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 透视的基本知识 SS
透视的知识点
![透视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c2882d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0.png)
透视的知识点透视是绘画中极为重要的技巧之一,它可以使画面更加真实、立体、有深度感。
在建筑、科学等领域中,透视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透视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技巧,而是涉及到一系列的知识点和技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透视的知识点。
一、透视的基本原理透视的基本原理是指物体在接近或远离画家的视点时,其外形和位置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简言之,就是近大远小。
在透视中,我们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几种类型:1. 单点透视:在单点透视中,画家只需通过一个消失点来控制物体的透视关系。
常常用来表现一个道路或隧道的透视效果。
2. 双点透视:在双点透视中,画家需要使用两个消失点来控制物体的透视关系。
常常用来表现建筑物或道路的透视效果。
3. 三点透视:在三点透视中,画家需要使用三个消失点来控制物体的透视关系。
常常用来表现高空和立体建筑等透视效果。
二、透视的构图方法透视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构图方法,以下是一些构图方法的介绍:1. 调节视角:画家可以通过调节视角来改变物体的透视效果,比如说从地面往上看和从空中往下看,能够使得画面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2. 安排空间:画家需要善于利用画面内的空间来创造出透视效果。
比如说通过调节物体的大小和位置来使画面更加立体。
3. 创造纵深感:画家需要通过使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来创造出不同深度的空间感,这样才能使画面更加真实,逼真。
三、透视的实践技巧透视是一种技艺和能力,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
以下是一些实践技巧的介绍:1. 观察周围环境:画家应该经常观察周围的环境,学会发现物体的透视关系和空间感,这对于掌握透视技巧非常关键。
2. 掌握透视规律:画家需要详细了解透视的规律,了解不同消失点的位置和作用,善于运用这些规律来绘制画面。
3. 熟练运用工具:画家需要熟练掌握绘画工具,例如铅笔、彩笔、软笔等,将其发挥到极致,才能创造出真实的透视效果。
总结透视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它可以使画面更加真实、有深度感和立体感。
第一章_透视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_透视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abdcbe9524de518964b7d76.png)
第一章
透视的基本知识
视平线: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心 点:是视点在画面上的正投影,它必定落在视平线上。 视中线:是视点与心点的连线,它与画面垂直。 视 域:固定视点所见的范围,又称 视圈或视野;通常把视域看成一个圆 形;视角为 60度的视 视平线 画面 视域 域称正常视域。 心点
视线 视中线 基线
视点
基面
第一章
透视的基本知识
wl: wl: wl: wl: wl: wl: wl: wl:
二
原线、变线、灭点
原
变
线:与画面平行的线,不产生透视变化,只有近长远短、近 粗远细的变化。 (1)水平线:平行于画面,平行于地面。 (2)垂直线:平行于画面,垂直于地面。 (3)斜 线:平行于画面,斜角于地面。 线:与画面成一定角度的线,产生透视变化。实际相互平行 的线,由于透视变化而近宽远窄最终消失于一点。 (1)直角线:平行于地面并与画面成直角。 (2)成角线:平行于地面并与画面成斜角。 (3)近低远高的线:与画面、地面都不平行,近低远高。 (4)近高远低的线:与画面、地面都不平行,近高远低。
第一章
透视的基本知识
原线、变线、灭点
天点
近低远高线
左余点
右余点 视平线 成角线 近高体由于近大远小的 透视变化,渐渐缩小为 一点,这一点就称为灭 点(或消失点)。灭点 包括心点(主点)、余 点、天点、地点。 (1)心点:即主点,是与画面垂直的线的灭点。 (2)余点:视平线上除心点以外的点都称余点。在心点左 边的点叫左余点,在心点右边的点叫右余点。与视 中线(中视线)成45度角的线的灭点叫距点,也有 左右距点之分。 (3)天点:在视平线以上,是近低远高变线的灭点。 (4)地点:在视平线以下,是近高远低变线的灭点。
(绘画)透视学分类与基础知识
![(绘画)透视学分类与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83eafcf6c85ec3a87c2c5d4.png)
西方:发端于古希腊罗马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发 展
• 乔托 用透视和明暗来表现人物和景物 • 阿尔伯蒂 《绘画论》 • 弗朗西斯卡 《绘画透视学》 • 达·芬奇 《画论》
(绘画)透视学分类和基础知识
(绘画)透视学分类和基础知识
中国透视学的发展:
• 南北朝画家宗炳 《画山水叙》 • 北宋画家郭熙 《林泉高致》 •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 • 唐代诗人、画家王维 的《山水论》
