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杂种优势利用
《杂种优势利用》课件

,推广杂种优势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THANKS。
动物杂种优势的实例
杂交牛
通过将不同品种的牛进行杂交, 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牛品种,具 有更高的生长速度和肉产量。
杂交猪
通过将不同品种的猪进行杂交, 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猪品种,具 有更高的生长速度和肉产量。
杂交鸡
通过将不同品种的鸡进行杂交, 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鸡品种,具 有更高的产蛋量和蛋品质。
植物杂种优势的实例
杂种优势利用
目录
• 杂种优势的概念 • 杂种优势的利用方式 • 杂种优势的实例 • 杂种优势的未来发展
01
杂种优势的概念
杂种优势的定义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或多个品种、种间或亚种间杂交后 产生的后代在生长势、繁殖力、抗逆性、适应性以及
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超过其亲本的现象。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动 物界,也存在于植物界。
02
基因工程育种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优良性状的 基因导入到其他植物或动物中,获得转基因生物,用于生 产或育种。这种利用方式能够快速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转 基因生物,提高生产效益和育种效率。
03
细胞工程育种是指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将具有优良性状的 细胞进行繁殖和筛选,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细胞系或个体 。这种利用方式能够快速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细胞系或个 体,提高生产效益和育种效率。
03
杂种优势的实例
农业杂种优势的实例
杂交水稻
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将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获得具有杂种 优势的水稻品种,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抗逆性。
杂交玉米
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将不同品种的玉米进行杂交,获得具有杂种优 势的玉米品种,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抗逆性。
《杂种优势利用》课件

杂种优势可以增加动植物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品种改良
利用杂种优势,可以培育出更好的农作物品种和畜禽品种,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
杂种优势在农业中的应用
水稻杂交育种
利用杂种优势,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提 高粮食产量。
温室番茄种植
杂交番茄具有更好的抗病性和适应性,能够提供高 品质的番茄产品。
《杂种优势利用》PPT课 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将介绍“杂种优势”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我们将探讨杂 种优势在农业和动物繁殖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杂种优势的定义
杂种优势是指杂交后代相对于纯种后代在某些性状上具有更优越表现的现象。它是由于不同基因型的优势基因 的组合产生的。
杂种优势的原理
1
杂合优势
杂合体由两个不同的纯合体组成,其基因型更多样化,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和 生存能力。
2
顺配合
杂交产生的后代通过基因重组,形成了新的基因组合,使得后代具有更好的遗传 稳定性和适应性。
3
加性效应
不同基因型的互补效应,使得后代在某些性状上比纯种后代更具优势。
杂种优势的应用
农业增产
杂种优势在农作物杂交育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
杂种优势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
猪的杂交育种
通过杂交育种,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满足人们对猪肉的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奶牛乳制品生产
杂交奶牛能够产生更多的牛奶,提高乳制品生产的 效益。
结论
杂种优势是现代农业和动物繁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概念。通过杂交育种,我们可以获得更高产量、更好品质的 作物和动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和资源。
第十二组 第八章优势杂交育种

(4)综合品种:将多个配合力高的异花授粉作物亲本在隔离 区内混合种植,任其自由传粉所得到的品种。 优点:适应性强 缺点:整齐度差,在生产中表现可能不太稳定,只能使用24代。
第三节
杂种种子生产
由于杂交种品种种子生产与常规品种相比,增加了 栽植父本、去雄、采粉、授粉杂交等操作,使制种成本 大幅度提高,限制了许多农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步伐。 实际上,对于某种具体园艺植物来说,杂种优势能否被 利用,主要决定于杂种优势所带来的增产增收作用能否 超过杂交制种增加的成本。因此,降低杂交制种成本的 技术,就成为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 在选择杂交制种途径的时候,主要应该考虑两方 面的因素:一是杂交率;二是杂交制种成本。
萝卜、洋葱、芦笋等也在80%以上。西方发达国家及日本、
韩国等超过这个水平。林木果树和观赏园艺植物中,如速生 毛白杨、椰子、四季海棠等在世界范围开展杂优利用研究。
五、杂种优势的预测和固定 (一)杂种优势的预测 1、酵母测定:利用亲本的组织浸出液、两亲本混合液对酵 母生长刺激作用上的差别,预测杂种优势。 具体操作:先在试管中放入啤酒酵母菌悬浮液20ml,然后 加入0.5ml植物组织提取液(干物质与水1:50热水浸煮液), 置于28-30度的温箱中培养24小时,用比浊法测定酵母菌的 生长情况。 杂种植株浸提液促进酵母生长的效果优于单一亲本的浸 提液。
二、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
1、显性假说(dominance hypothesis) 主要观点: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来源于等位基因 间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显性效应的累加作用。 论点基础:认为显性基因对生长发育有利,隐性基 因对生长发育不利。
通过杂交,使双亲的显性基因全部集中在杂种里, 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有利显性基因全聚集在杂种 里所引起的互补作用的结果。
第九组 第八章 优势杂交育种概论

