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几点思考
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中 国的 商 业 银行 还 没 有在 严 格 的意 义 上 进 行 流 动 性 管 理 , 应
分析来 防止商业银行各类风险的产生 和扩 大 , 提高商业银
一
该说 , 我 国商 业银 行 的流动 性 管理 和商业 银行 的本质 并不
基 于 流 动性 的基 础 上 , 如果基 础不稳 , 其 获 得 利 润 将 是 不 可
能的。
环境 , 我 国商 业 银 行 流 动 性 管 理 还 存 在 许 多亟 待 解 决 的 问
同时 , 商 业 银 行 不 同 于 一般 的产 业 , 在一 般工业 中, 一 个
题 。 因此 , 对 于我 国 来说 , 必 须从 商 业银 行 、 中央 银 行 及 金 融
公 司失败 只影 响几个相关 的企业 , 但是 商业银行 的崩 溃可能 产 生“ 多米诺 骨牌效应 ” 。由于存 款合 同不 同于一般合 同, 业
市场等 多个方 面同时入手 , 采取 内部和 外部 相结合的 多种措
施, 共 同加 强我 国 商 业 银 行 的 流 动 性 管理 , 从 而 在 做 好 管理
行 的“ 运行” 出现 问题 , 最终 导致 商 业 银 行 破 产 。 因此 对 于 商
经过多年的改 革开 放之 后 , 中国 的商业 银行 在 资产管 理策 略、 债务 管理策 略等 方面分 别采 取过不 同的措施 , 但 没有真 正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同时 , 中国商业银 行的资产负债
资金流量多少取决于顾客 的储蓄愿望和 自身 的投资策 略, 以 及 经济形势 的变化 , 而不是商业银行 自身的意志 可以将之转 移 的。一旦 流动性 需求不 足 , 或者 出现储 户不满 意的情况 ,
银行工作中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技巧
银行工作中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技巧在银行行业中,流动性风险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必须合理管理流动性风险,以确保资金的充足和流动性的稳定。
本文将介绍银行工作中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技巧,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应对这一挑战。
一、流动性风险的概念和影响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在面对资金出入不平衡、市场流动性压力或系统性风险时,无法及时获得足够资金来满足债务偿付和客户提款的风险。
这种风险可能导致银行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对银行经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资金成本上升、资金供给不足、市场声誉受损等。
因此,银行必须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来降低流动性风险对其业务运营的不利影响。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原则为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银行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了解流动性风险特征:银行应对不同类型和来源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理解其对业务和市场的影响。
2. 制定流动性管理策略:银行应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流动性管理策略,包括灵活的流动性准备金管理和综合的风险预警机制。
3. 建立流动性风险监测体系:银行应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监测体系,及时获得各项指标和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 多元化资金来源:银行应积极开展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包括向金融市场融资、建立合理的借贷关系和发展稳定的存款业务等。
5. 提高流动性管理能力:银行应提高内部员工的流动性管理能力,加强培训和教育,确保全员参与风险管理。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技巧针对流动性风险管理,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技巧:1. 量化流动性风险:银行应利用各种工具和指标,对流动性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包括流动性比率、资产负债表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等。
2. 建立紧急流动性工具:银行可以建立紧急流动性工具,如备用信贷线和紧急敞口,以应对突发流动性需求。
3. 做好风险预测和管理:银行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预测和评估流动性风险,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风险。
4. 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银行应与监管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和沟通,了解最新的监管要求和政策,确保流动性管理符合监管要求。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探讨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探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应对可能出现的资金流动性不足、无法及时满足客户提款需求等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和管理方法。
流动性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银行无法按时、按量偿还债务或无法及时满足客户的提款需求。
流动性风险可能是暂时性的,也可能是长期的。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是非常重要且复杂的任务,需要利用多种工具和技术来监测和管理。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加强资金管理来降低流动性风险。
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预测和规划机制,以确保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及时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满足日常业务需求。
这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流动性缓冲区来实现,例如保持一定比例的流动性资产,如现金、银行间市场的短期债券和政府债券等。
商业银行还可以制定合理的负债结构,确保负债的到期时间匹配资产的流动性需求。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合理的资本管理来降低流动性风险。
资本作为商业银行的安全垫,可以用来弥补流动性缺口。
合理的资本配置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降低流动性风险带来的损失。
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水平,制定合理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并通过加强资本监管和内部资本管理体系建设来确保资本的充足性。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来降低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需要全面考虑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多个方面。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包括制定合理而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制定相应的流动性风险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来降低流动性风险。
合作关系可以包括与其他商业银行的合作、与公开市场操作进行的资金供给和融资等。
