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筛查和预防
脑卒中预防知识
![脑卒中预防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f1a14c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9.png)
脑卒中预防知识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而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导致脑功能受损甚至死亡的疾病。
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和预防措施。
1. 了解脑卒中的类型和风险因素脑卒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而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
了解脑卒中的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处理。
脑卒中的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过量、肥胖、缺乏运动、心脏病、家族史等。
了解自己的风险因素可以帮助我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我们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肪食品,减少盐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其次,我们需要保持适度的体重,避免肥胖。
此外,戒烟和限制饮酒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例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3. 控制血压和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因此,控制血压和血糖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和血糖,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保持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
4. 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我们可以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进行心脏和脑血管的检查。
如果有必要,我们还可以进行颈动脉超声、脑血管CT或MRI等检查,以评估脑血管的状况。
5. 注意药物的正确使用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正确使用药物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6. 管理压力和情绪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情绪不稳定可能会增加患脑卒中的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压力和情绪。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https://img.taocdn.com/s3/m/28a05c5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2.png)
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和完善脑卒中防治工作的管 理制度,包括筛查、诊断、治疗 、随访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
加强质量控制
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脑 卒中防治工作进行全面的质量控 制和监督,确保工作的规范化和
有效性。
05 对未来工作的展 望和建议
加强科研合作,成果
对现有的科研成果进行总 结,分析研究方向和存在 的问题,为未来的研究提 供参考。
学习先进技术
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本地 区的防治工作水平。
06 结束语
对所有参与人员的感谢和鼓励
感谢所有参与人员的辛勤付出和贡献,包括医生、护士、行 政人员和技术人员等。
鼓励大家继续努力,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做出更大的贡 献。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和期待
展望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降低脑卒中的 发病率和死亡率。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推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 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02 脑卒中筛查与防 治工作进展情况
工作开展情况概述
成立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组,明确 职责和分工。
建立患者登记和随访系统,及时掌握 患者病情变化。
制定筛查与防治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
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形成合力推进工 作。
筛查和防治工作覆盖面不足,需要进一步扩大 。
部分患者对治疗措施不够重视和配合,需要加强 沟通和教育。
03 脑卒中筛查与防 治工作的经验总 结
筛查与防治工作的经验总结
建立多学科合作模式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神经科、急 诊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等,这种跨学科合作模式能够 提供全面的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024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范文(3篇)
![2024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20aa9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7.png)
2024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医务工作者: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汇报____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的总结。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脑卒中的概况。
脑卒中是我国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约有250万,死亡脑卒中病例约有100万。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体最常见的致残性疾病和第三大死亡原因。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在____年制定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的总体目标:通过筛查预防、防治控制和协同救治等全方位全周期干预措施,实现脑卒中发病率下降30%、死亡率下降20%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加强了脑卒中的筛查工作。
通过普及脑卒中早期识别标志物和常规检测方法,提高了早期筛查的准确性和水平。
目前,在各个基层医疗机构,脑卒中筛查的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并在居民身份证中嵌入了脑卒中患病风险评估功能,方便居民自主进行风险评估。
其次,我们注重脑卒中的防治工作。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治知识,提高了公众对脑卒中的认知和警惕性。
与此同时,我们加强了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提供了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等。
在脑卒中高发地区,我们还建立了一批脑卒中防治中心,提供高效快捷的救治服务。
另外,我们强化了多学科协同救治的工作。
在大城市和重点医疗机构,我们建立了多学科协同救治团队,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康复科等。
这些团队通过紧密协作,实现了脑卒中患者的快速救治和康复。
通过我们的努力,____年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脑卒中发病率下降了20%,死亡率下降了10%。
这意味着,我们的筛查和防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效果。
其次,脑卒中的早期识别率提高了10%,早期治疗率提高了15%。
