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绪论习题

合集下载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 A型题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主要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C.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D.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E.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2.下列关于生理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B.是一门实验性科学C.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D.其研究对象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E.须从系统器官和细胞分子二个水平进行研究3.下列哪个水平的生理学研究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A.细胞和分子水平B.组织和细胞水平C.器官和组织水平|D.器官和系统水平E.整体水平4.在目前的医学生理学中,对下列哪一项功能活动的描述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A.条件反射B.肌丝滑行C.心脏射血D.防御反应E.基础代谢5 . 医学生理学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属于下列哪个水平的知识A.细胞和分子水平B.组织和细胞水平C.器官和组织水平…D.器官和系统水平E.整体水平6.下列各项实验中,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A.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D.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E.活体家兔血压描记7.分析生理学实验研究结果的正确观点是,A.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B. 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C. 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D. 多个水平研究结果的综合有助于阐明生理功能机制E.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8.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液E.组织液9.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A.组织液B.血浆C.淋巴D.脑脊液E.房水10.内环境的稳态A. 是指细胞内液中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B. 是指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发生小范围变动C.使细胞内、外液中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D.不依赖于体内各种细胞、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E.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11.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的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局部体液调节D.旁分泌调节E.自身调节12.阻断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是!A.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节C.自身调节D.旁分泌调节E.自分泌调节13.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加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这一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节C.旁分泌调节D.自分泌调节E.自身调节14.肾小球滤过率在肾动脉血压于一定范围内变动时保持不变,这一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C.神经分泌调节,D.旁分泌调节E.自身调节15.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依靠体内的A.非自动控制系统B.负反馈控制系统C.正反馈控制系统D.前馈控制系统E.自主神经系统16.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其最大效应,依靠体内的`A.非自动控制系统B.负反馈控制系统C.正反馈控制系统D.前馈控制系统E.神经和内分泌系统17.动物见到食物就引起唾液分泌,这属于A.非条件反射B.非自动控制C.正反馈控制@D.负反馈控制E.条件反射(二) B型题A.分子水平的研究B.细胞水平的研究C.器官水平的研究D.系统水平的研究E.整体水平的研究—18.对心脏射血过程的研究属于19.研究低氧条件下循环与呼吸活动的改变及互相影响属于20.研究神经递质的合成与受体蛋白的基因表达属于/% % % % %21.正常人体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22.正常人体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3.正常人体血浆约占体重的%24.正常人体的体液约占体重的25.正常人体组织液月占体重的A.快速、精确而短暂B.快速、粗糙而广泛C.缓慢、持久而弥散D.缓慢、迟钝而局限E.相对局限和不灵敏@26.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27.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28.自身调节的一般特点是?A.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激素远距调节D.旁分泌调节E.自身调节29.肾上腺素促进糖和脂肪代谢,属于*30.进食时唾液腺分泌大量稀薄唾液以助消化,属于&*31.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属于(三) C型题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32 . 参与光照视网膜引起瞳孔缩小的调节是[*33.小动脉灌注压升高时口径缩小从而控制血流量的调节是34.参与胃液分泌的调节是35.参与育龄期妇女月经周期的调节是A.负反馈控制B.正反馈控制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36.属于非自动控制系统(开环系统)的是37.属于自动控制系统(闭环系统)的是38.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的是39.病理情况下出现的恶性循环是]A.反馈控制B.前馈控制C.两者都有D.两者都无40.伸手准确抓住某一目标物的动作调节中有41.通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血压调节中有42.运动员进入运动场尚未开始运动时,循环、呼吸活动已开始增强的调节中有43.创伤时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的调节中有](四) X型题(多选题)44.人体生理学研究的任务和内容包括A.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状态B.各器官和细胞的活动规律和相互作用C.各种生命现象及其内在机制D.内外环境对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45.下列哪几项为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A.生理止血B.突触传递C.肾小球过滤D.应激反应*46.下列哪些器官活动与维持内环境稳态有关A.肺的呼吸B.肾的排泄C.胃肠消化吸收D.血液循环~47.下列哪些生理功能调节属于负反馈控制A.血糖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B.胃酸分泌过多抑制胃液分泌C.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D.醛固酮增多引起血K+降低48.下列哪些生理活动过程中存在正反馈A.排尿反射B.牵张反射C.血液凝固D.分娩过程49.下列哪些调节过程可构成闭合环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非自动控制,二、名词解释50.生理学51.内环境52.稳态53.反射54.体液调节55.自身调节56.正反馈!三、问答题57.为什么生理学研究必须在三个不同水平进行58.内环境的稳态具有什么生理意义机体如何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59.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如何进行调节60.举例说明体内负反馈和正反馈的调节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心理学第1章 绪论题库(1)

心理学第1章 绪论题库(1)

心理学第1章绪论题库(1)心理学第1章绪论题库(1)第一章习题集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每题1分后)1.狼孩的例子展示了()因为对心理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内因d先天2.同卵双生子分离扶养后在许多人格特征上的平均值相关系数为0.49,而一起扶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为0.52;相比之下,分离扶养与一起扶养的异卵双生子间对应的平均值相关系数就是0.21与0.23。