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金融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资金来源结构,以便在面临流动性压力时能够及时获得外部支持。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银行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框架,并积极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探讨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探讨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和全球化,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流动性风险是其中之一。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面对资产负债不对等情况下,难以及时满足现金流出的能力,从而导致资不抵债或者无法满足客户的提款需求。
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探讨,分析其原因、影响以及管理策略,为商业银行提供相应的管理建议。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原因1. 资产负债错配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但存款和贷款的期限和利率往往不匹配。
一旦存款的提取需求增加,而银行的资金却主要用于长期贷款,就会导致流动性风险。
2. 外部环境变化金融市场的变动、经济周期的波动以及政治因素的干预都会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产生影响。
市场信用风险的增加可能导致银行资金需求的急剧增加,进而加剧流动性风险。
3. 管理不善商业银行的管理不善也是导致流动性风险的原因之一。
管理不善可能包括银行对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等。
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1. 经济损失流动性风险一旦发生,可能导致银行丧失偿付能力,从而导致不良资产增加,进而引发经济损失。
2. 信用风险增加流动性风险的增加会导致银行的信用风险增加,因为银行可能无法及时履行对债务人的承诺。
3. 市场声誉受损一旦发生流动性风险,可能会导致银行的市场声誉受损,客户和投资者的信任减少,从而对银行的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四、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1. 流动性风险监测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机制,通过监测机制及时察觉流动性风险的变动。
银行可以通过建立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建立预警警示系统等方式,及时发现并加以干预。
2. 流动性资产的合理配置商业银行需要根据不同期限的负债和资产来合理配置流动性资产。
通过建立合理的流动性资产结构,可以有效应对资产负债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3. 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包括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具体实施方案、机构设置和责任分工等,确保风险管理政策的有效实施。
银行风险管理的流动性风险分析
银行风险管理的流动性风险分析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
其中,流动性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银行流动性风险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流动性风险的定义。
流动性风险指的是银行在业务运营中面临的资金流动不畅或无法及时满足支付义务的风险。
这种风险可能导致银行资金链断裂,无法保持正常的营运和业务发展,最终可能导致银行破产。
因此,对于银行而言,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流动性风险的原因。
流动性风险的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包括银行自身业务运营不善、不合理的资金投资配置、资本结构不合理等。
而外部原因包括市场环境的不利变化、金融市场波动、信用风险升级等。
在实际操作中,银行需要针对不同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需要银行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流动性管理框架。
首先,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流程控制。
其次,银行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流动性风险测量和监控体系,包括建立流动性风险指标、流动性风险敞口测量模型等。
最后,银行需要建立有效的应急机制和流动性管理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流动性压力。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银行的资金管理。
银行需要合理配置自身的资金,确保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储备,以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流动性风险。
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银行需要进行资金规划,合理预测和预计未来的流动性需求,并制定相应的资金筹集计划。
此外,银行还需要建立紧急融资渠道,以应对突发的流动性需求。
为了有效应对流动性风险,银行还需要注重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建设。
银行需要明确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能的划分和分工,并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
这个团队应该具备流动性风险管理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风险测量和监控,并及时提供流动性风险报告和预警。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探讨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探讨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之一,其经营活动一方面面临着资产负债管理等业务风险,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在资产和负债的规模和安排上,无法及时的满足支付能力要求,导致资产无法变现,负债无法偿付的情况。
流动性风险是影响商业银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银行必须将其纳入风险控制范畴。
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来源:1、资金流入量超过流出量,导致资金过剩在商业银行业务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资金过剩的情况,这时银行需要及时处理剩余资金并加以合理配置。
若银行管理不当,资金投向风险高、盈利低的项目,会使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增加。
2、市场变化、政策变化等因素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及利率、汇率等方面均受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合理的市场变化或政策变化也可能会导致银行流动性风险上升。
例如,国家加息时,理财收益下降,会促使大量储户取款,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为保障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稳定,实现经营可持续性,银行应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减少风险。
具体包括:1、构建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是降低流动性风险的重要基础。
该体系应当包括流动性风险监测、流动性规划、流动性能力分析等方面。
2、加强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保障资产与负债之间相互衔接和优化配置的有力手段。
要加强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控制,健全资产负债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流动性风险,保障银行的流动性。