3.逐代选择淘汰:根据选育目标性状比较鉴定各S1 代,先淘汰一部分不良自交系,再在入选的各植株中 自交,直至优良性状稳定纯合。
II. 轮回交选择法
准备作为亲本的材料选株自交,同时与测验种杂交
两个等位基因分别产生不同产物或控制不同的 反应,杂合体能同时产生两种产物或进行两种反 应,因而F1具有超过双亲的功能。
超显性是由于杂合体能产生杂种物质(AA产 生一种物质,aa产生另一种物质,Aa不仅能产生 前两种物质还能产生第三种物质)。
1.3优势杂交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的比较
• 相同点 二者都需要首先收集种质资源,选择与选配亲本进
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
1、超中优势(中亲值优势):杂交种(F1)的产量 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P1或P2)同一性 状之和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H=[F1-(P1+P2)/2]/[(P1+P2)/2]
2、超亲优势: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 的平均值与高值亲本(Ph)同一性状平均值差数的 比率。
目前,发达国家杂交品种的利用率越来越高。 如日本:番茄、白菜、甘蓝杂交种品种的种植面积 占同类作物栽培面积的90%以上,黄瓜100%。
美国:胡萝卜、洋葱、黄瓜杂种一代占85%,菠 菜100%。
我国杂种优势的利用
• 从20世纪50年代 开始研究园艺植 物杂种优势的利 用;
• 70年代末期,甘 蓝、白菜、番茄 、茄子、甜椒、 黄瓜、西瓜、甜 瓜等杂交品种已 先后大面积应用 于生产。
第八章 优势杂交育种
杨明佳:152201210032 赵云雄:201322010123 朱 熙:201322010124 张笑笑: 201322010151
第八章杂种优势利用

s.c.aij=xij-x-g.c.ai-g.c.aj
Xij:第i个亲本与第j个亲本的杂交组合某性状的小区 平均实测值; x:该试验各组合某性状的小区总平均值; g.c.ai(j):第i(j)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
34
某 亲 本 组 合 的 性 状 调 查 值
1 A B C D 平 均 g.c.a 10.2 10.1
19
七、杂种优势的早期预测与固定 预 测
酵母培养法 线粒体互补法 同工酶分析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 RFLP RAPD
酵母
P1 ≈ P< 2 P1+P2≈ F1
B N
20
杂种优势的固定
无性繁殖法 无融合生殖法 染色体加倍法
平衡致死法
21
无性繁殖法
• 无性繁殖或组培。
• 问题:多数有性繁殖植物不容易实行无性繁殖, 或是成本过高,甚至比每年制种所需的费用还 大。
• 此法可部分固定杂种优势,但随着留种代数的 增加,基因型为纯合隐性的个体会逐渐增加。 因此,此法的实用价值不大。
24
平衡致死法
• 有些染色体片段处于杂合状态时表现为正常的 性状,处于纯合状态时,表现为植株致死,使
存活下来的个体都有杂种优势。
25
第二节
杂种优势育种的一般程序
优良自交系的选育 自交系配合力的测定 配组方式的确定
B N
26
一. 优良自交系的选育
1. 概 念
自交系是由一个单株经过连续多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 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稳定的自交后代 系统。
B N
27
2. 选育自交系的理由?
不同自交系 遗传组成不同 多代
不利 性状 B AB c c b Ab C C B AB c c b ab C C A b aB c c A b Ab C c a B AB c c a b ab C c
第八章 杂种优势的利用