这说明了心理发展受()的影响。

a环境因素b遗传因素c学校因素d家庭因素3.()指出人的犯罪行为由强悍的内部力量驱动和唤起,且这些力量就是与生俱来的。

a行为主义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人本主义学派d先天本能学派4.根据操作性条件升空,犯罪行为与否自发性的发生主要就是受到()支配。

a条件刺激b无条件刺激c本能d强化5.读书看报属()a认知过程b情绪过程c意志过程d人格过程6.前几天,重庆阴雨绵绵,小明真的非常“难过”。

随着天气下雨,小明也显得活跃出来。

小明的心理变化充分反映了()的不稳定性。

a性格b气质c心理状态d心理过程7.通过统计数据方法排序出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0,说明()a两个因素负相关b两个因素不相关c两个因素正相关d两个因素伪相关8.在一位研究者设计的“智力对中学生物理成绩的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就是()a智力b中学生c物理问题d物理成绩9.“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类心理现象属()a认知过程b心理特征c情感过程d心理状态10.“爱之愈乌,知之愈深”充分反映了()a认知对情绪的影响b环境对心理的影响c情绪对认知的影响d心理对环境的能动性11.做为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调查问卷按照回答和反应的结构方式可以分成()a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b纸笔问卷和电子问卷c等级问卷和顺序问卷d公开问卷和非公开问卷12.“爱情天梯”使人们敬佩的主要就是男主人翁的()a认知过程b情绪过程c意志过程d人格过程13.日本核电站因海啸出现核泄漏期间,许多老百姓盲目跟风“热卖食盐”以免核辐射的从众现象属()的研究范畴a社会心理b教育心理c管理心理d学习心理14.“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更可能将获得()的积极支持a人本主义学派b行为主义学派c精神分析学派d认知学派15.“渴求获得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惜认知”属马斯洛须要层次理论中的()。

急救护理题库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急救护理题库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习题名词解释: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2.生命之星(star of life)简答题:1.简述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2.何谓院前急救?院前急救工作包括哪些环节?3.急救中心(站)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第一章绪论习题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2.生命之星(star of life)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国际标志。

蛇杖是医学与健康的象征,六个角代表EMSS的六个功能,即:发现、报告、反应、现场抢救、运输途中监护和转至院内救治。

简答题:1.简述急救护理学的范畴:(1)院前急救;(2)急诊科救护;(3)危重症救护;(4)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5)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2.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者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包括现场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

3.急救中心(站)的主要任务是:(1)急救中心统一指挥全市日常急救工作,急救站在急救中心的领导下,担负一定的现场抢救工作。

(2)负责对急、危、重症病人及意外事故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转运工作。

(3)宣传普及急救知识,承担一定的科研教学任务。

(4)接受上级部门指派的临时救护任务。

第二章院前急救习题单项选择题1.某伤员伤情较重,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现场分类标记是A.绿色B.黄色C.红色D.蓝色E.黑色2.下列哪一项不符合院前急救原则:A.先施救后排险B.先重伤后轻伤C.先固定后搬运D.急救与呼救并重E.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填空题:1.我国院前急救的主要模式有、、、、。

2.院前急救的特点的特点是、、、、。

3.急救现场伤员的分类标记是:轻度为;中度为;重度为;死亡为。

4.院前救护“生存链”的五个环节是、、、、。

名词解释:院前急救急诊病人急救病人简答题:1.简述院前急救机构的主要任务?2.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习题一、是非题1、统计研究的过程包括:研究设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解释统计分析结果. ( )2、数量上有联系的两个变量一定有因果关系. ( )3、家庭中子女数是离散型的定量资料. ( )4、为了研究某校入学男生的平均身高,研究者随机抽取了1000名男同学测量其身高,得到平均身高为168cm,标准差为2.4cm,可以称样本均数是一个统汁量. ( )5、在推断性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对样本进行分析,但最终的目的是推断总体. ( )6、同质个体之间的差异称为个体变异. ( )7、学校往往通过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但事实上对于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而言,一次考试就是一次抽样,故存在抽样误差. ( )二、选择题1、某学校有甲班和乙班,用同一张数学试卷进行考试,经过盲态改卷,甲班平均分为87分.乙班平均分为86分,请问: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______. A.通过这次考试,可以认为甲班的数学平均水平高于乙班B.通过这次考试,可以认为甲班的这次数学考试平均成绩高于乙班C.对于评价两个班级的这次数学考试平均成绩而言,两个班级的数学平均分存在抽样误差D.对于评价两个班级的数学平均水平而言,这次数学考试成绩不存在抽样误差2、下列属于连续性变量的是________.A.血压B.职业C.性别D.民族3、某高校欲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随机选取了1000例大学新生调查,这1000例大学新生调查问卷是________.A.一份随机样本B.研究总体C.目标总体D.个体4、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A.在一个同质总体中、主要研究指标的个体观察值之间存在差异B.在一个同质总体中,主要研究指标的个体现察值之间一般不会存在非常大的差异C.总体中的个体在同质的基础上有变异D.如果个体间有变异,那它们肯定不是来自同一总体5、某研究用X表示儿童在—年中患感冒的次数,共收集了1000人,请问:儿童在一年中患感冒次数的资料属于________.A.连续型资料B.有序分类资料C.不具有分类的离散型淡料D.以上均不对三、筒答题1、简述总体和样本的定义,并且举例说明.2、简述参数和统计量的定义,并且举例说明.3、变量的类型有哪几种?请举例说明各种类型变量有什么特点?4、请举例说明一种类型的变量如何转换为另一种类型的变量.5、请简述卫生统计工作可以分为哪几个基本步骤.6、请简述什么是小概率事件?什么是不可能事件?什么是必然事件?概率有哪些性质?7、在某个治疗儿童哮喘的激素喷雾剂新药的临床试验中.研究者收集了300名哮喘儿童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哮喘缓解期内采用激素喷雾剂.在哮喘发作期内采用激素喷雾剂+扩展气管药;对照组在哮喘缓解期不使用任何药物.在哮喘发作期内采用扩展气管药物.通过治疗3个月,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请阐述这个研究中的总体是什么.8、为了研究某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某医院收集400名首次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从未治疗过),在治疗前测量每个患者的骨密度,然后每个患者服用该药物.服药满6个月时,测量每个患者的骨密度,考察这个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请问:在这个研究中,总体是如何定义的?总体均数是如何定义的?9、某医生收治200名幽门螺杆菌感染(H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人.一组用A药,只一组用B药,经过2个月的治疗,A药组有70人检查的结果为Hp阴性,B药组有65人检查的结果为Hp阴性.请根据现有结果评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A药组的疗效高于B药组.(2)A药的疗效高于B药.。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 A型题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主要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A。

