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雨霖铃赏析

合集下载

《雨霖铃·寒蝉凄切》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雨霖铃·寒蝉凄切》是由柳永所创作的,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在刻画心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雨霖铃·寒蝉凄切》译文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

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蓝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雨霖铃·寒蝉凄切》注释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凄切:凄凉急促。

骤雨:急猛的阵雨。

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暮霭:傍晚的云雾。

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雨霖铃原文及赏析

雨霖铃原文及赏析

雨霖铃原文及赏析《雨霖铃》原文及译文篇一雨霖铃雨霖铃夜却归秦,犹见张徽一曲新。

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

翻译在夜深灯火阑珊、霖雨缠绵时分,唐明皇由蜀中返回长安,安史之乱都过去了,但唐明皇情况就像乐工张徽弹奏的《雨霖铃曲》一样,还是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沉湎声色。

张徽述说唐明皇弹曲垂泪思念杨贵妃,但是明月下南宫深处还是一片寂静,唐明皇黯然落寞。

注释在夜深灯火阑珊、霖雨缠绵时分,唐明皇由蜀中返回长安,安史之乱都过去了,但唐明皇情况就像乐工张徽弹奏的《雨霖铃曲》一样,还是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沉湎声色。

张徽述说唐明皇弹曲垂泪思念杨贵妃,但是明月下南宫深处还是一片寂静,唐明皇黯然落寞。

赏析全诗共四句,以追述始,写唐明皇自蜀返京,由蜀入秦,恰逢霖雨之夜。

地点、情景依旧,然人事全非。

使人睹此情景就自然而然地联想起安史之乱,唐明皇仓惶出逃,联想起马嵬坡“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长恨歌》),联想起栈道雨中唐明皇悼念贵妃闻雨而作《雨霖铃曲》的凄凉惨景。

诗人让读者产生这么多的'联想,是为了让人对唐明皇的悲凉处境作一深刻反省。

唐明皇开元年间,天下大治,四海晏然,史家盛称为“开元之治”。

然而,到了天宝末年,唐明皇宠幸佞臣,沉湎声色,终日与杨贵妃晏游嬉戏,朝政荒废,怨声四起。

可是不久,“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长恨歌》),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撕毁了唐明皇的美梦,迫其弃都西逃。

无道,宠幸佞臣,把唐明皇送上了悲凉的人生之路。

西京收复后,唐明皇由蜀归秦,景况是否会改变一下呢?诗人这样写道:“犹是张徽一曲新”。

与上句联系起来,恰恰与诗人的未言之意构成鲜明的对比。

前者,唐明皇是落难帝王,进不能保社稷,退不能保宠妃,身不由己,悲苦自知;如今,唐明皇是返京的皇帝,青山依旧,江山未改,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他又可以称孤道寡,君临天下了。

然而,物是人非,爱姬已命丧马嵬,在唐明皇的耳中眼中,只有那雨中栈道和霖雨铃声还有一点新鲜感,只有张徽奏的《雨霖铃曲》还能打动他那木然的灵魂和死去的心。

柳永雨霖铃原文及赏析

柳永雨霖铃原文及赏析
柳永雨霖铃原文及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永雨霖铃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的特点。(刘熙载《艺概》)
赏析
词以“伤离别”为主线,目录清晰。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兰舟”,相传鲁班刻木兰树为舟(见〈〈述异记〉〉),后用兰舟作船的美称。“执手”两句,将惜别推向高潮。手拉着手面对依依惜别的恋人,泪眼对着泪眼,纵有千言万语,因悲痛气塞而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是分别时的情景。对照苏东坡的悼亡妻的《江城子》中“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以上三小节极尽了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念去去”两句,则承上启下,笔随意转,有如浩瀚长江,一泻千里。千里烟波,楚天空阔,设想到别后的道路遥远而漫长。就此一别,人各东西,对情人的思念有如楚地沉沉烟波,伴随情人左右。
、周邦彦等名家在不同程度上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雨霖铃》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雨霖铃》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导语】古诗词是语⽂课程⾥最重要的考试题⽬,同学们要重视起来,以下是⽆忧考整理的⾼⼆语⽂必背古诗词《⾬霖铃》的原⽂、译⽂、注释和赏析,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初歇。

