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培优系列练习1苏科版

合集下载

【苏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级上册 期末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级上册 期末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级上册期末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如图,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相同的重0.5 N重的钩码若干个。

(1)如图A所示,实验前,杠杆左侧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图B中杠杆平衡了,若在杠杆左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向______(选填“左”或”右”)倾斜;(3)甲同学通过对一组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C的实验,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5 cm,每个钩码重0.5 N,当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乙同学发现,动力×动力臂_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阻力×阻力臂。

实验C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甲同学结论是错误的。

【答案】右右等于能【解析】【分析】【详解】(1)[1]图A中,杠杆左侧下沉,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2]在图B中,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3G⋅2F=2G⋅3L在左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则左右两边分别变成4G⋅2F,3G⋅3L而4G⋅2F<3G⋅3L所以杠杆向右倾斜。

(3)[3][4]由图C知,此时4×0.5N×3×0.5cm=3N×12×4×0.5cm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而此时,动力臂并不等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所以能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

2.小红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找来一个量程为5N 的弹簧测力计和若干个重均为0.5N 的钩码,实验前测得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 。

【苏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级上册 期末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级上册 期末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级上册期末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如图,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相同的重0.5 N重的钩码若干个。

(1)如图A所示,实验前,杠杆左侧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图B中杠杆平衡了,若在杠杆左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向______(选填“左”或”右”)倾斜;(3)甲同学通过对一组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C的实验,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5 cm,每个钩码重0.5 N,当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乙同学发现,动力×动力臂_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阻力×阻力臂。

实验C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甲同学结论是错误的。

【答案】右右等于能【解析】【分析】【详解】(1)[1]图A中,杠杆左侧下沉,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2]在图B中,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3G⋅2F=2G⋅3L在左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则左右两边分别变成4G⋅2F,3G⋅3L而4G⋅2F<3G⋅3L所以杠杆向右倾斜。

(3)[3][4]由图C知,此时4×0.5N×3×0.5cm=3N×12×4×0.5cm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而此时,动力臂并不等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所以能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

2.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滑轮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次数 物体的重力G /N 物体被提升高度h /m 拉力F /N 绳端移动的距离s /m 机械效率η 1 2 0.1 1.0 0.3 66.7% 2 3 0.1 1.4 0.3 71.4% 3 4 0.1 1.8 0.3 74.1%420.11.50.2(1)表格内的第4次实验中应补充的数据是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 期末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 期末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小刚想粗略地测算自己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时的功率,如图所示。

(1)需要的测量工具:体重计、刻度尺、______。

(2)请帮他设计实验步骤:______(3)小刚采用了合适的方法记录数据,请帮他在空格处补上相应的数据。

(取g=10N/kg)重心上升高度h/m 质量m/kg拉一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W/J拉上去的次数时间t/s功率P/W0.460______510______【答案】秒表使用体重计测量小刚的体重;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引体向上下鄂上升的高度;用秒表测量连续5次引体向上动作需要的时间;计算出小刚做引体向上运动时的功率240 120【解析】【分析】【详解】(1)[1]要测量功率需要测量时间,实验器材还需要秒表。

(2)[2]使用体重计测量小刚的体重;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引体向上下鄂上升的高度;用秒表测量连续5次引体向上动作需要的时间;计算出小刚做引体向上运动时的功率。

(3)[3]小刚的体重为G=mg=60kg×10N/kg=600N做一次引体向上小刚做功为W=Gh=600N×0.4m=240J[4]小刚做的总功为W总=5W=5×240J=1200J小刚做引体向上的功率总1200J120W 10sWPt===2.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 实验前,杠杆右端偏高,应将两端的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_______位置平衡;(2) 杠杆平衡后,在左侧挂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1N,在右端竖直向下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如图所示。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______N(弹簧测力计自重不计);(3) 当弹簧测力计处于图中的虚线位置时,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等于F,应将钩码向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适当的距离;(4) 小华想到若铁架台不是在水平桌面上,而是在略微倾斜的桌面上是否影响实验呢?经小组分析不在水平桌面上_______ (填“影响”或“不影响”)实验过程。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期末精选测试卷培优测试卷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期末精选测试卷培优测试卷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期末精选测试卷培优测试卷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小红利用刻度均匀的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同时方便___________;(2)杠杆平衡后,小明在左右两侧分别挂上如图乙所示的钩码,杠杆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增加钩码且不改变钩码悬挂点位置的前提下为了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只需将____________即可;(3)为获得更多组数据,他们取下右侧钩码,小明和小红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小明的方案如图丙所示,小红的方案如图丁所示。

