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公共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学第四章
• 4.政策评估系统:政策评估系统是政策系统 政策评估系统: 政策评估系统 的一个基础子系统,由政策评估主体、 的一个基础子系统,由政策评估主体、评 估对象、评估目的、 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 五大要素构成。 五大要素构成。政策评估系统的任务是为 政策的去向以及政策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 事实依据和价值依据。 事实依据和价值依据。 • 其基本功能是:①提供政策的持续、修正、 其基本功能是: 提供政策的持续、修正、 调整或终止的依据; 调整或终止的依据; • ②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 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
(一)政策主体系统:
• 1.政策制定系统:它居于整个政策系统的核 政策制定系统: 政策制定系统 心地位,因此又被称为“决策中枢系统” 心地位,因此又被称为“决策中枢系统”。 它由拥有法定决策权的高层组织或个人组成, 它由拥有法定决策权的高层组织或个人组成, 一般包括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 一般包括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 机关以及某些政治领袖人物。 机关以及某些政治领袖人物。 • 基本功能是:①确认政策问题; 基本功能是: 确认政策问题; • ②确定政策目标; 确定政策目标; • ③组织政策方案; 组织政策方案; • ④政策方案的最终决定。 政策方案的最终决定。
• 2.政策咨询系统:政策咨询系统也称“思想 政策咨询系统:政策咨询系统也称“ 政策咨询系统 智囊团” 外脑系统” 库”、“智囊团”或“外脑系统”,通常由 各种政策研究机构、 各种政策研究机构、政府与这些机构的关系 以及具体的咨询活动构成。 以及具体的咨询活动构成。 • 其基本功能:①政策问题的发现与诊断; 其基本功能: 政策问题的发现与诊断; • ②政策预测研究; 政策预测研究; • ③政策方案的设计与评估。 政策方案的设计与评估。 • 3.政策监控系统:它是政策系统的一个特殊 政策监控系统: 政策监控系统 子系统, 子系统,由政策主体系统内外从事政策监督 和控制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构成。其基本功 和控制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构成。 能是: 确立政策监控标准; 能是:①确立政策监控标准; • ②衡量政策绩效; 衡量政策绩效; • ③纠正和消除政策执行偏差。 纠正和消除政策执行偏差。
【学习】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
3、社会问题的主观认定经常存
在分歧
如对贫困这个社会现象的认定:
一些人认为根本不是社会问题。
如果没有穷人,谁去买那些便宜的食品?谁去 雇用那些收费低廉的医生和律师?社会救济和 福利工作人员到哪儿去找工作?一些以穷人为 主体的政治团体和党派何以在社会中存在?在 他们看来,社会是一个等级的社会,必然存在 贫富之间的差别,贫困是有利于社会均衡发展 的一种自然安排,它起到的是一种积极的作用, 破坏这样一种均衡可能会带来更多、更严重的 社会问题。
整理课件
2.主观性和人为性
社会问题基于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切 身感受以及分析研究和其他主动行为才 得以上升到政策问题的高度,因而必然 更具有主观性和人为性
同一状况,不同的人群因不同的标准、 价值、利益和规范,就有不同的认识
整理课件
不同国家对问题的认识不同
在讨论核能政策问题时,美国政治家商讨价格 控制、市场机制以及核电厂的所有权问题;而 法国政治家则关心私人收益、工人的健康以及 国家能力的执行;瑞典的政治领袖则讨论应该 建设12个还是13个反应堆的问题。瑞典人很少 提出所有权和国家能力的问题,美国人几乎不 考虑国家能力或反应堆的精确数量问题,法国 人从不置疑市场中的政府干涉问题。
整理课件
若对这些新闻的性质加以解释,可以说在1930 年之前,报道的主旨更多的是猎奇和娱乐而不 是提出警告。而评论专栏和“读者来信”这两 部分对这方面的情况则极少或根本没有提及。 1930年之后,这三家报纸对这一问题的评论文 章日渐增多,而读者来信中反映这方面情况的 也变得相当普遍。无论是新闻的连续报道,还 是评论版的评论文章,都反映出对拖车营地问 题的忧心忡忡,而且从多种角度对公众提出了 某种警告。
整理课件
公共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计划性原则
严肃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兼顾全局与局部原则
反馈原则
公共政策执行Leabharlann 程序 政策宣传 政策分解 物质准备
组织准备
政策试点
全面实施
监督检查
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
财力和物力资源
人力资源 信息资源
权威资源
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
法律手段
– 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 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各种关系的方法。特点: 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
思想教育手段
– 通过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话、批评表扬等引导人们贯彻政 策的方法。特点:引导性、人本性。
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我的观点:概念是学者试图对千变万化的现象做逻辑把
握。由于现象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个人认识现象的 能力总是有限的,所以并无一个公共政策概念的定论。 只要概念具有内在逻辑性,且能说明一些现象,那都 是正确的。选取哪一个概念,是为研究的方便。
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
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 测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 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陈振明 《公共政策学》P245)
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规定性)
目标的导向性
内容的务实性 实施上的灵活性
时间上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影响的广泛性
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性
是解决政策问题、实现政策目标的根本
途径 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是后续决策(政策制定)的基本依据 是判断、评估公共政策工作的客观依据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终结(简本)
一、公共政策执行(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公共政策执行,是对公共政策的解释、宣传、试验、实施、落实等各种活动,是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包括政策制定者的执行和政策影响对象的执行。
