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 144.1-2010 汽车内饰材料技术要求 第1部分:纺织品
汽车行业配套标准
净化产品及企业标准GB/T 23277-2009 贵金属催化剂化学分析方法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中铂、钯、铑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JJG (汽车) 4-1989 CO/HC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检定规程JJG (交通) 047-2004 汽车排气分析仪检定规程JB 3742-1984 汽车发动机用可换滤芯式机油滤清器壳体及滤芯主要尺寸JB/T 6852-1993 汽车排气分析器校准用混合气体贮存容器的要求QC/T 832-2010 水暖式汽车尾气加热器DB 11105-1998 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QC/T 646.1-2000 汽车粉尘密封性试验粉尘洞法QC/T 761-2006 汽车空气滤清器接头A型和B型JJG 688-1990 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检定规程JJG 688-2007 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检定规程DB50 144.1-2010 汽车内饰材料技术要求第1部分纺织品DB50 144.2-2010 汽车内饰材料技术要求第2部分人造皮革QC/T 236-1997 汽车内饰材料性能的试验方法QC/T 770-2006 汽车用干式空气滤清器总成技术条件GB/T 22125-2008 汽车配件营销企业经营管理规范QB/T 2971-2008 汽车装饰用羊剪绒制品GB/T 18697-2002 声学汽车车内噪声测量方法GB 11550-1995 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DB12/T 406-2009 汽车用品服务业经营规范DB43/T 380-2007 汽车用品服务企业星级评定准则DB12/T 405-2009 汽车配件营销企业经营规范空调系统相关标准QC/T 72.1-1993 汽车空调制冷装置性能要求QC/T 833-2010 汽车空调用压力安全阀技术条件JASO M321-1999 汽车零部件-空调软管总成QC/T 658-2000 汽车空调整车降温性能试验方法QC/T 666.1-2010 汽车空调(HFC-134a)用密封件O形橡胶密封圈QC/T 657-2000 汽车空调制冷装置试验方法QC/T 659-2000 汽车空调(HFC-134a)用标识QC/T 720-2004 汽车空调术语GB/T 20025.2-2005 汽车空调用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耐制冷剂134aJB/T 6914-1993 汽车空调器性能试验方法QC/T 708-2004 汽车空调风机技术条件GB/T 21361-2008 汽车用空调器QCN 29008.9-1991 汽车产品质量检验空调系统评定方法汽车仪表及电器一般标准JB 3808.1-1984 汽车仪表一般质量要求JB 3808.2-1984 汽车仪表一般设计要求QC/T 536-1999 汽车仪表一般质量要求QC/T 537-1999 汽车仪表一般设计要求QC/T 214-1996 汽车、摩托车用组合仪表QC/T 213-1996 汽车、摩托车仪表术语QC/T 727-2004 汽车、摩托车用仪表QC/T 727-2007 汽车、摩托车用仪表QC/T 215-2007 汽车、摩托车仪表型号编制方法QC/T 784-2007 汽车、摩托车仪表用场致发光屏GB/T 19836-2005 电动汽车用仪表GB/T 5337-1985 汽车电器、灯具和仪表名词术语QC/T 73-1993 汽车电气设备产品型号编制方法GB/T 9417-1988 汽车产品编号规则GB/T 19392-2003 汽车GPS导航系统通用规范JJG(粤) 013-2009 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QCN 29006-1991 汽车产品质量检验规程QC/T 413-1999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N 29008.13-1991 汽车产品质量检验清洁度评定方法JASO D902-1995 汽车电子设备的耐用性测试方法JASO D002-1991 汽车无线电干扰特性测量方法QC/T 900-1997 汽车整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CN 29008.10-1991 汽车产品质量检验总成评定方法QCN 29008.11-1991 汽车产品质量检验零部件评定方法QCN 29008.12-91 汽车产品质量检验附件评定方法JIS D0207-1977 汽车零件防尘及耐尘试验通则JASO D609-1990(中文版) 低压汽车电线载流量标准JASO D001-1994(英文版) 汽车电子装置环境试验方法的一般规则SN/T 1688.4-2006 进出口机动车辆检验规程第4部分:汽车产品其他汽车仪表及电器标准参考QC/T 29042-1992 汽车车速里程表、转速表用软轴质量分等QC/T 29043-1992 汽车用压力表质量分等QC/T 29047-1992 汽车用温度表质量分等QC/T 29081-1992 汽车用分电器质量分等JB 3126-1982 汽车用开关一般技术条件JB 2434-1984 汽车用压力表型式、参数和尺寸JB 3679-1984 汽车分电器用断电器技术条件JB 2432-1984 汽车用燃油表型式、参数和尺寸JB 3802-1984 汽车用温度报警器JB 2433-1984 汽车用温度表型式、参数和尺寸QC/T 499-1999 汽车用温度表型式、参数和尺寸QC/T 500-1999 汽车用压力表型式、参数和尺寸JB 2431-1984 汽车用电流表型式、参数和尺寸QC/T 208-1996 汽车用温度报警器QC/T 415-1999 汽车用点烟器技术条件QC/T 423-1999 汽车电器接线柱标记QC/T 695-2002 汽车通用继电器评论,观念,各有不同做好自己那份就好。
汽车面料技术标准
汽车面料技术标准1 范围规定了汽车内饰人造革材料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汽车座椅套、座/靠垫、头枕、扶手、装饰性衬板、里衬等装饰用的各类聚氯乙烯、聚氨酯、聚酰胺、聚烯烃人造革的成品、半成品及原料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689.20 皮革涂层粘着牢度测定方法GB/T 4694 皮革成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保管GB/T 8948 聚氯乙烯人造革GB/T 19941 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甲醛含量的测定GB/T 19942 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GB/T 20400 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QB/T 2537 皮革色牢度试验往复式摩擦色牢度QB/T 2710 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抗张强度和伸长率的测定QB/T 2711 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撕裂力的测定:双边撕裂QB/T 2714 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耐折牢度的测定QB/T 2724 皮革化学试验 pH 值的测定QB/T 2725 皮革气味的测定QB/T 2726 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耐磨性能的测定QB/T 2727 皮革色牢度试验耐光色牢度:氙弧QB/T 2729 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水平燃烧性能的测定QB/T 2779 鞋面用聚氯乙烯人造革3 分类产品按布基编织方法分类,见表 1。
4 要求4.1 外观质量外观质量应符合表2要求。
4.2 理化性能理化性能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5 试验方法5.1 外观质量5.1.1 一般采用灯光检验,用 40W 青光或白光日光灯两支,上面加灯罩,灯罩与检验中心垂直距离为 80cm±5cm,或在 D65光源下。
5.1.2 如在室内利用自然光,光源射入方向为北向左(或右)上角,不能使阳光直射产品。
5.1.3 检验时,应将产品平摊在检验台上,台面铺一层白布,检验人员视线应正视平摊产品的表面,目视距离为 35cm 以上。
气车针织内饰面料的性能要求及其应用
经编绒最流行的是在双针床经编机上编织的 一29—
万方数据
应用
产业用纺织品
总第221期
双针床拉舍尔织物。双针床拉舍尔经编绒是利用 绒纱的梳栉形成花纹,绒纱的梳栉在前后针床轮流 垫纱横移形成绒面的图案,梳栉的数目决定织物图 案设计的范围。在双针床经编的组织设计中地布 的组织和绒纱组织的配合很关键,配合不当会导致 绒毛的方向不同,影响织物的外观。因为双针床经 编机上编织双针床拉舍尔织物生产效率高,生产成 本低,绒毛固着牢度好,能编织出各种组织结构,可 满足汽车装饰的要求,主要用于汽车坐垫和靠垫 等[71。 3.2三维针织间隔织物
多轴向经编针织物的生产设备主要是使用了 多轴向的铺纬机构,该机构铺设的纱线各自平行, 且纱线层能根据不同用途的需要以各种不同密度 排列。目前国内的多轴向经编机主要有Liba(利 巴)公司的Copcentra MAX 3 CNC系列机型以及 Karl Mayer(卡尔.迈耶)公司的Malimo Multiaxial、 RS2(3)MSUS、RS2(3)MSUS-V等机型p o。 3.4衬垫织物