你认为__________(“小明”或“小红”)的方案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拓展)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后,小明又利用杠杆测量了石块的密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石块悬挂在杠杆左侧,通过调节细线长度使石块缓慢浸没在下方裝满水的溢水杯中(未触底),同时用质量忽略不计的薄塑料桶接住溢出的水;②将薄塑料桶悬挂在杠杆右侧,调节塑料桶的悬挂位置,使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如图所示;③测量出AB两悬挂点距支点O的距离分别为10m和15cm,则石块密度为___________kg/m3。

【答案】平衡测量力臂左侧的钩码去掉一个小明排除测力计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5×103【解析】【分析】 【详解】(1)[1]杠杆静止时,无论杆身是否水平,都为杠杆的平衡状态。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力臂和杆身重合,可以方便测量力臂的大小。

(2)[3]在乙图中,杠杆左右两侧所挂钩码的重力可分别视为动力和阻力,两侧钩码的悬挂点可分别视为动力臂和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1122Fl F l =可知,只需将左侧的钩码去掉一个即可满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期末精选测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期末精选测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期末精选测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小苗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进行“探究杜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已知纡个钩码重0.5N。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半衡。

(2)在图甲中的A点悬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仍保持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_______个钩码。

(3)如图乙所示,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弾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的拉力为__________N;若在C点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右 3 1.5 变大【解析】【分析】【详解】(1)[1]杠杆在使用前左端下沉,说明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2]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A L A=F B L B,得4G×3L=F B×4L解得F B=3G即需在B点处挂3个钩码。

(3)[3]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的拉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A L A=F C L C,得4G×3L=F C×4L解得F C=3G=3×0.5N=1.5N[4]如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减小,动力要增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才能使杠杆仍然水平平衡。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两侧的螺母同时向_____(2)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果在杠杆两侧各去掉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将______(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单元培优测试卷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单元培优测试卷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电路初探单元培优测试卷一、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电路初探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进一步探究电容器是电气设备中的重要元件,是储存电荷的装置。

通常简称其容纳电荷的本领为电容,用字母C表示,单位为法拉,用字母F表示。

两个相距很近又彼此绝缘的平行金属板形成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在电路中用表示。

(1)如图,闭合开关,电容的两个极板将带等量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叫电容器充电。

充电过程中,经过开关的电流方向是______(选填“从A到B”或“从B到A”)。

改变电源电压,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也发生改变,实验数据如下表。

电压U/V282电荷量Q/C4×10-36×10-32×10-35×10-3电容C/F2×10-30.75×10-31×10-32×10-3(2)分析数据可知,电容C与电容器两端电压U及电荷量Q的关系式为:C=______。

(3)请把表格补充完整______。

(4)电容的大小不是由带电量或电压决定的,常见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式为SCdε=(ε是一个常数,S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距离)。

多电容器串联时,121111=nC C C C++…,(C表示总电容,C1、C2.……C n表示各电容器的电容)。

现有两个极板面积分别为S1、S2,极板间的距离分别为d1、d2的平行板电容器串联接到电压为U的电源上,则总电容C=______,总共能够储存的电荷量为______。

【答案】B到AQCU= 2.5V 121221S SS d S dε+121221S Sd dUS Sε+【解析】【分析】【详解】(1)[1]充电过程中负电荷从A运动到B,正电荷从B运动到A,则根据电流方向的规定,经过开关的电流方向为B到A。

(2)[2]由表中数据可知3-3210F 2V 410C -⨯⨯=⨯3-30.7510F 8V 610C -⨯⨯=⨯3-3110F 2V 210C -⨯⨯=⨯即Q CU =则Q C U =(3)[3]根据上题所得公式Q U C=,将表中数据带入可得 33510C 2.5V 210FQ U C --⨯===⨯ (4)[4][5]现有两个极板面积分别为S 1、S 2,极板间的距离分别为d 1、d 2的平行板电容器串联接到电压为U 的电源上,电容决定式为S C d ε=则 111S C d ε= 222S C d ε=因为多电容器串联时 121111=nC C C C ++… 则12111=C C C + 带入12C C 、可得121221S S C S d S d ε=+则总共能够储存的电量为 121221US S S d C S d Q U ε+==2.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中:(1)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灯L1两端的电压为_____V;(2)某同学在测量了灯L1两端的电压后,断开开关,然后将AE导线的A端松开,接到D接线柱上,测量灯L2两端的电压,这一做法存在的问题是_____;(3)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L1发光,L2不发光。

【苏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级上册 期末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

【苏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级上册 期末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

【苏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级上册期末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小明想测量常见的两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1)他先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次数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测力计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率η140.1 1.80.3260.1 2.40.383% 340.1 1.40.557% 440.2 1.4 1.057%①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②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保留整数),第4次实验是用____图做的(选填“a”、“b”或“c”);③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2)接着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O为支点(支点处的摩擦不计)。

