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教案(全)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
《生物化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化学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
2. 掌握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3. 理解生物化学在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化学的定义和发展趋势2. 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 生物化学在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物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内容及应用。
2. 难点:生物化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生物化学》相关章节。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PPT或教学图表。
3. 教学PPT或幻灯片:包含生物化学的定义、发展、研究对象和方法等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引入相关实例,引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如:“什么是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
2. 讲解概念:介绍生物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解释生物化学的发展趋势,如:“生物化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它在未来有哪些潜在的发展方向?”等。
3. 展示实例:通过PPT或教学图表,展示生物化学在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如:“生物化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生物化学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等。
4.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解答学生对生物化学的疑问,如:“你对生物化学有什么疑问?”,“生物化学在你们看来有哪些应用前景?”等。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是否清晰地解释了生物化学的概念和发展趋势,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生物化学》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和基本单位。
3. 理解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和基本单位3. 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生物体中的应用。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教学设计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教学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生物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分子的化学组成- 讲解生物分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展示不同生物分子的实验鉴别方法2. 酶的特性与酶促反应- 探讨酶的特性和功能- 进行酶活性实验,观察酶促反应的速率变化3. 光合作用与呼吸过程- 介绍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的基本原理- 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的相关实验教学步骤1. 引入- 通过提出问题或图片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兴趣2. 知识讲解- 分步骤讲解生物分子的化学组成、酶的特性与酶促反应、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的基本原理3. 实验操作演示- 对每个实验进行操作演示,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4. 学生实验- 将学生分成小组,指导他们按照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并解答他们的问题5. 结果分析与讨论-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加深对生物化学实验的理解6. 总结- 对本次实验的要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掌握实验技巧和实验原理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方法、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结论等2. 实验操作技能评价-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包括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步骤的规范操作等3. 科学思维评价- 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源- 生物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 PowerPoint演示文稿- 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范例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教材-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分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2.掌握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功能;3.理解生物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机制;4.掌握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技术。
教学内容:1.生物分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a.蛋白质:氨基酸的构建、肽键和多肽的形成;b.糖类:单糖、双糖和多糖的组成;c.脂质:甘油与脂肪酸的结合;d.核酸:核苷酸的构建和DNA、RNA的结构。
2.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和功能:a.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原肌球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b.酶的结构和功能:酶的催化作用原理;c.糖类与脂质的相互作用和功能:糖类的能量存储和脂质的组成;d.核酸的相互作用和功能:DNA的遗传信息传递和RNA的蛋白质合成。
3.生物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机制:a.酶促反应:酶与底物的结合和酶活性调控;b.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和还原的概念;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的产生和利用;d.代谢途径:糖酵解、脂肪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
4.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技术:a.凝胶电泳:蛋白质和DNA的分离和鉴定;b.高效液相色谱: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c.质谱分析:生物分子的质量测定和结构鉴定;d.核磁共振:分析生物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座和课堂演示,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实验:设计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和鉴定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3.讨论: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加深对生物分子的理解和应用;4.学习辅助工具:使用多媒体教学、实验仪器和电子数据库等辅助工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1.学生期中和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2.实验报告评价: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3.参与度评价:考核学生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积极程度;4.学习反馈评价:听取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资源:1.教科书:生物化学教材;2.多媒体资料:生物分子的结构模型和反应示意图;3.实验室设施:凝胶电泳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分析仪等。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
