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概述
周易全书六十四卦全解
周易全书六十四卦全解【原创版】目录1.周易概述2.六十四卦的起源与含义3.六十四卦全解的主要内容4.六十四卦的应用与价值正文【周易概述】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主要研究宇宙万物的运行变化规律。
周易以八卦为基础,衍生出六十四卦,反映了古代先哲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总结。
周易的内容丰富,既包括哲学思想,也包括占卜预测,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对后世影响深远。
【六十四卦的起源与含义】六十四卦起源于古代先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最早的八卦代表了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八种基本的自然现象。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八卦逐渐演变为六十四卦,每一卦由两个八卦组合而成,共有 64 种组合。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有其独特的名称和寓意,反映了古代先哲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理解。
【六十四卦全解的主要内容】《周易全书六十四卦全解》是对六十四卦的详尽解读,内容包括卦辞、爻辞、象传、说卦传、序卦传、文言传、讲卦传、象辞、坎离传、互传等部分。
卦辞和爻辞是对每一卦和每一爻的解释,象传是对卦象的解释,说卦传是对卦义的阐释,序卦传是对卦序的解释,文言传是对卦辞和爻辞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讲卦传是对卦辞和爻辞的进一步阐述,象辞是对卦象的总结,坎离传是对八卦中坎离两卦的专门解释,互传则是对两卦之间关系的解读。
【六十四卦的应用与价值】六十四卦的应用广泛,既可用于占卜预测,也可用于哲学研究。
在占卜预测方面,六十四卦可以预测个人和民族的命运,指导人们的行为;在哲学研究方面,六十四卦反映了古代先哲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总结,体现了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
此外,六十四卦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卦辞、爻辞等文字优美,寓意深刻,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周易基础知识介绍
周易基础知识介绍周易基础知识介绍《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周易基础知识介绍,希望大家喜欢!周易基础知识介绍一、《周易》它是我国古代—部指导人们认识与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藉,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
对其书名含义,历代有多种各有一定道理的解说,其中东汉易学家郑玄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是讲“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二、阴阳《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观念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物万象,在其内部同时存两种相反的属性,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为用,处个不断的变化之中;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
并始终处于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
保持着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态势。
阴阳观念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周易》的主旨,就在于指导我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上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三、爻在《易经》中,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其中“—”称作阳爻。
“--’称作阴爻。
四、卦由阳爻和阴爻按照一定规律分别组合,进而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排列符号,就叫做“卦”,卦是为特定目的《占筮》而组成的符号排列,是《易经》的基本组成单位。
五、、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的统称:是由阳爻和阴爻按不同的组合规律.以三个爻为一组分别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易传·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八个由三个爻组成的卦,也叫经卦或单卦。
六、六十四卦由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就产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别由六个爻组成,也叫别卦或重卦,其中由八个单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纯卦,其卦名同单卦。
七、《易经》的构成《易经》有其特殊的文字体裁,即不分篇章节次,而是由六十四卦组成。
周易的名词解释
周易的名词解释周易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著作,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哲学性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是我国学派学说的创始之作,也是我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周易的名词解释如下:一、《周易》:周易是指《易经》,也叫做《易》或《易经》。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有“五经之首”、“千古之书”之称。
它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阐述人生哲学与宇宙观的经典之作。
二、易经:易经是《周易》的简称,它是一部古老的哲学著作,主要讲述了宇宙的运行规律、人生的哲理以及预测吉凶等内容。
易经以六十四卦为基础,通过六十四卦的排列组合和解释,揭示了宇宙的无限变化和人生的道理。
三、卦:卦是易经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指由爻所组成的八卦和六十四卦。
卦分为乾、坤、震、巽、离、坎、艮、兑八个基本卦,每个基本卦都由三个爻组成。
卦的形态有三个爻和六个爻两种,分别称为小卦和大卦。
四、爻:爻是卦的组成要素之一,它是由阴爻和阳爻组成。
阴爻用一条单横线表示,阳爻用一条阳横线表示。
在卦中,爻的排列组合决定了卦的性质和意义。
五、变:变是易经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表示宇宙的无限变化和人生的无常。
易经认为,宇宙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而人们应该学会适应变化,并从中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机遇。
六、象:象是易经的重要思想之一,它是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出宇宙和人生的规律和本质。
