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十四经脉4111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十四经络循行 PPT

十四经络循行 PPT
2020/9/23
2020/9/23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联
系心系、肺、咽及目系,属 心络小肠,从肺部浅出腋下, 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至掌 后豌豆骨部,入掌内,止于 小指桡侧端。
本经左右各9穴,起于极泉, 止于少冲。主治心、胸、神 志病。
2020/9/23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
循行于上肢外侧的后缘,绕行肩 胛部,内行线从缺盆进入,下行 络心,属小肠,联系胃、咽;上 行线从缺盆至目外眦、耳,分支 从面颊抵鼻,止于目内眦。
本经左右各19穴,起于少泽, 止于听宫。主治头、颈、五官病; 热病及神志病。
2020/9/23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足太阳经起于目内眦,循行
至头顶并入络脑;分支至耳上角;主干 经脉从头顶向下到枕部,循行于脊柱两 侧,经过背腰臀部,入内属膀胱络肾, 向下贯臀,止腘窝;枕部分支向下循行 于背腰部主干经线外侧,至腘窝部相合 后循行于小腿后侧,经过外踝之后,前 行止于小趾外侧端。
鼻外侧(承泣)下行,入上齿,环绕口唇, 交会承浆,循行过下颌、耳前,止头角;主 干线从颈下胸,内行部分入缺盆,属胃络脾; 外行部分循行于胸腹第二侧线,抵腹股沟处, 下循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2趾外侧端,分支 从膝下3寸和足背分出,分别到中趾及足大趾。
左右各45穴,起于承泣,止于厉兑。主治 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热病及本经 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左右各67穴,起于睛明,止于至阴,主 治头项五官、项、背、腰、下肢及神志 病及背俞穴主治的相应脏腑及神志病。
足少阴肾经
肾足少阴起于足小趾之下,斜走足心,
经舟骨粗隆下、内踝后侧,沿小腿、腘窝、 大腿的内后侧上行,穿过脊柱,属于肾, 络膀胱;另有分支向上行于腹部前正中线 旁0.5寸,胸部前正中线旁2寸,止于锁骨 下缘。肾部直行脉向上穿过肝、膈,进入 肺中,再沿喉咙上行,止于舌根两旁;肺 部支脉,联络于心,流注于胸中。

《十四经脉第二讲经络总论》讲座课件

《十四经脉第二讲经络总论》讲座课件

5
(三)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1.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
2.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 部衔接。
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 在头面部相接。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阴经与阴经(即手足三 阴经)在胸部交接。
第一章 经络总论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 脉。 经脉是经络的主干、主体部分;络脉是经脉 的分枝,是经络的细小部分。
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 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体 系,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10/9
针灸学 经络总论
1
第一节 经络沟通内外 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二、经络的临床应用 说明病理变化 指导辨证归经 指导针灸治疗
2019/10/9
针灸学 经络总论
10
复习题:
1.经络系统的组成?
2.十二经脉的名称?(手太阴肺经、…)
3.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 5.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
经络系统
经脉
十二经脉 附属于 奇经八脉
络脉
十五络 浮络 孙络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2019/10/9
针灸学 经络总论
2
一、十二经脉
定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内容: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十二经脉
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十四经络循行与穴位PPT课件