23
配合力的概念 配合力是指作为亲本杂交后F1代 表现优良与否的能力。 • 一般配合力:指一个自交系在一系 列杂交组合中的平均表现。(gca) • 特殊配合力:指某特定组合某性状 的观测值与根据双亲的一般配合力 所测定的值之差。(sca)
24
配合力的测定方法
顶交法
简单配组法
轮配法
a b c d e
17
花卉杂种优势育种的成就
• • • • • • • • • • 金鱼草 矮牵牛 百合 樱草 蒲包花 万寿菊 四季海棠 一串红 三色堇 香石竹
18
四、选育一代杂种的一般程序 主要技术环节:
• 提高亲本基因型的纯和性;
• 选择杂交亲本和选配杂交组合; • 提高制种效率,降低种子生产成本。
19
杂种优势制种的一般程序
8
(四)优势育种与重组育种的异同点 1. 优势育种与重组育种的相同点是需要选配 亲本,进行有性杂交。 2. 不同点是重组育种先进行亲本的杂交,然 后使杂种后代纯化成为定型的品种用于生 产(重要性状基本上不再分离);优势育 种则先使亲本纯化成为自交系,然后使纯 化的自交系杂交获得杂种F1用于生产。 3. 重组育种是“先杂后纯”,优势育种是 “先纯后杂”。
5
(二)杂种优势的表现形式 1. • 2. • 3. 杂种优势的形式; 产量、生长势、抗逆性、繁殖力。 杂种优势的方向; 正向优势和负向优势。 观赏性状的优势。
6
观赏植物的杂种优势
1) 观赏特性优良; 2) 抗逆性强; 3) 整齐一致。
7
(三)杂种优势的特点
1. 多个性状综合地表现优良; 2. 杂种优势的大小取决于双亲的遗传差异和 互补程度; 3. 亲本基因型的纯合程度不同,杂种优势的 强弱也不同; 4. 杂种优势在F1代表现最明显,F2代以后逐 渐减弱。 利用这种杂种优势的育种法称为优势育种 或一代杂种育种法。
第六组 第八章优势杂交育种_PPT幻灯片

杂种优势的度量标准: 1.超中优势(亲值优势):以中亲值(某一性状的双亲平
均值的平均)作为尺度衡量F1平均值与中亲值之差的方法。 公式:H=[F1-(P1+P2)/2]/[(P1+P2)/2] H:杂种优势 F1:杂种一代的平均值 P1:第一个亲本的平
四:杂种优势利用概况
18世纪中期在烟草上发现杂种优势; 达尔文从1866年开始开始研究植物自花和异花受精现象。在玉 米上发现“异花受精一般对后代有益,而自花受精常常对后代 有害”;
GH Shull(1914)首次提出杂种优势的术语和选育单交种的基本 程序;
H.Pearson(1932)首次提出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甘蓝杂种一 代;
2.超亲优势(高亲值优势):用双亲中较优良的一个亲本 的平均值(Ph)作为尺度,衡量F1平均值与高亲平均值之差的 方法。
公式:H=(F1-Ph)/Ph该方法的计算结果可直接反映杂种的利用 价值
3.超标优势:以标准品种(如生产上正在应用的同类优良 品种)的平均值(CK)作为尺度,衡量F1与标准品种之差的 方法。 更能反映杂交种在生产上的利用价值,但这种方法不 能提供与亲本有关的遗传信息。
D F Jones(1943)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生产洋葱杂种一代;
四:杂种优势利用概况
发达国家杂交种品种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如蔬菜作物中番
茄、白菜、甘蓝等商用品种已经基本实现杂优化。林木和观赏 植物的杂交种品种如三色堇、紫罗兰、石竹、天竺葵等杂交品 种也陆续用于生产。其中: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始对园艺植物的杂种优势利用的研 究,到70年代末,白菜、甘蓝、番茄、甜椒、黄瓜、黄瓜、西 瓜、甜瓜、等杂交种品种已先后大面积用于生产。
08 第八章杂种优势的利用-2

