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检验流程的环节质量控制分析
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论文

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摘要输血是临床治疗抢救生命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是血液制品,一些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可能因输血而被感染,特别是hiv 等。
因此,患者在用血前必须进行hbv、hcv、hiv、梅毒抗体检测。
输血既可用于治疗,也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临床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严格按照输血适应证,对可输可不输的坚决不输,对必须输血的给与适当输血,并要成分输血。
血液标本的采集、运送、检验应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各种标本要严格保存,以防止出现输血反应进行核对,同时也降低了因输血而出现的医疗纠纷。
关键词输血标本检验流程质量控制输血是救治患者大出血、癌症、血液病等疾病的重要手段,血液制品不同于其他的药物,有其特殊性,及时安全的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这就要求输血前要做好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操作者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在输血前检验的前、中、后各个环节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才能为临床提供安全用血,为探讨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措施,本文就此进行阐述。
输血前患者进行各种血液性传染病的检测,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输血是临床治疗抢救生命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是血液制品,一些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可能因输血而被感染,特别是hiv等。
因此,患者在用血前必须进行hbv、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抗体检测。
目前所用的血液均有血站提供,供血单位也是严格筛查献血者,医生也要对受血者进行筛查,减少由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这样一些临床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得到诊断并能及时治疗,在输血后患者就不能因感染上述血液性传染病而要求医疗卫生部门进行赔偿了,医生也能保护自己,对患者对医生对单位均有好处。
严格输血适应证,能不输血者则不输血众所周知,输血既可用于治疗,也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由于检验方法的局限性,有些检验结果为阴性,但不能排除一些疾病的感染,因为,有些疾病在“窗口期”,一般检验方法不能检出,认为是安全的,还有,不同检验试剂和检验方法对检验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受血者感染,因此,临床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可输可不输的坚决不输,对必须输血的给与适当输血,并要成分输血,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最好采用自身输血,这样可以减少因输血造成的感染,自身输血越来越多,是输血发展的重要方向。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3篇)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是为了确保输血全过程中的血液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的介绍:1. 血液采集环节:- 严格按照采血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包括消毒、穿刺、采血等。
- 确保所有采血设备和试剂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定期维护和检测设备。
- 采集血液样本时,明确标记采样时间、采样者姓名等信息,确保采样过程规范、准确。
2. 血液标本运输环节:- 确保血液标本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或损坏,使用专门的标本运输袋。
- 严格执行血样标本的认证和核对制度,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记录血液标本的运输信息,包括运输时间、运输者姓名等,以便后续追溯。
3. 血液筛查环节:- 所有血液标本都要进行全面的血液筛查,包括传染性疾病的筛查和血型的鉴定。
- 确保血液筛查设备和试剂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定期维护和检测设备。
- 对筛查出的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废弃处理,并及时进行通知,避免误用。
4. 血液配型环节:- 确保血液配型的准确性,避免血型不符导致的输血反应。
- 所有配型血液都要进行双人核对,确保结果准确无误。
- 记录血液配型的信息,包括配型时间、配型者姓名等,以便后续追溯。
5. 输血操作环节:- 换血袋时要进行双人核对,确保血袋的号码、血型等信息与患者信息一致。
- 输血前,与患者核对身份,并确定患者的血型、输血途径、输血速率等细节。
- 控制输血速率,确保患者的血液容量在合理范围内。
6. 输血后的监测与记录环节:- 输血过程中,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关措施。
- 输血结束后,记录输血的时间、输血量、患者症状等信息。
- 监测患者的输血反应情况,及时处理输血反应的可能并不良事件。
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重要说明:- 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熟悉并严格遵守血液安全管理制度。
- 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估,确保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探讨

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探讨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流程控制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输血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病人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把握好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步骤,从而提高检验效率和检验质量。
一、样本采集质量控制样本的采集是整个流程中的第一步。
因此,要想保证输血检验的质量,必须要从采集样本时把握好几点重要的流程和方法。
