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箱庭疗法治疗死亡焦虑症案例分析
自杀未遂高三女生箱庭疗法_陈顺森
#心理研究#自杀未遂高三女生箱庭疗法v陈顺森【摘要】目的以箱庭疗法为主对1例多次自杀未遂的高三女生进行系列心理干预。
方法对来访者进行了11次箱庭疗法干预和7次面谈咨询。
结果在箱庭/自由且受保护的空间0里,来访者内心世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心理状态有了良好的改善,获得良好的干预效果。
结论箱庭疗法可有效缓解或消除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关键词】自杀未遂;箱庭疗法;自由保护空间【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87X(2006)06-0434-04Sandplay therapy on a grade3school girl attempted suicideChen S hunsen(I nstitute of P sy chotechnics,Zhangz hou N ormal Univer sity,Zhang z hou,363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 o conduct mental intervention to a grade3schoo l girl w ho had attempted suicide fo r m any tim es w ith sandplay ther apy.Methods T he client w as conducted11tim es sandplay therapy and 7times interview.Results In the/freedom and pr otectiv e space0of sangplay,the client exhibited her in-ner w or ld sufficiently,her m ental state had im pro vem ent.The intervention accepted g ood effect.C onclu-sion Sandplay therapy can reliev e or elim inate various m ental problem and psycho logic obstacle.【Keywords】Suicidal attem pt;Sandplay therapy;freedom and protectiv e space自杀是个体生命全程的最后一项权利,往往是个体在丧失归属感而绝望时的一种逃避行为,是心理障碍最极端的后果。
焦虑症患者的认知行为疗法案例分析
焦虑症患者的认知行为疗法案例分析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容易出现过分担忧、紧张、恐惧等情绪,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本文将通过一个焦虑症患者的案例来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焦虑症方面的有效性。
案例背景:小明25岁,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公司工作。
近几个月,他一直感到焦虑和紧张,想到即将面临的工作压力和进行演讲时的尴尬场景,他的情绪开始失控。
他很难入睡,思绪不断盘旋,不能集中注意力。
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甚至出现胃痛和头痛的症状。
这些症状使他感到彻底丧失了控制,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认知行为疗法介入:认知行为疗法旨在帮助患者改变其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减少焦虑症状。
治疗的关键在于患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进行自我观察,并学会应对负面情绪和挑战焦虑的不合理想法。
自我观察过程:首先,小明被要求自我观察和记录焦虑情绪的触发因素、反应方式以及相关思维。
他注意到,当他开始担心工作表现或即将进行的演讲时,他的身体感受到紧张和疑虑。
他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产生负面的自我评价。
认知调整过程:在认知调整的阶段,治疗师帮助小明识别他的不合理想法,并帮助他找到替代的更加合理和积极的思考方式。
小明的不合理想法主要集中在“我会犯错”和“我无法胜任”的思维模式上。
