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菌病详细讲解

合集下载

布鲁氏菌病 PPT课件

布鲁氏菌病 PPT课件

二、人是怎样得布病的
5、布病的传播因子
布病家畜的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类、皮毛、屎、粪 便及被污染的士壤、水、饲草等均可含有大量的布氏菌,称这些含 有大量布氏菌可以起到传播作用的媒介物为布病抟播因子。
二、人是怎样得布病的
6、布病牲畜的流产物是造成布病流行的主要传播因子
布氏菌侵犯母畜后,多寄生于生殖系统,引起胎盘炎症和流 产。流产胎儿、胎膜、羊水和胎盘古有大量的布氏菌,有人把布 病性流产胎儿非常形象地说成是“装满细菌的口袋”,人接触这 些东西可造成感染。同时流产物污染饲草、草原及水源,又可造 成畜间的感染。所以说它是主要传播因子。
二、人是怎样得布病的
10、在布病设区被畜污染的水能传播布病吗
布病动物的排泄物(粪、屎)和分泌物,可以直接或借 着蹄爪而污染水源(湖、河)。也可因雨水冲刷或大风扬起 的尘土污染邻近地区的水源。实验表明,布氏菌在蓄水池 的水中可活12天,在干净水里活4~6天,在污水中活45 ~90天,在河水和自来水中可活20~60天。我国曾在水 塘的水中检出羊种和牛种布氏菌。美田曾有人因下水道漏 水侵入净水道而发生布病。这些都说明染菌的水具有传染 性。
二、人是怎样得布病的
7、食用布病家畜有乳及其乳制品能患面病吗
能。因布氏菌常在家畜乳腺中繁殖形成乳腺炎,乳汁中含 菌。布氏菌随病畜乳排出体外或健康牛、羊乳在生产过程中又被 布氏菌污染。病畜排菌时间有的几个月,甚至可长达2年以上。 这样含有布氏菌的乳汁,可使食用者感染,所以对乳汁进行灭菌 处理井保持消毒后的乳汁清洁,对预防布病是根重要的。 乳制品的种类很多,如奶酪,奶油、奶粉、奶皮子、奶豆 腐、鸟鲁末、酸奶子等。大部分经过加热处理可安全使用,但个 别奶制品处理不当,仍可在制品中保留一些菌或重被污染,这样 的奶制品可使食用者感染。前苏联学者曾报道,某地51.8%的布 病人是因饮食奶制品而感染。

布鲁菌病诊断与治疗PPT

布鲁菌病诊断与治疗PPT

症状:发热、乏力、关节痛、肌肉痛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
体征: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 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免疫 学检查等
诊断标准:符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影像学检查等指标,结合病原学 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实验室诊断
细菌培养:分离布鲁菌,进行鉴 定和药敏试验
疗程:一般需要 6-12周,根据病 情和药物敏感性调 整
治愈率:约80%90%,但复发率 较高
预后:取决于病情 严重程度、治疗时 机和药物敏感性, 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预后影响因素
治疗方案: 不同治疗方 案对预后的
影响不同
疾病严重程 度:疾病严 重程度越高,
预后越差
患者年龄: 年龄越大,
预后越差
患者身体状 况:身体状 况越好,预
07
布鲁菌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与其他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
布鲁菌病: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关节痛等,可伴有肝脾肿大 细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可伴有肺部感染 鉴别要点:布鲁菌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细菌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 治疗方法:布鲁菌病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主要采用抗感染治疗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布鲁菌病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布鲁菌病的概述 布鲁菌病的诊断 布鲁菌病的治疗 布鲁菌病的预防 布鲁菌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布鲁菌病的概述
布鲁菌病的定义
布鲁菌病是一种 由布鲁氏菌引起 的人畜共患传染 病
主要症状包括发 热、乏力、关节 疼痛、淋巴结肿 大等

人布鲁氏菌病的基本知识

人布鲁氏菌病的基本知识

人布鲁氏菌病的基本知识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人类对布鲁氏菌属中的大多数细菌都是易感的。

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他患病动物也可作为人类布病的传染源。

布鲁氏菌人与人之间传播罕见,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一是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感染;二是通过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饮用生奶以及未熟的肉、内脏等感染。

三是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气溶胶或尘埃。

皮毛加工企业职工、圈舍打扫以及布鲁氏菌实验室操作人员容易通过该种途径感染。

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少数病例可有头痛、心、肾及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

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

布病潜伏期一般为 1~3 周,平均为 2 周,布病病程长短不一,以 3~12 个月者居多,多数患者只要及时就医,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常用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等抗菌药进行治疗,亦可使用喹诺酮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及三代头孢类药物。