都门帐饮⽆绪,留恋处,兰⾈催发。

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噎。

念去去,千⾥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此去经年,应是良⾠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说? 译⽂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急促,⾯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阵急⾬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已催着出发。

握着⼿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相对,千⾔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这⼀程⼜⼀程,千⾥迢迢,⼀⽚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望⽆边。

⾃古以来多情的⼈最伤⼼的是离别,更何况⼜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了。

这⼀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不在⼀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能和谁⼀同欣赏呢? 注释 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修建⼀座长亭供⾏⼈休息,⼜称“⼗⾥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送别的地⽅。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急猛的阵⾬。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代指北宋的⾸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

⑥⽆绪:没有情绪。

⑦兰⾈:古代传说鲁班曾刻⽊兰树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

楚天:指南⽅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柳永雨霖铃原文解析

柳永雨霖铃原文解析

柳永雨霖铃原文解析柳永雨霖铃原文解析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以下是小编带来柳永雨霖铃原文解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古文赏析这首词的开篇,短短三句,意象密集:“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看他写的意象:第一句,写声音,蝉声叫得很冷,叫出了一份凄切。

第二句写时间,写眼前的长亭走到了尽头,人要离别了,太陽也走到了尽头,一日将尽了。

第三句写氛围,骤雨时,两个人都希望雨再久一些再大一些,分别的时间就可以再晚一些,但雨终于停了,人不得不上路。

空气中到处都是湿润的,人心也湿漉漉的。

雨后的这一个瞬间,最让人感伤,让心纷乱。

那就再喝一杯酒吧!可是,两个人的心都想着真的要分别了,无情无绪,“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在两个人茫然相对、在两心依恋到最深的时候,船夫在催了:“上船吧,再不走就赶不到下一个地方了。

”这一刻的“催发”,催得人肝肠寸断。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双手相握,泪眼相对,两心相依,还有什么话能说得出呢?说眷恋吗?眷恋也要走。

说保重吗?对方又不在自己身边。

说珍惜吗?为什么今天还是要远离?说重逢吗?重逢又不知归期。

说什么样的话其实都不如“无语”,话、泪一切都在“凝噎”二字中,噎在了喉头,噎在了心头。

在这个分别的时刻,两个人没有说话,只有蝉鸣和船夫的催促。

其实,我们从诗词的节奏上来讲,读到“竟无语凝噎”,人真的好像是跟着他们哽咽了,觉得这首词走到这里走得很生涩,走得不流畅,跌宕到这里似乎就动不了了。

但再往下念,“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突然之间词句开阔,境界疏朗了。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雨霖铃》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雨霖铃》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柳永《雨霖铃》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

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

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这种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

郑振铎先生生说他“除词外没有著作,除词外没有爱好,除词外没有学问"(《中国插图本文学史》).这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确能概括初他作为一个专注于词的创作的词人的基本特点.柳永的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前人说他“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这是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上不同于前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柳永《雨霖铃》赏析

柳永《雨霖铃》赏析

柳永《雨霖铃》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柳永《雨霖铃》赏析柳永《雨霖铃》赏析导语:《雨霖铃》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朝代:宋代作者: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人:美景)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注释:凄切:凄凉急促。

骤雨:急猛的阵雨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无绪:没有情绪兰舟: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坐船的美称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言之,表路途之远暮霭:傍晚的云气经年:经过一年又一年。

风情: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赏析1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

“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

雨霖铃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翻译及赏析《雨霖铃》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楚辞。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物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通过描绘雨水落下、溪水回响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世事变幻无常的哀叹。

下面是我对《雨霖铃》的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云逸泽澄清。

落叶花开,春去秋来老无情。

昨添乡关金锁,逢老炎扇龙楸兴。

斜度听春潮,深于江沙夕。

一蓑扑笑问,青和几色时雨清。

译文:乌鸦叫声悲切,长云飘逸,泽澄清澈。

树叶凋谢,花朵盛开,春天离去,秋天来临,命运无情。

前日新增故乡的城门被金锁关闭,每当老炎龙扇轻轻掀起时,感受到了春潮的涌动,感受到了江河沙滩深深的晚霞。

穿著一蓑斗笠扑朔的笑问,那么,青色和又有几种时雨呢?赏析:《雨霖铃》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抒发思乡之情的楚辞。