1、样本需求:对于不同类型的检验项目,需要采集不同部位的血液。
比如说,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型鉴定时,需要采集静脉血,量为2ml以上;进行血清学检验时,需要采集静脉血或指尖血,量为1-3ml。
2、样本采集:样本采集时需要穿刺完成,穿刺部位要进行消毒,这样可以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
同时,还需要注意采血管道的质量,可选择注射针或带有针头的移液管进行样本采集。
在采集前,要先均匀摇晃血管道,避免血液凝固或过度抽取血细胞。
3、样本标识:样本采集完毕后,需要做好样本标识工作。
标识时需要填写采样日期、采样时间、采样人以及样本编号等相关信息。
同时还需要贴上标签,保护血管道,避免误操作和病人感染。
二、实验室准确性质量控制在实验室检验环节中,也需要进行准确性质量控制。
1、血型鉴定:进行血型鉴定时,需要先进行样本准备,同时还要进行细胞浸润和加温操作。
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需要进行检验质量控制,例如进行反应强度指标的设定、成对标本之间的比对等措施。
2、血清学检验:进行血清学检验时需要进行洗涤、分装和反应等步骤。
为了确保检测的准确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尤其是进行比对和添加质控品等措施。
实验室管理质量控制是整个流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这里我们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1、人员培训:作为检验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实验室操作技能。
因此,实验室管理者需要进行员工培训,包括实验室操作规范、检验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输血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针对性的质量控制策略。
方法:于2020年4月-2021年1月对本院100例输血患者分组观察,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50例实施质量控制管理。
结果:单因素结果提示输血检验影响因素包括输送方式不合理、血样采集不合理、检验人员业务能力不高、管理不当等。
经过质量控制管理后,研究组输血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输血检验质量影响因素涉及诸多方面,需临床加强关注,及时进行高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以提高患者输血安全性。
【关键词】输血检验;影响因素;质量控制临床挽救危重患者过程中,输血是保障病情稳定的有效手段。
但是输血前需通过实验室检验、配比后方可应用,若配比不当或输入致病菌,将会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导致死亡。
提高输血检验质量是保障输血患者安全健康的前提。
输血检验过程包括血样采集、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环节,找寻不同操作环节的影响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质量管控,以减少输血不良事件。
本研究以100例输血患者为例,深入分析了输血检验影响因素,探讨了质控方法,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为100例输血患者,纳入时间为2020年4月-2021年1月,根据自愿参与及同意知情要求,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
研究组包括29例男性和21例女性,年龄24-75岁,均龄(50.5±9.7)岁;对照组包括30例男性和20例女性,年龄22-77岁,均龄(50.9±9.5)岁。
两组基本信息经过统计学检验,P>0.05。
1.2方法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管理,根据血型实验室制定的管理标准,落实交叉配血、血型检验、血型分析等操作。
研究组50例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即(1)创新管理理念,改变传统,适应新环境、新型检验仪器,不断丰富自身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1]。
另外,大范围普及新型检验理念,并落实到每个人头上,确保输血检验高效、安全。
年度输血护理质控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2021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输血护理工作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将本年度输血护理质控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回顾1. 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本年度,我们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用血技术规范》的要求,不断完善输血护理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同时,加强输血护理队伍建设,提高输血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 血液质量监控(1)严格血液采集、检验、制备、储存、分发等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血液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加强对血液产品的验收、储存、分发等环节的监督,确保血液产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
(3)定期对血液质量进行抽检,对不符合标准的血液产品进行退回或销毁。
3. 输血护理安全管理(1)加强输血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输血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2)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程,确保输血过程安全、有效。
(3)对输血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处理。
4. 质量改进与持续改进(1)针对输血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定期对输血护理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查找不足,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二、工作亮点1. 血液质量合格率持续保持100%,未发生因血液质量问题导致的医疗事故。
2. 输血护理操作规范,输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3. 输血护理团队凝聚力强,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各项质控工作。
4. 通过持续改进,输血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部分输血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