治疗师帮助小明反驳这些不合理想法,并向他提供证据来证明这些想法的不准确性。
治疗师还引导小明思考替代性的观点,例如“我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员工”和“我具备演讲的能力和知识”。
行为调整过程:在行为调整的过程中,治疗师鼓励小明逐步面对他害怕的情境,如进行模拟演讲、与同事交流等。
通过逐渐暴露于这些不适应的情境中,小明可以逐渐发展对焦虑情绪的适应性。
治疗效果评估:经过几个月的认知行为疗法,小明的焦虑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学会了分辨自己的不合理想法,并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来调整这些想法。
他逐渐恢复了对工作和演讲的信心,焦虑的程度明显下降,且不再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
箱庭疗法案例分享1
箱庭疗法案例分享紫苏,女孩六岁,今天是第二次箱庭治疗。
总共用时就是分钟,沙具使用144次,从作品的过程来看,从治疗的过程来看。
就作品而言,有了完整的情节,就过程而言,他的动力性很足。
孩子玩的劲头很足,一直到90分钟,好像意犹未尽还要继续玩下去。
看来孩子的动力是非常足的!今天的箱庭比昨天有几个值得进步要谈的问题:1、频繁的更换沙具,每次把换的沙具都能放到自己拿的地方,而昨天在做的时候,他换下去的东西随便放。
今天我们并没有要求,但是他还是放到了拿的地方。
这看来孩子已经用意识去取东西、放东西,这个孩子把整个箱庭有床、洗脸的、洗具、上厕所的马桶。
做饭的一系列东西!还有喝水的杯子,因为他的东西就是《白雪公主的家》。
所以这个家是比较完整,里面也没有交通工具,也没有动物闯入。
看起来是很完整的,沙箱的左上侧是个很完整的《白雪公主的家》。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他动用沙子的时间比较长。
最后半个小时整个就在玩沙子,把沙子盛在每个沙具上,然后又倒回去。
又把沙子扬起来、放在自己的手上,让沙子不断的往下掉。
而且扬的高高的,在扬沙子的时候,他两次高声唱歌。
唱的都是白雪公主的主题歌,看起来,这个释放很开心。
我们不能小看,昨天没有玩沙子,今天玩沙子这么一个进度。
因为箱庭疗法里面的沙子是一个重要的媒介。
他的重要性就在于肺固体也非液体,非陆地也非海洋。
事实这个沙子连接的就是液体与固体;陆地与海洋;也是人的潜意识和意识的一个连体,是个媒介。
所以他不断的在玩这个沙子,等于是把无意识的东西向意识化转化。
因为这个孩子是个注意力极其不集中、心神涣散的一个孩子。
所以我让他充足的时间在扬沙,在玩沙子。
他玩的很开心,这是今天的一个亮点。
还有一个亮点,他多次提到,我做完之后一定要把故事讲给我的妈妈听。
因为我整个过程没有让妈妈陪伴,因为前几次想通过治疗来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
结果等到妈妈来的时候,孩子就给妈妈讲我今天做的是白雪公主的家。
她是这样讲的:白雪公主有两个母亲、还有一个披着风衣的王子,这个王子是个坏人,经常会把东西弄走,两个母亲给白雪公主加干家务,白雪公主也有一个魔法棒,可以把人变成青蛙。
焦虑心理,追寻自我的探索之旅—一例沙盘游戏心理咨询工作案例报告
焦虑心理,追寻自我的探索之旅—一例沙盘游戏心理咨询工作案例报告摘要:沙盘游戏,亦称箱庭疗法,是在治疗师的陪伴下,让来访者从摆放各种微缩模具(玩具)的架子上,自由挑选小模具,摆放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的容器(沙盘)里,创造出一些场景,然后由治疗师运用荣格的“心象”理论去分析来访者的作品,来访者因焦虑同学关系紧张,情绪低落,内心委屈痛苦前来咨询,评估为焦虑状态,利用沙盘游戏疗法,使得来访者以物化重现内心想法,调节自己的情绪,缓解焦虑情绪,对自我认识有干预效果,实现其自我探索和不断成长。
关键词:焦虑情绪;沙盘游戏;自我认知一、基本情况1.来访的基本个人信息小明,性别:男,年龄:21岁,籍贯:浙江,家中父亲、爷爷、奶奶。
五官端正微胖,追求完美。
2.来访外在特征和行为特征外貌:轻微肥胖,衣冠整洁,五官端正。
3.来访的成长背景父母在小明2岁的时候就离婚了,离婚原因母亲出轨,离婚前父母经常吵架,母亲在小明1岁左右的时候用枕头捂住小明的头想闷死小明,3岁左右的时候,小明从楼梯上摔下来,当时在现场母亲也置之不理,没有上前去把自己抱起来,非常冷漠的站在一旁观看。
小明经常会听到奶奶讲母亲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
离婚后父亲把小明放在姑妈家寄养,由于工作原因父亲一周见一次小明,小明对我说:“在姑妈家生活期间,姑妈一家人对自己很友善。