这意味着,我们的筛查和防治工作能够更早地发现和治疗脑卒中患者,提高他们的康复率和生存率。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介绍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451bfd03186bceb19e8bb9f.png)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介绍一、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概况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四高”特点。
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的MONICA 研究表明,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发病者约30%死亡,70%的生存者多有偏瘫失语等残障。
脑卒中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国民健康干预工程。
2009年6月,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 正式启动。
卫生部7个司局的相关领导,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的领导和全国部分省市三甲医院的领导及专家共270余人参加。
陈竺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强调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重要意义,建议考虑将其列入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重大专项。
他呼吁全国医务人员和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树立预防理念,学习有关知识,多做宣传,共同为降低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而努力。
随后,卫生部印发了《缺血性脑卒中筛查及防控指导规范(试行)》。
医政司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推荐,在全国范围初选了60家三级甲等医院,作为省级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积极构建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大力推进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捐助200万元,用于救助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开展过程中因经费困难而不能进一步筛查或治疗的患者。
该会王彦峰理事长表示,支持这项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呼吁更多的人奉献爱心,通过积极募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爱心基金”,让更多的贫困人群得到及时的救助,为遏制脑卒中的发病做出贡献。
2010年5月,卫生部召开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相关技术及基地建设研讨会。
全国人大常委、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王陇德院士强调:近20年来,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高,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制度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9fac03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7.png)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制度脑卒中是指由于脑动脉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的大脑缺血或出血性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脑卒中是导致全球死亡率和残疾率居首的疾病之一、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纷纷采取了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工作制度。
脑卒中筛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评估和检查手段,早期发现可能出现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进行进一步的干预和治疗。
脑卒中高危人群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吸烟、酗酒、肥胖等行为习惯的人群。
筛查工作可以通过定期体检、健康问卷、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
脑卒中筛查工作的目的是及早发现高危人群,尽早进行预防和干预措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脑卒中的防治工作制度是指通过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强脑卒中的管理和防治工作。
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康教育制度。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脑卒中的认识和了解,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
2.建立脑卒中预防和管理制度。
加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管理,提供规范的治疗和管理方案,鼓励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检查。
3.建立急性脑卒中救治制度。
包括突发脑卒中急救中心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脑卒中的识别能力和救治水平。
4.建立康复服务制度。
提供包括物理康复、职业康复、心理康复等全方位的康复服务,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功能,减少残疾率。
5.建立脑卒中监测和信息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脑卒中病例登记系统,周期性地进行脑卒中监测,掌握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为科学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以上是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旨在通过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还需要重视脑卒中的研究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卒中的三级预防的内容
![卒中的三级预防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1a170c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0.png)
卒中的三级预防的内容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是指预防脑卒中发生、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以及提高生存质量。
具体内容如下:
一级预防是指对于尚未发生脑卒中的患者,通过积极去除病因,达到减少发病机会的目标。
这包括过早地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主动筛查和管理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从而推迟脑血管病的发生。
高血压是主要的可控危险因素,需要终身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二级预防是指对于已经发生短暂脑血管缺血或小卒中的患者,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其发展成脑卒中。
这包括及时处理短暂脑缺血发作、控制血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措施,同时需要查找脑血管病的诱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三级预防是指对于已经发生脑血管病的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监护,预防病死、病残和复发。
这需要在急性期开始全面治疗和监护,包括及时送医、早期治疗等措施,以达到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的目的。
常见的康复功能锻炼治疗方法包括肢体康复锻炼、心理疏导、语言功能康复锻炼等。
通过规范的功能康复锻炼,以促进患者脑功能恢复,同时避免致死性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质量,避免脑卒中复发。
请注意,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三级预防,有利于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如出现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脑卒中的筛查和预防
![脑卒中的筛查和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d31d20b73c1ec5da50e270fd.png)
