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评价构建生命化课堂
立足学情 创设情境 构建生命化历史课堂
立足学情创设情境构建生命化历史课堂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怎样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创造有生命的历史课堂?本人结合正在开展的《立足学情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研究,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为例,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立足学情,让历史课堂充满生命力立足学情的教学是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实际和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核心,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什么方式学”等问题,并使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的教学。
它考虑的是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课堂中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学生来展开,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展开教学。
学生越是积极参与教学,思维活动就越积极,对历史现象和问题越关注,兴趣就越高,这样的课堂就越有活力,越具有生命力。
到底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呢?《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这一课,理论性较强,又涉及到经济方面的知识,如果单纯看书本知识的话,对于初一学生较陌生、难以理解。
初一学生经过了一个半学期的初中生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已能够主动搜集历史资料,心理上更具有表现欲望,参与活动的热情较高。
因此,这节课首先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口的历史情境,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让学生动起来,培养学生思辨思维,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科学的方法,分析历史,调动学生主体意识,进行自主性学习,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历史课堂不再枯燥,而是充满生命力。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始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大朋友,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在充分分析学生个体情况的基础上,与他们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在小组讨论时,教师不做旁观者,应时而弯腰倾听,时而热情指导,时而亲切交谈,用眼神给学生以激励和启示,并及时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构建生命化课堂的策略
3 6 2 0 0 0 )
玉。 引发 各 位 同 仁对 生命 教 育 问题 的 思 考 。
平等民主 。 构 建 生 命 化 的 师 生 关 系。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曾说 : “ 于孩子来讲 。 最 好 的教 师 是 在 精 神
一
的知识基础 、 思 维 能 力 和 学 习情 感 、 价值观是 有差异 的 . 他 需 要 的是 建 构 自己 的学 习方 式 , 而 不 是 去 复制 模 仿 别 人 。 只 有 从 自己 的现 实 出发 , 建 立 起 来 的充 满 个 性 和 活 力 的 学 习 方 式 。 才 是生命化 的学 习方 式。也只有 自主 、 合作、 探究 的课 堂教学模 式, 才是有效的 、 生 命 化 的课 堂 教 学 模 式 。 在 这种 模 式 下 , 学 生 的地 位 将 由传 统模 式 的 被 动 接 受 者 转 变 为 主 动 参 与者 ,成 为 知识 的探 索 者 和学 习过 程 中真 正 的认 识 主 体 。 通 过 自主学 习 。 凸显 学 习 的 主动 性 、 独立性 。 弘 扬 自主 精 神 : 通 过 合 作 学 习 凸 显学 习的互动性 、 分 享性 , 培养合作 精神 、 团 队 意 识 和 集 体 观 念; 通 过 探 究 学 习强 调 学 习 的过 程 性 、 开放性 . 形 成 批 判 的 思 维 品质 , 最 终 达 到 有 效 建 构 当前 所 学 知识 的 意 义 的 目 的 , 也 真
、
交 往 中 忘 记 自己是 教 师 而 把 自 己 的学 生 视 为 朋 友 、 志 同 道 合 的那种 教师 。” 的确 , 真挚情感 是不应 有高低 贵贱之 分的 , 学 生 与 老 师 一 样 有 着 丰 富 的 内心 世 界 和 情 感 体 验 。从 这 点 上 说 师 生 是 平 等 的 。 教 学 中我 们 应 建 立 平 等 民 主 的 师 生 关 系 , 这 既是新课 改实施 的前提和关 键 。 又 是 其 内 容 和 任 务 。在 平 等 关系中. 教 师身 上所 承 载 的知识 经验 。 不 是居 高 临下 的“ 倾 泻” 而是对话 , 不 是 灌 输 而 是 分 享 。课 堂 活 动 是 师 生 共 同 探 索 新知 的发 展过程 , 课程 是师生 相互作 用 的有机 “ 生态 系统 ” 。 在 这 过 程 中 充 满 了 自然 与 和谐 、 创 造 与 快 乐 。老 师 要 乐 于 走 下讲 台 , 关 注 学 生 的情 感 、 倾 听他们 的心声 , 多 一 些 鼓 励 少 一 些指 责 , 多一些交流少 一些 “ 命令 ” 。 唯 有 这 样 学 生 才 会 变 被 动 为主 动 , 变接受 为参 与 , 课 堂 也 才 会 真 正 成 为 一 个 充 满 情 趣、 平 等 和 谐 的课 堂 。 二、 合作探究 。 