另外,银行应采取各种措施,如提高存款利率,实行风险加权资产平衡计算等,以平衡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收支。
3、优化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商业银行可通过优化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降低流动性风险。
如银行可依据资金现金流预测数据,编制现金流量预测表,减少流动性风险。
此外,银行可采取多种融资手段,如质押、债券发行等,以筹集流动资金。
4、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人员素质流动性风险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和专业的工作,需要相关人员的资质与能力,商业银行要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以尽早发现银行流动性风险,轻松有效地进行管理。
银行业面临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与应对
银行业面临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与应对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变化,银行业面临着日益复杂和严峻的风险挑战。
其中,资金流动性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银行业面临的资金流动性风险,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
一、资金流动性风险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资金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可能面临的随时支付债务而导致资金缺乏的风险。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市场流动性的下降,即市场上买卖金融资产的能力下降;二是自身资金储备的减少,即银行自身无法满足支付和各种债务的能力减弱。
资金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环境变化: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如经济衰退、货币政策紧缩等,会对资金流动性产生影响。
2. 市场需求波动: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收缩,投资者对资产的需求波动等,使得银行面临着更大的流动性风险。
3. 资产负债结构: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决定了其资金流动性风险的程度。
如果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短期借款,那么在资金紧缩时期将更容易遭受流动性风险。
4. 监管政策调整:监管政策的变化对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资本监管要求的提高和监管机构的要求下,银行可能需要保持更高的流动性储备。
二、应对资金流动性风险的策略银行面临资金流动性风险时,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来应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策略:1. 合理管理流动性风险: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和流动性压力测试模型等,提前应对可能发生的流动性危机。
2. 多元化资金来源:银行应该寻找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
这样可以提高银行的整体流动性水平,降低流动性风险。
3. 提前做好流动性规划:银行需要提前做好流动性规划,根据未来的资金需求和预期的市场状况,合理安排资金的运用和配置。
4. 加强监测和预警机制:银行需要建立敏捷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判断和应对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这要求银行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风险管理能力。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探讨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探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金融风险,其中流动性风险是其中之一。
流动性风险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自身资金面临紧张或资产变得不流动而无法按时足额履行在合同期间内到期的债务的风险。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主要表现为长期资产无法变现,短期负债不可及,导致资金难以周转,资本金流入流出失衡,资金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动态管理难度大等。
如何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成为商业银行管理层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强流动性管理。
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优化资产和负债的组合,保障足够的可变现性和灵活性,同时加强对流动性的监测和管理,确保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以应对突发事件。
二、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流动性风险量化分析和监测、流动性应急预案和日常流动性管理等方面。
三、建立流动性风险监测和报告制度。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流动性风险监测和报告制度,实现对流动性风险的全面监测和及时报告,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经营策略和高效的应急预案,实现流动性风险的快速处置。
四、加强内外部沟通和协作。
商业银行需要做好内外部信息交流和协作,加强对流动性风险市场和行业变化的监测和分析,及时提出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确保资产负债风险的控制和管理。
总之,通过加强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和监测,商业银行可以更好的降低流动性风险对经营的影响,实现稳健经营的目标。
同时,为了更好的完成资产负债风险控制和管理,商业银行还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规范经营行为,完善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保证资产负债平衡和风险可控,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
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思考
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思考摘要: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出现的流动性风险现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然后进一步指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一些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问题;途径前言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银行,其业务的本质决定了它的存在必然以承担风险、经营风险为前提。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来源不能满足流动性需求,从而引发清偿问题的可能性,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一旦商业银行对其流动性风险管理不善,就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加剧,甚至波及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秩序的稳定。
一、对我国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状分析(一)“短存长贷”诱发流动性风险根据《第一财经日报》所获得的最新数据,国内银行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已由2008年6月末的51.6%上升至2010年9月末的60%;而定期存款占比由2008年6月末的40.7%下降至2010年9月末的38.2%。
