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解题方法-----构造函数法证明导数不等式的八种方法
江苏省2019年高考数学构造函数,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
构造函数,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2)一、问题背景根据题目的结构特征,构造适当的函数,利用导数作为工具,达到最终证明不等式的目的,是近几年高考中的常考题型.二、常见的方法主元法、换元之后构造、将不等式变形后构造、利用熟悉的结论构造等;主要思想:等价转化思想、数形结合、化归思想等.三、范例例1 已知函数()ln (0)f x x x =>. (1)设()()g x xf x =,求函数()y g x =的极值;(2)判断函数2()()h x x f x x =+的单调性,并证明; (3)若对任意两个互不相等的正数12,x x,都有1212()()f x f x kf x x -<-恒成立,求实数k 的最小值.【思路t =实施换元,通过构造函数,利用导数工具来证明.【解答】⑴()ln g x x x =,'()ln 1g x x =+,由'()0g x =得1x e=.从上表中可知,()y g x =的极小值为11()g e e=-,无极大值.⑵函数()h x 在(0,)+∞的单调递增.2()ln h x x x x =+,'()2ln 1h x x x x =++由⑴可知,1()ln g x x x e=≥-,且0x > ∴'()2ln 10h x x x x =++>∴函数2()()h x x f x x =+在(0,)+∞的单调递增. ⑶不妨设12x x <,1'()f x x =,12211221()()ln ln f x f x x x kf x x x x --<⇔<--21lnx k k x ⇔<=(*)t =,则(*)12ln ()t k t t ⇔<-,(1)t >设1()()2ln t k t t t ϕ=--,则原命题等价于1()()2ln 0t k t t tϕ=-->在(1,)+∞上恒成立.222'()kt t kt t ϕ-+=①当0k ≤时,'()0t ϕ≤,()t ϕ在(1,)+∞上单调递减,()(1)0t ϕϕ<=,不符合题意; ②当0k >时,(i)当2440k ∆=-≤,即1k ≥时,'()0t ϕ≥,()t ϕ在(1,)+∞上单调递增,()(1)0t ϕϕ>=,故1k ≥符合题意;(ii)当01k <<时,2440k ∆=->,设方程220kt t k -+=的两根分别为12,t t 且12t t <,则1201t t <<<,且当2(1,]t t ∈时,'()0t ϕ≤,当2[,)t t ∈+∞时,'()0t ϕ≥. 所以()t ϕ在2(1,]t 上单调递减,在2[,)t +∞上单调递增,故2()(1)0t ϕϕ<=,与()0t ϕ>在(1,)+∞上恒成立矛盾,故01k <<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实数k 的最小值为1.例2已知函数()ln ln (0)f x x x a x =-->,其中0a >. ⑴求函数21()()(1)ln 2h x f x x ax a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⑵若函数()f x 有两个零点12,x x ,且12x x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并证明21x x 随a 的增大而减小.【思路】处理函数零点问题重要的抓住函数的图像特征,并利用导数进行刻画. 【解答】(1) 21()ln (1)ln 2h x a x x a x a =+-+-,定义域为(0,)+∞且0a >, 因为2(1)()(1)'()(1)a x a x a x a x h x x a x x x-++--=+-+==,①当1a =时,()0h x '≥恒成立,所以()h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 ②当1a >时,所以()h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1)或(,)a +∞; ③当01a <<时,所以()h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a 或(1,)+∞. (2)由11()10x f x x x-'=-==,得1x =.当x 变化时,()f x '、()f x 的变化如下表:)+∞.当x 大于0且无限趋近于0时,()f x 的值无限趋近于-∞;当x 无限趋近于+∞时,()f x 的值无限趋近于-∞.所以()f x 要有两个零点,须满足(1)f >0,即ln 1a <-, 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1(0,)e -.因为12,x x 是函数()f x 的两个零点,即11ln ln 0x x a --=,22ln ln 0x x a --=, 则11x x a e =,22x x a e=.因为(1)ln 1f a =--且1(0,)a e -∈,则得12(0,1),(1,)x x ∈∈+∞.设()x x F x e =,则1()xxF x e -'=,所以()F x 在(0,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 对于任意的112,(0,)a a e -∈,且12a a >,设121()()F F a ξξ==,其中1201ξξ<<<;122()()F F a ηη==,其中1201ηη<<<; 因为()F x 在(0,1)上单调递增,故由12a a >,即11()()F F ξη>,可得11ξη>; 类似可得22ξη<.由110ξη>>,则1111ξη<,所以2211ξηξη<. 所以,21x x 随a 的增大而减小. 四、练习题1.已知函数()ln xx kf x e +=(其中R k ∈,e 是自然对数的底),()f x '为()f x 导函数. (1)当2k =时,求曲线()y f x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方程; (2)若(]0,1x ∈时,()0f x '=都有解,求k 的取值范围;(3)若()10f '=,试证明:对任意0x >,()221e f x x x-+'<+恒成立.2.设函数()ln (0)f x x x x =>. (Ⅰ)求函数)(x f 的单调区间;(Ⅱ)设,)R ()()(F 2∈'+=a x f ax x )(F x 是否存在极值,若存在,请求出极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Ⅲ)当0x >时,证明:1)(+'>x f e x .3.已知函数()ln f x ax x x =+在点x e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处的切线斜率为3.(1)求实数a 的值 ; (2)若k Z ∈,且()1f x k x <-对任意1x >恒成立,求k 最大值; (3)当4n m >≥时,证明()()n m m n mn nm >.五、练习解答1.【思路】第(3)题中证明不等式时,需要将待证式进行变形,通过构造函数,利用导数作为工具来解决.【解答】(1)由()ln 2xx f x e +=得()12ln x x x xf x xe --'=,()0,x ∈+∞,所以曲线()y f x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斜率为()11f e '=-, ()21f e=,∴曲线()y f x =切线方程为()211y x e e -=--,即13y x e e=-+.(2)由()0f x '=得1ln x x k x-=,令()1ln F x xx x -=,01x <≤,∴()21F 0x x x +'=-<,所以()F x 在(]0,1上单调递减,又当x 趋向于0时, ()F x 趋向于正无穷大,故()F 1x ≥,即1k ≥.(3)由()10f '=,得1k =,令()()()2g x x x f x '=+,所以()()11ln x x g x x x x e+=--,()0,x ∈+∞, 因此,对任意0x >,()21g x e -<+等价于()21ln 11xe x x x e x ---<++, 由()1ln h x x x x =--,()0,x ∈∞,得()ln 2h x x '=--,()0,x ∈+∞,因此,当()20,x e -∈时,()0h x '>,()h x 单调递增;()2,x e -∈+∞时,()0h x '<,()h x 单调递减,所以()h x 的最大值为()221h ee --=+,故21ln 1x x x e ---≤+.设()()1xx e x ϕ=-+,()1x x e ϕ'=-,所以()0,x ∈+∞时,()0x ϕ'>,()x ϕ单调递增,()()00x ϕϕ>=,故()0,x ∈+∞时,()()10xx e x ϕ=-+>,即11xe x >+, 所以()221ln 111x e x x x e e x ----≤+<++.因此,对任意0x >,()221e f x x x-+'<+恒成立. 2.【思路】(Ⅰ)利用一阶导数的符号来求单调区间.(Ⅱ)对a 进行分类讨论,)(F x 的极值.(Ⅲ)把证明不等式转化求函数的最小值大于0. 【解答】(Ⅰ))0(1ln )(>+='x x x f . 令0)(>'x f ,即01ln >+x ,得ex 1>,故)(x f 的增区间为),1(+∞e ;令0)(<'x f ,即01ln <+x ,得e x 1<,故)(x f 的减区间为)1,0(e; ∴)(x f 的单调增区间为),1(+∞e,)(x f 的单调减区间为)1,0(e.(Ⅱ))0(1ln )(F 2>++=x x ax x ,)0(1212)(F 2>+=+='x xax x ax x当0≥a 时,恒有0)(F >'x ∴)(F x 在),0(+∞上为增函数,故)(F x 在),0(+∞∈x 上无极值;当0<a 时,令0)(F ='x ,得a x 21-=,当)(F 0)(F )21,0(x x ax ,,>'-∈单调递增, 当)(F 0)(F )21(x x ax ,,,<'∞+-∈单调递减. ∴aa x 21ln 21)21(F )(F -+=-=极大值,)(F x 无极小值; 综上所述:0≥a 时,)(F x 无极值;0<a 时,)(F x 有极大值a21ln 21-+,无极小值.