构 建 生 命 化 的学 习方 式 。 课 程 改 革 的核 心 内容 是 学 习方 式 的转 变 。 课 标 明确 提 出 : “ 动手实践 、 自主探 索 、 合作交流是 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 这 就告诉我们 : 学 习 是 一 个 凭 借 自己 经 验 进行 建 构 的 过 程 。 学 生 整) 、 从 而 极 大地 激 发 学 生 自主 学 习 的 兴 趣 , 有 效 地 提 高 学 生 的学 习欲 望 , 彻底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 三、 重 视 对 教 材 中“ 小资料” 、 “ 链接” 和“ 想一想” 的 利 用 在 经 济 法 的教 材 中 . 编者安 排了一定 量的“ 小资 料” 、 “ 链 接 利 用 。 “ 小 资 料” 不仅 能丰富学生 的法律知识 . 还 能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 因 为它 能 帮 助 学 生 更 好 地 理 解 所 要 学 习 的知 识 点 ;对 于 “ 链 接 ”知 识 ,要 把 前 面 学 过 的 知 识 与 现 在 所 学 的新 知识 结 合 起 来, 进行对 比, 加 深 对 知 识 的理 解 ; 至于“ 想一想 ” 的知识 , 多 数 都 是 为 了让 学 生 加 深 对 相 近 概 念 ( 或问题) 的理解 。 现就 以“ 第 八 章 合 同法 的第 二 节 合 同 的订 立 ” 为例 : 在本节讲 到“ 自然 人 ” 这一 知识点 时 , 编 者 就 安 排 了一 个 “ 小 资料 ” ( 其 内容 是 : 我国 《 民法 通 则 》 将 自然 人 分 为 三 类 : 一 是 完 全 民 事 行 为 能 力 人 一 般 指 十 八 周 岁 以上 的公 民 是 成 年 人 ,十 六 周 岁 以上 不 满 十 八 周 岁 的公 民 , 以 自己 的 劳 动 收 入 为 主要 生 活 来 源 的 . 视 为 完 全 民事 行 为能 力 人 。 二是 限制 民事 行 为 能力 人 。 十 周 岁 以 上 的 未 成 年 人 是 限制 民事 行 为能 力 人 , 可 以进 行 与 他 的 年 龄 、 智力 相 适 应 的 民事 活 动 。 三是 无 民 事行 为能 力 人 。 不 满 十 周 岁 的 未 成 年 人 和 不 能 辨 认 自 己 行 为 的 精 神 病 人 是 无 民 事 行 为 能 力 人 。) , 旨在 学 生 自己 阅读 或者 在 教 师 讲 解 后 , 对 法 律 上 的“ 自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构建生命化课堂
2012年第03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3,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303期)Total No .303收稿日期:2011—11—18作者简介:吕相丽(1974—),女,吉林抚松人。
吉林省抚松县实验小学品德与生活组,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品德与生活)。
刘封(1974—),女,吉林抚松人。
吉林省抚松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品德与生活)。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构建生命化课堂吕相丽1,刘封2(1.吉林省抚松县实验小学,吉林抚松134500;2.吉林省抚松县教师进修学校,吉林抚松134500)摘要:围绕课程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构建生命化课堂的前提和保证。
在理解教材、全面把握课目标,联系实际、靠近课程目标,选择方法、达成课程目标等方面都作了更广泛、更深入、更科学的阐述和要求。
关键词:课程目标;生命化课堂;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3—0130—02一、理解教材,把握目标首先,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学生学习的最低标准,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期望。
虽然,我们不强调其刚性要求,但也是我们备课、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时必须遵循和依据的。
品德与生活(社会)两部《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都设有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用一句话概括出品德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要求,分目标则从四个方面加以具体化。
教学参考书还细分为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那么怎么去解读课标,为教学实践服务呢?首先,要解读品德与生活(社会)的宏观目标定位,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且要明确这三维目标是三位一体的,不是割裂的、孤立的,所以教学中切忌孤立的、僵化的理解,简单割裂只会导致教育的无效性。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析,使我们明白通过这门课程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进而使我们的教学的大方向得以明朗;其次,我们要认真解读课标中内容标准,内容标准为我们落实知识目标提供了依据,老师在把握时,注意把握相应的行为动词,即要明确课标规定的知识应该属于识记层面,还是理解、运用层面。
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课程评价:感悟生命 珍惜生命
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课程评价:感悟生命珍惜生命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课程评价:感悟生命珍惜生命在幼儿园教育中,生命教育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如何评价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课程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进行评价,带你深入探讨感悟生命、珍惜生命的主题。