利用自交不亲和系的困难???
2020/3/6
园艺植物育种学
田振东
25
第五节 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
两性花植物中,雄性器官退化畸形或丧失功 能的现象,称为雄性不育。
雄性不育可以遗传,通过一定的选育,可以 育成不育性遗传稳定的系统,称为雄性不育系。
(一)优良自交不亲和系应具备的条件
1. 花期系内株间交配和自交高度不亲和性相当稳 定,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 蕾期控制自交结实率高; 3. 自交衰退不明显; 4. 配合力强; 5. 经济性状优良;
2020/3/6
园艺植物育种学
田振东
13
(二)选育自交不亲和系的方法
自交不亲和系选择标准: 亲和指数(K) = 总结籽数/授粉花朵数 蕾期自交亲和指数大于5。 花期自交亲和指数小于1。 兄妹交亲和指数小于2。
2020/3/6
园艺植物育种学
田振东
16
(2)S1--S4-5代
自交分离选综合经济性状好、配合力高的植株继续 自交选择,获得经济性状整齐一致、并能稳定遗传的植 株。
(3)S5-6 代
测定系内株间亲和性,筛选出S基因型纯合体系统。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3种:
2020/3/6
园艺植物育种学
田振东
17
优良单株
田振东
29
(二)主要遗传方式
1.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雄性不育性完全由细胞质基因控制。可育系给其授 粉均可保持其不育性,找不到相应恢复系。
萝卜 Ogura 胞质不育系。不育植株一般黄化、蜜腺 不发达。
08 第八章 杂种优势的利用-1

亲本
×
亲本
原始材料
×
原始材料
×
F1杂种群体
×
F2分离群体
×
自交系1
×
自交系2
后代分离群体 F1杂种
常规品种
2013-7-25
常规杂交育种与优势杂交育种程序的比较 田振东 园艺植物育种学
24
种子生产
常规育种繁育良种时,每年直接从生产田或种子田 内植株上收获种子,也可用原种在种子田大量采种,其 后代不发生基因分离。方法简便,种子成本低。
2013-7-25
田振东 园艺植物育种学
17
6. 基因网络系统与杂种优势
把基因置于一个整体的网络系统中去考虑彼此间的 协调状态。认为在杂合的新网络系统中,等位基因成员 可以处在最佳工作状态,使整个遗传系统发挥最佳效能。 因此,实现杂种优势必须具备两个前提:①亲本的基因 型在杂合体中必须彼此协调(如果亲缘关系相差太远, 遗传机制互不相容,是无法产生杂种优势的)。②亲本 的基因群组合具有互补性,杂合子中能相互促进,彼此 协调。
虽然各个亲本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能稳定传递到后代,它们在
各自的位点上出现的机会不同,它们之间的互作关系表现的机
会不同。 显性效应 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效应 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
同加性效应一起
超显性效应 上位性效应
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
产生杂种优势
在各个不同的亲本个体中上述三种遗传效应在各种基因间发 生或说出现的几率是不定的,也就是说三者出现的机会不等,从
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013-7-25 田振东 园艺植物育种学 1
第七章 优势杂交育种 Heterosis breeding
8第八章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0