象有象辞和彖辞两种,象辞是对卦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解释,彖辞是对卦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分析和阐述。
七、吉凶:吉凶是易经用来预测事物发展和判断吉凶祸福的概念。
易经认为,吉凶是宇宙的自然规律,生活中的好坏和福祸都与个人的行为和修养有关。
通过卜筮和解卦,可以预测吉凶祸福,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八、洛书:洛书是一种根据易经的原理和方法所编制的占卜工具,它由九宫格和八数卦组成。
洛书是中国古代占卜的主要工具之一,通过投掷六个八数卦和六个六数卦,然后根据卦的排列组合和解释,进行卜筮和预测吉凶。
《周易》到底讲什么
《周易》到底讲什么《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被广泛认为是古代哲学的基石之一。
它以六十四卦为基础,通过解释卦辞和爻辞,探讨了宇宙的形成与运转、人类的行为伦理以及预测未来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分别是《周易》的起源与背景、《周易》的主要内容以及《周易》的影响与意义。
一、《周易》的起源与背景《周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商代和西周时期,追溯到约公元前11世纪。
这个时期,古代中国正处在诸侯争霸、国家衰落的动荡时期,人们渴望寻求一种能够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和破解难题的方法。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周易》应运而生。
据史书记载,周文王为了寻求治国安邦之道,命令总召公西华编纂历史,而编纂历史的过程中出现了六十四卦的概念。
后来,国人用卜筮与卦辞相结合,形成了《周易》。
“易”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指象征河流的“河川易水”。
因此,《周易》的字面意思是“用河川之流来解释人生的变化”。
二、《周易》的主要内容1. 卦与爻:《周易》的核心是六十四卦与爻辞,它们是由阴阳、刚柔、乾坤等概念组合而成的。
每一个卦由六条爻组成,每一条爻由阴阳两个爻位构成。
卦与爻通过变化的形式表达了宇宙的运行规律和事物的变化过程。
2. 卦辞与爻辞:《周易》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卦辞和爻辞。
卦辞是对六十四卦的解释,它们以简洁、深刻的文字阐述了卦象所代表的含义。
而爻辞是对每一爻的解释,旨在指导人们在某种情况下应如何行动。
卦辞和爻辞的解读需要通过玄学理论和象数推演来理解。
3. 阴阳五行:《周易》中提出了阴阳与五行的概念,它们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代表了一切事物的两个方面。
而五行则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属性,即金、木、水、火、土。
阴阳与五行的理论为《周易》提供了深刻的解释和应用。
三、《周易》的影响与意义1. 宇宙观与生活哲学:《周易》通过解读卦辞和爻辞,探讨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变化规律,深刻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周易》易经简介
《周易》易经简介《周易》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辞,孔子作十翼。
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易经的內容最早只是记载大自然、天文和气象等的变化,古代帝王作为施政之用,百姓用为占卜事象。
至孔子作传,始为哲理的书,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亦称为《羲经》、《周易》。
周者,周人也;易者,变易,简易,不易也,周人所作之《易》也。
《周易》,乃群经之首。
古代占筮之书及其解说,后被列入儒家经典。
《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
《经》有时称为《易经》或《古经》,是在专门从事卜筮的巫史们长期经验和记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传》是战国时人对《经》的解释说明,又称《易传》。
《易经》部分分六十四卦,《易传》分为七种十篇,汉代学者称之为“十翼”,“翼”即副翼经文之意。
古代典籍,夏曰《连山》、商曰《归藏》、周曰《周易》。
《周易》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渊薮,奠定了中国哲学的一些基本范畴,如“阴阳”,对中国人影响功莫大焉。
至今,上至鸿儒硕学,皓首穷经;下至街头卜者,研读谋生,无不奉为圭臬,浅人浅解之,深人深究之,也算是十三经中最深奥、最神秘的书了。
所以,作为中国人,不可以不读《周易》!易经通释:易的释义四种:1、上日下月为易,2、如蜥蜴变化为易;3、化繁就简为易;4、金乌,大日,生命。
经的释义三个:1、通“径”字,路径;2、经典;3、方法。
综合起来,易经的作用就是指导人们深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识天地、阴阳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科学奥秘,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际遇,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易经实际上涉及了六项内容:科学、数学、逻辑学、哲学、修行学、占卜学。
因此,它成为道教、儒教、阴阳术数的经典,三教在各自领域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
后汉郑玄在《易赞》中将“易”定义为:简易、变易、不易。
宇宙万物,时刻变化,人事亦如此,故曰“变易”;大宇宙之变化,井然有序,循环不已,有规律可循;小宇宙人之命运,同具法则性,故曰“不易”;正因有“不易”之法则,即能了解宇宙天地法则,可以遵循;同样,小宇宙人的动向,亦能预知,并可规范,故曰“简易”。
周易数学体系
周易数学体系摘要:1.周易概述2.周易与数学的关系3.周易数学体系的主要内容4.周易数学体系的应用5.周易数学体系的现代意义正文:1.周易概述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经典,主要研究事物变化的规律。
它通过卦象、爻辞等方式阐述了宇宙万物的运行变化规律,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文化、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易自诞生以来,历经千百年的演变,其内涵不断丰富,成为东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周易与数学的关系周易与数学的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
在古代,易学家们通过数学方法研究周易,发现了其中的数学规律。
周易的卦象、爻辞等都可以用数学方法进行解读和分析。
同时,周易的哲学思想也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因此,周易数学体系应运而生,成为古代中国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3.周易数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周易数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八卦:八卦是周易的基本元素,包括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
这八个卦相互组合,可以生成六十四种不同的卦象,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各种变化。
