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新进展

合集下载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褥疮发生后的护理体会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褥疮发生后的护理体会

人 院时病程 最短 2 ,最 长 2年 。我 们对 其 在住 院 6h 期间 精 心 护 理 ,效 果 满 意 。现 将 护 理 体 会 报 告 如
下。
1 一般 资料
2 6例长期 卧床 的老 年 患者 中 ,男 1 ,女 1 6例 0 例 ,年龄 7 7~9 2岁 ,平 均 7 。其 中 2 患 者 9岁 6例
底清 洗疮 面 ,采 用全暴 露疗 法 ,每次撒 敷药 粉后 即 用无 菌敷料 压敷 药粉数 秒 钟 ,以使药粉 与疮 面充分 接触 。 ()对 于感染较 轻 的 Ⅲ期 褥疮 ,清疮 后直 接撒 2 敷 药粉 1 n厚 于 创 面 。每 天 1 ,直 至结 痂 。 同 1 a r 次 时配合 红外线 灯或 烤灯 局部 照射 。 ()感染 严重 ,分 泌物多 的 Ⅲ 、Ⅳ期疮 面 ,彻 3 底 清 疮 后 采 用 氧 气 吹 气 法 ,3~4 Lmn / i,每 次
截瘫 ,重 型颅脑 损伤及 其 他病情危 重 长期 卧床患 者 更易 发生 。 由于长期 卧床 ,大小便 失禁 ,极 易发生
褥疮 ,影 响治疗及 预后 。 我 科统计 了 自 19 94年 7月 ~2 1 0 0年 5月 ,共 收治卧床 在 3年 以上 的患 者 2 6例 ,其 中 病人 8例 1处 ( 0 尾骶 8处 ,髋 部 2处 ) 9例 2 ,1 5处 ( 骶 尾 l 处 ,髋部 5处 ,内外 踝 2处 ,足 跟 1 ) 7 处 ,按 褥
褥疮 是局 部软 组织持 续受 压 ,导致组 织 、细胞 缺血 、缺 氧坏 死后 引起 的皮肤 缺损 。亦是 临床 常见 的并发 症 之 一 。尤 其 是 7 0岁 老 年 长 期 卧 床 患 者 、
侵 入肌 肉层 ,创 面感染 ,分 泌物 多 ,尾骶 部创 面大 多有脓 苔 覆 盖 ,带 褥 疮 时 问 最 短 2 3天 ,最 长 10 6 天 ;最 大面积 2 0e m×1 5 m,最小 面积 2 m× c 4e e m,

提高卧床老人生活质量,从做好皮肤护理开始

提高卧床老人生活质量,从做好皮肤护理开始

提高卧床老人生活质量,从做好皮肤护理开始长期卧床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逐渐减退,皮肤的抵抗力也会逐渐下降,这样就容易引发多种疾病问题。

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经常会看到一些由于长期卧床导致皮肤出现压疮,甚至严重溃烂的老年患者。

如果多关注卧床老人皮肤护理问题,出现问题时进行及时有效处理,就可以大大减轻卧床老人原有病痛外的额外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什么是压疮?压疮也叫褥疮,又称压力性损伤、压力性溃疡,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引起的组织溃烂和坏死,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脓毒血症,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有研究指出,约10-25%老人曾患有褥疮:医院的压伤发生率最高达30%;养老院最高达23%;家居照顾则是约4%。

国际上将压疮称为20世纪花费最高的并发症之一,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头号杀手。

压疮多好发于长期卧床、患有脑血管病、体质虚弱的老年患者,若有大小便失禁、骨折、营养不良等因素时更易发生。

形体特别胖或者特别瘦的老年患者,也会因不注意翻身而得褥疮。

因此,家中如有长期卧床、久坐轮椅的老人,照护者需要每天观察老人与沙发、床接触的身体部位有没有皮肤发红、起泡、破溃,做好前期的监测。

2.为什么长期卧床老年人容易出现压疮2.1疾病因素一般来讲长期卧床的老人更容易出现压疮的问题,而这类老人通常都伴有一些原发性疾病,包括瘫痪,糖尿病等。

由于自身的体质比较弱,再加上长期缺乏活动,就会导致身体出现血液不循环的现象,尤其是老年患者长期卧床,部分皮肤受压严重出现缺血、缺氧或者营养不良的情况,久而久之也就会形成压疮。

2.2身体因素身体的局部组织长期受到压迫之后就会增加压疮的发病机率,比如长期受到垂直压力、摩擦力等多种作用力的影响,就会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因为失去养分而出现坏死的情况。

而且很多高龄老人本身就存在皮肤老化的现象,加之自身的组织修复能力比较弱,部分老人由于卧床身体比较消瘦,骨突部分没有脂肪保护,很容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而产生皮肤组织破溃的现象。

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摘要】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干预措施包括定期翻身和进行被动运动、使用弹力袜、合理饮食增加水分摄入、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等。

这些措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加强对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与关爱,提高护理质量。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护理干预、定期翻身、被动运动、弹力袜、合理饮食、增加水分摄入、心理护理、康复训练、有效性、护理与关爱、应用前景。

1. 引言1.1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长期卧床、运动受限或血液循环不畅的老年人群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会造成下肢肿胀、疼痛、发红和热感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肺栓塞等危险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老年长期卧床患者来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更加严重,因为他们通常存在多种潜在因素,如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速度减慢、静脉回流不畅等,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除了影响下肢的血液循环和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还会给老年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困扰,延长康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且可能导致长期功能障碍。

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对于老年长期卧床患者是非常重要的。

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成功率,降低并发症风险,是一种重要的预防措施。

1.2 综合护理干预的重要性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患者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血液循环不畅,使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明显增加。

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避免这一危险,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

中华 医学丛刊 , o ,( 1 : 2 4 4 1 ) O
[ ] 李 爱华 , 3 李莉 华. 癌 术 后护 理特 点[ ] 实用 护 喉 J. 理杂 志 ,9 28 6 : 19 ,( )
克服烦躁情绪 , 这样 即可 以保证及 时诊治。又可利于 疾病恢 复, 对急、 重的病人要给予体贴人微的关怀、 危、 照顾 , 严密 观察 病情 变化 , 励病人 及 时反应 自己的病 鼓 情, 以免延误诊治 , 对个别表现情绪化的病人 , 要本着品德 去 感 化 服 务
予宽容 , 精神上 给予支持 , 生活上给予无微不 至 的帮
助 。对焦 虑 、 郁过 重 的病人 注意保 密病 情 , 理 上给 抑 心 予 开导 , 患者 情绪 上愉 快 , 使 对恐 惧不 安 的患者 要稳 定 情绪 , 对悲 观失望 者要 给予适 宜 的开导 , 患者 寄予 生 让 的希 望 。对 此类 患者 心理 护 理针 对 性 要 强 , 给 予 帮 多
文章 编 号 :06-63 (07 0 0 5 0 10 2 3 2 0 )2— 2 1— 2
长 期 卧 床 老 年 患 者 的 护 理 体 会
致的帮助 , 让他们感 到温 暖、 舒适 , 快的接受治疗 。 愉 对儿童应象家长一样爱护患儿 , 使患儿感到亲近 , 没有
恐惧感 。
参考文 献 :
助, 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对 急症 患者 的 护 理措 施 : 症 患 者 心情 易急 噪 , . 急 情 绪易 激动 , 并对 突如其 来 的疾 病 没有 心理准 备 , 且感 到恐慌。护士应细心、 耐心地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 首
应 把握 病人 的心理 反应 规律 , 掌握普 遍 和个别 的规律 , 抓 住 主要矛 盾 , 解 决好关 键 问题 , 定 患者恐 惧 和 首先 稳