(二)公共政策执行环节与手段1、公共政策执行环节(1)政策宣传(2)政策分解(3)物质准备(4)组织准备(5)政策试验(6)全面实施(7)协调监控2、公共政策执行手段(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4)教育引导(三)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1、政策本身因素(1)政策合理性(2)政策明晰性(3)政策协调性(4)政策稳定性2、政策外部因素(1)制度资源(2)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3)信息资源(4)权威资源3、政策主体因素(1) 执行组织及人员(2) 政策影响者(3)执行手段运用二、公共政策评估(一)公共政策评估概念公共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和价值进行评判的一种行为。
目的是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提供依据。
(二)公共政策评估类型1、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2、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3、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三)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1、建立标准的原则:(1)应具备全面性;(2)测定具有简便性;(3)技术有可行性。
2、公共政策评估标准可分为2大类(1)价值标准指政策目标价值如何,对社会是否合适。
(2)事实标准:4个标准:效率(efficiency)。
效能(effectiveness)。
充分性(adequacy)。
回应性(responsiveness)。
但评估标准设定十分困难,主要原因:一是政策目标的影响。
政策目标有时是不明确的、含糊的,因而使评估标准无法界定;二是法规制度的影响。
三是政策效果有预期的和非预期的、正面的和非正面的功能,而在设定标准时要兼顾不同方面的标准是困难的;四是评估标准本身应力求数量化、具体化、客观化,但政策效果有些是认识、态度、心理等主观层面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评估是非常不易设定量化、客观标准的。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第一章: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公共政策是国家权力运行的具体体现,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和方式。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政府与社会相互作用和互动的重要载体。
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政府需要考虑社会实际情况和民众的需求,制定出具有实际效果的方案,并通过有效的执行手段和措施来实现政策目标。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通常包括政策研究、政策规划、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这四个环节。
在政策研究阶段,政府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掌握相关数据和信息,通过比较分析等方式制定出可行的政策方案。
在政策规划阶段,政府需要把政策方案转化为实际可行的行动计划,并进一步明确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并进行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
在政策实施阶段,政府需要负责监督和管理政策实施的各个环节,并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确保政策能够顺利实施。
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便调整和改进政策。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通常包括政策发布、政策解释、政策实施和政策监督四个环节。
在政策发布阶段,政府需要将政策正式发布,明确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并确保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政策内容。
在政策解释阶段,政府需要对政策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以便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政策内容和政策目标。
在政策实施阶段,政府需要落实政策措施,管理政策实施的各个环节,并通过相关的措施和手段确保政策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在政策监督阶段,政府需要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
第四章:公共政策的效果评估和改进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是衡量政策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因素。
政府需要根据相关指标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发现问题和短板,并制定相关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
在政策调整阶段,政府需要对已实施的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政策措施,以便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第四章 公共政策的本质、构成与功能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 2.我国学者关于“政策”的定义 《公共政策》(林水波、张世贤):公共政策是 指“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这类 似于戴伊的政策定义)。 《公共政策》(伍启元):“公共政策是政 府所采取对公私行动的指引”。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 2.我国学者关于“政策”的定义 我们认为: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 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 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 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 正确把握“政策” 3.正确把握“政策”的内涵 第一,政策主体。 第一,政策主体。 第二,目标取向。 第三,活动过程。 第四,行为规范。
第四章 公共政策的本质、构成与功能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本质和特征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本质和特征