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例由2008年12月的49.8%下降到2010年9月末的43.5%。
其成因主要在于,在2008年实行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之后,银行投放的大量贷款以中长期贷款为主,期限偏长,而长期负利率又使得人们将资金用于活期存款,因此商业银行流动性存在“期限匹配问题”。
尽管“短借长贷”是银行筹资的基本格局,但是用流动性很强的储蓄来支撑流动性很弱的中长期贷款毕竟有其限度,一旦出现银行存款期限缩短或者银行贷款方面出现期限拉长的趋势,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的误配就会使得银行积累大量的流动性风险。
(二)市场流动性收缩加剧资金面紧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好,货币政策在2010年底回归稳健,但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后遗症使得通胀压力日益凸显。
为抑制通胀压力,央行通过对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不断加强流动性管理。
从2011年6月20日起,央行再一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将使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的历史高位。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及管理对策建议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及管理对策建议商业银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长期以来它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因其负债端和资产端的不匹配而导致资金无法及时、充分地满足支付和清偿的风险。
本文将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和管理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成因1、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宏观经济状况是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在经济周期的下行期,经济增长放缓,市场流动性不足,信贷违约率上升,许多企业和个人的违约风险也相应增加。
这将导致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上升,流动性也相应下降。
2、市场交易环境因素市场交易环境因素也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原因之一。
如银行在投资金融市场的过程中,若市场利率快速上涨,不良贷款加剧,导致银行的借贷能力下降,银行资产收益率下降,流动性造成负面影响。
3、银行自身经营风险因素银行自身经营风险也是导致流动性风险的原因之一。
例如,银行过多的投资不良资产,信贷管理不善,银行自身资产质量问题或管理不善,或者未能预见到不确定因素,导致人员、技术、资产管理不够精致和完善等,这些都会致使银行流动性在某种程度上发生风险。
二、对策建议1、多元化资产配置,提高负责偿付能力银行可以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来降低风险,从而提高负责偿付能力。
首先,银行应该广泛分散风险,不局限于某一产品或业务领域。
其次,采取科学、规范的业务运作方式,包括保证合规、算法和认真的评估、严格的管理和执行。
2、完善流动性管理制度银行应该严格执行流动性管理制度,确保资金流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管理流动性风险,如加强资金规划、建立“借贷风险监控系统”、建立流动性管理部门并设置流动性限额和应急方案等。
3、负债管理银行应该加强负债管理,以增强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
具体来说,应该做好资产负债表、资产集中风险、利率风险等各个方面的负债管理,确保银行经营水平受到提高,并能更好地应对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探讨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探讨随着金融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也日益复杂。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面对资金流出时,无法迅速获得资金以满足各项支付和负债偿还的能力。
为了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必须进行流动性管理,并合理安排银行的业务和负债结构。
一、流动性风险的来源1.客户存款流出风险客户存款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但存款流出风险不可避免。
因此,银行需要制定良好的资金流出管理策略,包括及时追加流动资金、储备充足的流动性资产,并提供现金贷款或其他信贷安排等应对措施。
2.债务和资产的流动性缺失风险银行负债的流动性风险可能来自于不良资产或公司可持续性风险,同时也可能来自于对短期信贷、银行同业拆借和债券等资产的失去迅速流动性的风险。
3.外部市场变化的流动性风险银行面对的外部环境往往是不稳定的,例如经济萧条或银行业监管的变化、货币政策利率和汇率波动等,都可能对银行的资产和负债造成影响,影响其流动性风险水平。
1.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的制定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是指一套有预警、防范、管理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完整方案,以及明确风险管理责任和权利的管理框架。
在制定应急计划时,银行应考虑到各种情况下所需要的措施,如扩大流动性资产的比例或增加依赖于流动性的融资来源。
2.流动性管理的工具(1)准备金商业银行需要设置一定比例的准备金以应对资金缺口。
准备金的保有量应根据银行的业务、规模和历史出现的风险情况而定,并应注意与同业相比的情况。
(2)流动性资产银行的流动性资产,通常指短期、容易转换和高流动性的投资工具和资产,如政府债券、同业存款、大额存款和靠箱交易所持有的证券等。
银行应该根据其业务特点和市场情况来跟踪和分析这些流动性资产。
(3)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是指模拟各种不同市场环境和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变化,并评估其对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该测试是必要的,以帮助建立一个紧密结合风险管理和预测能力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思考
的不 良贷款具有传染 效应 , 有 向商业 银行 蔓延的趋 势 , 从 而
引发新的流动性 风险 。同时 , 随 着商业银行 业务规模 扩大 、 业务品种增 多、 业务复杂程度上升 、 经 营环境 变化 , 金融风险 的传染性增 强 , 包括信 用风 险、 流动性 风险 、 操作 风险 、 经营
F I N A N CE & E CON OMY 金 融 经 济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思考
陈 莉萍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 司广东省分行 , 广东 广州 5 1 0 1 8 0 )
摘要 : 随着我国金融 市场改革步伐 加快 , 利 率市场化、 金 融脱媒 、 人民 币国际化等 带来资金 波动 明显加 大 。 各 商业银 行 负债稳定性下 降, 流动性 频率加 快, 流动 性风 险状 况更加 复杂。在此 背景下 , 本文通过介绍我 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 险 管理现 实情 况, 梳理在 目前 实际流动性管理 中存在 的一些问
营转型步伐 , 负债稳定性 下降和 流动性频 率加快 , 流动性 风
险 状 况 更 加 复 杂 。 因此 , 在此背 景下 , 提 高 我 国商 业 银 行 流
风险。 ( 四) 流动性风险表现形式多样性
动性风险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 现实情况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随着 中国经济增长有所减缓 , 商业 银行对企业授信政 策 日趋谨慎 , 甚至出现收紧放 贷的现象 , 企业 对于 资金 的需 求 催 生了一类处于监管盲区的金融机构 , 这些机构通 常被称 为 “ 影子银行” 。虽然 目前政府 出台 了一 系列 监管措施 , “ 影 子 银行” 的规模仍处在可 以控制 的范围之 内, 但是 “ 影子银行 ”