改进措施:加强输血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规范操作意识;加大对不规范操作的监督检查力度。
2. 存在问题:部分科室对输血护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改进措施:加强科室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科室对输血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定期开展输血护理知识讲座,提高科室对输血护理工作的认识。
输血操作流程不熟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输血操作流程不熟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一、引言输血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输血操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输血操作流程不熟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为了提高输血安全性,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文将对输血操作流程不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原因分析1. 医护人员培训不足:输血操作流程的熟悉程度与医护人员的培训密切相关。
部分医疗机构在医护人员培训方面存在不足,对新入职医护人员输血知识及技能培训不够到位,导致其在实际操作中流程不熟。
2. 规章制度不健全:医疗机构输血操作流程的不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所致。
如输血操作流程不明确、岗位职责不清晰等,都会导致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流程不熟的现象。
3. 沟通协作不畅:输血操作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如血库、检验科、护理部等。
若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不畅,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数据核对不准确,进而影响输血操作的顺利进行。
4. 硬件设施不完善:输血操作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支持,如输血床、输血器、消毒设备等。
若硬件设施不完善,可能导致输血操作过程中出现意外,影响输血效果。
5. 患者及家属认知不足:部分患者及家属对输血知识的认知不足,可能导致在输血操作过程中产生误解和恐慌,进而影响医护人员的操作。
三、整改措施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输血知识及技能培训,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能熟练掌握输血操作流程。
2. 完善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完善输血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输血操作流程、岗位职责等,确保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有章可循。
3. 优化沟通协作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确保信息传递及时、数据核对准确,提高输血操作的整体效率。
4. 提升硬件设施水平:医疗机构应加大对输血硬件设施的投入,确保输血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标题: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引言概述:临床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对患者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一、输血前的质控1.1 病史与体格检查:在进行输血前,医护人员应子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过敏史、输血史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确保患者适合接受输血。
1.2 实验室检测: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包括血型、交叉配血、病原体筛查等,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1.3 输血适应症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输血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减少输血相关的风险。
二、输血中的质控2.1 输血前核对:在进行输血前,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多次核对,确保输血的血袋标签、患者信息等无误。
2.2 输血过程监测: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3 输血速度控制:控制输血的速度,避免输血过快导致患者发生输血反应,同时确保输血的有效性。
三、输血后的质控3.1 输血后观察:输血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等情况。
3.2 输血后实验室检测:输血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测,包括血液学指标、凝血功能等,评估输血的效果。
3.3 输血后随访:对于接受输血的患者,需要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输血质控记录4.1 输血记录完整性:对于每一次输血,需要建立完整的记录,包括输血前的准备、输血过程中的监测、输血后的观察等,确保记录的完整性。
4.2 输血记录保存:输血记录需要保存一定的时间,以备后续查阅和追溯。
4.3 输血记录审核:输血记录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审核,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输血质控改进5.1 定期评估:对于输血质控制度,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5.2 临床研究: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提升输血的质量控制水平。
输血科质量控制管理流程

输血科质量控制管理流程1制定目的提高医学检验质量2适用范围输血科日常开展的实验项目,包括血型、不规则抗体和交叉配血实验。
3主要内容3.1室内质量控制3.1.1.输血科建立和实施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3.1.2.质控规则的选定:使用经过国家认证的室内质控品进行室内质控,每次实验至少选择一个阴性、一个阳性对照质控品。
3.1.3.质控频次:试剂质控每月一次;实验质控每日一次。
3.1.4质控品技术规则定义:质控参照临床化学定量实验Levrey-Jennings质控图。
技术规则定义如下:3.1.4.1 1S(1-2S):一个质控测定值超过X+2S质控限,作为Levrey-Jennings质控图的警告限。
3.1.4.2 2S(1-3S):一个质控测定值超过X+3S质控限,作为Levrey-Jennings质控图的失控限。