1. 多元教育方式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采用了多元的教育方式,包括故事讲解、实地参观、亲子互动等形式。
通过多种方式的呈现,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奇妙。
2. 感悟生命的意义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课程着重引导幼儿感悟生命的意义。
通过教授生命起源、生长发育、多样生命形式等知识,让幼儿对生命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激发孩子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培养起保护和珍惜生命的态度。
3. 培养珍惜生命的意识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还通过情境模拟、游戏互动等形式,培养幼儿珍惜生命的意识。
通过植树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让他们亲手感受到生命的生生不息,从而培养出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4. 促进个体成长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课程的评价需要从促进个体成长的角度进行。
通过生命教育课程,幼儿可以在感悟、珍惜生命的过程中,提高对自我、他人以及环境的认知,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总结来看,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课程在感悟生命、珍惜生命的过程中,采用了多元的教育方式,着重培养幼儿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意识,并且促进了幼儿的个体成长。
我认为这种课程不仅能够让幼儿在认知上得到提升,更能够在情感和态度上得到培养,是非常有价值和高质量的课程。
希望幼儿园能够进一步加强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让更多的孩子在感悟生命、珍惜生命的过程中茁壮成长。
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课程的评价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5. 培养责任和关爱意识生命教育主题课程在教育幼儿珍惜生命的也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责任和关爱意识。
通过参与一些小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关爱小动物、志愿者活动等,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到付出和关爱的意义,培养他们对生命的责任感和爱心。
生命课堂的基本特征和建构路径_王定功
生命课堂的基本特征和建构路径*王定功[摘要]生命课堂就是“生命在场”的课堂,是课堂本来应有的面貌。
生命课堂的特征基本表现在课堂价值取向、课堂过程、师生关系上的“生命在场”。
生命课堂需要建立生命立场的逻辑起点,搭建生命视角的解释框架,重构课堂的精神维度,形成生命关怀的语言样态,呈现开放生成的教学过程,建立互助同行的“学习共同体”,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办法。
[关键词]生命课堂;生命教育;生命在场;教育当事人;学习共同体[作者简介]王定功,河南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洛阳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河南开封475004)目前,基础教育领域的生命教育研究和实验渐趋丰富,但其着力点尚需进一步明确。
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原则和一种教育生态,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学段、各个学科以及学校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实施生命教育的主渠道自然也应该在课堂,这样的课堂就是生命课堂。
生命课堂以贯彻生命教育理念和原则,呈现生命教育生态,唤醒师生的生命意识,激发师生的生命潜能,提升师生的生命境界,促进师生的生命发展为根本鹄的,因而具有厚重的人文关怀品质和鲜活的教育学意义。
一、“生命在场”:生命课堂的基本特征所谓“生命课堂”,就是生命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就是“生命在场”的课堂。
在这样的课堂中,通过师生、生师、生生多向交往共进,系统知识得以生成,智慧和能力得以内化,身体在紧张与安适之间保持平衡,心理处于健康的阈值区间,灵性日臻丰富而非衰微,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展示智慧与发展能力、交融情意与养育人性的殿堂,成为师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以实现与提升的场所。
这样的课堂不仅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作准备,而且正成为师生当下的美好生活状态和未来共同的温馨回忆。
生命课堂所倡导的“生命在场”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大的方面。
(一)课堂价值取向的“生命在场”“生命在场”贯穿生命课堂的始终,这首先内蕴在课堂价值的取向上。
构建生命化语文课堂 提升师生生命质量活力
“ 生场” 师 。泰 戈 尔 说 : “ 是 锤 的 打 击 , 而 是 水 的 载 歌 不
作 、心 理等 描 写 的语 段 ,在 朗读 中体 验 人物 的 内心 ;还
可 以朗读 景物 描 写细 致 的语段 .在反 复 地 朗读 中深 入 意 境 .体 验大 自然 的美 。 2 作 文教 学 。写 作是 塑造 学 生心 灵 的重 要 途径 。随 .