(2) 爻辞:爻辞是周易中用于解释卦象变化的文字,包括阳爻和阴爻。
通过爻辞,可以了解事物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
(3) 数理:数理是周易数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包括天地数、五行数、八卦数等。
通过数理,可以揭示事物变化的内在规律。
4.周易数学体系的应用周易数学体系在古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涉及领域包括天文、地理、医学、建筑等。
易学家们通过周易数学体系,研究自然界的规律,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此外,周易数学体系还对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著作都受到了周易数学体系的启发。
5.周易数学体系的现代意义时至今日,周易数学体系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国学经典《周易》简单介绍
国学经典《周易》简单介绍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
它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占卜学和文化智慧的综合体现,被誉为“中国智慧的总汇”。
本文将对《周易》进行简单的介绍。
《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被誉为“五经之首”。
《周易》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据传为周文王和周公所制。
《周易》的核心理论为“阴阳”和“易”。
“阴阳”是自然哲学的基本概念,它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两个对立面,如阴阳、动静、阴書阳化等。
而“易”则指变化的规律和方式,意味着事物在变化中存在一种秩序。
《周易》由六十四卦组成,每卦均以六爻(阴爻和阳爻的排列)组成,共计三百八十四爻。
这些卦象所代表的含义是作者以古人在天人合一、得天机、探大道的基础上,参照卜筮和哲学思考而形成的。
爻的组合形式各异,每一爻都有特定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通过对六爻的组合和变换,以及与其他卦象的联系,可以推演出不同的情况和结果。
《周易》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上卦和下卦。
上卦是由三个阴爻组成,下卦是由三个阳爻组成。
阴爻和阳爻组合之后形成不同的卦象。
每个卦象都有其独立的解释和引导意义,可以用来占卜运势、指导决策和研究人生哲学等。
同时,《周易》还蕴含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观念,如其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
《周易》的研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自古以来,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智者都对《周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
其中,包括宋代的程颐、朱熹等儒学大师,以及清代的王阳明、梁启超等思想家。
这些学者通过对《周易》的研究,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和演进。
如今,《周易》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化遗产,仍然对当代人们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人们通过学习和运用《周易》,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智慧,把握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同时,《周易》也引起了许多学者和爱好者的关注和研究,他们通过解读《周易》中的卦象和爻辞,来探索人类智慧的边界,探究宇宙和人生的意义。
总结而言,《周易》是一部道教哲学、占卜学和文化智慧的综合体现。
《周易》到底讲什么
《周易》到底讲什么我相信没有中国人不知道四书五经,我也相信没有多少人认真读过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中只有《易》讲的是哲学,而且是高深的哲学。
《易》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结晶,是伏羲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古代大思想家对天、地、人的认识和人如何顺应事理法则的经典。
伏羲氏画八卦,文王演绎八卦并作卦辞,周公作象词,孔子等人作《十翼》等。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
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是或《黄帝内经》,无不和《易》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
”《易》就是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认知世界,应该如何认知自我,从而做到持经达变,通达乐观。
《易》每一卦都是用来了解自己和周围社会的,64卦只是表示一种现象,卦没有好坏之分。
《易》分为上下两篇,其中上篇共有三十卦,下篇共三十四卦,共是六十四卦,而每一卦又有六爻组成,所以《易》一共有三百八十四卦。
《易》源自古圣贤们对宇宙人生之道的感悟,奥妙在于运用大自然中的规律,来贯通掌握人类社会的规律。
它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涵盖性,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智慧之库,也是我们心灵的一块栖息地。
有关《周易》的图书则大约相当于其他十二经的图书总和。
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为将相。
纵观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谋略家,象姜子牙、张良、诸葛亮,这些人对《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
孔子说读了《易经》就可以没有大过失,也不会犯大过失。
因为《易经》告诉我们现在如果这样,将来就会那样。
你自己去选择判断,经过理性的选择,那你还会犯什么大错呢?年纪轻的花一点时间读《易经》知道怎么过你后面用的日子,年纪大的花点时间看看《易经》就会知道这一辈子你到底过的怎么样。
《易经·乾卦》开篇就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古人效法自然,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从不停息,这就是君子的精神。
而今天做事就是快快快快,什么都变快了,四季都变了,夏天过了就是冬天,秋天没有了;冬天过了就是夏天,春天没有了。
周易的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经典,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自周朝以来,历代学者对《周易》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易学文化。
以下是我阅读《周易》后的笔记摘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二、易学的基本概念1. 易:易有变易、简易、变易之意,指的是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
2. 乾坤:乾坤是易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乾为天,坤为地,代表宇宙的阴阳变化。