(Ⅲ)证明:设,)0(ln )(>-=x x e x g x 则即证2)(>x g ,只要证2)(min >x g .∵,xe x g x 1)(-='∴027.12)5.0(21<-<-='e g ,01)1(>-='e g又xe x g x 1)(-='在),0(+∞上单调递增 ∴方程0)(='x g 有唯一的实根t x =,且)1,5.0(∈t .∵当),0(t x ∈时,0(t)g )(='<'x g ;当),(+∞∈t x 时,0(t)g )(='>'x g . ∴当t x =时,t e x g t ln )(min -=.∵0)(='t g 即t e t 1=,则t e t -=,∴t e t x g --=ln 1)(min 12t t =+>=,∴命题得证. 3.【思路】第(3)题要证()()mnn m mnnm >,只需证()()ln ln .m n m m n nn m m n >即证ln ln ln ln ,mn n m m mn m n n +>+从而得到证明;也可以构造函数.【解答】(1)因为()ln f x ax x x =+,所以()ln 1f x a x '=++. 因为函数()ln f x ax x x =+的图像在点e x =处的切线斜率为3, 所以()e 3,f '=,即ln e 13a ++=,所以1a =. (2)由(1)知,()ln f x x x x =+,所以()1f x k x <-对任意1x >恒成立,即ln 1x x xk x +<-对任意1x >恒成立.令()ln 1x x x g x x +=-,则()()2ln 21x x g x x --'=-, 令()ln 2h x x x =--()1x >,则()1110x h x x x-'=-=>,所以函数()h x 在()1,+∞上单调递增.因为()()31ln30,422ln 20h h =-<=->, 所以方程()0h x =在()1,+∞上存在唯一实根0x ,且满足()03,4x ∈.当01()0x x h x <<<时,,即()0g x '<,当0()0x x h x >>时,,即()0g x '>, 所以函数()ln 1x x xg x x +=-在()01,x 上单调递减,在()0,x +∞上单调递增.所以()()()()()000000min001ln 123,411x x x x g x g x x x x ++-====∈⎡⎤⎣⎦--.所以()()0min 3,4k g x x <=∈⎡⎤⎣⎦.故整数k 的最大值是3. (3)方法一:由(2)知,()ln 1x x xg x x +=-是[)4,+∞上的增函数,所以当4n m >≥时,ln ln 11n n n m m mn m ++>--.即()()()()11l n 11l n .n m n m n m -+>-+整理,得()ln ln ln ln mn n m m mn m n n n m +>++-.因为,n m >所以ln ln ln ln ,mn n m m mn m n n +>+即ln ln ln ln ,mn m mn n n m m n +>+即()()ln ln mn m mn nn m m n >.所以()()mnn m mnnm >.方法二:构造函数()ln ln ln ln f x mx x m m mx m x x =+--,则()()1ln 1ln f x m x m m m '=-+--.因为4x m >≥,所以()()1ln 1ln 1ln 0f x m m m m m m m '>-+--=-->.所以函数()f x 在[),m +∞上单调递增. 因为,n m >,所以()().f n f m >所以ln ln ln ln mn n m m mn m n n +-->22ln ln ln ln 0m m m m m m m m +--=,即ln ln ln ln ,mn n m m mn m n n +>+即()()ln ln .mn m mn nn m m n >所以()()mnn m mnnm >.。
证明不等式的八种方法
1 Math Part 比较法
证明:
∴a-1≥1,b-1≥1
ab-a-b =a(b-1)-b
∴(a-1)(b-1)≥1 例题:已知a≥2,b≥即2,(a求-1)证(b:-1)a-b1≥≥a0+b
6 Math Part 构造法
函数构造法
例题:已知a≥2,b≥2,求证:ab≥a+b
证明: 要证明的不等式为: ab≥a+b 移项得 ab-a-b≥0 即(b-1)a-b≥0 构造函数 f(x)=(b-1)x-b (x≥2)
f(x)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 其中一次项系数b-1>0 ∴f(x)为定义域上的增函数 ∴对于任意的x∈[2,+∞)都有 f(x)≥f(2)=(b-1)×2-b=b-2≥0 ∴(b-1)a-b≥0 所以原命题成立 证毕
与①式矛盾
所以原命题成立
证毕
5 Math Part
公式法
5 Math Part 公式法
伯公努式利法不:等利式用:已有的不等式的定理、公式等 (1证+x明1)不(1等+x式2)…的(一1+种xn方) ≥法1。+x高1+中x2常…+见xn的公式有: 对基 栖于本 西任不不意等等1≤式式i,、、j≤绝加n都对权有值平x不均i>-等不1且式 等所、 式有均 、x值 切i与不 比x等雪j同式夫号、不
4 Math Part 反证法
例题:已知a≥2,b≥2,求证:ab≥a+b
证明: 假设ab<a+b ab-a-b =a(b-1)-b =a(b-1)-(b-1)-1 =(a-1)(b-1)-1 ∵ab<a+b
函数构造法
北京华罗庚学校为全国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函数构造法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一种热点题型.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关键是要找出 与待证不等式紧密联系的函数,然后以导数为工具来研究该函数的单调性、 极值、最值 (值域 ),从而达到证明不等式的目的,这时常常需要构造辅助函数来解决.题目本身特点不同,所构造的函数可 有多种形式,解题的繁简程度也因此而不同,这里给出几种常用的构造技巧.当试题中给出简单的基本初等函数,例如 f(x)=x 3,g(x)= ln x ,进而证明在某个取值范围内不等 式 f(x)≥g(x)成立时,可以类比作差法,构造函数h(x)=f(x)-g(x)或 φ(x)= g(x)- f (x) ,进而证明h(x)min ≥ 0 或 φ(x)max ≤ 0 即可,在求最值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导数为工具.此外,在能够说明 g(x)>0(f(x)>0)的前提下,也可以 类比作 商法, 构造函数 h(x)= f x φx = gx h(x)min ≥ 1(φ(x)max ≤ 1).[典例] (2018 广·州模拟 )已知函数 f(x)=e x -ax(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a 为常数)的图象在点 (0,1)处的 切线斜率为- 1.(1) 求 a 的值及函数 f(x)的极值; (2) 证明:当 x >0时, x 2< e x . [ 方法演示 ]解: (1)由 f(x)=e x -ax ,得 f ′(x)=e x -a. 因为 f ′(0)=1- a =- 1,所以 a =2, 所以 f(x)=e x -2x ,f ′(x)=e x -2,令 f ′ (x)= 0,得 x =ln 2,当 x <ln 2 时,f ′(x)<0,f(x)单调递减;当 x >ln 2 时,f ′(x)>0,f(x)单调递增.所以当 x =ln 2 时, f(x)取得极小值,且极小值为 f(ln 2) =e ln 2-2ln 2=2-ln 4,f(x)无极大值.(2)证明:令 g(x)=e x -x 2,则 g ′(x)=e x -2x. 由(1)得g ′(x)=f(x)≥f(ln 2)>0,故 g(x)在R 上单 调递增.所以当 x >0 时, g(x)>g(0)=1>0,即 x 2<e x .[ 解题师说 ]在本例第 (2)问中,发现“ x 2, e x ”具有基本初等函数的基因,故可选择对要证明的“ x 2< e x ”构 造函数,得到“ g(x)= e x - x 2”,并利用 (1)的结论求解.[ 应用体验 ]21.已知函数 f(x)= xln x -2x ,g(x)=-ax 2+ax -2(a >1).(1) 求函数 f(x)的单调区间及最小值; (2) 证明: f(x)≥g(x)在[1,+∞ )上恒成立.比较法 ” 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g fx x ,进而证 明北京华罗庚学校 为全国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解: (1)f(x)的定义域为 (0,+ ∞),∵ f(x )= xln x -2x ,∴f ′(x)=ln x +1-2=ln x -1, 由 f ′ (x) >0,得 x > e ;由 f ′ (x)< 0,得0<x < e ,∴函数 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e ,+ ∞ ) ,单调递减区间为 (0, e), ∴函数 f(x)的最小值为 f(e)= eln e - 2e =- e.(2)证明:令 h(x)=f(x)-g(x),∵f(x)≥g(x)在[1,+ ∞)上恒成立,∴ h(x) min ≥ 0, x ∈ [1,+∞), ∵ h(x)= xln x +ax 2-ax -2x +2,∴h ′(x)=ln x +1+2ax -a -2=ln x +2ax -a -1.1令 m(x)=ln x +2ax -a -1,x ∈[1,+∞),则 m ′(x)=x +2a ,∵x >1,a >1,∴ m ′(x)>0,x∴ m(x)在[1,+ ∞)上单调递增,∴ m(x)≥m(1)=a -1,即 h ′(x)≥a -1, ∵a >1,∴a -1>0,∴ h ′(x)>0,∴ h(x)= xln x +ax 2-ax -2x +2 在[1,+∞)上单调递增, ∴ h(x)≥ h(1) = 0,即 f(x)- g(x)≥ 0,故 f(x)≥g(x)在[1,+ ∞ )上恒成立 .“ 拆分法 ”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当所要证明的不等式由几个基本初等函数通过相乘以及相加的形式组成时, 如果对其直接求导, 得到的导函数往往给人一种“扑朔迷离”“不知所措”的感觉.