新形势下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几点思考
【作者简介】彭龙(1972-),男,江西赣州人,从事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1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流动性风险增大1.1从内部经营管理看,新兴业务使流动性风险成倍放大传统的银行业务与新兴业务结构变化如下表:表1资金运用=资金来源传统银行业务发放贷款购买债券同业拆借或存放同业买入返售央行正回购清算账户沉淀吸收存款(扣除法定存款准备金)同业存放、拆借发行股票、债券投资现金回流央行逆回购新兴银行业务信托投资(类贷款)资管计划、信托投资=发行理财产品①从传统角度看,存贷比是流动性管理的核心指标之一,但从2016年公开数据看,A 股上市城商行平均的存贷比大多低于60%,个别银行存贷比只有40%,远低于75%的监管控制水平。
大量资金通过资管计划、信托投资绕过贷款规模控制,形成新的资金运用渠道。
资管计划、信托投资形式多样,打包、嵌套、转让等,现金流错综复杂,流动负债配置到非流动资产,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②随着理财产品的推出,表外理财资金来源和运用需要单独匹配,流动性风险管理等式从单一变成多项,表外理财的流动性也隐含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1.2从外部环境变化看,客户行为不确定性增大流动性风险①大客户逐利增加负债来源不稳定性。
很长时期以来,“二八定律”一直是传统金融机构的战略。
“争二弃八”的高端化集中趋势、金融机构与金融资源向中心城市集中的趋势,形成了金融机构客户服务战略。
市场利率化使大客户资金流动性增强,资金容易大起大落,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
②存款理财化和互联网金融颠覆性创新,使传统的客户行为分析失效。
互联网金融颠覆性创新使得办理业务便捷,无需通过银行的传统渠道,资金流动瞬间从A 端到B 端,资债管理系统(ALM )基于历史的客户行为分析失效,流动性风险增大。
③“市场失灵”初现,导致流动性风险骤增。
国家坚定推进金融“去杠杆、防风险”,MPA 监管日趋严峻,央行通过短期政策工具替代长期资金投放,市场资金难以确定,当市场资金紧缺时,以正常的价格难以吸收到资金。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探讨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探讨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流动性风险管理对于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定经营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定义、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面临资金支出或者资金需求时无法及时满足的风险。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资金的中介,募集存款并将其贷放给需要资金的客户,从而实现利润的获得。
商业银行面临着存款的突然大量提取或者贷款的违约等情况,当银行无法及时获得资金时,就会面临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可能导致银行无法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进一步引发存款外流、声誉受损等问题,甚至威胁到银行的生存和壮大。
流动性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稳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够保障银行在资金需求高峰期能够及时获得足够的流动资金。
这样可以避免因缺乏资金而导致的信用风险和声誉风险。
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够保证商业银行具备足够的支付能力,在各种异常情况下能够照常运营。
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偿债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国内外合规化监管、科学设置业务结构、稳定融资渠道和完善风险管理等。
国内外合规化监管是指对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监测和评估的一种方法。
监管机构应该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和流程,确保银行了解自身的流动性风险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科学设置业务结构是指商业银行要根据当前的市场环境、经济形势来确定合理的业务结构。
商业银行应该减少资金困难程度较高的业务,增加稳定收益的业务,确保资金回笼能力和资金盈余能力。
稳定融资渠道是指商业银行要确保能够稳定的获得资金。
银行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如发行债券、募集资金等方式,增加融资来源,确保流动性风险的可控性。
完善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银行应该制定风险规避策略,对流动性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测,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应对。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确保商业银行长期稳健发展,必须要对其管理进行科学、严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本文将从流动性风险的概念、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和对策三个方面入手,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保障其风险防范和业务发展。
一、流动性风险的概念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可以作为随借随还的通货和融资工具的资产和负债,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和成本内被充分地实现或承担的风险。
通俗来说,流动性风险就是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短期资金缺乏问题。
当资产不能及时变现或负债不能在所要求的时间内归还时,就会影响银行的偿付能力和声誉,从而导致流动性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1. 流动性风险存在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因存贷不平衡、信贷结构不合理、金融市场变化、全球经济形势不利等原因导致资金风险的发生。
此外,传统存款和贷款模式的转型、新兴业务的发展也可能会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多的流动性风险。
2.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痛点尽管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已经得到了有效的监管和管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业务的特殊性,流动性风险监管不能单纯依靠资金监管,并需要对各类业务原因下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另一方面,银行自身也存在缺乏流动性预警机制、不完善的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等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对策1. 加强监管和管理为了确保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需要实现资金和外汇市场的密切关注。
必须定期监测流动性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此外,国家也需要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监管机制的建设,加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检查、评估和监控。
2. 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银行应建立科学、规范的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对发生流动性风险的预防、管理、控制、处置工作进行规范和科学管理。