《生物化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理解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 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 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分支学科2. 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物学问题(2) 具备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3. 情感目标(1) 培养对生物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 增强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创新精神二、教学内容1. 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生物化学的定义(2)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3)生物化学与生物学、化学的关系2.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2)核酸的结构与功能(3)糖类的结构与功能3. 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分支学科(1)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2)生物化学的分支学科(3)生物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化学的定义、概念和原理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大分子的实例,加深对结构与功能的理解3. 实验演示法:展示生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四、教学准备1. 教材和参考书:准备生物化学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2. 课件和教案:制作课件和教案,以便于课堂教学3. 实验器材:准备生物化学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4. 网络资源:收集生物化学相关的网络资源,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生物化学》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掌握生物分子的检测方法和技术(2) 了解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3) 理解生物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2. 能力目标(1) 具备生物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3) 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3. 情感目标(1) 培养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2) 增强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创新精神二、教学内容1. 生物分子的检测方法和技术(1)光谱分析法(2)色谱分析法(3)电泳分析法2. 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1)实验原理和实验设计(2)实验操作步骤和技巧(3)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3. 生物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1)实验室安全知识(2)实验药品和试剂的安全使用(3)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分子的检测方法、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2. 实验演示法:展示生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能力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化学实验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四、教学准备1. 教材和参考书:准备生物化学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2. 课件和教案:制作课件和教案,以便于课堂教学3. 实验器材:准备生物化学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4. 网络资源:收集生物化学相关的网络资源,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生物化学》教案(《生物化学》教案(六)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理解酶的本质和特性(2) 掌握酶促反应的原理和动力学(3) 了解酶的应用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2. 能力目标(1) 能够分析和解释酶促反应的速率曲线(2) 具备设计酶实验和处理酶反应数据的能力(3) 提高对酶在工业和医学领域应用的认识3. 情感目标(1) 培养对酶研究的兴趣和热情(2) 增强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创新精神二、教学内容1. 酶的本质和特性(1)酶的定义和分类(2)酶的结构与功能关系(3)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的温和性)2. 酶促反应的原理和动力学(1)酶促反应的机理(2)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米氏方程、速率曲线)(3)酶活性的测定方法3. 酶的应用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酶在工业中的应用(例如:洗涤剂、生物燃料)(2)酶在医学和诊断中的应用(例如:药物代谢、疾病诊断)(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抑制剂、激活剂)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酶的本质、酶促反应原理和酶的应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酶应用案例,加深对酶的理解3. 实验演示法:展示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酶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生物化学》教案(七)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理解代谢途径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途径和调控(3) 了解代谢疾病和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2. 能力目标(1) 能够分析和解释代谢途径中的关键步骤和调控机制(2) 具备设计代谢实验和处理代谢数据的能力(3) 提高对代谢途径在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应用的认识3. 情感目标(1) 培养对代谢研究的兴趣和热情(2) 增强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创新精神二、教学内容1. 代谢途径的概念和分类(1)代谢途径的定义和特点(2)代谢途径的分类(糖代谢、脂肪代谢、氨基酸代谢)(3)代谢途径的调控机制2.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途径和调控(1)糖酵解途径和柠檬酸循环(2)氧化磷酸化和呼吸链(3)光合作用的途径和调控3. 代谢疾病和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1)代谢紊乱与代谢疾病(2)药物设计中的代谢考虑(3)个人化医疗与代谢组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代谢途径的概念、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途径和调控2. 案例分析法:分析代谢疾病和药物设计的案例,加深对代谢途径的理解3. 实验演示法:展示代谢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代谢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生物化学》教案(八)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2) 掌握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机制(3) 了解基因表达调控和突变的基本原理2. 能力目标(1) 能够分析和解释遗传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的结构与功能是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解这些概念对于后续章节的学习至关重要。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