(六)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 1、显性假说(显性基因互补假说)
这种假说认为杂种优势的产生是由于双亲间的 显性基因在杂种个体上得到互补的结果。 这种假说认为,经过生物长期的选择和进化, 对生长发育有利的性状多由显性基因控制,不 利的性状多由隐性基因控制。 在F1中,来自某一亲本的显性有利基因能掩 盖来自另一亲本相应位点的隐性不利基因的作 用。同时,在F1所汇集的显性有利基因总数 必将超过任何一个亲本。显性掩盖作用和显性 基因的累积而导致了杂种优势。
3、品质优势 杂交种(F1)在品质性状方面表 现出某些有效成分含量提高,熟期一致,产品外 观品质和整齐度提高。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杂交稻米的蛋白质和脂 肪含量分别为9.5%-10.5%和2.6%-2.8%,比 一般稻米提高1%-2%和0.5%左右。杂交油菜的 含油量和杂交烟草的高等级烟叶比率都有提高。
⊕杂种优势不是单一性状表现突出,而是许多性状综
合表现突出;
⊕杂交亲本间遗传差异愈大,杂种优势愈明显; ⊕杂交亲本愈纯,后代杂种优势越明显; ⊕杂种优势的大小与环境条件的作用密切相关。
(五)F2杂种衰退 与F1相比,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 性和产量等方面都显著表现下降,即F2杂 种优势衰退。
生产上一般只利用F1的杂种优势,F2不宜继续利用。为什么?
第八章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一、近亲繁殖及其遗传效应 二、纯系学说 三、杂种优势 四、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在育种中的应用
一、近亲繁殖及其遗传效应 (一)相关概念 1、杂交(crossbreeding):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子之
间的交配,又称异型交配(nonassortative mating)。 2、同型交配(assortative mating):相同基因 型之间的交配。 3、近交(inbreeding):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间杂 交称为近亲交配,或近交。
《植物育种学》第八章杂种优势利用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育种学》第八章杂种优势利用复习题及答案一. 选择题1.下面不属于杂种优势度量指标的是(D)A.中亲优势B.超亲优势C.超标优势D.性状优势2.超亲优势的计算公式是(B)A.(F-MP)/MP×100%1B.(F-HP)/HP×100%1C.(F-CK)/CK×100%1D.cF/MP×100%13.关于超显性(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错误的是(D)A.杂种优势是由双亲基因型的异质结合所引起的B.等位基因间互作的结果等位基因间没有显隐性关系C.杂合等位基因的互作胜过纯合等位基因的作用D.完全肯定了等位基因间显隐性的差别4.属于杂种优势最经济的基本条件的是(A)A.强优势的杂交组合B.自交结实率高:建立高效的异交体系(大批量、低成本)生产杂种种子C.繁殖与制种技术复杂D.亲本不纯5.关于杂种亲本的基本要求正确的是(C)A.纯度低B.一般配合力低C.性状优良D.亲本产量低6.杂种亲本的选育常异花授粉作物需经过(D)代A.1B.2C.1~3D.1~27.属于配合力测定的方法的是(D)A.侧交法B.自交法C.回交法D.双列杂交8.杂交品种的选育过程中不包括(D)个测定时期。
A.早代测定B.中代测定C.晚代测定D.终代测定9.杂种品种的亲本选配原则是(A)A.配合力高B.亲缘关系较近B.性状良好但不互补 D.亲本自身产量低10.杂种品种类型中自交系杂种品种可分为(B)①单交种②三交种③双交种④综合品种A.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③④11.杂种品种类型中自交系杂种品种有4种,其中不属于三交种的特点的是(A)A.制种程序简单,但制种产量低B.增产幅度较大C.产量接近或稍低于单交种制种程序复杂D.制作程序复杂12.杂种品种类型中自交系杂种品种有4种,属于当前利用杂种优势的主要类型的是(A)A. 单交种B.三交种C. 双交种D.综合品种13.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方法有(A)①人工去雄生产杂种种子②利用标志性状生产杂种种子③化学杀雄生产杂种种子④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生产杂种种子⑤F剩余杂种优势的利用2⑥雄性不育性利用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B.③④⑤ D.④⑤⑥14.不属于作物杂种优势的方法中化学杀雄生产杂种种子的特点是(B)A.配组复杂B.配组自由B.制种手续复杂 D.宜用于花时较短的作物15.作物杂种优势的方法中人工去雄生产杂种种子对作物要求规则中正确的是(B)A.雌雄同花作物B.繁殖系数高B.用种量大 D.花器较小16.下列不属于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的作物是(D)A.十字花科B.菊科C.旋花科D.景天科17.作物杂种优势的方法中关于F剩余杂种优势的利用这一方法出现纯合体的频率2为(B)A.1/3B.1/2C.1/4D.1/818.下列关于作物杂种优势的方法中克服雌雄同花作物人工去雄困难的最有效途径是(A)A.雄性不育性利用B.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生产杂种种子C.人工去雄生产杂种种子D.利用标志性状生产杂种种子19.在作物杂种优势的方法中关于雄性不育性利用这种方核法类型有(A)①核质互作雄性不育②基因型一环境互作雄性不育(光温敏)③隐性核不育④显性核不育A.①②③④B.②③C.③④D.①②20.自交系的选育方法是通过人工套袋自交,其操作过程是(C)①授粉②采粉③套雄穗④挂牌标记⑤套雌穗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C.⑤③②①④D.③④⑤①②二.填空题1.杂种优势的度量指标中中亲优势或相对优势(%)=(F-MP)/MP×100% MP=(1P+2P)/212.衰退速度:F杂合位点数越多,杂种优势衰退较缓慢13.一般配合力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
第八章 杂种优势利用