第三节脑卒中的筛查和预防一、脑卒中的定义脑卒中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二、临床表现及分类以突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非常复杂,可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类。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其它心脏疾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合理饮食和营养过剩、饮酒过量、缺乏体力活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绝经后激素治疗、口服避孕药、肥胖等;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遗传因素(家族史等)。
四、脑卒中筛查(一)筛查标准脑卒中筛查的人群为既往有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者或者40岁以上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的高危人群。
脑卒中风险评估包括以下8项:1. 高血压病史(≧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2. 房颤和心瓣膜病;3. 吸烟;4. 血脂异常或未知;5. 糖尿病;6. 很少进行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时每周≧3次、每次≧30min、持续时间超过年。
从事农业体力劳动可视为有体育活动);7. 明显超重或肥胖(BMI≧26kg/m2);8. 有卒中家族史。
注:每一项得1分。
(二)筛查与干预流程脑卒中筛查与干预的流程是根据卒中的危险因素,按照规范的标准将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并针对可干预危险因素给予适宜性技术的治疗和严格的健康教育,预防卒中的发生或复发;对于非卒中高危人群,通过进行合理的健康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防止卒中危险因素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卒中发生率。
附:脑卒中筛查与干预流程(三)筛查方法与步骤1、医师接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重点询问有无脑卒中或TIA的症状,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史、吸烟饮酒史、饮食生活习惯、家族性心脑血管病史等,测身高、体重、腹围、双上肢血压、听血管杂音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等。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制度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499c76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4.png)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制度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也被称为中风,是一种临床以血管急性闭塞或溃破出血为特征的脑部疾病。
脑卒中的迅猛发展和高致残率对患者家族和社会经济都带来了重大负担。
脑卒中的筛查与防治工作制度的建立,对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制度的建立目的、内容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1.早期发现高危人群:通过建立脑卒中的筛查制度,可以提前发现高风险人群,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
这些人群的筛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潜在危险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治疗,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2.提高公众预防意识:通过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制度的建立,可以加强公众对于脑卒中的预防意识和知识的普及。
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于高危因素的了解和认识,引起他们对于脑卒中预防的重视,并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3.提高筛查与防治工作的规范性:通过建立制度,可以统一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工作的流程和标准,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这有助于提高筛查与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提高脑卒中的早期救治率和防治工作的质量。
1.高危人群筛查:建立针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及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的筛查制度。
这包括对于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和随访,以及相关检查和评估的要求和方式等。
2.早期干预:建立针对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制度,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干预等措施。
通过制定干预方案,指导高危人群改变生活方式,积极控制和治疗慢性疾病,从而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3.救治流程:建立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流程,包括急救、转运、诊疗、康复等环节。
通过制定救治流程,规范救治工作,提高救治效率和质量,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4.宣传教育:建立针对公众的脑卒中宣传教育制度。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了解,引起他们对脑卒中预防的重视。
5.数据统计与评估:建立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的数据统计与评估制度。
2024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三篇)
![2024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25c71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9.png)
2024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大家好!我是X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2024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会议上发言。
首先,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单位在过去一年里所做的工作,以及遇到的挑战和取得的成果。
首先,我想提醒大家,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疾病,对于个体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而在过去一年里,我单位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号召,加大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的力度。
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于脑卒中的认知和关注度。
其次,在脑卒中筛查方面,我们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筛查活动。
我们注重早期干预,对于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了定期的健康检查,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脑卒中风险因素。
对于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我们积极开展了恢复训练和康复治疗,最大程度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我们还注重脑卒中的防范工作。
我们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体育活动,鼓励人们积极参与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也提供了一些脑卒中防治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指导,帮助公众更好地认识脑卒中,了解预防脑卒中的方法和措施。