《生物化学》教案(一)第一章:生物化学导论1.1 生物化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1.2 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3 生物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1.4 生物化学实验安全与实验室规范《生物化学》教案(二)第二章:蛋白质化学2.1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2 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氨基酸2.3 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2.4 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分析方法《生物化学》教案(三)第三章:核酸化学3.1 核酸的基本组成与功能3.2 核酸的分类与结构特点3.3 核酸的生物合成过程3.4 核酸酶与核酸分析方法《生物化学》教案(四)第四章:酶学4.1 酶的基本概念与特性4.2 酶的分类与命名4.3 酶的作用机制与动力学4.4 酶的调节与应用《生物化学》教案(五)第五章:碳水化合物与脂质化学5.1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功能5.2 脂质的分类与功能5.3 糖脂与糖蛋白的结构与功能5.4 碳水化合物与脂质的代谢途径《生物化学》教案(六)第六章:代谢途径与能量转化6.1 概述生物氧化与代谢途径6.2 糖酵解途径6.3 三羧酸循环(TCA循环)6.4 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链《生物化学》教案(七)第七章: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7.1 蛋白质的结构层次与功能多样性7.2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7.3 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7.4 脂质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教案(八)第八章:生物膜与信号传导8.1 生物膜的组成与结构8.2 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8.3 信号传导途径与细胞内通信8.4 生物膜与信号传导在生理与疾病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教案(九)第九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调控9.1 DNA复制与损伤修复9.2 转录与翻译过程9.3 遗传密码与氨基酸序列9.4 基因表达调控与细胞分化《生物化学》教案(十)第十章:生物化学实验技术10.1 光谱分析技术与色谱法10.2 电泳技术与质谱法10.3 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技巧10.4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重点解析重点解析:1. 生物化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研究内容与方法、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
标题:生物化学教案完整
一、课程介绍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命体内化学反应和过程的科学,它连接了生命科学和化学两个领域。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广泛,包括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新陈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以及临床生物化学等内容。
我们的教案将涵盖这些基础领域,并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目标
1、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糖、脂质、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他们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2、掌握生物体内能量转换和代谢的机理,理解生物氧化的过程,了解代谢调节的基本原理。
3、理解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与表达机制,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
4、掌握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物质在生物膜中的转运过程。
5、了解临床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血液生化,肝功能,肾功能,以及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
三、课程内容及活动
1、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我们将分章节讲解各个知识点,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能量转换和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临床生物化学等。
2、实践活动:我们将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生物化学实验,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内容包括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酶促反应的速度测定,DNA的提取和纯化等。
四、评估方式
评估方式将包括作业,测验,实验报告,以及期末考试。
这些评估方式旨在全面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参考资料
我们将提供一系列的参考书籍和在线资源,以帮助学生在课堂外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生物化学的相关内容。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学习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2.掌握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常用仪器和试剂;3.熟悉生物化学实验的实验流程和数据分析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试剂1.设备:显微镜、恒温水浴、酶标仪等;2.试剂:无水乙醇、苯酚、硫酸、甲醛、五氯酚、硫化碳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实验一:蛋白质定性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未知蛋白质溶液;(2)在试管中加入Biuret试剂;(3)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如果出现紫色,则说明蛋白质存在。
2.实验二:酶的活性测定步骤:(1)将一定量的酶溶液和底物溶液分别加入试管中;(2)将试管放入恒温水浴中保持固定温度;(3)根据一定时间内底物消耗量的测定结果,计算酶的活性。
3.实验三:核酸磷酸化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的核酸溶液加入试管中;(2)加入适量的磷酸和反应媒介;(3)通过显微镜观察核酸的磷酸化程度变化。
4.实验四:脂质酯化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的脂质溶液和酸性催化剂加入试管中;(2)加热试管,在高温下反应一定时间;(3)观察产物和溶液颜色的变化,判断酯化反应的进行程度。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室的安全,操作时佩戴实验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具;2.注意使用实验设备和试剂的正确使用方法;3.在操作中要细心、准确,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4.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卫生。
五、实验数据分析1.对于蛋白质定性实验,根据试剂对蛋白质溶液的反应结果来判断蛋白质的存在;2.酶的活性测定可以根据底物的消耗量来计算酶的活性;3.核酸磷酸化实验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核酸的磷酸化程度变化来判断实验结果;4.脂质酯化实验可以通过产物和反应溶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酯化反应的进行程度。
六、实验总结与体会通过完成这些生物化学实验,我学习到了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常用仪器试剂的使用方法。