这时可以将原不等式合理拆分为f(x)≤g(x)的形式,进而证明 f(x)max ≤g(x)min 即可,此时注意配合使用导数工具.在拆分的过程中,一 定要注意合理性的把握,一般以能利用导数进行最值分析为拆分标准.x bex - 1[典例] 设函数 f(x)=ae xln x + x ,曲线 y =f(x)在点(1,f(1))处的切线为 y =e(x -1)+2.x(1) 求 a ,b ; (2) 证明: f(x)>1.[ 方法演示 ] 解: (1)f ′ (x)= ae x ln由于直线 y = e(x -1)+ 2 的斜率为 e ,图象过点 (1,2),x 2e - x2(2)证明:由 (1)知 f(x)=e x ln x + x (x > 0),从而 f(x)>1 等价于 xln x >xe x - e .构造函数 g(x)=xln x ,则 g ′(x)= 1+ln x ,故 g(x)在 0, e 1 上单调递减,在 e 1,+ ∞ 上单调递增,所以f f ′1=12=,e ,即 b = 2, 解得a =1,ae = e ,b =2.所以当 x ∈ 0,1e 时, g ′ (x)< 0,当 x ∈ x +x 1 + x)+∞g ′(x)>0,1 从而g(x)在(0,+∞)上的最小值为e- x2- x构造函数 h(x)=xe -x -2,则 h ′(x) =e -x (1-x).e所以当 x ∈(0,1)时,h ′(x)>0;当 x ∈(1,+ ∞)时,h ′(x)<0;故 h(x)在(0,1)上单调递增,在 (1,+ ∞ )上单调递减, 从而 h(x)在(0,+∞)上的最大值为 h(1)=- 1. e综上,当 x >0 时, g(x)>h(x),即 f(x)>1.[ 解题师说 ]x - 1x - 1 对于第 (2)问“ ae xln x +bex> 1”的证明, 若直接构造函数 h(x)= ae x ln x +bex- 1,求导以后不xxbe x -1易分析, 因此并不宜对其整体进行构造函数, 而应先将不等式“ ae x ln x + be> 1”合理拆分为“ xln x x >xe -x -2”,再分别对左右两边构造函数,进而达到证明原不等式的目的.e[ 应用体验 ] 2.已知函数 f(x)=x a +ln 1x +x b ,曲线 y =f(x)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为 x +2y -3=0.(1) 求 a ,b 的值; ln x(2)证明:当 x >0,且 x ≠1 时, f(x)> x - 1x +1- ln xx b 1x +1 2 -x 2(x >0).由于直线 x +2y - 3= 0 的斜率为- 2,且过点 (1,1),ln x 1(2) 证明:由 (1)知 f(x)= +x (x >0),x + 1 x所以 f(x)-x ln - x 1=1-1x 2 2ln x -h ′ (x)=2x -2x2-xx2-1x -1 xx所以当 x ≠1时,h ′(x)<0. 而 h(1)=0,1故当 x ∈(0,1)时, h(x)>0,可得 2h(x)>0;当 x ∈(1,+ ∞)时, 1 - x从而当 x >0,且 x ≠1 时, f(x)- ln x > 0,即 f(x)> ln x .x -1 x - 12-1x - 1考虑函数 h(x)=2ln x - x (x > 0),则 xf1 =1, 1 f ′ 1 =- 2,即b = 1,a 2-b =- 12. 解得22a =1,b = 1.a解: (1)f ′ (x)=x2-1x .1h(x)< 0,可得 1- x 2h(x)>0.1- x若两个变元 x 1,x 2 之间联系“亲密”,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化简,将所证明的不等式整体转化 为关于 m(x 1,x 2)的表达式 (其中 m(x 1,x 2)为 x 1,x 2组合成的表达式 ),进而使用换元令 m(x 1,x 2)= t , 使所要证明的不等式转化为关于 t 的表达式,进而用导数法进行证明,因此,换元的本质是消元.ln x[典例] 已知函数 f(x)= (a ∈R),曲线 y =f(x)在点 (1, f(1))处的切线与直线 x +y +1=0垂直.x + a(1)试比较 2 0172 018与 2 0182 017的大小,并说明理由;(2)若函数 g(x)=f(x)-k 有两个不同的零点 x 1, x 2,证明: x 1x 2>e 2. [ 方法演示 ] 又曲线 y =f(x)在点 (1, f(1))处的切线与直线所以 f ′ (1)=1,即 1 =1,解得 a =0. 故 f(x)= ln x ,f ′(x)=1-l 2n x . 1+ a x x由 f ′ (x) >0,得 0<x < e ;由 f ′(x)< 0,得 x > e , 所以函数 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0, e),单调递减区间为 (e ,+ ∞ ).所以 f(2 017) > f(2 018) ,即ln 2 017>ln 2 018. 整理得 ln 2 0172 018>ln 2 0182 017, 2 017 2 018 所以 2 0172 018>2 0182 017.ln x(2)证明: g(x)= x -k ,设 x 1>x 2>0,由 g(x 1)=g(x 2)=0,x可得 ln x 1-kx 1=0, ln x 2- kx 2= 0,两式相加减, 得 ln x 1+ln x 2=k (x 1+x 2),ln x 1-ln x 2= k (x 1-x 2).ln x1--l xn x2> +2 x ,即证 ln x1>2 x1+-xx2.x 1-x2x 1+x2x 2 x 1+x2令x x 1=t(t >1),则只需证 ln t >2t t +-11(t >1).令 h(t)=ln t -2t t +-11(t >1), 则 h ′(t)=1- 4 2= t -1 2> 0,故函数 h(t)在(1,+ ∞)上单调递增, t t + 1 2 t t + 1 22 t - 1所以 h(t) >h(1)= 0,即 ln t > . 所以 x 1x 2> e 2.t +1[ 解题师说 ](1)由题意易知 f ′(1)=1,可列出关于 a 的方程,从而求出 a 的值,得到函数 f(x)的解析式.欲换元法 ” 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解: x +a- ln x x (1)依题意得 f ′(x)= x 2 ,所以x +a 2 f ′(1)=1+ a 1 2= 1+a 1+ a x +y +1=0 垂直,要证 x 1x 2>e 2,即证 ln x 1x 2>2,只需证 ln x 1+ln x 2> 2,也就是证k(x 1+x 2)> 2,即证 k >2 x 1+ x因为 k =ln x1--xln x2,所以只需证x 1-x 2北京华罗庚学校为全国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比较 2 0172 018与 2 0182 017的大小,只需比较f(2 017) ,f(2 018)的大小,即需判断函数y=f(x)的单调性.(2)不妨设x1>x2> 0,由g(x1 )=g(x2)=0,可得ln x1-kx1=0,ln x2-kx2=0,两式相加减,利用分析法将要证明的不等式转化为ln x1-ln x2> 2,再利用换元法,通过求导证明上述不等式成立.x1-x2x1+x2[ 应用体验]23.已知函数f(x)=x2ln x.(1) 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2)证明:对任意的t> 0,存在唯一的s,使t=f(s);(3) 设(2)中所确定的s关于t的函数为s=g(t),证明:当t> e2时,有25< ln l n g t t<21.解:(1)由已知,得f′ (x)=2xln x+x=x(2ln x+1)(x>0),令f′(x)=0,得x=. e当x 变化时,f′ (x),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以函数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0,e e.(2)证明:当0<x≤1时,f(x)≤0,∵t>0,∴当0<x≤1时不存在t=f(s) .令h(x)=f(x)-t,x∈[1,+∞).由(1)知,h(x)在区间(1,+∞)上单调递增.h(1)=-t<0,h(e t)=e2t ln e t-t=t(e2t-1)>0. 故存在唯一的s∈(1,+∞),使得t=f(s)成立.(3)证明:因为s=g(t),由(2)知,t=f(s),且s>1,从而ln gt=ln s=ln2s=ln s=u,其中u=ln s.ln t ln f s ln s ln s 2ln s+ln ln s 2u+ln u要使2<ln g t< 1成立,只需0< ln u< u.5 ln t 2 2当t> e2时,若s=g( t)≤e,则由f(s)的单调性,有t=f(s)≤f(e)=e2,矛盾.所以s>e,即u> 1,从而ln u> 0 成立.另一方面,令F(u)=ln u-2u,u>1,F′(u)=u1-12,令F′(u)=0,得u=2. 当1<u<2时,F′(u)>0;当u>2时,F′(u)<0.故对u>1,F(u)≤F(2)<0,因此ln u<u2成立.综上,当t>e2时,有25<ln l n g t t<21.e值,也是最小值,f(e)=ln e+e=2,故f(x)的最小值为 2.e(2)g(x)=f′(x)-x3=x1-x m2-3x(x>0),令g(x)=0,得m=-31x3+x(x>0).13φ(x)=-3x3+x(x≥0),则φ′ (x)=-(x-1)(x+1),x∈(0,1)时,φ′ (x)>0,φ(x)在(0,1)上单调递增;x∈(1,+∞ )时,φ′(x)<0,φ(x)在(1,+∞)上单调递减,x=1 是φ(x) 的唯一极值点,且是极大值点,故φ(x)的最大值为φ(1)=φ(0)=0,画出函数y =φ(x)的图象如图所示.①当m>23时,函数g(x)无零点;②当m=32时,函数g(x)有且只有一个零点;③当0<m<23时,函数g( x)有两个零点;④当m≤0 时,函数g(x)有且只有一个零点.22综上所述,当m>32时,函数g( x)无零点;当m=23或m≤0 时,函数g(x)有且只有一个零点;当3320<m<32时,函数g(x)有两个零点.3(3) 对任意的b>a>0,f b b--f a a <1等价于f(b)-b<f(a)-a恒成立.