一、政策的本质 政策是阶级意志、 1.政策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和表 达。 2.政策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 . 3.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 2.我国学者关于“政策”的定义 《政策科学》(孙光著):“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 了实现一定的总目标而确定的行动准则,它表现为 对人们的利益进行分配和调节的政治措施和复杂过 程”。 《政策学研究》(王福生著):政策可以解释为 “人们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确定的行为准则和谋略”, “简言之,政策就是治党治国的规则和方略”。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类型与功能
二、政策的基本功能 3.调控功能 .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 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 制。
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及对策研究
《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及对策研究》第一章:引言公共政策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公共政策的成败,甚至关系到人民福祉[1]。
然而,在实践中,政策执行往往面临着各种阻碍和困难,导致政策目标无法达成,政策效果无法显现,甚至引发政策失灵和危机。
因此,探讨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及对策,对于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家多层面的政策出台及执行是首要任务[2]。
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是我国近年来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旨在改善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该政策涉及到中央、省、市、县、乡、村等多个层级的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以及广大的农村居民。
该政策的目标是在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户住上安全舒适的新房。
该政策的内容包括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的资金保障和管理机制,加强项目申报、审核、验收等流程,加大宣传引导和监督检查力度等。
从公共政策执行层面来看,公共政策执行不仅是释放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而且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3]。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管理的重要管理工具,是政府处理社会问题及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手段[4]。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经完成了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共有约6000万户农户受益。
该政策在提升农村居民住房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农村稳定和凝聚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资金缺乏、标准不统一、监管不到位、信息不透明、利益分配不公、群众参与不积极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政策执行的效果和效率,也影响了政策执行者和受益者之间的信任和满意度。
本文以某省农村危房改造政策为例,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和其他相关理论框架和模型,对该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阻碍因素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
整理公共政策4
第四章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逻辑流程1、划分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主要依据是是否参与并主导公共政策过程。
直接参与并主导公共政策的规划、制定、执行、评估与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称为公共政策的主体;把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政治问题及其发生作用的对象,即社会成员,称为公共政策的客体。
2、公共政策的主体:就是在特定政策环境中,能够把政策要求和政策支持综合、加工、改造、转化为政策产品的系统。
1)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直接生产者,也就是那些获得法律授权,享有公共权威和公共资源,能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并充当政策产品法定生产者的机关或职位(个人)。
直接主体主要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组织以及某些领袖人物。
2)间接主体:即那些虽不直接参与政策产品的生产,但由于获得了国家法律的保护或认可,能够通过压力、舆论等方式和渠道,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并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组织或个人。
间接主体主要有在野党、利益集团和选民。
3、公共政策的客体:即公共政策发生作用的对象,或者说,公共政策主体就那些问题制定政策。
从“事”(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人”(政策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个角度来认识政策客体。
4、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公共政策系统是一个内部职能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网络系统。
从结构的角度看,科学化、现代化的公共政策系统是由信息、咨询、决策、执行、评估、监控、反馈七个子系统所构成的社会巨系统。
5、公共政策的环境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过激环境三大子系统构成的。
公共政策系统的环境有三个特点:1)高度的复杂性(使公共政策的制定更为不确定);2)巨大的差异性(不同决策呈现不同的特点);3)历史变异性(需要决策适应时间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
6、国情与国策的关系,是公共政策系统与其环境的关系。
公共政策系统的主体只有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经济、政治、文化、历史、自然、社会条件和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特点,特别是政治系统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性质、基本特征、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主要矛盾等综合情况,认真地分析系统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符合规律的基本国策和具体的公共政策。