在实验中,我注意了安全操作,遵循了实验步骤,得到了准确的实验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我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果,并从中深化了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1. 通过氨基酸的分离,学习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2. 掌握氨基酸纸层析法的操作技术(点样、平衡、展层、显色、鉴定)。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在两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其上的有机溶剂和水组成层析溶剂。
物质在层析过程中,由于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导致其在滤纸上的移动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试剂及配置1. 扩展剂:将20ml正丁醇、5ml冰醋酸和15ml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放出下层水层。
2. 氨基酸溶液:0.5%的赖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及它们的混合液(各组分浓度为0.5%)。
3. 显色剂:0.1%水合茚三酮正丁醇溶液。
四、实验器材1. 层析缸2. 毛细管3. 喷雾器4. 层析滤纸五、实验操作步骤1. 取层析滤纸一张,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3cm处用铅笔画一直线,在直线上每隔2cm做一记号。
2. 点样:用毛细管将各氨基酸样品分别点在这五个位置上,干后再点一次,每点在纸上扩散的直径最大不超过3mm。
3. 扩展:用线将滤纸缝成筒状,纸的两边不能接触。
将滤纸直立于层析缸中。
4. 展层:将扩展剂倒入层析缸,使溶剂液面低于滤纸上的点样线。
5. 显色:当溶剂前沿接近滤纸顶端时,取出滤纸,晾干。
6. 显色:将晾干的滤纸浸入显色剂中,晾干后观察结果。
六、实验报告要求1.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结果与分析、讨论等部分。
2. 结果与分析: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各氨基酸在层析图谱上的位置,计算Rf值。
3. 讨论部分:总结实验心得,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2. 点样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污染滤纸。
3. 展层过程中要保持滤纸直立,避免溶剂前沿扩散。
4. 显色过程中要注意显色剂的使用量,避免过量。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
RNA的种类和功能: mRNA、tRNA和rRNA 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核酸的生物功能:遗传 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 达
糖类结构与功能
单糖的结构和性质
葡萄糖、果糖等单糖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学意 义
糖蛋白和糖脂的结构和功能
糖基化修饰对蛋白质和脂质的影响及其生物 学意义
多糖的种类和功能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多糖的结构和功能
疾病预防与控制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研究疾病发生的生物化学机制和危险因素, 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策略。
健康评价与监测
运用生物化学指标,评价个体健康状况和营养水平,为制定个性 化的健康计划提供参考。
07
实验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实验室基本安全规则
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熟悉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如穿戴适当 的防护服、了解紧急出口和急救设备等。
02
研究范围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 与功能、生物小分子代谢、基因 表达调控、信号转导等。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方法,了解生物 化学领域的前沿动态。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知 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进行生物化学实验 和科研的能力。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 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氮代谢途径及调控机制
1 2
蛋白质降解与氨基酸代谢
阐述蛋白质在体内的降解过程,以及氨基酸的脱 氨基作用和转氨基作用,探讨氨基酸在体内的生 理功能和相关疾病。
尿素的合成与排泄
介绍尿素循环的过程、关键酶和调控机制,以及 尿素在体内的生理功能和相关疾病。
3
核酸的代谢
2024年《生物化学》教案(完整)-(带)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带附件)《生物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2)掌握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3)理解酶的催化作用、酶促反应动力学和酶的调控机制;(4)掌握生物膜的结构、功能及物质跨膜运输;(5)了解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原理和途径;(6)掌握生物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7)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及其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3)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
二、教学内容1.生物化学基本概念(1)生物化学的定义(2)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3)生物化学的应用领域2.生物分子(1)糖类(2)脂质(3)蛋白质(4)核酸3.酶(1)酶的概念和特性(2)酶促反应动力学(3)酶的调控机制4.生物膜(1)生物膜的结构(2)生物膜的功能(3)物质跨膜运输5.细胞信号转导(1)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原理(2)细胞信号转导的途径6.生物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1)生物能量代谢(2)生物物质代谢7.分子生物学技术(1)基因工程(2)蛋白质工程(3)生物芯片技术三、教学安排1.学时分配(1)理论教学:48学时(2)实验教学:16学时(3)小组讨论:4学时2.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分析法(3)实验法(4)小组讨论法3.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2)网络资源(3)实验设备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1)课堂参与度(2)实验报告(3)小组讨论表现2.结果评价(1)期中考试(2)期末考试(3)平时成绩五、教学建议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3.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4.关注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仪器的使用、样品的处理和数据分析。
3、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常见生物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移液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
(2)学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提取和定量分析方法。
2、难点(1)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
(2)理解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推断和解释。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2、演示法:教师示范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
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设备:移液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电泳仪等。
2、实验材料和试剂:蛋白质样品、核酸样品、各种缓冲液、显色剂、电泳凝胶等。
3、多媒体教学资源:实验操作视频、PPT 等。
五、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例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都与生物化学有关,比如食物的消化、药物的作用等。