3.1.4.3 22S(2-2S)两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超过X+2S 质控限3.1.4.4 R4S(R-4S)同一批内高和低质控测定值之间的差值超过4S。
3.1.4.5 10X(10-X)十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落在平均数(X)的同一侧。
3.1.5质控品常规使用前的确认:所有制品包括质控品、试剂均必须在有效期内,且无其他异常情况,否则结果无效。
3.1.6质控品监测数据的分析:血清质控采用定性及半定量标准,要求效价在规定范围内;机测质控必须与质控品规定结果一致。
3.1.7试验有效性判断:质控品监测数据超过允许范围,本次试验无效。
3.1.8失控处理:每次质控都要做好室内质量控制记录,失控时要积极查找原因,原因清楚后,对通次标本重新检测。
3.2室间质量控制参加省输血质量控制中心和国家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室间质评工作。
3.3参加地区和全国 EQA 总结会议。
学习质控有关文献、掌握质控学术动态(质控项目、质控规则等)。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欢迎阅读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一、临床输血申请1、经治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治疗等,对患者实施临床输血治疗。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液制剂的不良反应34567*溶解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血小板、冷沉淀及其它特殊血液制剂: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送至输血科,由输血科负责与中心血站联系,血液送达输血科检验合格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二、受血者血样的采集与送检采集:1、确定患者输血后,2名医护人员(至少有一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在病床旁核对患者有关信息后,采集血样。
2、采集血样时,如患者意识清楚可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区、床号、血型(已知红细胞ABO血型与RhD血型)等确认其身份;如患者意识不清时,通过询问患者的识别3EDTA456库)。
送检:由医护人员或经培训专门人员(简称标本运送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临床输血申请单”及时送交输血科(血库)。
三、血液制剂的领取1、输血科根据输血申请单、受血者血样及交叉配血单进行配血且血液制剂经检验合格后通知临床用血科室取血。
2、临床科室接输血科(血库)通知后由1名护士或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简称取血者)携带取血箱与血液制剂领取单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3、取血者与发血者逐项核对血液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报告单(出库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制剂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发血。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3)4)5)6)41(1)由(2(a(b)所有血液制剂内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3)应告知患者或(和)亲属一旦出现寒战、颜面潮热、呼吸短促或烦躁不安等症状,立即通知医务人员。
(4)发热患者需要输血时应将体温降至38℃以下方能实施。
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25 4・
中 国 现 代药 物 席 用 2 0 1 3年 1 O月第 7卷 第 2 0期
C h i n JMo dD r u gA p p 1 . O c t 2 0 1 3 , V o 1 . 7, N o . 2 0
术效果 。因此 , 手术室 接到 手术 通知单 后 , 要马 上 即由护士 长安排护士组成人性化护理服务 小组 , 进行术前 探视 。控视
参 考文 献
[ 1 ] 周国平 . 医学与人文 . 医学与哲学 , 2 0 0 6, 2 7 ( 5) : 1 - 4 . 【 2 ] 袁剑云 , 金乔. 系统 化整体 护理 与模式病 房建设 . 中华 护理杂
志, 1 9 9 6 , 3 1 ( 2 ): 1 1 8 .
术室后 , 服务小组成员要热情迎 接患者 。一边做 各种术前 的 准备工作 , 一边 向患 者介绍 手术 室 的环境 , 使 患者 消除拘束
2 . 3 以促进康 复为宗 旨, 做 好术 后探访 : 手术 后 , 护 理服务
情况 。然后 同患者进 行充 满温情、 人 性化 的交 流。在这里要
强调的是 , 要充 分抓住 “ 黄金 五秒” , 和“ 五 个第 一次 ” , 即在
五秒钟 之内建立起最佳印象 , 并且注重 “ 五个第一次” 。首先 通过温暖的表情 、 柔性 的身姿 、 阳光幽默 的语言 , 在五秒 钟之
过过程 中 , 护理人员要 首先 阅读 病历 者介 绍和说 明手 术与 麻醉术 中必
要 时需 配合的事项 。在 此过程 中, 一定 要注 意细节 , 给予患 者无 微不至的关怀和 体贴 , 让其 以放 心、 安 定 的状态迎 接手 术 。当患者进 入麻醉状态时 , 护理人员更 应本着 高度 负责 的 精神 , 给其温 暖细致 的关怀 , 各项护 理工作 准确 、 轻柔 ; 严密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 化 , 保证各 项医疗 设备 通畅运 行 , 各项 医护措施执行到 位。待患 者 的手术结 束 , 麻 醉完 全清 醒后 , 将患者送 回病房 , 并 向病 房护 士交待术 中情况及 注意事项 。
13医院输血科流程、程序、管理、记录表13.输血科科室质量控制计划、目标及评价

输血室质量控制计划、目标及评价检验科输血室科室质量控制目标及评价输血科科室质量控制目标及评价输血科科室质量控制的内容有:科室总体医德医风、医疗安全、职工的培训及再教育,医院以及科室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和科室业务管理水平、科室总体业务素质等:一、以“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为准则,加强职工的道德品质教育,规范职工在医疗活动中的道德行为,促进科室医疗作风的转变,以此提高科室政治思想管理水平。
二、以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要求职工,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做好医疗业务工作,以患者的切身利益为己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风尚。
三、将职工的培训和再教育作为科室全面发展的基础,促使科室在医疗行风和医疗技术素质方面得到根本地改善,力争五年之内受过高等教育的职工能达到百分之百。