通过监控银行存款和贷款的流动性情况,成立专门的流动性风险小组,提高流动性风险的审慎性和预测性。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及管理对策建议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及管理对策建议商业银行是现代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金融机构。
然而,在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一些不可避免的风险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一种风险就是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考验的是商业银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是金融机构最基本的风险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及管理对策建议。
一、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主要还是来自于市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流动性。
例如,如果市场需要大量的贷款,商业银行可能会倾向于偿还较少的存款并增加贷款,导致其资金流动性不足。
2、利率的变动利率的变动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利率。
如果商业银行承诺高于市场水平的利率,将会吸引更多的存款,但同样也会增加了负债成本。
负债成本的增加需要消耗商业银行的资金,从而影响其流动性。
3、市场恐慌的升级市场恐慌的升级会导致资产价格的下跌,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增加清偿风险,导致其资金流动性紧张。
为了应对流动性风险,在管理中,商业银行可以采用以下对策:1、建立合理的资金管理和资产负债率建立合理的资金管理和资产负债率,以确保其充足性。
合理的资金管理可以通过商业银行严格遵照资产负债表原则保证负债和资产的匹配。
资产负债率的控制需要合理调配资产、负债,做到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均衡,避免商业银行的可偿付债务超过了其预期责任范围所承受的能力。
2、制定合理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制定合理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包括资金管理、担保管理、市场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管委会的组成、工作程序等方面。
通过制定合理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商业银行可充分考虑市场变化以及问题的可能后果,合理协调各种风险因素,减少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3、加强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加强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及时了解市场动态,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风险的预警和应对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措施和建议我国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存款、放贷、支付结算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控制流动性风险,下面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1. 建立完善的流动性管理框架:商业银行应建立流动性管理体系,明确流动性政策、流动性监控、流动性风险评估等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
同时,应设立专门的流动性管理部门,负责监测和分析流动性风险。
2.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不同风险因素的监控,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及时识别和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减少和分散风险。
3. 加强流动性风险测试:商业银行应定期进行流动性风险测试,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流动性压力测试,以评估在市场紧缩情况下的资金需求及应对措施。
4. 多元化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应积极扩大资金来源途径,降低对单一渠道的依赖。
可以通过债券发行、吸引境外资金、拓展非银行机构的合作等方式,确保多样化的资金来源。
5. 合理设置流动性缓冲区: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设置流动性缓冲区,确保在出现流动性紧张情况下有足够的资金储备进行应对。
6. 建立应急机制和预案: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和应对预案,包括应急资金供应渠道、协同合作机制等,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7. 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提升: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人员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培训,提高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建立良好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文化。
总之,商业银行在管理流动性风险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建议,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应对能力。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商业银行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挑战,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及管理对策建议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及管理对策建议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已经成为了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
其中,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及管理对策建议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宏观因素宏观经济的波动是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经济不景气时,市场流动性会变得越来越紧张,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也会逐渐减少。
另外,货币政策的调控也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央行收紧货币政策时,市场流动性也会变得越来越紧张,商业银行会面临更大的流动性风险。
2、内部因素商业银行自身运营情况也会对流动性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过于单一,主要依赖一种短期资金来源,那么当这种资金来源减少时,流动性风险就会增大;另外,在资产配置方面,如果商业银行倾向于大量投资非流动性资产,也会导致流动性风险的增大;同时,商业银行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也会对流动性产生重要影响。
1、优化业务结构,建立多元化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应该坚持“资金池”原则,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和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来降低流动性风险。
例如,可以通过发行金融债券来增加银行资本金,提高流动性;同时,可以积极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增加外部资金来源,提高流动性。