六、牧草利用杂种优势的特点
• 一些牧草即可有性繁殖,又可无性繁殖, 便于固定杂种优势。
×
×
×
纯系
F1 单交
2、利用杂种优势的方法
依亲本类型的不同,分为四种: a.品种间杂交——品种间杂种 b.品种与自交系杂交——顶交种或测交种 c.自交系间杂交——自交系间杂种(单交种、三交种、双交种、综
合种)
d.远缘杂交——种间杂种,种属间杂交或属间杂交 总要求:
简便而迅速地获得大量F1种子,以提高杂交种子的生产力,降低生 产成本。
别。 主要区别在花药与花粉粒上:一般来说雄不育株的
花粉发育不全或功能不正常,没有授粉能力。还有便 于识别的次要特征。
说明:表现雄性不育现象的植株,有些由于生理失调所 致,或对环境比较敏感,是不能遗传的,我们所希望 的是对环境条件不敏感,能稳定遗传下去的雄性不育 系。
雄性不育可划分为4种类型:
(1)、雄蕊不育(雄蕊畸形或退化) (2)、无花粉或花粉败育(雄蕊正常,但无花粉
三、杂种优势的理论解释(自学)
1、显性观点:
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有利显性基因,全部聚集在杂种中 所引起的互补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对生产有利的数量 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不利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且常有 连锁关系。因此,当双亲的遗传组成都为纯合体,且各等 位基因互为显隐时,则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可聚集来自双 亲的不同的有利显性基因,而掩盖隐性基因的作用,从而 表现杂种优势。
作物育种学第八章

二. 自交系选育过程
1.选育自交系的原始材料 ①地方品种和推广品种 ②各类杂交种 品种或品种间杂交种选育的自交系—一环系 自交系间杂交种选育的自交系—二环系 ③综合品种和人工合成群体
作物育种学第八章
2. 选育自交系的过程
S0
种植原始材料,选择30
至50株,人工套袋自交
S1
综合性状良好的植株,
(被测系)隔离区法。
作物育种学第八章
第五节 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 和杂交制种技术
一. 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 二. 杂交种的类别 三. 杂交制种技术
作物育种学第八章
一. 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
1. 人工去雄制种 采用人工去雄制种,作物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花器较大,易于人工去雄 ②人工杂交一朵花,能得到数量较多的种子 ③种植杂交种时用种量少。
F1>HP MP<F1<HP LP<F1<MP F1<LP
作物育种学第八章
二. 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
1.杂种优势是普遍的生物现象 2.杂种优势是复杂的生物现象 杂种优势大小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①与作物的种类和繁殖方式有关 ②与亲本性状的差异和纯度有关
作物育种学第八章
3. 杂种优势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营养型 生殖型 适应型
2. 超亲优势
杂种一代某一性状平均值超过高值亲本同一性 状平均值的百分率
F1-HP 正向超亲优势(%)=-------------×100
HP
负向超亲优势(%)=---F--1----L--P---×100 LP
作物育种学第八章
3. 超标优势
杂种一代某一性状的平均值超过当地推广 品种同一性状值的百分率
作物育种学第八章
家畜育种学 第八章 杂种优势利用

杂种优势度量
杂种优势的计算
设群体A、B之间杂交,A为父本、B为母本, 产生杂种AB。对任一数量性状而言杂种优势即为AB 杂种群体均值超过A、B两个亲本群体均值平均的部 分,即:
杂种优势率
正交与反交影响
把用正交所求的杂种优势记为HAB,而把用反交所 求的杂种优势记为HBA,则二者分别与用正交和反 交平均所求的杂种优势的差异为 :
双杂交
用四个种群分别两两杂交,然后再在两种杂种 间进行杂交,产生四元杂种商品畜。
轮回杂交 用几个种群轮流作为父本杂交,与各代母畜进 行杂交。
顶交
用近交系的公畜与无亲缘关系的非近交系母 畜交配。这种杂交方式主要用于近交系的杂 交,因为近交系的母畜一般生活力和繁殖性 能都差,不适宜做母本。
杂交效果预估
杂种优势的实质
任意一个数量性状的表型值可以剖分为两个部分, 即:
进一步可以剖分为:
各亲本群及杂种群的群杂种优势分别为:
杂种优势主要同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有关。
配合力的概念
F1(A) 为A种群与B、C、D、E、F等各种群杂交产生的各种 一代杂种某一性状的平均值;F1(AB) 为A、B两种群杂交产生 的一代杂种该性状的平均值。 F1(A)即A种群的一般配合力 F1(AB)-( F1(A) +F1(B) )/2即A、B两种群的特殊配合 力
双列杂交试验的统计模型如下:
随机模型
计算断奶窝重的杂种优势率:
多品种或多品系杂交试验时,亲本平均值应按各亲本在
杂种中所占的成分进行加权平均。
计算日增重的杂种优势率:
经纬杂交试验 存在两套亲本群体,一套只作父本、一套只作 母本,父本、母本之间两两杂交式的设计。 统计模型:
杂种优势优秀PPT