经编间隔织物可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上编 织。它是由上下两个表面层组成,中间由毛圈组织 连接。这种织物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弹性,可 控的透气和透湿能力,有良好的抗压、抗震和隔音 等性能,幅宽还可以随时调整,不易脱散,非常适合 汽车内装饰使用,在欧洲很早就被汽车工业所采 用[81。 3.3多轴向经编织物
2010年开始实施的服装检测方法标准公布
2010年开始实施的服装检测方法标准公布来源:国家质检总局2009-12-30 18:12:522009年即将过去,2010年即将到来。
新的一年中,将有多项纺织服装标准开始实施可更新,企业要及时关注标准的变化,做好新标准的学习,掌握好新标准,以防止产品因标准变化而产生不合格的情况。
2010即将实施纺织服装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部门实施日期GB/T 1335.3-2009 服装号型儿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10-1-1GB/T 23316-2009工作服防静电性能的要求及试验方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10-1-1GB/T 23317-2009 涂层服装抗湿技术要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10-1-1GB/T 23319.1-2009纺织品洗涤后扭斜的测定第1部分:针织服装纵行扭斜的变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10-1-1GB/T 23328-2009 机织学生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10-1-1 GB/T 23330-2009服装防雨性能要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10-1-1GB/T 24254-2009纺织品和服装冷环境下需求热阻的确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10-2-1GB/T 24278-2009 摩托车手防护服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10-1-1GB/T 24536-2009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10-9-1GB 24539-2009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10-9-1GB 24540-2009防护服装酸碱类化学品防护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10-9-1GB/T 2664-2009 男西服、大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10-1-1GB/T 2665-2009 女西服、大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10-1-1GB/T 2666-2009 西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10-1-1GB/T 23314-2009 领带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10-1-1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部门实施日期 GB/T 10629-2009 纺织品用于化学试验的实验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2010-1-1样品和试样的准备疫.GB/T 12703.2-2009 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2部分:电荷面密度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12703.3-2009 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3部分:电荷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12704.1-2009 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吸湿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12704.2-2009 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第2部分:蒸发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12705.1-2009 纺织品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摩擦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12705.2-2009 纺织品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第2部分:转箱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13769-2009纺织品评定织物经洗涤后外观平整度的试验方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3-1GB/T 13770-2009纺织品评定织物经洗涤后褶裥外观的试验方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3-1GB/T 13771-2009纺织品评定织物经洗涤后接缝外观平整度的试验方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3-1GB/T 14208.1-2009 纺织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无捻粗纱增强树脂棒机械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通则和棒的制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14208.2-2009 纺织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无捻粗纱增强树脂棒机械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弯曲强度的测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14208.3-2009 纺织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无捻粗纱增强树脂棒机械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压缩强度的测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14208.4-2009 纺织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无捻粗纱增强树脂棒机械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表观层间剪切强度的测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14575-200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综合色牢度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14576-2009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汗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2010-2-1合色牢度疫.GB/T 18318.1-2009 纺织品弯曲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斜面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3-1GB/T 18318.2-2009 纺织品弯曲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心形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3-1GB/T 18318.3-2009 纺织品弯曲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格莱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3-1GB/T 18318.4-2009 纺织品弯曲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悬臂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3-1GB/T 18318.5-2009 纺织品弯曲性能的测定第5部分:纯弯曲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3-1GB/T 18737.8-2009 纺织机械与附件经轴第8部分:跳动公差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18830-2009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18885-2009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19981.3-2009 纺织品织物和服装的专业维护、干洗和湿洗第3部分:使用烃类溶剂干洗和整烫时性能试验的程序中国纺织工业协会2010-1-1GB/T 19981.4-2009 