陶,提高审美情趣。
一、教材分析古诗配画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语言之间的联系,掌握用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的方法。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可见诗与画是有共同点的。
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古诗的韵律美、形象美和意境美,掌握用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示范、创作等教学环节,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古诗配画的乐趣,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古诗与图画交融的形象美,挖掘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感受古诗与图画交融的形象美。
难点:挖掘古诗的意境美,用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法表现出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方法欣赏法:通过欣赏优秀的古诗配画作品,让学生感受古诗与图画交融的形象美。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韵律美、形象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古诗配画技巧。
创作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配画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背诵古诗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知:教师讲解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学生认真倾听并记录。
示范与练习:教师现场示范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古诗配画作品,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精美的诗配画》教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精美的诗配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电脑绘画的基本技巧,能运用电脑画出与古诗内容相匹配的图画。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静夜思》的理解与背诵。
2. 电脑绘画基本技巧的学习与运用。
3. 学生合作完成诗配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运用电脑绘画工具,完成与古诗内容相匹配的图画。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古诗的意境通过绘画表现出来,以及如何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特长。
四、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法”,以完成诗配画作品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电脑绘画技巧。
2. 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作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展示一组精美的诗配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古诗与图画的关系。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电脑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颜色、图层等,并示范如何绘制一幅诗配画。
3.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电脑绘画实践,尝试将古诗《静夜思》的内容表现出来。
4. 课堂小结: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交流,总结诗配画创作的要点。
5.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绘制诗配画,下节课进行展示和交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创意表现以及合作态度。
2. 作品评价:从画面表现、古诗意境融合、创意构图等方面对学生的诗配画作品进行评价。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建议,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七、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取得进步。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配画作品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绘画技巧。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学生说出学过或喜欢的古诗,教师点出古诗的特点?)我想你们也一定为这些古诗文字的精炼。
课堂小结
2分钟
请同学展示,并讲解!然后请同学们,再完善。
布置作业
1分钟
请同学们回家,将自己本学期学到一篇古诗,配上合适的图画,发到QQ群中。下节课,老师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课前准备自学网站,在网站上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
教师评价学生作品:
S1:锄禾,看到你配上画老师很快就体会到了农民伯伯辛勤垦种的景象。
S2:春晓,看到你配上画,有什么问题?
现在图片插入到了文档中,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请学生说问题,教师总结。
那一起来看学习网站上的任务二,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先来帮助老师来解决四个问题:
1、单击图片,图片四周出现了什么?
同学们,请问你会背哪首古诗?
下面老师将同学们会背的古诗,制作能了两本诗集,请看大屏幕。
学习网页播放,诗集一和二。(有背景音乐)
提问:两个诗集相比,你喜欢那个?
演示准备好的几篇古诗文稿(一幅是配画的古诗文稿,另一幅是没有配画的文稿),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揭示并板书课题:古诗配画。