十四经络循行与穴位PPT课件
少陽經:有陽氣減弱之意義,其位置在半表、半裡,屬於太陽與陽明之間
陽明經:是陽氣發展之最後階段,亦是在太陽和少陽兩經陽氣之基礎上, 繼續發展之意義,故陽明者為兩陽合明之簡稱,其位置在太陽與 少陽之裡面,故有陽明為合之稱。
二、陰經
太陰經:有陰氣旺盛之意義,因為其位於三陰經之最表層,故有太陰為 開之稱。
少陰經:有陰氣減弱之意義,其位置在太陰與厥陰之中間,故有少陰為 樞之稱,亦即本經在兩陰經之間,起著樞紐之作用。
,肩前臂有發炎的症狀與運動不易。 4.亢進時出現的病症:便秘,腹脹痛,頭痛,
肩與前臂部疼痛,指痛,體熱,口乾, 在熱的情況下變糟糕。 5.衰弱時出現的病症:腹瀉,腹痛,腸功能減弱, 暈眩,上肢無力,身體冰冷,皮膚異常 (出疹、搔癢,咽喉炎),輕微咳嗽, 在熱的情況下好轉。
12
足陽明胃經
循行路線 1.起於眼下 2.繞面 3.入齒 4.還唇 5.循喉嚨 6.下膈 7.屬胃絡脾 8.下挾臍 9.至膝下 10.入足中指
7
十二經脈&任督兩脈
8
手太陰肺經
循行路線 1.起於中焦 2.下絡大腸 3.還循胃口 4.上膈屬肺系 5.出腋下 6.至肘中 7.入寸口 8.出大指之端
9
手太陰肺經
肺經共11穴,原穴為太淵穴,絡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偏歷穴, 是陰氣最盛的經絡,主治裡症虛症,與大腸經為表裡。
1.主要器官與組織:鼻,肺,皮膚。 2.器官功能:呼吸,代謝,局部影響,部分的分泌機能
厥陰經:是陰氣發展之最後階段,開始重新向陽之方面轉化過程,亦即 是在太陰和少陰兩經陰氣交盡之際,其位置在太陰與少陰之裡
4பைடு நூலகம்
經絡之作用
經絡系統密切聯係周身的組織和臟器,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 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中医十四经络图解学习资料演示课件.ppt

中医十四经络图解学习资料演示课件.ppt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 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 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 病症。
精选课件
权健松江工作室
主要病候: 脏腑病: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 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 心惕惕如人将捕之,烦心,心痛, 黄疸,肠澼。 经络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坐 而欲起,目如无所见,口热、舌干、 咽肿,上气,嗌干及痛,脊、股内 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 痛。
精选课件
权健松江工作室
手厥阴心包经
十二经脉之一。该经起于胸中,出 来归属于心包,贯穿横膈,联络上、 中、下三焦。其分支从胸中分出, 到达两肋部;在腋下三寸的部位向 上至腋窝下 。
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手心热, 肘臂曲伸困难,腋下肿,胸胁胀闷, 心痛,心烦,面红,目黄,喜笑无 常等。
精选课件
权健松江工作室
任脉是奇经八脉之一,与督、冲二脉皆起 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 岐”。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任 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本经腧 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症及相 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 和可治疗神志病。
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 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 疗神志病。如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症。
脾经失调主要与运化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 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 要的作用。若脾经出现问题,会出现腹 胀、便溏、下痢、胃脘痛、嗳气、身重 无力等。此外,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 胀等均显示脾经失调。
精选课件
权健松江工作室
主要病候 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
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 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症。 (三)主治概要

针灸学基础-经络学说腧穴十四经脉ppt课件

针灸学基础-经络学说腧穴十四经脉ppt课件

指出:
太阳经头痛——羌活 少阳经头痛——柴胡
阳明经头痛——白芷
厥阴经头痛——吴茱萸
28
第二节 腧穴
一、腧穴的概念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疗法施术的部位。 二、腧穴的分类 十四经穴—凡属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经外奇穴—十四经穴以外,临床逐渐发现有奇效的穴位;或一个穴名有几个刺激点而无从归经的穴位,称 “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阿是穴—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为腧穴,“以痛为腧”。还有“天应穴”、“不定穴”等之称。
19
四、经络的作用
1、沟通联系作用 2、运输渗灌作用 3、感应传到作用 4、调节平衡左右
20
经络的作用——沟通联系作用
经络具有联络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的作用 主要表现:
1.脏腑与外周肢节的联系——经筋、 皮部 2.脏腑与五官九窍的联系——经别 3.脏腑之间的联系
(1)十二经脉分别络属一脏一腑,加强了相为表里关系的脏腑之间的联 系
38
第二节 腧穴——特定穴的意义
(九)八脉交会穴 1.含义: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交会的八个腧穴。 2.分布:肘膝关节以下 3.应用:治本经及奇经八脉的病变。 (十)交会穴 始见于《甲乙经》) 1.含义:两经及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或会合的腧穴。 2.分布:头面、躯干部 3.应用:治本经及相交经脉的病变。
21
经络的作用——运输渗灌作用
经脉为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具有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的作用 《灵枢·脉度》:“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灵枢·脉度》:“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22
经络的作用——感应传导作用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ppt课件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ppt课件