纺织品织物和服装的专业维护、干洗和湿洗第4部分:使用模拟湿清洗和整烫时性能试验的程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1655.2-2009 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2801-2009纺织机械染整机器导布辊主要尺寸及要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3318-2009 纺织品刺破强力的测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3319.1-2009 纺织品洗涤后扭斜的测定第1部分:针织服装纵行扭斜的变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3319.2-2009 纺织品洗涤后扭斜的测定第2部分:机织物和针织物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3320-2009纺织品抗吸水性的测定翻转吸收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3321-2009纺织品防水性水平喷射淋雨试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3322-2009纺织品表面活性剂的测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3323-2009纺织品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盐和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3324-2009纺织品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二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3325-2009纺织品表面活性剂的测定线性烷基苯磺酸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3329-2009 纺织品织物悬垂性的测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3343-200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使用含有低温漂白活性剂的无磷标准洗涤剂的氧化漂白反应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3344-2009 纺织品 4-氨基偶氮苯的测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3345-2009纺织品分散黄23和分散橙149染料的测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3972-2009纺织染整助剂中烷基苯酚及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4118-2009 纺织品线迹型式分类和术语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4120-2009纺织品抗乙醇水溶液性能的测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4121-2009纺织制品断针类残留物的检测方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4168-2009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4-1GB/T 24218.1-2009 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2010-2-1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疫.GB/T 24218.2-2009 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2部分:厚度的测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4248-2009 纺织品合成革用非织造基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4253-2009 纺织品防螨性能的评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4254-2009纺织品和服装冷环境下需求热阻的确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4279-2009 纺织品禁/限用阻燃剂的测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4280-2009纺织品维护标签上维护符号选择指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4346-2009 纺织品防霉性能的评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4348.1-2009 纺织机械与附件筘第1部分:胶粘线扎筘的尺寸和标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4348.2-2009 纺织机械与附件筘第2部分:平板梁金属丝扎筘的尺寸和标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4348.3-2009 纺织机械与附件筘第3部分:双弹性梁金属丝扎筘的尺寸和标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4348.4-2009 纺织机械与附件筘第4部分:树脂固化金属丝扎筘的尺寸和标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4348.5-2009 纺织机械与附件筘第5部分:槽形梁的尺寸和标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4349.1-2009 纺织机械与附件圆柱形筒管第1部分:主要尺寸推荐值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4349.2-2009 纺织机械与附件圆柱形筒管第2部分:自由端纺纱机用筒管的尺寸、偏差和标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4349.3-2009 纺织机械与附件圆柱形筒管第3部分:扁丝用筒管的尺寸、偏差和标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4349.4-2009 纺织机械与附件 圆柱形筒管第4部分:变形丝用筒管的尺寸、偏差和标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4349.5-2009 纺织机械与附件 圆柱形筒管第5部分:合成长丝用筒管的尺寸、偏差和标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4349.6-2009 纺织机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4349.7-2009 纺织机械与附件 圆柱形筒管第7部分:筒子纱染色用网眼筒管的尺寸、偏差和标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24372-2009纺织机械与附件 卷绕纱线用筒管 名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3-1GB/T 24373-2009纺织机械与附件 梳理机用隔距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3-1GB/T 24374-2009纺织机械与附件 纺纱机械 粗纱筒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3-1GB/T 24375-2009纺织机械与附件 牵伸装置用下罗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3-1GB/T 24376-2009 纺织机械与附件 纺纱准备和纺纱机械 上罗拉包覆物的主要尺寸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3-1GB/T 24377-2009纺织机械与附件 金属针布 尺寸定义、齿型和包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3-1GB/T 24378-2009纺织机械与附件 非自动穿经织机用停经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3-1GB/T 24379-2009纺织机械与附件 自动穿经织机用停经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3-1GB/T 24380-2009纺织机械与附件 织机综框用钢丝综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3-1GB/T 24381-2009纺织机械与附件 提花织造用镶入综眼的钢丝综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3-1GB/T 24382-2009纺织机械与附件 喷气织机用异型筘 尺寸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3-1 GB/T 24442.1-2009 纺织品 压缩性能的测定 第1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2010-3-1分:恒定法 疫.GB/T 24442.2-2009纺织品 压缩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等速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10-3-1GB/T 