观察的很仔细,比如说《登鹤雀楼》这首古诗,配上了一副诗人远眺日出的美景,体现古诗的意境之美。这节课我们就用电脑为古诗配上图画!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7.古诗配画|冀教版
《十七、古诗配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配画》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一册第十七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要学生通过“古诗配画”活动,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能更清楚表达主题信息的特点,学会在Word中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
【设计思路】从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Word这个写作的好工具,学会了用Word写文章及版面的装饰等知识;在此之后,学生还将继续学习利用Word来设计艺术字和编辑班报。
因此,本课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好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从比较两篇文章,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抓住学生熟悉的素材,利用课本资源,设计了《古诗配画》这一课。
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观念从单纯学习技术转为更加注重对学生跨学科知识的开放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超越学科上的技能,满足学生对新鲜知识的渴求,体验信息技术教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能调整图片的位置、大小,会使用文字环绕工具。
同时复习巩固文字修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及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给学生以方法、以胆量、以鼓励,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审判能力。
【教学重点】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调整图片的位置、大小,会使用文字环绕工具。
【教学难点】使用文字环绕工具调整文字与图片的关系。
【教学准备】古诗配画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生:喜欢。
师:在你们学过的古诗中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给大家听好不好?学生背诵古诗:生1:……生2:……生3:……师: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首古诗,老师对你们真要刮目相看了。
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学设计1、知道用输入法输入汉字。
2、学会输入法的启动、关闭。
3、学会常用中文标点符号和输入。
4、学会用全拼输入法进行单个汉字的输入。
5、培育同学文字输入的爱好。
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学过古诗吗?你能背诵几首给大家听一听吗?2、指名几个同学背诵古诗。
3、背得可真好,老师也为大家预备了一首古诗,想看看吗?〔出示:《咏鹅》诗〕4、看看和我们平常所见的诗有什么不一样?〔有图,字是打出来的……〕5、那同学们想不想也试着用电脑打一首自己喜爱的古诗展示一下呢?二、“请出”输入法1、老师示范汉字的输入工具的开启操作,同时介绍输入法状态栏中各按钮的作用。
2、同学各自练习输入工具的开启操作。
〔可依据导学卡1进行,建议运用智能ABC〕3、你能发觉几种输入工具的切换方法?4、指名答〔随机小结〕三、输入汉字1、简要讲解并描述汉字输入的.方法。
2、同学各自输入古诗《山行》或自己喜爱的古诗。
〔老师巡回指导,随机解决涌现的问题〕3、老师随机分别进行几种状况字符录入操作示范。
〔1〕“天”字,强调翻页选字操作。
〔2〕“绿”字,强调V键的运用。
四、添加标点1、看看,有的同学一首古诗打好了,还是缺点什么?〔出示:一幅没有标点的作品〕2、老师边讲边操作标点输入方法。
3、同学各自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1、出示一首有误、需要修改的古诗《山行》。
〔老师把有误的文本用电子教室发送至同学机。
〕请同学说一说其中的错误,你会修改吗?2、同学尝试修改。
指名上台修改,其它同学帮忙出主意。
3、同学再次修改,师巡回指导。
4、动作快的同学可进行美化。
五、作品展示1、选择几幅好的作品评议:好在哪里?2、选择几幅有缺陷的作品评议:哪里需要修改?3、将自己的作品保存。
最新冀教版信息技术三下第17课《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最新冀教版信息技术三下第17课《古诗配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根据冀教版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文字处理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应用技能。
第一册安排的第二个模块就是以Word文字处理软件为例,使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感受文字编排、图文混排的作用,学会根据主题选择适当的信息表达方式。
《古诗配画》是本模块的第二个学习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根据诗词内容合理安排图片的位置,使文档图文并茂。
本课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艺术学科的整合,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练习文字输入,在Word文档中输入古诗。
(2)让学生学会插入图片和调整图片大小。
(3)让学生学会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
2、能力目标通过古诗配画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和文字效果的修饰。
难点:设置文本框格式。