①他先将2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F1,机械效率为η1;②然后他将这2只钩码悬挂在C 点,在A 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 点上升高度与第一次相同,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2将____ (选填 “>”“=”或“<”) F 1; [拓展]对比杠杆实验的第①②两步,判断第②步中杠杆的机械效率η2如何变化并说明理由_________。

【答案】匀速 74% c 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小 > 见详解 【解析】 【分析】 【详解】(1)[1]测绳端拉力F 时, 应尽量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4N 0.1m100%100%100%74%1.8N 0.3mW Gh W Fs η⨯=⨯=⨯=⨯=⨯有用总 [3]第4次实验,钩码上升的高度为0.2m ,测力计移动距离为1.0m 。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 期末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 期末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某同学在河边玩耍时捡到一块石头:(1)将木杆的中点O悬挂于线的下端,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消除_____对杆平衡的影响;(2)将左端A与弹簧测力计相连,用细线把石头挂于OA的中点C,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提起A端,使杆保持水平,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拉力大小为_____N;将石头浸没于装有水的玻璃杯中且不与杯子接触,保持杆水平,记下弹簧测力计此时示数为2.7N;(3)通过计算,浸没后石头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N,石头的密度为_____kg/m3(已知ρ水=1.0×103kg/m3);(4)若上述(2)步骤中,只是杆未保持水平,则测量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杠杆自重 4.2 3 2.8×103不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固体密度的测量。

【详解】(1)[1]将木杆的中点O悬挂于线的下端,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消除杠杆自重对杆平衡的影响。

(2)[2]如图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所以拉力大小为4.2N。

(3)[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C是OA的中点,可得122112F LF L==解得G=F1=2F2= 2×4.2N=8.4N而石头的质量8.4N=0.84kg10N/kgGmg==石石头浸没于装有水的玻璃杯中且不与杯子接触,保持杠杆水平,弹簧测力计此时示数为2.7N,再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出此时石头对C点的拉力为5.4N,则浸没后石头受到的浮力大小F 浮=G ﹣F =8.4N ﹣5.4N =3N[4]又F 浮=ρ液gV 排,所以43333N ==310m 1.010kg/m 10N/kgF V V g ρ-==⨯⨯⨯浮石排液 所以石块的密度 33430.84kg =2.810kg/m 310m m V ρ-==⨯⨯石石石 (4)[5]若上述(2)步骤中,只是杠杆未保持水平,虽然力的作用线不在杠杆上,但是两个力的力的作用线的比值是不变的,所以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单元培优测试卷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单元培优测试卷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欧姆定律单元培优测试卷一、初三物理第十四章欧姆定律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欣欣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恒为 4.5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三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两只滑动变阻器(甲“10Ω 2A”、乙“20Ω 1A”),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甲电路的连接;(_____________)(2)实验中欣欣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两电表的指针始终处于图乙所示的状态,则电路故障可能是_______;(3)排除故障后,多次改变 R的阻值,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I-R图像,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4)在上述实验中,欣欣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为了完成实验,他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______ 端移动(选填“A”或“B”),使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______V;(5)当欣欣改用15Ω的电阻继续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实验要求的值,则欣欣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______(选填“甲”或“乙”),如果串一个定值电阻就能完成实验,那么这个定值电阻的范围是________;(6)除了更换滑动变阻器的方案以外,欣欣想到原有器材不变,调整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也可以完成实验,他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范围是________。

【答案】定值电阻断路在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A 2.5 甲2~12Ω 2.7V∼3V【解析】【分析】【详解】(1)[1]将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的两端,如图所示;(2)[2]乙图中,左表为电压表,示数满偏,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右边为电流表示为0,说明电路断路或总电阻很大,由此可知,与电压表并联的定值电阻断路了。