老年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进展

老年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进展

老年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进展【摘要】卧床患者是压力性损伤的高危人群,而老年卧床患者更是高危中的高危。

通过怎样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老年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老年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措施压疮是全球关注的患者安全问题之一【1】。

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e,PI)是指由于强烈和(或)长期存在的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导致骨隆突处、医疗或其他器械下的皮肤和(或)软组织的局限性损伤。

NPUAP于2016年4月将压疮更名为“压力性损伤”。

患者个体因素如年老、认知功能减退、瘫痪、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等是压疮发生的主要个体因素。

压疮作为一个主要健康挑战在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中又被再次提出【2】。

老年卧床患者的病情具有以下特征病情重, 长期卧床, 免疫力低等, 另外又因老年患者的皮肤非常干燥、弹性低、皮肤较薄等诸多因素, 导致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高.有研究显示,危重患者发生压疮后死亡风险提升约4倍。

而通过有效的预防,其压疮发生率可降低50%~60%,因此有效预防压疮被认为是衡量临床护理质量的指标之一。

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不仅延长病人住院时间, 增加病死率, 还增加医疗护理成本和家庭负担。

压力性损伤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 被纳入到住院病人安全管理条例中, 受到广泛重视。

1.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1.1.外在因素1.1.1压力:压力代表物体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是引起压力性损伤最重要的原因,且与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

毛细血管最大承受压力(又称毛细血管关闭压)为16~32mmHg,最长承受时间为2~4小时,超过毛细血管关闭压持续2~4小时以上可致毛细血管闭合/萎缩,血液被阻断而造成皮肤缺血性损害,即压力性损伤.1.1.2剪切力:剪切力是由相邻的两层组织表面间滑行而产生并进行性的相对移位力。

1.1.3摩擦力:摩擦力是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发生向不同方向移动时所形成的力。