第四章公共政策
三、产权拍卖
作为一种混合工具,产权拍卖基于这样的假定:
市场通常是最有效的配置工具,政府通过产权拍卖, 在没有市场的公共物品和服务领域建立起市场。
市场通过确定一定数量的对消费者指定的资源和
可转移的产权而建立起市场,这创造人为的稀缺,并 让价格机制起作用。
四、税收和使用者付费
税收是一种法律上规定的由个人和公司对政府
第二节 强制性工具
强制性工具(Compulsory Instruments)也称 指导性工具,它借助国家或政府的权威及强制 力,迫使目标团体及个人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 为。 政府为实现其政策目标,可以通过选择管 制、公共企业或官僚机构直接供给等手段或方 式来履行其功能。
一、管制
管制指的是一种活动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政
一、家庭和社区
家庭和社区是一种常见的非强制性工具。在任
何社会中,亲戚、朋友和邻居都为个人提供无数的 物品和服务,政府也往往有意识来扩展它们在达成
政策目标上的作用。
政府间接地通过削减服务职能而鼓励家庭和社 区提供服务,或者政府直接将服务职能转交给社会 及家庭。在转轨时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加强 社区建设的实践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
本章要点:
什么是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的分类方法:强制性工具(管制、公共 企业和直接提供)、非强制性工具(家庭、社区、
志愿者组织和市场)、混合工具(信息、规劝、
补贴、产权拍卖和税收等)。
第一节 政策工具的内涵与分类
一、什么是政策工具
关于工具概念的最常见的定义是:“一个行动者
能够使用或潜在地加以使用,以便达成一个或更多目
这类工具主要包括信息传播、规劝、补贴、产权拍买、
征税和使用者付费等。
政策执行分析——公共政策[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
一、政策执行的定义
• 林水波、张世贤:政策执行可谓为一种动态的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负责执行的机关与人员组合各种必要的 要素,采取各项行动,扮演管理的角色,进行适当的裁 量,建立合理可行的规则,培塑目标共识与激励士气, 应用协商化解冲突,冀以成就某特殊的政策目标。
(D.S. Van Meter and C.E. Van Horn,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 Cenceptual Framework,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Vol.4, February,整19理75课, p件p.450-451. )
• 环节。
- 政策宣传: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有效手段。
- 政策分解:编制政策执行活动的“路线图”。
- 物质准备:保证政策执行顺利进行的经济基础 。
- 组织准备:确定政策执行机构,选人用人和制定必要
的管理法规三项内容。
- 政策实验:包括选择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方案和总结
实验结果三个阶段,目的是发现偏差、反
整理课件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
在政策科学发展的相当长时期内,政策执行并没有引 起政策学者们的应有重视,政策科学被认为是政策制定的 科学。
米德和霍恩(Van Meter and Van Horn)将政策执行 研究被忽视的原因归结为四方面: (1)一个天真的假定——执行过程是简单且人所共知的,并 没有什么值得学者关注的大问题; (2)以计划—项目—预算(PPB)为焦点——强调权威决 策者的作用而排除了“低层次”官员对执行过程负责; (3)任务的困难——从方法论上看,执行过程涉及严重的边 界问题,往往难以界定相关的行动者; (4)时间和资源的巨大消耗。
第四章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案例
第四章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案例第四章公共政策案例一、教学目标与用途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政策的直观化和具体化的客观描述,是解释和说明公共政策的可操作的实际形态。
通过本章案例学习,学生重点掌握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过程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多元分析工具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诊断,作出客观评价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涉及知识点(一)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二)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三)公共政策过程(四)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三、案例教学重点1.事实分析:是什么?在什么时间、地点?程度如何?事实的产生可能会改变问题所要达到的价值。
2.价值分析:原因是什么?为了谁?应优先考虑什么?价值问题是能否解决的主要检验标准。
3.规范分析: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政策执行的结果是要达到所谋求的价值与利益。
4.可行性分析:能否行得通?公众是否允许这样做?需要确定客观现实中得能力与可能。
5.利益分析: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这是政策分析的归宿。
案例1我国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政策及其反思【引言】随着中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破冰启程,2022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8天的高速公路免费大餐史无前例。
众多私家车车主高涨的出行兴致令内地交通直面“秋运”大考。
从“新政”实施情况看,可谓喜忧参半。
喜的是,“买路成本”大为降低;忧的是,“时间成本”急剧增加。
全国各地相当多的高速公路成为“停车场”,做操、遛狗、踢毽子……网友戏称之为被迫上演全民健身运动。
高速变“龟速”,已开始引发公众对高速公路免费大餐的新一轮讨论。
【案例】为促进国土资源开发,优化地区经济产业布局,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我国近年来加快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同时,为了拓宽投融资渠道支持公路建设,在新建高速公路及部分普通公路上实施了收费公路政策,这种政策对于加快公路建设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然而,收费公路也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出现了一些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
公共政策第四章 公共政策执行.