2019
-
20
(二)主治概要 1.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
2.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证
2019
-
21
(三)常用腧穴
外关 (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 阳维脉) 【定位】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 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1.手指疼痛,肘臂屈伸不 利,肩痛,上肢偏瘫。 2.热病,偏头痛,目赤肿 痛,耳鸣耳聋。 3.胸胁痛。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头面、五官病证为主,以及本经循行
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
2019
-
15
(三)常用腧穴
合谷 (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处。 【主治】1.头面一切疾患,如头痛,下齿痛,口眼歪斜,鼻衄, 鼻渊,耳聋,痄腮,失喑,目赤肿痛。 2.胃肠病主要配穴之一,如胃脘痛,腹痛,便秘,痢 疾。 3.外感病:发热恶寒,无汗多汗,咳嗽,疟疾。 4.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狂躁证。
十四经脉和常用腧穴
2019
-
1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1.体表路线:
起于胸部外上方的
中府穴→上肢内侧前缘
→止于拇指桡侧端的少
商穴。 →腕后1.5寸→ 食指端交大肠经。 2.体内联系: 属肺,络大肠。并
与胃、气管、喉咙联系。
2019 2
(二)主治概要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痛、
外感等呼吸系统病证及经脉所过部位病 症。
2019
-
29
七、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鼻翼旁,上行 眼眶下缘,折回下行口角,在下 颌角前分成两支,一支上额角, 另一支下沿颈前外下行缺盆,循 乳中,夹脐旁两寸,经下肢前缘 下行,止于足次趾外侧端。胫部 支脉从膝下三寸至中趾外侧,跗 部支脉从足背至足大趾内侧端, 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体内:属胃,络脾。入上 齿龈。 2019 -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整理版ppt
14
手太阴肺经
整理版ppt
15
手太阴肺经
整理版ppt
16
手太阴肺经
作用:醒脑开窍,清热利咽。 主治: 咽喉肿痛,中风昏迷,中暑呕吐,小儿惊
风,癫狂,咳嗽,鼻衄。 操作:向上斜刺0.1寸,或点刺放血,可灸。 特定穴属性:手太阴肺经的井穴。
整理版ppt
17
手太阴肺经小结
1、联系脏腑有肺、大肠、胃、膈、咽喉、气道。 2、本经腧穴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共11穴。左右
拇长展肌腱之间 。 取法:两手虎口垂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
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为穴。
整理版ppt
10
手太阴肺经
整理版ppt
11
手太阴肺经
作用:祛风宣肺,通络止痛。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歪
斜,偏头痛,颈项强痛,牙痛。 操作:向肘斜刺0.5-1寸,可灸。 特定穴属性: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
,耳鸣耳聋,聤耳。 操作:直刺0.5~1.0寸。闭口针刺,针刺后不要张口
。 附注:《备急千金要方》:牙齿痛配下关。
整理版ppt
51
足阳明胃经
天枢 Tianshu ST 25 特定穴属性:大肠的募穴。 定位:脐中旁开2寸。
整理版ppt
52
足阳明胃经
整理版ppt
53
足阳明胃经
作用:调理肠腑,利湿调经。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
整理版ppt
65
足阳明胃经
丰隆——化痰要穴,减肥要穴
肥胖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肥胖症主要与脾胃的
功能密切相关,其病理机制为本虚 标实,本为脾胃不足,运化失司, 标为痰、湿、热、滞,故治疗肥胖 症应从脾胃入手。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共87页PPT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共87页PPT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87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溜”。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阳明大肠经
“面口合谷收”的现代研究: 有实验分析,口面部的感觉传入与合谷穴区的感觉传入
在脊髓背根节、孤束核、网状结构、丘脑及大脑皮质内的 投射终止区相邻或重叠,都有可能发生会聚和互相作用, 实现功能上的整合,这也成为了“面口合谷收”最直接的 现代医学阐释。 文献来源:于晓华,吴富东,. “面口合谷收”的机制研究概况 [J]. 针刺研究,2011,(5).
手阳明大肠经
功 用:通经活络,疏散风热。 主 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风疹,瘰疬。 操 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可灸。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阳明大肠经
迎 香 yíngxiāng LI20 定 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
点处。《内经》形容为:去爪甲角如韭叶。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太阴肺经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太阴肺经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太阴肺经
作用:醒脑开窍,清热利咽。 主治: 咽喉肿痛,中风昏迷,中暑呕吐,小儿惊
风,癫狂,咳嗽,鼻衄。 操作:向上斜刺0.1寸,或点刺放血,可灸。 特定穴属性:手太阴肺经的井穴。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阳明大肠经
功用:清热解表,苏厥开窍。 主治:牙痛,咽喉肿痛,手指麻木,热病,昏厥等。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特定穴属性: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穴 Hegu LI4 定位:第1、2掌骨间,约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取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阳明大肠经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 本经共有20穴。15穴分布在上肢背面的桡侧
,5穴在颈、面部。起于商阳,止于迎香。 常用穴位:
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迎香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穴:Shangyang LI1 定 位:食指桡侧指甲后穴。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阳明大肠经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头痛,颈项痛,目赤肿痛,鼻出血,齿痛, 咽喉肿痛,指挛,臂痛,口眼歪斜,热病无 汗,闭经,滞产,痢疾,小儿惊风等。
操作:向肘斜刺0.5-1寸,可灸。孕妇禁刺。 特定穴属性:“六总穴”之一,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附注:“无汗合谷补,复溜泻”;“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太阴肺经
【循行路线】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穿过 膈肌,入属于肺,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中府), 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尺泽)入 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分支:从 前臂(列缺穴)处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 经气于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针。”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太阴肺经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太阴肺经
作用:清肺降气,和肠舒筋。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吐泻,
胸部胀满,小儿惊风,肘臂挛痛等。 操作:直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特定穴属性:手太阴肺经合穴。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太阴肺经
列缺 Lieque LU7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阳明大肠经
曲池 Quchi LI11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
连线中点。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阳明大肠经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阳明大肠经
曲池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咽喉肿痛,牙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 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滞产。
针灸学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十四经脉
从经脉图中读出什么,取决于采取什么样的 读图思维——是按图索骥,还是得意忘形!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十四经脉
【十四经脉】是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总称。 【经穴】是归属于十二正经和任脉、督脉的
腧穴。又称十四经穴。是全身腧穴的主要 部分。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太阴肺经
脉,六总穴之一。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太阴肺经
六总穴: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 少腹三阴谋。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太阴肺经
少商穴 Shaoshang LU11 又称:鬼信 定位:拇指桡侧甲角旁约0.1寸。 取法:沿甲底部引水平线与沿指甲桡侧缘引垂线交
拇长展肌腱之间 。 取法:两手虎口垂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
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为穴。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太阴肺经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太阴肺经
作用:祛风宣肺,通络止痛。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歪
斜,偏头痛,颈项强痛,牙痛。 操作:向肘斜刺0.5-1寸,可灸。 特定穴属性: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孕妇禁刺。 特定穴属性: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 现代研究:针刺曲池可调节肠道蠕动、降血压。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阳明大肠经
肩髃 Jiānyú(LI 15) 定位: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
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阳明大肠经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太阴肺经小结
1、联系脏腑有肺、大肠、胃、膈、咽喉、气道。 2、本经腧穴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共11穴。左右
对称。 3、本经主要病候以肺系疾病为主,以及上肢内侧病症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阳明大肠经
【循行路线】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1、2掌骨之 间(合谷)行于上肢外侧前缘,至肩端(肩髃),向后与 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会,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 ,进入胸腔络肺,通过膈肌下行,入属大肠。 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 夹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经气于(迎 香穴)处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手太阴肺经
穴位: 本经共11个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
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手太阴肺经
尺泽穴 Chize LU5 定 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取 法:仰掌,微屈肘,在肘横纹中可摸到
肱二头肌腱,其桡侧凹陷处为穴。 附 注:《循经考穴编》:“曲手如弓,方可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