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成慢性。

1。

布鲁菌病PPT课件

布鲁菌病PPT课件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易感人群
主要是患病的羊、牛、猪等家畜。患 病动物的组织、血液、乳汁、尿液等 均含有大量病原菌。
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但感染后 发病者较少。从事畜牧业、屠宰业、 兽医等职业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患病动物 的皮毛、肉类、乳制品等。此外,还 可通过呼吸道吸入含有病原菌的气溶 胶而感染。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 分析。实验室检查包括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 测等。
鉴别诊断
布鲁菌病需与其他引起发热、关节痛和肝脾肿大的疾病进行鉴 别,如风湿热、结核病、伤寒等。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 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手段进行鉴别诊断。
02
布鲁菌病实验室检测
布鲁菌病PPT课件
• 布鲁菌病概述 • 布鲁菌病实验室检测 • 布鲁菌病治疗与预防 • 布鲁菌病案例分析 • 布鲁菌病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布鲁菌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 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发病机制
布鲁氏菌为细胞内寄生菌,主要侵犯淋巴系统和循环系统。病原菌进入人体后,被 吞噬细胞吞噬并带入淋巴结,有时可在其中存活并生长繁殖,形成局部病灶。病原 菌在细胞内寄生,不易被清除,可导致长期感染。
补体结合试验
利用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 应的原理,检测血清中布 鲁氏菌抗体。
ELISA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血清中布鲁氏菌特异 性抗体。
分子生物学检测
PCR检测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 布鲁氏菌特异性基因片段,提高
检测灵敏度。

布鲁氏菌病科普知识

布鲁氏菌病科普知识
病畜肉、奶及奶制品中可能含有布鲁氏菌,人类食用 后可能感染该病。
为了预防消化道传染,应加强食品监管,避免食用未 经检疫或来源不明的畜产品;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习
惯,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典型症状及体征识别
发热
布鲁氏菌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热 型不一,可呈现波浪热、不规则热等 。
抗生素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过敏反应
在使用抗生素前,需要了解患 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并进 行必要的过敏试验,以避免过 敏反应的发生。
监测肝肾功能
部分抗生素对肝肾功能有一定 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 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 。
避免滥用和误用
抗生素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 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 导致的不良后果。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01
02
03
04
发病原因
布鲁氏菌感染,主要通过与感 染动物的直接接触或食用被污 染的食品而传播。
职业暴露
如牧民、兽医、屠宰场工人等 与动物密切接触的人群。
饮食习惯
食用未经煮尤其是与动物共居一室或接触 密切。
国内外流行现状及趋势
02
加强垃圾处理和污水排放管理,防止病原体通过环境污染传播

鼓励采用生物安全技术,如使用益生菌等微生物制剂净化环境
03
,降低布鲁氏菌病的发生风险。
疫苗接种政策宣传普及
加大布鲁氏菌病疫苗接种政策 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疫苗 接种的认识和接受度。
对高风险人群,如牧民、兽医 、屠宰工人等,实施免费疫苗 接种政策,降低感染风险。
布鲁氏菌病科普知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CT
• 布鲁氏菌病概述 • 布鲁氏菌病传播途径 •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预防措施与公共卫生管理 •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布鲁氏菌病简介

布鲁氏菌病简介

布鲁氏菌病简介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人类感染布病后,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家畜感染则出现流产和不育,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

传播途径本病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饲料(食品)、饮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感染;可经皮肤黏膜接触传染,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或流产物等,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感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此外,也可通过结膜、交媾及吸血昆虫进行传播,Alton等1988年从头部淋巴结、生殖系统及关节病变部位等分离到病菌。

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两周,长的可达半年之久。

家畜患病后症状基本相似,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

早期出现结膜炎和体温升高等。

妊娠母畜流产(多在妊娠2~8个月),多为死胎或弱仔。

但大多数流产经两个月后可以再受孕。

畜群中关节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和不孕症增多。

公畜睾丸肿大,触之热、痛。

鸡、鸭等家禽的症状表现为腹泻和虚脱,有时产蛋量下降。

人患布病潜伏期为1~3周,易转为慢性。

轻者出现低热、无力、疲乏,全身酸痛,关节肿大、疼痛,焦躁不安和神经过敏。

颈部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用手可摸到。

男性患者常见单侧睾丸或附睾炎;女性患者有时可发生特异性乳腺炎、卵巢炎、子宫内膜炎,孕妇可发生流产。

多数病例有长期起伏的发热,称“波状热”。

防治对易感动物牛、羊、猪、鹿等要全部实施检疫,阳性畜进行扑杀等无害化处理,阴性畜免疫,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该病。