长期卧床患者褥疮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长期卧床患者褥疮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长期卧床患者褥疮的预防及护理进展陆兰菲(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广西西林㊀533599)[摘要]㊀褥疮是全球卫生保健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居家或住院长期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褥疮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费用,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家属㊁医护人员的治疗㊁护理时间及护理难度,给社会带来较大的医疗与经济负担.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报道,综述长期卧床患者发生褥疮的原因㊁预防及治疗护理相关措施,指出以患者为中心㊁预防为主,积极进行综合治疗与护理是防治褥疮的重要措施.[关键词]㊀长期卧床;褥疮;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㊀R473㊀[文献标识码]㊀B㊀[文章编号]㊀1001-5639(2019)02-0285-03d o i:10.3969/j.i s s n.1001-5639.2019.02.043㊀㊀褥疮临床上又称为压力性溃疡㊁压力性损伤,是由于机体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皮肤缺血㊁缺氧㊁营养缺乏而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的破损和坏死[1].院内褥疮是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褥疮.美国卫生保健组织联合鉴定委员会J C A H O将院内获得性褥疮即院内褥疮定义为 入院评估中没有褥疮记录,而是在入院24h后才发现的褥疮 [2].在基层医院,对患者而言,有限的医疗和护理条件导致褥疮不定数地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㊁医疗费用㊁照护难度,且由于治疗效果不确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而对医护人员而言,褥疮增加了护理时间及护理难度,是医护人员极度关注的问题.在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中,院内褥疮的发生率是衡量护理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3].院内褥疮发生率是评价护理质量和褥疮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指标[4].因此,做好住院患者院内褥疮的预防及护理工作极为重要.多年来,众多医疗护理人员就如何防护院内褥疮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就近年来临床上对长期卧床患者采取的褥疮预防措施及护理进展作一综述如下.1㊀褥疮发生原因㊀㊀引起褥疮最基本的㊁最重要的因素是由于压力而导致局部组织缺血㊁缺氧[1].压力可压迫毛细血管,而剪切力和摩擦力可撕裂组织㊁损伤血管.临床上易于发生褥疮的高危患者:(1)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昏迷㊁瘫痪等患者;(2)年老体弱患者;(3)肥胖患者;(4)营养不良患者;(5)水肿患者;(6)重度疼痛患者;(7)石膏或夹板固定患者;(8)大小便失禁患者;(9)高热患者;(10)使用镇静药患者[1].高位截瘫㊁癌症晚期㊁骨折㊁手术㊁肢体制动等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活动持续受限,再者皮肤水肿㊁疼痛㊁抵抗力下降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极易导致褥疮发生.近年来,随着全球医疗护理技术的进步,各种诊疗护理器具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这些器具给临床医护工作者㊁患者带来帮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潜在的伤害,如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呼吸机面罩可导致鼻翼处褥疮,如留置胃管时可导致鼻黏膜损伤或压伤,各种监护仪器的导线可压伤局部皮肤等.B l a c k等[5]利用二次数据来调查褥疮的发生情况,结果提示医院获得性褥疮的总体发生率为5.4%,而其中医疗器械相关性褥疮占总体的34.5%.而刘亚红等[6]通过调查2240例I C U患者,结果提示医疗器械相关性褥疮发生率高达1.65%.许多研究提示,医疗器械相关性褥疮在医院获得性褥疮中占较大比例,已成为临床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高危因素.我院近年来共发生2例医疗器械相关性褥疮,患者均为新生儿,分别为使用呼吸机与使用指脉氧监测时相关导管㊁导线压伤鼻部㊁足背皮肤.由此可见,在临床治疗上,对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因其皮肤细嫩,更容易发生医疗器械相关性褥疮,必须实施针对性防护措施.2㊀褥疮的最新分期[7]2.1㊀1期㊀指压时红斑不消失,局部组织表皮完整,出现非苍白发红,深肤色人群可能有不同的表现.2.2㊀2期㊀部分真皮层缺损,伤口床有活力,基底面呈粉红色或红色,潮湿,可呈现完整或破裂的血清性水疱,不暴露脂肪层和更深组织,无肉芽组织㊁腐肉和焦痂存在.2.3㊀3期㊀皮肤全层缺损,溃疡面可出现皮下脂肪组织和肉芽组织,伤口边缘卷边(上皮内卷);可存在腐肉和(或)焦痂,也可存在潜行和窦道,但筋膜㊁肌肉㊁肌腱㊁韧带㊁软骨和骨不暴露.2.4㊀4期㊀全层皮肤和组织损失,溃疡面暴露筋膜㊁肌肉㊁肌腱㊁韧带㊁软骨下骨溃疡,伤口床可见腐肉或焦痂.上皮内卷,潜行,窦道常可见.2.5㊀不明确分期的压力性损伤㊀全层皮肤和组织缺损,其表面的腐肉或焦痂掩盖了组织损伤的程度,一旦去除腐肉和坏死组织后,呈现3期或4期压力性损伤.2.6㊀深部组织压力性损伤㊀局部皮肤出现持久性非苍白性发红㊁褐红色或紫色,或表皮分离后出现暗红色伤口床或充血性水疱,颜色改变前常有疼痛和温度改变,而深肤色人群中变色可能会有不同.2.7㊀压力性损伤延伸㊀包括黏膜压力性损伤和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3㊀褥疮的预防进展3.1㊀评估㊀预防褥疮的首要一步是褥疮风险评估,评估要求及时㊁全面㊁动态㊁持续.2014版褥疮预防与治疗指南提出尽快对患者进行结构化风险评估(入院后8h内),识别有褥582疮风险的患者,对有褥疮风险的患者制订并实施基于风险的干预计划[8].给予患者早期㊁系统㊁客观㊁动态评估其是否存在褥疮发生的可能,及时预警,可有效减少褥疮的发生[9].3.2㊀避免局部长期受压㊀褥疮不是原发病,预防是较为有效的措施,而避免局部长期受压是预防褥疮发生最根本㊁最有效的方法.2014版指南中对于体位变换有3项A类推荐意见,一为除非有禁忌证,应对全部有褥疮风险或已发生褥疮的患者进行体位变换;其二为确定体位变换频率时,须考虑所使用的压力再分布支撑面;三为对不能自主变换体位的老年患者定期调整体位.可见,变换体位是预防高危患者发生褥疮的关键措施[8].临床上,对尚可活动的患者,在不影响疾病治疗及休息的前提下,护士要鼓励或在必要时协助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如在床上自主变换体位㊁活动四肢或下床走动,自主预防褥疮的发生.对活动受限者,可视条件给予使用水疗垫㊁小水袋㊁气垫床㊁翻身枕或海绵垫.最少每2~3小时翻身1次,以预防骨突部位长期受压.如患者侧卧位时,角度避免>30ʎ,可较好保持体位的稳定性与舒适度.但对临终患者,林岩等[10]研究发现,每2~3小时定时翻身较在6h内为患者适当翻身可加重患者褥疮的发生率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张平平等[11]研究提示,褥疮部位最多见为股骨大转子及骶尾部,此研究与国内相关调研结果报道相同,提示在褥疮的居家或临床预防工作中可作为重点部位进行重点管理.3.3㊀皮肤清洁护理㊀保持皮肤清洁㊁润滑,避免过度干燥是预防褥疮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患者易出汗或潮湿的部位垫以干燥毛巾或一次性卫生护垫并经常更换;对大小便失禁患者使用一次性卫生护垫,必要时使用接尿器或留置导尿,及时清洗㊁擦干臀部及会阴部,防止尿渍刺激会阴和臀部皮肤;使用便盆时应协助患者抬高臀部,必要时在便盆边缘上垫上软纸或软布垫,以防便盆边缘擦伤皮肤,并避免患者坐便盆过久.保持皮肤以及床单位的清洁㊁干燥㊁平整,并及时协助患者更换内衣;擦浴时使用温水轻柔擦洗,避免用力揉搓及使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清洁用品.3.4㊀减少摩擦㊀协助患者翻身时避免拉㊁拖㊁推等,予患者取半卧位时,膝下垫软枕,避免身体下滑产生摩擦力和剪切力.长期卧床患者床头抬高<30ʎ,半卧位或坐位时间不宜过长,可在患者的皮肤上涂抹滑石粉或凡士林等皮肤保护剂,从而减轻皮肤的摩擦力[12].笔者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清洁擦干皮肤后,于骨隆突处及会阴部局部涂抹润肤霜或适量茶籽油,保持皮肤湿润,可获得满意效果.3.5㊀加强营养㊀应及时㊁动态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如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可出现全身营养障碍,蛋白质合成减少,出现负氮平衡,导致皮下脂肪减少或肌肉萎缩[13],也可增加褥疮的风险.此外,患者营养不良还可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和皮肤抗压㊁抗磨擦能力下降,从而易促使褥疮形成或影响褥疮愈合.临床上对长期卧床㊁恶病质㊁病情严重者应注意补充营养,给予高维生素㊁高蛋白饮食.对不能进食的患者遵医嘱留置胃管,鼻饲瘦肉粥㊁玉米粥㊁骨头汤㊁牛奶㊁豆浆㊁果汁㊁蔬菜汁等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同时给予静脉输注高卡路里㊁高蛋白的营养剂,以增强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3.6㊀使用减压用具㊀根据最新的褥疮预防指南建议:凡是褥疮发生高危者和已发生褥疮患者均需使用有效的减压装置,并有计划及有规律地改变体位.针对患者病情及现存的危险因素,选用气垫床㊁翻身枕㊁水疗垫或减压敷料等减压器具.2014版«褥疮预防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明确了在常受摩擦力与剪切力的骨隆突处应使用聚氨酯泡沫敷料预防褥疮.如预防性敷料有破损㊁松动㊁错位或潮湿时,应及时予以更换[8].使用软枕垫高小腿,使足跟抬离床面等减轻局部皮肤受压,骨隆突处涂抹润肤乳后粘贴减压敷料.近年来,我院从原先的使用圆形翻身枕改进为使用三角形翻身枕,患者体位保持良好,主诉舒适感明显较圆形翻身枕良好.