那么,如何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些生物化学过程呢?”2、实验原理讲解(15 分钟)(1)以蛋白质含量测定实验为例,讲解双缩脲法的原理,即蛋白质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铜离子结合形成紫红色络合物,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
(2)结合示意图和简单的化学反应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演示(15 分钟)(1)教师在讲台上逐步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包括样品的准备、试剂的添加、仪器的使用等。
(2)强调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如移液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离心机的平衡和转速设置等。
4、学生分组实验(60 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2)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协作、交流讨论。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
《生物化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 掌握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3. 理解生物化学在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1. 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 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3. 生物化学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介绍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引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展示生物化学在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重要性。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生物化学教程》等。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PPT或板书重点内容。
3. 教学实例:准备相关的实例材料,如科研论文、案例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情况。
2.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生物化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生物化学》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和生物合成过程3. 理解生物大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二、教学内容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点和功能2. 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和生物合成过程3. 生物大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介绍生物大分子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生物大分子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如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等。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展示生物大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物大分子在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生物化学教程》等。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PPT或板书重点内容。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O C
O C + 3H2O
度过大时甚至不显色。 3、黄色反应 芳香族氨基酸和所含芳香族氨基酸的蛋白质 OH黄色物质
含有苯环结构的氨基酸,如酪氨酸和色氨酸遇硝酸后,可被硝化成黄色的硝基苯的衍生物,该 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进一步形成深橙色的硝醌酸钠(加碱后颜色变深可能是由于硝醌酸化合物的生 成) 。 多数蛋白质分子含有带苯环的氨基酸,所以有黄色反应,苯丙氨酸不易硝化,一般情况下几乎 无黄色反应,若同时加入少量浓硫酸,则能得到明显的正反应。皮肤、指甲和毛发等遇浓硝酸变黄
C C C
OH + H2N OH R
H C R COOH
C C
H + NH3 + CO2 + RCHO OH
O
O 还原型茚三酮 O C C C O C O 蓝紫色 此反应的适宜 pH 值为 5~7,同一浓度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在不同 pH 条件下的颜色深浅不同,酸 N H C C C O
O C C C O OH H + NH3+ HO HO C
五、操作
1、双缩脲反应 取少量尿素结晶,放在干燥试管中。用微火加热使尿素熔化。熔化的尿素开始硬化时,停止加 热,尿素放出氨,形成双缩脲。冷后,加 10%氢氧化钠溶液约 1mL,振荡混匀,再加 1%硫酸铜溶 液一滴,再振荡。观察出现的粉红颜色。要避免添加过量硫酸铜,否则,生成的蓝色氢氧化铜 能掩盖粉红色。 向另一试管加卵清蛋白溶液约 1mL 和 10%氢氧化钠溶液约 2mL,摇匀,再加 1%硫酸铜溶液 2 滴,随加随摇。观察紫玫瑰色的出现。 2、茚三酮反应 (1)取 2 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和甘氨酸溶液 1mL,再各加 0. 5mL0.1%茚三酮水溶液, 混匀,在沸水浴中加热 1~2 分钟,观察颜色由粉色变紫红色再变蓝。 (2)在一小块滤纸上滴一滴 0.5%甘氨酸溶液,风干后,再在原处滴一滴 0.1%茚三酮乙醇溶液, 在微火旁烘干显色,观察紫红色斑点的出现。 3.黄色反应 向 7 个试管中分别按下表加入试剂,观察各管出现的现象,有的试管反应慢可略放置或用微火 加热。待各管出现黄色后,于室温下逐滴加入 10%氢氧化钠溶液至碱性,观察颜色变化。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
《生物化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掌握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3. 理解生物化学在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生物化学的定义: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和化学反应的科学。
研究范围: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等。
2. 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光谱分析法:利用光谱仪器分析生物分子的结构和成分。
色谱法:通过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进行分离和检测。
质谱法:利用高能电子撞击生物分子,测定其质量和结构。
3. 生物化学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性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等的研究对于理解生物体的功能和疾病机制至关重要。
代谢途径的研究:生物体内部的化学反应途径对于能量供应、物质转化和疾病发生等过程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化学的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技术,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生物化学实验案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化学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生物化学定义、研究范围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生物化学实验案例的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应用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生物化学》教案(二)五、教学目标1. 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3. 理解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内容1.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的组成、多肽链的折叠和三维结构。
蛋白质的功能:酶催化、结构支持、运输和免疫等功能。
2. 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凝胶过滤法:利用分子大小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离。