(3)[3]由图丙所示图象可知: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值的乘积为2.5保持不变,是一个定值,这说明:在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单元培优测试卷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单元培优测试卷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单元培优测试卷一、初三物理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 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中,小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进行了实验,其中电源电压保持6V 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 ,小灯泡的灯丝电阻大约10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 1A”.(1)请用铅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答题纸上将图甲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连线不得交叉)____.(2)小华实验中,移动滑片P 到某处,发现电压表的示数为3V ,为了能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他将滑片P 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滑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3.8V 时,观察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3)小华想: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时,通过它的电流________,它两端电压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它消耗的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呢____?【答案】 左 0.4A 1.52W 变小 变大 先增大在减小【解析】【分析】【详解】(1)灯泡的额定电流: 3.8=0.3810P V I A U W==,因此电流表选择0~0.6A 的量程;用线把电流表0.6A 的接线柱、灯泡以及滑动变阻器上面任一接线柱连起来即可:(2)电压表测灯泡电压,要测灯泡的额定功率,使灯泡两端电压为3.8V,使电压表的示数由3V增大到3.8V,要使灯泡电压增大,需要电流增大,总电阻减小,滑动变阻器电阻减小,滑片向左端移动.电流表选择0~0.6A量程,每一个大格代表0.2A,每一个小格代表0.02A,电流为0.4A,则灯泡的额定功率: 3.80.4 1.52P UI V A W==⨯=;(3)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时,通过它的电流变小,电路总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阻分压规律可知,它两端的电压变大,设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为R,电路电流=UIR R+,则根据P滑=I2可知:22222000()100220U U R URR R R R R R RR⨯==Ω+++++Ω;又因为R的变化范围是0~20Ω,所以所以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它消耗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当R滑=10Ω时消耗的功率最大).【点睛】点评:本题涉及电压表的读数、滑动变阻器的变阻原理、电功率的计算,要认真审题,注意隐含条件,虽综合性强,但都属于基础知识,难度适中.2.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的实验中:(1)小红把两个灯泡L1,L2串联起来(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发现:发现指针偏向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其原因是_____。

【苏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级上册 期末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

【苏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级上册 期末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

【苏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级上册期末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如图,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相同的重0.5 N重的钩码若干个。

(1)如图A所示,实验前,杠杆左侧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图B中杠杆平衡了,若在杠杆左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向______(选填“左”或”右”)倾斜;(3)甲同学通过对一组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C的实验,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5 cm,每个钩码重0.5 N,当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乙同学发现,动力×动力臂_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阻力×阻力臂。

实验C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甲同学结论是错误的。

【答案】右右等于能【解析】【分析】【详解】(1)[1]图A中,杠杆左侧下沉,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2]在图B中,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3G⋅2F=2G⋅3L在左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则左右两边分别变成4G⋅2F,3G⋅3L而4G⋅2F<3G⋅3L所以杠杆向右倾斜。

(3)[3][4]由图C知,此时4×0.5N×3×0.5cm=3N×12×4×0.5cm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而此时,动力臂并不等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所以能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两侧的螺母同时向_____(2)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九年级物理上册培优系列练习1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培优系列练习1苏科版