2、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资产负债管理是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核心。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严格控制负债结构,提高存款质量,并建立灵活的资产负债调整机制。
同时,应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财务风险,加强内部控制。
3、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测和评估商业银行应该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
通过建立流动性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及时发现流动性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和扩散。
4、提高应对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应对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应急演练。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开展流动性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应对思考
市场调研与统计分析9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开展流动性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应对思考王曦(中国建设银行审计部)摘要:文章论述了新形势下,由于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带来的影响,分析了开展相关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实施难点及解决途径,同时提出了审计重点内容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深刻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资金来源、经营环境、业务模式的变化,商业银行的同业、资金业务迅速增长,利率市场化逐步放开,部分商业银行出现资金来源稳定性不足、资产流动性降低、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加大,流动性风险隐患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
个别银行和局部流动性问题还易引发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紧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面临不断增长的挑战,商业银行加强自身流动性风险管理刻不容缓。
为促进商业银行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2018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自2018年7月起施行。
新规出台,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新要求表现在:一是新引入三个量化指标。
其中,净稳定资金比例适用于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含)以上的商业银行,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适用于资产规模小于2000亿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匹配率适用于全部商业银行。
二是进一步完善流动性风险监测体系。
对部分监测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合理优化,强调其在风险管理和监管方面的运用。
三是细化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相关要求,如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融资管理等。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普遍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金融监管部门统一制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以及流动性管理相关指标,从宏观层次上进行监督与管理,构建完善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控制系统,保持金融系统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探讨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探讨流动性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银行可能面临资产负债表短期到期债务的无法偿还和资本不足的情况。
由于资产负债表的短期到期负债较长期负债更容易造成银行偿付能力的压力,流动性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
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
这包括明确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策略,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并配备专业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人员。
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应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确保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实施。
商业银行应定期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和应急计划演练。
流动性压力测试是指模拟各种不利情况下的流动性冲击,评估银行在不同情景下的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
应急计划演练则是指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演练,以确保银行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流动性危机。
商业银行应建立合理的流动性监管指标和流动性管理工具。
流动性监管指标可以帮助银行监控和评估其流动性风险水平,如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资本比率等。
流动性管理工具可以帮助银行调整其资产负债表和优化流动性,如借贷市场、流动性池等。
通过灵活使用这些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管理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合作,共同应对流动性风险。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建立流动性联合救助机制,共享流动性风险和减轻单个银行的流动性压力。
商业银行还应加强与监管机构的合作,遵守相关的监管要求,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透明度和可持续性。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要合理估计流动性风险,准确评估流动性风险的规模和影响,避免风险估计不准确导致的问题。
要做好流动性风险的快速预警与应急处置工作,即时掌握市场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流动性风险进一步扩大。
要做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信息披露与沟通工作,增强市场信心和投资者信任。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是保障银行稳定运营和偿付能力的重要环节。
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定期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和应急计划演练,建立合理的流动性监管指标和流动性管理工具,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合作,以及注意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几点思考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的资金或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获得充足的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简而说之,流动性风险管理就是要保证银行资金来源与运用在总量和期限上的相匹配。