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渲染出了一幅幅富有画面感的画面,展示了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主题。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示了诗人对逝去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世事变化的无奈和哀叹。

诗的开头以“寒蝉凄切”四字作描写,既展示了雨后秋声的凄凉,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接着,诗人通过“对长云逸泽澄清”描绘了雨霖铃的美丽动人,展示了雨水如泻如泉的景象,因此也增加了一种思念之情。

接着,诗人通过“落叶花开,春去秋来老无情”一句,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世事变化的无情,也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落叶凋零,花朵绽放,象征着春去秋来,老去远去的无情岁月,也寓意着追求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描写“昨添乡关金锁,逢老炎扇龙楸兴”来展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乡关已被金锁关闭,意味着离别的痛苦和无法回到故乡的遗憾。

而老炎龙扇的轻扬,更增添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然而,这些回忆和思念,却只能在心底温存,无法回到过去。

在诗的结尾,诗人通过“一蓑扑笑问,青和几色时雨清”来表达对世事变幻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柳永《雨霖铃》的赏析

柳永《雨霖铃》的赏析

柳永《雨霖铃》的赏析《雨霖铃》当为词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

以下是小编J.L为大家分享的柳永《雨霖铃》赏析大全。

柳永《雨霖铃》赏析篇一:《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起首“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

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

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

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

“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

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

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是不得不别的情景。

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

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

这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写别后思念的预想。

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

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

“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

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

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

柳永雨霖铃赏析

柳永雨霖铃赏析

柳永《雨霖铃》赏析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赏析一】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

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

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

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

“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

雨霖铃译文及赏析

雨霖铃译文及赏析

雨霖铃译文及赏析《雨霖铃》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最早见于他的诗集《陶渊明集》。

这首诗以写景的形式描绘了一个秋雨绵绵的夜晚,通过对雨声、铃声和思念之情的描写,抒发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雨霖铃》的译文及赏析。

《雨霖铃》译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暗度年。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雨霖铃》赏析: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线,通过雨声、铃声等音响效果的描写,将诗人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也透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黄鹂的声音清脆悦耳,与翠柳相映成趣;白鹭高飞,直冲云霄。

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幸福美好的氛围,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美好春天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则以冬天为背景,描绘了西岭飘雪和东吴港口的繁忙景象。

窗含西岭千秋雪,意味着大雪纷飞,屋内温暖如春;门泊东吴万里船,形容了港口繁忙的情景。

通过这样的描写,将季节变换和地域差异带入诗中,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后两句“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暗度年。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则是诗人对自身情感的倾诉。

诗人深感不为世人所理解,他们以为我是在偷闲、度日如年。

只有那些在群山之巅、在瑶台之下与我相见的众多友人,才能真正理解我内心的喜悦和忧愁。

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身居异乡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总体而言,柳宗元的《雨霖铃》以其细腻的描写、巧妙的构思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既展示了自然景物的美丽与变幻,也倾诉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恋。

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诗人内心世界的美好与沉思,融入到雨霖铃的世界中。

《雨霖铃》注释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注释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注释翻译及赏析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释]①雨霖铃:唐教坊曲名。

宋人借旧曲倚新声,始见于柳永《乐章集》。

②都门帐饮:在京城门外设帐饯行。

③凝噎(yē):欲哭无声,喉中气塞。

④暮霭:晚间云气。

⑤那堪:兼之也。

更那堪,即更兼之,更加上。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即是“凝咽”。

⑦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来越远)。

⑨沉沉:通“沉沉” 深厚的样子。

⑩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⑾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⑿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⒀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赏析]《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

《雨霖铃》柳永赏析(通用6篇)

《雨霖铃》柳永赏析(通用6篇)

《雨霖铃》柳永赏析(通用6篇)《雨霖铃》柳永赏析(通用6篇)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

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这种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

以下是《雨霖铃》柳永赏析,欢迎阅读。

《雨霖铃》柳永赏析篇1大凡词都不出情景两字。

善于写景的词人往往能借景以言情。

然而,要把一种抽象而不可捉摸的思绪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即以有形的文字来描绘无形的情愫,使之情景交融,给人以强烈的感染,非高手实难达到。