图6 九年级物理上册培优系列练习1苏科版班级 姓名1、水稻是喜温作物,早春时育秧,为防止霜冻对秧苗的冻害,农民所采用的方法通常是( )A.傍晚时向秧田灌水,第二天太阳升起时把水放掉B.早晨太阳升起时向秧田里灌水,傍晚时将田里的水放掉C.始终让秧苗淹没于水中D.保持泥土湿润2、把中国人的脚印印在月球上是中国航天人即将实现的梦想之一.已知月球一昼夜时间比地球上长得多,月球昼夜温差达270℃.同学们对月球上温差如此之大的原因进行了猜想,以下猜想明显错误的是( )A.月球上没有水的蒸发吸热过程B.月球表面多是岩石,岩石的比热容小C.月球白天时间长,接收太阳传递的热量多D.月球没有地球大3、如图6所示的装置,轻质杠杆OA 可绕O 点转动,已知OB:OA =1:3,挂在B 点的重物G 的质量是6kg.若杠杆OA 在水平位置平衡. 不计摩擦及机械自身的重量, g =10N/kg.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A.60 NB. 20 NC. 10 ND. 40 N4、(08年苏州市)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8,R2=10,电源电压及定值电阻R 的阻值未知.当开关S 接位置1时,电流表示数为0.2A .当开关S 接位置2时,电流表示数的可能值在A到A之间.5、(08年宿迁市)人类正面临能源危机,为选用节能交通信号灯的灯源,实验室通过实验发现,下表中的LED灯和白炽灯在正常工作时光照强度相同.有关数据如下表:说明使用LED灯的两个优点:①;②__________________.(2)LED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A,每天正常工作10小时,使用LED灯比使用白炽灯可节约电能为kW•h,可将㎏的水从20℃加热到100℃.(c水=4.2×103J/㎏,结果保留两位小数)6、实验室里有一种开关叫做“单刀双掷开关”,其实物图片和电路元件符号如下图14a所示.(1)与普通的单刀开关相比,单刀双掷开关共有_____个接线柱.(2)事实上,在没有单刀双掷开关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图14b所示的两只普通开关组合替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请你在图14b中画出正确的连线.(3)如图14c所示是云平同学连接的电路图.请观察电路连接情况回答:①要使灯L2发光,应将开关接_______点;②在图14c中,灯L1和L2_________(本空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同时发光.7、学习了杠杆原理后,天鹏和剑波同学尝试利用杠杆原理测量出一把直尺的质量.请你也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吧.(1)请写出杠杆原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①找出直尺的重心. 如图15所示,他们将刀口仰放在桌子上,再把直尺平放在刀口(支点)上,左右移动直尺,静止,此时________在重心处做好记号.图15②将质量是m千克的钩码挂在刀口左端的直尺上任一位置,在刀口上向左移动直尺,使其重新在位置平衡,读出此时钩码到刀口的距离,此距离就是动力臂l1,则到刀口的距离就视为阻力臂l2.③用上述已知的和测量的量可写出计算直尺质量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3)后来他们二人又用天平测出了这把直尺的实际质量,发现与他们用杠杆原理求出的质量值相差较大.①你认为产生这个差距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请给他们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8、学习了功的知识后, 章莹和爱萍同学就“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简单机械”进行了讨论.她们想:使用机械有时可以省力,有时能够省距离,那么使用机械可不可以省功呢?带着这个问题,她们去问老师.老师却给她们提供了一根细线、一段绳子及动滑轮、铁块、铁架台各一只,要她们自己去验证.以下是她们的探究过程,请帮助她们完成下面的填空.(1)老师少给了她们一样必要的器材,这件器材是___________.(2)她们用细线系住铁块,并用向老师要来的器材测出铁块的__________.(3)用手直接将铁块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0cm,求出这次对铁块所做的功是W1.(4)再利用动滑轮将这个铁块也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0cm,测出这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1.5N.那么这次拉力所做的功W2=_______J.(5)经过比较,她们发现W2 >W1,请你和她们一起分析造成W2 >W1的一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她们将所得到结论告诉老师向老师求证,老师告诉她们,只要方法正确,无论用哪种机械进行实验,都有这样的规律:把同一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的条件下,使用机械时做的功大于直接用手对物体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________省功”(填“能”或“不能”).9、(08年苏州市)小明在科技活动中,了解到有一种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敏电阻,其电阻R随温度t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1)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选填“增大”或“减小”).(2)小明想利用热敏电阻制成温度报警器,实验室中现有两只外形完全相同的电阻R1和R2,其中一只为热敏电阻,另一只为定值电阻(阻值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了辨别它们,小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 期末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 期末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示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才能使天平水平平衡;(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质量时,天平平衡后,砝码及游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质量________g;(3)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内,水面如图丙所示,则可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ρ=________g/cm3;(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刚又用一根硬刻度尺设计出测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方案如图丁,首先用细线系在中点O点使硬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金属块A挂在硬刻度尺左端C 处,把一块石块B挂在硬刻度尺右端,调节石块B的位置,使硬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石块挂在硬刻度尺上的位置为E,如图所示。

下面是测量ρ金属的部分实验思路,将其补充完整。

①在刻度尺上读出OE的长度L1;②把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把石块B从E移动到D处时,硬刻度尺仍在水平位置平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则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__。

(用测出量和己知量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答案】右27 2.7在刻度尺上读出OD的长度L2112LL Lρ-水【解析】【分析】【详解】(1)[1]如图甲所示,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左偏说明左盘质量偏大,则平衡螺母应向右调节。

(2)[2]如图乙所示,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游码位于2g位置,矿石的质量20g5g 2.0g27gm=++=(3)[3]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330mL30cmV==总则金属块的体积33330cm 20cm 10cm V V V =-=-=总水金属块的密度3327g 2.7g /cm 10cm m V ρ=== (4)③[4][5]实验步骤:①在刻度尺上读出OE 的长度L 1;②把金属块A 浸没在水中,把石块B 从E 处移动到D 处时,硬刻度尺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在刻度尺上读出OD 的长度L 2;刻度尺的左端挂物体A ,物体B 挂在E 处,杠杠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杠平衡条件得A B 1 gV OC G L ρ⨯=⨯铁金属块A 浸没在水中,物体A 受到浮力作用,物体B 挂在D 处,杠杠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杠平衡条件得A AB 2gV gV OC G L ρρ-⨯=⨯水铁()以上两个等式相除整理得112L L L ρρ=-水金属2.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以杠杆中点为支点。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单元培优测试卷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单元培优测试卷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欧姆定律单元培优测试卷一、初三物理第十四章欧姆定律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有一只阻值未知的定值电阻R x和一只标有“2.5V”的小灯泡L:(1)图甲是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R x阻值的实物电路。

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10Ω:①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验电路补充完整;(________)②电路正确连接闭合开关后,发现仅有一只电表指针明显偏转,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A.R1断路 B.R x断路 C.开关短路 D.R x短路③故障排除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1.2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待测电阻R x=_____Ω;④现有以下三组数据,分析可知,不可能通过以上实验获得的数据有_____(填序号);实验序号电压U/V电流I/A10.80.22 1.60.43 2.40.6(2)小华利用如图丙所示电路,巧测出小灯泡L的额定功率。