当然,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是人力资源的问题,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是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参与其中。
然而,由于人员的不足,我们无法覆盖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患者。
其次是经费问题,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包括设备、药品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开支。
但由于经费的限制,我们的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总的来说,2024年是我单位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的一年。
我们不仅提高了人们对脑卒中的认知,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筛查和防范活动,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然而,我们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呼吁全体与会人员,特别是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关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规章制度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291585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1.png)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规章制度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及时的筛查与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份关于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一、综述二、工作职责1.卫生部门:(1)组织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2)制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计划,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3)监督各基层卫生机构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并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2.基层卫生机构:(1)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包括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干预和日常管理;(2)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确保其脑卒中的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3)积极宣传脑卒中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4)及时报告疑似脑卒中病例,协助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三、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流程1.筛查对象确定(1)40岁以上人群;(2)高危人群,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3)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4)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
2.筛查方法和指标(1)问卷调查:筛查对象填写相关问卷,包括基本信息、病史、生活习惯等;(2)体格检查:包括血压测量、脉搏触诊等;(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血脂、血糖等的检查。
3.高危人群干预管理(1)饮食调整:合理膳食,低盐低脂;(2)生活方式管理:戒烟、限酒、适度运动;(3)药物预防:给予降压、降脂、降糖等药物治疗;(4)定期随访: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的随访和复查,确保其病情的监控和管理。
四、工作评估和监督1.工作评估(1)定期进行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的评估,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2)收集和统计工作数据,制定工作报告,进行工作总结和分析。
2.工作监督(1)卫生部门对基层卫生机构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2)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3)制定奖惩措施,对工作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脑卒中患者的筛查与防治脑立场
![脑卒中患者的筛查与防治脑立场](https://img.taocdn.com/s3/m/cbd51431cc7931b765ce15c9.png)
颈动脉严重狭窄(>70%),可行颈动脉血管成形 与支架术(CAS)。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颈动脉血管成形与支架术(CAS)
急性发病时该怎么办
切忌慌乱,切勿企图弄醒病人而高声喊叫,更不能猛烈 摇动病人。 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导致窒息。 当病人神志清醒时,应尽量予以安慰,有条件者可给病 人吸氧,这常能使其减轻紧张、焦虑和恐惧。 保持病人安静绝对卧床休息,不能随意将病人搀扶起、 走动等。 在病情不明时,切勿乱服药,尤其不能随意使用降压药、 活血药和安宫牛黄丸等。 应尽快拨打“120”叫救护车,先简要说清病情,以便调 度员安排出诊医生和设施。转送病人时,应该用担架平 卧搬抬,如需下楼时,应将病人保持头高脚低位。在救 护车上,应轻轻抱住病人的头部或上身以减低因颠簸造 成的震动。
脑卒中 不断增加的数值
世界卫生组织数字
卒中—危害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中国是全球第一卒中大国
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卒中死亡165万人
2006年
死亡率逐年上升
脑血管病是我国人口总死亡第二位原因 ——每年死于脑血管病165万人 每年脑卒中治疗费用约120亿元人民币
脑血管病——中国第二位死亡原因
倍
母亲有脑卒中病史,危险性是常人的1.4倍
血压对卒中危险的影响
建议: 大于35岁者每年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至少每2-3 月测量血压一次,便于调整降压药剂量; 血压低于140/90mmHg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发生;有糖尿 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130/80mmHg
健康生活方式
膳食限盐:北方首先将每人每日食盐量降
脑卒中患者的筛查与防治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制度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b19ed1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7.png)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工作制度为切实做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充分发挥医院的学科优势,确保基地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1。
基地各项工作由医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由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2。
领导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集中协调解决基地创建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涉及专业性的问题应提请专家组进行讨论研究,确保相关规范及标准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4.符合卫生部《缺血性脑卒中筛查及防控指导规范(试行)》筛查条件的患者,由筛查科室动员患者完善相关检查,由主管医师认真填写脑卒中筛查基本信息表(CRF表).应有专人负责CRF表的收集整理.5。
急诊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应按照医院脑血管疾病绿色通道救治流程进行诊治。
6.基地办公室负责筛查科室相关医务人员脑卒中筛查和防治知识培训的组织、场地协调、人员安排等,培训师资由专家组成员承担。
7.对诊断存在困难的脑血管疾病病例,由收治科室报基地办公室,申请病例讨论,专家组成员参加讨论,共同研究诊治方案。
8。
基地办公室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对实施方案、工作制度等进行修订和完善。
9。