布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采取以监测、检疫、阳性畜扑杀、阴性畜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这一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

(3)凝集反应 细菌侵入机体后,经7-15天血液中就出现 凝集抗体,随后凝集滴度逐渐增高。病畜流产 后10天以上,大多数血凝滴度升高,阳性反应 可保持几个月甚至2-3年以上。因此,流产后 采血时间要在7-10天以后为好。目前,广泛采 用凝集反应,常用的有血清玻板凝集反应和血 清试管凝集反应。
(4)全乳环状试验: 取被检乳样1ml于灭菌小试管中,加布鲁菌病全乳环状抗 原1滴于乳样中,充分混匀,置37℃水浴中60min,取 出判定结果。 强阳性:乳脂层形成明显蓝/红的环带,乳柱白色,临界 明显; 阳性:乳脂层的环带呈蓝/红,不显著,乳柱略带颜色; 弱阳性:乳脂层的环带颜色较浅,但比乳柱颜色略深; 疑似:乳脂层的环带颜色不明显,与乳柱分界不清; 阴性:乳柱上层无任何变化,乳柱着色,颜色均匀。
• 严格消毒 流产胎儿、胎衣深埋或烧毁,污染 圈舍、场地、用具用2%热氢氧化钠或 10%石灰乳消毒,粪便堆积发酵,乳制 品加热后使用,皮毛消毒后方可运出。
• 免疫接种 猪布鲁菌2号弱毒疫苗,适用于牛、 羊、猪都可作口服免疫。牛免疫期1年、 绵羊1.5年、山羊、猪1年;马耳他布鲁 菌5号弱毒疫苗用于牛、羊免疫。
3、布鲁菌属共有6个种 马尔他布鲁菌 (羊布鲁菌,3个生物型) 流产布鲁菌 (牛布鲁菌,9个生物型) 猪布鲁菌 (5个生物型) 犬布鲁菌 沙林鼠布鲁菌 绵羊布鲁菌
马尔他布鲁氏菌主要感染绵羊、山羊,也能感染牛、 猪、犬、兔和人等; 流产布鲁氏菌主要感染牛,也能感染羊、猪、犬、 兔和人等; 猪布鲁氏菌主要感染猪,也能感染牛、羊、犬、人 等; 犬布鲁菌、沙林鼠布鲁菌、绵羊布鲁菌除感染本属 动物外,对其他动物致病力很弱或基本无致病力。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牛、羊(绵羊、山羊)、猪最 易感。此外,马、狗、猫、狼、狐狸、 猴、野兔、鸡、鸭及一些啮齿动物等以 及人都可自然感染。 一般情况下,初产动物最为易感, 流产率也最高,随着产仔胎次的增加易 感性也逐渐降低。

布鲁氏病的那些知识

布鲁氏病的那些知识

布鲁氏病,也称为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由布鲁氏菌引起。

此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感染布鲁氏菌的家畜,如羊、牛、猪等。

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

人感染布鲁氏菌的表现可能包括波浪发热、全身不适、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这种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由急性转为慢性。

慢性病例则多表现为关节损害和长期发热等。

布氏菌对湿热、紫外线和各种射线以及常用的消毒剂、抗生素、化学药物比较敏感,3%漂白粉和来苏水数分钟能杀灭;但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力强,对低温和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其在奶及乳制品、皮毛、冻肉、水及衣物等中能长时间生存。

预防布鲁氏病的措施包括避免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避免摄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动物制品,如未煮熟的羊肉,未经消毒的生牛奶或被污染的饮水和肉类等。

处理家畜的皮毛(特别是羊的皮毛)、饲养放牧、打扫畜圈卫生等工作人员应做好防护措施,防止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

布鲁氏病的治疗通常采用抗生素疗法,常用的药物包括链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杀死布鲁氏菌,但治疗周期较长,通常需要数周至数月不等。

此外,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抗生素疗法,还可以采用其他辅助治疗措施,如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对症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缓解,如发热、疼痛、关节肿胀等;康复治疗则是帮助患者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在预防和治疗布鲁氏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与感染布鲁氏菌的家畜接触,特别是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和饮用未消毒的牛奶等。

2. 加强个人防护:处理家畜皮毛、饲养放牧、打扫畜圈卫生等工作人员应做好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以避免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

3.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肉和未煮熟的肉类,饮用纯净水,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等。

4. 加强疫苗接种:对于从事高风险工作的人员,如畜牧业工作者、屠宰场工人等,应加强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