且常规使用软枕或胶体手套内灌注2/3的凉水或温水后垫于足跟处,对预防足跟皮肤压伤收效良好.3.7㊀健康教育㊀指南明确让患者及其照护者获得有关褥疮及褥疮预防的信息作为诊疗的常规组成部分[8].对存在褥疮高危因素的患者,须加强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褥疮发生的原因㊁危险因素㊁不良后果等,教会患者及其家属预防褥疮的措施,如清洁皮肤㊁检查皮肤㊁翻身㊁按摩等,使患者及其家属在院内及院外均能积极有效地自我护理.近年来,我院针对病情严重患者常有多名家属轮流陪护的情况,在常规口头宣教上结合书面宣教处方,书面宣教处方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褥疮发生的原因㊁危险因素㊁预防措施㊁治疗护理方法等,便于患者及其家属阅读与掌握,收效良好.4㊀褥疮的治疗护理进展4.1㊀全身综合治疗及护理4.1.1㊀基础护理㊀保持病室安静㊁通风,衣物㊁被服保持清洁㊁干燥,患者皮肤保持清洁㊁润滑,避免潮湿或尿㊁粪刺激.实施基础护理的关键措施是为患者有效减压,在护理过程中建立翻身记录,卧气垫床或水疗垫24h连续充电㊁充气,以减轻受压部位的剪切力和压力.运用褥疮B r a d e n评分表动态评估㊁记录皮肤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B r a d e n评估表包括感知㊁潮湿㊁活动㊁移动㊁营养㊁摩擦力和剪切力7个子评分,其总分为6~23分,如分值越低,则发生褥疮的危险性越高;B r a d e n评分ɤ16分视为有高危因素,而其中轻度危险15~16分,中度危险13~14分,高度危险ɤ12分.同时护士在各班须严格进行床头交接班[14],规范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持续观察褥疮的转归.4.1.2㊀治疗原发病㊀褥疮并非原发性疾病,通常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并发的,常为多因素相互影响.因此,在诊断明确后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这是促进褥疮愈合的有利条件之一[15].尤其是糖尿病㊁营养不良㊁严重水肿㊁强迫体位等患者,应积极治疗,改善或纠正阳性体征,避免褥疮向更深度发展或影响治愈.4.1.3㊀饮食护理㊀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订动态㊁合理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如无法进食者行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16].注意保持病室安静㊁整洁㊁通风㊁无异味,为患682者营造良好的进食环境,以促进患者的食欲.4.1.4㊀心理护理㊀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尤其是年老体弱㊁昏迷㊁截瘫㊁长期保持坐位等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因此,患者褥疮部位坏死㊁渗液甚或异味,易于出现自厌或担忧增加照顾与经济负担而引发家人或医护人员嫌弃的心理.因此,医护人员应经常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介绍褥疮的治疗护理效果,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肯定患者家属的照护能力,促进患者与其家属的亲情关系.4.2㊀局部治疗及护理4.2.1㊀早期褥疮的治疗及护理㊀1期褥疮为可逆性改变,应给予患者变换合适的体位,避免褥疮部位持续受压,促进褥疮治愈.2期褥疮为部分真皮层缺失,对有水疱者应减少摩擦,防止破裂,使其自行吸收;对直径>5c m的水疱,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后粘贴透气性薄膜敷料,水疱吸收后撕除敷料.也可用红外线㊁紫外线照射,可起到消炎和干燥作用,以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17].4.2.2㊀药物外用联合物理疗法㊀3期褥疮应保持创面清洁㊁湿润.4期褥疮应清洁创面,去除坏死组织,保持引流通畅,促进肉芽组织生长[1].文献报道的治疗护理方法很多,有贝复剂喷雾加T D P照射[18]㊁无花果粉撒敷配合T D P照射[19]㊁安普贴膏剂和安普贴联合治疗[20]㊁如意珠黄膏敷治疗[21]㊁黄芪甲苷联合蜂蜜治疗[22]㊁庆大霉素和胰岛素联合电磁波治疗[23]㊁紫草油联合毫米波照射治疗[24]㊁祛腐生肌膏外敷[25]㊁氧气结合湿润烧伤膏治疗[26]㊁云南白药粉加康复新液联合T D P照射治疗[27]㊁自拟生肌膏外敷治疗[28]㊁鸡蛋内膜外敷治疗[29]等,均收到显著疗效.4.2.3㊀外科手术治疗㊀3期及3期以上的褥疮创口要尽早进行有效清创,以促进褥疮的好转或愈合.焦痂伤口在清除焦痂后重新判断褥疮分期,创面如过于干燥或有难以清除的坏死组织,可用水凝胶进行自溶清创.如创面有黄色腐肉和渗液时,用藻酸盐等高吸收敷料间断换药.创面较深者,用3%过氧化氢冲洗,防止厌氧菌感染[17].5㊀小结㊀㊀褥疮是需要医护人员共同关注㊁积极解决的问题.医护人员须及时给予评估㊁变换体位㊁使用减压用具㊁增强患者营养㊁做好皮肤护理及健康教育等预防措施.一旦发生褥疮,须积极治疗原发病,并给予基础护理㊁饮食护理㊁心理护理及局部的治疗护理等.[参考文献][1]㊀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1G87.[2]㊀赵琦,蒋红,孙晓春,等.基于J C I标准的医院压疮现患率和院内压疮发生率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4,29(7):47G49.[3]㊀方素华,黄芳平,林湘燕,等.压疮预防及护理的改进在骨外科的应用[J].吉林医学,2007,28(10):1201G1202.[4]㊀贾静,仇晓溪,蒋琪霞,等.住院患者压疮发生调研结果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1):1257G1259.[5]㊀B l a c k J M,C u d d i g a n J E,W a l k o MA,e t a l.M e d i c a l d e v i c e r e l a tGe d p r e s s u r eu l c e r s i nh o s p i t a l i z e d p a t i e n t s[J].I n t W o u n dJ,2010,7(5):358G365.[6]㊀刘亚红,李婷,付成成,等.I C U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1):1252G1254.[7]㊀邓欣,吕娟,陈佳丽,等.2016年最新压疮指南解读[J].华西医学,2016,31(9):1496G1497.[8]㊀王泠.2014版国际«压疮预防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5):578G580.[9]㊀关欣,王蕾,王紫馨,等.B r a d e n量表预测压疮诊断界值及危险因素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3):212G214.[10]㊀林岩,镇燕,潘丽芬,等.适时翻身替代定时翻身预防临终癌症患者压疮的探讨[J].护理学报,2007,14(1):87G89.[11]㊀张平平,沈厚梅,徐久云,等.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调研及预防现状分析[J].安徽医药,2018,22(3):569G573.[12]㊀惠艳红,耿晴晴.压疮的临床护理新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2):72G74.[13]㊀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5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7G168.[14]㊀王加梅,李燕,董华蕾,等.压疮护理新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3):239G240.[15]㊀查云飞.老年患者的褥疮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131G132.[16]㊀赵静,陈立英.压疮的预防性护理新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540G2541.[17]㊀姚呈,杨明莹,李丹娜,等.老年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8,3(4):151G152.[18]㊀陈美萍,夏程美,马文央,等.贝复剂喷雾加特定电磁波照射治疗Ⅱ期及Ⅲ期褥疮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04,18(5):435G436.[19]㊀毕可萍,肖辉丽,刘海涛,等.无花果粉撒敷配合T D P照射治疗褥疮15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8):493.[20]㊀王晓萍,汤艳金.安普贴膏剂与安普贴联合治疗Ⅲ㊁Ⅳ期褥疮的效果评价[J].现代护理,2006,12(21):1985G1986.[21]㊀李秀芳,宫淑芝,吕军娥,等.如意珠黄膏治疗Ⅲ期压疮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8):1646G1647.[22]㊀李会萍,黄利珍,李文静,等.黄芪甲甙联合蜂蜜促进褥疮创面愈合的机制与疗效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4):343G344.[23]㊀于淑波.庆大霉素㊁胰岛素联合电磁波治疗仪治疗褥疮6例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8,6(22):37G38.[24]㊀罗洁.紫草油联合毫米波照射治疗褥疮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4):1335.[25]㊀郭艳欢.祛腐生肌膏外敷治疗褥疮的护理体会[J].中医药导报,2010,16(5):123G124.[26]㊀周慧.氧气结合湿润烧伤膏治疗Ⅱ㊁Ⅲ期褥疮的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0):1825G1826.[27]㊀韦艳燕.云南白药粉加康复新液联合T D P照射治疗Ⅲ级褥疮疗效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6):2276G2277.[28]㊀王海霞.自拟生肌膏治疗骨科Ⅲ期压疮的护理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8,26(6):573G574.[29]㊀李霞.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4):768G769.782。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探讨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探讨