5
6
7
§-2杂种优势的概念与表现
一、杂种优势的概念: 杂种优势
(heterosis) 是生物界 的一种普遍现象 , 是指 两个性状不同的亲本杂 交产生 的杂种 , 在生 长势、生活力、繁殖力、 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 等性状方面超过其双亲 的现象。
8
§-2杂种优势的概念与表现
二、杂种优势的度量
生长势和营养体 抗逆性和适应性
的普遍现象 , 凡是能进 生理功能方面
行正常有性繁殖的动植 产量方面
物 , 都能见到这种现象。 品质方面
而且杂种优势的表现是 多方面的。
生化表现方面
11
§-2杂种优势的概念与表现
四、杂种优势表现特点 ❖ 杂种优势表现的复杂多样性
因组合不同、性状不同、环境条件不 同而呈现复杂多样性。从基因型看,自交 系之间的杂种优势往往强于自由授粉品种 间的杂种优势;不同自交系组合间的杂种 优势, 也有很大差异。
其次,栽培牧草主要收获物是茎叶,而
不是种子,在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时,一般
可以不需要恢复系。
18
§-3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
一、显性假说
显性假说
(dominancehypothesis) 是1910年由Bruce提出的, 受到了Jones等的支持。 这一假说的基本论点是: 杂种F1集中了控制双亲有 利性状的显性基因,每个 基因都能产生完全显性或 部分显性效应,由于双亲 显性基因的互补作用,从 而产生杂种优势。
玉米、黑麦、冰草、鸭茅、无芒雀麦、多花黑麦草、 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羊草、
17
§-2杂种优势的概念与表现
五、不同植物利用杂种优势的特点
❖ 无性繁殖植物
一旦获得杂种优势就可将其相对稳定 地固定下来,在生产上利用多年,不需年年 制种。
第八章 杂种优势利用

方法:
A为测验种,1、2、3、4、5、...n个自交系为被测系 组配 1×A,2×A,3×A、n×A等杂交组合(有时正反交) 对测交组合进行产量(或其它性状)比较 计算出各被测系的一般配合力。
优点:测配组合少,工作量较轻。 但不能 测定特殊配合力
(2)双列杂交 自交系既是测验种又是被测系。 方法:采用完全或部分双列杂交法。 完全双列杂交:n(n—1)个杂交组合(含正交 和反交) 只有正交的完全双列杂交:n(n—1)/2个杂 交组合 测交组合产量比较试验 ,取得各测交组合 产量(或其它数量性状)的平均值后,计算出一 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第六节 作物雄花不育性在杂种优势 中的应用
一、利用雄性不育性的意义 二、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的应用 三、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应用
一、利用雄性不育系的意义
(一)概念
1、雄性不育(male-sterility)是指雄性器官 发育不良,无花粉或花粉败育,失去生殖功能, 导致不育的特性。 2、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性是可以稳定遗 传,经过一定的选育过程,育成不育性稳定的 遗传系统,称之为雄性不育系。
第八章 杂种优势利用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 是指两个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 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繁殖力、适应 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杂种优势利用指把两个以上的遗传性不同 的亲本杂交后,根据育种目标的要求,选择 优良的杂交一代,经过试验鉴定育成新品种 的方法。
4、 杂种优势指数
杂种优势指数(%)=F1/MP×100
第三节 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
一、显性假说(有利显性基因假说)
基本论点: 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有利显性基因全部聚 集在杂种中所引起的互补作用的结果。杂交亲 本的有利性状大都由显性基因控制,不利性状 大都由隐性基因控制,通过杂交,使双亲的显 性基因全部聚集在杂种里。在玉米、黑麦的杂 种优势中应用。
第八章 杂种优势利用