师在批 阅过 程 中抓 住 契机 ,帮 助 他们 改 变看 法 。如 写 上 “ 希望 浓 浓 的愁 云 不再 停 留在 你 的 脸上 ,快 乐 是 能够 寻 找到的” ,去 唤 醒 学生 沉 睡 的 情 感 。有 的 学 生 则 会迫 不
及 待地 把开 心事 告诉 老 师 ,老师 与其 共 同分 享 。
心智 对流 就会 融 汇新 的境界 ;其 间 神 秘莫 测 的发 现 、惊
心 动 魄 的 体 验 、 喜 出 望 外 的 收 获 、 赏 心 悦 目 的 享 受 , 会
《 》一 课 ,领学 生 看 校 园 春 天 的景 象 。学 生 观察 到 很 春 多地 方 .校 周东 北角 的榆 钱树 、教 学楼 中间 的假 山 ,连 山上 的一 座 雕像 、水 中一 尾 小金 鱼 都 能发 现并 展 开奇 妙 的联 想 。一堂 富有 生 命活 力 的语 文课 永 系 情感 ,关 于 生 命 ,语 文 老 师应 把对 生命 理 解激 情 融人 到 课堂 中 ,引领
客度 盒客套 盒 客 套客套 客 客 套 客套 客盎客 盎 客 客 客
基于生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
基于生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生命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特性特征。
而在语文教学中,课堂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将其放在生命视野下,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学评价,注重多元评价,让评价更加真实、客观。
阐述了生命教育评价的原则,提出了生命教育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关键词:生命教育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学生是受教育对象,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充满个性,对这个世界有强烈的探究欲。
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他们看作充满生机的生命个体,而不是抽象化的教育对象。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命教育,要以发展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根本教育目标,以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
一、生命教育评价的原则(一)发展性原则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学评价。
要让学生充分发展内驱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1]。
要用合适的方法处理师生关系,准确把握语文课堂的特点,充分激励学生,并跟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堂互动,通过他们的课堂反馈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
另外,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用客观的语言去评价他们。
发展性原则有这样的特征:第一,关注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学习态度。
第二,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要让教学评价也成为评价主体,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
第三,注重教学中的动态化变化因素,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
第四,强调差异性评价,评价的指标要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特点和多元化特点。
(二)人本性原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主体人格。
在实际的课堂评价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体现出评价的主动性,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2]。
必须让学生跟老师进行充分交流,广泛参与课堂,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有更好的发展。
智情共融,打造生命课堂
龙源期刊网 智情共融,打造生命课堂作者:郭俞铭来源:《天津教育·上》2019年第12期【摘; 要】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应该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出发点,教师应以引领者、合作者的身份带领学生在“智慧”和“情感”的课堂中畅游一番。
教师用“教师智慧”启迪“学生智慧”,用“教师情感”推动“学生情感”,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陶冶,审美得到提高。
课堂上,只有师生“智情”共融,才能呈现出一堂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关键词】智情;共融;生命课堂一、以智启智,点亮学生智慧思维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就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运用启迪性语言,机智地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焕发课堂生命力,这样的课堂才是灵动的、创新的、学生喜欢的。
我们经常能在课堂上听到许多教师问“对不对”“好不好”,继而是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对”“好”。
个人认为,像这样不用经过大脑思考的回答完全是没必要提问的,频繁使用甚至会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厌倦感。
而启发性的问题,是具有研究价值的,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课文《和时间赛跑》时,课文的关键点在于文中父亲说的那一番话:“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
”根据这番话,本堂课我设计一下几个问题:1.父亲这番话从几个方面说明了时间的一去不复返?2. “我”有什么反应呢?3.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当时“我”内心都在想什么?4. “我”是怎么明白爸爸的话的?5. “我急的是什么?”“我悲伤的是什么?”“又是怎么决定的?”6.文中从哪几个方面写“我”和时间赛跑的?以上一环扣一环地提问,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文本,启迪学生的思维灵感,使之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有效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文本脉络。
启发性不仅是提问的问题设置,还体现在对学生。
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
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作者:林洁心来源:《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4年第02期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多新型教育理念出现,“教、学、评”一体化就是其中之一,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评价等活动相统一,展现教学要素之间的融合性和促进性,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学习空间。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评”一体化模式,需要教师根据需求设定教学目标,确定评价标准,将“教、学、评”三个要素有机融合,共同作用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因此,为践行课程改革要求,探索“教、学、评”的一体化应用思路十分必要。
一、“教、学、评”一体化概念所谓教学评一体化是指教学过程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教学评价三项活动的整合,突出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评价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简而言之,应用教学评一体化展开教学,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从化学教学实际出发,考虑学生需求,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预测教学效果。
要达到教学目标,需要教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给予其充足的学习空间。
为了准确对教学目标进行设定,分析教学效果是否能够完美呈现,需要依托评价工具完成。
教学评价并非独立于教学活动以外,而是要与教学活动相融合,教师要巧妙将评价镶嵌在教学活动当中,对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评。