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 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C.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 D。

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E。

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2。

下列关于生理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B.是一门实验性科学C.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D.其研究对象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E.须从系统器官和细胞分子二个水平进行研究3.下列哪个水平的生理学研究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A.细胞和分子水平B.组织和细胞水平C.器官和组织水平D。

器官和系统水平 E.整体水平4。

在目前的医学生理学中,对下列哪一项功能活动的描述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A。

条件反射 B.肌丝滑行 C。

心脏射血D。

防御反应 E。

基础代谢5 。

医学生理学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属于下列哪个水平的知识?A。

细胞和分子水平 B。

组织和细胞水平 C.器官和组织水平D。

器官和系统水平 E。

整体水平6。

下列各项实验中,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A。

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 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 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D。

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 E.活体家兔血压描记7。

分析生理学实验研究结果的正确观点是A。

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B。

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C. 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D. 多个水平研究结果的综合有助于阐明生理功能机制E.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8。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细胞外液 D。

血液 E。

组织液9。

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A.组织液B.血浆C.淋巴 D。

脑脊液 E。

房水10。

内环境的稳态A. 是指细胞内液中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B. 是指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发生小范围变动C.使细胞内、外液中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D.不依赖于体内各种细胞、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E。

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11.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的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局部体液调节D.旁分泌调节 E。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第一章绪论(一) 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是以()作为基本的经济单位来划分的。

A. 企业B.个人C.政府D.国家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A国际商品流动B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C国际收支平衡D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流动最容易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二)问答题1.试述国际经济学和国内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一)选择题本国生产A、B、C、D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a)D、A(b)C、B(c)A、D(d)B、C(二)问答题1.亚当·斯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有哪些?2.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是什么?(三)计算题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国 B国X Y621512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国 B国X Y 104552.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3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 BX Y 42843.证明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

4.试对下列说法加以评价:(1)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2)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缺乏竞争力;(3)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是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

5. 计算说明题英、美两国生产情况表(1) 什么是绝对优势?分别指出美国、英国在各种情况下具有绝对优势和绝对劣势的产品?(2) 什么是比较优势?分别指出美国、英国在各种情况下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的商品?并说明在各种情况下贸易的可能性及贸易基础?(3) 假设在B种情况下,美国用4单位小麦与英国4单位布交换:1)美国获利多少?2)英国获利多少?3)互惠贸易的范围由多大?4)如果改用4单位小麦于6单位布交换,两国分别获利多少?与第(3)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4) 假设B种情况下,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而且是同质的。

第一章 绪论习题

第一章   绪论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一词的基本涵义是()①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②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③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④统计分组、统计汇总、统计整理2.“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是()①康令②阿享华尔③威廉·配第④斯廖采尔3. 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是()①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②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系统性③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客观性④总体性、工具性、科学性、综合性4. 总体()①是若干个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②整体中的每一个个别事物③都是无限总体④都是有限总体5.在确定统计总体时必须注意( )。

①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 ②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同的③构成总体的单位不能有差异④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相干的单位6.对某市高等学校科研所进行调查,统计总体是( )。

①某市所有的高等学校②某一高等学校科研所③某一高等学校④某市所有高等学校科研所7.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①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规律和方法②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③社会经济现象的质量表现④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界限8. 标志是()①说明总体的特征的名称②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的名称③说明总体单位的量的特征的名称④说明总体单位的质的特征的名称9.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①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②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③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④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10 .设某地区有60家生产皮鞋的企业,要研究它们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①每一个企业②所有60家企业③每一双鞋子④所有企业生产的皮鞋11 .一个统计总体( )①只能有一个标志②可以有多个标志③只能有一个指标④可以有多个指标12.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作为总体单位,各班学生人数是( )①变量②指标③变量值④指标值13 .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四个数字是( )①标志②指标值③指标④变量值.14 .质量指标是在数量指标基础上对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状况的反映。

学前心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 绪论

学前心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 绪论

学前心理学——同步练习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儿童心理学家中的“儿童”一般是指()A.0~6岁B.0~12岁C.0~15岁D.0~18岁【答案】D【解析】广义的学前时期,指人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这段时期。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2.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是()A.0~6岁B.3~6岁C.0~12岁D.0~18岁【答案】A【解析】广义的学前期,指人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这段时期。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3.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A.个体心理的发生B.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C.种系心理的发生D.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答案】C【解析】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有:①个体心理的发生;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③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4.下列哪个原则不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A.客观性B.活动性C.发展性D.高效性【答案】D【解析】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为:①客观性原则;②活动性原则;③发展性原则。

5.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A.投射法B.观察法C.测验法D.问卷法【答案】B【解析】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访问法、问卷法、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其中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法。

6.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联系的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测验法【答案】B【解析】对学前儿童进行实验,就是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7.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调查访问法【答案】B【解析】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即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第1章 绪论习题答案

第1章 绪论习题答案

第1章绪论习题答案1.简述我国审计发展中的重要史实。

答: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审计制度——官厅(政府)审计的萌芽时期:在春秋时期,则建立了“复计著”的报告制度,即由乡到什、伍等各级官吏要逐级定期向上级报告工作,上级对下级进行审核考查。