布鲁氏菌病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布鲁氏菌病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加强动物疫苗接种和疫病监测 建立健全的布鲁氏菌病监测和报告制度
八、结语
八、结语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 病,但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控制 措施,我们可以降低感染的风 险,保障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 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增强对布鲁 氏菌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共 同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 境。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四、诊断和治 疗
四、诊断和治疗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分析 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测、细 菌培养、核酸检测等
四、诊断和治疗
抗生素治疗:如多西环素、万古霉素等
五、预防和控 制
五、预防和控制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避免生食或未经充分加热的动 物产品
五、预防和控制
强调肉类和乳制品的安全处理 加强动物疫苗接种和养殖场环境卫生管 理
二、病因和传 播方式
二、病因和传播方式
病原体:布鲁氏菌,属细菌科
传播途径:经由感染的动物接触、摄入 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以及吸入感染的物品 等途径
三、症状表现
三、症状表现
发热、乏力、头痛等非特异性 症状 骨关节痛、肌肉疼痛
三、症状表现
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阴囊炎、乳腺炎等局部感染症状
六、布鲁氏菌 病的危害和影

六、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和影响
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经济损失:影响畜牧业发展, 贸易受限
六、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和影响
社会影响:对旅游和农产品出口产生不 利影响
七、布鲁氏菌 病的防治策略
七、布鲁氏菌病的防治策略
增加人们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 和了解 提倡科学养殖、合理消费
七、布鲁氏菌病的防治策略
布鲁氏菌病的 科普知识PPT
课件
目录 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二、病因和传播方式 三、症状表现 四、诊断和治疗 五、预防和控制 六、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和影响 七、布鲁氏菌病的防治策略 八、结语

布鲁菌病

布鲁菌病

布鲁菌病常识一、基本概述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所引起的疾病,传染源以家畜为主,接触传染为主要途径,它们在蜱体内有繁殖和感染的能力。

布鲁菌病(brucellosis,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

其他名称:疾病别名:波浪热,波型热,波状热,布鲁杆菌病,布鲁菌病,布鲁氏杆菌病,布鲁氏菌病布鲁菌病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羔为主要传播途径。

皮毛、肉类加工、挤奶等可经皮肤黏膜受染,进食病畜肉、奶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

不产生持久免疫,病后再感染者不少见。

二、症状本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就个别病人而言,其临床表现可以很简便,仅表现为局部脓肿,或很复杂而表现为几个脏器和系统同时受累。

羊型和猪型布鲁菌病大多较重,牛型的症状较轻,部分病例可以不发热。

国内以羊型布病最为多见,未经治疗者的自然病程为3~6个月(平均4个月),但可短仅1个月或长达数年以上。

其病程一般可为急性期和慢性期,牛型的急性期常不明显。

潜伏期7~60天,一般为2~3周,少数患者在感染后数月或1年以上发病。

实验室中受染者大多于10~50天内发病。

人类布鲁氏菌病可分为亚临床感染、急性和亚急性、慢性感染、局限性和复发感染。

亚急性及急性感染病:急骤起病者约占10%~30%。

少数患者有至数日的前驱症状,如无力、失眠、低热、食欲症、上呼吸道炎等。

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45%~100%)、多汗(40%~95%)、乏力(30%~10%)、关节炎(70%~90%)、睾丸炎(占男性病例的20%~40%)等。

1 热型:以弛张型最为多见,波状型虽仅占5%~20%,但最具特征性,其发热其增殖为2~3周,继以3~5天至2周无热期后热再起,如此循环起伏而呈波状型;多数患者仅有2~3个波,偶可多达10个以上。

其他热型尚有不规则型、持续低热等。

2 多汗:是本病的突出症状,每较其他热性病为著。

布鲁菌病

布鲁菌病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菌属(Brucella)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

布鲁菌属有至少6个生物种,其中马耳他布鲁菌(Brucella melitensis)、流产布鲁菌(Brucella abortus)、猪布鲁菌(Brucella suis)、狗布鲁菌(Brucella canis)可同时导致人、畜感染。

布鲁菌病传染源为患病的羊、牛、猪等家畜。

职业人员由于为病畜接生、剥动物皮、挤奶、切肉等途径而感染,其他人员与病畜密切接触、进食污染生乳等也可导致感染;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少见,该菌也可能通过呼吸道粘膜、眼结膜和性器官粘膜而发生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患病后有一定免疫力,但再感染者并不少见。