”二、来访主诉及问题表现/病因分析1.来访主诉/问题表现来访主诉:小明觉得学习生活很累,自己觉察到抑郁焦虑较重,同学关系比较紧张。
小明说班级大部分同学针对自己的做事风格觉得自己处于焦虑状态,不顾他人的想法,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处理事务,对同学高傲,觉得周围部分同学都不如他,都是垃圾,拖拖拉拉影响他的工作进度。
问题表现:在平时学校学习工作中一直催促同学尽快完成班级各项活动,把自己逼的很累,小明平时特别爱网购,每天很多快递,同屋室友觉得他需要放松改变。
觉得他心理健康存在隐患。
紧接着查到该生的心理测评量表发现,测评焦虑抑郁指数偏中—重,需要关注起来了。
认知与催眠结合改善大学生焦虑的咨询案例分析
认知与催眠结合改善大学生焦虑的咨询案例分析作者:杨颖香来源:《山东青年》2018年第02期摘要:本案例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和催眠结合,帮助一名男大学生改善焦虑情绪。
咨询后,来访者的认知模式得到了改变,焦虑情绪得到了调节。
由此可见认知疗法与催眠结合改善学生焦虑情绪的有效性。
关键词:认知疗法;催眠;焦虑一、案例简述男,大一,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妈妈去世。
爸爸在他初二的时候找了一个后妈,生了一个小弟弟。
跟后妈的关系不错,平时跟爸爸没什么话聊,喜欢小弟弟。
跟师兄师姐、部门的伙伴、班级的同学交流没有问题。
但很看不惯舍友整天玩游戏,回到宿舍感觉很压抑。
开始反感舍友玩游戏,是在初二的时候有个舍友喜欢玩游戏之后捉弄他,整天对他做游戏里的那些动作,对着他说粗话,舍友每天都玩到凌晨三四点,严重影响了他的休息和学习。
高三的舍友也玩游戏、聊天聊到很晚,很影响他的睡眠,那时候自己很难受,会在屋里默默地流眼泪。
大学的舍友也喜欢玩游戏,来大学几天就反感现在的舍友了,自己很担心这样下去,话都不知道该怎么跟舍友说,如何过四年?高中有一个喜欢的女孩子,但因为高三的时候说了一句伤害女孩子的话,两个人冷战之后就没有联系了。
现在还在纠结要不要找那个女孩子聊,也不知道该聊些什么。
二、案例分析观察到该生精神正常,身体健康,行为规矩,衣着整洁,但脸色不好,对现状有些无奈,焦虑情绪比较明显。
该生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不良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下,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但效率下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
心理测试结果也显示正常。
造成该生心理困惑的主要原因是舍友玩游戏影响了自己的休息和学习,感觉舍友的价值观跟自己不一致,对舍友的行为不理解和反感导致自己很烦恼。
对两性关系的纠结也让他感觉很焦虑。
三、咨询过程咨询目标:改变认知,帮助他正确看待和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明确改变别人的不可行性;帮助他坦然接受跟喜欢的女孩子的关系,正确看待和处理异性关系,缓解焦虑情绪。
个案:居丧危机的箱庭治疗 - 副本
对居丧者的箱庭治疗时间:2016年5月27日来访者:谢XX咨询师:本人(静默见证者)一、个体箱庭:内容、指导语和程序感受沙子“请把手放在沙子上,去感觉沙子带给你的感觉。
”制作作品治疗者不给予任何指导,由来访者自由创作。
“请用这些玩具在沙箱里做个什么,想做什么都可以。
”体验作品“这是你自己的世界,你能体验并告诉我你的感受吗?。
”对话交流就作品对话,了解作品主题、内容和来访者心理状态;在互动中,通过支持、解释、整合、疏通、启发帮助来访者澄清制作的作品所代表的意思和表现的主题,达到对来访者的共感理解。
“这是什么呢,能说明一下吗”、“这是什么,这个是什么意思”拆除作品对箱庭作品进行拍照存档后,请来访者拆除。
二、作品分析框架:箱庭作品的空间配置、沙的使用、玩具使用及象征(意义)、主题、自我像。
三、对作品的表现及分析规则1、整合性:整体感受。
包括作品的均衡性、丰富程度、细致程度、流动性、生命力等。
即整个作品中分散的、支离破碎的、杂乱无章的、贫乏的、机械的、固定的成分少。
2、空间配置:沙箱空间的左右配置、玩具摆设状况。
沙箱左侧可以看成是人的内在世界、潜意识世界,右侧可以看成是外部世界、意识世界。
一般来讲,山丘、森林、佛像、神像、寺庙、教堂、神社等表示人的无意识部分的东西,配置在左侧的倾向较强。
车船、飞机、动物、人物和河流等若是朝向一个方向,朝向左侧意识着退行,朝向左侧则意味着进行。
在沙箱作品完成之后,又将玩具摆放在沙箱之外,可能说明其存在模糊感或有点模糊,对自己来讲,有点难以接受、容忍。
如果移到沙箱外玩,往往反映了来访者自我界限尚不确定,或者可能有一种超越自我去表现自己的冒险性。