在《管子》中还提出了“明法审数”的主张,被誉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审计原则。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审计制度——官厅审计的形成与缓慢发展时期:战国时期推行“上计”制度、秦朝推行御史监察制度、汉代继续推行御史监察制度、隋朝推行御史监察制度和比部制度、唐代发展了比部制度并形成了御史台制度、宋代发展了审计院制度、元朝推行监察审计制度、明朝建立了都察院审计制度、清代继续推行都察院审计制度。

中华民国时期的审计制度——现代审计制度形成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由大总统批准施行《审计处暂行章程》、1929年10月公布了《审计部组织法》。

新中国时期的审计制度——现代审计重建与蓬勃发展时期。

2.简述国外审计发展中的重要史实。

答:在古埃及,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创设了一种机构,负责对全国各机构和官吏是否忠实地履行委托事项,财政收支记录是否准确无误加以间接管理与监督,行使这种职权的官吏就是监督官。

英国、法国是国外近代政府审计的典型。

公元11世纪,英国财政部下设的上院就负责审查下院编制的账簿,处理财政收支方面的纠纷。

1215年,英王还签发了对审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文件《大宪章》。

1314年,英国任命了第一任国库审计长。

1256年,法国国王颁布“伟大法令”,其中要求各城邦的市长每年11月10日携带城市的收支账目到巴黎接受王室审计官的审查。

1320年,设立审计院,负责对王室所有会计账目进行审计监督,并可对有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官员进行刑事处罚。

英国是最早迈进政府审计现代化的国家。

早在1785年,英国就取消了国库审计官,组建了五人审计委员会,拥有审查各部门公共账目最大且最严格的权力。

1866年,通过了《国库与审计部法案》,规定政府的一切收支应由代表议会、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主计审计长实施审查。

第一章 管理学绪论习题

第一章 管理学绪论习题

第一章绪论单选题1、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这里的艺术是强调管理的( C )A.复杂性 B.有效性C.实践性 D.精确性2、“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反映一定社会形态中统治阶级的要求,受到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影响和制约,按统治阶级意志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维持和完善生产关系。

”这描述的是管理的()A 科学性B艺术性C 自然属性D社会属性3、决定管理社会属性的是()A 生产方式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上层建筑4、越是组织的上层管理者,所做出的决策越倾向于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A 战略的、程序化的、肯定的决策B 战术的、非程序化的、风险的决策C战略的、非程序化的、风险的决策D战略的、非程序化的、肯定的决策5、管理是制造产品的劳动过程,它同生产力和生产活动相联系。

这是指管理的( )A.政治属性 B.管制属性C.阶级属性 D.社会属性6、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经济科学 D边缘科学7、管理者传播者的角色属于()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D.领导角色8、随着主管人员由低到高的升迁过程,其工作性质也逐渐变得( )。

A.具体、技术性很强 B.抽象、战略性很强C.模糊、技术性很强 D.具体、战略性很强9、在一场胜败攸关的与敌交锋中,某炮兵连长亲自充当阻击炮手,英勇无比地发挥了他在前些年炮兵生涯中超群的炮击本领,战胜了敌人。

在庆功会上这位一心等待着褒奖的炮兵连长不曾料想竟得到了撤职的处分。

对这件事的最合理解释是()A.该军领导因不了解炮兵连长的表现而错误地处分了他B.炮兵连长过分邀功自傲,激怒了该军领导C.炮兵连长的英勇战斗行动不符合军事指挥官的职责要求D.炮兵连长没有成功地培养出杰出的炮手10、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要肩负许多方面的管理职责。