各部门应各司其职,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改进工作机制,探索脑卒中防治体系的新思路、新做法。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关于开展创建“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的工作制度及工作计划为贯彻和落实卫生部关于在全国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防治的工作会议精神,力争通过“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的检查验收。
按照“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有关任务要求,为了更好的做好基地医院的规范化建设,接受卫生部组织的相关专家检查,积极推进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的大力开展,建立并完善中国脑卒中防控体系。
现结合我区和我院的实际情况,经2012年5月11日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特制定如下工作制度及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一、工作制度1、建立健全领导组织,明确职责及工作目标,提高认识充份调动全院人员的积极性。
2024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模板(三篇)
![2024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模板(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531f9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9.png)
2024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模板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来宾,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主办方对各位莅临参加2024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会议表示热烈欢迎。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旨在总结过去一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的进展与成果,共同探讨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脑卒中防控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首先,我想对过去一年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危害生命和健康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理与经济压力。
关注脑卒中防治工作,不仅是关爱民生的体现,更是国家整体健康发展的需要。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普及了脑卒中的预防知识,提高了社会公众的健康意识。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医疗机构的培训和建设,提高了脑卒中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这些努力的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广泛认可。
回顾过去,我们不仅在脑卒中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脑卒中的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和基层社区,由于健康教育不足和医疗资源匮乏等原因,脑卒中防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脑卒中筛查和诊断方面,存在一些技术和设备的瓶颈,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
另外,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工作也亟待加强,要通过多学科的协作,提供更全面和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4年,我们将积极应对上述问题,推动脑卒中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具体而言,我们将继续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各类健康讲座、宣传活动等形式,提高社会公众对脑卒中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同时,我们将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脑卒中防治水平,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脑卒中筛查和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手段,提高脑卒中的早期诊断率和准确率。
最后,我们也将加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工作,建立多学科的康复团队,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高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度。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工作方案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13f3e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f.png)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工作方案脑卒中是一种以突然发生的血管性脑功能障碍为特点的疾病,具有发病急,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
针对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开展筛查和干预项目,有助于早期发现高危人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发病率和致残率。
以下是一个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的工作方案。
一、项目背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脂代谢紊乱、吸烟、高血流变性及缺血缺氧等因素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通过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可以及早发现高危人群,提早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致残率。
二、项目目标1.提高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认知和意识,增加脑卒中的早期筛查率。
2.早期发现高危人群,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控制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3.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三、项目内容和措施1.宣传教育通过社区、学校、医院等渠道,开展脑卒中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他们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和管理意识,并通过教育活动向他们传授预防脑卒中的方法和技巧。
2.筛查在社区、学校、医院等地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通过问卷调查、体检和风险评估等方法,对高危人群进行初步筛查和评估。
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进一步检查,如血压、血糖、血脂等检测,以确认其高危状态并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3.干预措施根据筛查结果和评估,针对不同的高危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包括:-高血压管理:为高血压患者制定降压方案,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减轻体重、戒烟限酒等。
-糖尿病管理: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推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方式。
-心脏病管理:建立心血管健康档案,规范治疗方案,提供合适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指导。
-脂代谢紊乱管理:加强脂代谢紊乱患者的血脂控制,推广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