DOI:10.16662/ki.1674-0742.2023.31.120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探讨邱雪梅,郑雪晶,黄慧卿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福建厦门361003[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效果影响。

方法从2022年1—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参与研究。

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将采取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在此条件上将增加预见性护理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护理认知程度、压力性损伤风险评分、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护理认知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为(83.42±8.21)分,高于对照组(71.29±7.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42,P<0.05)。

干预前两组的压力性损伤风险评分数据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为(14.32±0.51)分比对照组(13.11±0.43)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72,P<0.05)。

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5.00%,比对照组22.5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比对照组的7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8,P< 0.05)。

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对其压力性损伤认知程度的提升有积极意义,可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

[关键词]长期卧床;老年;预见性护理;压力性损伤;护理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11(a)-0120-05Exploration of the Effect of Anticipatory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Long-term Bedridden Elderly PatientsQIU Xuemei, ZHENG Xuejing, HUANG Huiqing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nticipatory nursing care on long-term bedridden elderly patients.Methods Eighty cases of long-term bedridden elderly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a randomized numerical table, 40 patients who took routine care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40 patients who added anticipatory nursing care on this condition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bserved and compared the degree of cognitive of stressful injury care, stressful injury risk score, occurrence of stressful injur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cognitive score of stressful injury nursing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was clos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3.42±8.21) points,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1.29±7.16) 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7.042, P<0.05). The data of stress injury risk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were clos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4.32±0.51) point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3.11±0.43) 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1.472, P<0.05). The incidence of stress injur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00%,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0.0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165, P<0.05).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ca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50%, which was [作者简介] 邱雪梅(1986-),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老年护理。

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

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

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通常有定期翻身、拍背祛痰或按摩双下肢等。

1、定期翻身: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容易导致褥疮,为了防止褥疮可以先铺一张气垫床来减少对身体和皮肤的压力。

家属需要经常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一般需要每两小时翻一次身,如果自己不能翻身,家属要帮助患者翻身。

2、拍背祛痰:如果有痰,在床上不能咳嗽,可能会导致坠积性肺炎,需要拍背祛痰,可以防止坠积性肺炎。

3、按摩双下肢:卧床期间下肢血流可能停滞,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一旦脱落就会形成肺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家属需要按摩患者双下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平时需要多喝水,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牛肉、辣椒、火锅等。

注意卫生,一定要经常擦洗身体。

长期卧床患者的皮肤保护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长期卧床患者的皮肤保护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长期卧床患者的皮肤保护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研究方案:长期卧床患者的皮肤保护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摘要:长期卧床患者常常面临着皮肤损伤、床疮等问题,加重了患者的病情,降低了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调查长期卧床患者的皮肤保护与护理干预研究进展,通过实验和数据采集分析等手段,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引言长期卧床患者的皮肤问题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它涉及到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等方面。

为了提高长期卧床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对其皮肤保护和护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探讨长期卧床患者的皮肤保护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实际问题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 研究方法3.1 文献综述对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检索和综述,了解国内外在长期卧床患者的皮肤保护及护理干预方面的研究进展,确定目前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的实验和调查提供参考。

3.2 实验设计针对长期卧床患者的皮肤保护及护理干预,本研究将设计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选择60名长期卧床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接受特定的皮肤保护及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皮肤护理措施。

在实验期间,对两组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定期观察及评估,记录患者出现皮肤损伤和床疮的情况。

3.3 数据采集在试验过程中,通过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如红肿、破损、破溃等,并对床疮的程度进行评估,采集相关数据。

还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患者、护士和医生的满意度、治疗效果等主观评价指标进行数据采集。

3.4 数据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将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性统计将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皮肤状况以及床疮的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推断统计将基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以评估特定的皮肤保护及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4. 预期结果4.1 文献综述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了解长期卧床患者的皮肤保护及护理干预研究的进展。

长期卧床患者的康复护理共31张

长期卧床患者的康复护理共31张

长期卧床患者的康复护理共31张1.长期卧床患者的评估: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生活习惯等方面。

通过评估,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和目标。

2.床位的调整和扶手的安装:床位的高度、角度和扶手的设计对长期卧床患者的舒适和安全至关重要。

床位应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床角度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扶手的安装可以帮助患者翻身和起床。

3.皮肤护理: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发生压疮。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常见的措施包括定期翻身、使用特殊的床垫和保持皮肤清洁。

4.呼吸系统护理: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和呼吸困难。

进行呼吸系统护理包括预防感染、改善通气和进行物理治疗。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呼吸状况,并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治疗。

5.康复训练: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康复训练通过日常的运动和调整姿势来预防和改善这些问题。

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床上训练和功能训练等。

6.心理关爱: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和心理压力。

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并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和关爱。

7.饮食护理:长期卧床患者需要膳食的合理搭配和营养的补充。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适宜的饮食,并注意饮食的卫生与安全。

总结起来,长期卧床患者的康复护理包括评估、床位和扶手的调整、皮肤护理、呼吸系统护理、康复训练、心理关爱和饮食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护理措施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进程。

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与医生和康复师进行合作,全力保障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老年卧床病人吸入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新进展

老年卧床病人吸入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新进展

老年卧床病人吸入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新进展摘要:吸入性肺炎一般为口腔内容物胃、食管反流到气管当中引发的疾病,为长期卧床老年鼻塞患者相对常见的并发症,会对于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近几年伴随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老年患者的卧床数量逐步提高,大部分患者无法经口进食需要采取鼻饲进行营养供给,卧床患者长期鼻饲进行供给会由于食物呛咳、反流、胃潴留等引发其出现吸入性肺炎,未及时治疗会引发各类严重问题,使患者死亡。

本次针对吸入性肺炎的相关临床表现以及疾病概念判断标准进行综述,探讨长期卧床的患者产生吸入性肺炎危险因素,护理进展,降低临床老年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卧床病人;护理;危险因素;吸入性肺炎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加重,临床由于各类疾病及其他原因引发老年长期卧床患者数量不断增多,与其相关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1]。

吸入性肺炎为老年人常见疾病当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如产生吸入性肺炎,会使其病情加重,提高死亡率,对于患者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威胁,为使老年护理人员能够早期识别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使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

本次将针对于老年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预防以及护理进展展开综述。

1吸入性肺炎概述吸入性肺炎一般为吸入异物后导致患者机体当中肺合并细菌性炎症,病情严重者会引发其出现急性呼吸衰竭以及低氧血症,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患者吸入异物后会引发喘鸣及咳嗽剧烈,导致其神经不清,在吸入1~2小时后会突发呼吸困难,引发咳浆液性泡沫状痰液,导致其出现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并伴有二氧化碳滞留以及代谢性酸中毒。

一般判定标准为患者胃内容物大量由口鼻涌出,并从患者的呼吸道中吸出,使其气促明显,诱发患者肺部啰音升高,使其血氧饱和度突然性降低。

2老年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2.1年龄因素伴随年龄逐步增加,老年人身体素质不断降低,其反应力进一步下降,容易将食物以及内分泌误吸到患者的下呼吸道当中,引发患者产生吸入性肺炎,针对于吸入性肺炎患者年龄进行研究,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上的占据85%。