2910.1-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部分:试验通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910.10-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0部分:三醋酯纤维或聚乳酸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氯甲烷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910.101-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01部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910.12-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2部分:聚丙烯腈纤维、某些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某些含氯纤维或某些弹性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基甲酰胺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910.13-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3部分:某些含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硫化碳/丙酮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910.15-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5部分:黄麻与某些动物纤维的混合物(含氮量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910.16-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910.17-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7部分:含氯纤维(氯乙烯均聚物)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910.18-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8部分:蚕丝与羊毛或其他动物毛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910.19-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9部分:纤维素纤维与石棉的混合物(加热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910.2-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2部分:三组分纤维混合物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910.20-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20部分:聚氨酯弹性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基乙酰胺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910.21-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21部分:含氯纤维、某些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某些弹性纤维、醋酯纤维、三醋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环己酮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910.22-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22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亚麻、苎麻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910.23-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23部分:聚乙烯纤维与聚丙烯纤维的混合物(环己酮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910.24-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24部分:聚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苯酚/四氯乙烷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910.3-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3部分:醋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丙酮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910.4-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4部分:某些蛋白质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盐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910.5-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5部分:粘胶纤维、铜氨纤维或莫代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锌酸钠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10-1-1GB/T 2910.6-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6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10-1-1GB/T 2910.7-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7部分:聚酰胺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混合物(甲酸法)GB/T 2910.9-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9部分:醋酯纤维与三醋酯纤维混合物(苯甲醇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912.1-2009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912.2-2009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2部分:释放的甲醛(蒸汽吸收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2912.3-2009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3部分:高效液相色谱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3292.2-2009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第2部分:光电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3917.1-2009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1部分:冲击摆锤法撕破强力的测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3917.2-2009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2部分:裤形试样(单缝)撕破强力的测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3917.3-2009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3部分:梯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3917.4-2009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4部分:舌形试样(双缝)撕破强力的测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3917.5-2009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5部分:翼形试样(单缝)撕破强力的测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4146.1-2009纺织品化学纤维第1部分:属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420-200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颜料印染纺织品耐刷洗色牢度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4743-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4802.4-2009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随机翻滚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5456-2009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试样火焰蔓延性能的测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7573-2009 