政策 绩效
经济、社会 和政治条件
公共政策分析 24
政策执行的系统模式的影响因素
(1)政策目标与标准 (2)政策资源 (3)组织间的沟通与强制行为 规范、激励、惩罚 (4)执行机构的特性 (5)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 (6)执行者偏好
公共政策分析 25
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
6、州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式
麦尔科姆· L· 高金在《政策执行理论与实 务:迈向第三代政策执行模型》中提出的。 分析的重点:政府间关系对政策执行的影 响。
公共政策分析
8
麦克拉福林的调适理论模式
相互调适部分
环境因素 调适策略
政策
政策执行者
受影响者
(1) 相互作出让步和妥协 (2) 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应富有弹性 (3) 与政策接受者形成一个双向交流过程 (4) 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的反作用
公共政策分析 9
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
3、博弈理论模式
5、政策执行的系统模式
范· 米特与范· 霍恩在《政策执行过程:一 个概念性的架构》提出的。 中心思想是:在政策决定与政策效果的转 变之间存在许多的影响因素,有政策系统本身 的影响,也有政策环境的影响。
公共政策分析
23
政策执行的系统模式
机构间沟通 和执行活动
标准 与 目标
政
策
资源
实施机构 的特点
实施者的意向
公共政策分析
26
政府间政策实施概念模型
联邦一级的 激励和限制
州的能力
州的实施
马尔科姆· 戈金 (Malcolm Goggin)的政府间 政策实施概念模型
州的决策结果
州和地方的 激励与限制
公共政策分析
第四章 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四章公共政策的执行内容提要:公共政策的执行就是把决策内容付诸实施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执行从一定程度上,比政策的制定更复杂、更困难。
政策的执行直接决定着公共政策内容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的依据;政策执行是修正、补充和改进政策的重要途径;政策执行的效果与影响又是形成新的政策的基础。
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主要有:过程理论、调适理论、博弈理论以及综合理论模式。
公共政策能否成功的执行受到客观环境、执行人员、执行对象、执行资源以及政策本身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是由执行的准备阶段(包括制定计划活动以及一般的准备活动,如思想动员、组织落实、物质准备等内容),实施阶段(包括指挥、沟通、监督与控制)以及总结阶段来组成。
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与引导手段等。
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概述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公共政策的执行就是把决策内容付诸实施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既相互联系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独立性。
传统的公共行政认为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政府官僚组织的职责。
这种观点认为政策的执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
其特点为:①政策执行是政府组织的单方面事务。
②政策执行是一种闭合结构,是政府组织自身的权力分配与关系的调节。
③政策执行者与执行对象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④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是由政府组织自身由上自下的控制。
以上观点具有一定的缺陷和偏颇。
实际上公共政策执行既是政府组织的重要职责与任务,同时它又是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互动的结果。
其特点为:①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一种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结合与互动过程。
②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一个开放链。
不仅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有民众与社会的参与,同时在执行过程中更需要民众与社会组织的参与。
③政策的执行者对执行对象既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同时又有相互之间的协调、共识、与妥协。
政策执行的概念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①政策执行为科层制的控制过程;②政策执行是上下阶层的互动过程;③政策执行是政策与行动相互演进的过程。
公共政策第四章——第八章案例集
公共政策第四章——第六章案例集案例一劳动歧视:不和谐的就业音符一、劳动歧视的表现1、性别歧视;2、残疾与疾病歧视;3、年龄歧视;4、身体歧视;5、地域歧视。
二、就业歧视问题的议程创立过程(一)公众议程的创立1、据调查显示,有85.5%的人认为存在就业歧视,58%的人认为严重和比较严重。
2、2003年11月,张先著向芜湖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状告人事部门“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
2004年4月,芜湖市新芜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张先著胜诉。
2004年5月,芜湖中院二审作出裁定:维持原判。
此案被媒体称为“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
之后,浙江、四川、福建、广东等省修改了公务员禁止录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也修订了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2005年1月20日,国家卫生部和人事部在两次公开征求意见后,公布了《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
标准规定,经检查排除肝炎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被录用为公务员。
(二)政府议程的创立1、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2、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洪宇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尽快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的建议”。
3、2005年,“反就业歧视研究课题组”启动,该项目由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研究力量在内的24名学者参与,其中包括来自国内不同领域的十几位学者,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和荷兰的专家,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
4、2006年1月12日,中国正式批准了第42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1985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公约),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在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方面的责任,促进我国建立和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
5、2007年2月,《就业促进法(草案)》首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该草案在第一章总则第五条中明确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与过程