四、把医院和科室的一切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做到有章可循,使职工能以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医疗行为,自觉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五、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规范》及专业的各项标准操作规程,严格的规范管理科室各项业务,促使科室的业务技术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六、通过质量管理,促进职工自学的自觉性,提高科室职工业务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的整体水平,发挥技术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为科室的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科室质量控制目标的落实:由质控小组依照质控目标每月进行一次评价,将评价结果和整改意见写出书面报告,科室根据质控评价报告做好下月工作的安排。
质控小组每半年要作出书面小节,年终写出书面总结。
输血室业务技术人员质量控制目标和标准输血科业务技术人员质控;依据总体管理标准分为五个部分,即:医德医风和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及服务质量、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劳动纪律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及考核评价。
一、政治思想1、政治学习:输血科业务技术人员,必须积极地参加医院和科室安排的各项政治学习及政治活动。
结合医院《创佳评差竞赛活动》,紧跟当前的形势,不断地用新时期的思想充实自己,以《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严格地约束、控制自己的医疗行为。
临床输血质量过程监控流程

临床输血质量过程监控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临床输血质量过程监控流程一、输血申请阶段。
在开展输血治疗之前,首先要进行输血申请。
1某年7月输血质量分析总结经典版

一,这是1页1某年7月输血质量____总结1XX年7月输血质量____总结输血质量管理持续改进(pdca)一、策划1.实施背景20____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为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临床用血安全管理知识的认识,培养科学合理用血的理念,血库对既往临床用血管理及实施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发现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2.临床用血中存在的问题⑴输血质量管理中各部门职责范围不够明确,输血风险控制不到位。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不能真正履行其职责,没有很好地行使监督管理职能。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机制,临床输血工作不够规范,对临床科室的输血管理督导不到位。
实际工作中,少部分临床医生对输血风险认识不足,没有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和正确选择血液成分,出现了输“保险血”、“营养血”和“人情血”等不恰当的输血现象;⑵输血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人员中合格的高层次技术人才相对短缺。
医院未设立专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管理职责往往难以落实,临床输血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以及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等均难以较好开展。
1某年7月输血质量____总结的2页/总6页⑶相关硬件设施不足,业务用房面积不足,达不到《XX 省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
仪器设备配置有所欠缺,未____设置输血科,输血科建设和发展缓慢,与卫生部要求难相适应。
⑷临床用血管理不严,操作不规范。
表现为医师用血权限把握不严,临床用血不规范,成分输血存在误区,临床用血计划不落实,临床医生输血适应症把握不严,人情输血、安慰输血时有发生。
输血前检查不规范,输血记录单记载不全,无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等。
⑸临床科室对用血情况未进行考评____,临床医师对输血知识更新较慢,对合理用血、输血严重危害知识掌握较少。
3.确定方针和目标并制定计划调整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二级组织。
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医务科长、血库主任、临床各科科主任及相关临床科室主任或专家组成的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输血科成立输血质量管理小组。
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

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输血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具有支持性以及代偿性特点,在输血治疗过程中,输血前的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输血的目的就是让供血者输入之后的血液成分成活,保证每位受血患者得到有效保护,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保证顺利输血,就需要检验血液质量。
那么,输血检验流程中的质量控制有哪些呢?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①重视血液的问题:安全输液一定要从源头入手,如此才能够得到最准确、最安全的血浆标本,才不会出现医生给患者输错了血液等类似的医疗事故。
因此,每一位住院患者的手臂上都必须系上腕环(标明病人姓名和住院的号码),而这种腕环必须等到出院后才能够取下。
在收集血液标本后,要认真辨认受血者的身体,并与输液单以及患者的腕环资料互相核对。
如果患者的临床资料存在错误或者不完整的状况下,则不能给该开展输血的工作。
采集血液样本时原则上,应该是先在患者的床沿完成对血样品的采集,在采血后再由患者与采集员在单子上做出共同的签字证明,缺一不可,而且刚采集的血液标本必须由专业的医疗工作人员送入血库,而不能经手给非工作人员。
血库的工作人员也必须认真审查血浆样品资料,也可以透过电话方式予以查询核实,并审核完成了血浆采集者与患者所签单的标记,才能让血浆样品进场。
通常血清以及血液都作为输血前的检查环节之一,不过从实际的检查情况来说,血液的作用更佳。
与此同时,配血用的血液标本也最好是在三小时之内的,因此比较新的血液标本更能反映输血患者的当前的免疫学情况。
②坚持正反定型:传统的ABO血型诊断中也包含正反定型,了解现代医学的人都清楚机体中抗A和(或)抗B以特定的规则出现于机体的血清当中。
而反定型没有问题正是能够起到一种互相检验和质控的效果,而且也唯有反定型结论正确,才能非常精确的诊断和识别出ABO血型,如果说正反定型的结论错误,需要从如下一些方面查明问题:(1)实验研究的仪器可能存在不规范,早已损坏或是遭到了破坏;(2)在具体的操作中加错了仪器或是样品,致使诊断结论南辕北辙。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和与程序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和与程序一、目的建立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管理制度,规范室内质控操作流程,以便能及时发现实验室常用试剂、耗材的质量问题及反应体系的稳定性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补救措施,提供本实验室检测结果一致性的证据,确保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管理。