来访者5月27日制作的沙箱作品,在沙箱中间留下一块空地,没摆放任何玩具,只在周围摆放转起来的积木玩具,可能反映其对表现自我有一种恐惧和不安。
3、主题:有时是单一作品表现主题,有时是一连串作品表现主题,本案例属于后者,其主题的中心,一般表现为来访者无意识的自我心象,即意象。
认知行为疗法在处理恐慌症状中的成功应用案例分析
认知行为疗法在处理恐慌症状中的成功应用案例分析恐慌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病患在面对特定情境或对象时会出现极度恐慌的情绪反应。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调整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来减少或消除症状。
本文将通过一个成功的应用案例分析来展示认知行为疗法在处理恐慌症状中的成功应用。
患者姓名:张某性别:女年龄:30岁婚姻状态:已婚教育水平:本科职业:行政人员案例概况:张某在最近几个月中开始出现频繁的恐慌症状,每当她处于人多拥挤的地方或需要进行公开演讲时,她会感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恶心等身体上的不适感。
这些症状导致她无法正常工作和社交,她决定寻求专业帮助。
诊断:张某在咨询一位心理治疗师后,被诊断为特定恐惧症。
她的恐慌症状主要是集中在社交场景和公共场所。
治疗师与她沟通后,决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主要治疗方法。
治疗过程:1. 了解张某的认知模式:在第一次咨询中,治疗师与张某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以了解她的恐慌症状的认知模式。
张某提到她会担心自己在公开场合出丑,担心别人的评价,认为自己无法胜任工作等。
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治疗师有效获取了关键信息。
2. 认知重构:治疗师帮助张某识别她的负面自我评价、焦虑思维和误导性认知,并引导她进行认知重构。
例如,治疗师鼓励张某在面对公开场合时,关注积极的自身能力和优点,而不是过于担心他人的评价。
治疗师使用合理分析和证据驱动的方法来帮助张某建立积极的认知。
3. 恐慌症状的暴露疗法:治疗师决定引入暴露疗法,以帮助张某逐渐适应她所恐惧的场景。
治疗师与张某一起制定了一个计划,逐步引导她去参加公共活动,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提供系统支持。
这样做可以帮助她慢慢地减少对恐慌症状的恐惧,逐渐恢复社交和工作能力。
4. 认知行为技巧的训练:治疗师还教授了一些基本的认知行为技巧,如深呼吸、肌肉放松和积极自我暗示等,以帮助张某在面对恐慌症状时应对和处理。
治疗结果:经过为期三个月的治疗,张某的恐慌症状明显减轻。
第三编箱庭疗法的个案研究汇总
第三编箱庭疗法的个案研究第十三章对A君的箱庭疗法(治疗者:张日昇)本个案是笔者在日本对一个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箱庭疗法的治疗记录。
来访者A君选修了笔者担任的“自我与社会的心理分析”主题讲义的课程,无论在课上的性格分析还是课下的表现,笔者都认为需要给他以适当的心理援助,他本人也非常期待笔者能提供给他这样的心理援助,表现出对箱庭疗法的兴趣和关心。
在笔者的安排下,A君开始每周一次的箱庭疗法。
第一节个案介绍笔者担任“自我与社会的心理分析”主题讲义的课程前半部分,选修课程的学生要完成三个心理测验,即Y—G性格测验、树木绘画测验和九分割统合绘画测验,对自我进行心理分析。
一、关于来访者A君,男性,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
家中有父亲、母亲。
父亲在电气公司工作,因工厂倒闭,刚转到新的工作单位。
母亲打一些小时工。
兄弟三人,大哥和二哥都已工作。
自己是老小,入学前与二哥同屋住,关系比较好。
现在A君自己一人住在大学附近的公寓。
二、临床表现A君因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感到困惑,加上对心理学感兴趣,于某年9月选修了笔者担任的课程。
在实施的Y—G性格测验时,A君被判定为典型E型特征。
E型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不安定因子中的抑郁性高,又有较强的自卑感和神经质倾向。
社会不适应因子中的主观性强,非协调性、非活动性,为内省和内向型。
A君谈起自己做的三个心理测验,觉得由三个心理测验反映出自己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自信,尽管这是自己在做心理测验前朦朦胧胧所知道的,但对结果还是感到痛苦。