第四节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和手段一、政策执行过程的诸环节政策执行过程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等环节。
1 、政策宣传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始环节和一项重要的功能活动。
要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必须首先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
政策宣传就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一个有效手段。
执行者只有在对政策的意图和政策实施的具体措施有明确认识和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执行政策。
因此,各级政策执行机构要努力运用各种手段,宣传政策的意义、目标,实施政策的方法和步骤。
2 、政策的分解政策分解就是通常所说的制定计划,它是政策实施初期的另一项功能活动,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必经之路途。
制定执行计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编制计划要切实可行,积极可靠,排除臆断;计划的各项指标,不保守也不冒进:既不是唾手可得的,也不是经过努力仍然高不可攀的;对有关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含糊笼统。
( 2 )适应性原则。
编制的计划要有适应环境变化的弹性机制,特别是要有应对意外情况发生的防范机制。
( 3 )全面性原则。
编制计划要能够统筹方方面面、理顺各种关系,切忌顾此失彼。
计划前后衔接、轻重缓急有层次,不同管理层次的计划各有侧重。
( 4 )一致性原则。
执行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要做到工作目标和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上下级的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以增强组织上的统一性和方向上的一致性。
3 、物质准备物质准备主要是指必需的财力(经费)和必要的物力(设备)两方面的准备。
执行者应根据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各项开支编制预算。
预算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算落实了经费。
必要的设备,包括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技术机械设备、办公用品等,是政策执行的物质手段。
只有具备了必不可少的设备条件,政策执行才有可能顺利进行。
4 、组织准备组织准备工作是政策具体贯彻落实的保障机制。
组织功能的发挥情况,直接决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方式。
公共政策课件第四章政策执行
第二节 政策执行过程与手段
(四)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工作是政策具体贯彻落实的 保障机制,组织功能的发挥情况,直接决 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首先,确定政 策执行机构。这是组织准备中首要的任务。 其次,选人用人。最后,制定必要的管理 法规制度。这些法规制度主要有:(1)目标 责任制。(2)检查监督制度。(3)奖励惩罚制 度。
第二节 政策执行过程与手段
(二)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 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 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 的方法。 法律手段除了与行政手段一样具有权威性 和强制性外,它还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的 特点。稳定性是指法律法规一经颁布,就 将在一定时期内生效,不会经常变动。规 范性是指它对其效力范围内的所有组织和 个人普遍适用。
第四章 政策执行
学习难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剖析 重点掌握: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掌 握: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与手段、公 共政策执行模型 一般了解: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节 政策执行概述
一、政策执行的涵义 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 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 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 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 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第四节 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四)循环模式 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马丁·雷恩(M.Rein) 和弗朗希·F·拉宾挪维茨(F.F.Rabinovitz) 于1978年提出了执行循环的理论。他们把 政策执行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1)刚领 发展阶段;(2)资源分配阶段;(3)监督阶段。 他们认为这三个阶段是相互循环的,而非 直线单向的过程;同时,循环过程亦必受 到环境条件的冲击与影响。
00318公共政策-考前资料(23版)
2024年4月《00318公共政策》考前资料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和发展考点1 公共政策的含义(选择题、简答题)★★公共政策是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出于公共利益,为实现公共目标所做出的一种选择行为,其表现形式是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
考点2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选择题)★史官制度、谏议制度、策士制度、科举制度考点3 现代政策科学产生的标志(选择题)★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近发展》考点4 中国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特点(论述题)(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政策实践相结合(2)学科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3)学科发展与中国的政策实践相结合考点5 马克思主义与公共政策学中国化(论述题)★★★(1)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公共政策学科的方法论指导。
①实事求是的方法。
为了在政策实践中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矛盾分析的方法。
政策实践中,要注重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还要注重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2)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公共政策学科的价值引领。
公平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本保证。
除了作为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条件之外,公平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高目标。
考点6 公共政策的功能(选择题)★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考点7 公共政策的本质(简答题、论述题)★★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就是为了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1)公共政策的目标。