3. 八卦:八卦由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基本图形组成,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
4. 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由八卦相重组合而成,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代表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不同状态。
三、易学的基本原则1. 变易: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变化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2. 阴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对立面组成的,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3. 八卦:八卦是宇宙间万物变化的象征,通过八卦可以推断事物的发展趋势。
4. 变爻:六十四卦中的每一爻都代表着一种变化,通过观察变爻可以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
四、周易卦辞摘抄1. 乾卦:乾,元亨利贞。
君子以自强不息。
2. 坤卦: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以厚德载物。
3. 震卦:震,亨。
震来虩虩,笑言哑哑。
君子以恐惧修省。
4. 巽卦:巽,小亨。
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5. 坎卦:坎,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6. 离卦:离,利贞。
亨。
畜牛,利艰贞。
7. 艮卦: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闻其声。
利见大人。
8. 兑卦:兑,亨。
利贞。
亨,利贞。
五、周易爻辞摘抄1. 初九:潜龙勿用。
2.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3.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4.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5.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6. 上九:亢龙有悔。
7. 初六:履霜,坚冰至。
8.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周易读后感通过阅读《周易》,我深刻体会到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又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周易基本知识
周易基本知识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要的经典之一,被誉为“易学之宗”。
它是古代先贤们对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具有深远的哲学思想和实用价值。
下面将从周易的起源、基本概念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起源周易最早出现在中国商朝晚期,主要是由商朝末年的先贤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得出的。
周易最早的版本是《周易》或称《易经》,它是由《周易》和《易传》两部分组成。
《周易》是六十四卦的核心内容,而《易传》则是对六十四卦的解释和注释。
二、基本概念1. 六十四卦:周易的核心内容是六十四卦,每卦都由六爻组成,爻有阳爻和阴爻之分。
阳爻用阳线“——”表示,阴爻用阴线“—”表示。
六十四卦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各种状态和变化规律。
2. 阴阳:阴阳是周易理论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宇宙万物对立而统一的两个方面。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构成了宇宙的基本运行规律。
3. 变卦:变卦是指卦爻在变化过程中的状态。
在周易中,变卦是通过阴爻变阳爻或阳爻变阴爻来表示卦的变化。
4. 卜筮:卜筮是周易的应用之一,通过卜筮可以预测吉凶祸福、决策抉择等。
卜筮方法有多种,包括操策、批卦等。
三、应用价值周易作为古代中国的一种哲学思想和实用工具,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 人生哲学:周易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提倡顺应天道、顺势而为,对于指导人生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2. 决策管理:周易的卜筮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在决策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通过卜筮可以清楚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未来的走向,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3. 修身养性:周易强调修身养性、内外合一,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
通过研读周易,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修养。
4. 预测趋势:周易中的六十四卦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各种状态和变化规律,通过研究卦象和爻辞,可以预测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趋势。
周易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实用价值。
通过研读周易,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指导人生道路,做出明智的决策。
关于《周易》的古诗词
关于《周易》的古诗词摘要:1.《周易》概述2.《周易》与古诗词的关系3.《周易》对古诗词的影响4.举例说明《周易》在古诗词中的运用5.结论:总结《周易》对古诗词的重要性和价值正文:《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著作,是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哲学思考的结晶。
它通过卦象、爻辞等方式阐述了宇宙万物的运行变化规律,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周易》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文学、哲学、宗教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与《周易》有着密切的关系。
许多古代诗人在创作诗词时,都受到了《周易》哲学思想的启发和影响。
在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易》的卦象、爻辞、道德观念等方面的运用,使得古诗词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
《周易》对古诗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周易》的卦象和爻辞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许多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周易》卦象和爻辞,为自己的作品增色添彩。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这里的“青青园中葵”寓意着《周易》中的“兑”卦,象征喜悦和和谐。