教学准备:微机室、教学PowerPoint课件教学过程:秉着“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创造”的指导思想,我将教学过程拟订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导探究, 自主尝试——集中答疑, 演示转播——交流评价,全课小结”四个环节进行,努力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在你学过的古诗中把你最喜欢一首背诵给大家听好不好?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首古诗,老师对你们真要刮目相看了。
老师也有几首喜欢的古诗,你们想知道吗?幻灯片《古诗欣赏》。
同学们刚才看得非常投入,听得也非常认真。
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那么同学们,你们也可以把喜欢的古诗做出这样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WORD制作古诗配画。
(二) 引导探究, 自主尝试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好朋友——学习小助手,她会帮助你来完成这节课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学设计小学信息技术《诗配画》教学设计方案一、本课教学内容设计思想(一)1、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中的第十七课。
它是学生初步了解Word,学习了打字、排版等重要概念后编排的,是学生掌握使用word进行图文创作的重要一步,是教给学生如何正确的插入图片、调整图片格式和如何更有效、合理、美观的处理文字与图片的搭配的具体操作方法的重要内容。
为学习后面的电脑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把这一课的内容分为两个课时上:第一课时学习插入图片和设置图片与文字格式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以古诗配画为主题的活动课,大量练习各种图文的设计。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为文字配画的方法,学会调整图文的格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利用word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增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古典文学——古诗的喜爱,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3、教学重点:在word中插入图片,设置图片格式。
教学难点:利用word软件,对图文的格式进行编排与设计,实现图文的美观,体现诗文的意境。
(二)、学情:本册教材针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而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观性。
他们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效果越好。
学生兴趣点:怎样设计出图文并茂的古诗集。
学生成长点:学会制作和欣赏图文并茂的精美文章,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操。
(三)、教法:1、教学设计理念: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设置递进式的任务贯穿全课始终,设计精美的对比诗集、精心的奖品、授予荣誉“小博士”的方法引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任务设计”的第一着力点,把教学目标放在“任务设计”的首位,让学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参与任务活动,从而习得知识与技能。
学生练习的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建议、渗透对古典文学和审美艺术的情操的养成。
附:(任务设计:任务1:在word中选择喜欢的古诗插入任务2:设置图片格式,调整古诗与图画的位置任务3:图文搭配、图片处理的拓展练习2、教法选择:任务驱动法、引导与激励法、小组竞赛法、讨论法。
3、教具准备:古诗配画小课堂学习网站(课件)、古诗与图片素材。
(四)、学法: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动手,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相结合,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学法选择:小组合作法、发现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1、结合实际情景,以欣赏小礼物——“诗集”导入导入:(欣赏小礼物)(2分钟)素材准备:在《古诗配画小课堂》的学习网站中,准备两本古诗诗集,一本只有文字,另一本图文并茂。
欣赏规则:请同学们欣赏的同时对比小礼物,选出自己喜欢的,说说为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教师精心设计了导入的环节。
这样以评价小礼物的形式导入,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了本课的知识点,并对审美情操的培养做了铺垫。
由此导入本课主题:同学们一起来亲自动手制作出这么漂亮的一本古诗诗集。
这时教师再配以亲切并赋有挑战性的语气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制作出这样一本美丽的古诗集呀?”(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揭示本课中心任务,用贴近生活实际的话语,使学生兴趣高涨地开始了本课内容的学习,并获得技能,培养情感。
)2、逐层揭示任务,小组合作、自主发现、探究式学习(1)、选择一张合适的图片,插入到word软件的古诗中(5分钟)首先,以小组合作,共同闯关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揭示第一关闯关任务,用方法小提示和增设小奖品的方法,增强同学们闯关的信心,激发同学们闯关的兴趣,为同学们顺利完成任务提供帮助和引导。
最先闯关的小组发给精美的小奖品作为奖励。
让同学们自己发现方法,并进行创新,将自己的方法以小老师的身份教给大家。
并且让学生体会,图片的选择要遵循美观、大方、适宜的原则。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完成第一关任务。
(设计意图:在word中输入文字,对文字进行排版已经不是陌生的知识,但是在word 中插入图片,并设置图片的格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空白的内容,通过学生的互相合作、探索发现等学习,增加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准确地找到操作方法,使学生在自主的探索和发现中学习如何插入图片。