(*) b- a转化法构造函数在关于x1,x2 的双变元问题中,若无法将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整体转化为关于m(x1,x2)的表达式,则考虑将不等式转化为函数的单调性问题进行处理,进而实现消元的目的.[典例] 设函数f(x)=ln x+m x,m∈R.(1)当m=e(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时,求f(x)的最小值;(2)讨论函数g(x)=f′(x)-x3零点的个数;(3) 若对任意b> a>0 ,f bb--faa <1 恒成立,求m的取值范围.[ 方法演示]e x- e解:(1)当m=e 时,f(x)=ln x+x,则f′ (x)=x2 ,故当x∈(0,e)时,xxf′(x)<0,f(x)在(0,e) 上单调递减,当x∈(e,+∞)时,f′(x)>0,f(x)在(e,+∞)上单调递增,故当x=e时,f(x)取到极小23.设 h(x)=f(x)-x =ln x +m x -x(x>0),故(*)等价于 h(x)在(0,+ ∞)上单调递减.x1m由 h ′(x)=x -x 2-1≤0 在(0,+ ∞ )上恒成立,得xx1 1 1 m ≥14,当且仅当 x =12时等号成立,所以 m 的取值范围为 41,+ ∞ .[ 解题师说 ]本例第 (3)问中,利用不等式的性质, 将“fb -f a <1”等价转化为“ f(b)-b<f(a)-a ”,进而构 b -a 造函数“ h(x)=f(x)-x ”,通过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解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应用体验 ] 4.已知函数 f(x)= ax -1-ln x(a ∈ R).(1) 讨论函数 f(x)的单调性;(2)若函数 f(x)在 x =1处取得极值,不等式 f(x)≥bx -2对? x ∈(0 ,+∞ )恒成立,求实数 b 的取值范围;2m ≥ -x +x =x - 21 2+14(x>0)恒成立,故(3)当 x>y>e -1时,证明不等式 e x ln(1+y)>e y ln(1+ x).解: (1)函数 f(x)的定义域是 (0,+∞),且 f ′(x)=a -1x =ax -x 1当 a ≤0 时, ax -1<0,从而 f ′ (x)<0,函数 f(x)在(0,+ ∞)上单调递减.当 a>0 时,由 f ′ ( x)<0 ,得 0<x<1a ,由 f ′ (x)>0 ,得 x>a 1,所以函数 f(x)在0 0,1a 上单调递减,在 a1,+ ∞ 上单调递增.(2)因为函数 f(x)在 x =1 处取得极值,所以 f ′ (1)= 0,解得 a =1,1 ln x 1 ln xln x - 2所以 f(x)≥bx -2? 1+x 1-ln x x ≥b ,令 g(x)=1+x 1-ln x x ,则 g ′(x)=ln x x-22,令 g ′(x)=0,得 x =e 2. 则 g(x)在(0, e 2)上单调递减,在 (e 2,+ ∞ )上单调递增,-∞,1-e 122 1 1所以 g(x)min =g(e 2) =1- e 2,即 b ≤1- e 2,故实数 b 的取值范围y +1e x +1(3)证明:由题意可知,要证不等式 e x ln(1 + y)>e y ln(1 + x)成立,只需证ln ex +1 >ln e y + 1成立.x e xln x - ee xln x -e x 构造函数 h(x)=ln e x (x>e),则 h ′(x)= ln 2x 1x ln 2x >0. 所以 h(x)在 (e ,+ ∞ )上单调递增,x +1 e y +1e 由于 x>y>e -1,所以 x +1>y +1>e ,所以lnx +1>lny +1,即 e xln(1+y)>e y ln(1+x).2x 1.已知函数 f(x)= (x - 1)(x 2+2)e x-2x.(1)求曲线 y =f(x)在点 (0,f(0))处的切线方程;2(2)证明: f(x)>- x 2-4.解: (1)因为 f ′(x)=2x(x -1)e x +x(x 2+2)e x -2=x 2(x +2)e x -2,所以 f ′(0)=- 2. 因为 f(0) =- 2,所以曲线 y =f(x)在点 (0,f(0))处的切线方程为 2x +y +2=0.(2)证明: 要证 f(x)>- x 2- 4,只需证 (x -1)(x 2+2)e x >- x 2+2x -4,设 g(x)=-x 2+2x -4=- (x -1)2-3,h(x)=(x -1)(x 3+2)e x ,则 h ′(x)=x 4(x +2)e x . 由 h ′(x)≥0,得 x ≥-2,故 h(x)在[-2,+∞ )上单调递增; 由 h ′(x)<0,得 x <- 2,故 h(x)在(-∞,- 2)上单调递减, 所以 h(x)min =h(-2)=- 1e 28. 因为 e ≈ 2.718,所以- 5e 82>- 3.又 g(x)max =-3,所以 g(x)max <h(x)min ,从而 (x -1)(x 2+2)e x >-x 2+2x -4,即 f(x)>-x 2-4. 2.(理)已知函数 f(x)=e x +m -x 3,g(x)= ln(x + 1)+2.(1)若曲线 y =f(x)在点(0,f(0))处的切线斜率为 1,求实数 m 的值;3(2)当 m ≥1 时,证明: f( x)> g(x)- x 3.解: (1)因为 f(x)=e x m - x 3,所以 f ′ (x)=e x m - 3x 2.因为曲线 y =f(x)在点 (0,f(0))处的切线斜率为 1,所以 f ′(0)=e m =1,解得 m =0. (2)证明:因为f(x)= e x m -x 3, g(x) = ln( x + 1)+ 2, 所以 f(x)>g(x)-x 3等价于 e x +m -ln(x +1)-2> 0.当 m ≥1 时, e x +m - ln( x + 1)- 2≥ e x +1 -ln( x + 1)- 2.要证 e x m - ln( x +1)- 2> 0,只需证明 e x 1- ln( x + 1)- 2> 0. 设 h(x) = e x 1-ln(x +1)-2,则 h ′(x)=e x 1-x +11.x + 1所以函数 p(x)=h ′(x)=e x +1- 1 在(-1,+ ∞)上单调递增.x +1因为 h ′ -21 =e 12-2<0,h ′(0)= e -1>0,所以函数 h ′(x)=e x +1- 1 在(-1,+∞)上有唯一零点 x 0,且 x 0∈ -1,0 . x + 1 2因为 h ′(x 0)=0,所以 ex 0+1=x +1 1,即 ln( x 0 +1) =- (x 0+ 1). 当 x ∈ (- 1,x 0)时, h ′ (x)< 0,当 x ∈(x 0,+∞)时, h ′(x)>0, 所以当 x = x 0 时, h(x)取得最小值 h(x 0),5设 p(x)= e x +11 x +1 1,则 p ′ (x)= e x 1+ 1 x +12>0,1所以 h(x)≥ h(x 0)=ex 0+ 1- ln(x 0+ 1)- 2= x +6 1+ (x 0+1)-2>0. 综上可知,当 m ≥1 时,f(x)> g(x)- x 7.2x (文)已知函数 f(x)=(ax -1)ln x + 2.(1)若a =2,求曲线 y =f(x)在点(1, f(1))处的切线 l 的方程;4 (2)设函数g(x)= f ′ (x )有两个极值点 x 1,x 2,其中 x 1∈(0,e ],证明 g(x 1)-g(x 2)≥- e . 11解: (1)当 a =2时,f ′(x)=2ln x +x -x +2,f ′(1)=2,f(1)=2,x21∴切线 l 的方程为 y -2=2(x -1),即 4x -2y - 3=0.21 a 1 x+ax + 1 (2)函数 g(x)=aln x +x -x +a ,定义域为 (0,+ ∞),则g ′ (x)=1+x +x 2=x 22 令 g ′(x)=0,得 x 8+ax +1=0,其两根为 x 1,x 2,且 x 1+x 2=- a ,x 1x 2=1,故 x 2= x 11, a =- x 1+x 11 .当 x ∈ (0,1]时, h ′(x)≤0,当 x ∈(1,e ]时, h ′(x)<0,即当 x ∈ (0, e ]时,h(x)单调递减,44∴ h(x) min = h(e) =- e ,故 g(x 1)-g(x 2)≥-e1- x3.(2018 ·兰州诊断 )已知函数 f(x)= +ln x 在 (1,+∞ )上是增函数,且 a>0.ax(1)求 a 的取值范围;1 a + b a(2) 若 b>0,试证明 1 <ln b <b a .a +b b b解: (1)f ′(x)=- a 1x 2+ 1x = a-x 2,因为 f ′ (x)≥ 0,且 a>0,所以 ax -1≥0,即 x ≥a 1.ax x ax a1 因为 x ∈(1,+∞),所以1≤1,即 a ≥1. 所以 a 的取值范围为 [1,+ ∞). aa + b1 - x(2)证明:因为 b>0,a ≥1,所以 a +b b >1. 又f(x)=1a-xx+ln x 在(1,+ ∞)上是增函数,令 h(x)=2 x -x 1 -2 x +x 1 ln x ,x ∈(0,e ],h ′ (x)=x 2,8 1+x 1- x ln x∴ g(x 1)- g(x 2)=g(x 1)-g11 aln x 1+x 1- +a - aln + -x 1+a =2 x 1-x 1 + 2aln x 1=x 1x 1 x 1 2 x 1- x 11 - 2 x 1+ x 11 ln x 1.则 [ g( x 1 )- g( x 2)] min=h(x)min ,x 2ln x 2-x 1ln x 1 x 1+ x 2 x2-x1 <ln 2 + 1? x 2ln x 2-x 1lnx 1<x 2ln x1+x2-x 1ln x1+x2+x 2-x 1? x 2ln 9+x2x <x 1ln 2+x1x +x 2-x 1,2 2x 1+ x 2 x 1+ x 2令 g(t)=tln 12+t t -ln 1+2 t -t +1, 则 g ′(t)=ln 2t +t ·1+ t·2 2+1+t21+t2t 1+ t 2t - 11 -x令t +1=x(x>0),h(x)= ln(1+ x)- x ,则 h ′(x)=1+x-1=1+x <0,h(x)在(0,+∞)上单调递减. 