其次,《周易》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对古诗词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诗人们在作品中融入《周易》的仁爱、诚信、谦逊等道德观念,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中通过“草”的枯荣,展现了生命的新陈代谢和周易中“生生不息”的哲学思想。
再者,《周易》的阴阳五行学说在古诗词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许多诗人在作品中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阐述宇宙万物的运行变化,使诗词作品更具哲学内涵。
如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诗中以阴阳变化的月亮象征人生的悲欢离合,表达了《周易》中“变”的哲学观念。
周易概论
周易概论绪论一、《周易》是儒家经典,在汉代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
二、《周易》与现代日常生活的关系1、取名:陈确、蒋中正2、人的身体:阴阳、易医文化3、地名、建筑名、书名(《贞元六书》)、年号(贞观)4、卦格第一章《周易》之成书第一节周易释名1、郑玄:周易周普,无所不备。
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2、孔颖达《五经正义》周,地名。
题周易有别于余代。
3、易,蜴。
取其变化之意。
蜴,身色无恒,日十二变。
4、易之意义四说:①蜴,变化;②日月为易,象阴阳也;③变易,改换。
变易之总名,改换之殊称。
④《周易》为周代筮书。
易为古代官名,决疑断志。
易初为官名,转为书名。
第二节卦和卦爻辞一、易经之结构1、现存周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
经即易经,传是对经的解释,称为易传。
它们虽属同一部书,却产生于不同的朝代,一般认为易经是商周之际的作品,而易传是春秋或战国时期的作品。
2、经:卦、卦辞、爻辞。
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经三十卦,乾卦——离卦;下经三十四卦,咸卦——未济卦。
传:彖辞,象辞,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彖:解释64卦的卦名、卦义及卦辞象:解释卦之上下两象及两象之六爻、爻辞系:对易经的通论,追述易经的筮法和八卦的起源,论述易经的哲理。
文言:解释乾、坤两卦的卦辞的爻辞序卦:解说64卦的排列顺序说卦:说明八卦所象的事物和所体现的原理及其变化杂卦:杂论64卦的卦义3、《周易》“世历三古,人更三圣”三古:上古、中古、下古;三圣:伏羲(画后天八卦图),文王(演六十四卦),孔子(作传)二、八卦和六十四卦2、六十四卦3、卦爻之细分卦有卦象、卦名、卦辞。
卦象指卦的图像,卦名即卦之名称,卦辞即系于卦象之下解说卦象的。
爻,有爻象、爻名、爻题与爻辞,爻象即爻的阴阳之象,爻题即爻之题识,爻名指阴爻、阳爻,爻辞是系与爻之下解释爻的。
以九、六标明爻的性质,九为阳爻,六为阴爻。
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以初、二、三、四、五、上标明爻的位次,标明爻位的一个字与爻性的一个字相结合,就成为每一爻的题识,即每一爻的爻题。
国学经典《周易》简单介绍(精选)
1.国学经典《周易》简单介绍《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
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
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
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
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2.《周易》成书时间成于西周顾颉刚关于《周易》卦爻辞制作年代的考证结论,认为周初作。
李学勤也认为顾颉刚此文“推定经文卦爻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为学者所遵信,可以说基本确定了《周易》卦爻辞年代的范围,是极有贡献的”。
成于战国大多学者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
易传的成书问题,自欧阳修《易童子问》与苏轼之后,数百年来已经罕有人再信是孔子所做了,钱穆、顾颉刚、冯友兰、郭沫若、李镜池等等海内外的学者名家均断定司马迁《史记》的说法不足信。
其称易传为孔子所做,若非司马迁之误,就必是汉儒刘歆所伪窜。
根据《易传》的内容来看,应是在孟子、荀子的性命天道之学出现以后的作品,有明显的黄老道家与阴阳家色彩。
成于西汉顾颉刚根据箕子和康侯两条卦爻辞,指出《周易》卦爻辞为文王所作的传统说法不可信。
周易的概括
周易的概括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是中华文化的典范。
作为一本重要的经典之一,周易的内容及其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周易的概括出发,简要介绍周易及其主要特点。
1. 周易的来源和历史周易也称《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
最早的《易经》据说起源于商周时期,是一部凝结了古代中国人千百年智慧和哲学思考的经典著作。
传说中,《易经》是由卜筮学家伏羲所写,后由周文王、邵公(周武王的大司马)等人加以发扬光大,逐渐形成现在的《周易》经文。
2. 周易的内容和结构《周易》一共包含了64个六爻卦,每个卦由六条爻线组成,共有384条爻线,其中包含着众多的象征和哲学思考。
卦与卦之间通过相生和相克的关系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价值观。
3. 周易的主要思想作为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思考的经典,《周易》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包括天人合一、阴阳相互转化、五行生克等。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易学的核心思想——“变”。
易学认为,人类处在变化不已、运动不息的世界中,只有适应这个变化、跟随变化,才能生存和发展。
因此,易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变化。
4. 周易的影响自古至今,《周易》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甚至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影响。
许多重要历史事件都与《周易》有着密切关系。
例如,周公旦在推翻商朝时,用《周易》的思想指引企图实现社会的变革;唐朝时期,张衡提出的天文学“图经”就是基于《周易》的卦象而设计的。
总之,《周易》是一部浩瀚深邃而又充满智慧的经典,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它凝聚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哲学思考和智慧精华,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周易》简易梗概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筮占之书,约成书于西周时期。
起初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占算时检索吉凶的结果。
春秋时期,有人依附于它的卦爻形式借以发挥哲学思想。
战国时期,一些儒家学者系统整理了一批解说《周易》的作品,并把它们编纂成书。
到了"独尊儒术"的汉代,《周易》被奉为儒家经典,成为经学家们研治的一项专门学问,这就是易学。