也可以说教学评价决定教学效果,通过评价作为驱动教学方法优化的有力保障。
二、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构建思路(一)制定教学目标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材出发,根据学科内容特点,先设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并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变为具体课时教学目标。
目标设定要以教学活动作为出发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
比如酸碱盐内容教学,可以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主线,按照教学内容的知识节点,对于知识进行整体规划。
讲解溶液酸碱性、常见酸和碱、几种重要的盐、溶液酸碱性、酸与碱化学性质等内容时,要将教学目标的导教、导学和导评等功能充分发挥,通过学生能否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完成各个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巧用课后练习,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巧用课后练习,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摘要《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标准提出,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强调教学、学习、评价三位一体,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巧用课后练习,发挥其“母题”作用,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后练习;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一体化,倡导并提出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习评价三者形成统一整体,相互关联影响,通过将其融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使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快速地通晓教学效果,即时把控教学情况,以便快速提升效率并完成学习目标。
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重点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
在清晰的目标下,对于课后练习的利用,是开展“教-学-评”活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
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实验探究、综合运用等能力的培养,而课后练习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课程内容和生活实践的桥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巧妙地利用好课后练习,发挥其作用,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1 课后练习的重要性1.1课后练习,提示了教材的编排和课文结构教材是编者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编写的。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每节内容的后面都设计了一定量的练习题,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和课文结构。
如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课后练习以判断、填空、简答的题型呈现,题量适宜,难度合适,梯度合理,减轻学生负担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读图、阅读、提取信息等能力。
1.2课后练习,反映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课后练习是教材编者统筹安排,精心设计的,达成的目标、基本功训练的方式和课本的特征都是参照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明显反映了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和重难点。
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中,课后练习以判断、连线、问答的形式,隐含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课后练习第4题:尝试用图解的形式表示人体的结构层次,并与同学交流。
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实践
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实施,高校的音乐教育主要强调把“审美作为核心教程,同时减弱高校传统教育中那种填鸭式传授知识的方法,鼓励师生互动,将交流做到最深处”作为目标,应该多次、长期观察学生的感情倾向和状态,帮助学生完善审美情操,进而形成完善的人格。
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中如何创建一个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对师生和谐关系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按照这样的方式在高校进行音乐教育,最终肯定会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
在多年的实践摸索中,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的理念一直在人们的脑海中出现,但却始终没有实现,如何构建生命化音乐课堂值得我们实践与思考。
几年来,笔者在学校课题组的引导下,用心反复地实践,不断地总结自己的不足,逐渐探索出构建高校生命化课堂的可行办法。
一、生命化课堂的理念生命化课堂是以学生为基础的,并且要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潜力。
它的理念是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师生之间要互动交流,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并且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设计最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活动。
学生与老师之间要不断地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样,课堂会更加活跃,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以前,我们的音乐课堂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呢,在课堂上只做自己的事情,这样没有生气的课堂显然低效或无效,所以我们要构建生命化课堂。
生命化课堂是学生、教师与环境(即氛围)三者的和谐统一,教师与学生共同来营造生命化课堂的氛围,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使生命化课堂拥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而且学生、教师与环境三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并且呈现多元化的互动关系。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基础的课堂,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把课堂当成游乐园,在课堂中游览浩瀚的知识海洋,领略课堂别样的风采。
二、音乐课堂生命力缺失的原因一段时间以来,高等院校的音乐课堂内容枯燥、填鸭式教学方式、没有丝毫交流……无法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方案的详细解读与评价
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方案的详细解读与评价一、引言幼儿园生命教育一直备受关注,作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生命教育课程方案更是备受瞩目。
在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方案中,通常包含了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它的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教育方案,培养孩子们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格,提高孩子们的生命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在本文中,我将对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方案进行详细的解读,并进行评价,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的教育内容。