如果在大学毕业前,在就职面试前不解决没有自信的问题的话,第一次就职面试过不了关,最终就非常有可能被淘汰。
可以看出来,A君有些焦急的样子。
九分割统合绘画测验的中心是星星,命名为“复杂的星”。
A君解释说不仅仅是星,而且是两个重叠的星,表示对自己心的制约或限制。
他谈起之所以在中心画星,且是“复杂的星”,是因为中学三年级的时候所发生的“事件”导致给自己的“制约”和很大程度的罪恶感。
“成人式”的时候,曾见过当事人,感到当事人好像还在记恨着自己。
箱庭疗法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可行性分析
箱庭疗法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可行性分析1. 箱庭疗法的特点及优势箱庭疗法是一种通过操纵小型模型和玩具来表达和解决个体内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
疗者可以通过布置模型中的小道具,以及通过对小道具进行移动、排列、组合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体验。
而治疗师则通过观察、倾听和引导来帮助疗者理解和解决问题。
箱庭疗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能够帮助个体表达情感:箱庭疗法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情境,让个体可以通过操纵小道具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体验,有助于个体释放压抑的情感;(2) 能够促进个体自我认知和情感调节:通过参与箱庭疗法,个体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体验,有助于个体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认知和调节;(3) 能够帮助个体解决内心问题:箱庭疗法可以让个体通过模拟情境来思考和解决内心问题,有助于个体找到内在冲突的解决方法。
2.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与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心理危机事件的频发已经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各样关于学生自杀、欺凌、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报道,这些事件给学校、家长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学校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通常需要依靠心理咨询师、心理教育工作者等专业人士的干预,但是目前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挑战:(1) 专业人才不足:由于心理卫生领域在中国的发展相对较晚,目前学校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教育专业人才不足,导致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有限;(2) 干预方法不够多样化:目前学校心理危机事件的干预方法相对单一,主要是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教育等方式进行干预,但是这些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学生,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加个性化的干预方式;(3) 效果评估不够科学:目前学校心理危机事件的干预效果评估相对不够科学和系统,学校缺乏有效的评估工具和方法来评估干预效果。