所 t - 1 t -1(2)证明:不妨设 x 1<x 2, f x x 2 --f x x1 <f ′x 2-x 1所以 f 1-a +ba +b -b a + b 1 a +ba +b b >f(1),即 a +b b +ln a +b b >0,化简得 a +1b <ln a +b b.a ·ba +b a a + b a a a ln b <b 等价于 ln b -b =ln 1+b - b <0,令 g(x)= ln(1+x)-x(x>0), aabb 1 - x则 g ′(x)=1+1 x -1=1+x <0,所以函数 g(x)在(0, + ∞ ) 上为减函数,所以 g a b = a a a + b a ln 1+ b -b =ln b -b<g(0)=0, 综上, a +1 b <ln a +b b <a b 得证4.(理 )已知函数 f(x)=xln x.(1) 求 f(x)的单调区间和极值;(2)设 A(x 1,f(x 1)),B(x 2,f(x 2)),且 x 1≠x 2,证明:f x2-f x1<f ′x 2- x 1 ′1解: (1)f(x)的定义域为 (0,+ ∞),f ′ (x)= ln x+x ·x =1+ln x.x11由 f ′ (x)>0 ,得 x>1;由 f ′ (x)<0 ,得 0<x<1,ee 所以 f(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1,+ ∞ ,单调递减区间是 0, 1e , f (x)极小值=1 1 11e ln 1e =-e 1,f(x)无极大值. x 1+x 22 x 2x 2·x 2 2 x两边同除以 x 1 得, x2ln x1 <ln 2 + x2- 1,x 1 x 2 x 2 x 1 x1 1+x x12 1+x x12 x1令x x12= t ,则 t>1,即证: tln 12+t t <ln 1+2t +t -1.t -1- t -1,t +1 - t +1,2-1=ln 2t +1-t =ln 1+2 1+ t 2 1+ t 1+t以h(x)<h(0)=0,即ln(1+x)<x,即g′(t)=ln 1+t+1-t+-1<0 恒成立.所以g(t)在(1 ,+∞ )上是减函数.所以g(t)<g(1)=0,所以tln12+t t<ln1+2t+t-1得证.(1)若f(x)在区间(-∞,2)上为单调递增函数,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2)若a=0,x0< 1,设直线y=g( x)为函数f(x)的图象在x=x0 处的切线,求f( x)≤g(x).证:x-1- a解:(1)易得f′(x)=-e x ,由已知知f′(x)≥0 对x∈(-∞,2)恒成立,e故x≤1-a 对x∈(-∞,2)恒成立,∴ 1-a≥2,∴ a≤-1.故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1].x(2) 证明:a=0,则f(x)=e x.e函数f( x)的图象在x=x0 处的切线方程为y=g(x)=f′(x0)(x-x0)+f(x0).令h(x)=f(x)-g(x)=f(x)-f′(x0)(x-x0)-f(x0),x∈R,则h′(x)=f′(x)-f′(x0)=1-x x-1-x0=1-x ex0-1-x0ex.e ex0 ex+x0设φ(x)=(1-x)ex0-(1-x0)e x,x∈R,则φ′ (x)=-ex0-(1-x0)e x,∵ x0< 1,∴ φ′ ( x)< 0,∴ φ(x)在R 上单调递减,而φ(x0) =0,∴当x<x0时,φ(x)> 0,当x>x0时,φ(x)<0,∴当x<x0时,h′(x)>0,当x>x0时,h′(x)<0,∴ h(x)在区间(-∞,x0)上为增函数,在区间(x0,+∞)上为减函数,∴x∈R时,h(x)≤h(x0)=0,∴ f(x)≤g(x).。
导数证明不等式构造函数法类别(教师版)
导数证明不等式构造函数法类别1、移项法构造函数【例1】 已知函数x x x f -+=)1ln()(,求证:当1->x 时,恒有x x x ≤+≤+-)1ln(111 分析:本题是双边不等式,其右边直接从已知函数证明,左边构造函数111)1ln()(-+++=x x x g , 从其导数入手即可证明。
【解】1111)(+-=-+='x x x x f ∴当01<<-x 时,0)(>'x f ,即)(x f 在)0,1(-∈x 上为增函数当0>x 时,0)(<'x f ,即)(x f 在),0(+∞∈x 上为减函数故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1(-,单调递减区间),0(+∞于是函数()f x 在),1(+∞-上的最大值为0)0()(max ==f x f ,因此,当1->x 时,0)0()(=≤f x f , 即0)1ln(≤-+x x ∴x x ≤+)1ln( (右面得证), 现证左面,令111)1ln()(-+++=x x x g , 22)1()1(111)(+=+-+='x x x x x g 则 当0)(,),0(;0)(,)0,1(>'+∞∈<'-∈x g x x g x 时当时 ,即)(x g 在)0,1(-∈x 上为减函数,在),0(+∞∈x 上为增函数,故函数)(x g 在),1(+∞-上的最小值为0)0()(min ==g x g ,∴当1->x 时,0)0()(=≥g x g ,即0111)1ln(≥-+++x x ∴111)1ln(+-≥+x x ,综上可知,当x x x x ≤+≤-+->)1ln(111,1有时 2、作差法构造函数证明【例2】已知函数.ln 21)(2x x x f +=求证:在区间),1(∞+上,函数)(x f 的图象在函数332)(x x g =的 图象的下方; 分析:函数)(x f 的图象在函数)(x g 的图象的下方)()(x g x f <⇔不等式问题,即3232ln 21x x x <+,只需证明在区间),1(∞+上,恒有3232ln 21x x x <+成立,设)()()(x f x g x F -=,),1(+∞∈x ,考虑到061)1(>=F 要证不等式转化变为:当1>x 时,)1()(F x F >,这只要证明: )(x g 在区间),1(+∞是增函数即可。
导数与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的技巧
导数与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的技巧导数与构造函数是微积分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证明不等式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导数与构造函数在证明不等式中的技巧,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加深理解。
1. 利用导数的性质进行不等式证明在证明不等式时,可以通过导数的性质来进行推导。
当需要证明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时,可以通过求导数并分析导数的正负性来进行证明。
假设一个函数f(x)在区间[a, b]上可导,求出其导数f'(x)并分析f'(x)的正负性,如果f'(x)恒大于零,那么函数f(x)在区间[a, b]上就是单调递增的;如果f'(x)恒小于零,那么函数f(x)在区间[a, b]上就是单调递减的。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导数的性质来证明函数的单调性质,从而进一步推导出不等式。
2. 构造函数进行不等式证明构造函数是指通过一些技巧将原函数进行变形,从而更好地应用各种数学性质来进行不等式证明。
当需要证明一个不等式时,可以通过构造一个辅助函数来简化原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通过巧妙地构造函数,可以使得不等式的证明更加直观、简单。
例1:证明当x>0时,有e^x>1+x。
解:可以通过在函数f(x) = e^x - (1+x)上应用导数的性质来证明这个不等式。
求导数得f'(x) = e^x - 1,显然f'(x)恒大于零,因此f(x)在区间(0, +∞)上单调递增。
又当x=0时,有f(0) = e^0 - (1+0) = 0,因此在区间(0, +∞)上有f(x)>0,即e^x>1+x。
通过导数的性质,成功证明了不等式e^x>1+x。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到导数与构造函数在不等式证明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导数的性质以及巧妙地构造辅助函数,可以更好地理解、应用和证明各种不等式。
在实际的数学问题中,通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不等式,通过灵活运用导数与构造函数的技巧,可以更加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
导数与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的技巧
导数与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的技巧导数是微积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可以描述函数在各个点上的变化率,也可以用来求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以及拐点等重要信息。
而构造函数则是数学中一种非常常见的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导数和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的技巧。
一、使用导数证明不等式1. 求导数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对于一个函数$f(x)$,如果它在某个区间上的导数$f'(x)$大于0,说明它在该区间上单调递增;如果导数$f'(x)$小于0,则说明它在该区间上单调递减。
因此,如果要证明一个不等式在某个区间上成立,可以先求出函数在该区间上的导数,确定其单调性,然后再比较函数在两个端点处的取值即可。
例如,对于函数$f(x)=x^2-4x+3$,我们可以求出它的导数为$f'(x)=2x-4$。
由于$f'(x)>0$时$f(x)$单调递增,因此当$x<2$时,$f(x)<f(2)$,当$x>2$时,$f(x)>f(2)$,即$f(x)$在$x<2$和$x>2$的区间上都小于$f(2)$,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不等式$f(x)<f(2)$,即$x^2-4x+3<1$。