二、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方案的核心内容1. 爱护生命:教育内容中通常会包括爱护小动物、如何爱护植物和环保意识等方面,引导幼儿从小就建立爱护生命的观念,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探索自然:通过有计划的安排,让孩子们在自然中探索,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增强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礼仪教育:尊重生命是礼貌和情商的基础,教育内容中应包括对于小动物的礼貌待遇,学习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方法等。
4. 健康教育: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并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5. 生命伦理:引导幼儿了解生命的尊严,培养其正确认识生命的能力,建立正确的社会伦理观和价值观。
三、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方案的教学目标1.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爱心,使其懂得尊重生命,发展其关爱生命的情操和态度。
2.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3. 注重培养幼儿的团体协作精神,以及引导幼儿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四、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方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通常采用亲身体验和参与的方式进行,通过亲子活动、户外探险、自然观察等形式,向幼儿灌输爱生命、尊重自然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幼儿参与其中,尝试去触摸、去感受、去发现,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五、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方案的评价1. 优点- 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方案的核心内容涵盖了爱护生命、探索自然、礼仪教育、健康教育和生命伦理等多个方面,较为全面。
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作者:王颖君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44期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恰如其分的激励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自主学习形式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将阅读课构建成孩子们展现个性魅力和生命活力的乐园。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师生关系激励性评价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积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此,帮助学生从小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学生学会有效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头等任务。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教学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快乐的氛围中去展示生命的活力,寻求快乐的发展。
怎样才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把快乐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将语文阅读课堂创建成学生“生命活力交融的天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结合教学实践我发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恰如其分的激励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自主学习形式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将阅读课构建成孩子们展现个性魅力和生命活力的乐园。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必要条件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不应是传统的控制者,而应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承担起“促进者”的角色并履行相关任务。
要发挥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相处的氛围是融洽的。
新课程背景下构建生命化课堂的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构建生命化课堂的策略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
因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理应关注“人”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理应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
这样的课堂实质上就是生命化课堂,生命化课堂正是以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发展、课堂教学具有生命教育理念、教师关爱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
在这一方面生命化课堂的构建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
为此笔者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构建生命化课堂,现将一些想法和做法总结如下,以期抛砖引玉,引发各位同仁对生命教育问题的思考。
一、平等民主,构建生命化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于孩子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精神交往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
”的确,真挚情感是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学生与老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从这点上说师生是平等的。
教学中我们应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既是新课改实施的前提和关键,又是其内容和任务。
在平等关系中,教师身上所承载的知识经验,不是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对话,不是灌输而是分享。
课堂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有机“生态系统”,在这过程中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创造与快乐。
老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听他们的心声,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
唯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课堂也才会真正成为一个充满情趣、平等和谐的课堂。
二、合作探究,构建生命化的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标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这就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凭借自己经验进行建构的过程。
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和学习情感、价值观是有差异的,他需要的是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去复制模仿别人。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打造生命化率真课堂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打造生命化率真课堂发布时间:2023-03-20T05:22:34.458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1月第1期作者:吕相翠李宜刚[导读] “生命化率真课堂”就是充分释放学生天性吕相翠李宜刚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实验小学 134500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实验学校134500“生命化率真课堂”就是充分释放学生天性,深刻挖掘学生潜能,给学生收获和快乐,具备蓬勃生命力的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是生命化课堂的落脚点。