下列几项职责中,不属于中层管理者的工作范围( )。

A.与下级谈心,了解下级的工作感受B.亲自制定有关考勤方面的规章制度C.经常与上级部门沟通,掌握上级部门对自己的要求D.对下级的工作给予评价并及时反馈给本人11、美国管理大帅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而不学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有效成分是指 CA. 含量高的成分B. 需要提纯的成分C. 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D. 一种单体化合物E. 无副作用的成分2.下列溶剂与水不能完全混溶的是BA. 甲醇B. 正丁醇C. 丙醇D. 丙酮E. 乙醇3.溶剂极性由小到大的是AA. 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B. 石油醚、丙酮、醋酸乙醋C. 石油醚、醋酸乙酯、氯仿D. 氯仿、醋酸乙酯、乙醚E. 乙醚、醋酸乙酯、氯仿4.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BA. 石油醚B. 氯仿C. 苯D. 乙醚E. 乙酸乙酯5.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A. Et2 OB. EtOAcC. CHCl3D. EtOHE. BuOH6.下列溶剂中溶解化学成分范围最广的溶剂是 BA. 水B. 乙醇C. 乙醚D. 苯E. 氯仿7.从药材中依次提取不同极性的成分,应采取的溶剂顺序是DA. 乙醇、醋酸乙酯、乙醚、水B. 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石油醚C. 乙醇、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D. 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乙醇E. 石油醚、醋酸乙酯、乙醚、乙醇8.提取挥发油时宜用 CA. 煎煮法B. 分馏法C. 水蒸气蒸馏法D. 盐析法E. 冷冻法9.用水提取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时,宜采用的方法是 CA. 回流提取法B. 煎煮法C. 浸渍法D. 水蒸气蒸馏后再渗漉法E. 水蒸气蒸馏后再煎煮法10.连续回流提取法所用的仪器名称叫 DA.水蒸气蒸馏器B.薄膜蒸发器C.液滴逆流分配器D.索氏提取器E.水蒸气发生器1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BA.比重不同B.分配系数不同C.分离系数不同D.萃取常数不同E.介电常数不同12.可将天然药物水提液中的亲水性成分萃取出来的溶剂是DA. 乙醚B. 醋酸乙酯C. 丙酮D. 正丁醇E. 乙醇13.从天然药物的水提取液中萃取强亲脂性成分,宜选用 EA. 乙醇B. 甲醇C. 正丁醇D. 醋酸乙醋E. 苯14.从天然药物水煎液中萃取有效成分不能使用的溶剂为 AA. Me2 CO (丙酮)B. Et2 OC. CHCl3D. n­BuOHE. EtOAc15.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天然药物水提取液,欲除去其中的淀粉、多糖和蛋白质等杂质,宜用BA. 铅盐沉淀法B. 乙醇沉淀法C. 酸碱沉淀法D. 离子交换树脂法E. 盐析法16.影响硅胶吸附能力的因素有 AA.硅胶的含水量B.洗脱剂的极性大小C.洗脱剂的酸碱性大小D.被分离成分的极性大小E.被分离成分的酸碱性大小17.化合物进行硅胶吸附柱色谱时的结果是 B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18.氧化铝,硅胶为极性吸附剂,若进行吸附色谱时,其色谱结果和被分离成分的什么有关AA.极性B.溶解度C.吸附剂活度D.熔点E.饱和度19.下列基团极性最大的是 DA.醛基B.酮基C.酯基D.酚羟基E.甲氧基20.下列基团极性最小的是CA.醛基B.酮基C.酯基D.酚羟基E.醇羟基21.具下列基团的化合物在聚酰胺薄层色谱中Rf值最大的是 CA. 四个酚羟基化合物B.二个对位酚羟基化合物C.二个邻位酚羟基化合物 D. 二个间位酚羟基化合物E.三个酚羟基化合物22.对聚酰胺色谱叙述不正确项 EA. 固定项为聚酰胺B. 适于分离酚性、羧酸、醌类成分C. 在水中吸附力最大D. 醇的洗脱力大于水E. 甲酰胺溶液洗脱力最小23.化合物进行正相分配柱色谱时的结果是 B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24.化合物进行反相分配柱色谱时的结果是 A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25.正相纸色谱的展开剂通常为EA.以水为主B.酸水C.碱水D.以醇类为主E.以亲脂性有机溶剂为主26.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 B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27.凝胶色谱适于分离 EA. 极性大的成分B. 极性小的成分C. 亲脂性成分D. 亲水性成分E. 分子量不同的成分28.不适宜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的成分为 EA. 生物碱B. 生物碱盐C. 有机酸D. 氨基酸E. 强心苷29.天然药物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多糖,欲除去无机盐,采用 BA. 分馏法B. 透析法C. 盐析法D. 蒸馏法E. 过滤法30.紫外光谱用于鉴定化合物中的 CA.羟基有无B.胺基有无C.不饱和系统D.醚键有无E.甲基有无31.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式可用 EA.紫外光谱B.红外光谱C.核磁共振氢谱D.核磁共振碳谱E.质谱32.红外光谱的缩写符号是 AA. UVB. IRC. MSD. NMRE. HI-MS33.核磁共振谱的缩写符号是 DA. UVB. IRC. MSD. NMRE. HI-MS37. C O B .A..-CHO C .COOR-D. -OHE. Ar-OH极性最强的官能团是 E 极性最弱的官能团是 C38A. B. C. OH OHOH OH O HD.O H OH聚酰胺吸附力最强的化合物是 D 聚酰胺吸附力最弱的化合物是 B39A .浸渍法B .煎煮法C .回流提取法D .渗漉法E .连续提取法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的天然药物提取,但浸出效率较差的是 A方法简便,药中大部分成分可被不同程度地提出,但含挥发性成分及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的天然药物不宜使用的是 B40 A .硅胶色谱 B .氧化铝色谱 C .离子交换色谱D .聚酰胺吸附色谱E .凝胶色谱分离蛋白质、多糖类化合物优先采用 E分离黄酮类化合物优先采用 D分离生物碱类化合物优先采用 C(三)填空题1.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主要分离方法有: 离子交换树脂法 、 溶液法 、 分馏法、 透析法 、 升华法、 结晶法及 层析法等。

中南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_第1章绪论课后作业答案

中南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_第1章绪论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练习答案1.1 简述下列概念:数据、数据元素、数据类型、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

● 数据:指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加工处理的信息载体。

● 数据元素:就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某些情况下,数据元素也称为元素、结点、顶点、记录。

数据元素有时可以由若干数据项组成。

● 数据类型:是一个值的集合以及在这些值上定义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通常数据类型可以看作是程序设计语言中已实现的数据结构。

● 数据结构:指的是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数据的组织形式。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

● 逻辑结构:指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 存储结构:数据元素及其关系在计算机存储器内的表示,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 线性结构:数据逻辑结构中的一类。

它的特征是若结构为非空集,则该结构有且只有一个开始结点和一个终端结点,并且所有结点都有且只有一个直接前趋和一个直接后继。

线性表就是一个典型的线性结构。

栈、队列、串等都是线性结构。

● 非线性结构:数据逻辑结构中的另一大类,它的逻辑特征是一个结点可能有多个直接前趋和直接后继。

数组、广义表、树和图等数据结构都是非线性结构。

1.2 试举一个数据结构的例子、叙述其逻辑结构、存储结构、运算三个方面的内容。

答:例如有一张学生体检情况登记表,记录了一个班的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各项体检信息。

这张登记表中,每个学生的各项体检信息排在一行上。

这个表就是一个数据结构。

每个记录(有姓名,学号,身高和体重等字段)就是一个结点,对于整个表来说,只有一个开始结点(它的前面无记录)和一个终端结点(它的后面无记录),其他的结点则各有一个也只有一个直接前趋和直接后继(它的前面和后面均有且只有一个记录)。