三、职责1、各检测岗位人员:扶着所检测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过程;2、质量安全员:负责监督执行。
四、工作流程1、质控品来源:使用有正规渠道来源的室内质控品(如临床检验中心等)。
2、技术要求①有生产商或供应商提供的试剂盒应包括抗原阴性、阳性对照品和抗体阴性、阳性对照品,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质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②质控品必须经由实验室鉴定,获得明确的抗原或抗体特异性表达结果。
排除冷凝集、自身抗体、异常蛋白干扰等情况。
3、质控品常规使用前的确定①生产商或供应商提供的试剂盒对照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于每次实验操作前进行检查,发现标本明显的颜色变化、溶血应放弃使用并更换新的质控品。
②质控品a.抗凝后质控品: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前检查外观,排除溶血、细菌污染等情况。
b.稀释后的抗血清:4℃保存,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前检查是否存在颜色变化、细菌污染等。
4、实施质控的频次:常规实验应该在每天实验开始前进行,实验中途更换试剂批号后应重做质控试验,特殊试验应在每次试验进行前。
5、质控前准备:常规检测前将质控品恢复至室温后使用,所有指控标本类型应与实验项目要求相一致,检测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上岗资质,仪器设备及室内温度、环境均应符合要求。
6、质控品选择的基本要求:每次质控试验选择符合要求的质控品,应至少选择一个阳性对照质控品、一个阴性对照质控品。
7、过程控制① ABO、RhD血型鉴定(全自动微柱凝胶)a.一般选择2个质控标本;b.要求1个标本A型,1个标本B型;c.同时,2个标本RhD不同型,即一阴一阳。
血型实验室中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方法

血型实验室中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血型检验是输血安全的基础,是检验全身血液的血型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输血安全的根本保障。
型实验室检验质量是安全输血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
因此,血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一定要做到标准、有序、合理、严格,以保证输血安全。
一、实验室管理(一)机构设置血液实验室应设置实验室主任一名,原则上由专家任主任,实验室应设特聘诊断或技术负责人,由书面形式评定任职,并按照岗位责任制管理。
同时,应有血型检验技师、液体检验技师、常规检验技师等人员,以及实验室技术秘书、护士等帮助职员。
(二)质量保障体系血液实验室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程序、血液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文件,并落实独立安全、独立报告、独立发送等工作,定期实施抽检、内科验收及病理等检查,对未达到预期目标的优化处理,从而确保血液实验室的检验工作质量。
二、技术管理(一)技术人员管理血液实验室技术人员管理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实施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并按照职责分工及专业技术训练要求,对血液实验室上岗之前进行专业技术训练,在血液实验室内部不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
(二)检验工作管理检验工作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规范化受检者和样本登记、流程处理、质量管理记录、瓶签记录、试管标记等技术实施程序,并对指定血型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予以核查确认,以确保以实验室的血型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设备管理(一)检验设备血型检验设备应按照有关规定,选用先进、可靠性高、性能优良的检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实现对检验质量的精密周期检测。
(二)仪器校准实验室的检测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在检测过程中应遵循操作规程,采用质量控制样品和控制因子进行操作,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质量管理(一)实施质量保证血液实验室应采取有效措施,实施体系内质量保证,全面实施安全管理,及时纠正不良实验结果,建立并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障输血安全。
输血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输血检验流程及 质量控 制对策分析
李惠霞 ①
【 摘要 】 在 日常的临床工作中 , 输 血往往是救治 患者 的关键 ,一旦输血不 当,就可能 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输血不 良反应 、传染病等 ,严 重者可 以危 及患者的生命 。输血检验作 为输血的关键流程 , 在 临床输血安全 中发挥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 ;因此 医疗人员必须时刻必 注意输 血 流程 中的质 量控制 。并严肃对待 可能出现的 问题 ,认真做好 防范工作 。本文 主要阐述输血检验流程及 质量控制 中可能 出现 的问题及 可能寻
d o i :1 0 . 3 9 6 9 0 . i s s n . 1 6 7 4 - 4 9 8 5 . 2 0 1 3 . 3 3 . 0 7 0
输血 是一项专业性很强而且具有一定风险 的医疗救治措 病 。在这个 问题上 ,需要供血单位在采集血源 时,对献血者 施l l J 。输血检 验和一般 的临床检验 间存 在很大的 区别 ,输血 前必须进行血 型检测 ,选择 与患者血型相同的供血者 。在 临
p a y a t t e n t i o n t o q u a l i  ̄c o n t r o l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b l o o d t r a n s f u s i o n a n d s e i r o u s p o t e n t i a l p r o b l e ms ,s e r i o u s l y d o p r e v e n t i o n w o r k . Th i s a r t i c l e ma i n l y o n b l o o d
血站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性研究

血站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性研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已成为救治重大创伤、大手术、严重贫血等疾病的重要手段。
而输血的安全性和质量控制是关乎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