北宋词人柳永的代表《雨霖铃》,正是这样的佳篇。

其中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就进入了此种艺术境界。

它是作者在强烈的离情别意的驱使下,设想出来的一副冷落凄清的景象,着意渲染的一种无限怀人的气氛。

读之令人神观飞越。

文章无警策则不足以传世,《雨霖铃》一词也因这两名而传诵千古。

凡警策之句就其一句来看果然极妙,如放到整篇中去却更能显示它的神韵和魅力。

试读全词以深味之。

这首词是一首抒写别情的词。

词的内容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抒发一对离人的依依惜别的伤感。

它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所作的。

词人柳永屡试不第,一生落魄,只有到晚年宋仁宗景祐元年(公元一○三四的)才考上进士,那时年已近半百了。

可是仁途坎坷,并没得到重用。

黄昇《花庵词选》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仕宗颇好词,近臣有意拔擢柳永。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叫柳永按仁宗的旨意填词。

柳作了一首《醉蓬莱》,其中宸游凤辇何处一句正与御制的真宗挽词暗合,仁宗感到不快,以此对他冷淡。

所以柳永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为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沧落飘泊之感是可以想见的,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相别。

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全词以别为中心层层敷陈。

上片写别离时的情景,下片设想别离后的凄清。

词中统共只出现了一个别字,但通篇一笔到底,无一处离开别意。

一开始作者就用了白描手法,抓住秋天的特色渲染出一种别离的气氛。

柳永雨霖铃全文及赏析

柳永雨霖铃全文及赏析

柳永雨霖铃全文及赏析柳永雨霖铃全文及赏析大家读过柳永的雨霖铃吗,柳永雨霖铃全文都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编整理的柳永雨霖铃全文及赏析吧!雨霖铃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赏析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

“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

宋代不仅词家众多,且风格亦多样。

词本以婉约风格为主,到北宋苏轼才始创豪放一派。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

《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

从上片的描写,读者可以这样想象:一个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内,一对男女饮酒话别。

帐外,寒蝉凄惨地哀鸣,好像在为他俩伤别而哭泣。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柳永的《雨霖铃》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雨霖铃》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雨霖铃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雨霖铃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雨霖铃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雨霖铃的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雨霖铃》是唐朝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记述了自己在家乡度过的一场隆冬时节,由于雨雪天气,让人感到万物都处于沉寂之中,整篇文章语言优美、含蓄深情,透露着诗人的孤独和沉思,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雨霖铃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原文:念奴娇·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饮,何日君再来?念奴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所云不足点,反复衷肠只自知。

译文:想起那妾的娇嗲声,蝉儿叫得凄凄切切;我已在长亭等候多时,骤雨如丝织物,刚开始停歇。

我在宫门之内喝酒,没有目的,只止不住留恋之情;铃声响起,兰舟追逐它飘忽不定的音响。

你握我的手,我注视着你的眼泪,真的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我只想在这秋天离开你,那沉浸在晚霞里的湖波总是千里荒原般的寂寞。

自古多情伤离别,何况如今还过清秋佳节。

你今夜何时再来呢?把酒问青天,每次见清月时,我都会喝尽一杯。

注释:1.寒蝉凄切:指寒秋中蝉的叫声。

2.长亭晚:古时对官府周围高大的围墙叫做长亭,晚上是对父母亲戚商讨家事的时间。

3.骤雨初歇:突然下起的雨,罕见。

4.都门帐饮无绪:指文人无聊来到京城城门口的小店或帐幕喝酒。

5.留恋处:即莲花港,靠近江岸,是洛阳名胜,依稀可见当年烟波浩渺的情景。

6.兰舟催发:兰舟指的是柳宗元的舟,是词中温泉舞泻一文的典故,催发即逼迫出发。

7.念去去:十分怀念离别时的情景。

8.千里烟波:指流淌的河流与茫茫水面。

9.暮霭沉沉楚天阔:指秋天的晚霞将天空包围,显得十分宽广。

赏析:1.形象描绘丰富多彩:文中描写的虫鸣、雨声、落叶声、铃声等等,让读者如身临其境,进入了一个恍若真实的境界。

形象之美,在古文中也属首屈一指。

2.语意深邃:作者在秋夜深思,借寂静的秋天表达对友人离去的思念之情,对单独的思考时间的渴望,对辞旧迎新的梦想。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译文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