二杂后代不作种用者,用其进行商品生产也可
获得较好效益)。
缺点:维持4个纯繁品系
(种),且需测定两两间 的配合力,成本高。
四、轮回杂交 两元或三元 或更多元轮 回杂交
优点:
1、除第一次杂交外,母畜始终都是杂种,有利于利 用繁殖性能的杂种优势; 2、对于单胎家畜,需要较多母畜,可以利用杂种母 畜; 3、每代只需引入少量纯种公畜或利用配种站的种公 畜,不需要维持几个纯繁群,便于组织; 4、每代交配双方都有相当大的差异,始终能产生一 定的杂种优势。
目的
优点:
1 1 A B 2 2
缺点:
二、三元杂交
用一个品系(种)的的公畜/禽与另两个品系 (种)的杂交母畜/禽交配进行商品生产的杂交 方式。 优点:杂种优势明显。 缺点:维持3个纯系成本 较高,杂种公畜/禽的繁
殖优势无机会表现和利用。
三、双杂交(四元杂交)
优点:杂种优势显著,同时利用了杂种公、母 畜的杂种优势;制种和商品生产同时进行(即
4.每组数量要满足统计分析要求,头数太少没有 代表性。 5.集中地点、同一年度、同一季节进行测定。
五、配套杂交
确定最优杂交组合后,采用固定杂交方式进行杂种 后代的生产。
六、杂种的培育
提供适宜的饲养管理条件,保证杂种后代能够表现 杂种优势。
七、随机抽样性能测定
检验生产的商品代的生产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新的配套系不断被育成,旧配套系被从杂交体系中更 换下来。
三、配套杂交体系的层次
2系配套 3系配套 4系配套
曾祖代
第八章杂种优质利用

平均 GCA 9.84 0.17 10.38 0.71 9.3 -0.37 9.94 0.27 8.9 -0.77
平均 10.16 9.68 9.78 9.50 9.64 9.98 9.04 9.67 CGA 0.49 -0.01 0.11 -0.17 -0.03 0.31 -0.63
组合的实际产量=全部组合平均产量+双亲一般配合力 + 双亲特殊配合力 如 L / A 组合的特殊配合力=10.8•第-八9章.杂6种7优-质(利用0.49+0.71)= -0.07
第八章杂种优质利用
二 杂种优势表现特征
1 杂种优势的普遍性
(1)生长势和营养体
第八章杂种优质利用
(2)产量和产量因素方面
生殖生长方面杂种表现出结实器官增大, 结实性增强,果实与籽粒产量提高等。
第八章杂种优质利用
(3)品质方面 有效成分提高 整齐度(一致性) 亲本品质改造 (4)生理功能方面 光合能力 有效光合期延长 光合面积增加 营养吸收能力等 (5)生化表现方面 线粒体互补与叶绿体互补 同功酶出现互补带、显性带、杂合带 (6)抗逆性和适应性
第八章杂种优质利用
根据F1产量测定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自交系 A B C D E F G K 10.3 9.9 10.4 9.4 9.4 9.7 9.8 0.03 0.07 0.45 -0.27 -0.41 -0.45 0.54 L 10.8 10.7 10.7 10.9 9.6 11.5 8.5 -0.07 0.33 0.21 0.69 -0.75 0.81 -1.25 M 9.5 9.0 8.8 9.3 9.6 9.6 9.3 -0.29 -0.29 -0.61 0.17 0.33 -0.01 0.63 N 10.9 8.8 10.3 9.6 10.1 10.3 9.6 0.47 -1.13 0.25 -0.17 0.19 0.05 0.29 O 9.3 9.7 8.7 8.3 9.5 8.8 8.0 -0.09 0.81 -0.31 -0.43 0.63 -0.41 0.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杂种优势利用
一 学时数:5
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杂种优势的概念,掌握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掌握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概念及其测定,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与方法。
三 教学重点: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四 教学难点:配合力测定
五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1.复习回交育种的重点内容,介绍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讲述杂种优势的概念、度量方法及杂种优势的表现。
15min.
2.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主要讲解目前的三大假说:显性假说、超显性假和上位性假说,从其基本论点,各自的不足方面以及对他们的评价等方面分别介绍 30min.
3. 介绍自交系选育的选育过程,并重点讲解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55 min
4.讲解亲本自交系的改良:有些自交系,存在个别缺点,为了提高其利用价值,有必要对有个别缺点进行改良,即在保持优系全部或绝大部分优良性状和高配合力特性的前提下,改良它的不良性状,一般采用回交改良法。
10min
5. 介绍六大类杂种品种和各自的特点20min
6. 阐述利用杂种优势必需的基本条件:1 有强优势组合;2 有纯度高的优良亲本;3 繁殖与制种方法简单易行, 种子生产成本低20min
7.分别阐述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包括人工去雄杂交制种、利用化学杀雄、标志性状、自交不亲和性和利用雄性不育性杂交制种技术。
98min
8. 小结,布置思考题。
2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