布鲁菌病在全球人、畜中广泛流行,我国自1990年代以来疫情有所反弹。

当前布鲁菌病流行有以下趋势:疫区从牧区向半农半牧区、农业区乃至城市蔓延;大规模流行代之以多发、散发;患者除职业人群外,老年、青少年及儿童发病人数增加。

布鲁菌病潜伏期7~60d,一般为2~3周。

布鲁菌病可仅为局部脓肿,亦可多脏器受累,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多汗、关节痛等,并可发生心内膜炎、心包炎、脑膜炎、脊髓炎、肺炎、胸膜炎、睾丸炎、子宫内膜炎等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可见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贫血,以及血沉增高。

布鲁菌培养阳性为该病较有力诊断依据,但布鲁菌生长缓慢,需观察1个月以上;血培养阳性率约53%~90%,阳性率随病程延长下降,骨髓、肝组织及淋巴结培养阳性率更高;采取溶解离心、多次转种等方法可提高培养阳性率。

一些血清学检查具有一定诊断价值,有助于早期诊断。

合理的抗菌治疗可改善布鲁菌病症状、缩短病程和减少并发症。

由于布鲁菌寄殖于宿主细胞内,治疗布鲁菌病宜选用细胞内浓度高的药物。

而单药治疗布鲁菌病复发率高,因此目前主张联合用药,成人及8岁以上儿童治疗方案有:⑴多西环素每次100mg、每日2次口服共6周,联合庆大霉素每日5mg/kg、每日1次或分3次静脉滴注共2~3周;⑵多西环素每次100mg、每日2次口服共6周,联合链霉素每日1g或20mg/kg、每日1次肌内注射共2~3周;⑶四环素每日25mg/kg、分4次口服共6周,联合链霉素每日20mg/kg、每日1次肌内注射共2~3周;⑷多西环素每次100mg、每日2次口服,联合利福平每次600~90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6周;⑸SMZ/TMP(按SMZ剂量)每次800mg或25mg/kg、每日2次共6周,联合庆大霉素每日5mg/kg、每日1次或分3次静脉滴注共2周。

布鲁菌病讲课PPT课件

布鲁菌病讲课PPT课件

治疗难点与挑战
治疗周期长:需要长期使用 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
诊断困难:症状不典型,容 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治疗费用高:抗生素价格昂 贵,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
并发症多:可能导致骨关节、 神经系统等并发症,增加治疗
难度
布鲁菌病的预防与
05
控制
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病畜、病禽等 加强食品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奶制品等 加强医疗保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病例
布鲁菌病的案例分
07
享与启示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某农场工人感染布鲁菌病,导致全身 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
案例二:某实验室工作人员因接触布鲁菌病样 本而感染,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
案例三:某家庭因食用未煮熟的牛肉而感染布 鲁菌病,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
案例四:某学校因学生接触感染布鲁菌病的动 物而感染,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
并发症
骨关节病: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心脏疾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律失常 神经系统疾病:脑膜炎、脑炎、脊髓炎 皮肤病:皮疹、红斑、丘疹、水疱、脓疱、溃疡
易感人群
职业:畜牧业、屠宰业、皮毛加工 业等接触布鲁菌的人群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
年龄:中老年人群
地区:农村、牧区、山区等布鲁菌 病高发地区
布鲁菌病的诊断与
案例的局限性
案例可能存在偏差,不能完全 反映实际情况
案例可能缺乏代表性,不能适 用于所有情况
案例可能缺乏深度,不能揭示 问题的本质
案例可能缺乏时效性,不能反 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趋势
THANK YOU
汇报人:
案例三:某食品加工厂工人 感染布鲁菌病,原因可能是 接触了被感染的食品或其加 工设备

布鲁氏菌病科普知识

布鲁氏菌病科普知识

1.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群众称之为蔫巴病、懒汉病。

人类对布氏菌属中的大多数细菌都是易感的。

2.布病的传染源有哪些?目前,已知有60多种动物可作为布鲁氏菌贮存宿主。

羊、牛、猪作为传染源最为常见。

其中羊是人类布病的最主要传染源。

除了病羊、牛、猪外,其他患病动物也可作为人类布病的传染源,但一般只引起个别病例,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

3.布病是怎么传播的?(1)经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感染。

(2)经消化道传播:主要是通过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饮用生奶以及未熟的肉、内脏等感染。

有的人喜欢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及生肉或做饭过程中生熟案板不分,均有可能引起感染。