这几个关系就确定了这个表的逻辑结构是线性结构。

这个表中的数据如何存储到计算机里,并且如何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呢? 即用一片连续的内存单元来存放这些记录(如用数组表示)还是随机存放各结点数据再用指针进行链接呢? 这就是存储结构的问题。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2.兴奋性3.内环境4.生物节律5.神经调节6.负反馈二、单项选择题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为了阐明:A. 人体细胞的功能B. 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C. 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D. 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E. 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B.反应C.适应D.正反馈E.负反馈3. 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A. 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E.负反馈4.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A. 收缩反应B.神经冲动C.分泌D.电位变化E.反射5.条件反射的特征是:A. 种族遗传B.先天获得C.数量较少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6.以下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是:A. 中枢B.突触C.效应器D.外周神经7.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A. 反馈信息B.控制信息C.控制系统D.受控系统8.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系统达到控制系统的信息称为:A. 控制信息B.反馈信息C.干扰信息D.参考信息E.偏差信息三、问答题1. 简述负反馈的生理意义。

2. 试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2. 兴奋性:可兴奋细胞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3. 内环境: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内环境。

4. 生物节律: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能按一定时间规律周而复始的出现,就叫节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就叫生物节律。

5. 神经调节:机体内许多生理功能是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称为神经调节。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6.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减弱,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第1章+绪论_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绪论_习题参考答案
5.曙光5000A计算机属于( A )。
A.高性能计算机 B.微型计算机 C.工作站 D.小型计算机
6.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这属于( B )方面的应用。
A.数值计算 B.数据处理 C.过程控制 D.人工智能
7.物质、能量和( B )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1996年为加强我国高端并行计算机系统的研制,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开始了“神威”系列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的研制。1999年神威系列机的第一代产品“神威-Ⅰ”巨型机落户国家气象局,系统峰值为3 840亿次浮点运算,该机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世纪90年代末以生产微机著称的联想集团,也加入了研制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行列。2002年,由该集团研制的运算速度超过每秒万亿次浮点运算的深腾1800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诞生。它是我国第一台由企业研制开发的万亿次级计算机产品,标志着国内大型计算机企业开始进入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研究开发。2003年12月,联想的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问世,实际运算速度为每秒4.183万亿次。联想的深腾7000在2008年诞生,它的运算能力达到了106.5万亿次,位列全球超级计算机排名榜的第19位。
3.早在现代计算机诞生100多年以前,就提出了程序控制设计方案的科学家是( B )。
A.莱布尼茨 B.巴贝奇 C.图灵 D.阿塔纳索夫
4.世界科学家( C )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结构理论。
A.诺贝尔 B.爱因斯坦 C.冯?诺伊曼 D.居里
4.简述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品质。信息意识就是要具备信息第一意识、信息抢先意识、信息忧患意识以及再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信息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挑选与获取能力、信息免疫与批判能力、信息处理与保存能力和创造性的信息应用能力。信息品质主要包括:有较高的情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益事业的精神。

第一章 绪论习题

第一章 绪论习题

第一章绪论习题1.甲基橙是一种含氧酸的钠盐,它的含碳量51.4%、氮12.8%、硫9.8%和钠7.0%,问甲基橙的实验式是什麽?2、胰岛素含硫3.4%,其分子量为5734,问一分子中可能有多少硫原子?3、元素定量分析结果,指出某一化合物的实验式为CH,测得其分子量为78,问它的分子式是什麽?4、根据键能数据,当乙烷(CH3-CH3)分子受热裂解时,哪种共价键首先破裂?为什么?这个过程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5.写出下列反应能量的变化?6、根据电负性数据,用和标明下列键或分子中带部分正电荷和部分负电荷的原子。

①②③④第二章烷烃习题2.写出庚烷的同异构体分的构造式,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之:3.用系统命名下列化合物:(6)(C2H5)2CHCH(C2H5)CH2CH(CH3)24.指出习题2中符合条件的烷烃:(1).没有叔氢的:(2)含一个季碳原子的:(3)含异丙基的:(4).含有叔氢的:5.写出构造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之。

(1) C5H12仅含有伯氢,没有仲氢和叔氢的(2) C5H12仅含有一个叔氢的(3) C5H12仅含有伯氢和仲氢6.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和简式:(1) 2,2,3,3-四甲基戊烷(2) 由一个丁基和一个异丙基组成的烷烃:(3) 含一个侧链和分子量为86的烷烃:(4) 分子量为100,同时含有伯,叔,季碳原子的烷烃7.试指出下列各组化合物是否相同?为什么?(1)(2)8.用轨道杂化理论阐述丙烷分子中C-C和C-H键的形式.9.(1)把下列三个透视式,写成纽曼投影式,它们是不是不同的构象呢?(2)把下列两个楔形式,写成纽曼投影式,它们是不是同一构象?10.写出戊烷的主要构象式(用纽曼投影式表示)11.试估计下列烷烃按其沸点的高低排列成序(把沸点高的排在前面)(1)2-甲基戊烷(2)正己烷(3)正庚烷(4)十二烷12.写出在室温时,将下列化合物进行一氯代反应预计到的全部产物的构造式:⑴.正己烷:⑵.异己烷⑶.2,2-2甲基丁烷13.试给出下列反应能量变化的曲线图.CH3-H + F· ' H-F +·CH314. 给出下列反应能量变化的曲线图.CH3CH2-H + Cl·'HCl + CH3CH2· E1=-16.7KJ/mol或-21KJ/mol. E活=4.1KJ/mol,用E2表示15.氯,溴分别与甲烷起卤代反应的活化能为16.7KJ/MOL,75.3KJ/mol,说明何者较易起反应呢?16.在下列一系列反应步骤中,⑴A'B B+C'D+E E+A'2F试回答:a哪些质点可以认为是反应物,产物,中间体?b写出总的反应式:c给出一张反应能量变化草图.17.写出乙烷氯代(日光下)反应生成氯乙烷的历程:18.试写出下列各反应生成的一卤代烷,预测所得异构体的比例:19.用反应式表示从含三个碳的化合物制备己烷?20.试根据甲烷只有一种一元取代物的事实,说明甲烷为什么不可能排成正方平面构型,也不可能为梯形构型呢?第三章单烯烃习题1.写出戊烯的所有开链烯烃异构体的构造式,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之,如有顺反异构体则写出构型式,并标以Z,E。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 A型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主要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
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C.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D.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E.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
2.下列关于生理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B.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C.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
46.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体内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有关。机体通过肺的呼吸可从外界摄入O2,排出CO2,并对酸碱平衡的维持起重要作用;通过肾的排泄可使绝大多数代谢产物排出体外,这是体内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重要环节;胃肠消化系统在摄取营养物质,保证能源供应中也十分重要;而血液循环则在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O2和CO2等,以及缓冲酸碱中起重要作用。
*46.下列哪些器官活动与维持内环境稳态有关?
A.肺的呼吸B.肾的排泄C.胃肠消化吸收D.血液循环
47.下列哪些生理功能调节属于负反馈控制?
A.血糖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B.胃酸分泌过多抑制胃液分泌
C.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D.醛固酮增多引起血K+降低
48.下列哪些生理活动过程中存在正反馈?
A.排尿反射B.牵张反射C.血液凝固D.分娩过程
18.C 19.E 20.A 21.D 22.C 23.A 24.E
25.B 26.A 27.C 28.E 29.C 30.A 31.B难题题解
30.唾液分泌的调节属于纯神经性调节,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由食物的色、香、形和与进食有关的环境刺激眼、鼻、耳而引起,非条件反射则由食物进入口腔后刺激舌、口腔粘膜等引起。反射的传出神经是副交感神经纤维(走行于第
14.肾小球滤过率在肾动脉血压于一定范围内变动时保持不变,这一调节属于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微型计算机广阔的应用领域中,会计电算化属于科学计算应用方面。