(绘画)透视学分类 和基础知识
(绘画)透视学分类和基础知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概述 透视学基础知识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倾斜透视 曲线透视 人物透视
(绘画)透视学分类和基础知识
第一章 透视学概述
第一节 透视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透视、透视学、透视图 1、何谓“透视” “透视” 就是透过透明的介质看物体,并
(绘画)透视学分类和基础知识
中国传统绘画的远近法
1.多视点(多个视点观看景物,以表现宽大 的场景和丰富的情节内容) 定位转向、定向平移
(绘画)透视学分类和基础知识
(绘画)透视学分类和基础知识
(绘画)透视学分类和基础知识
中国传统绘画的远近法
2.高视高(观察点在高处微俯视和多视点的 方法表现前后景物,以表现不同时间的景物 和宽深的场面) 3.远视距
(绘画)透视学分类和基础知识
第四节 中西透视学的异同
一、中西透视学的相同点
①视觉规律都是一致的 ②绘画空间的表现方式是相同的 ③在造型上符合透视法则
(绘画)透视学分类和基础知识
二、中西透视学的不同点 西方透视学称焦点透视(一点透视)
用静止科学而又理性的眼光分析透视现象:单一 化、一个视点、一个视域、一条视平线、一组灭点, 视域空间是受限制的。强调事物的特殊性、具体性。 透视图或作品以再现现实为主,追求形似。
透视知识点
![透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58b96f1f61fb7360b4c6554.png)
(材料说明:本材料仅为我参照课件,针对老师强调的点、易错点,结合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整理概括所得,特别强调仅供同学们复习参考)第一部分:必背透视知识点1、把人眼视为投射中心时,空间几何元素在投影面上的中心投影被称为透视投影或者透视图。
简称透视或者焦点透视。
2、由视点、画面和物体构成的包括视觉和投影空间的整个透视投影关系。
其中的视点、画面、物体构成了透视关系的三个要素3、透视变化的条件:纵深关系(没有远近纵深关系,就没有透视。
)4、透视变化的规律:空间物体(直线)由于远近距离关系产生的透视变化规律有三种;物体大小的变化、直线方向的变化、平面方向的变化视向是视线的方向(投影的方向),即中视线的方向。
视向主要分平视、仰视、俯视三种。
5、定义:在视中线与基面(地面)平行的投影中,空间物体(直线)与基面平行、对画面垂直时形成的透视称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
6、作透视图的实质: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与长度的变化。
距点法、测点法(也称量点法)。
7、在透视投影中,凡视线平视,直线与基面平行,对画面成一定角度时的透视称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
8、与画面平行的光线(称平行光线),即侧面光线,和与画面相交的光线(称相交光线),即对面光线(逆光)和背面光线。
相交光线侧面光线分左侧光和右侧光;对面光线分正对面光、左侧对面光和右侧对面光;背面光线分正背面光、左侧背面光和右侧背面光。
9、注透视图中物体落影的消失规律是随着物体所在面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影灭点(光足)的位置要根据物体的所在面来确定。
10、在透视投影中,凡是直线(平面)与基面和画面都倾斜时形成的透视,称倾斜透视。
由于倾斜透视一般有三个消失点,故又称三点透视。
根据视向的变化的规律,倾斜透视可分为平视的倾斜透视和仰视与俯视的倾斜透视。
11、斜面透视又分为平行倾斜透视和余角倾斜透视。
其中,平行倾斜透视的消点是在其斜面底迹消点(心点)的垂直上方或下方,余角倾斜透视的消点是在其斜面底迹消点(余点)的垂直上方或下方。
简析透视基础知识PPT课件
![简析透视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dc32b91eb91a37f0115c76.png)
消失点
(6)原线 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都是原线,原线在透视方向和
分段比例上不发生变化,原来是水平看上去仍然是水平; 原来垂直,看去仍然垂直。在透视长度上是越远越短。
(7)变线 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都是变线,相互平行的变线,
都向同一个灭点集中。
原线
变线
原Hale Waihona Puke 变线原线与变线原线与变线
原线与变线
近大远小
近大远小
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
近实远虚
近实远虚
近实远虚
虚实、遮挡、前后、透视是表现画 面空间的主要手段。应遵循亮实暗虚、 近实远需的基本规律。
虚实:虚不是不画,而是处理得 明暗对比弱、层次少,概括地画。而 实的地方则清晰、明确、层次丰富。 用笔方面,比的侧锋虚,中锋实。擦 的效果虚,线条的效果实。
(8) 错误的消 失点
(9) 透视的类型
透视有三种: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
1、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 线上某一点消失. 2、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 线上某二点消失. 3、散点透视:散点透视也叫多点透视,即不同物体有 不同的消失点,这种透视法在中国画中比较常见.