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蛋白质的电荷性质进行分离。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版四篇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版四篇第1篇:生物化学实验课授课教案《生物化学实验》教案蛋白质的呈色反应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及主要连接方式;2.呈色反应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纲要1 凡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物质,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铜离子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2 肽键的数目不同,产生双缩脲反应的颜色也不完全相同,在淡红色与紫红色之间3 一切蛋白质都有双缩脲反应4凡含有游离a-氨基酸的蛋白质,胨,多肽及氨基酸(脯氨酸及羟脯氨酸除外)均可在中性溶液中与茚三酮共热呈现兰紫色反应,即茚三酮反应思考题:举例几种代表性的蛋白质呈色反应?主要参考书: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科学出版社,20XX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XX 实验学时:学时1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蛋白质的变性、沉淀、凝固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观察各种理化因素对蛋白质性质的影响2.分析和掌握变性、沉淀、凝固之间的联系和差别。
教学内容纲要1.重金属盐类(铅、铜、银、汞等盐类)可与蛋白质的游离羟基生成不溶的蛋白盐沉.2.蛋白质溶液加热,增多分子碰撞,当分子动能达到凝固温度临界值时,其冲动力使键断裂破坏分子内部立体构型,而失去天然蛋白质的性质,溶解度减小,而形成不可逆的沉淀3.蛋白质水溶液中加酒精至相当浓度时,酒精使蛋白质胶体粒子脱水,从而降低蛋白质在溶液中的稳定性,而产生沉淀,若迅速加水,稀释减低酒精浓度,沉淀可复溶。
但如酒精接触时间过长,引起蛋白质变性,则沉淀不能复溶。
思考题: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主要参考书: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科学出版社,20XX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XX 实验学时:学时2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蛋白质的两性反应和等电点的测定教学目的和要求1.学习了解蛋白质两性解离性质。
2.掌握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
教学内容纲要1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虽然大多数的氨基与羧基以肽键结合,但总有一定数量自由的氨基和羧基,以及酚基、巯基、咪唑基等酸碱基团,因此蛋白质和氨基酸一样是两性解离电质。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课件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PPT课件第一章:生物化学实验基本原理与技能1.1 生物化学实验的目的与意义解释生物化学实验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强调实验对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作用1.2 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介绍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强调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1.3 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介绍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演示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第二章:生物化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2.1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讲解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2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解读讲解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强调数据分析在实验结果解释中的重要性第三章:生物化学实验操作技巧与实例3.1 生物化学实验操作技巧讲解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强调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规范性3.2 生物化学实验实例解析介绍经典生物化学实验案例分析实验操作步骤和结果的关联性第四章:生物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与设备4.1 生物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作用和操作方法强调仪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4.2 生物化学实验常用设备讲解实验室常用设备的结构与功能强调设备操作的安全性和正确性第五章:生物化学实验安全与环保5.1 生物化学实验安全知识讲解实验室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强调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控制5.2 生物化学实验环保知识介绍实验室废物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强调实验室环保的重要性和责任意识第六章:蛋白质实验6.1 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介绍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基本原理演示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步骤6.2 蛋白质的纯化与鉴定讲解蛋白质纯化方法和技术介绍蛋白质鉴定的方法和原理第七章:酶实验7.1 酶的提取与纯化讲解酶提取和纯化的方法和原理强调酶活性检测的重要性7.2 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介绍酶活性测定的方法和原理讲解酶活性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第八章:碳水化合物实验8.1 碳水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介绍碳水化合物提取和分析的方法强调碳水化合物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8.2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实验讲解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实验方法和原理介绍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第九章:脂质实验9.1 脂质的提取与分析讲解脂质提取和分析的方法强调脂质在生物体中的功能和作用9.2 脂质代谢实验介绍脂质代谢的实验方法和原理讲解脂质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第十章:核酸实验10.1 核酸的提取与纯化介绍核酸提取和纯化的方法和原理强调核酸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10.2 核酸的检测与分析讲解核酸检测和分析的方法和原理介绍核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的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物化学实验基本原理与技能:理解实验设计的原则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是进行生物化学实验的基础。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氨基酸的纸层析一、实验目的1.通过氨基酸的分离,学习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2.掌握氨基酸纸层析法的操作技术(点样、平衡、展层、显色、鉴定)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
层析溶剂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
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是用Rf值(比移)来表示的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
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