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GB/T 8683-2009纺织品机织物一般术语和基本组织的定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T 8746-2009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试样易点燃性的测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GB 9994-2008 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2-1SN/T 0006-2009进出口纺织品检验规程、检验方法标准编写基本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6SN/T 2293.7-2009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分类鉴别第7部分:废纺织原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6SN/T 2331-2009纺织原料棉花含糖量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2010-1-16。
汽车装饰用织物新国标解读
汽车装饰用织物新国标解读倪冰选【摘要】针对GB/T 33276—2016《汽车装饰用针织物及针织复合物》和GB/T 33389—2016《汽车装饰用机织物及机织复合物》,文章详析了汽车装饰用织物新国家标准的考核项目和检测方法,旨在让汽车装饰织物生产企业充分理解标准,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产品,对汽车装饰用织物产品质量控制起到促进作用.【期刊名称】《纺织导报》【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3页(P86-88)【关键词】汽车装饰织物;国家标准;耐磨性能;针织复合物;燃烧特性【作者】倪冰选【作者单位】国家纺织品服装服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测试中心广东;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7.8目前,世界几大主要汽车生产区域均有自己的汽车内饰织物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标准体系,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标准体系,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标准体系。
我国 2 项新国家标准GB/T 33276 —2016《汽车装饰用针织物及针织复合物》和GB/T 33389 —2016《汽车装饰用机织物及机织复合物》于2016年12月发布,并于2017年7月1日实施。
这 2 项国家标准的出台使得我国在汽车内饰织物产品方面有了相应的产品质量控制标准,生产企业将可以依照国家标准生产质量符合要求的汽车内饰织物,将进一步推进我国汽车装饰用织物行业的发展。
在汽车内饰材料中,纺织材料比例占到50%以上,汽车内饰织物主要有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及纤维复合材料等。
汽车装饰用织物主要用在座椅面料、座椅套、地毯、窗帘、顶篷、车门内饰、护壁、遮阳板、靠垫、篷盖布等部位。
在美国、欧洲、日本三大汽车生产区域,针织物和机织物的比例分别为61%和39%,而针织物中的经编针织物占主要比例。
我国生产汽车内饰织物的历史较短,同时之前又缺乏国家标准,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及研发投入不大,产品质量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包括在舒适性和功能性等方面。
汽车内饰零件通用技术条件(塑料件要求)
汽车内饰零件通用技术条件JT1-9900-10-11 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内饰零件的基本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所开发车型的仪表板总成、中控箱总成、门板总成、立柱门槛、地毯、顶棚、搁物板、遮阳板等汽车内饰零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250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 251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ISO 6452 橡胶、塑料、人造革——汽车内饰材料雾化特性的测定SAE J2412 汽车内饰件加速暴露实验:可控辐照度氙弧灯SJ-NW-3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测试汽车零部件取样技术规范SJ-NW-38 汽车零部件材料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化合物采样技术规范 SJ-NW-39 车内零部件材料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分析技术规范SJ-NW-51 长安车内零部件散发性有害物质技术要求3 要求3.1 除非另外规定,否则应符合本技术条件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与技术文件制造。
3.2 外观要求:所有零件外观应与经确认后的样品一致。
1)产品外观面不允许有裂纹、变形、银纹、波纹、烧焦、飞边、毛刺、气泡、浇口痕迹、顶杆印痕、熔接痕和收缩痕等不可接受表面缺陷。
2)喷涂或镀铬的产品,表面涂层或镀层均匀一致、色泽均匀,外观表面不允许有目视可见的麻点、起泡、漏镀、变色、脱落及其他不可接受缺陷。
3)产品主要外观表面上的分模线应小于0.1mm;非主视外观面分模线的痕迹小于0.2mm。
且必须经过长安公司技术部门的认可。
4)零件表面的颜色和花纹应与经规定程序批准的色板或样品一致。
皮纹要清晰、色泽均匀,皮纹类型、纹理方向、纹理深度以及皮纹范围应与长安公司所要求的一致,由于因脱模方向引起的非主要表面皮纹深度变化要均匀,不允许出现皮纹拉伤。
3.3 性能要求序号试验项目性能要求试验方法3.3.1 阻燃性满足GB 8410的要求4.13.3.2 耐辐照高温性(仅针对仪表板上本体、搁物板及安装于仪表板、搁物板水平表面上的零件,要求与仪表板一起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及试验后,产品不得出现可见颜色或光泽变化、裂纹、难闻气味、分层、起泡、收缩、翘曲变形、增塑剂析出、皱褶、卷边等缺陷及其他任何影响正常使用的缺陷。
内饰相关质量检验标准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车内空气中有机物浓度要求(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检验方法:1.车内空气中有机物的浓度检测按HJ/T400-2007的规定进行。
实施采样时,在HJ/T400-2007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受检车辆处于静止状态,车辆门、窗和乘员舱进风口风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发动机和空调等设备不工作。
2.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其他条件(如汽车出厂时的内饰状态改变与否、出厂与检测的间隔时间等),可由相关方协商约定。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 8410-2006)内饰材料:汽车内饰零件所用的单一材料或层积复合材料,如座垫、座椅靠背、座椅套、安全带、头枕、扶手、活动式折叠车顶、所有装饰性衬板(包括门内护板、侧围护板、后围护板、车顶棚衬里)、仪表板、杂物箱、室内货架板或后窗台板、窗帘、底板覆盖层、遮阳板、轮罩覆盖物、发动机罩覆盖物和其他任何室内有机物,包括装车时吸收碰撞能量的填料、缓冲装置等材料。
技术要求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必须满足以下技术要求:燃烧速度不大于100mm/min。
内饰材料燃烧特性取样要求:标准试样形状和尺寸见下图,试样的厚度为零件厚度,但不超过13mm。
以不同种类材料进行燃烧性能比较时,试样必须具有相同尺寸(长、宽、高),通常取样时必须使试样沿全长有相同的横截面。
当零件的形状和尺寸不足以制成规定尺寸的标准试样时,则应保证下列最小尺寸试样,但要记录。
a)如果零件宽度介于3mm~60mm,长度应至少为356mm。
在这种情况下试样要尽量做成接近零件的宽度。
b)如果零件宽度大于60mm,长度应至少为138mm。
此时,可能的燃烧距离相当于从第一标线到火焰熄灭时的距离或从第一标线开始至试样末端的距离。
c)如果零件宽度介于3mm~60mm,且长度小于356mm或零件宽度大于60mm,长度小于138mm,则不能按GB 8410标准试验。
燃烧速度计算:V=60x(L/T),式中:V---燃烧速度,单位为mm/min;L---燃烧距离,单位为mm;T---燃烧距离L所用的时间,单位为秒(s)。
强制性产品认证参考目录(2010版)
认证适用范围 (如软管、管接头和护套等)