老年护理学案例分析

老年护理学案例分析

老年护理学案例分析老年护理是护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护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对老年护理学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案例概况。

患者为一名75岁的老年男性,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多种慢性疾病,长期卧床,行动不便。

近期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体重下降等症状,就诊于医院内科门诊。

护理诊断。

1. 营养不良,患者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

2. 活动受限,长期卧床,行动不便,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存在活动受限的问题。

3. 心理抑郁,患者精神萎靡,情绪低落,存在心理抑郁的倾向。

护理干预。

1. 营养支持,制定科学的膳食方案,增加患者的摄入营养,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充分摄入。

2. 床上护理,定时翻身,进行 passively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s,预防压疮的发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的状况。

3. 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关心患者的内心感受,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其对治愈的信心。

护理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食欲逐渐恢复,体重开始上升;定期进行床上护理和 passively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s,患者的肌肉和关节状况得到改善;心理护理的开展,患者的情绪明显好转,精神状态有所提升。

结语。

老年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细致入微的护理技能。

通过本案例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老年护理的重要性,也可以体会到科学、细致、耐心的护理对患者的积极影响。

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高护理水平,为更多的老年患者带来更好的护理效果。

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1】[关键词] 老年人;长期卧床;预防;护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心脑血管等疾病,导致老年人长期卧床的病例越来越多。

因此,护理人员应切实做好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康复。

我科从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10例卧床大于2月的病人,通过精心护理,无并发症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0例病人,女性3人,年龄72-80岁;男性7人,年龄71-84岁。

其中帕金森2例,阿尔茨海默病3例,脑梗塞合并脑出血3例,脑梗塞2例。

2.护理2.1压疮的预防2.1.1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床铺每日整理2-3次,保持平整无皱褶,清洁干燥。

如遇尿湿,便迹应及时更换。

做好患者的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做到勤洗勤更换,早晚两次给病人擦洗。

2.1.2局部皮肤防止受压卧气垫床,每两小时翻身一次。

在骨隆突处置支撑物,以减少局部受压,经常按摩骨突出处及受压部位。

2.1.3减少摩擦力和剪力搬动患者时或使用便器时,动作宜轻柔,不可强行推、拉、拖等,用海绵圈保护肘部、足跟部等。

避免长时间头部抬高大于30度,以免尾骶部、足跟部承受大压力和剪力。

2.1.4增进营养加强饮食补充,如进食困难,予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

2.1.5严格交接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坠积性肺炎的预防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减少人员探视。

对于气管内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间断氧雾化吸入。

每两小时翻身叩背一次,由下至上叩背。

指导病人有效咳嗽,给予正确方法进行床上功能被动锻炼。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呼吸道分泌物逆流及防止胃液反流。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3泌尿系感染的预防穿宽松透气吸湿性良好的棉布衣裤,戒除不良憋尿习惯。

协助病人床上排尿,训练膀胱反射性动作。

鼓励病人多饮水,并保持会阴部清洁。

需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妥善固定好导尿管,做好尿道口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的临床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的临床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的临床护理【关键词】老年卧床病人;护理;长期卧床病人易患的病症(一)坠积性肺炎:坠积性肺炎是神经外科护理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长期卧床、昏迷、偏瘫等症状引起的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坠积性肺炎更是神经外科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老年人卧床肺内会产生多量痰液,仰卧位不利咳出,易产生坠积性肺炎,出现胸闷、高烧、呼吸困难、呼吸吸衰竭。

防止方法是鼓励病人咳嗽。

多翻身、拍背,可让病人侧弯,能坐即侧坐起以利痰液排出,必要时可药物雾化吸入,以利痰消炎。

病人室内空气要新鲜,禁上吸烟。

1 护理1.1评估了解起病的急慢程度以及诱因,掌握临床表现、生命体征、既往史、现病史,采取X哥拉斯分级法评估病人症状,重点观察病人的意识障碍程度、吞咽、咳嗽反射是否存在等问题。

上述三点是导致坠积性肺炎发生的直接原因。

其中昏迷时间最长的患者达10个月,对这样的患者做好呼吸系统方面的评估非常重要。

要注意听诊双肺的情况、了解X线的检查以及有无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等。

上述病人是坠积性肺炎发病的高危人群。

1.2护理诊断神经迭外科患者护理诊断包括,应对患者的意识行为、认知行为、认知能力、心理是否健康、呼吸频率及快慢程度和有无叹息抽啼样呼吸的改变、是否存在气管切开等术后问题进行诊断,注意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在护理工作上与呼吸道是否通畅有关,与患者的意识咳嗽反射丧失有关;也与肢体功能障碍与偏瘫、手术恢复程度、吞咽障碍、气管切开、意识障碍或延髓麻醉有关;此外也与语言功能障碍、卫生知识缺乏有关。

(二)褥疮:截瘫患者,因骨折需卧床的瘦弱老人易产生褥疮,应积极防治。

仅仅因卧床引发严重褥疮感染导致死亡者(而非死于自身患有的心脑血管病变)占长期卧床病人的50%。

因此,长期卧床的病人在防止各类基础疾病夺命的同时,还应警惕卧床第一并发症——褥疮,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患褥疮。

褥疮的医学名称叫“压力性溃疡”,因为造成溃疡的主要原因就是压力。

这个压力不是普通的压力,而是长期的持续性的压力。

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
长期卧床或病重者,应注意全身营养, 必要时需加支持疗法,以增强抵抗力及组织 修复能力
坠积性肺炎
坠积性肺炎:坠积性肺炎是一种多原因如
中风、骨折、脑损伤等导致患者长期卧床, 呼吸道分泌物难于咯出淤积于中小气管 ,成为 细菌良好的培养基 ,从而诱发的肺部感染性疾 病。
康复护理
对患有老年性痴呆的老人,根据个人的 文化层次、习惯、爱好,采取个案化康复措 施,着重加强记忆、思维能力的训练,如每 天读书、看报、写字,复述书中的内容,定 时收看老年人喜欢的戏曲节目,对老人的近 期遗忘症状的恢复有一定效果。对肢体活动 有障碍的老人,制定康复措施,帮助老人在 床上被动运动和按摩,防止肌肉萎缩。
压疮的预防
一、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2.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 水肿和肥胖者不宜使用气圈。因局部压
力重,用气圈反而影响血液循环,妨碍汗液 蒸发而刺激皮肤。可在高危易发部位使用减 压贴。
有压疮高风险病人只要病情允许,均应使 用气垫床。
压疮的预防
一、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3.使用石膏、夹板或其他矫正器械者,衬垫 应松紧适度(松则易移动,起不到固定作用, 影响血液循环)尤其要注意骨骼突起部位衬 垫,应仔细观察局部和肢端皮肤的变化情况 重视病人的主诉,给予及时调整。
心理护理
长期卧床的病人易产生抑郁、厌世的心 理,此类老人的护理重点应加强心理疏导和 精神安慰。 (1)增加与老人交谈的时间; (2)采用触摸式护理方法; (3)鼓励病人用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及身边的 事情。
饮食护理
由于长期卧床的病人,需要含有丰富的 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等营养的食物, 尤其是蛋白质的补充更为重要,因为它是组 织生长,修复所必需的营养。要注意一点的 是,由于病人长期卧床,缺少活动,使肠蠕 动减弱,易引起胃肠胀气、食欲不振、便秘, 饮食上宜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软食和半 流质,若患有糖尿病的给予无糖饮食,适量 增加纤维素摄入,防止便秘,做到饮食规律, 少食多餐。