2. 求导数判断函数的最值对于一个函数$f(x)$,如果它在某个点$x_0$处的导数$f'(x_0)=0$,且$f^{''}(x_0)>0$(即$f(x)$的二阶导数大于0)则$f(x)$在$x_0$处取得一个局部最小值;如果$f^{''}(x_0)<0$,则$f(x)$在$x_0$处取得一个局部最大值。
因此,如果要证明一个不等式最值的存在性,可以先求出函数的导数,再找出导数为0的点即可。
3. 构造特殊的函数如果一个不等式的两边都是多项式,可以考虑构造一个较为特殊的函数,来证明不等式的成立性。
例如,对于不等式$\dfrac{1}{a+b}+\dfrac{1}{b+c}+\dfrac{1}{c+a}\leq\dfrac{3}{2\sqrt[3]{abc}}$,我们可以考虑构造一个函数$f(x)=\dfrac{1}{a+b+x}+\dfrac{1}{b+c+x}+\dfrac{1}{c+a+x}-\dfrac{3}{2\sqrt[3]{(a+x)(b+x)(c+x)}}$,并证明$f(x)\leq 0$。
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的八种方法
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的八种方法下面将介绍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的八种常见方法:1.特殊赋值法:这种方法通过为变量赋特殊的值来构造函数,使得不等式成立。
例如,对于不等式a^2>b^2,可以构造函数f(x)=x^2,当a=2,b=1时,即f(2)>f(1),从而得到a^2>b^22.梯度法:这种方法通过构造一个变化率为正(或负)的函数来推导出不等式。
例如对于不等式a^2>b^2,可以构造函数f(x)=(x-a)^2-(x-b)^2,当x>(a+b)/2时,即f'(x)>0,从而得到a^2>b^23.极值法:这种方法通过构造一个函数的极大值(或极小值)来证明不等式。
例如对于不等式a^2>b^2,可以构造函数f(x)=x^2-b^2,当x=a时,f(x)>0,从而得到a^2>b^24.差的平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构造一个差的平方形式的函数来证明不等式。
例如对于不等式a^2>b^2,可以构造函数f(x)=(x+a)^2-(x+b)^2,当x>(a+b)/2时,即f(x)>0,从而得到a^2>b^25.相似形式法:这种方法通过构造一个与要证明的不等式形式相似的函数来证明不等式。
例如对于不等式(a+b)^4 > 8(ab)^2,可以构造函数f(x) = (x+1)^4- 8(x-1)^2,令x = ab,当x > 1时,即f(x) > 0,从而得到(a+b)^4 > 8(ab)^26.中值定理法:这种方法通过应用中值定理来证明不等式。
例如对于不等式f(a)>f(b),可以构造函数g(x)=f(x)-f(b),当a>b时,存在c∈(b,a),使得g'(c)>0,从而得到f(a)>f(b)。
7.逼近法:这种方法通过构造一个逼近函数序列来证明不等式。
例如对于不等式a > b,可以构造一个逼近函数序列f_n(x) = (a+x)^n - (b+x)^n,当n 趋近于正无穷时,即lim(n→∞)(a+x)^n - (b+x)^n = ∞,从而得到a > b。
导数与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的技巧
导数与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的技巧在高中数学中,不等式是经常会遇到的题目类型,也是数学竞赛中经常涉及到的一类题目。
在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导数与构造函数等技巧来简化证明难度,提高证明效率。
一、运用导数证明不等式当我们需要证明一个函数的值在某个范围内时,我们可以考虑用导数来帮助我们进行证明,具体可分为以下步骤: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确定要证明的不等式形式。
2、通过求导得到函数的单调性或极值点。
3、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或极值点,利用数轴或图象来确定函数的取值范围及是否满足要证明的不等式。
例如,要证明关于 $x$ 的不等式 $\frac{3}{2}x^2-6x+5>0$ 成立,可按以下步骤进行证明:1、由不等式左边的式子可得到 $f(x)=\frac{3}{2}x^2-6x+5$,其定义域为实数集,值域为 $[0,\infty)$。
2、对 $f(x)$ 求导,得到 $f'(x)=3x-6$。
当 $f'(x)>0$ 时,$f(x)$ 单调上升,当$f'(x)<0$ 时,$f(x)$ 单调下降。
当 $f'(x)=0$ 时,$f(x)$ 有极值,即当 $x=2$ 时,$f(x)$ 取得极小值 $-1$。
3、据此得到 $f(x)$ 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可知在 $x<2$ 和 $x>2$ 的区间内,$f(x)$ 的取值为正,因此原不等式成立。
构造函数法是一种运用代数方法构造一个函数来满足指定条件的证明方法。
具体可分为以下步骤:1、根据不等式的形式或特点,分析解析式中可能出现的约束条件或不等式关系。
2、构造一个函数并确定其满足条件的范围。
3、证明所构造的函数满足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条件。
1、根据不等式的形式,可考虑构造分式函数。
2、构造函数 $f(x,y)=\frac{1}{x}+\frac{1}{y}-\frac{4}{x+y}$,其定义域为$D=\{(x,y)\mid x\neq0,y\neq0,x\neq y\}$。
高考数学导数与不等式 导数方法证明不等式
探究点二 双变量不等式的证明
[思路点拨]首先求得导函数的解析式,然后结合导函数的符号即可确定函数的单调性;解: f'(x)=1-ln x-1=-ln x,x∈(0,+∞).当x∈(0,1)时,f'(x)>0,f(x)单调递增;当x∈(1,+∞)时,f'(x)<0,f(x)单调递减.所以f(x)在(0,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
[总结反思]待证不等式的两边含有同一个变量时,一般地,可以直接构造“左减右”的函数,即若证明f(x)>g(x)在区间D上恒成立,则构造函数h(x)=f(x)-g(x),再根据函数h(x)的单调性,证明h(x)>0在区间D上恒成立.
课堂考点探究
课堂考点探究
变式题 [2021·云南师大附中模拟] 已知函数f(x)=aex+b,若f(x)的图像在点(0,f(0))处的切线方程为y=x+1.(1)求a,b的值;
课堂考点探究
例2 [2021·辽宁丹东二模] 已知函数f(x)=ln(ax)-x+a.(2)当0<a≤1时,证明:f(x)≤(x-1)ex-a-x+a.
构造函数法证明不等式的八种方法冷世平整理
构造函数法证明不等式的八种方法冷世平整理1.构造多项式函数法:通过构造一个多项式函数来证明不等式。
例如,要证明当$x>0$时,$x^3+x^2+x+1>0$,我们可以构造多项式$f(x)=x^3+x^2+x+1$,然后证明$f(x)$的系数全为正数,从而得到结论。
2. 构造变形函数法:通过构造一个特定的变形函数来证明不等式。
例如,要证明当$x>0$时,$x+\frac{1}{x}>2$,我们可以构造变形函数$f(x)=x+\frac{1}{x}-2$,然后证明$f(x)$的取值范围为正数,从而得到结论。
3. 构造反函数法:通过构造一个特定的反函数来证明不等式。
例如,要证明当$x>0$时,$\frac{1}{x}+\frac{1}{1-x}>2$,我们可以构造反函数$f(x)=\frac{1}{x}+\frac{1}{1-x}-2$,然后证明$f(x)$的取值范围为正数,从而得到结论。
4. 构造积分函数法:通过构造一个特定的积分函数来证明不等式。
例如,要证明当$x>0$时,$\int_{0}^{x}\sqrt{t}dt<x$,我们可以构造积分函数$f(x)=\int_{0}^{x}\sqrt{t}dt-x$,然后证明$f(x)$的取值范围为负数,从而得到结论。
5. 构造递推函数法:通过构造一个特定的递推函数来证明不等式。
例如,要证明$n$个正实数的算术平均数大于等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我们可以构造递推函数$f(n)=\frac{a_1+a_2+\dots+a_n}{n}-\sqrt[n]{a_1a_2\dots a_n}$,然后证明$f(n)$关于$n$的递推关系为非负数,从而得到结论。
6. 构造交换函数法:通过构造一个特定的交换函数来证明不等式。
例如,要证明当$x,y,z>0$时,$(x+y)(y+z)(z+x)\geq 8xyz$,我们可以构造交换函数$f(x,y,z)=(x+y)(y+z)(z+x)-8xyz$,然后证明$f(x,y,z)$在$x,y,z$的任意交换下都保持不变或增加,从而得到结论。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的九大题型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的九大题型
题型一:构造函数法
启示:证明分三个步骤:一是构造函数,二是对函数求导,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三是求此函数的最值,得出结论。
题型二:通过对函数的变形,利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解答第一问用的是分离参数法;解答第二问是构造函数,大家应记住下面的变形:
题型三:求最值解决任意,存在性变量问题,常见的有下面四种形式
题型四:分拆成两个函数研究
启示:掌握下列八个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对我们解决不等式的证明问题很有帮助
题型五:设而不求:当函数的极值点不确定时,可以先设出来,只设不解,把极值点代入,求出最值的表达式而证明
题型六:估值法:极值点不确定,先设出来,再估计极值点的取值范围,从而证明不等式。
题型七:利用图像的特点证明不等式
题型八:证明数列不等式
题型九:利用方缩法证明不等式。
A新高考数学 高考重难专攻(一) 导数与不等式的证明
成立.