-吸烟控制:通过个体和群体干预措施,帮助吸烟者戒烟,并加强对吸烟危害的宣传教育。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制度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7af503e03d8ce2f00662367.png)
易县中医医院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制度
1、制定服务患者群众的路径流程和相关便民措施;
2、定期组织我院医务人员的脑血管病相关知识培训;
3、将高危人群的脑卒中筛查纳入就诊的诊疗常规中;
4、医务人员主动告知,根据患者意愿进行脑卒中的筛查,费用计入患者
常规的医保诊疗费用;
5、将高危人群的脑卒中筛查纳入当地干部群众的健康常规体检项目中;
6、具有2项以上主要危险因素,或1项主要危险因素和2项以上(包括2
项)一般危险因素,或既往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史者,建议接受脑卒中筛查;
7、脑卒中筛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颈动脉听诊、血糖、血脂、血同型半胱
氨酸(Hcy)、神经系统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及经颅多普勒检查(TCD)等;
8、真实、完整地填写脑卒中筛查基本信息表(CRF表)相关信息的,专
人负责相关资料的收录与整理,并按要求报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
9、执行ABCDE防治策略(A:抗栓治疗;B:控制血压和体重;C:降
低胆固醇、戒烟、开展支架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D:控制糖尿病、膳食调整;E:健康教育、,体育锻炼、定期查体),及时干预、预防或缓解、制止脑卒中疾病的发展, 并有专人负责监督;
10、设立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醒目标识,设立相关诊疗科室醒目的导医标识;
11、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在厂矿企业、社区、基层医院及广大乡镇等地,开
展医疗义诊咨询、健康教育大讲堂等活动;
12、设立脑卒中门诊、脑血管病病房,建立脑卒中筛查与诊治绿色通道;
13、高危人群新发TIA和脑卒中报告登记制度。
脑卒中高风险人群的筛查与干预方案制定
![脑卒中高风险人群的筛查与干预方案制定](https://img.taocdn.com/s3/m/d6b0539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6.png)
体格检查
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肺听诊等基本 体格检查,以及颈动脉听诊等特殊检查。
B
C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等实验室 检查,以评估受检者的相关生化指标。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等影像学检查, 以评估血管结构和功能。
D
筛查流程
初步评估
根据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初步筛选出具有脑卒中高危 因素的人群。
02 脑卒中高风险因素分析
常见高风险因素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血脂 吸烟 缺乏运动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血管病变,增加脑卒中 风险。
糖尿病可引起血管病变,增加脑卒中风险。
高血脂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脑卒 中。
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脑卒中风险 。
长期缺乏运动可导致肥胖和代谢紊乱,增加 脑卒中风险。
干预效果评估
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
通过对比干预前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危险因素控制情况
评估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 因素的控制情况,了解干预措施对危 险因素的管理效果。
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提高
通过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了解干预措施对患者的影响。
公众健康意识提高
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评估公众对脑卒 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是否提高。
脑卒中干预方案制定
03
干预目的
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通过筛查和干预,降低脑 卒中的发病率,提高高风 险人群的生活质量和预期 寿命。
降低复发风险
对于已经发生过脑卒中的 患者,通过干预措施降低 复发风险,提高康复效果 。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 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预防 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的形成。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068e3c2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7.png)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减少其对患者的伤害,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标准格式内容。
一、脑卒中的一级预防1. 教育宣传通过广泛的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其预防意识。
教育宣传的内容可以包括脑卒中的病因、症状、危险因素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脑卒中。
2. 健康生活方式鼓励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正常体重等。
这些措施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特别是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相关的脑卒中。
3. 控制危险因素针对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定期测量血压并采取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对于糖尿病患者,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并进行规范的治疗;对于高血脂患者,建议定期检测血脂并采取药物治疗或调整饮食。
4. 高危人群筛查通过定期的高危人群筛查,发现潜在的脑卒中风险因素,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高危人群包括年龄较大、家族中有脑卒中史、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
筛查可以通过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来进行。
5. 脑卒中预防药物治疗对于高危人群中的一部分人,可以考虑使用脑卒中预防药物进行干预。
常用的预防药物有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使用药物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二、脑卒中的二级预防1. 早期识别和紧急救治对于已经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早期识别和紧急救治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出现脑卒中的症状,如突然出现面瘫、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应立即就医,并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早期救治可以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2. 药物治疗对于已经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压药物、降脂药物等。
脑卒中高危风险筛查流程
![脑卒中高危风险筛查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459bdf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0.png)
脑卒中高危风险筛查流程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的破裂或者阻塞导致脑血流暂时或者永久性中断的疾病。
脑卒中高危患者是指那些存在明显的危险因素,可能随时发生脑卒中的人群。
脑卒中高危风险筛查流程是为了识别出这些高危患者,并提供早期干预和预防措施,以减少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
以下是脑卒中高危风险筛查的流程。
第一步:信息收集1.了解个人病史:询问患者有无已发生的脑卒中事件或者其他脑血管疾病的情况。
2.家族病史:调查患者的直系亲属是否有脑卒中的病史。
3.问卷调查:使用标准化的脑卒中评估问卷,针对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第二步:检查身体指标1.量血压:测量患者的血压水平,并记录下来。