下面就“语文主题学习”教学中,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一、转变观念,提升素质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开展“语文主题学习”的基础,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开展“语文主题学习”的关键。
首先,作为教师必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摆正“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关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生命化教学理念。
其次教师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的教学需要。
只有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好,才能在“语文主题学习”教学中取得所期待的效果,否则,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营造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
给学生创造“心理安全”的环境,营造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就成了当务之急。
我在课堂上充分尊重每一位同学,鼓励他们大胆发表意见,从不讽刺挖苦学生。
时刻谨记陶行知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的名言。
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实现师生同步、思维共振、感情共鸣。
学生在这样有尊严的、轻松的、自主的状态下,一定会释放出了巨大的学习能量。
三、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标规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生命教育”评价标准与方法
“生命教育”评价标准与方法一、评价内容本册生命教育课程安排了八方面的内容,根据安排内容,生命教育课堂的组织形式应是灵活多样的,由阅读、表演、朗诵、制作、辩论、游戏、社会活动等组成,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以及五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生命教育的评价体系应注重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点滴表现,从“生命知识”、“保护意识”、“保护行为”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而全面的评价。
二、评价方法1.日评价。
生命教育为间周一节,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月评价,根据课时数,每项评价内容平均每节课每个人应该是五颗星,其中每人拿出一颗星作为特别奖励,这颗星可以随机运用,当学生在某一次活动或是生活中有突出表现的时候给予奖励。
平日,老师在每节课利用最后五分钟的时间根据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情况,在表演活动中的表现,在模拟活动中的反应等表现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每一项评价内容表现最好的奖励四颗星,表现一般的为三颗星,稍微差一点的为二颗星。
2.月评价。
每两月最后一节课拿出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在这两个月的课堂学习和平日表现中,给自己适当的评价,认为自己表现很棒的就给自己一个红色的笑脸,认为自己表现一般的则涂成黄色的笑脸,认为自己在这段时间内还有很多不足的则给自己涂成一个蓝色的笑脸,以此提醒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努力。
然后伙伴互评,把全班同学划分小组,每4人为一组,先由小组长领着组员互相说说每个人的表现情况,然后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给予小组每个人评价,同样是表现佳的奖励红色的笑脸,表现一般的为黄色笑脸,需要努力的为蓝色笑脸。
老师则根据学生在这两个月中星星的积累多少给予评价。
每一项评价内容获得17颗以上星星的同学奖励红色笑脸,获得12—16颗星星的同学涂成黄色笑脸,其他同学则涂成蓝色笑脸。
晚学时,让学生把评价表带回家让家长根据孩子在这两个月的表现给予孩子评价。
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给孩子写上一段充满鼓励的话语,点出孩子表现好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可以奖励给孩子一个喜欢的小标志或是一张小贴画。
道德与法治生命化课堂评价任务设计的策略
票也没有注意保存,随手就扔了;还有些 同学说妈妈买东西时从不阅读产品说明, 也不注意验证产品的真伪。通过这样一个 评价任务的执行,我就可以基本了解同学 们是否意识到了依法维权的重要性。
一、基于教学目标的特殊性,更加注 重评价任务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倾斜
如果说教学目标是指同学们一段旅 程的目的地,那么评价就是要看看同学们 走到哪儿了,离目的地还有多远,所以评 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教学目标,而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课程目标是有着其 特殊性的。在“分类目标”中,将“情感、态 度、价值观”放在了首要位置,其次是“能 力”,第三是“知识”。这充分体现了道德与 法治课程“思想性是灵魂”的基本特征,这 与其它学科将“知识”放在第一位是最大 的区别。目标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评价的 特殊性,我们在设计评价任务时,要更加 注重同学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而 非简单的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还是以《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这节 课为例,针对“板块四:我谈收获与困惑”, 我原本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 过述说自己的消费经历,能够掌握消费者 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和维护消费者合法 权益的途径。设计的评价任务是:学生结 合自身消费经历,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与困惑。看起来评价与目标确实是一致 了,但问题就是两者太一致了,变成了一 个东西,这样评价任务难以真正实现评价 的作用。所以我们设计评价任务时,既不 能脱离教学目标,又要与教学目标有所区 分,要注意体现出评价的意义所在。在意 识到了这个问题之后,我重新设计了评价 任务,要求同学们以“我给 ** 提建议”为 题写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有些同学建议 很全面,既有对消费者的建议,还有对商 家的建议,既有对工商部门的建议,还有 对立法部门的建议;有些同学建议很具 体,例如建议妈妈把商品发票和说明书、 保修卡装订到一起;当然也有些建议没什 么操作性,例如建议消费者不到卖过假货 的商家去买东西。通过这个评价任务的实 施,我不仅掌握了同学们对教学目标的认 知理解程度,还注意到了哪些同学学习态 度更严谨,哪些同学学习考虑问题更深入 等深层次的表现。
假借“有我之境”构建生命课堂
二、在对比思辨中凸显“有我之境” 张溥《五人墓碑记》记叙了明代五人(颜佩韦、杨念如、马杰、 沈扬、周文元)因周顺昌被捕而发生“暴动”最终被诛的故事, 如若教师的课堂讲解只围绕此记写作目的“亦以明死生之大,匹 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想必这个义薄云天的故事在学生听来也就 确实是个故事而已。那么,使文本与学生个体产生关联,创设学 生的“有我之境”才能使文本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对此,我设 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会如何评价五人“激于义而死”的 行为,并说说你的理由。此问题的发起来源于文本首句“五人者,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此处判断句式无疑 是为了强调突出五人“激于义而死”这一壮举;在第 6 小节文本 又将五人与缙绅的行为对比,盛赞了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的精神。对此,笔者不禁产生了疑问:在这个强调生命个体的时代, 五人“激于义而死”的行为结果我们又该持怎样的看法呢?由此, 我想到了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对青年学生徒手请 愿这种斗争方式的所持的否定态度,这背后当然是因为鲁迅先生 有着极为强烈的生命意识,表现了其对生命个体的珍视。此问题 的设计无疑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从而强化学生珍视生命的 意识。