两只滑动变阻器R1和R2的最大阻值分别为10Ω和20Ω,电源电压恒定。

请完成实验步骤:①闭合开关S 、S 2,断开S 1,______,调节滑动变阻器R 2的滑片P ,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②断开开关S 2,闭合S 、S 1,调节________的滑片P ,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2.5V ; ③保持滑动变阻器R 1的滑片P 不动,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 移到最左端,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2.7V ,再将R 2的滑片P 移到最右端,读出电压表的示数0.9V ;④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W 。

【答案】 BD 4 1 滑动变阻器R 1滑片移至最左端 滑动变阻器R 1 0.625【解析】【分析】【详解】(1)①[1]滑动变阻器R 1与R x 串联接入电路中,因为已经将右端的上接线柱接入了电路中,要使滑动变阻器能保护电路,必须将一个下接线柱接入电路中,比如左下接线柱;因为电源电压恒为3V ,电压表测R x 两端电压,要与R x 并联,并选择0~3V 的小量程。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期末精选测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期末精选测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期末精选测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风力发电机发电时的输出功率与风速的关系”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如图乙,将自制的小型风叶安装在风车底座上,把线的一端固定在风车转轴上,另一端系上钩码;②在风车正前方1米处放置电风扇的风速调到1挡位,用秒表记录提升钩码到A点所需的时间;③将电风扇换到2、3挡位,重复以上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电风扇挡位越高,风速越大)表一:电风扇挡位钩码的质量/g提升钩码到A点的时间/s150152501335010请你回答:(1)这个实验是通过测量提升钩码到A点的_____来比较风车输出功率的大小。

这种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2)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风速越大,风力发电机发电时的输出功率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研究风力发电机,他又从电厂查到一台1500kW的发电机组的相关数据:表二:输出功率与风速的关系风速v/(m/s)5101520输出功率P/kW8072015001100表三:不同风速下风力发电机每秒获得的风能:(3)风能是清洁能源,也是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4)风速10m/s 时,这台发电机的发电效率为__________,有同学认为风速越大,发电机的发电效率越高,他的观点是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你认为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时间 转换法 越大 可再生 电磁感应现象 60% 错误 风速越大发电效率越低 【解析】 【分析】 【详解】(1)[1]因提升高度要相同,通过提升时间,可知提升速度的大小,则由W mgh P mgv t t=== 可知输出功率的大小,故比较测量提升钩码到A 点的时间来比较风车输出功率的大小。

[2]转换法可将不可测的量转换为可测的量进行测量,也可将不易测准的量转换为可测准的量,提高测量精度。

【苏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级上册 期末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级上册 期末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级上册期末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图甲中,杠杆静止时处于_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

(2)如图乙所示,在A 点挂 2 个重力均为 0.5N 的钩码,在B 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_N。

(3)如图丙,保持A 点所挂砝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将弹簧测力计绕B 点从a 位置转到b 位置,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在此过程中拉力F 与其力臂的乘积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

A.一直变小 B.一直变大 C.一直不变 D.先变小后变大(4)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定角度,如图丁所示,此过程中,拉力的力臂_________,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若要使图丁状态下的弹簧测力计读数减小,可将弹簧测力计绕B 点 _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一个小角度。

(6)小华用如图戊装置进行探究,发现总是无法得到教材上所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用如图戊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将总重为G 的钩码挂在杠杆A 处,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钩码上升的高度为h,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其移动的距离为s,则杠杆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

若将钩码移动到B 点,仍将它匀速提升h 的高度,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_(选填“>”“=”或“<”)F,杠杆此时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___η(选择“>”、“=”或“<”)。

2022-2023学年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期中复习培优卷

2022-2023学年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期中复习培优卷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复习培优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静止下落,落在与A点等高处、竖直放置静止的轻弹簧上,到达与B点等高处时小球重力与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图中与C点等高处是小球到达的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下落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一直减小,动能增大B.从B到C,小球重力势能与动能都减小,转化成弹簧的弹性势能C.到达C点时,小球的动能为零,受到的重力大于弹簧的弹力D.下落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一直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小球的机械能守恒2.如图所示,粗糙的弧形轨道竖直固定于水平面上,一小球由A点以速度v沿轨道滚下,经轨道最低点B 和另一侧的等高点C后到达最高点D。

下列关于小球滚动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小球在A 点的动能和在C 点的动能相等B.小球在A 点的机械能大于在D 点的机械能C.小球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B 点的动能D.小球从B 点到D 点的过程中,动能减少量等于D 点的重力势能3.如图所示是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

弹性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住运动员,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到A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