2.体重和身高:测量患者的体重和身高,计算出身体质量指数(BMI)。
3.心率和脉搏:测量患者的心率和脉搏,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第三步: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检查患者的血液成分,如血糖、血脂、血红蛋白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代谢水平。
2.血栓指标:检查凝血指标,如PT、APTT等,以评估患者的血液的凝血功能和血栓形成风险。
第四步:神经系统评估1.静息神经系统检查:检查患者的症状、神经系统功能等,如问询患者有无头痛、头晕、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症状。
2.神经影像学检查:对疑似脑卒中高危患者进行头颅CT或者MRI扫描,评估脑血管状况和脑卒中风险。
第五步:评估脑卒中风险根据收集的信息和检查结果,使用脑卒中高危风险评分系统进行评估,比如CHADS2、CHADS2-VASc、Framingham等评分系统,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等因素,评估患者的脑卒中风险。
第六步:制定干预和预防计划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适合个体的干预和预防计划,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和手术治疗等。
比如,在高血压患者中,可以通过降低血压、控制血脂、改变饮食结构和增加体力活动来降低脑卒中风险。
第七步:定期随访和再评估对高危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监测患者的脑卒中风险变化,并提供必要的调整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脑卒中的筛查和预防
一、脑卒中的定义
脑卒中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二、临床表现及分类
以突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非常复杂,可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类。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其它心脏疾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合理饮食和营养过剩、饮酒过量、缺乏体力活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绝经后激素治疗、口服避孕药、肥胖等;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遗传因素(家族史等)。
四、脑卒中筛查
(一)筛查标准
脑卒中筛查的人群为既往有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者或者40岁以上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的高危人群。
脑卒中风险评估包括以下8项:
1. 高血压病史(≧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2. 房颤和心瓣膜病;
3. 吸烟;
4. 血脂异常或未知;
5. 糖尿病;
6. 很少进行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时每周≧3次、每次≧30min、
持续时间超过年。
从事农业体力劳动可视为有体育活动);
7. 明显超重或肥胖(BMI≧26kg/m2);
8. 有卒中家族史。
注:每一项得1分。
(二)筛查与干预流程
脑卒中筛查与干预的流程是根据卒中的危险因素,按照规范的标准将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并针对可干预危险因素给予适宜性技术的治疗和严格的健康教育,预防卒中的发生或复发;对于非卒中高危人群,通过进行合理的健康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防止卒中危险因素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卒中发生率。
附:脑卒中筛查与干预流程(三)筛查方法与步骤
1、医师接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
重点询问有无脑卒中或TIA的症状,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史、吸烟饮酒史、饮食生活习惯、家族性心脑血管病史等,测身高、体重、腹围、双上肢血压、听血管杂音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等。
2、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史体征或既往有异常指标需进一步检查者,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凝血四项、血液免疫检查等。
3、脑、颈血管超声
脑、颈血管超声是卒中筛查、术中监测、术后随访的最基本、最便捷的无创性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检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
4、CT脑血管造影(CTA)或MR脑血管造影(MRA)
高度怀疑为脑血管病或血管超声检查提示有脑、颈血管病变时,为辅助诊断及进一步评估病变程度,可行CTA或MRA检查。
五、脑卒中预防的基本策略
一级预防: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针对未患脑卒中的人群通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的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卒中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二级预防: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通过寻找病因或控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或降低脑卒中再发因素、减轻残疾程度的目的。
三级预防:对脑卒中患者积极开展临床治疗,防止病情加重,预防器官或系统的残疾和功能障碍;积极开展功能康复,恢复或改善器官或系统功能。
附:脑卒中三级预防策略
六、健康指导
(一)健康的生活方式
1、戒烟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戒烟的重要性及方法,有两种方法:
①通过向保健人员咨询戒烟的方法,咨询次数越多,时间越长,
成功率越高,一般4-7次最为有效。
②药物戒烟,目前主要采用尼古丁替代疗法。
2、控制体重
①对体重超重者采用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经常性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等措施减轻体重,可降低脑卒中发病的危险性。
②体重指数(BMI)目标为18.5-24.0kg/m2,腰围男性90<cm,
女性<80cm。
3、合理饮食
提倡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进食谷类、牛奶、豆类和肉类等,能量的摄入和消耗达到平衡。
限制红肉的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10%/d 总热量)和胆固醇(<300mg/d)的摄入量;限制食盐摄入量(<6g/d)。
4、体育锻炼
应采用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来降低卒中的危险性。
①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进行体育活动之前,应考虑进行心脏应激检查,全方位考虑患者的运动限度,个体化制定运动方案;
②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3次适度的体育锻炼活动,平均每天活动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如快走、慢跑或其他有氧代谢运动等)。
5、限制饮酒
①不饮酒者不提倡用少量饮酒的方法预防心脑血管病;
②饮酒者应适度,不要酗酒,限每天白酒<50ml或葡萄酒<100ml 或啤酒<300ml。
(二)定期体检
40岁以上的人群定期体检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每年检查一次为宜。
可了解自己的心脏功能有无异常,特别是有无房颤或缺血性改变。
同时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发生异常后即应积极治疗。
对于某些易患卒中的家族遗传病,应及时接受咨询,评估卒中风险。
(三)重视脑卒中预警症状
①突发的一侧面部或肢体的麻木或无力;
②突发的视力模糊或失明,尤其是单侧;
③失语,说话或理解语言困难;
④突发严重的原因不明的头痛;
⑤不明原因的头晕,走路不稳或是突然跌倒,尤其是伴有上述任何一个症状的时候;
以上症状的持续时间可能短到几秒钟。
但不论时间长短,只要发生以上症状,就应及时就医。
七、内科和外科干预
脑卒中的内科干预包括一、二级预防和急性期的治疗,主要有血压管理、血糖管理、血脂调控、防治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和抗凝治疗等。
脑卒中的外科干预主要有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血管搭桥术、动脉瘤夹闭术、血肿清除术和脑室穿刺引流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