《周易》经、传、学始终稳居中国封建时代学术的核心地位,成为人们观察宇宙人生,锻炼思维能力,建构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对于形成中国文化的特色,提升中国文化的内涵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长河里,《周易》是对中华文化影响最深远的一部书,但它也是谜案最多的一部书。
“周易”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认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书;一种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书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卜”是指用龟甲预测的方法,“筮”是指用蓍(shī)草预测的方法,合称“卜筮”。
爻,卦画的基本单位为“爻”,爻分奇画与偶画,奇画由一条长的横线而成“—”,俗称“阳爻”;偶画是以两条断开的横线而成“--”,俗称“阴爻”。
为了区分八卦之卦和六十四卦之卦,古人称八卦为“经卦”。
称六十四卦为“别卦”。
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这两种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表述符号。
八卦指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有着内在的根据,按照古人说法,这种排列反映了世界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以乾坤为首,象征着世界万物开始于天地阴阳,乾为阳,为天;坤为阴,为地。
乾坤之后为屯、蒙,屯、蒙,象征着事物刚刚开始,处于蒙味时期。
……上经终于坎、离,坎为月,离为日,有光明之义,象征万物万事活生生地呈现出来。
周易(易经)—搜狗百科
周易(易经)—搜狗百科《周易》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学界长期以来存在分歧,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筮书,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历史书,也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哲学书等。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周易》随着政治变迁,理论需求以及自身地位变化,其性质也有所不同。
一:从《周易》产生以及早期应用看,它是一部筮书,为人们提供行动的准则。
在中国早期的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产生对鬼神的崇拜。
当人们屡遭意外的天灾人祸打击后,就萌发出借助于神意预知这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
基于此,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故《周易》纯是满足当时人们生产和生活预测需要而产生。
《周易》产生后很长一段时间主要用于占筮,在《春秋左传》和《国语》中就记载了22个运用《周易》占筮的事例。
在春秋时期,《周易》主要用于筮占,为人们行为提供指南。
二:经过演化,成为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典籍。
从《易传》对《周易》解说看,《易传》注重《周易》的筮占功能,并且明确地告诉人们《周易》是使人们顺从天意,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同时,在《易经》中包含了比较完整的《周易》筮占的方法一一大衍法。
到了汉以后,《周易》的性质有所变化,在保留原有占筮性质的同时,得到了充分发展。
易学家们克服了大衍法的种种局限,创立了比较完备的新筮法。
焦延寿作《易林》创立焦氏筮法。
其弟子京房则更胜其老师一筹,对筮法进行了彻底变革,创立了纳甲法。
因而在汉代筮法趋向完备。
另一方面,《周易》也有了新的功能,因为《周易》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经过《易传》解释和发挥,其哲理化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周易》遂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
也正是这个原因,《周易》得到了汉代统治者的青睐,由原来卜筮之书,而成为官方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之书,被称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
白话周易_精品文档
白话周易周易作为一门古老而深奥的文化和哲学体系,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天人合一”的智慧之书。
尽管周易的内容十分复杂和难以理解,但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尝试以白话的方式,向读者简单介绍周易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含义。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阴阳和五行。
阴阳是指宇宙中的两种相对而又相互依存的力量。
阴阳可以看作是一对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对立面,如太阳和月亮、白天和黑夜、寒冬和酷暑等。
五行则是指宇宙中的五种基本元素,分别为木、火、土、金和水。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关系,通过这种相互作用,万物万象得以生成和变化。
周易中的“易”是指变动、变化之意。
周易认为宇宙万物皆为动态的,处于永无止境的变化之中。
万物的变化和运行都遵循着一种固定的规律,这种规律就是周易所研究的对象。
周易中的卦象是一种重要的工具,用来记录和反映万物变化的规律。
卦象由六个爻组成,每个爻可以是阴爻或阳爻,一共有64种不同的卦象。
每个卦象都对应着不同的含义和象征。
通过卦象的排列组合,可以推测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周易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卜”和“辞”。
卜是通过某种方式,如投掷骨骰或箭签等,来进行预测和推测的一种方式。
辞则是通过解读卦象中所蕴含的含义来进行分析和推测的方法。
这两种方法在周易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以帮助人们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周易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内容。
比如在古代,周易被用来决策和预测吉凶吉凶,判断战争的胜负,指导国家政治和社会运行等。
在现代,周易的应用也不断扩大,被广泛用于管理学、心理学、命理学和风水学等领域。
总的来说,周易是一门独特而深奥的学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通过对宇宙万物的观察和研究,揭示了宇宙和人类社会的规律和变化。
尽管周易的内容较为复杂,但通过白话的方式进行解释和讲解,希望读者能够对周易有所了解,并从中受益。
《周易》简介
《周易》简介古代中国的两部经典之一,《周易》是一部包含着奥秘与智慧的著作。
它是在中国古代智慧的积淀和哲学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您简要介绍《周易》的内容、背景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一、《周易》的内容《周易》通常被称为“易经”,它由两部分组成:《易经》和《系辞》。
《易经》包含六十四卦,每卦由六条爻组成,每条爻用阳线和阴线表示。
每个卦都具有独特的象征含义,象征着宇宙万物的不同状态和变化。