(3)经呼吸道传播:常见于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

皮毛加工企业的职工、圈舍打扫以及布鲁氏菌实验室操作人员容易通过该种途径感染。

4.什么是布鲁氏菌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是指由与疑似布鲁氏菌感染的家畜、畜产品有密切接触史,或生食过牛、羊乳及肉制品,或生活在布鲁氏菌病疫区;或从事布鲁氏菌培养、检测或布鲁氏菌疫苗生产、使用等流行病学史,且符合实验室确诊结果。

隐性感染期间无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

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某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

对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应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情况综合判断。

5.如何预防布病?(1)养殖户要做到科学养殖、规范屠宰。

养殖区与生活区要分开,牲畜圈舍要定期消毒处理,清理圈舍要湿式作业,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气溶胶传播。

(2)购买牲畜要检疫,饲养牲畜要免疫,严格控制病畜流动,避免患病和未患病的牲畜混养。

严禁徒手直接接触病畜流产物和死胎,病畜流产物、胎盘等应消毒或焚烧后,挖坑深埋,病畜要及时扑杀处理。

人卫版传染病学之布鲁菌病教学护理课件

人卫版传染病学之布鲁菌病教学护理课件
改变行为习惯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饮生奶、不吃生肉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
04
布鲁菌病的教学护理实践
教学方法与技巧
案例教学法
通过引入真实的布鲁菌病案例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增强 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让学生自行收 集资料、分析问题,培养自主 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根据病情需要,可联合使用两种或 多种抗生素以提高疗效。
疗程
治疗周期根据病情轻重和治疗效果 进行调整,一般为6-8周。
护理措施
01
02
03
04
隔离与防护
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防止交 叉感染。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 吸等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

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 虑、恐惧等情绪。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布鲁菌病的 预防知识,提高防范意识。
03
布鲁菌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对布鲁菌病患者和病畜进行隔离 治疗,以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患病动 物及其分进行疫苗接种,提高 人群免疫力。
控制策略
疫情监测与报告
情景模拟法
模拟布鲁菌病护理现场,进行 角色扮演,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和团队协作能力。
互动式教学
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 鼓励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习
效果。
护理实践案例分析
1 2 3
案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布鲁菌病护理案例,涉及不同 病情、不同护理场景,以便学生全面了解护理实 践。
案例分析步骤
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病情评估、 护理措施、效果评价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分析能 力。

布鲁菌病医学

布鲁菌病医学

临床表现
4.局灶性感染
布鲁菌病可以局限在几乎所有的器官,
最常局限在骨、关节、中枢神经系统, 表现
为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
临床表现
5.复发
经抗菌治疗后约10%的患者出现复
发。复发往往发生在初次治疗结束后3-6
个月。复发往往与细菌的耐药性、细菌
在细胞内的定为以及不规范治疗有关。
实验室检查
(一)外周血象
---孕妇: 可采用利福平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如果 在妊娠12周内发生布鲁菌病,可选用三代头孢菌素类 药物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可减少妊娠中断的发生; 药物治疗对孕妇存有潜在的危险,应权衡利弊使用。
---并发症: 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必须采用易于 渗透血脑屏障的药物,同时疗程应适当延长,应用多 西环素、链霉素联合利福平或复方新诺明共6-8周;合 并心内膜炎,也可采用上述治疗方案,但常需同时采 取瓣膜置换,疗程也应适当延长;合并睾丸炎,除采 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外,可短期加用小剂量糖皮质 激素;合并脊柱炎,应采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可 延长疗程至8周或以上,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人群普遍易感, 病后可获得持续较
强免疫力。因不同种布鲁菌之间存在交
叉免疫, 因此再次感染者少见。疫区居民
可因隐性感染而获免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细菌、毒素以及变态 反应均不同程度地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病菌自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 遂淋巴液到达淋巴 结, 细菌在胞内生长繁殖, 形成局部原发病灶。细 菌在吞噬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吞噬细胞细胞破裂, 随之大量细菌进入淋巴液和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 在血液里细菌又被血流中的单核细胞吞噬, 并随血 液带至全身, 在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处的的单 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繁殖, 形成多发性病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牛布鲁菌:1897年,丹麦医生Bang发现了致牛流 产的布鲁菌,又称流产布鲁菌。
➢ 猪布鲁菌:1914年,美国的Traum发现了致猪流 产的布鲁菌。
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无鞭毛,无芽孢,刚分离的 毒力强的细菌(光滑型)有荚膜。
比一般细菌苛刻,牛肝汤琼脂,再加些血液、葡 萄糖及马铃薯浸出液。羊、牛布鲁菌初次培养需 5~10% CO2。
布鲁菌病
(Brucellosis)
1. 概述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又 称为布氏杆菌病,或简称布病。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的畜牧业中也有 牛、羊、猪等布鲁菌病存在。
各种动物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常见于牛、羊、 猪等家畜(马例外,一般均为隐性感染,血检为 阳性),并由它们传给人和其它家畜。
预防:人也可预防接种,现有104M 菌苗。
洗;1%美蓝轻度复染20秒。
布鲁菌染色形态:红色球杆状小杆菌。
布鲁菌染色形态:红色球杆状小杆菌。
3.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 牛、羊、猪,其次马、鹿、骆驼,家禽较少感 染。人亦易感。
➢ 成年动物易感性比幼年动物高,易发病,母畜比 公畜高。
➢ 人可感染牛、猪、羊、犬四型布鲁菌,其中以羊 型菌对人的毒力最强,有全身性病变,可发生波 浪热。
布鲁菌病:牛的流产胎盘水肿及子叶出血、坏死。