三、实验试剂及配置1.扩展剂将20ml正丁醇和5ml冰醋酸放入分液漏斗中,与15ml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分层,放出下层水层。
2.氨基酸溶液0.5%的赖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及它们的混合液(各组分浓度为0.5%)3. 显色剂0.1%水合茚三酮正丁醇溶液四、实验器材层析缸;毛细管;喷雾器;层析滤纸五、实验操作1.取层析滤纸一张,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3cm处用铅笔画一直线,在直线上每隔2cm做一记号2.点样用毛细管将各氨基酸样品分别点在这五个位置上,干后再点一次,每点在纸上扩散的直径最大不超过3mm3.扩展用线将滤纸缝成筒状,纸的两边不能接触。
将滤纸直立于层析缸中。
待溶剂上升15-20cm 时取出滤纸,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自然干燥或用吹风吹干。
4.显色用喷雾器均匀喷上0.1%茚三酮正丁醇溶液,然后置烘箱中烘烤5min(100℃)或用热风吹干即可显示出各层析斑点。
5.计算各氨基酸的Rf值六、思考题何谓Rf值?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注意:做纸层析的实验要求同学们带铅笔和直尺。
实验二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显色反应实验目的1.了解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原理2.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双缩脲反应实验原理尿素加热到180℃左右,生成双缩脲并放出一分子氨。
双缩脲在碱性环境中能与Cu2+结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有肽键,其结构与双缩脲相似,也能发生此反应。
2024年《生物化学》标准教案完整
2024年《生物化学》标准教案完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化学》教材第三章,主要详细讲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
内容包括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特征,蛋白质折叠和修饰过程,以及蛋白质在生物体内重要功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2. 掌握蛋白质折叠和修饰过程;3. 解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功能;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蛋白质折叠和修饰过程,以及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2. 教学重点: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蛋白质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蛋白质功能实例,引发学生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20分钟)(1)蛋白质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2)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3)蛋白质三级结构:多肽链折叠后空间结构;(4)蛋白质四级结构:多个多肽链组合;(5)蛋白质折叠和修饰过程;(6)蛋白质功能。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一道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答。
5.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2. 黑板右侧:蛋白质折叠和修饰过程,蛋白质功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2)解释蛋白质折叠和修饰过程;(3)举例说明蛋白质功能。
答案:(1)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排列顺序;二级结构是指α螺旋、β折叠等局部空间结构;三级结构是指多肽链折叠后空间结构;四级结构是指多个多肽链组合。
(2)蛋白质折叠和修饰过程包括新生多肽链折叠、二硫键形成、糖基化等。
(3)蛋白质功能包括催化、运输、免疫、调节等。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1.浸泡:用镊子取醋酸纤维薄膜1张(7cm×2cm识别出光泽面与无光泽面,并在角上用笔做上记号)放在缓冲液中浸泡20分钟。
2.点样:把膜条从缓冲液中取出,夹在两层粗滤纸内吸干多余的液体,然后平铺在玻璃板上(无光泽面朝上),将点样器先在放置在白瓷反应板上的血清中沾一下,再在膜条一端1cm处轻轻地水平水平划线(注意样品线两头与膜条两侧保留一定间隙),这样即在膜条上点上了细条状的血清样品。
重点与难点
1.点样的大小,展层剂的配制。
主要内容与课堂安排
实验四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一、主要内容
掌握氨基酸的薄层层析操作过程,学习应用薄层层析来分离和鉴定某些物质。
(一)原理:薄层层析法是一种微量而快速的层析方法。一般薄层层析法是把吸附剂如氧化铝或硅藻土涂步于薄板上(玻璃或金属)成一薄板,把要分析的样品溶液滴加到薄层的一端,用适当的溶剂进行展开而达到分离、鉴定和定量物质的目的。因为层析是在薄层上进行的,所以称它为薄层层析法。
3.透析过程中搅拌蒸馏水能加快透析速度。
主要内容与课堂安排
实验三蛋白质的盐析和透析
一、主要内容
(一)了解蛋白质的沉淀作用。
1.原理: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至一定浓度,蛋白质即沉淀析出,这种作用称为盐析。
2.操作:(1)取10%鸡蛋白溶液5ml,加入等量饱和硫酸铵溶液,微微摇动试管,使溶液混合后静置数分钟,蛋白即析出。如无沉淀可再加少许饱和硫酸铵溶液;(2)取少许沉淀混合物,加水稀释,观察沉淀是否会再溶解,另取剩余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硫酸铵粉末,使其成为硫酸铵的饱和液,观察沉淀产生。
(二)蛋白质的透析
1.原理:蛋白质用盐析法沉淀分离后,需脱盐才能获得纯品,脱盐常用的方法为透析法
蛋白质在溶液中因其胶体质点直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无机盐及其他低分子物质可以透过,故利用透析法可以把经盐析法所得的蛋白质提纯,即把蛋白质溶液装入透析袋内,透析袋可用玻璃纸、火棉胶、动物膜、羊皮纸等制成,将袋口用线扎紧,然后把它放进蒸馏水或缓冲液中进行透析,这时盐离子通过透析袋扩散到水或缓冲液中,蛋白质分子量大,不能透过透析袋而被保留在袋内,通过不断更换袋外蒸馏水或缓冲液,直至袋内盐分透析完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目录实验一糖的颜色反应 (1)实验二糖的还原作用 (3)实验三多糖的实验 (4)实验四糖的旋光性和变旋现象 (5)实验五血糖的定量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 (7)实验六人血清中总胆固醇的测定 (8)实验七牛奶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9)实验八牛奶中酪蛋白的提取 (11)实验九牛奶中酪蛋白含量的测定 (12)实验十氨基酸的纸层析 (14)实验十一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 (16)实验十二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18)实验十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20)实验十四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22)实验十五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23)实验十六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25)实验十七紫外光吸收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26)实验十八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 (28)实验十九过氧化物酶的作用 (29)实验二十溶菌酶的提纯结晶 (30)实验二十一酵母RNA的提取 (31)实验二十二 RNA的定量测定(苔黑酚法) (32)实验二十三 DNA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33)实验二十四荞麦中总黄酮的定性定量研究 (33)实验一糖的颜色反应[实验目的及要求]1. 掌握莫式(Molisch)试验鉴定糖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塞式(Seliwanoff)试验鉴定酮糖的原理和方法。
3. 掌握杜式(Tollen)试验鉴定酮糖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1.莫式试验:糖经无机酸(浓硫酸、浓盐酸)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后者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а-萘酚生成紫红色缩合物。
2.塞式试验:酮糖在浓酸的作用下,脱水生成5-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作用,呈红色反应;有时亦同时产生棕红色沉淀,此沉淀溶于乙醇,成鲜红色溶液。