从整体上看,公共政策目标是三类目标的集合体,即公共利益目标、阶级目标和政府自利性目标。
(2)社会资源配置。
所谓社会资源的配置,指的是政策主体为实现政策目标而进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配置。
(3)社会价值分配。
政策收益在不同的利益群体间的分配行为称为社会价值的分配。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要素考点8 公共政策学分析的完全理性模型(分析题)完全理性模型是由经济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衍生出来的。
第四章 公共政策
(8) 后现代主义者斯通和福克斯等都对“理性客 观分析主义政策分析”持批评态度,斯通认为政 策话语内在地就是政治的,它只能发生在不同于 商品市场而是与希腊城邦相似的政治社会中; 福克斯等认为“公共政策不是纯粹理性发现客观 真理、然后由政府从真理中推导出相应的、正确 的解决方案的结果”,主张“最好把公共政策的 形成、实施和管理理解成能量场,它是形成围绕 着‘下一步我们该做什么’这一问题而松散地组 织在一起的人类意向性的交叉点。”
(2)国家行政学院张德信教授认为,“所谓公共 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公共权威机关为了解决特定 的公共问题而表明的行动意图或如何行动的计 划。” (3)国家行政学院张金马教授给公共政策下的定 义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 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其表达形式有法律 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 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等。
(4)安德森将政策与公共政策做了正确的区 分,把公共政策界定为“由政府机关和政 府 官员所制定的政策”。他说,公共政策的 特点,就在于它是由戴维· 伊斯顿称之为政 治 系统中的“权威人士”制定的,而政治系 统 中的绝大部分成员认为自己对他们处理着 的政治系统中的日常事务负有责任,并承 认这些活动对自己的约束力。
二、本书对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
1.本教材对公共政策给出如下定义:公共政策是公 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 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 案。 2.这个定义所揭示的公共政策的内涵有如下几点: (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 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 般特征。 (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 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 。
1.公共政策是一种国家和政府行为,它随着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 演进、社会形态和国家形态的变迁而不断发展。 2.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社会生产力虽有进 步,但是社会经济在总体上则是自然经济;国家 形态虽日趋发达,但是基本的政治体制是君主制, 统治者的理念是“家天下”、“朕即国家”,国 家和政府的政策不以公共利益而完全以统治阶级 乃至某一统治集团的利益为根本诉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二)官僚过程模型 在分权化的组织中,官僚过程模式为最具 实用性的政策执行模式。此一模式假定组织成 员经由例行化的作业程序,久而久之便培养出 自主裁量权,在相当的职权范围内具有自我裁 量的权力,上级长官事实上很难对此权力发生 作用。 因之,组织的两项要素是自主裁量权与惯 例化。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20世纪70年代之后,政策执行在西方政策科 学界开始引起重视,可以从以下各方面概括其 原因。
1、政策问题的真正解决依赖政策执行。政策
方案的产出,只是使解决政策问题有了明确的
行动方向、计划和要求,然而这一点距离问题
的真正解决还有很长的距离,所以政策方案的
执行人员;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在政策执行上,执行者必须三缄其口,惟命 是从,影响力相当有限。为了纠正这两种模式 的不足,组织发展模式乃应运而生,它一方面 强调员工的自主性、参与感及归属感,另一方 面则肯定组织是不断朝向最佳的阶层结构而发 展的。
此一模式的基本假定是: 组织之功能在于满足组织三种基本的心理与 社会需求:
公共政策
(四)
张为波
第四章 公共政策执行
本章知识点: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
本章重点: 公共政策执行
西南民族大学
第四章 公共政策执行
本章难点: 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
思考题: 1、试述政策执行的概念及其规定性。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传统的观念认为,政策科学和政策分析应 该致力于研究政策方案的制定,而政策执行则 属于行政学研究的范围。
然而政策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明确 地认识到政策执行在政策科学体系中的重要意 义,从而使政策执行成为政策科学研究的重要 内容。这一点正像多尔贝尔和哈曼德所说,一 项政策的发布只是宣告政策运行的开始,若想 充分认识实际过程,则必须了解政策发布之后 的各个阶段和运行状况。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这种模式相当适合于环境变化迅速的社会, 特别是冲突与挑战经常发生的发展中国家更为 适用。
冲突妥协模式的基本假定为: 组织中部属为争取稀少资源的分配与权力 的施行必然发生冲突,组织结构设立之目的即 在于妥协与调和这种冲突,以完成组织目标。
西南民族大学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一般来讲,公共政策执行需把握以下原则: 1.忠实执行与灵活运用相结合的原则 公共政策是具有合法性与权威性的行为规范, 因此,政策在贯彻时,必须保持必要的严肃性。 政策实施的组织和人员必须认真。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但是,忠实执行决不是不动脑筋的死搬硬 套。政策是用来解决社会中出现的政策问题的。 政策问题在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不一样,在社 会各个区域、领域的表现不一样。而且,从政 策制定出来到付诸实施,也存在着时间上的滞 后问题,即政策制定时的政策条件、环境与政 策实施时的条件、环境已不可能完全相同,因 此,要忠实地执行政策,就必须采取灵活运用 的原则。
西南民族大学
第四章 公共政策执行
虽然公共政策执行是在既定政策方案 规定下的政府运作,但是决不是政府机构 简单的机械运行过程。
政策执行是执行主体在众多因素影响制 约下,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的组织运作过程, 也是执行主体与调适对象的互动过程。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20世纪70年代之前,政策科学的理论研究 偏重于政策规划和政策分析。70年代之后, 人们普遍认识到政策失误的原因之一就是政策 执行出现偏差,认识到执行环节在政策动态运 行中的重要意义,由此也开始了广泛的政策执 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 (一)重视执行研究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最先加以确认的两个变项是政策的标准与 目标以及政策的资源。
其他四个变项分别是: 组织间的沟通与有效执行; 执行机构的特质; 经济、社会与政治条件; 执行者的意向。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虽然对模式中的关系,密特和霍恩是以静态 的变项作为说明,但在执行的整个过程中却是 动态的运作,这是研究他们的概念模式要特别 注意的地方。
但是,政府之所以要花费各种力量制定、 实施政策,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达到预期效果 即解决社会问题,使公众利益得到平衡、协调, 整个社会公正、稳定。
4、强制执行与说服宣传相结合的原则 公共政策是公共机构制定出来的,经过法定 机构的审批,具有合法性、权威性,因而也具 有了强制性。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2、试述政策问题、政策质量与政策执行的关 系。
3、执行主体、政策对象与政策执行的关系是 什么?