透视的起源与发展
透视图
(4) 透视图
► 在平面的画 纸上把物体在空 间中的近大远小 的现象用几何作 图方法准确地表 现出来,称为透 视图。透视学为 我们提供了一种 增加空间纵深感 的方法,能更逼 真地表现物体的 空间体积。
透视图
(5) 中国传 统绘画中的 空间观念
中国有着优 久的绘画历史, 古代的画论中 曾论述过画风 景要注意“远 山无石、远树 无枝、远水无 波、远人无 目”、浓淡虚 实以及“三远 法”等纵深空 间的问题。
透视图基本知识课件
![透视图基本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5bb7bb2af90242a895e5e9.png)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
画面,指模型上的玻璃板,即研究透视的假设画面。 看景物时可扩展成很大的画面。
视圈,又称视域,即在画法上以60°视角发射的视线 转360°,在画面形成假设的视圈,是眼前看得最清 楚的范围。人距离画面远则视圈大,距离画面近则视 圈小。在透视作图时,应把图形画在视圈之内,超出 视圈所画的图形要变形。
这些形式不同的透视图,他们的使用情况以及 所采用的作图方法都不尽相同。
习惯上,可按透视图上灭点的多少来分类和命 名,也可根据画面、视点和形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来分类和命名。
不管怎么样分类和命名,透视图都分为三类: 即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
2.1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向) 与画面平行,宽度 方向的直线垂直于 画面所作的透视图 只有一个灭点,称 为一点透视(平行 透视)。
天点,是近低远高向上倾斜线段的消失点,在视平线上方 的直立灭线上。
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 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透视作图框架的形成
视向的划分及其属性
视距与视角
视距越远,视角越小, 视距越近,视角越大。
原线、变线和灭点
第一节 透视图基本知识
二、透视图的分类
当视点、画面和物体的相对位置不同时,物体 的透视形象将呈现不同的形状,从而产生了各种 形式的透视图。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
足点,指画者的立足点。 基面,指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画风景时即地面
。 基线,指画面与基面相交之平线。 视点,指画者的眼睛位置。 视距,画面与画者之间的距离。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
视平线,是在画面上假设的一条平线,它是通 过心点所作的一条水平线,因与眼睛等高,所 以称为视平线,它又是画面上下的分界线,眼 面垂直。俯视透视,如站在大楼顶上低头画画 的透视,称为俯视透视。假设的画面倾斜,视 心线必须与画面垂直。
透视基础
![透视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8bda051d0b4e767f5acfcea7.png)
④将验证正确的倾斜线向上延长至中线上,相交之点即天点。 ① 取景 画者距离景物越近,景物倾斜度越大; 画者距离景物越远,景物倾斜度越小,甚至看不清倾斜点; 所以,所选位置要合适。
②画出正中线,画者眼睛在那里,就把正中线画在那里,全幅画就 此条线为垂直线。
三、 三点透视
⑤平行上、下倾斜透视中,水平线仍然水平;成角上、下倾 斜透视中,原成角线仍然可以接成角透视来画,只不过原 来的余点已成天、地点性质,他们都不能画在画幅内,画 幅内不能出现视平线,出现视平线就又变成平面图了。
(二)内部 4.如果从立方体内部观察, 最多可以看到五个面。
一、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4、平行透视作画的步骤 (一)正方体的画法 画出视平线、心点、视点、左距点、右距点。
一、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画出平行面。从平行面的四个顶点向心点引连线。
一、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从一个顶点向相应的距点引连线,求出透视深度。 连线成图。
二、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二、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二、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3、平置正方形成角透视的原理: 平置正方形的透视,四边消失于两距点。 地位左右不同的透视变化:近角正对画者时透视左右对称, 远近两角都在视垂线上。在画左右两侧时,透视形里狭 长,远角向心偏斜。 地位高低不同的透视变化,比画者眼高时,越低越扁平,比 画者眼低时,越高越扁平。最后形成一水平线与视平线 重叠。 地位远近不同的透视变化,越远越小,比画者眼高时,越远 越低;比画者眼低时,越远越高,最后,接近视平线。
5、平行透视容易出现的问题
1、各种物体的消失点不统一。
2、应有透视变化的面设有透视变化。
一、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5、平行透视容易出现的问题
透视关系知识点总结大全
![透视关系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5842f4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1.png)
透视关系知识点总结大全透视关系是指在二维平面上,通过透视法将三维空间的物体表现在画面上的一种技巧。
透视关系的研究对于绘画、建筑和工程领域都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表现和理解三维空间中的物体。
下面将从基本概念、透视法的种类、透视关系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透视关系知识点的总结。
一、基本概念1.视点:视点是指观察者所站的位置,也可以理解为观察者的眼睛所在的位置。
视点的不同会对物体的透视关系产生影响,因此在绘画和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观察者的视点。