3.杜式试验:戊糖在浓酸溶液中脱水生成糠醛,后者与间苯三酚结合成樱桃红色物质。
[实验仪器及用品]仪器:水浴锅。
器皿:吸管、试管。
实验药品:蔗糖、葡萄糖、淀粉、果糖、阿拉伯糖、半乳糖、а-萘酚、浓硫酸、95%乙醇、间苯二酚、盐酸、间苯三酚。
[实验试剂]莫式试剂:а-萘酚5g,溶于95%乙醇并稀释至100ml。
现用现配,并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塞式试剂:间苯二酚50mg,溶于100ml盐酸(V H2O:V HCl=2:1),现用现配。
杜式试剂:2%间苯三酚乙醇溶液(2g间苯三酚溶于100ml95%乙醇中)3ml,缓缓加入浓盐酸15ml 及蒸馏水9ml。
临用时配制。
[实验内容及步骤]一、莫式实验于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和少许纤维素(棉花或滤纸浸在1 ml水中),然后各加莫式试剂2滴,摇匀,将试管倾斜,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1.5 ml (切勿振摇!),硫酸层沉于试管底部与糖溶液分成两层,观察液面交界处有无紫色环出现。
二、塞式试验于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5 ml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1%果糖溶液,然后各加塞式试剂2.5ml,摇匀,同时置沸水浴内,比较各管颜色及红色出现的先后顺序。
三、杜式试验于3支试管中加入杜式试剂1ml,再分别加入1滴1%葡萄糖溶液、1%半乳糖溶液和1%阿拉伯糖溶液,混匀。
将试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并记录颜色变化的时间。
四、实验现象记录仔细观察实验中的颜色变化,对于塞式试验和杜式试验还需记录下颜色变化的时间。
实验二糖的还原作用[实验目的及要求]掌握糖的还原反应来鉴定糖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费林(Fehling)试剂和本尼迪(Benedict)试剂均为含Cu2+的碱性溶液,能使具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氧化,其本身则被还原成红色或黄色的Cu2O,此法常用作还原糖的定性或定量测定。
[实验仪器及用品]实验仪器:水浴锅实验器皿:吸管、试管实验试剂:硫酸酮、氢氧化钠、酒石酸钾钠、柠檬酸钠、无水碳酸钠、淀粉、蔗糖、葡萄糖。
[实验试剂]1. 费林试剂试剂A:CuSO4·5H2O 34.5 g,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500 ml。
试剂B:氢氧化钠125 g,酒石酸钾钠137 g,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500 ml。
临用时将试剂A与试剂B等体积混合。
2. 本尼迪试剂:柠檬酸钠(Na3C6H3O7·11H2O)及50 g无水碳酸钠,溶于400 ml蒸馏水中。
另溶解8.5 g硫酸铜于50 ml热水中。
将硫酸铜溶液缓缓加入柠檬酸钠-碳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搅拌,如有沉淀可过滤。
此混合液可长期使用。
[实验内容及步骤]于3支试管中加入费林试剂A和B各1 ml,混匀,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和1%淀粉溶液1 ml,置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取出,冷却,观察各管的变化。
另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和1%淀粉溶液1 ml,然后每支试管加本尼迪试剂2 ml,置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取出,冷却,和上面结果比较。
实验三多糖的实验[实验目的及要求]1.熟悉淀粉多糖的碘试验反应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了解淀粉的水解过程。
[实验原理]淀粉广泛分布于植物界,谷、果实、种子、块茎中含量丰富,工业用的淀粉主要来源于玉米、山芋、马铃薯。
本实验以马铃薯为原料,利用淀粉不溶或难溶于水的性质来制备淀粉。
淀粉遇碘呈蓝色,是由于碘被吸附在淀粉上,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不稳定,极易被醇、氢氧化钠和加热等使颜色褪去,其他多糖与碘呈特异的颜色,此类呈色物质极不稳定。
淀粉在酸催化下加热,逐步水解成分子较小的糖,最后水解成葡萄糖。
[实验仪器及用品]器材:研钵、布氏漏斗、抽滤瓶、表面皿、白瓷板、胶头滴管、电炉、石棉网、纱布、试管、烧杯、吸管、量筒、试管夹。
试剂:碘化钾、碘、淀粉、氢氧化钠、本尼迪试剂,浓硫酸、碳酸钠。
[实验内容及步骤]一、马铃薯淀粉的制备将马铃薯去皮,在研钵中充分研碎,加水混合,用纱布过滤,除去粗颗粒,滤液中的淀粉很快沉到底部,多次用水洗淀粉,抽滤,滤饼放在表面皿上,在空气干燥中即得。
二、淀粉与碘的反应1.置少量自制淀粉于白瓷板上,加1-3滴稀碘液(配制2%碘化钾溶液,加入适量碘,使溶液呈淡黄棕色即可),观察颜色变化。
2.取试管1支,加0.1%淀粉5 ml,再加2滴稀碘液,摇匀后,观察其颜色变化。
将管内液体分成3份,其中1份加热,观察颜色是否褪去。
冷却后,颜色是否全部恢复。
另2份加入乙醇或10%NaOH 溶液,观察颜色变化并解释之。
三、淀粉的水解反应在一小烧杯中加入1%淀粉溶液25 ml及20%硫酸1 ml,放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微沸后每隔两分钟取出反应液2滴置于白瓷板上做碘试验。
与此同时另取反应液三滴,用10%碳酸钠中和后,做本尼迪试验,记录试验结果并解释之。
实验四糖的旋光性和变旋现象[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糖的变旋现象,掌握用糖的旋光性测定糖浓度的方法。
2.学会使用旋光仪。
[实验原理]光是一种电磁波,光波振动的方向与光的前进方向垂直。
普通光的光波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振动。
但如果让它通过一个尼科尔(Nicol)棱镜(用冰洲石制成的棱镜),则透过棱镜的光就只在一个方向(偏振面)上振动,这种光就叫做平面偏振光。
偏振光能完全通过晶轴与其偏振面平行的尼科尔棱镜,而不能通过晶轴与其偏振面垂直的尼科尔棱镜。
当平面偏振光通过某种介质时,有的介质对偏振光没有作用,即透过介质的偏振光的偏振面保持不变。
而有的介质却能使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
这种能旋转偏振光的偏振面的性质叫做旋光性。
具有旋光性的物质叫做旋光性物质或光活性物质。
具有不对称结构的手性化合物都有旋光性。
能使偏振光的偏振面向右旋的物质,叫做右旋物质;反之,叫做左旋物质。
通常用"d"(拉丁文dextro的缩写,"右"的意思)或"+"表示右旋;用"l"(拉丁文laevo的缩写,"左"的意思)或"-"表示左旋。
偏振光的偏振面被旋光物质所旋转的角度,叫做旋光度,用"α"表示。
旋光度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物质的本性,还与溶液的浓度、液层的厚度、光的波长、测定温度以及溶剂的性质等等有关。
偏振光通过厚度为1dm,浓度含有1g/ml的待测物质的溶液所测得的旋光度称为比旋光度[α],它是物质的一个特性常数,如下式所示:[α]λt=α/cl式中 t:测定时的温度;λ:测定时所用光源的波长;α:实测的旋光度;c:溶液的浓度(g/ml);l:玻管的长度(dm)。
一个有旋光性的溶液放置后其比旋光度改变的现象称为变旋。
变旋的原因是糖从α-型变为β-型或由β-型变为α-型。
一切单糖都有变旋现象。
无α-,β-型的糖类即无变旋性。
[实验仪器及用品]仪器:旋光仪、电子天平。
器皿:容量瓶、烧杯、玻棒。
试剂:未知浓度的蔗糖溶液、10%葡萄糖溶液。
[实验内容及步骤]一、利用糖的旋光性测定糖的浓度1.转开样品管螺母,洗净玻管,然后向管中注满蒸馏水,盖上玻片,注意管中不能有气泡,玻片上的水渍必须擦干。
2.把样品放入旋光仪内,打开电源,待钠光源稳定1-2min 后,转动刻度盘,使目镜中两半圆的亮度相等,记下刻度盘的读书,以此为零点。
3.用蔗糖代替蒸馏水测其旋光度,并按公式计算出蔗糖的浓度。
二、糖的变旋现象用新配制的10%葡萄糖溶液按上法测其旋光度并计算比旋光度,以后每隔2h 测定其旋光度,计算比旋光度直至比旋光度不再改变,说明α-,β-型互变已达平衡。
实验五 血糖的定量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实验目的及要求]掌握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D-葡糖糖 D-葡萄糖酸+ H 2O 2[实验仪器及试剂]试管、移液管、UNICO-2000型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
酶试剂:葡萄糖氧化酶(GOD )、过氧化物酶(POD )、4-氨基安替吡啉(4-AAP )。
酚试剂:苯酚。
标准葡萄糖溶液:100 mg/dL (5.55 mmol/L)。
[实验步骤]按下表加入各反应物:GODPOD H 2O 2+4-AAP+苯酚 红色醌化物+H 2O计算 血糖含量=A 样/A 标×标准溶液浓度 [实验注意事项]1. 分离血清要求使用未溶血样品,否则测定结果偏大。
2. 要求在30 min 内分离血清,糖酵解在全血中以7%/h 进行。
3. 样本在4℃-8℃可稳定24h,样本放置时间过长会使结果偏低。
实验六 人血清中总胆固醇的测定[实验目的及要求]学会利用氧化酶法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胆固醇脂+H 2O 胆固醇+游离脂肪酸胆固醇+O 2 ⊿4胆甾烯酮+H 2O 2 2H 2O 2+4-AA+4-氯仿醌亚胺(红色)+4H 2O CEH :胆固醇脂酶 POD :过氧化物酶 CHOD :胆固醇氧化酶 4-AA :4-氨基安替吡啉醌亚胺在500nm 有特征吸收,且生成量与样本中的胆固醇含量成正比,可通过测定标准品反应生成的醌亚胺的吸光度值,计算出样本中胆固醇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