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注释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凄切:凄凉急促。

骤雨:急猛的阵雨。

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柳永《雨霖铃》赏析(全文)

柳永《雨霖铃》赏析(全文)

柳永《雨霖铃》赏析(全文)一、关于词牌名的来历“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原为唐敦坊曲名。

相传唐玄宗入蜀,至叙口时,栈道中闻铃声,为悼念杨贵妃,遂制此曲。

白居易《长恨歌》云“夜雨闻铃肠断声”即指此事。

柳永,原名三变,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

由于擅长词曲,他还常常替歌伎们填词作曲。

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听了他的名字,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

以后,他就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到五十多岁才改名柳永,并考取进士。

他曾在浙江等地做过几任小官。

柳永晚年穷困潦倒,死后由歌伎们集资才得以安葬。

柳永的词比较缠绵婉约,《雨霖铃》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

词人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无可奈何地离开京都,但想到从此不能再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更加痛苦。

《雨霖铃》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为衬托,抒发了词人因仕途失意和情场伤神以至飘零四海的感伤,基调格外低沉。

三、内容赏析“寒蝉凄切”,这是送别的大环境,不仅渲染了气氛,也暗示了送别的地点。

宋代的汴京河两岸栽有很多柳树,柳永在另一首词《少年游》中曾写过“高柳乱蝉嘶”。

“寒蝉凄切”正是写柳树上寒蝉凄切的长鸣,而柳树又有“拂水飘绵送行色”的作用,因此自然会触动离情。

这就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下面接着说“对长亭晚”,意思就更明确了。

在唐宋时期,“长亭”已经当作了离别地点的通称。

康与之曾说过:“今古短长亭,送往迎来处。

”词人此刻到了长亭,正值“骤雨初歇”,眼前的景物变得更加清晰,他听着凄切的蝉声,看到河两岸的柳树和河边的小舟,离情自然更浓。

这里是一种融情入景的写法。

雨停了,这时,无论如何也该启程了,必得离别,自然逼出下句“兰舟催发”。

“都门帐饮无绪”,词人因仕途失意,穷困潦倒,只能在一个很简陋的帐蓬里告别恋人,当时的心情正如李煜所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白天就登程了,因不忍离别,延挨到了“对长亭晚”,自然唤起下句“方留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知识整理
柳永的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

前人说他“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这是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上不同于前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离乡背井,长期浪迹江湖,体尝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苦况;又因此常常不得不与所恋的人离别,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辞。

《雨霖铃》(寒蝉凄切)便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送别词。

在柳永以前,抒写离愁别绪的词非常多。

但因为柳永是一个长期浪迹江湖的游子,对生活有着独特的体验,因而他写一对恋人的离别,就不同于传统的送别词那种红楼深院、春花秋月的狭小境界,而表现出一种烟波浩荡、楚天开阔的气象。

情,而又同时为下片“冷落清秋节”的概括先伏一笔。

“骤雨初歇”四个字意味着马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
外设帐置酒送别。

从这句看,这首词很可能是作者离开汴京南去,跟恋人话别时所写。

依恋不舍却又不得
句描写握手告别时的情状,感情深挚,出语凄苦。

临别之际,一对恋人该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可是手拉着手,泪眼朦胧,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无言胜过有言,正因为气结声阻,
字领起,说明下面所写的景象只是一种想象,而不是眼前的实景。

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重复“去”字,表明行程很远。

“念”字的主语是谁?词里没有交代。

从感情来看,应该包括行者和送行者两个方面。

分别以后,前去便是楚天辽阔,烟波无际,行人就要消失在烟笼雾罩、广漠空旷的尽处了。

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经历了一个时间发展过程,景象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而离人的思想感情则越来越强烈,到最后三句发展到高潮,因而既收束上片,又引出下片。

推及于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感情体验。

可是跟苏轼在著名的中秋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超旷态度不同,词人越是把个人悲苦的离情放到历史发展的广阔时空中来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感伤之中,并让读者越发感受到那沉重感情的
将酒醒后的情景同前面送别时的情景自然地联系起来。