适当放缩法
已知函数f(x)=aex-ln x-1. (1)设x=2是f(x)的极值点,求a,并求f(x)的单调区间; (2)证明:当a≥1e时,f(x)≥0. [解] (1)f(x)的定义域为(0,+∞),f′(x)=aex-1x. 由题设知,f′(2)=0,所以a=21e2. 从而f(x)=21e2ex-ln x-1,f′(x)=21e2ex-1x. 当0<x<2时,f′(x)<0;当x>2时,f′(x)>0. 所以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2),单调递增区间为(2,+∞).
1.待证不等式的两边含有相同的变量时,一般地,可以直接构造“左减右” 或“右减
2.利用构造差函数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1)作差或变形; (2)构造新的函数g(x); (3)利用导数研究g(x)的单调性或最值; (4)根据单调性及最值,得到所证不等式.
x=ln 2.
于是当 x 变化时,f′(x),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ln 2)
ln 2
(ln 2,+∞)
f′(x)
-
0
+
f(x)
2(1-ln 2+a)
故 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ln 2),单调递增区间是(ln 2,+∞). 所以 f(x)在 x=ln 2 处取得极小值,极小值为 f(ln 2)=2(1-ln 2+a),无极大值.
(2)证明:当a=0,x∈(0,1)时,x2-1x<fexx等价于-elnx x+x2-1x<0, ∵当x∈(0,1)时,ex∈(1,e),-ln x>0,∴-elnx x<-ln x, ∴只需要证-ln x+x2-1x<0在(0,1)上恒成立. 令g(x)=-ln x+x2-1x,x∈(0,1), ∴g′(x)=-1x+2x+x12=2x3-x2x+1>0, 则函数g(x)在(0,1)上单调递增,于是g(x)<g(1)=-ln 1+1-1=0, ∴当x∈(0,1)时,x2-1x<fexx.
构造函数法证明不等式的八种方法.doc
构造函数法证明不等式的八种方法.doc构造函数法是一种证明不等式的有效方法。
构造函数法是通过构造函数来证明不等式的真实性。
构造函数是函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根据不等式中的条件和限制而构造出来的函数。
构造函数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构造函数将原不等式转化为更容易证明的形式,进而通过对构造函数的研究来证明原不等式的真实性。
本文将介绍构造函数法证明不等式的八种方法。
一、线性函数法线性函数法是基于线性函数的构造函数法,它是构造函数法中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线性函数法的思路是,构造一个线性函数,使得该函数在不等式限制下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如,证明如下不等式:$$\frac{a}{b+1}+\frac{b}{c+1}+\frac{c}{a+1}\geq\frac{3}{2}$$将不等式两边都乘以$2(b+1)(c+1)(a+1)$得:$$2a(c+1)(b+1)+2b(a+1)(c+1)+2c(b+1)(a+1)\geq 3(a+1)(b+1)(c+1)$$此时,可以构造如下的线性函数$f(x,y,z)$:容易发现,$f(x,y,z)$在限制条件$x,y,z\geq 0$,$xy+yz+zx=3$下,达到最大值$\frac{3}{2}$。
因此,原不等式成立。
二、对数函数法对数函数法是基于对数函数的构造函数法,它常用于证明形如$a^x+b^y+c^z\geq k$的不等式,其中$a,b,c,x,y,z,k$均为正实数。
对数函数法的思路是,构造一个对数函数,使得该函数满足$g(x,y,z)\leq\ln(a^x+b^y+c^z)$,进而证明$g(x,y,z)\leq\ln k$,从而得到原不等式的证明。
例如,证明如下不等式:考虑构造如下的对数函数:$$g(x)=\ln\left(\frac{4a^3x+6}{5a^2x+2ax+5}\right)-\frac{3}{4}\ln x$$不难证明,$g(x)$在$x\geq 1$时单调递减且$g(1)=0$,因此$g(x)\leq 0$。
高考数学必杀技系列之导数5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
高考数学必杀技系列之导数5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
专题5 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
一、考情分析
函数与导数一直是高考中的热点与难点,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求解此类问题关键是要找出与待证不等式紧密联系的函数,然后以导数为工具来研究该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值域),从而达到证明不等式的目的.
二、解题秘籍
(一) 把证明转化为证明
此类问题一般是有最小值且比较容易求,或者有最小值,
但无法具体确定,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先把的最小值转化为关于极值点的一个函数,再根据极值点所在范围,确定最小值所在范围
此类问题是证明不等式中最基本的一类问题,把两个函数通过作差转化为一个函数,再利用导数研究该函数的性质,通过函数性质证明该不等式.
(五) 改变不等式结构,重新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
此类问题要先对待证不等式进行重组整合,适当变形,找到其等价的不等式,观察其结构,根据结构构造函数.常见的变形方法有:
①去分母,把分数不等式转化为整式不等式;
②两边取对数,把指数型不等式转化为对数型不等式;
③两边同时除以,此方法适用于以下两类问题:
(i)不等式为类型,且的符号确定;
(ii)不等式中含有,有时为了一次求导后不再含有对数符号,可考虑此法.
(六) 通过减元法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
对于多变量不等式,一般处理策略为消元或是把一个看作变量其他看作常量;当都不能处理的时候,通过变形,再换元产生一个新变量,从而构造新变量的函数.
(七) 与数列前n项和有关的不等式的证明
此类问题一般先由已知条件及导数得出一个不等式,再把该不等式中的自变量依次用1,2,3,,n代换,然后用叠加法证明.
完整电子版可关注下载。
构造函数法证明不等式的八种方法
导数之构造函数法证明不等式 1、移项法构造函数 【例1】已知函数x x x f -+=)1ln()(,求证:当1->x 时,恒有【解】1111)(+-=-+='x xx x f ∴当01<<-x 时,0)(>'x f ,即)(x f 在)0,1(-∈x 上为增函数 当0>x 时,0)(<'x f ,即)(x f 在),0(+∞∈x 上为减函数 故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1(-,单调递减区间),0(+∞于是函数()f x 在),1(+∞-上的最大值为0)0()(max ==f x f ,因此,当1->x 时,0)0()(=≤f x f ,即0)1ln(≤-+x x ∴x x ≤+)1ln( (右面得证), 现证左面,令111)1ln()(-+++=x x x g , 22)1()1(111)(+=+-+='x x x x x g 则 当0)(,),0(;0)(,)0,1(>'+∞∈<'-∈x g x x g x 时当时 , 即)(x g 在)0,1(-∈x 上为减函数,在),0(+∞∈x 上为增函数, 故函数)(x g 在),1(+∞-上的最小值为0)0()(min ==g x g ,∴当1->x 时,0)0()(=≥g x g ,即0111)1ln(≥-+++x x ∴111)1ln(+-≥+x x ,综上可知,当x x x x ≤+≤-+->)1ln(111,1有时2、作差法构造函数证明 【例2】已知函数.ln 21)(2x x x f +=求证:在区间),1(∞+上,函数)(x f 的图象在函数332)(x x g =的图象的下方; 【解】设)()()(x f x g x F -=,即x x x x F ln 2132)(23--=, 则xx x x F 12)(2--='=x x x x )12)(1(2++-当1>x 时,)(x F '=xx x x )12)(1(2++-从而)(x F 在),1(∞+上为增函数,∴061)1()(>=>F x F∴当1>x 时 0)()(>-x f x g ,即)()(x g x f <, 故在区间),1(∞+上,函数)(x f 的图象在函数332)(x x g =的图象的下方。
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
突破疑难点1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构造法证明不等式是指在证明与函数有关的不等式时,根据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构造与之相关的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极值、最值加以证明.常见的构造方法有:(1)直接构造法:证明不等式f(x)>g(x)(f(x)<g(x))转化为证明f(x)-g(x)>0(f(x)-g(x)<0),进而构造辅助函数h(x)=f(x)-g(x);(2)适当放缩构造法:一是根据已知条件适当放缩,二是利用常见的放缩结论,如ln x≤x-1,e x≥x+1,ln x<x<e x(x>0),xx+1≤ln(x+1)≤x(x>-1);(3)构造“形似”函数:稍作变形再构造,对原不等式同解变形,如移项、通分、取对数,把不等式转化为左、右两边是相同结构的式子的形式,根据“相同结构”构造辅助函数;(4)构造双函数:若直接构造函数求导难以判断符号,导函数零点也不易求得,因此函数单调性与极值点都不易获得,则可构造函数f(x)和g(x),利用其最值求解.突破疑难点2利用分类讨论法确定参数取值范围一般地,若a>f(x)对x∈D恒成立,则只需a>f(x)max;若a<f(x)对x∈D恒成立,则只需a<f(x)min.若存在x0∈D,使a>f(x0)成立,则只需a>f(x)min;若存在x0∈D,使a<f(x0)成立,则只需a<f(x0)max.由此构造不等式,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常见有两种情况,一种先利用综合法,结合导函数零点之间大小关系的决定条件,确定分类讨论的标准,分类后,判断不同区间函数的单调性,得到最值,构造不等式求解;另外一种,直接通过导函数的式子,看出导函数值正负的分类标准,通常导函数为二次函数或者一次函数.突破疑难点3两法破解函数零点个数问题两类零点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利用零点存在性定理的条件为函数图象在区间[a,b]上是连续不断的曲线,且f(a)·f(b)<0.①直接法:判断一个零点时,若函数为单调函数,则只需取值证明f(a)·f(b)<0;②分类讨论法:判断几个零点时,需要先结合单调性,确定分类讨论的标准,再利用零点存在性定理,在每个单调区间内取值证明f(a)·f(b)<0.突破疑难点4两法破解由零点个数确定参数问题已知函数有零点求参数范围常用的方法:(1)分离参数法:一般命题情境为给出区间,求满足函数零点个数的参数范围,通常解法为从f(x)中分离出参数,然后利用求导的方法求出由参数构造的新函数的最值,根据题设条件构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2)分类讨论法:一般命题情境为没有固定区间,求满足函数零点个数的参数范围,通常解法为结合单调性,先确定参数分类的标准,在每个小范围内研究零点的个数是否符合题意,将满足题意的参数的各小范围并在一起,即为所求参数范围.。