)(2)、图片位置的确定和图片大小的调整(2分钟)图片插入好后,教师通过对学生们作品的展示,请同学们观察一篇文章中不同图片的大小与位置的区别,探索调整的方法。
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们发现光标对插入图片位置的作用。
让同学们以小老师的身份向同学们传授调整大小的知识。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尝试解决图片大小与位置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们发现光标与图片位置的关系,积极尝试调整图片大小的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且还让学生明白技能的学习就是要运用到诗集的整体制作中,提升审美的设计意识。
)(3)、设置图片的格式(15分钟)在学习了插入图片、调整图片位置和大小的方法之后,让学生们自主尝试如何设置图片格式,将图片与文字进行合理的搭配与组合。
用提示和小奖品的方法引导同学们发现正确的方法,激发同学们创作的兴趣。
并通过授予荣誉“小博士”的方法,让同学们互相帮助,提高同学们互相合作的意识,活跃课堂的气氛。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完成第二关的闯关任务。
在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解决遇到的困难,并找到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共同探索、共同发现,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并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与相互交流的团队合作意识。
)(4)拓展练习(5)在学生们学习了如何插入图片和设置图片格式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去尝试图片工具栏中处理图片的工具的使用方法,体会它们能带来的特殊效果,即培养学生们探究问题的习惯,丰富学生们对古诗的情感,又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观。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学习的方式,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去寻找更加丰富的知识与技能。
体会独特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自己带来的成就感。
)3、作品展示、交流与评价(5)运用学习的知识进行拓展练习,作品的展示与评价(5分钟)完成闯关任务后,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说:“同学们,学习了这么多搭配图文的方法,我们现在就来比一比谁能做的诗集最精美吧!同学们运用学习的知识,找到自己需要的素材,对它们进行编辑,制作出精美的诗集,同时尝试着各种操作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教师将同学们的进行展示作品和交流,做出自评和互评,让同学们在听取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同时,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师根据同学们课堂的表现给与鼓励和适当的建议,让学生们向着更高的创作方向努力。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将本课的知识得到练习和升华,将自己的作品加入精美的创意,充分发挥自己的审美能力,并让课堂成为同学们能力提升的舞台,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在建议中成长,在成就中感悟。
4、归纳总结,体验成功(5分钟)教师以鼓励性的语言对本课做出评价,并让学生填写“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年月日星期天气今天这节课我为古诗《》配上了精美的图画,其中我运用了方法,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学独特的韵味我觉得自己本节课的表现(很棒还可以还需要努力)(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我总结“这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自己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将实际的想法和所学到的应用技术得以全面的表达。
渗透到对中华文学宝库——古诗的喜爱,及对审美观念的又一提升。
与本课开头相呼应。
)二、媒体设计思路(一)、教学媒体的设计运用:INTERNET 资源、网络教室、教师集成的古诗学习专题网站。
(二)、设计思路:古诗学习的专题网站首页用较活泼的颜色,并配以带古典韵味的古诗图片,给学生们既有在学中寻找乐趣、又有在游戏中学习知识的感觉。
一共设计了4个板块,分别为诗集欣赏、闯关宝典、小博士、素材库。
其中诗集欣赏页面设计了两本诗集,作为导入素材,精心选取了风格各异的古诗和图片,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图文并茂的文章界面,给学生们以直观、形象的对比和范例,同时配以优雅的古典音乐,在同学们欣赏古诗集的同时,给学生们更多美的感触,让学生们真正的体会到古诗的内在意境,为完成这节课的任务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础。
闯关宝典中设计了两关的任务,并在每一个任务下为同学们提供了“方法小提示”,结合了课本的内容,让学生们在仔细阅读方法提示的同时,认真的分析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们能够融入信息技术课的操作环境,并结合了中小学生的记忆和学习特点,让学生们边阅读、边学习、边发现。
小博士中设计了每关闯关问题的答案,具体的操作步骤,特别针对不同基础的同学,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提供直观的操作步骤,揭示正确的答案,让教师脱离直接教授的角色,锻炼学生们自学的能力,增强学生们小组合作、讨论研究的学习能力。
素材库中为学生们准备了多首适合小学生的经典古诗,多张体现古诗意境的图片,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之后,得到更多的练习和锻炼,为学生们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提供平台。
三、教学过程流程图 :文本课件本课小结 填网页课件 开始导入发现不同,激发兴趣,引入新课结束 欣赏诗集 巩固练习 得出方法 网页课件第二关 学生小得出方法 学生小网页课件第一关 巩固练习得出方法 学生自网页课件拓展练习 拓展练习 综合知识、审美提升 对比文本课件 作品展示、互评 作品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