布鲁菌病:绵羊的阴囊肿胀。
布鲁菌病:山羊的阴囊红肿,睾丸肿胀。
布鲁菌病:猪的左侧睾丸肿胀,右侧睾丸萎缩。
布鲁菌病:鹿的关节肿大。
布鲁菌病:化脓性子宫内膜炎。
布鲁菌病:子宫充血。
布鲁菌病:一侧睾丸硬肿,切面实质坏死,失去原型(1), 周围反应带(2),其他组织(3)全为纤维,分不清界限。淋
猪布鲁菌感染后,症状轻,关节炎、肌肉疼痛, 疲劳,局部炎症。
羊布鲁菌感染后,症状重,发生波浪热,痛苦, 下午发热,第二天早晨大出汗,神智清楚,可活 动,出汗后,关节、肌肉疼,肝脾肿胀,男性可 发生睾丸炎,女性可流产、神经炎。
人与患病动物或病料接触,经消化道、皮肤、黏 膜、生殖道感染。
治疗:青霉素,链霉素共同治疗,疗程42天,有 的能治愈,有的不能治愈,胞内寄生。
行,可减少或防止流产发生,但未清除病畜(传 染源),少数免疫力不强的牛仍会感染发病。
清洁地区:抓好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引进 家畜隔离2个月,并进行2次检疫,确认健康后方 能合群。
受威胁地区:除采取上述措施,应与发病地区划 分草地,水塘,定期检疫,可疑动物隔离。
疫区:定期检疫,一年二次,阳性动物隔离,治 疗或淘汰,阴性则继续饲养,但对它们一年两次 连续检疫,如无阳性和可疑病例,则为健康群。
传染源:
除发病动物,野生偶蹄兽、啮齿类可成为本 病的传染来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其次皮肤、黏膜伤 口,生殖道。呼吸道较少感染。
布鲁菌侵袭力很强,可从完整皮肤黏膜侵入 (除此,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尾蚴等)。
流行规律:通常为地方流行性。
➢ 在牛和羊,开始有少数母畜发生流产,其后陆续 有大批母畜发生流产,在新发病的畜群流产率可 达全部孕畜的50%以上。
5. 病理变化
子宫绒毛膜的间隙中有污灰色或黄色无气味的胶 样渗出物。绒毛膜绒毛有坏死病灶,表面覆以黄 色坏死物。
胎儿主要为败血症病变,浆膜和黏膜有出血点和 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出血性炎症。
流产之后常继发子宫炎。这是由于胎盘滞留不 下,化脓性细菌趁机侵入而引起的。
在病情严重的病例可出现关节炎、腱鞘炎和滑液 囊炎。最见于腕关节、肘关节和股关节。
菌落小,凸起,边缘齐,光滑型菌落发蓝绿色荧 光,菌落透明,时间长变不透明,变灰绿色。
该菌对染料吸收较慢,故使用两种染料。
➢ 柯兹洛夫斯基染色:布鲁菌为红色,杂菌蓝色。 (1)2%沙黄,酒精灯加热,但不能煮沸,维
持1.5~2分钟,洗去沙黄。 (2)1%孔雀绿复染30秒。
➢ 改良萋-尼氏法:布鲁菌为红色,背景蓝色。 (1)稀释石炭酸复红染色10分钟,水洗 。 (2)0.5%醋酸处理,不超过30秒;充分水
公畜患布鲁菌病,可发生化脓—坏死性睾丸炎和 附睾炎。睾丸显著肿大。
猪:病理变化与牛、羊略有不同。流产后子宫的 黏膜很少发生化脓—卡他性病变,但常有许多由 针头到芝麻大的小结节。结节的中央含有脓性或 干酪样物质。
布鲁菌病:羊的木乃伊胎儿。
布鲁菌病:牛的木乃伊胎儿(四月龄)。
布鲁菌病:牛的木乃伊胎儿(四月龄)。
巴结不肿,对侧睾丸尚完整。
布鲁菌病:公 牛坏死性睾丸 炎,实质化脓 灶(1),鞘 膜囊积多量渗 出物(2)。
6. 诊断
临诊症状、病变,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有很多 病原可致类似症状疾病。