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防治的护理进展

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防治的护理进展
1.2心理因素 多数骨折患者都是由于意外受伤,发病相对突然或者担心预后等,心理负担较重,加之患处疼痛,心理紧张、恐惧及排便环境突然改变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胃肠蠕动减弱,发生便秘。
1.3饮食因素 患者食欲下降,进食量减少。而且多数患者及家属对患者饮食缺乏正确的认知,营养知识缺乏,饮食结构不合理,片面的认为患者术后应该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食物,以肉类、蛋类为主,过少食用粗纤维食物和摄入水分,没有认识到蔬菜和水果的重要性,不注重蛋白质和纤维素、维生素的补充,均可导致便秘。
2.2.3为患者制定排便表 可以在患者每日早餐后10-20分钟后鼓励患者排便,日久便可形成固定排便习惯。
2.3饮食护理
2.3.1合理安排饮食 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健康饮食指导,让他们知道合理的饮食对预防便秘的重要性。在保证营养的情况下,可督促患者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水果和蔬菜,多饮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少食辛辣刺激,香燥油腻的食物。
3.2.3使用通便剂和矿物油 当患者出现便秘时,通便剂和矿物油可作为辅助方法,例如临床上常用的开塞露,使用时剪去顶端开口,注意不要剪太多,以免影响插入深度,剪开后挤出少量润滑插入端,保护皮肤黏膜,减轻患者的不适,同时降低插入难度。
3.3饮食护理 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蔬菜、水果及谷物。如芹菜、韭菜、菠菜、苹果、火龙果、熟透的香蕉,燕麦等谷物杂粮,因为这类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能加快粪便的成形与排出。增加液体摄入量每日应不少于2000毫升,饮食清淡易消化,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如烟熏烧烤食物,生冷煎炸食品等。多饮水,少饮酒,不饮浓茶,同时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与嗜好。少吃零食,可适当食用花生、芝麻等坚果,有利于润肠通便。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卧床的骨折患者应少喝牛奶,因为牛奶富含蛋白质,而蛋白质不易消化,容易引起患者肠胀气,从而加重便秘,不利于便秘情况的缓解。

长期卧床患者护理计划

长期卧床患者护理计划

长期卧床患者护理计划对于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长期卧床不仅会增加患者患某些疾病的风险,还会影响其生活质量。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长期卧床患者护理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饮食、体位转换、皮肤护理、心理支持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饮食:长期卧床患者由于身体活动受限,容易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等情况。

因此,护理人员在制定长期卧床患者护理计划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

建议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

同时,要避免给患者食用过多的油腻食物和高糖食物,以免加重消化负担。

体位转换: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出现压疮等皮肤损伤问题。

为了预防压疮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定时进行体位转换。

一般建议每隔2-3个小时将患者的体位进行一次转换,避免长时间受压,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

在进行体位转换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摩擦皮肤,以免造成皮肤破损。

皮肤护理:长期卧床患者的皮肤容易受潮湿、摩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皮肤出现损伤。

因此,在长期卧床患者护理计划中,皮肤护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护理人员应该每日为患者进行皮肤护理,包括清洁、保湿等工作。

同时,要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状况,如有红肿、破损等情况应及时处理,避免加重皮肤问题。

心理支持:长期卧床患者由于长时间的卧床生活,容易出现消沉、孤独等心理问题。

为了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护理人员需要给予他们心理支持。

可以通过与患者交谈、陪伴等方式,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综上所述,长期卧床患者护理计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护理。

通过合理安排饮食、定时进行体位转换、加强皮肤护理、给予心理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长期卧床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认真执行长期卧床患者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的护理的重要性

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的护理的重要性

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的护理的重要性
王琴华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1(013)023
【摘要】@@ 由于老龄本身机体功能的问题导致老年患者的人数增加[1],所以老年患者成了社区卫生院在床患者的主体,尤其是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逐渐增多,更需要得到注重的护理.
【总页数】1页(P272)
【作者】王琴华
【作者单位】215137,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卫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护理者进行系统护理指导的效果评价
2.陪护人员掌握翻身拍背技术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家庭护理重要性
3.心理护理程序在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4.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的护理的重要性
5.心理护理程序在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护理中的积极作用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新进展【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新进展。

方法收集国内外长关于老年长期期卧床患者护理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

结果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全面落实基础护理,重视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的康复。

结论以病人为中心,将身心相结合的护理有效结合,运用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患者;长期卧床;压疮;坠积性肺炎;心理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80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522-021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资料11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现状分析据统计我国已于1999年底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临床工作中,老龄患者不断增多,老年人在其生理、心理、认知能力及住院后心理需求方面,均有其独特之处,关注老年患者的健康与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者具有挑战性的一个课题111国外整体护理的发展概况在现代护理学形成之初,护理学奠基人南丁格尔就十分重视对病人的整体护理,她认为护士不仅应重视病人的疾病护理,而且应注意病人的饮食、阳光、病房空气、环境对恢复病人健康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末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院率先试用的责任制护理又为护理程序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护理工作模式。

护理程序与责任制护理的实施标志着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已具备初步的整体护理思想。

20世纪60年代,美国护理理论家、《整体人理论》倡导者matha rogers明确指出护理应重视人是一个整体,除了生理因素以外,心理、社会、经济等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健康和康复程度。

随后,“整体护理”一词正式出现在许多护理期刊杂志上,并为护理同行所认同。

1977年恩格尔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更进一步强化和加深了护理界对整体护理的认识。

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对护理重新定义:“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从护理的本质和功能上明确了整体护理是护理人员所必须贯彻的主导思想。

112我国整体护理的发展概况整体思想可见于祖国医学的大量著作中,如中医学认为,人的健康是个体阴阳协调、五行运转顺畅的结果。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我国护理界对自身存在的与国外同行的差距有了较清醒的认识。

1980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护理专家美籍华裔护理专家李式鸾博士来华讲学,将“护理程序”引入我国,并重点介绍了“primary nursing”护理分工制度,国内将其译为“责任制护理”。

责任制护理的引进和推广,促进了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和护理观念的转变,特别是护理程序的理论认识与工作方法,开阔了我国护士的思维,促进了观念的转变。

1994年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护理与健康科学学院吴袁剑云博士来华,先后在北京、济南、上海、杭州、南京等地讲学,并帮助国内多家医院建立了模式病房。

1995年,卫生部通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正式将整体护理引进我国,开始了有组织地进行整体护理的试点工作。

1996年8月,卫生部医政司与中华护理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首届“全国整体护理研讨会”,同年8月,卫生部成立了“全国整体护理协作网”。

12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121心理表现久病卧床老人几乎都有一定的心理精神障碍,社交活动减少容易发生焦虑-抑郁症,智力活动能力也因长久不活动和闭门不出而显著减退。