妙在词人不写情而写景,寓情于景中。

他不直接说
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飘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
推开去,愈想愈远,愈远愈悲。

.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
后是千种风无处说,这就在眼前与将来、现实与推想的对比中,把真挚深沉的情爱和凄苦难言的相思,表现得更加充分,在感情发展的高潮中收束全词。

这首词以秋景写离情,情景交融;在表现上,以时间发展为序,虚实相生,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语言自然明畅,不尚雕琢,以白描取胜,确实表现了一种“清和朗畅”,“意致绵密”(黄蓼园语)和“秀淡幽绝”(周济语)的风格特色。

1.下列词语中加红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凄切.(qiè)罗绮.(qí)处.(chù)之泰然适逢其会.(huì)
B.相.(xiāng)看凝噎.(yē)间不容发.(fā)参.(cēn)差不齐
C.应.(yīng)届暮霭.(ǎi)良辰.(chén)美景重湖叠巘.(yǎn)
D.与.(yǔ)会千骑.(jì)字字珠玑.(jī)荷.(hè)枪实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催促军帐噤若寒蝉胜券在握
B.暮霭竞然不勘入目不屈不挠
C.天堑箫鼓寥若辰星九宵云外
D.嘉宾夜暮嘻笑怒骂童叟无欺
3.下列对词句中加红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帐饮无绪
..(泛指珍珠)
..(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市列珠玑
B.兰舟
..(山峰)
..(船的美称)催发重湖叠巘
C.竟无语凝.噎(因为激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羌管弄.(吹奏)晴
D.此去经年
..(经过一年)图.(描绘)将好景
4.古代诗歌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下列诗句中颠倒了词序的一项是()
A.留恋处,兰舟催发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B.慢词是篇幅长的、节奏缓慢的词。

慢,有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

《望海潮》《雨霖铃》都属于慢词。

C.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主要作家。

D.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慢词。

他善于铺叙,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词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

阅读理解
阅读《雨霖铃》,完成6—8题
6.对词中语句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蝉声本是聒噪的,诗人却以“凄切”来形容,恰好含蓄地表现了当时的心情;宋代汴河两岸多植柳树,“高柳乱蝉嘶”,这开篇四字又暗示了送别的环境。

B.“都门帐饮无绪”──不仅明写送别的地点,而且毫无隐晦地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世界──无绪饮酒。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尽管我留恋,我思念,然而,我走了又去,去了一程又一程,经历了千里风尘,我终于来到辽阔无垠的楚地。

D.“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我这一走,至少得有一年。

恋人啊,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纵然有深情蜜意,我还能向谁诉说?
7.对《雨霖铃》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敌千钧!
C.“念去去”二句中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后面用“去去”二字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道路修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

“此去”二字,呼应上阕“念去去”,“经年”二字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8.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柳永本是南方人,在汴京仕途失意,内心充满惆怅,决计离京赴外地。

但一想到要与恋人分别,将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凄苦万种,无以名状。

B.全词基调极其低沉。

诗人又善于借助人物的神态来烘托心情,如“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等,使低沉的基调更显低沉。

C.诗人擅长移情于景,擅长渲染氛围,使人物情感明朗化。

像“对长亭晚”与“兰舟催发”,都是情化了的语言,产生了鲜明的美学价值和诱人的魅力。

D.诗人充分发挥想象,进行了精心构思。

上阕面对秋天的傍晚,乃是实事、实景、实情;下阕设想别后情景,无疑为虚写。

全词正是运用这种实虚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完美形象,提高了艺术品位。

1、诗句填空:
A 《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B 《雨霖铃》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C(A绮qǐ,处chǔ;B发fà;D与yù)
2.A(B竞—竟,勘—堪;C辰—晨,宵—霄;D暮—幕,嘻—嬉。


3.D(经年:一年。


4.C(应为“良辰好景应是虚设”。


5.C(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6.C(这三句所述,是作者想象的,而不是亲身经历的。


7.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从词义看,是承上面“念去去,千里烟波”两句而来,前后照应。

由此分析,D项错误。


8. C (此项的评述犯了含混不清以及论点与论据未能全部照应的毛病——评价中所举例句,并未证明“擅长移情于景”的论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