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相等的点,C点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O点到A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变B.从O点到C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一直在增大C.从O点到C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一直在减小D.从O点到C点运动员速度一直减小4.如图弹簧固定于竖直墙壁,置于粗糙水平面上,P处为弹簧的原长位置,将弹簧压缩让物块自A处由静止释放,经过P点最终静止于B处,则关于物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至P点时,受平衡力作用B.从P点到B点的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小C.从A点到P点的过程中,动能增大D.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5.物理课上刘老师将规格完全相同的滑轮,用相同的绳子绕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所示,分别提起重为G1、G2两个物体,比较它们省力情况和机械效率,不计绳重及摩擦下面四位同学作了四种猜测,你认为正确的是()A.甲同学说若G1=G2,则F1<F2,η甲>η乙B.乙同学说若G1=G2,则F1>F2,η甲<η乙C.丙同学说若G1<G2,则F1<F2,η甲=η乙D.丁同学说若G1<G2,则F1<F2,η甲<η乙6.如图电路,闭合开关,电流表测量的是()A.L1的电流B.L2的电流C.干路的电流D.无法判断二.填空题(共16小题)7.我国于2021年4月29日在海南文昌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在匀速升空阶段,其动能,重力势能。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期末精选测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期末精选测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期末精选测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滑轮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次数 物体的重力G /N 物体被提升高度h /m 拉力F /N 绳端移动的距离s /m 机械效率η 1 2 0.1 1.0 0.3 66.7% 2 3 0.1 1.4 0.3 71.4% 3 4 0.1 1.8 0.3 74.1%420.11.50.2(1)表格内的第4次实验中应补充的数据是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这次数据是用图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2)分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若增大提升物体的重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用甲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绳重和摩擦导致的额外功与总功的比为定值k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求出k=_________。

【答案】66.7 乙 变大 16【解析】 【分析】 【详解】(1)[1]表格中第四次的有用功W 有=Gh =2N×0.1m=0.2J总功W 总=Fs =1.5N×0.2m=0.3J那么机械效率0.2J66.7%0.3JW W η===有总[2]由于s=2h,所以所用滑轮组的承重绳子数为2根,则用的是图乙。

(2)[2]由表格数据可知,从1至3次实验,在增大提升物体的重力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来越大。

(3)[3]假设绳重和摩擦导致的额外功为W其它,根据题意有=kWW其它总第一次实验时,滑轮组做的总功及有用功分别为W总1=F1s1=1.0N×0.3m=0.3J,W有1=G1h1=2N×0.1m=0.2J即W其它1=0.3J⋅k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做的总功和有用功分别为W总2=F2s2=1.4N×3m=0.42J,W有2=G2h2=3N×0.1m=0.3J第一、二次实验,滑轮组所做的总功和有用功分别增加了W总2- W总1=0.42J-0.3J=0.12J,W有2- W有1=0.3J-0.2J=0.1J而滑轮组所做的总功W总= W有+ W动+ W其它可是,滑轮组每次做功,动滑轮所做的功不变,即两次做功,绳重和摩擦导致的额外功增加了0.02J,那么220.02J0.3J k0.02J===k0.42J0.42JW WW+⋅+其它其它1总所以1k6=2.如图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几个实验情景:(1)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_______(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2)如图乙所示,在A处挂三个钩码,在B处挂2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杠杆A、B处的钩码同时向外移动一格,杠杆将__________(选填“保持不变”、“左端下降”或“右端下降”);(3)如图丙,取下B处钩码,改在C处用细绳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F为____N(每个钩码重0.5N);若将细绳转到虚线位置时,仍使杠杆水平平衡,此时拉力F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原因是_______;(4)杠杆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图丁是脚踩式垃圾桶的结构简图,则杠杆DEF 是_______(选填“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此种杠杆的好处是_____。

【苏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级上册 期末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

【苏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级上册 期末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

【苏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级上册期末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小红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找来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和若干个重均为0.5N 的钩码,实验前测得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小红先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2)小红在实验中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于是他立即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F1/N L1/cm F2/N L2/cm2634(3)某次实验如图所示,杠杆平衡,则以下生活中相关杠杆的应用与此图中杠杆类型相同的是______(选填“托盘天平”、“核桃夹”或“筷子”);(4)在上图中,保持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及拉力的方向和钩码的个数不变,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则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不应超过______cm。

【答案】便于直接测量力臂不合理,只有一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核桃夹 10cm【解析】【分析】【详解】(1)[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为了便于直接测量力臂,我们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

(2)[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我们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实验数据是结论具有普遍性,实验中由一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3)[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对杠杆施加拉力的力臂大于钩码对杠杆施加拉力的力臂,是一个省力杠杆;而托盘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核桃夹是一个省力杠杆,筷子夹菜时相当于一个费力杠杆;所以与此图中杠杆类型相同的是核桃夹。