2.消失点:消失点是指在透视法中,在画面上通过水平线和观察者的视点确定的一些点,物体上的平行线在透视图中会汇聚到消失点上。
消失点的数量和位置取决于观察者的位置和平行线的方向。
3.透视图:透视法是一种利用消失点和视点将三维空间的物体表现在二维平面上的方法,通过透视法可以产生立体感的效果,使观察者能够感受到物体的深度和立体性。
二、透视法的种类1.一点透视:一点透视也称为单点透视,是指在画面上只有一个消失点的透视法。
一点透视适用于正对观察者的场景,例如正面的建筑物。
2.二点透视:二点透视是指在画面上有两个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的消失点的透视法。
二点透视适用于侧面的场景,例如侧面的建筑物或街道。
3.三点透视:三点透视是指在画面上有一个上方和两个下方的消失点的透视法。
三点透视适用于从下向上或从上向下观察的场景,例如俯视或仰视的建筑物或景物。
三、透视关系的应用1.绘画:在绘画中,透视法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可以帮助画家更准确地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关系。
通过掌握透视关系的知识,画家可以更好地创造出逼真的画面。
2.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透视法可以帮助建筑师更好地理解建筑物的空间结构和比例关系,从而设计出更具有立体感和美感的建筑作品。
3.工程制图:在工程制图中,透视法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准确地表现工程物体的空间结构和尺寸关系,为工程施工和制造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透视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和建模方法,对于绘画、建筑设计和工程制图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透视常识
![透视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de311048fe4733687e21aa33.png)
透视常识看物体时,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
我们就会有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的感觉。
这种现象叫透视。
透视一般可以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种。
透视的基本术语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
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
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透视的画法在素描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
素描时,大多是以对三个面所进行的观察方法来决定立方体的表现。
另外,利用面与面的分界线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体的深度,这就涉及到透视规律。
透视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成角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
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透视图中凡是变动了的线称变线,不变的线称原线,要记住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规律。
前面所讲的立方体透视图法适用全部物体,本节就说明一下圆及圆柱体透视,分解如下:如图(一)为正圆,A=B,a=b。
图(二)为圆的透视图,视觉上A=B,但a圆柱体透视:和前面的圆相比较,里面的圆当然是被缩小了,但仍然是完全的相似形。
两个椭圆是平行的面,但里面的那个被缩小了,此时,椭圆的长轴(未绘)与长方体的边不平行。
透视作用知识点总结
![透视作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5cfda4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13.png)
透视作用知识点总结透视作用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点透视、二点透视、三点透视、空间体积和深度、透视变形、透视投影、透视规律及透视技巧等。
首先,一点透视是指在一张画面上只有一个透视点,能够创造出一种线性的、平面的视觉效果。
在一点透视中,物体的远近大小是依靠透视点来确定的。
画家通过透视点将远处的物体缩小,近处的物体放大,使整个画面看起来更逼真。
其次,二点透视是指在一张画面上有两个透视点,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在二点透视中,画家可以更加灵活地表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形状。
通过使用两个透视点,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和丰富。
再次,三点透视是指在一张画面上有三个透视点,能够创造出更加复杂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在三点透视中,画家可以更加自由地表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形状。
通过使用三个透视点,可以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立体和丰富。
除了以上的基本透视知识点之外,还有一些关于空间体积和深度、透视变形、透视投影、透视规律及透视技巧等方面的知识点也非常重要。
空间体积和深度是指画面中各物体的大小与远近之间的互相关系。
在透视绘画中,画家需要通过线条、色彩和光影等来创造出物体的远近大小感,使画面看起来更加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透视变形是指在透视绘画中由于观察角度和透视关系的影响而造成的物体形状和大小的变化。