血站作为输血的重要机构,其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和输血安全性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血站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性展开研究,探讨其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一、血站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1. 输血检验的重要性输血前的检验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步骤之一。
输血前检验可以筛查出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各种感染源,避免传染疾病的传播。
也可以通过检验患者和献血者的血型、Rh因子等信息,确保血液的兼容性,避免输血不当导致的各种不良反应。
血站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病原体检测、血型鉴定、兼容性检验等方面。
具体包括HBV、HCV、HIV等病毒的检测,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检测,血型鉴定及Rh因子检测,以及交叉试验等多个方面。
这些检验项目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直接关系到输血安全性,因此血站必须对检验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为了确保输血检验质量,血站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控制。
首先是制定严格的标本采集、保存、运输等规范操作流程,确保血液样本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其次是引进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技术,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还需要进行质量把控,建立质控体系,定期对检验设备和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二、输血安全性研究2. 输血安全性的保障措施为了保障输血的安全性,血站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是加强献血者的筛查和登记管理,确保献血者的血液质量达标。
其次是加强输血前的检验工作,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还需要制定严格的输血操作规范,提高输血操作的安全性。
对输血后的监测和处理也要做好准备,确保输血后患者的安全。
为了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性,还需要加强相关研究工作。
一方面是加强对输血反应的研究,探索其机制和干预措施。
另一方面是加强对输血相关传染病的筛查和预防。
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一、制度建立1.监控制度建立输血过程的质量监控制度,明确监控的目标、内容、责任人和监控频率等,确保监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2.发现与报告制度建立发现输血过程中问题、风险和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明确职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上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纠正问题。
3.效果评价制度建立输血效果评价制度,明确评价时间、方式和内容,进行输血效果的综合评价,为进一步完善输血工作提供依据。
二、流程规范1.输血前准备患者临床医师评估、医学检验科检验结果、医学影像科影像结果等综合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输血,并确定输血的类型和量。
并核对患者身份识别。
2.输血操作规范洗手、戴手套、佩戴口罩、佩戴工作服,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输血操作,在输血前核对病人身份、输血血型、血液成分、过期时间等信息是否一致。
3.监控与评价监控输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血型鉴定、标本采集、血液贮存、配血、输血操作等,通过设定的监控指标进行监控,并及时发现问题。
4.不良事件处理措施发生输血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停止输血、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上报相关部门等,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三、质量管理监控措施1.定期内部审核组织内部对输血工作进行定期的内部审核,检查各环节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制度的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2.外部评估定期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外部评估,对输血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提高输血质量。
3.统计分析对输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及时了解输血质量的情况,发现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效果评价1.输血反应监测对输血过程中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监测和记录,及时处理不良事件,评价输血效果。
2.疗效评价对输血后患者疗效进行评价,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指标、疾病进展等,评估输血对患者疗效的影响。
3.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受输血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价,了解患者对输血过程的评价和意见,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检验流程的环节质量控制分析
发表时间:2015-07-10T08:49:08.36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10期供稿作者:梁建毛岩许斌孙秋影王琳[导读] 实验的操作方法是否符合规范,样品标签是否准确等。
③做好交叉配血的信息采集工作,认真填写报告单。
梁建毛岩许斌孙秋影王琳
(哈尔滨市血液中心150056)
【摘要】目的:对输血检验流程的环节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 年10月本院临床上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资料500份,其中男305例,女195例,有输血史患者42例,妊娠史患者107例,对其进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结果:采用MGT法交叉配血时检验出15例不合;DAT阳性7例,假阳性5例;青霉素试验阳性2例。