《系辞》则是对《易经》内涵的解释和阐释,通过解读卦辞、爻辞和文辞,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生的道路。
二、《周易》的背景《周易》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中国,据传是由一位智者名古子所创立,后经过多代智者的研究和扩充,最终形成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版本。
《周易》的创作与儒家文化、道家思想及中国古代宇宙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独特的地位使得它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
三、《周易》的重要地位1. 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周易》涵盖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精髓,融合了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
它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宇宙、人生、时间和伦理道德的深刻思考,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预测与卜筮的工具《周易》在中国古代被广泛运用于预测和卜筮。
通过卦辞和爻辞的解读,人们可以预测天气、农作物的丰歉、君臣之间的关系等等。
在古代社会中,《周易》的卜筮术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在政治、军事和社会事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周易》不仅被视为精神智慧的积累,也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从古至今,《周易》的研究和阐释从未停止。
每一代学者都通过研究《周易》,试图从中发掘出更多的谜题和智慧,因此,《周易》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并持续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周易》作为古代中国的经典之作,以其深邃的智慧、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考和行为。
《周易》基础知识
《周易》基础知识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书籍,也是一门独特的学问,它以六十四卦为基础,探讨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周易》的基础知识,包括其起源、结构、核心理念以及现代应用等方面。
起源与背景《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被誉为“天地之间最神秘、最深邃、最意蕴丰富的经典”。
它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传说灵吉星降世时,有人以龟甲、兽骨刻写了六十四个卦象,并在其上注解,形成了最初的《周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现代我们所熟知的《周易》。
结构与组成《周易》由两部分组成:上经和下经。
上经又称《易经》或《易经正义》,下经又称《杂卦》或《易传》。
上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名称、卦辞和爻辞,下经则是对卦象的解释和注解。
六十四卦是《周易》的核心内容,每个卦都由六个爻组成,分为阴爻和阳爻,形成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象。
每个卦象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和象征,如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等。
通过对卦象的排列组合,可以得到六十四种不同的卦。
而每个卦又通过卦辞和爻辞来表达其中的含义和启示。
核心理念与解读方法《周易》的核心理念是“道”,它指的是宇宙的本源,是所有事物变化的根源。
《周易》认为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而这种变化有其固定的规律可寻。
通过研究《周易》,人们可以了解这种变化的规律,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在解读《周易》时,可以采用三种方法:卦辞解卦、爻辞解爻和象传解象。
卦辞解卦是通过理解卦辞的含义和象征来解读整个卦象的意义;爻辞解爻是根据每个爻辞的解释来了解单个爻的含义和变化;象传解象则是通过揣摩卦象中的象征意义,推测其所代表的具体事物或形象。
现代应用与研究《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它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政治、兵法等方面,还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哲学、道德、文化等。
现代,尽管已经进入了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但《周易》的研究和应用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卦象
卦名
象征物
象征意义
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健 顺 动 入 陷 丽 止 悦
接着,圣人再将 ―八卦 ‖两两相叠,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划组 合体,即 ―六十四卦 ‖ (也称 ―别 卦 ‖) ,每 卦中的两个 ―八卦 ‖符 号,居下者称为 ―下卦 ‖ (也称 ―内卦 ‖ , 《左传》 称 ―贞卦 ‖) ,居上者称为 ―上卦 ‖(也称 ―外 卦 ‖, 《左传》称 ―悔卦 ‖ ) 。―六十四 卦 ‖每卦共有 六条线条,称 为 ―爻 ‖ 。 《说文解字》云:―爻,交 也 ‖;王弼云:―夫爻者 何也?言乎变者 也 ‖。 ―爻 ‖的原意也就是阴 阳之交变。 因此 ―––‖称为 ― 阴爻 ‖, 以 ―六 ‖表示; ―—‖称为 ―阳爻 ‖ , 以 ―九 ‖表示。六爻的位置称为 ― 爻位 ‖,自下而上分别为 ―初 ‖、 ―二 ‖ 、 ―三 ‖、 ―四 ‖、 ―五 ‖、 ―上 ‖ 。如《蒙卦》 : 自下而上的六 爻分别称为 ―初六 ‖、 ―九二 ‖、―六三 ‖、 ―六四 ‖、―六五 ‖、 ―上九 ‖。所谓 的卦爻辞,即系于卦形符号下的文辞,其 中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大 意,爻辞每爻 一则 ,分指各爻旨 趣。 《周易》共有 六十四卦、三 百八十四爻, 因而相应的 也有六十 四则卦辞和三 百八十四则爻辞(由于《乾》 《坤》两卦各有 ―用九 ‖和 ―用六 ‖的文辞,故 将其并入爻辞 之中,即总计三百八十六则爻辞 ) 。
―传 ‖实际上是阐释《 周易》经文的专著 ,即《彖( tuan 四声)传 》上下、 《象传》上 下、 《文言》 、 《系辞传》 上下、 《说卦传》 、 《序卦传》 、 《杂卦传》 ,共计七种 十篇。因 其阐发经文大 义,如本经之羽翼,故汉人称之 ―十翼 ‖,后世统称《 易传》 。 《彖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共六十四节,分释六十四 卦卦名、卦辞和一卦大旨 。 王弼曰: ― 夫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 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 《象传 》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 ,释卦象者称为 《大象传》, 释爻象者称为《小象传》。 《文言》共两节,分别解说《乾》、《坤》两卦的意旨,故也称《乾文言》、《坤 文言》。主要 是在《彖》和《象》的基础上作 出进一步阐发与拓展。 《 系辞传》分为上下两篇 ,主要申说经文要领 ,贯彻卦爻辞的基本义理 。文中对 《周易》经文 作了全面的辨析与阐发,一者抒 发《易》理之精微,二者展示 读《易》 之要例。 《 说卦传》是阐述八卦取 象大例的专论,也是探 讨《易》象产生 于推展的重要依 据。 《序卦传》是《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 的推衍纲要,揭示各卦之间的相承相受 。 前半段经《乾》至《离》共三 十卦,主说天道;后半段自《咸》至《未济》三十四卦 , 主说人伦。 《杂卦传 》犹言 ―杂糅众卦 ,错综其义 ‖ 。将六十四卦重新编 为三十二对 ―错综卦 ‖ , 旨在阐发事物 的发展在正反相对因素中体现的 变化规律。