西南民族大学
第四章 公共政策执行
在政策运行过程中,政策方案被审批通过 后,完成了政策合法化,下一个环节就是 政策执行。政策执行就是指将政策方案付 诸实施,即按照政策方案的要求和计划, 以实际行动有步骤地实现政策目标。 对于公共政策来说,政策执行的主体就是政 府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2、政策执行是检验公共政策方案完善程度 的实际手段。
尽管每一政策方案在规划过程中都经由专业 人员和决策者的分析检验,但是执行前的分析 检验都是非实践性的。
3、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评估与修订终结的 现实依据。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公共政策所规定的行为规范,要求人们自觉 去遵守。
对于按政策要求去行动的公众,就会受到政 策的保护,从而获得利益;反之,如果不按政 策办事,自行其事,必然会遭到政策的惩罚。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但是,公共政策说到底是为了解决社会问 题,是为了协调公众利益。
公共政策的制定要依靠公众的参与,政策 的实施也要充分依靠公众的积极参与。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4、政策实践也充分证明,政策执行环节的 差错往往是导致整个政策失误的原因之一。 1973年,普莱斯曼和威尔达夫斯基发表了标 志性著作《执行:华盛顿的期望在奥克兰市破 灭》,书中集中论述分析了执行不力对政策失 误的关键作用。这使人们认识到了政策执行研 究的实践意义。由此,也揭开了专家学者们对 政策执行进行理论研究的序幕,使得政策执行 成为政策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2、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公共政策是依据社会实际情况,包括一定的 环境、条件、资源。政府能力等因素制定出来 的,其本身就是实事求是的产物。因此,在实 施政策时,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贯彻政策时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还要求 实施政策的组织和人员,能时刻从政策执行时 的具体环境、可能的条件、可以获得的资源以 及各种现实的技术、手段出发,量力而行。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 在政策运行过程中,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可 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发挥实际作用、解 决政策问题的关键之一。 在问题认定、政策规划及其合法化、政策执 行、政策评估的各个过程环节中,政策执行是 政策发挥实际功能的必需环节。
由于执行是检验政策方案惟一的实际手段, 所以执行过程也就为政策的全面评估提供了依 据和现实资料。政策执行效果是政策评估的主 要对象之一。
4、政策执行将不断丰富公共政策经验。 所谓政策经验是指先前政策过程中问题认定、 方案规划及合法化、执行过程与结果等各方面 认识的积累。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四)冲突妥协模型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组织发展模式把稳定、和谐和共识的政策 环境作为前提,未能注意到环境中的冲突因素 对组织发展的影响。与组织发展模式相反,冲 突妥协模式肯定组织冲突存在的必然性,认为 组织成员具有潜在的冲突性,在资源有限与分 配不公的情形下,便容易发生冲突;但这种冲 突的存在并不足以威胁组织的生存,反而经由 妥协的手段,能使组织在不断地接受挑战中成 长。
因此,在强调执行政策中的强制性这一方 面时,还必须强调说服教育的原则。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互动模型 互动模型是密特和霍恩在其代表作《政策
执行过程:一个概念架构》与《政府间政策之 执行》中提出的:在其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式中, 他们提出了六个重要的变项,来分析政策与执 行之间的关联。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图4-1 执行机关互动模型
二、组织模型
在这种模式中, 包括了四项内容,即: (一)系统管理模型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此模式的基本前提是:组织是理性价值的 最大化者,它必须设法提高组织效能,完成组 织的目标,达成最佳的工作绩效,在此意义下 的组织行为必须是目标取向的行为。
产出不能标志政策使命的最终完成,只有将政
策方案付诸实施,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解决问
题,实现政策目标。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与模型
2、现代社会政治的发展,使政策科学与行 政学的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实践与公共行政管 理实践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从理论上来说,公 共决策与政策执行交叉于政策学与行政学的理 论研究中;从实践上来说,政策执行的主体是 行政机构,而行政机构又是政策规划的重要创 始者之一。因此,行政学必须研究公共决策, 政策学必须研究政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