画家需要注意透视变形对画面的影响,并通过掌握透视知识和技巧来避免或利用这种变形,使画面更加真实和有吸引力。
透视投影是指在透视绘画中画家通过透视点将物体的各个部分投射到画面上的过程。
画家需要通过掌握透视知识和技巧来正确地进行透视投影,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立体感。
透视规律是指在透视绘画中一些普遍的透视现象和规律,如大的物体看起来比小的物体远、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比近处的物体小等。
画家需要通过掌握透视规律来更好地表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形状,使画面更加真实和有吸引力。
透视技巧是指在绘画过程中画家通过掌握透视知识和技巧来更好地表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形状。
大一设计透视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设计透视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539af8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1.png)
大一设计透视学知识点总结透视学是设计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通过透视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使作品更具立体感。
下面是大一设计透视学的知识点总结。
一、透视的基本原理透视是通过画面中的视点、目标物体以及画面平面来确定线条、形状和位置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近大远小、视点和目标物体的关系、视线关系等。
二、透视的基本要素透视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视点、视线、目标物体、画面平面、消失点等。
视点是观察者所站的位置,视线是从视点出发延伸到目标物体上的线,目标物体是被观察的对象,画面平面是观察者所看到的画面,消失点是线条在无限远处相交的点。
三、透视的基本方法在透视学中,有三种基本的透视方法:一点透视法、两点透视法和三点透视法。
一点透视法适用于正对观察的物体;两点透视法适用于正对观察物体的一侧;三点透视法适用于斜视观察的物体。
四、透视的构图技巧在进行透视构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构图技巧。
首先是合理运用透视线条,通过线条的走势来表现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其次是掌握透视的比例关系,通过近大远小的原则来确定物体在画面中的大小和位置。
另外还要注意透视点的运用,通过透视点的位置来调整构图的整体效果。
五、透视的实践应用透视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它在设计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透视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表达建筑物的空间感;在产品设计中,透视可以使产品更具立体感和空间感;在插画设计中,透视可以使插画更加生动和有层次感。
六、透视学的发展历程透视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从最早的线性透视到现代的多点透视,透视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方法。
了解透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透视的原理和方法。
总结: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一设计透视学的基本知识点。
透视学作为设计专业中的重要学科,对于我们的设计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希望通过对透视学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运用透视的原理和方法,创作出更出色的设计作品。
1透视的基本知识
![1透视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d6fb7d789eb172ded63b753.png)
V
a h x
基面H
A° h s′ 0 a° s
S
视高
站点
视平面
画面V
基线OX
H(基面):放置物体的水平面或绘有物体平面图的投影面。
V(画面):透视图所在的投影面,一般选用垂直基面的铅垂面。 OX(基线):H面与V面的交线。 S(视点):眼睛所在的位置,相当于中心投影法中的投影中心。 s’(主点):视点S在画面V上的正投影。
•
3.不反映实形:透视图有近大远小等透视 变形,一般不反映形体的真实尺度,不便于标注 尺寸,故这种图样不作为正式施工的依据,而 正投影图却能准确反映形体的三维尺度,作为 施工图使用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都是 正投影图。
概念:将物体用中心投影的方法投影到某一
投影面(画面)上而得到的图称为透视图
s(站点):视点S在基面H上的正投影。
Ss’(视距):视点到画面V的距离。 Ss(视高):视பைடு நூலகம்到基面H的距离。
h-h(视平线):视平面(过视点S所作的水平面H1)与画面的交线, 该线平行于基线(OX),与基线的距离等于视高。 SA(视线):空间任意点A与视点的连线。
透视常用术语
A
空间点 主点
基投影 基透视 视线 视点 视平线 点的透视
透视的基本知识
1 概述 2 常用术语
1 概述
•
透视图形象直观,既符合人们的视觉印象, 又能将设计师构思的方案比较真实地预现,故 一直是建筑设计人员用来表达设计意念,推敲 设计构思的重要手段。透视图绘制的方法很多, 目前较常用的有计算机绘制的三维效果图、徒 手草图、以及严格按照透视作图原理,利用尺 规绘制的透视图。这三种透视作图方法都必须 符合透视投影原理。
透视图的特点
三点透视知识点总结
![三点透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60aa34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2.png)