检验检疫监管条件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009210000 4009220000 4009310000 4009320000 4011100010 4011100090 4011200011 4011200019 4011200091 4011200099 4011400000 4011990091 4011990099
中央控制门锁 其他机动车用锁 铰链(折叶)
L/ L/ L/
42.
8303000000
保险箱,柜,保险库的门
1、防盗保险柜是指在规定时间内抵抗规定条件下非正常进入装有机械 电子锁具(包括密码锁IC卡锁等)的柜体;包括具有防盗、报警、 防火及遥控等功能的防盗保险柜。 防盗保险柜的安全级别分为: A1、 L/ A2、B1、B2、B3、C等6类 2、防盗保险箱是指在规定的外形尺寸范围内,具有一定防范能力的电 子 (通过键盘输入或插卡和其他方式输入电子密码及其他加密信息,
4.
3824409000
其他水泥、灰泥及混凝土用添加剂
5.
3926300000
塑料制家具、车厢及类似品的附件
驾驶室及乘客舱内采用单一型或层积复合型有机材料的内饰件产品, 地板覆盖层和装饰性衬板仅限于已成形的汽车内饰件产品 包括:地板覆盖层、座椅护面和装饰性衬板(门内护板、前围护板、侧围 护板、后围护板、车顶棚衬里) 不包括:宽度大于 60mm 且长度小于 138mm;或宽度介于 3mm-60mm 且长 L/ 度小于 356mm;或宽度小于 3mm 的上述范围内的内饰件 不包括符合尺寸要求且暴露于车内的下述已成型内饰件:天窗遮覆内饰 件(如天窗遮光板)和客车上部及顶棚的通风管外表面材料 不包括乘用车的后窗台板(也称衣帽架) 仅限于汽车、挂车、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使用的液压制动软管总成,以 及汽车、挂车使用的气压、真空制动软管总成和已成形的真空软管。不 包括构成液压、气压、真空制动软管总成(除成形真空软管外)的零件
两项汽车内饰纺织品国标通过审定
标准与检测技术纺织品两项汽车内饰纺织品国标通过审定编者按:2012年年底,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产业用纺织品分会在北京召开标准审定会。
全国纺织品标委会产业用纺织品分会主任委员李陵申总结了目前产业用纺织品相关标准体系建设的情况以及2012年行业发展的状况。
副主任委员方锡江、胡淳主持评审,专家组对《汽车装饰用机织物及复合机织物》、《汽车装饰用针织物及复合针织物》、《膜结构用涂层织物》3项国标,《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膜结构用涂层织物拉伸蠕变性能试验方法》、《膜结构用涂层织物接头强力试验方法膜结构用涂层织物》、《接头强力试验方法膜结构用涂层织物涂层剥离强力试验方法》7项行标进行了审定。
修改后,此10项标准将正式报批。
此次标准审定会,“汽车装饰用机织物及复合机织物”及“汽车装饰用针织物及复合针织物”均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进入报批程序。
值得一提的是,两项汽车内饰纺织品标准是由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与下游应用行业跨领域合作,共同推动的国标体系,将对提升我国汽车装饰用纺织品质量、规范行业有序竞争起到积极作用。
标准的产生背景这两项标准是根据国标委2011年12月1日发布的国标委综合[2011]66号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决定下达2011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制定的。
本标准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牵头,由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宏达经编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较快,汽车产销快速增长,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市场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汽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据统计,年,我国汽车市场实现了平稳增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积极推进,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出口高速增长,汽车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汽车产销量月月超过120万辆,平均每月产销突破150万辆,全年汽车销售超过1850万辆,再次刷新全球历史纪录。
专家解读汽车内饰纺织品质量及检测
专家解读汽车内饰纺织品质量及检测作者:来源:《中国纤检》2017年第10期何勇,重庆市纤维检验局总工程师,从事纤维及纺织品检验近20年,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公益项目《木棉纤维在混纺产品中的定量分析》的研究、国家标准样品《纤维及纤维制品异味标准样品》和《羽毛羽绒感官检验校准样品》的研制,作为主要起草人制定国家标准《纺织品干洗后四氯乙烯残留量的测定》以及《针织手套》等4个行业标准及10个地方标准,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EI收录2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
2010年和2012年被评为重庆市质监局“科技兴检”先进个人。
随着我国家用汽车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小汽车内部的装饰质量日益受到消费者重视,汽车用纺织品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据了解,在一些欧洲国家,汽车工业所耗用的纺织品约占其纺织品总量的35%,因为每辆车约需各种纺织品10平米以上。
目前,国内汽车用纺织品也是以每年近20%的幅度在增长。
面对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以及更多不同材质、不同风格汽车用纺织品,消费者如何辨别产品质量?汽车内饰纺织品的质量常见问题有哪些?检测中有哪些难点?如何提升此类产品的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本刊邀请重庆市纤维检验局的专家何勇来解读汽车内饰纺织品的质量和检测。
1.汽车内饰纺织品一般包括哪些产品?检测的依据有哪些?要考核哪些重要的质量指标?汽车内饰纺织品一般包括汽车内饰材料和汽车功能性材料,其中汽车内饰材料是主体,占汽车内饰纺织品的70%,包括座椅面料、顶篷面料、汽车地毯、铺垫织物、行李箱内饰、窗帘、篷盖布等;汽车功能性材料包括安全气囊、安全带、轮胎帘子布、减震隔声材料、热绝缘材料、过滤材料等。
目前汽车内饰纺织品的检测依据包括国家强制标准GB 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和行业标准QC/T 216—1996《汽车用地毯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而在各个地区,有地方标准和各个企业的企业标准。
以重庆为例,有地方标准DB 50/144.1—2010《汽车内饰材料技术规范第1部分:纺织品》、DB 50/144.2—2010《汽车内饰材料技术规范第2部分:人造皮革》以及汽车生产企业的企业标准。
汽车内饰用纺织材料及功能性整理进展
汽车内饰用纺织材料及功能性整理进展发布时间:2009-12-28 9:28:45 来源:印染在线汽车工业是产业用纺织品的最大用户。
与皮革材料相比,纺织材料以其透气、环保、成本低等特点受到消费者和生产商的广泛关注。
据统计,每辆汽车耗用纺织品材料平均为42m2(50平方码),用于内装饰(座席、车顶篷、侧面板、地毯、行李厢等)、增强材料、里衬、垫底织物、轮胎、皮带、气囊、消声器和隔热器材等。
汽车用纺织品主要有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和纤维复合材料。
因针织物具有柔软、舒适、弹性好、延伸性大、透气性好、电脑提花潜力大以及可以进行三维成形编织等特点,近些年来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1、汽车内饰用纺织材料的选择1.1纤维原料的选择车用纤维主要以合成纤维为主。
其中涤纶纤维耐磨性好,抗撕裂强度高,耐霉变,抗紫外线能力较优,容易清、冼,回弹性和抗折皱性好,价格也比较便宜,占车用纺织装饰织物市场的90%以上,但其吸湿性较低,舒适性较差;腈纶纤维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能力,手感柔软,但它的耐磨性并不好,适于做汽车的顶棚和有蓬汽车的车蓬;锦纶纤维有较好的弹性和耐磨性,可应用在汽车座椅中;丙纶纤维在强度和密度上优于涤纶纤维,价格便宜,容易回用,但其只能使用原液染色或纺前染色纱,耐磨性、吸湿性差。
用于汽车内装饰纺织材料中的天然纤维主要是羊毛及其混纺纱,它可以满足耐光牢度、耐磨性等性能要求,吸湿性好,具有更好的热湿舒适性和更好的抗静电能力,但由于毛织物的价格较高,一般只用于高档车。
1.2汽车内饰织物结构设计普通单层机织物由于缺乏豪华感,不太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其用量逐渐下降。
机织提花绒织物尺寸稳定性好、质地厚实、立绒感强,但价格较贵。
针织物因其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弹性而广泛应用在汽车坐椅、地毯、车顶内饰、门饰、窗帘、安全带、背衬、篷盖布、安全气囊等针织物有纬编、经编和衬垫织物等。
由于它们的组织结构不同,弹性也不同,可针对各种部件性能的要求来选择使用。
汽车用纺织品 第六章 汽车用纺织品质量检测技术
• 断裂强力/伸长:
ISO 13934-1:1999(TEXTILES – TENSILE PROPERTIES OF FABRICS – PART 1: DETERMINATION OF MAXIMUM FORCE AND ELONGATION AT MAXIMUM FORCE USING THE STRIP METHOD) ASTM D5035-0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Breaking Force and Elongation of Textile Fabrics (Strip Method))