当然,我们不能否定五人就义的进步意义,只是借此告诉 学生保全性命,选择正确有效的斗争方式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再如《致橡树》教学时,笔者引用了另两首爱情诗《错误》 《一棵开花的树》,采用对比阅读法,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分 别用一个词来形容诗歌所描写的女性形象,并说说你最欣赏的是 哪一位?设计此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三个女子的“等待”“祈 求”“独立”中对比省视自己的内心需求,唤醒自己的生命意识。 学生在形象对比中能更加感性地理解前两者女性依附背后缺失 的是自身的生命意识,以致于成为别人的附庸品,而后者能与橡 树平等对话,正是基于其强烈的生命意识,独立意识。这种贴近 学生生活、真正给予学生价值导向的“有我之境”,方能唤醒强 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三、在整合联系中凸显“有我之境” 朱自清《荷塘月色》可谓经典,可谓传统,而重点赏析课文 4、5、 6 小节也成为其传统的教学任务。细想之,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 塘月色的确优美无比,先生的遣词造句的笔力的确遒劲,将品味 学习其语言作为课堂目标无可厚非。但是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 文性的统一,如果我们将《荷塘月色》如此经典美文只定位于审 美性的语言鉴赏,而忽视其人文性价值,恐怕这样的教学流入肢 解文本的怪圈了,在学生心中也不能泛起涟漪。那么此文的人文 价值何在呢?现代散文作家张承志曾说:“当你们感到愤怒的时 候,当你们感到世俗日下没有正义的时候,当你们听不见回音找 不到理解的时候,当你们仍想活得干净而觉得艰难的时候——请 记住,世上还有我的文学。”借文学可以暂避现实,作者借荷塘 可以“且受用”宁静的夜晚,这荷塘不就是朱自清先生幻化出的 一个自由美好的心灵世界吗?本着学生“有我之境”教学理念,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无关乎年代和年龄,现实生活总是有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评价构建生命化课堂
摘要:教学评价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故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课堂评价应注意评价语言优化、评价目的明确、评价时机恰当、评价方式多样,利用教师的评价构建生命化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2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080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通过手势、表情、语言、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从多角度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鼓励他们。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如何使评价更有效呢?我认为,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评价目的要明确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评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因此,在课堂上提倡评价学生要明确、适当、合理、有针对性。
(一)评价学习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句话突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好的学习习惯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学习习惯有帮助,而且也能提醒学生学习他人的好习惯。
如:低年级学生上课大多比较好动,开学时有一个女生,学习成绩非常好,就是听课习惯不好,听课的时候坐着坐着,就把脚放到抽屉去了,上课常常要提醒她坐好,上了几周后,突然有一节课她听得很认真,没有小动作。
于是,我抓住时机说:“老师特别喜欢你今天这节课的表现。
不需要老师提醒就可以管住自己的脚了。
”之后,我又针对她的坐姿进行了适当的评价,几次以后这个学生就改正了不良习惯。
由此可见,教师明确具体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评价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教学一年级的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平行四边形。
很多学生都没有想到,
只有一位男生说:“我们每天在校门口排队的时候,移动铁门关起来时上面有平行四边形。
”我趁机表扬:“你真是个观察仔细的孩子,在铁门上的确有这个平行四边形,同学们要像他学习,认真观察,找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利用一个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平行四边形来引导其他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就能让学生感受到只要用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
在教学中巧用评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第二小组,组长分工特别好,有的同学摆,有的同学贴,有的记录,分工合作,所以很快完成了任务。
”“你们小组可真棒,想的办法最多。
”“这个小组的同学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参加讨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多认真呀!”
二、评价语言要优化
教师使用恰当的激励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拥有自信。
恰当的鼓励能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但是一节课如果处处都是“好”“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话语,把表扬的方法变成公式化,学生在这种表扬下就会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避免运用表扬公式,教师要善于发现其可取之处,给予鼓励,让课堂更精彩。
多
用一些肯定与鼓励的言语,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引,就会使学生在思考与交流中更加投入与深入。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说:“你能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真为你感到骄傲!”“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你真是个爱动脑的孩子,能想出这么巧妙的方法!”“××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请你回答!”
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赏识的需要。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将优点放大,把缺点缩小,用语言、表情、动作、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赏识与激励,表现出衷心的期望,使学生内心产生相应的需求、信心与勇气,从而使学生变得乐思、敢说、能做,并喜欢上数学。
三、评价时机要恰当
课堂评价具有不确定性与随机性。
教师在课堂上机智的教学评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在课堂上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机智的课堂评价主要表现为教师能抓准三种时机:
(一)学生精彩作答时
学生精彩作答时,激励的课堂评价能催人奋进,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否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这种即时的评价对学生来讲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可能会激励学生更有兴趣去
探究知识。
(二)学生欲答而不能时
教师要及时用课堂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使之豁然开朗。
曾看到一位教师讲授“圆柱的体积”:
师:“(出示一个圆柱)你可以估算一下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吗?(请了一位数学不太好,却高高举起小手的男生)”
生:“10立方厘米。
”
师:“你真勇敢,是第一个敢于估算的同学。
可是你估算的数据太小,想再试一次吗?”
生(很自信地点头说):“想!”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伸出手指比划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帮助该生掌握估算的技巧。
(当学生的估算与实际相差比较远时,教师不是让学生沮丧地坐下,再请其他同学回答,而是先肯定他的勇气,再鼓励他重新估算,并教会学生正确估算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赏识鼓励中找到自信,学会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