据调查在家久病卧床老人42%为一人独居,和家人能经常说话的只有586%,40%-60%不看电视报纸听收音机,793%没有生活情趣,395%从未出过门社会交往几乎隔绝,182%近乎痴呆,因此老年人一久病卧床生活质量受很大影响,往往悲观失望,躯体疾患也往往日益加重,心理精神障碍→躯体障碍→加重心理精神障碍,形成恶性循环直到使老人逐渐走向生命的终点。

122社会表现长期卧床不仅给老年人造成身心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卧床老人的家庭成员常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体力、精神和经济上的帮助,从而影响家人的正常生活卧床老人因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需专人照顾者占90%以上,从而导致571%的家人不能外出,334%不能安睡,256%不能上班工作,15%不能结婚。

卧床老人对医疗保健需要增加,医疗费用高、住院率高,在久病卧床老人中在医院者占31%,其余的69%中有2/3在家,1/3在养老单位。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小家庭增多与人口老化将导致无人照顾的老人与孤寡老人数增加,因而卧床老人的照顾,将逐渐转为以社会服务为主,如何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和医疗服务费用,研究采取各种社会措施,改善社会环境,以保证卧床老人的医疗保健和生活条件,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2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21长期卧床患者的一般护理211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整洁保持病室湿度在50%-60%。

室内光线亮度可以影响病人的舒适感[1]。

可用适量的日光照射局部皮肤可使血管扩张,血流增快,而改善皮肤和组织营养状况。

此外,日光中的紫外线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可以预防感染,增加病人的抵抗力。

212床单位的设置长期卧床的患者的床单位应尽量考虑病人的方便、舒适、安全等条件,床旁应留有放日常用物之处(如眼镜、手表、小镜子、收音机、痰杯等)。

床旁物品的放置,如小镜子,可以提高卧床病人的生活情趣,看到病室周围的环境,扩大视野范围。

通过反光镜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和进出病室的病人,可使病人建立起信心,度过长期卧床带来的困难。

22基础护理221晨间护理通过晨间护理观察和了解病情,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和治疗和调整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及时发现病人存在健康的问题,做好心理护理和卫生指导。

促进身体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及肺炎等并发症。

保持病床和病室的整洁。

可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222晚间护理晚间护理可使病人清洁、舒适,利于睡眠。

在晚饭后为病人作一次晚间护理。

具体内容有:给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或协助漱口。

给病人洗脸、洗手、洗脚,女病人冲洗外阴。

给病人翻身、按摩。

整理床辅,盖好盖被。

熄灯或调节灯光,避免强光和噪音。

难入睡的病人可给予少量饮食。

在做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为病人保暖,提高爱伤观念。

223协助病人进餐先排尿,洗净双手,用棉被或大枕头托住病人腰部,双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协助病人用餐,餐后洗手并整理好用物。

对于不能采取坐位进餐的患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有以下几点:①遵循安全的原则。

②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评估患者的病情、饮食种类、液体出入量、自行进食能力,有无偏瘫、吞咽困难、视力减退等。

③评估患者有无餐前、餐中用药,保证治疗效果。

④协助患者进食过程中,护士应注意食物温度、软硬度及患者的咀嚼能力,观察有无吞咽困难、呛咳、恶心、呕吐等。

⑤操作过程中与患者沟通,给予饮食指导,如有治疗饮食、特殊饮食按医嘱给予指导。

⑥进餐完毕,清洁并检查口腔,及时清理用物及整理床单位,保持适当体位。

⑦需要记录出入量的患者,准确记录患者的进食/水时间、种类、食物含水量等。

⑧患者进食/水延迟时,护士进行交接班。

23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231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及护理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组织溃烂性坏死,又称为压力性溃疡。

其临床特征为无痛,边缘硬而干燥,轮廓常呈圆形或火山口状。

从表皮扩延到皮下及深部组织,有裂隙将其分隔呈数个,不易充分引流,分布于溃疡床的肉芽组织呈灰白色[2]。

伴继发性感染时,有恶臭分泌物或脓性分泌物流出,穿入深部组织,使肌腱、骨膜发炎,变厚,硬化,并破坏其骨页及关节。

2311压疮发生的原因力学因素: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

故目前将压疮称为“压力性溃疡”。

其压力主要是垂直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

通常是2-3种力的联合作用而产生压疮。

理化因素刺激: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排泄物等理化因素的刺激,如大量汗液、大小便失禁、订单皱褶、床上碎屑等损伤皮肤,长期卧床营养不良的病人皮肤组织较薄,抵抗力弱,一旦受压、缺血、缺氧更为严重,易导致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而发生压疮。

2312压疮的预防控制压疮的关键在于预防,预防的关键主要在于去除病因,加强把持疗法和健康教育,以消除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要做到“七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

一定要注意局部护理和患者全身情况相结合的综合预防护理措施。

2312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鼓励和协助卧床者经常更换体位: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间隔时间根据病情和局部皮肤情况及时调整,必要时每小时翻身一次,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

翻身时应抬高后移动,也可以拉动订单协助患者的床上移动,翻身或移动时避免托、拉、扯、拽、推等。

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病人体位安置妥当后,可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或海绵垫,有条件时可使用喷气式气垫、交替充气式床垫、翻身床等。

23122避免局部理化因素的刺激保持皮肤干燥,床单、被褥要保持清洁、平整、干燥、无碎屑。

营养支持:应根据患者营养状况,针对性地进行营养供给。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增强皮肤抵抗力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有手法按摩、电动按摩器及红外线灯照射。

2313压疮的治疗与护理[3]ⅰ-ⅱ期压疮及时去除病因,阻止压疮的进一步发展。

做到勤翻身、翻身时避免在床上对患者进行拖、拉、推等动作,以避免擦伤患者的皮肤。

在患者大便或小便后及时冲洗会阴部,然后擦干皮肤。

对有水泡形成的ⅱ期压疮,未破小水泡尽量减少摩擦,防止水泡破裂。

对于较大的水泡,应在无菌操作下,用无菌注射器将水泡内液体抽出。

对于表皮破溃者,可涂甲紫溶液,并用红外线或紫外线照射治疗,以保持创面干燥。

经过这样的处理,患者一般3-4d可痊愈。

ⅲ—ⅳ期压疮:尽量保持创面的清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保持引流的通畅,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另外,可采取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即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并具有收敛作用的中草药。

23131密闭氧罩的制作将圆形一次性换药碗从底部钻一小圆孔,穿过吸氧导管,用胶布密封,固定好接口处备用。

23132疮面处理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疮面,去脓液;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无菌剪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局部涂2%碘酊,将备好的特制治疗碗扣在疮面上,用胶布固定在周围的皮肤上,给氧20min,流量2-8l/min,top照射疮面30min,高度30-40cm,以皮肤感觉温热为宜,每天治疗2次或3次。

10-28d治愈[4]。

232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2321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的原因: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与长期卧床引发肺充血水肿而形成有利于细菌生长与繁殖的环境有关。

次为长期卧床患者多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加之老年人中合并糖尿病者多,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一些条件致病菌或原本致病性弱的细菌便乘虚而入,导致本病的发生与发展[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