八种方法解决高中数学不等式问题
八种方法解决高中数学不等式问题下面用八种方法解决高中数学常见的不等式问题: 例题:224x y ,求34x y 的最大值.【解法一】柯西不等式先备知识:柯西不等式(二维下的)解:3,4,,a b c x d y ,由柯西不等式得:222223434x y x y 所以:3410x y ,当且仅当34x y ,即68,55x y 时,取得最大值10.【总结】柯西不等式常用,建议理解记忆。
【解法二】线性规划解:令34x y t ,则344t y x (将t 看作是直线的截距,转化为求直线截距的范围) ,x y 满足直线方程344t y x ,也满足方程224x y ,因此:显然,由图像得: 2.5104t t .【总结】数形结合典型做法,但是线性规划新高考不考。
建议从数形结合角度理解。
【解法三】判别式法解:令34x y t ,则344t y x ,代入方程:224x y ,得: 223444t x x , 整理,得:222534016816t x tx ………………(*) 一元二次方程(*)有解,则:2232544081616t t210010t t . 【总结】常用方法之一,解决“条件极值”问题的常用手段。
【解法四】三角换元224x y 22144x y ,不妨令:cos ,sin 22x y x x . 则:34346cos 8sin 10cos sin 10sin 1055x y x x x x x,(3tan 4 ). 【总结】三角换元、参数法建议学有余力的同学适当了解。
【解法五】对偶式先备知识: 34x y 的对偶式为43x y2223492416x y x xy y (1)2224316249x y x xy y (2)(1)+(2),得:222234432525100x y x y x y223410043100x y x y .【总结】进阶方法,学有余力可了解。
【解法六】向量法(类似柯西不等式)34x y 可以看作向量 3,4,,a b x y 的数量积:34a b x y .所以:cos ,10a b a b a b.【总结】注意观察代数式的结构特征。
掌握这7种函数构造方法,巧解高考导数难题
掌握这7种函数构造方法,巧解高考导数难题近几年高考数学压轴题,多以导数为工具来证明不等式或求参数的范围,这类试题具有结构独特、技巧性高、综合性强等特点,而构造函数是解导数问题的最基本方法,但在平时的教学和考试中,发现很多学生不会合理构造函数,结果往往求解非常复杂甚至是无果而终.因此笔者认为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就是怎样合理构造函数,本文以近几年的高考题和模考题为例,对在处理导数问题时构造函数的方法进行归类和总结,供大家参考.一、作差构造法1.直接作差构造评注:本题采用直接作差法构造函数,通过特殊值缩小参数范围后,再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来求解.2.变形作差构造二、分离参数构造法分离参数是指对已知恒成立的不等式在能够判断出参数系数正负的情况下,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参数分离出来,得到一个一端是参数,另一端是变量的不等式,只要研究变量不等式的最值就可以解决问题.三、局部构造法1.化和局部构造2.化积局部构造四、换元构造法换元构造法在处理多变元函数问题中应用较多,就是用新元去代替该函数中的部分(或全部)变元.通过换元可以使变量化多元为少元,即达到减元的目的.换元构造法是求解多变元导数压轴题的常用方法.评注:本题的两种解法通过将待解决的式子进行恰当的变形,将二元字母变出统一的一种结构,然后用辅助元将其代替,从而将两个变元问题转化一个变元问题,再以辅助元为自变量构造函数,利用导数来来求解。
其中解法1、解法2还分别体现了化积局部构造法和变形作差构造法.五、主元构造法主元构造法,就是将多变元函数中的某一个变元看作主元(即自变量),将其它变元看作常数,来构造函数,然后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六、特征构造法1.根据条件特征构造2.根据结论特征构造七、放缩构造法1.由基本不等式放缩构造2.由已证不等式放缩构造评注:本题第二问是一道典型且难度比较大的求参问题,这类题目很容易让考生想到用分离参数的方法,但分离参数后利用高中所学知识无法解决,笔者研究发现不能解决的原因是分离参数后,出现了“0/0型”的式子,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高等数学中的洛必达法则;若直接构造函数,里面涉及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及高次函数,处理起来难度很大.本题解法中两次巧妙利用第一问的结论,通过分类讨论和假设反正,使问题得到解决,本题也让我们再次体会了化积局部构造法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
构造函数法证明不等式的八种方法
1、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和最值,再由单调性来证明不等式是函数、导数、不等式综合中的一个难点,也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
2、解题技巧是构造辅助函数,把不等式的证明转化为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或求最值,从而证得不等式,而如何根据不等式的结构特征构造一个可导函数是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的关键。
以下介绍构造函数法证明不等式的八种方法:
1.移项法构造函数 2、作差法构造函数证明
3、换元法构造函数证明
4、从条件特征入手构造函数证明
5、主元法构造函数
6、构造二阶导数函数证明导数的单调性
7.对数法构造函数(选用于幂指数函数不等式)8.构造形似函数
1.移项法构造函数
【例1】 已知函数x x x f −+=)1ln()(,求证:当1−>x 时,恒有
x x x ≤+≤+−)1ln(1
11 分析:本题是双边不等式,其右边直接从已知函数证明,左边构造函数
11
1)1ln()(−++
+=x x x g ,从其导数入手即可证明。
【解】1111)(+−=−+=′x x x x f ∴当01<<−x 时,0)(>′x f ,即)(x f 在)0,1(−∈x 上为增函数
当0>x 时,0)(<′x f ,即)(x f 在),0(+∞∈x 上为减函数
故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1(−,单调递减区间),0(+∞
于是函数()f x 在),1(+∞−上的最大值为0)0()(max ==f x f ,因此,当1−>x 时,0)0()(=≤f x f ,即0)1ln(≤−+x x ∴x x ≤+)1ln( (右面得证), 现证左面,令111)1ln()(−+++=x x x g , 22)
1()1(111)(+=+−+=′x x x x x g 则 当0)(,),0(;0)(,)0,1(>′+∞∈<′−∈x g x x g x 时当时 ,
即)(x g 在)0,1(−∈x 上为减函数,在),0(+∞∈x 上为增函数,
故函数)(x g 在),1(+∞−上的最小值为0)0()(min ==g x g ,
∴当1−>x 时,0)0()(=≥g x g ,即011
1)1ln(≥−+++x x ∴111)1ln(+−≥+x x ,综上可知,当x x x x ≤+≤−+−>)1ln(11
1,1有时 【警示启迪】如果()f a 是函数()f x 在区间上的最大(小)值,则有()f x ≤()f a (或()f x ≥()f a ),
那么要证不等式,只要求函数的最大值不超过0就可得证.
2、作差法构造函数证明
【例2】已知函数.ln 21)(2x x x f += 求证:在区间),1(∞+上,函数)(x f 的图象在函数33
2)(x x g =的图象的下方;
分析:函数)(x f 的图象在函数)(x g 的图象的下方)()(x g x f <⇔不等式问题, 即
3232ln 21x x x <+,只需证明在区间),1(∞+上,恒有323
2ln 21x x x <+成立,设)()()(x f x g x F −=,),1(+∞∈x ,考虑到06
1)1(>=F 要证不等式转化变为:当1>x 时,)1()(F x F >,这只要证明: )(x g 在区间),1(+∞是增函数即可。
【解】设)()()(x f x g x F −=,即x x x x F ln 2132)(23−−=, 则x x x x F 12)(2
−−=′=x x x x )12)(1(2++− 当1>x 时,)(x F ′=x
x x x )12)(1(2++− 从而)(x F 在),1(∞+上为增函数,∴061)1()(>=
>F x F ∴当1>x 时 0)()(>−x f x g ,即)()(x g x f <,
故在区间),1(∞+上,函数)(x f 的图象在函数33
2)(x x g =的图象的下方。
【警示启迪】本题首先根据题意构造出一个函数(可以移项,使右边为零,将移项后的左式设为函数),并利用导数判断所设函数的单调性,再根据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要证的不等式。
读者也可
以设)()()(x g x f x F −=做一做,深刻体会其中的思想方法。
3、换元换元法法构造函数证明构造函数证明
【例3】(2007年,山东卷)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n,不等式3211)11ln(n
n n −>+ 都成立. 分析:本题是山东卷的第(II)问,从所证结构出发,只需令x n
=1,则问题转化为:当0>x 时,恒有32)1ln(x x x −>+成立,现构造函数)1ln()(23++−=x x x x h ,求导即可达到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