三点透视知识点总结一、透视的基本原理1.1 透视的定义透视是一种在平面上表现三维物体的艺术手法。
它利用视觉原理,通过绘画技巧在二维平面上再现出三维空间的错觉。
透视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准确地表现出三维物体的远近、大小和形状,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活。
1.2 透视的类型在绘画中,透视通常分为单点透视、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其中,单点透视是最简单的一种透视方法,通过一个消失点将物体的远近、大小和形状表现出来。
而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则分别利用两个消失点和三个消失点来表现画面中的立体空间。
1.3 透视的原理透视的原理是建立在观察到的现实场景和视觉规律的基础上的。
在人类的日常观察中,离观察者越远的物体看起来越小,而离观察者越近的物体看起来越大。
透视正是利用了这种视觉规律,通过透视点将画面中的实际景象再现在平面上,使画面更具有深度感。
1.4 透视的应用透视广泛应用于绘画、建筑设计和影视制作等领域。
在绘画中,艺术家可以通过透视技巧来表现出建筑物、风景和人物的立体感;在建筑设计中,工程师可以利用透视来绘制建筑的立体结构图;在影视制作中,导演可以通过透视来呈现出逼真的虚拟场景。
二、透视的基本要素2.1 消失点消失点是透视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通常是在画面中指定的一个点,用来表示物体远离观察者时在视线上看起来趋于无限远的点。
在单点透视中,只需要一个消失点,而在双点和三点透视中,则需要两个和三个消失点来表现出不同的透视效果。
2.2 视线视线是观察者看到景物时所发出的视觉线条。
在透视中,观察者的位置和视线的方向决定了透视的效果。
比如,在双点透视中,观察者的位置和视线的角度会影响到两个消失点的位置和方向。
2.3 主体与辅助线在进行透视绘画时,主体和辅助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辅助线是用来确定物体的远近、大小和形状的线条,通过它们可以把物体的立体感表现得更加准确。
而主体则是绘画中的主角,是需要通过透视技巧来表现出来的物体,可以是建筑、人物或风景等。
透视知识点总结
![透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606d75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a.png)
透视知识点总结一、透视的基本原理透视是一种通过观察客观事物的外在表象去深入分析其规律和本质的认识方法。
透视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和发展规律,从而洞察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
透视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事物的内在联系透视认为事物的表层现象和外在表象是其内在联系的表现。
分析事物的外在现象不能满足对事物认识的要求,必须深入事物的内在联系,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
2. 规律性的揭示透视认为事物的表象和表现形式都蕴含着一定的规律性。
通过透视可以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性,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
3. 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把握透视的目的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规律。
通过透视可以深入剖析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事物的根本特征和基本规律。
二、透视的应用领域透视是一种认识方法,应用广泛。
透视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哲学思考等方面。
1. 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透视是分析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透视可以深入剖析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特征,从而推动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2. 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透视能够帮助人们认识社会运行的规律性和本质属性,为社会管理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 哲学思考在哲学思考中,透视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
通过透视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从而深刻理解世界的运行和发展。
三、透视的实践方法透视是一种认识方法,也是一种实践方法。
透视的实践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深入观察深入观察事物的外在表象,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为透视提供基本材料。
2. 综合分析综合分析事物的各个方面,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从而对事物进行深入剖析。
3. 辩证思维运用辩证思维分析事物的矛盾和运动规律,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
四、透视的意义和价值透视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透视对于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透视可以深入剖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透视基础知识