32
阻燃性能:GB/T 5455-1997(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垂直
法)、GB 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耐磨性能:GB/T 13775-1992 (棉、麻、绢丝机织物耐磨试
验方法)、ASTM D4966-98(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brasion Resistance of Textile Fabrics (Martindale Abrasion Tester Method))
23
第三节 车用内饰纺织品的环境老化性能检测 织物在使用过程中,影响其强度和性能退化的主要因 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由于紫外线的辐射使高分 子聚合物发生分解反应,老化的速度与辐射的强度、 温度、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人工加速老化测试 依据SAE J1885,使用可控照射水冷却氙弧仪加速暴 晒,在照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定间隔对试样进行淋雨 试验。试样尺寸一般与强力测试样品相同,光照后进 行强力试验,根据结果评价其老化趋势。
GB/T 19976-2005
针织物
20
25
300
汽车内饰用纺织品检测技术的标准化
使座 椅面 料有 可 能受 到汗 渍侵 蚀 以及长 时 问 的摩擦 , 良好
的耐 汗渍 色牢度 和耐 摩擦 色牢度也是 对车 用座椅 面料 性 能
的基 本要求 。 在汽 车使 用的整个 生命周 期中, 座椅面料 被 水
淋浸 的可能也 是存在 的 , 因而 , 耐水 浸色 牢度也 是车用座椅 用织物重要 的性能考 核要求 。
本 期 特 藕
C) ,
c D o
∞ - n
1 引言
相 对 而言 , 中国在汽 车 内饰 专用 纺织 材料 的 开发和 应
2 对车用内饰用纺 织品的性能要求
汽车 内饰用纺 织品除 了应具 备传 统纺 织 品的各种性能
要求 之外 , 应满 足一些 特殊 要求 , 别是在耐 磨、 污、 还 特 防 阻燃 、 抗静 电、 易清洁、 日晒等 方面有较 高的要求 。 耐
f s e e a e o h y t u l y t m a i n o c u i e t s i g s se f r n e i rt x ie . a t n h rp c n t e wa o b i a s s e d t a d c n l s v e t y t m t ro tl s c n o i e
其 阻燃 性 能一 股也 是通 过 后 整理 的方 式 获得 的 。 由于车 但
用纺 织材 料 中各种 合成纤 维的组 成 和化 学结 构 各不相 同, 它们 的 热性 能 和燃 烧性 也 不一 样 , 因而 对 由不同纤 维材 料 制成 的车 用内饰纺 织材 料 必须使 用不 同的阻燃 剂 和阻 燃整 理工艺 进行处 理和加 工。
理剂的主 流, 并且多功能化 已成 为该类 整理剂 发展的追 求 目 标, , 即 经含 氟整理剂 处理后 的织物不仅具 有 防水防 污的功
纺织品科肯检测标准
纺织品科肯检测标准检测产品:各种纤维成分面料:棉、麻、毛(羊、兔)、皮革、丝、涤纶、粘胶、氨纶、锦纶、CVC等;各种结构面料:机织(平纹、斜纹、缎纹)、针织(纬平、棉毛、罗文、经编)、天鹅绒、灯芯绒、法兰绒、蕾丝、涂层织物等;成衣类:外衣、裤子、裙子、毛衫、T恤、棉衣、羽绒服等;家纺:床单、棉被、床罩、毛巾等;装饰用品:窗帘、桌布、墙布等;其他:生态纺织品等;检测项目:1.色牢度测试项目:2.环保检测项目:3.结构分析测试项目:织物密度(机织物)、织物密度(针织物)、编织密度系数、纱线支数、纱线捻度(每种纱)、幅宽、织物厚度、织物皱缩或织缩率、织物重量、纬斜、角度转曲等等;4.成分分析项目:纤维成分、水份含量、甲醛含量等等;5.纺织品纱线和纤维测试项目:纤维细度、纤维直径、纤维线密度、长丝纱纤度(细度)、单纤维强力(钩接强力/打结强力)、单纱强力、束纤维强力、线长度(每筒)、长丝数量、纱线外观等;6.尺寸稳定性测试项目:水洗尺寸稳定性、每增加一次水洗循环、洗涤后外观、干洗尺寸稳定性、每增加一次干洗循环、商业干洗后外观保持性、织物和服装扭曲/歪斜等等;7.强力和其他品质测试项目:拉伸强力、撕破强力、胀破强力、接缝性能、硬挺度测试、防钩丝测试、织物悬垂性、织物褶裥持久性、直横向延伸值(袜子)等等;8.功能性测试项目:防水性测试、吸水性、易去污性测试、拒油性测试、防静电测试、防紫外测试、燃烧性测试、抗菌、透气性测试、透湿性测试、吸湿快干、防辐射、耐磨性能等等;9.其他物理性能测试项目:拉链强力、拉链耐用度、色差评定、白度、洗唛建议等等;检测标准:DB12/T 429-2010 纺织品色牢度评定方法,图像解析法。
DB32/T 525-2010 学生公寓用纺织品。
DB33/T 749-2009 纺织品皮革中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和全氟辛酸盐(PFOA)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
DB33/T 773-2009 纺织品甲壳胺纤维和其他纤维混合物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车用内饰纺织材料阻燃性能检测及标准概述
纤·标准论坛Fiber · Standard Forum1 引言随着经济的迅速腾飞,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汽车生产与消费大国。
伴随着汽车带来的各种便利,频发的交通事故如火灾等对车内乘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同样不容忽视[1]。
汽车内饰用纺织材料是一类包含有汽车内饰零件所用的单一材料或层积复合材料,包括坐垫、座椅套、安全带、头枕、窗帘等,与乘员关系最为密切。
因而为了避免或延缓燃烧的扩展,使乘员能够有一定时间安全地离开发生火灾的车辆,对车用内饰纺织材料阻燃性能的检测评价变得十分重要,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重视和关注内饰材料的阻燃检测。
因此,本文尝试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汽车内饰阻燃检测标准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提供一个车用内饰纺织材料阻燃检测标准的综述。
首先介绍了我国现存的相关阻燃检测标准,接着对车用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检测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具体讨论了氧指数、水平/垂直燃烧、熔融性能等七大阻燃常用指标。
2 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特性测试标准汽车内饰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以保证一旦汽车着火后乘客有足够时间离开。
本节将先对我国目前的汽车内饰阻燃检测标准进行总结。
(1)强制国家标准。
2019年10月,强制性国家标准GB 38262—2019《客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发布,并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
该标准适用于M2、M3类客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的评定,同时规定了对客车内饰材料的取样要求、燃烧特性、氧指数、烟密度、烟毒性等试验。
比如,水平燃烧应按GB 8410规定进行试验,而垂直燃烧按GB/T 32086规定试验。
氧指数则按材料种类不同分为3种:纺织、橡胶和塑料应分别按GB/T 5454、GB/T 10707与GB/ T 2406.2—2009进行试验;烟密度按GB/T 8627试验;燃烧性能等级按GB 8624—2012评定等。
除了对纺织材料进行细致规定外,还规定了不同种类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比如对纺织材料和座椅用皮革材料,要求水平燃烧等级不低于B 级,垂直燃速≤100mm/min,烟密度等级≤75%;对弹性软垫材料,则要求水平燃烧等级为A-0mm/min等。
纺织产品GB标准详解
纺织产品GB18401-2010介绍
掌控项目
项目 甲醛(mg/kg) A类 20 B类 75 C类 300
PH值
耐水(变色、沾色) 染 色 牢 度 耐酸汗渍(变色、沾色) 耐碱汗渍(变色、沾色) 耐干摩擦(变色) 耐唾液(变色、沾色) 异味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mg/kg)
4.0-7.5
3-4 3-4 3-4 4 4
纺织产品GB18401-2010介绍
GB18401-2010
2011年8月1日,新版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 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 该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 的服用、装饰用和家用纺织产品。出口产品依据预定执行。
备注:纺织产品,指以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为主要原料, 经纺、织、染等加工工艺或再经缝制、复合等工艺制成的 产品,如纱线、织物及其制成品。
4.0-7.5
洗涤褪色型产品不要求 考核
将B类产品的PH值范围 的上限调整至8.5
不属该标准 范围的纺织 产品目录
10类
增加一次性使用卫生用 品;箱包、背提包、运 动鞋、伞;地毯三类含 有纺织面料的产品
取样说明
有
无
增加了染色牢度、甲醛、 PH、可分解致癌芳香胺 染料试样的取样说明
谢谢观赏!