乾:x =1,y=1,z =1 离:x =1,y=0,z =1 震:x =0,y=0,z =1 艮:x =1,y=0,z =0
巽:x= 1,y=1,z= 0 兑:x= 0,y=1,z= 1 坎:x= 0,y=1,z= 0 坤:x》的历史起源 问题 乾泉先生认为 ,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 国是一个文化成熟较早的国家 。历代政治家 和思想家为我 们留下了恢宏的治国之道与管理 之道。孔子在《系辞传》中道:古者伏 羲氏之王天下 也,仰则现象于天,俯则观法于 地,观乌兽之文与地之宜,近 取诸身, 远取诸物,于 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 类万物之情。 远古的伏羲氏 之 ―始作八卦 ‖,乃起 于观察,普遍观察天、地、人、 物以后,归纳 所得,制作 为八卦的思想符号。这正是哲 学思考的程序,由眼前自然现 象出发,经观 察、综合 、比较而得出万物的共性,然 后归纳创制出象数以代表此共性 。这段文字前 句言八卦既为 归纳万物之共性而产生,故能 ―通 ‖ 万物之德 (―德 ‖ 言德性 );后句言以其通 万物之性,故 能就万物之情实而予以区分种类 (指八卦分别象天、地、雷 、风、水、 火、山、泽八 类 )。 古代用蓍 (shī)草占卜的一种迷 信活动称 ―筮 ‖ 占筮( zhan 一声 shi 四声) 占筮是人鬼沟 通的行为模式之一,但占筮 活动本身也有多样性,例如 有烧龟壳或烧牛 骨,而从 其烧裂的纹路中见启示的方法 ,占者将所欲占之事与对纹路 的解释又刻到甲 骨上,流传至 今,使今人得以研究中国古代文 明, (甲骨文) 这种占筮活动传至周文 化传统中时, 经过周人的改良,建立完整的观 念与符号系统, (卦爻辞与卦爻象)一 方面将当时所 占之事及其解释以文字记录下来 , (卦爻辞 )一方面建立新的占筮法则 , (大衍之数) 使用新的占筮工具 , (蓍草)而完成周易这部著 作,亦即我们今日所见 的易经之书的 经的部份。 经过历代 哲学家的阐释, 发 展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 。 同时,它也是 我国古代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和社 会科学的经典。 《周易》在春秋战国时 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 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 结晶 。 《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 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 这一点,事实 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 ―日用而不知 ‖。今天,我 们谁不曾说过某某 人阴阳怪气 ,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 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 成语,但不一 定人人都知道 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 里来的。 《周易 》研究流派纷呈 。他们互相争鸣,互相否定,也互相 吸收,取长补短 。春秋时 期 ,筮法上出现过变卦说 ,取象说,取义 说,吉凶由人 、天道无常说 。战国时期出现 过阴阳变易说 。汉代有象数之学(卦气说,五 行说,纳甲说),魏晋唐时期 称玄学。 宋明时期 ,又出现五大学派 :理学派,数 学派,气学派 ,心学派和功利学派 。又有人 笼统地分为两 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道家。 儒家重乾卦,重阳刚。讲 ― 天行健,君 子自强不息。 ‖强调修身以有用于社会。 道家则重坤卦,重阴柔。讲 ―大道若水,弱能 胜强。 ‖强调精神 自由,以无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境界。儒道两家都 从《易经》 发展而来,犹 如长江黄河之水皆发源于青藏高 原。
《易经》的科学内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 承认和尊敬。易学研究将 成为二十一世纪 世界范围内的 显学。尽管如此 ,《易经》里仍 然有许多不解之谜,连 孔子和朱熹都竟 告阙如。 《易经》诞生于三千 年前,从伏羲八卦算起,易学的起源最少也 有七八千年的历 史,可企业管 理是近代和现代的问题;他们之 间有何关系? ―人法地,地 法天,天法 道,道法自然 ‖,万法归宗。易乃中国文 化之源,诞生于甲骨文之前,是 我们的祖先 对待天文、地理、历史和生活环境的经 验写照。因易而成道、儒、释,道学崇尚自然 , 儒家崇尚伦理 ,释佛崇尚觉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 物 ‖。系辞 云: ―乾知大始,坤作成 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 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 ,易从则有功。有 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 ,可大则贤人 之业 ‖。― 天人合一 ‖,―内圣外王 ‖,―内外兼修 ‖…… 因 易而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 , 使上下五千年 的文明一脉相传 ,造 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结构 , 使华夏儿女得 以休生养息、安居乐业薪火相传 ,塑造了富于创造和顽强的民 族精神, 哺育了一代代 英雄儿女. . . . . . 江南易 林: 《浅谈 周易与科学的区别 》 谈到周易,就必须谈到科学,就如同提到 白天,就必须谈到黑夜一样 。我们经常会说 某个东西科学 或者说它不科学。什么叫科学 ?科学包含很多学科,像物理 、化学、数 学、生 物、电子、医 学等等。当我们说某某东 西不科学的时候,往往 隐含的意思是说 这个东西 ― 不属于科学范畴 ‖或 ― 无法用科学某学科的理论知识 来解释 ‖。比如,神仙鬼 怪等被指责为 不科学,这个 ―不科学 ‖不仅仅包含着 ―不合乎科 学逻辑 ‖的意思,还包含 着 ―荒谬、 错误 ‖的意思。现在人们 似乎忘记了 ―不科学 ‖这 个词语的本来含义,而变成 了一个完全的 贬义词。 如果世界 上不存在着周易这么学问,那么 人们对 ―不科学 ‖这个 词语的上述理解是 没有什么问题 的,可惜世界上偏偏还有周易这门古老 的学问。周易与科学的关系,正 如电池的正负 级一样,两个都不能偏废。周易并不属于任何 一门科学学科,说周易不 科学是非常正 确的,但这个不科学不能理解成 ―荒谬 ‖或者 ―错 误 ‖。 就拿黑和 白来说,你总不能这样说:黑,你这个东西,为什么一 点都不白呢?或 者反之说,―白,你这 个东西,怎么一点都不黑呢? ‖ 这样的说法同我们说周易不科学 , 或者科学不周 易没有两样。如果周易是一个人的话,听人家 说他不科学,他老人家一 定会笑到喷饭 的:老子为什么非要是科学?科学是我 老婆,我要是科学,我岂不成同 性恋了?! 周易与科 学的差别可以用一句经典的话来 定义和解释:行而上者之谓 道,形而下 者之谓器。周 易讨论的是道,现代科学研究的 是器。 那道和器 又有什么差别呢?一个很典型的 例子就是看病。西医看病很 程式化:开 了处方之后, 验血,验尿等等然后开方抓药, 过程中离不开各种仪器。而中 医看病, 主要是 ―望 闻问切 ‖,不用仪器分析 。而中西医诊断病人之后得出的 结论也不大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