对输血不合受试者进行分析发现,青霉素试验阳性者2例,抗筛阳性者1例,既往输血史6例,妊娠史4例,研究中500例患者无一例输血安全事故。
结论:临床上,输血的质量安全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血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须将检验工作作为研究的重点,从血源到使用,加强对血液的消毒和检验工作,以确保血液使用安全。
【关键词】血型实验室;输血安全;输血质量的检验控制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175-01 在医院常规的治疗与急救过程中,输血是医护人员重要的救治措施之一,能为患者的生命安全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医学的发展,输血技术也有了蓬勃发展,主要体现在从输全血到输成分血,从替补性输血到治疗性输血,从血源性制品到生物技术制品[2]。
人类血液成分存在个体性与复杂性的特点,这使输血者和受血者有可能发生多种输血不良反应,同时输血的重要性和溶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等特点决定了临床输血检验和一般医学检验的很大不同,主要包括样本采集、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及报告结果,都是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必要的保障[3]。
为了安全有效地保证临床输血工作顺利开展,有效控制输血检验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中对本院实行输血患者开展实施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收到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7 月~2014 年10 月本院临床上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资料500份,其中男305 例,女195 例,有输血史患者42例,妊娠史患者107 例。
1.2 方法本次研究均采用某试剂公司提供的血型和微柱凝胶试验(MGT)配血系统进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同时采用该公司的反应卡、抗筛谱细胞和手工凝聚胺法(MPT)所需要的试剂,进行配血检验常规操作,其中,放散试验严格遵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流程》。
细胞处理用80万U青霉素溶入pH值9.8的巴比妥缓冲液12ml中。
然后再加1mlO型红细胞,放置于室温1h后,用生理盐水洗涤保存于4℃恒温环境中。
2 结果
采用MGT 法交叉配血时检验出15 例不合;DAT 阳性7 例,假阳性5例;青霉素试验阳性2例。
对输血不合受试者进行分析发现,青霉素试验阳性者2 例,抗筛阳性者1 例,既往输血史6 例,妊娠史4例。
见表1。
本次研究中500例患者无一例输血安全事故。
3 讨论
近些年,现代医学的发展也推动了输血医学的快速发展,其重要性无法替代,临床适应范围也不断扩大。
同时临床输血带来的不良反应也困扰着临床医护人员。
临床上,输血的质量安全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血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须将检验工作作为研究的重点,从血源到使用,加强对血液的消毒和检验工作,以确保血液使用安全。
3.1 输血检验中的质量控制临床上输血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感染性疾病,可以造成严重的后果[4]。
有效的输血检验前检查是输血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血前,献血者与献血单位须进行相关检查,我国规定的检查项目主要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抗体试验和谷丙转氨酶(ALT)检查等,同时要登记献血者的详细信息,保证血液的质量。
另外,还需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检查,检查其血液必要指标,严格控制输血适应证。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因为输血引发的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也可以诊断出潜在的传染源,及时给予治疗处理。
3.2 血型鉴定中质量控制通常血型鉴定的工作分为两部分:Rh血型鉴定与ABO血型。
对ABO血型展开准确鉴定是展开下一步交叉配血工作的前提。
检验ABO血型所需标准血清须具备国家批准的生产文号和购回后自我检定记录,也要保证血清在有效期内[5]。
医护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注意血清血球比,对于蛋白异常、慢性肝病等一些特殊的患者可以用洗涤红细胞进行鉴定。
Rh 鉴定比ABO 系统鉴定更为复杂,会引发一系列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近些年,Rh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溶血现象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要规范Rh鉴定,保证血型鉴定的安全性。
3.3 交叉配血中的质量控制“交叉配血”是指所用方法可以成功检出与ABO不相容的、具有临床意义的、ABO 系统之外的抗体。
临床上通过交叉配血,可以检测出ABO系统之外不规则抗体。
所以,交叉配血实验是临床上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实验室中进行交叉配血时,必须严格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目前,凝聚胺技术[5]在很多医院的血库中得到常规应用。
在交叉配血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①仔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血液凝集与溶血现象,当遇到妊娠和有过输血史等患者时,要对患者的血液进行不规则的抗体检测;②交叉配血实验检查工作包括患者与供血者的样本是否发生混淆,实验的操作方法是否符合规范,样品标签是否准确等。
③做好交叉配血的信息采集工作,认真填写报告单。
综上所述,输血是临床上医护人员救治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输血检验的质量,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教祥.输血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对策探究.中外健康文摘,2014:(6):69-70.
[2] Busch M,Chamberland M, Epstein J,et al.Oversight and MonitoringofBlood Safe in the United Stares.Vox Sang,2009,77(2):67.
[3] 李文平.二级医院临床医师应加强学习临床输血学.重庆医学,2003,32(3):372-373.
[4] 刘婧,李小莉.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吉林医药,2014,35(24):5446-5447.
[5] 陈德生.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哈尔滨医药,2010,30(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