【Abstract】Liquidity risk refers to the risk that although commercial bank has solvency,but they can not obtain sufficient fund in time,or they are unable to obtain adequate funds at a reasonable cost to deal with the risk of asset growth or pay off the due debts. In short,liquidity risk management is to ensure the source and application of bank funds matche the total amount and the term.
标签: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1 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流动性风险增大
1.1 从内部经营管理看,新兴业务使流动性风险成倍放大
传统的银行业务与新兴业务结构变化如下表:
①从传统角度看,存贷比是流动性管理的核心指标之一,但从2016年公开数据看,A股上市城商行平均的存贷比大多低于60%,个别银行存贷比只有40%,远低于75%的监管控制水平。
大量资金通过资管计划、信托投资绕过贷款规模控制,形成新的资金运用渠道。
资管计划、信托投资形式多样,打包、嵌套、转让等,现金流错综复杂,流动负债配置到非流动资产,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②随着理财产品的推出,表外理财资金来源和运用需要单独匹配,流动性风险管理等式从单一变成多项,表外理财的流动性也隐含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1.2 从外部环境变化看,客户行为不确定性增大流动性风险
①大客户逐利增加负债来源不稳定性。
很长时期以来,“二八定律”一直是传统金融机构的战略。
“争二弃八”的高端化集中趋势、金融机构与金融资源向中心城市集中的趋势,形成了金融机构客户服务战略。
市场利率化使大客户资金流动性增强,资金容易大起大落,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
②存款理财化和互联网金融颠覆性创新,使传统的客户行为分析失效。
互联网金融颠覆性创新使得办理业务便捷,无需通过银行的传统渠道,资金流动瞬间从A端到B端,资债管理系统(ALM)基于历史的客户行为分析失效,流动性风险增大。
③“市场失灵”初现,导致流动性风险骤增。
国家坚定推进金融“去杠杆、防
风险”,MPA监管日趋严峻,央行通过短期政策工具替代长期资金投放,市场资金难以确定,当市场资金紧缺时,以正常的价格难以吸收到资金。
④经济下行,信用风险释放转化增加流动性风险。
信用风险加大时,银行可能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去吸引资金与储户,甚至影响银行的财务稳定性,致使银行出价再高也有可能得不到资金。
2 新形势下银行流动性风险应对措施
2.1 推进业务转型,从业务模式上减轻流动性风险
①向零售化转型。
“争二弃八”的高端化集中趋势、金融机构与金融资源向中心城市集中的趋势,不仅使得普惠金融难以突破,也使传统金融机构面临业务过度竞争、息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金融脱媒增大等困惑,最终阻碍了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拥有了西方发达国家潜在的“长尾”客户基础,中产阶级群体、以城市工薪阶层为主的社区大众群体、在校生群体、农民工群体以及小微企业群为主的“长尾群体”的绝对收入水平已经具有规模经济价值、数量庞大且具有广泛而个性的金融需求[1]。
统计数据表明,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由2011年2049元,增长到2015年的3072元,增长50%。
月均消费支出也由2011年的664元,增长到2015年的1012元,增长52%;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测算,2014年中产家庭的数量占全国城市家庭总数的63%,个人消费总额占到了全国个人消费总额的76%。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彻底摆脱“二八定律”的束缚,及时运用“长尾理论”战略思维,当务之急是迅速提升自己的能力。
商业银行要将数据作为重要战略资产之一,充分应用数据革命带来的科技成果,有效地利用和挖掘“长尾”客户市场潜力,提高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及时实现经营转型,从而增强客户和资金的稳定性,减轻流动性风险压力。
②向轻型化转型。
一是“轻资本”方面,大力发展低风险、轻资本业务。
将资源配置向小微金融、零售金融、投资银行、交易银行等市场前景广、资本占用少的业务领域倾斜,从而增加抵御的能力;二是“轻资产”方面。
配置流动性强的资产,保持资产的快进快出,促进资产流转,实现资产证券化常态化。
三是“轻成本”方面。
在利率市场化情况下,高质量的负债更多要靠客群经营和产品带动,客群拓展重点要公私联动,通过财富管理、交易银行、资产管理等业务服务于客户核心价值链,通过深耕“圈”和“链”来实现批量获客,从单纯的产品服务提供商转向客户價值的创造者,显著增加客户黏性,实现客户存款的自然留存,增加现金流入,控制现金流出,从而降低流动性风险。
③向智慧化转型。
主动迎接网络金融挑战,从围剿到合作,加大网络产品创新力度,提高网络创新效率,围绕拳头产品快速构建起集电子渠道、网络营销和服务、系统为一体的体系化竞争优势,减少网络金融的冲击,将劣势变优势来化解流动性风险。
2.2 优化管理机制,利用管理工具防范流动性风险
常用的管理工具包括资产负债管理、现金流管理、风险限额管理、压力测试和应急预案,各种管理工具优化建议如下:
①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专項管理措施,新兴的信托投资业务,大多具有期限长等特点,在流动性管理上列为中长期资产进行管理。
因此,有必要专门配置中长期流动负债与之对应,在内部计算存贷比时,将应收账款投资中非标准资产计入贷款项,同时减少期限错配风险。
如通过发行债券(同业存单)补充中长期流动性。
②现金流管理。
设置动态现金流调整项,用以对客户行为分析的调整,调整项以过去六个月通过网络消费支付或转出资金每日均值计算,按照各期天数调整现金流出值。
③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
以ZX银行为例,设置流动性限额管理指标及限额值如表3,各银行机构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④压力测试。
如压力假设-存款流失项,将存款流失比率的重度、中度、轻度压力指标分别提升5%。
另外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压力测试范围,压力假设如负债端机构理财减少,重度、中度、轻度压力指标分别下降25%、50%、100%情景,测试表外理财业务的流动性。
⑤应急预案要高度重视同业战略合作救助。
通常突发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原因主要是市场失灵和操作迟缓造成,事件具有短暂性特点,在我们的应急预案中,原则上遵循自我救助、同业救助、人民银行救助等顺序。
自我救助主要措施包括大力组织存款、调整资产组合、控制贷款投放、提前收回贷款、卖出持有债券、变卖固定资产、要求股东增补股本金等。
但自我救助时间比较长,难以迅速解决风险问题。
同业救助是通过银行间市场融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交易系统等方式,及时融入资金,包括同业存款、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票据回购等。
人民银行允许动用存款总额1%的存款准备金,同业互助行之间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一般情况下能迅速缓解风险事件。
人民银行救助包括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融资包括短期再贷款或再贴现,或提出个案救助申请。
在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后,仍存在严重支付困难但又不符合再贷款条件的,可以申请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
一般将流动性欠佳的地方债用于质押到人民银行,一旦需要,可立即启动常备借贷便利(SLF),迅速缓解风险事件。
3 结语
流动性风险管理首先是确保支付,然后求资金效益,在实际工作中要适度把握流动性与效益性的平衡,不能为了保流动性而留有大量的闲置资金。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业务策略是根本,管理工具只是通过数据计算方法监测、计量和控制风险,最终需要通过调整业务结构达到流动性与效益性的最佳平衡。
【参考文献】
【1】朱笑悦.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及其管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