还原条件下染料中不允 许分解出的芳香胺
23种
项目
新标准
老标准
更新内容
致癌芳香胺 的限量值
规定为≤20 mg/kg
/
B类产品的 PH值
染色牢度
4.0-8.5
需经洗涤褪色工艺的非最终产品、 本色、及漂白产品不要求考核。轧 染、蜡染等传统的手工着色产品不 考核。耐唾液色牢度仅考核婴幼儿 纺织产品。窗帘等悬挂类装饰产品 不考核耐汗渍色牢度 13类
车用内饰面料性能与测试方法
车用内饰面料性能与测试方法吴 岚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纺织工业南方科技测试中心,上海,200082)摘 要:本文阐述了作为汽车内饰面料配套的纺织材料在耐用性、舒适性、适用性和易清洁等要求下,材料所需的相应的性能与对应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汽车用织物,面料,性能,测试 纺织品作为车用内饰材料已被广泛使用,从轿车内插放地图用的一小段松紧带、车辆保险带到车顶、门板面料、窗帘、座椅面料、车内地毯等等纺织材料及纺织制品。
国内纺织行业已有系列装饰用产品在桑塔纳新老车型、B5、子弹头车辆内得到配套使用。
国内汽车QC/T标准主要是等效或等同采用美国汽车S AE标准,有些常规项目采用AST M、AATCC等标准。
为大众或通用汽车公司配套的产品则有各自的方法标准和技术指标要求。
为大众配套的内饰材料主要按大众标准或德国标准;为通用汽车公司配套的内饰材料则按G ME标准或S AE标准,虽然它们不尽相同,但大都注重作为车用内饰材料的牢度(断裂强力、耐磨性等)、阻燃性、抗气味蔓延性、色牢度、抗静电性能等要求。
除了对纺织产品基本的平方米质量、透气性、织物密度、花型结构、材质等要求外,车用内饰材料还需要具有下列性能及相应的试验方法,这其中有些性能的测试方法与普通服用面料的测试方法相同,只是车用内饰材料的性能指标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而异,有些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要求则是车用内饰面料所特有的,以下简单介绍之。
1 强力与伸长(1)根据材料的不同功效,可以以条样法或抓样法直接测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也可以测某一强力下的伸长率;(2)撕破强力;(3)胀破强度或顶破强力;(4)复合织物的粘结强力,包括高温处理后的粘结强力指标要求。
2 尺寸稳定性材料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便会使制品具有良好的保形性,通常根据需要可测:(1)材料的洗后缩水率———直接考核织物洗后尺寸的稳定性;(2)根据材料选定相应的负荷,加在试样上一定时间后,测样品的静态延伸率。
卸除负荷,使试样恢复一段时间后测样品的残留(永久)延伸率;(3)材料下陷(Sag)高度———用直径为70mm 的半球面对样品加115N的轻负荷10s后测原始高度,再加49N的重负荷(共5015N)60min后测定下陷高度,恢复60min再在115N的轻负荷下10s后测内饰材料的下陷(Sag)变形高度,用变形高度与原始高度的差异大小来表示座椅面料在长时间负载后的形态回复性能。
乘用车顶盖内饰板技术条件
7.1 顶盖内饰板应有标识,标识可以包含下列内容: a) 制造厂名称或注册商标; b) 产品规格和型号。
7.2 顶盖内饰板应用防潮材料包装,再装入包装箱内。包装应牢固,保证在正常运输中不被损坏。 7.3 顶盖内饰板包装箱内应附有以下文件:
a) 产品合格证; b) 装箱备件清单; c) 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 7.4 板包装箱外应标明: a) 标准编号、型号及出厂日期; b) 企业名称、商标、详细地址及收货单位名称、地址;
5 试验方法
5.1 试验样品的要求 试验的样品应为成品 ,而且必须在制好 24 小时后,将样品放在 5.2 的标准条件下曝露 1 小时后方
可进行试验。 5.2 试验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温度标准条件为(23±2)℃。湿度的标准条件为(60±5)℅。但如果标准温度与要 求的特殊温度相矛盾时,试验应在规定的特殊温度下进行。在试验报告中,应注明试验的日期、温度和相
共 6 页第 6 页
按表 1 的要求进行 2 次循环,然后在室温下放置 24 小时后观察其外观。 表 1 冷热循环试验
顺序 1 2 3 4 5 6
试验条件 温度(50±2)℃。湿度(95±5)℅
室温放置 —40±2℃ 室温放置 90±2℃ 室温放置
试验时间(单位:小时) 15.5 0.5 7.5 0.5 15.5 0.5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顶盖内饰板 是指为了美化车内空间结构而设置的成型部件的总称,其安装在侧围上方和顶盖下方。 3.2 层积复合材料 是指若干层相似或不同材料,通过烧结、粘接、焊接等不同方法与表面之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材料。
4 技术要求
4.1 一般要求 乘用车顶盖内饰板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