➢ 牛:弯曲菌病、钩端螺旋体病。 ➢ 羊:沙门氏菌病、衣原体病。 ➢ 猪:乙型脑炎、弓形体病、猪瘟。 诊断重点应放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诊断上。
采样: ➢ 最好采集整个胎儿,或单取胃(肠),要扎紧。 ➢ 母畜胎衣、子宫分泌物、乳汁,局部脓肿液。
细菌学检查: 取母畜胎衣,绒毛叶水肿液,流产胎儿的胃
内容物及有病变的肝、脾、淋巴结,涂片,或进 行细菌培养,发现本菌即可确诊。
免疫学诊断
➢ 凝集试验:最为常用,感染1周即产
生凝集抗体,一般流产后1~2周达最高, 经半年开始下降,可持续2~4年,具体方 法上又分为试管法和平板法。
➢ 补体结合反应:出现稍迟,感染1~2
周产生补反抗体,敏感性比凝集反应 高,持续时间也较长,当凝集反应为可 疑或阴性时,补反仍为阳性,但操作较 复杂,只能作为辅助诊断。
➢ 牛全乳环状试验:适宜于对牛群
的初筛,取鲜牛奶1ml于小刻度管中, 加环状反应抗原0.5ml,混匀于37℃1h 后观察结果,乳柱不显色,而乳脂环 显色时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 在猪,开始时仅少数公猪发生睾丸炎,接着大批 母猪发生流产。多数母畜只发生一次流产,而二 次流产的较少。
➢ 老疫区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子宫炎、乳房炎、关 节炎,局部脓肿,胎衣不下,久配不妊者较多。
4. 临床症状
公畜常见睾丸炎和附睾炎,肿脓发炎后萎缩、失 去配种能力,多发生关节炎而跛行。
母畜流产:牛怀孕6~8月,羊怀孕后3~4月,猪怀 孕后1~3月。母畜不安,阴道水肿,流出分泌 物,多产死胎,快到产期可能是弱仔。流产后胎 盘常常滞留不下,长时间流恶露,导致子宫及其 附近器官的急性和慢性炎症。
当畜群发病率不高和经济条件许可,可采用 检疫淘汰的方法,在有隔离条件的地方,单独隔 离饲养,所产犊牛吃消毒乳,并经多次检疫为阴 性,即可培育成健康畜群(不接种菌苗)。
➢ 结合检疫和隔离或淘汰措施,使用布氏菌苗作免 疫接种 与上述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留在原群 的阴性牛和犊牛要接种菌苗。
➢ 不作检疫与隔离,仅使用菌苗作预防接种 适用于缺乏隔离条件的牧场,此方法简单易
7.1 免疫接种
猪布鲁菌2号弱毒活苗(S2):中国兽药监察所 研制。适用于牛、羊、猪,都可作口服免疫。
羊布鲁菌5号弱毒活苗(M5):哈尔滨兽医研究 所研究。适用于牛、羊,气雾或注射免疫。接种 后产生的凝集素消失较快。
不能用于怀孕家畜! 各种弱毒活苗对人仍有一定毒力!
7.2 公共卫生
牛布鲁菌感染后,无自觉症状,但是血液中存在 抗体。
➢ 变态反应:仅用于山羊和绵羊的布
病诊断,出现迟,持续1~2年。将布氏 杆菌水解素0.2ml注射于皮肤较薄部位 皮下,注射后24h、48h各观察1次,局 部出现浮肿则判为阳性。
7. 防制
无特效疗法及治疗价值,应及早采取扑灭措施。 目前我国控制牛布病有三种方法: ➢ 定期检疫、隔离、淘汰病畜,建立健康牛群
主要侵害生殖系统,致怀孕母畜流产,公畜发生 睾丸炎,附睾炎。
人表现发热、多汗、关节痛、生殖系统改变,及 肝、脾肿大等、病程长并易复发。
中国人间布鲁菌病发展趋势。
2. 病原学
主要有三种:
➢ 羊布鲁 菌:1 88 7年, 英 国军医Bruce 在马尔他 岛,从死于当时称为“地中海热”的病人脾脏分 离出此菌,故又称马尔他布鲁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