(4)[4]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每个钩码重均为0.5N,则图中钩码的总重力为0.5N63NG=⨯=弹簧测力计施加拉力的力臂L=⨯=2cm36cm右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钩码对杠杆施加拉力的最大力臂5N 6cm10cm 3NFL L G ⨯===右左 即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不应超过10cm 。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提优一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提优一

1.目前航天飞船的飞行轨道都是近地轨道,一般在地面上方300Km左右的轨道上绕地飞行,环绕地球飞行一周时间约为90min左右。

若飞船在赤道上空飞行,则飞船里的航天员在24h 内可以看到的日落次数最接近()A.2次B.4次C.8次D.16次2.图5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3.向日葵因生长在茎顶端的花盘随太阳转动而得名。

如图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向日葵,请在图中作出花盘的受力示意图。

4.如图所示,暗室内有一盛水的水槽,水槽上方一激光束入射到平面镜(图中未画出)上的O 点,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射到水槽中的B点,请画出平面镜并作出光从O点传播到B点的光路图。

5、阅读题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一将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该系统无空气污染、无噪音、不产生废弃物。

因此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一种自然、清洁的能源。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发展非常迅猛。

人类为使居住环境不再受污染,风能和太阳能将是今后世界能源的必然选择。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用电负荷情况和资源条件进行系统容量的合理配置,即可保证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又可降低发电系统的造价。

无论是怎样的环境和怎样的用电要求,都可做出最优化的系统设计方案来满足用户的要求。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最合理的独立电源系统。

这种合理性表现在资源配置最合理,技术方案最合理,性能价格最合理。

正是这种合理性保证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高可靠性。

当风速达到最大时风力发电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

转化率光电转化率。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由太阳能发电板、风力发电机组、系统控制器、蓄电池组和逆变器等几部分组成,发电系统各部分容量的合理配置对保证风光互补电系统的可靠性非常重要,尚能系列供电系统为了满足广大用户的用电要求、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电力,会认真分析用户的用电负荷特征以及用户所处区域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状况针对不同用户配置适合用户的一整套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6 九年级物理上册培优系列练习1苏科版
班级 姓名
1、水稻是喜温作物,早春时育秧,为防止霜冻对秧苗的冻害,农民所采用的方法通常是( )
A.傍晚时向秧田灌水,第二天太阳升起时把水放掉
B.早晨太阳升起时向秧田里灌水,傍晚时将田里的水放掉
C.始终让秧苗淹没于水中
D.保持泥土湿润
2、把中国人的脚印印在月球上是中国航天人即将实现的梦想之一.已知月球一昼夜时间比地球上长得多,月球昼夜温差达270℃.同学们对月球上温差如此之大的原因进行了猜想,以下猜想明显错误的是( )
A.月球上没有水的蒸发吸热过程
B.月球表面
多是岩石,岩石的比热容小
C.月球白天时间长,接收太阳传递的热量多
D.月球没有地
球大
3、如图6所示的装置,轻质杠杆OA 可绕O 点转动,已知OB:OA =
1:3,挂在B 点的重物G 的质量是6kg.若杠杆OA 在水平位置平衡.
不计摩擦及机械自身的重量, g =10N/kg.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A.60 N
B. 20 N
C. 10 N
D. 40 N
4、(08年苏州市)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8,R2=10,电源电压及定值电阻R 的阻值未知.当开关S 接位置1时,电流表示数为0.2A .当开关S 接位
置2时,电流表示数的可能值在A
到A之间.
5、(08年宿迁市)人类正面临能源危机,为选用节能交通信号灯的灯源,实验
室通过实验发现,下表中的LED灯和白炽灯在正常工作时光照强度相同.有关
数据如下表:
说明使用LED灯的两
个优点:
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
(2)LED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A,每天正常工作10小时,使用LED灯比使用
白炽灯可节约电能为kW•h,可将㎏的水从20℃加热到100℃.(c水
=4.2×103J/㎏,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6、实验室里有一种开关叫做“单刀双掷开关”,其实物图片和电路元件符号如
下图14a所示.
(1)与普通的单刀开关相比,单刀双掷开关共有_____个接线柱.
(2)事实上,在没有单刀双掷开关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图14b所示的两只普通
开关组合替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请你在图14b中画出正确的连线.
(3)如图14c所示是云平同学连接的电路图.请观察电路连接情况回答:①要使
灯L2发光,
应将开关接_______点;②在图14c中,灯L1和L2_________(本空选填“可以”
或“不可以”)同时发光.
7、学习了杠杆原理后,天鹏和剑波同学尝试利用杠杆原理测量出一把直尺的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