( )2.决定计算机计算精度的主要技术指标是计算机的字长。

( )3.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计算机的运算部件和控制部件做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这样的一块芯片叫做单片机。

( )4.计算机“运算速度”指标的含义是指每秒钟能执行多少条操作系统的命令。

()5.兼容性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性能,通常是指向上兼容,即旧型号计算机的软件可以不加修改地在新型号计算机上运行。

系列机通常具有这种兼容性。

()二、简答题1.电子数字计算机与电子模拟计算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简单描述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和应用范围。

3.冯·诺依曼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按照冯·诺依曼原理,现代计算机应具备哪些功能5.如何理解软硬件之间的等价性6.何谓绿色计算机对它有哪些要求7.简单描述计算机的层次结构,说明各层次的主要特点。

8.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错。

会计电算化属于计算机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

2.对。

3.错。

计算机的运算部件和控制部件做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这样的一块芯片叫CPU。

4.错。

“运算速度”指标的含义是指每秒钟能执行多少条指令。

5.错。

兼容性包括数据和文件的兼容、程序兼容、系统兼容和设备兼容,微型计算机通常具有这种兼容性。

二、简答题1.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运算对象是离散的数字量,用数码进行运算,其运算结果也是离散的数字量;电子模拟计算机的运算对象是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如电流、电压等),其运算结果也是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数字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

现代所说的计算机都是电子数字计算机。

2.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研制成功至今,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4个时代:第一代(1946年-20世纪50年代末期)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20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中期)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高分子化学》习题与答案 潘祖仁

《高分子化学》习题与答案 潘祖仁

第一章绪论习题1. 说明下列名词和术语:(1)单体,聚合物,高分子,高聚物(2)碳链聚合物,杂链聚合物,元素有机聚合物,无机高分子(3)主链,侧链,侧基,端基(4)结构单元,单体单元,重复单元,链节(5)聚合度,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6)连锁聚合,逐步聚合,加聚反应,缩聚反应(7)加聚物,缩聚物,低聚物2.与低分子化合物比较,高分子化合物有什么特征?3. 从时间~转化率、相对分子质量~转化率关系讨论连锁聚合与逐步聚合间的相互关系与差别。

4. 举例说明链式聚合与加聚反应、逐步聚合与缩聚反应间的关系与区别。

5. 各举三例说明下列聚合物(1)天然无机高分子,天然有机高分子,生物高分子。

(2)碳链聚合物,杂链聚合物。

(3)塑料,橡胶,化学纤维,功能高分子。

6. 写出下列单体的聚合反应式和单体、聚合物的名称(1) CH2=CHF(2) CH2=CH(CH3)2CH3|(3) CH2=C|COO CH3(4) HO-( CH2)5-COOH(5) CH2CH2CH2O|__________|7. 写出下列聚合物的一般名称、单体、聚合反应式,并指明这些聚合反应属于加聚反应还是缩聚反应,链式聚合还是逐步聚合?(1) -[- CH2- CH-]n-|COO CH3(2) -[- CH2- CH-]n-|OCOCH3(3) -[- CH2- C = CH- CH2-]n-|CH3(4) -[-NH(CH2)6NHCO(CH2)4CO-]n-(5) -[-NH(CH2)5CO-]n-8. 写出合成下列聚合物的单体和反应式:(1) 聚苯乙烯(2) 聚丙烯(3) 聚四氟乙烯(4) 丁苯橡胶 (5) 顺丁橡胶 (6) 聚丙烯腈 (7) 涤纶(8) 尼龙6,10 (9) 聚碳酸酯 (10) 聚氨酯9. 写出下列单体形成聚合物的反应式。