![透视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e0e138a71fe910ef12df86a.png)
图像转换成正立图像。如果我们在眼前假定一个平面或放
置一透明平面,以此来截获物体反射到眼球内的光线,就
会得到与实物一致的图像,这个假定平面,也就是我们平
时画 画的画面 (图
图
图
实际上这就是照相机、摄像机的工作原理,我们在中 学学习物理时,其光学原理就是这样,只是把眼球水晶体 换成了凸透镜而已。
把不同距离的物体反射到人眼睛的光线,通过假定 画面来截获,然后将所有截获的交点,依样连接起来,这 样就完成了透视图。
余点 :位 于视 平线上 心点 两旁与 画面 成任 意角
度(除 及 外,因为 。为距点, 。为心点)
水平线段的消失点,也是成角透视的消失点。(图
第 8 页
图
天 点( :是近低远高向上倾斜线段的消失点,
在视平线上方的直立灭线上。(图
地 点( :是近高远低向下倾斜线段的消失点,
在视平线下方的直立灭线上。(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视学。 年他的透视学著作《圆规和直尺测量法》出
版,书中提出一种分格画法,试图以平行透视正方形网格
作精确的余角透视图,把几何学运用到造型艺术中去,使
透 视 学 得 到 了 理 论 上 的 发 展。其 作 图 法 史 称 丢 勒 法(。图
、图 、图
为该书的插图,是丢勒用版画的
形式来记录阿尔伯蒂和达 芬奇所谈过的写生方法,同时
第 6 页
正是由于中西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中国画始终 未与真正意义上的透视结缘。
第二节 透视的产生
因为有了光我们才得以看到自然界中的一切,这个
过程就是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并通过眼球内水晶体把光线反
射到我们眼内视网膜上而形成图像(图
。我 们 把 光
透视知识点
![透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a907d9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c.png)
透视知识点(材料说明:本材料仅为我参照课件,针对老师强调的点、易错点,结合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整理概括所得,特别强调仅供同学们复习参考)第一部分:必背透视知识点1、把人眼视为投射中心时,空间几何元素在投影面上的中心投影被称为透视投影或者透视图。
简称透视或者焦点透视。
2、由视点、画面和物体构成的包括视觉和投影空间的整个透视投影关系。
其中的视点、画面、物体构成了透视关系的三个要素3、透视变化的条件:纵深关系(没有远近纵深关系,就没有透视。
)4、透视变化的规律:空间物体(直线)由于远近距离关系产生的透视变化规律有三种;物体大小的变化、直线方向的变化、平面方向的变化视向是视线的方向(投影的方向),即中视线的方向。
视向主要分平视、仰视、俯视三种。
5、定义:在视中线与基面(地面)平行的投影中,空间物体(直线)与基面平行、对画面垂直时形成的透视称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
6、作透视图的实质: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与长度的变化。
距点法、测点法(也称量点法)。
7、在透视投影中,凡视线平视,直线与基面平行,对画面成一定角度时的透视称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
8、与画面平行的光线(称平行光线),即侧面光线,和与画面相交的光线(称相交光线),即对面光线(逆光)和背面光线。
相交光线侧面光线分左侧光和右侧光;对面光线分正对面光、左侧对面光和右侧对面光;背面光线分正背面光、左侧背面光和右侧背面光。
9、注透视图中物体落影的消失规律是随着物体所在面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影灭点(光足)的位置要根据物体的所在面来确定。
10、在透视投影中,凡是直线(平面)与基面和画面都倾斜时形成的透视,称倾斜透视。
由于倾斜透视一般有三个消失点,故又称三点透视。
根据视向的变化的规律,倾斜透视可分为平视的倾斜透视和仰视与俯视的倾斜透视。
11、斜面透视又分为平行倾斜透视和余角倾斜透视。
其中,平行倾斜透视的消点是在其斜面底迹消点(心点)的垂直上方或下方,余角倾斜透视的消点是在其斜面底迹消点(余点)的垂直上方或下方。
第二节透视
![第二节透视](https://img.taocdn.com/s3/m/6cfd9d127cd184254a353503.png)
绘画与创意
第一章
第二节
素
描
透视基础知识
第二节 透视基础知识
一、透视概述:
我们看同样的物体,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会有近大 远小、形状有变的感觉。例如一开一闭的两扇窗,看起来就明 显不一样,这种现象叫透视现象。
第二节 透视基础知识
二、透视相关术语: ●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
水平线。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主点(心点):
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 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 交的一个点 ●消失点:方形物体 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 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 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视中线
第二节 透视基础知识
三、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又称为 一点透视。平行六面 体(正立方体)的正 面与画面平行,平行 六面体最少只看见一 个面,最多看见三个 面,与画面成直角的 线都消失于心点
第二节 透视基础知识
课后作业: 要求: 1.画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示意图,要求 标注出视平线、心点、消失点的位置。(8K作业 纸)