指出形成聚合物的重复单元、结构单元、单体单元和单体,并对聚合物命名,说明聚合属于何类聚合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论习题
1.根据碳是四价,氢是一价,氧是二价,把下列分子式写成任何一种可能的构造式: (1)C 3H 8 (2)C 3H 8O (3)C 4H 10 解:
H C
C C H
H
H H H H
H (1)
(3)
(2)
C 3H 8
C 3H 8O
C 4H 10
H
C C O
C H H H
H H H
H H
C C C O
H H H H H H H C
C C H
H
H H O H H
H
H
H
C C C C H H H H
H
H
H H
H H C
C C H H H H C H H H H
H
2.区别键的解离能和键能这两个概念。

键的解离能是指一个共价键发生均裂时所放出的能量。

对于双原子分子,键的解离能与其键能数据相同。

对于多原子分子,分子中共价键的键能是同一类共价键键能的平均值。

3.指出下列各化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1)(2)
CH 3CHCH 3
CH 3CH
CHCH 3
(3)(4)CH 3CCH 3
O
CH 3CH 2COOH
NH 2
CH 3C CCH 3
羰基
羧基
氨基
叁键
(7)
(5)
(6)(8)CH 3CH 2C
O
H
双键氯原子
羟基羰基CH 3CH 2Cl
4.根据电负性数据,用δ+ 和δ-
标明下列键或分子中带部分正电荷和部分负电荷的原子。

δ
+
δ
-
C O O H N H δ+
δ
-
δ+
δ-
δ+
δ-CH 3CH 2Br
5.有机化学的研究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有机化学研究方向: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应用有机化学。

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有机化学与各个学科互相渗透,形成了许多分支边缘学科。

比如生物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量子有机化学、海洋有机化学等。

6.下列各化合物哪个有偶极矩?画出其方向。

(1)Br 2 (2) CH 2Cl 2 (3)HI (4) CHCl 3 (5)CH 3OH (6)CH 3OCH 3 答:以上化合物中(2)、(3)、(4)、(5)、(6)均有偶极矩
(2) (3)(4)(5)(6)H I H 2C Cl Cl 3H 3C H 3O
+
+
+
+
+
+
7. 一种化合物,在燃烧分析中发现含有84%的碳[Ar (C )=12.0]和16%的氢[Ar (H )=1.00],这个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能是:
(1)CH 4O (2)C 6H 14O 2 (3)C 7H 16 (4)C 6H 10 (5)C 14H 22
答:根据分析结果,化合物中没有氧元素,因而不可能是化合物(1)和(2);在化合物(3)、(4)、(5)中根据碳、氢的比例计算(计算略)可判断这个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能是(3)。

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简介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

有机化学之所以成为化学中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因为有机化合物确有其内在的联系和特性。

位于周期表当中的碳元素,一般是通过与别的元素的原子共用外层电子而达到稳定的电子构型的(即形成共价键)。

这种共价键的结合方式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氮、
氧几种元素构成,少数还含有卤素和硫、磷、氮等元素。

因而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具有熔点较低、可以燃烧、易溶于有机溶剂等性质,这与无机化合物的性质有很大不同。

在含多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互相结合形成分子的骨架,别的元素的原子就连接在该骨架上。

在元素周期表中,没有一种别的元素能像碳那样以多种方式彼此牢固地结合。

由碳原子形成
的分子骨架有多种形式,有直链、支链、环状等。

在有机化学发展的初期,有机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是动、植物体,有机化学主要研究从动、植物体中分离有机化合物。

19世纪中到20世纪初,有机化学工业逐渐变为以煤焦油为主要原料。

合成染料的发现,使染料、制药工业蓬勃发展,推动了对芳香族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的研究。

30年代以后,以乙炔为原料的有机合成
兴起。

40年代前后,有机化学工业的原料又逐渐转变为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发展了合成橡胶、合成塑料和合成纤维工业。

由于石油资源将日趋枯竭,以煤为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必将重新发展。

当然,
天然的动、植物和微生物体仍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天然有机化学主要研究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合成、结构和性能。

20世纪初至30年代,先后确定了单糖、氨基酸、核苷酸牛胆酸、胆固醇和某些萜类的结构,肽和蛋白质的组成;30~40年代,确定了
一些维生素、甾族激素、多聚糖的结构,完成了一些甾族激素和维生素的结构和合成的研究;40~50年代前后,发现青霉素等一些抗生素,完成了结构测定和合成;50年代完成了某些甾族化合物和吗啡
等生物碱的全合成,催产素等生物活性小肽的合成,确定了胰岛素的化学结构,发现了蛋白质的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60年代完成了胰岛素的全合成和低聚核苷酸的合成;70年代至80年代初,进
行了前列腺素、维生素B12、昆虫信息素激素的全合成,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确定了核酸和美登木素的结构并完成了它们的全合成等等。

有机合成方面主要研究从较简单的化合物或元素经化学反应合成有机化合物。

19世纪30年代合成了尿素;40年代合成了乙酸。

随后陆续合成了葡萄糖酸、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等一系列有机酸;19世
纪后半叶合成了多种染料;20世纪40年代合成了DDT和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硫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20世纪初,合成了606药剂,30~40年代,合成了一千多种磺胺类化合物,其中有些可用作药物。

物理有机化学是定量地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反应性和反应机理的学科。

它是在价键的电子学说的基础上,引用了现代物理学、物理化学的新进展和量子力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20~30年代,通
过反应机理的研究,建立了有机化学的新体系;50年代的构象分析和哈米特方程开始半定量估算反应性与结构的关系;60年代出现了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和前线轨道理论。

有机分析即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19世纪30年代建立了碳、氢定量分析法;90年代建立了氮的定量分析法;有机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常量分析法在19世纪末基本上已经齐全;20世纪20年代建立
了有机微量定量分析法;70年代出现了自动化分析仪器。

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有机化学与各个学科互相渗透,形成了许多分支边缘学科。

比如生物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量子有机化学、海洋有机化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