注意:能看到的线用实线表现,不能看到的面用虚线表现,可以 借助尺子来画。
四、成角透视:
●规律:当平行六面体的一个角对着我们的时候,两个消失点
到视点的距离是一样的。慢慢转动物体,一个消失点渐渐靠近 视点,而另一个消失点确离主点越来越远了
第二节 透视基础知识
四、成角透视:
思考:观察上图事物,说说成角透视与平行透视有什么区别?
第二节 透视基础知识
五、圆面透视:
正方形放平会成 为梯形;圆形放平就 变成椭圆形 椭圆形的最短直 径从垂直方向将圆面 分为完全相等的两个 部分。椭圆形的最长 直径则从水平方向把 圆面分成不相同的两 个部分 ●规律:近的部分略 大,远的部分略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你可以移动框 架来改变构图。 移动框架离要 画的物体越近, 玻璃片上所见 到的对象就越 大。反之亦然
▪ 在玻璃上作画, 除了画的逼真外, 还可以帮助你调 整人物肖像的姿 势与角度。
三、*地平线 (HL) ▪ 画家在作画时首先要确定的线条就是地平线(HL) 。这条线即
▪ 低视点 ▪ 在这幅画中,画家采用了非常低的视点,地平线也比孩子们
的低得多。所形成的画面看上去与前两个大不相同。孩子们 变得尤为独立与突出,画面上有一种孩子们在指挥或者控制 场景的感觉。
▪ 确定地平线/视平线 你并不会总能看到地 平线,例如,它也许 被一面墙或一座山遮 住了。
▪ 右图是确定地平线的 两种方法:一是在你 面前没有任何物体可 以做标记。二是有物 体可作标记。
▪ 常规的直线透视作品没有像在左边照片中所看到的那种失 真变形的现象,因为所描绘的对象总是被纳入60度角的视 锥之内。
▪ 超视域效果 ▪ 这是一幅直线 透视绘画,但是 在边缘上,图像 开始稍有弯曲。
画家采取超视 域的透视构图, 使原本狭小的门 厅过道变得充实 起来。
▪ 画家试图表现在他的视角以外左右所见到的物象。沙发和柜子实际上是 和桌子平行的,在一些典型的透视图中,沙发的背面和桌子的边棱,他 们都是与地板成直角,应当沿着同一水平线画。而在这里,它们相互成 角,因为那是你实际所见到的样子。
八、视距(VD) 即画面与画者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视点与心点的垂直距离。
▪ 作画时应与物体保 持两倍至两倍以上 的距离,以物体高 或宽的最长者为准, 才能保证从一个固 定位置看到物体的 全部。
▪ 画透视图必须在60 度视角的视圈之内, 画出来的形状才合 于透视的感觉,超 出这视图以外就变 成不合理的畸形状 态了。画家可以前 进或后退来调整视 圈范围,却不可用 转动头颈的方法来 扩大眼界。
▪ 这一局部图表明在超出 视角范围的任何弯形之 前的直线透视图法
▪ 这幅简单的速写 采取的是一个非 常广阔的视角。 它不可能用常规 的直线透视图法 画,因为这里的 视锥太宽阔,但 是,它却可以表 明,一幅采取如 此宽阔视角的画 能产生一种包罗 万象的真实感。
▪ 这幅极小的习作表现的是通过汽车挡风玻璃取自同 一地点的更为常规的风景。再大一点的素描中,可 以在女孩右肘上方看到这所教堂。
▪透视学第2讲透视的基本知识 ppt课 件
▪ 为了避免失真变 形,应当把我们 想要画的景物纳 入60度视角以内。
▪ 如果头部不动,固定视点,你的视觉仅能摄取部分景物,或某一特定部 位的景物。直线透视法的目的是要在一个角度内或者在三维之间,在视 锥达到60度角的时候,能出现完好的物像。在这个区域范围内的任何所 见物都会以原形表现出来。画高层建筑物时,尤其需要注意站点的位置。 站点应有足够远的地点,以保证站点高度是在视锥线之内。
为天空与海洋相交的线。了解此线在画中的位置是十分重要 的,即使是被山丘或者建筑遮挡住,也应知道它的位置。尽 管地球是曲线型的,但我们所画的永远是它的极小的一段, 所以画中的地平线应水远是直线。
▪ 地平线的位置是我们置身的所在决定的。如果我们保持眼睛 向前平视的状态,那么我们会发现——见下页
▪ 从峭壁上眺望 ▪ 如果从高处峭壁上水平眺
望,会看到比在海平面上 所看到的地表物景多得多。
▪ 从海滩上眺望 ▪ 在这里如果你站在大海边
的沙滩上眺望,地平线就 会降低。与上图相比,你 会观察到更多的天空景色。
四、*视平线(EL) ▪ 通常情况下,视平线(EL)和地平线是同一条线。 ▪ 它是由心点(见六)向左右延伸的一条水平线。
*画面上只能有一根地平线(视平线)。随着画者所站位置高 低的不同而呈现以下现象。
▪ 视平线并非专限于地面上的横线,如果我们从高处往下看 (俯视)或从低处住高处看(仰视),此时都不与地平线重合, 这时应设一条与眼睛相平行的线。
五、*视点(E) 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六、*心点(CV) 又称主点,是视点正对(垂直)于视平线上的一个点,也是平 行透视的消失点。
七、中视线(CLV) 即视线的垂直方向线,视点垂直于画面的连线。它也是视 域(视锥)的中轴线。
▪ 圆圈内是60度视域以 内的方形,圆圈以外 是超出视域以外的方 形,可以看出人们常 利用这一现象进行超 视域作图,以表现建 筑物内部或外形宽阔、 高大的视觉效果。
二、*画面(PP)
透视学中为了解决把一切立体的形象都纳在一平面上来。 画面可以想象成一块玻璃片,从对象发出的光线透过玻璃片进 入视觉。当你用透视法绘画时,画布上所画的与从透明玻璃片 表面透过来的对象看上去是一致的。如果在玻璃片上照透视过 来的对象轮廓画上儿笔,你就会发现线透视画法的一些基本原 理。
▪ EL/HL位置 对画面主题 的影响
▪ 正常视点 ▪ 画家的视平线大概与画中孩子的视平线相吻合。这种效果使
得观者加入孩子的行列,观者的视着的画家比画中的孩子们高,所以视平线也
比孩子们的高。较高的地平线意味着观者能看到更广阔的海 滩,而孩子们看上去却又小又弱。此时的画家是旁观者而不 是参与者。
▪ 注:人眼与物体之间假定有一件透明的平面叫做“画面”。它 必须是垂直于地面或必须与画者视中线即注意方向的视线垂直 (与画者的脸面平行)。画面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非常 重要,透视学所要解决的一切问题都是先在这个画面上进行研 究的。
▪ 我们可以将 理论的画面 具象化以加 深理解。
▪ 准备一块带 框的玻璃, 一定要牢稳 地放在桌面 上。画笔可 用彩色毡头 笔、墨水、 画笔或多用 途铅笔。
九、地面/基面(GP) 通常指地表面,是物体所在 的平面。地面可水平延伸。
十、基线(GL) 表示的是画面与地面相交的 一条线。
十一、站点或停点(SP) 通常指画家所在地面上的位 置。是视点在地面上的垂直 投影点,也叫视足。
十二、视高(VH) 视点与站点的距离,视高决 定着视平线的上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