面对这些挑战,学校需要积极探索更加多样化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以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箱庭疗法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还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 增强心理咨询师的干预能力:箱庭疗法能够增强心理咨询师的干预能力,让他们有更多样化的干预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2)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箱庭疗法能够通过模拟情境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体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3) 有利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效果的评估:箱庭疗法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箱庭情境中的表现,然后据此来评估干预效果,有利于学校对心理危机事件的干预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
第十七章 对一个重度考试焦虑学生的箱庭疗法
第十七章对一个重度考试焦虑学生的箱庭疗法(治疗者:陈顺森)小创(假名)对考试感到极其焦虑,自我价值感降低,因而来接受箱庭治疗。
历经20次的箱庭治疗,小创实现了自我的整合,用他的话说,那就是前后变了一个人。
他的箱庭历程带着我们游历了他心灵中一处处令人陶醉的风景,并让我们体验到一份重整河山的壮美。
第一节个案介绍一、家庭背景小创的父亲原先是政府部门公务人员,大专学历。
20世纪90年代,顺应“下海”经商大潮,到部门下属企业任职;三年前因企业体制改革而下岗在家待业,去年到一家私有企业从事业务工作,工资收入一般。
他为人比较严厉、严肃,因工作变动频繁,平时较少言语;对小创的学习不太关心,也较少与小创交流,只有在开家长会时才了解一下小创的学习成绩,之后对小创提出较高的目标。
小创的母亲是一位贤妻良母型的女性,中专学历。
在一家事业单位任职,工作相对稳定,但薪金收入不高,能较好地照顾家庭事务,比较关心小创的考试成绩,常唠叨小创的学习成绩没有进步等,但较少关心小创学习上存在的困难,较少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
小创是家中独生子,初三年级重点班学生。
从小因父母严格要求,对自己要求很高。
受父亲的影响,对国际局势、军事要闻也很感兴趣。
小创身体健康,常紧蹙眉头,头发较长且乱,不讲究穿着。
偶尔也在课余时间携带篮球到学校与同学一起打球。
在家中较少与父母交流,一般吃完饭后就到房间里写作业。
周末时会与堂兄弟一起到祖父母住处看望老人。
二、问题表现小创认为自己是完美主义者,一切都必须做到最好,最担心的事是自己比别人差。
他认为自己的这种完美主义倾向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使自己的行为有一高标准、高目标,是引导自己不断进步的动力。
小创认为自己很自信,只要自己考试时能精力集中,只要自己学习更用功些,就一定能考得非常好。
他的学习成绩处于全年级前列,但在班级处于中下水平。
历史、地理、生物、物理成绩很优秀,但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只处于班级中下水平,特别是数学成绩不够理想。
一例用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
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1 年后入狱服刑 。入监后 , 0
1 . 一般资料
1 人 口学资料 . 1
因路途遥远家庭 困难 ,家人一直未到监狱来探望, 但求职者能认罪服法 ,服从管理教育 ,遵守监规 纪律 ,能力所能及 的参加生产劳动 ,但完成生产
该求助者虽然有胸 闷、失眠、食欲减退等躯
观 、价值观上缺乏正确引导 ,在一定程度上 ,导 体症状 ,但是经过监狱医院检查 ,无明显器质性 致求助者走上违法犯罪 的道路 。存在家 中房子倒 病变和躯体疾病,因此 ,可排除躯体疾病。 塌 、母亲病故 、四个儿女没人抚养 、没有书读等
家庭变故等现实原因。
标 准 范 文 。特 此 说 明 。
摘 要 :欧某 ,男,3 岁,近 3 5 个月以来 ,情绪低落,总感觉焦虑、紧张、心情郁闷,睡不着,悲观
失望 ,感觉活着没意思,对前途失去信心,甚至有想死的念头,做什 么事情都没精神。本案 例诊 断为严 重 心理 问题 。运 用认知行 为 疗法进行 心 理咨询 后 ,求助 者 痛苦情 绪得 到缓 解 ,消
4评估与诊 断 .
41心理状 态 的评估 .
求 助者 入 狱后 ,家 中出现 一 系列 变故 ,产 生
很担 心 我 的小 孩 ,觉得 活 着没 意 思 。我 总感 觉脑 强烈的无助和痛苦 。因得知家 中先后发生房子倒
袋 “ 几百斤” ,很难过 ,全身没劲 ,总感觉焦虑 、 塌 、母亲病故 、四个儿女没人抚养 、没有书读 ,
每当看到电视里演一些家庭 的电视 ,我就会想到
求助者 自 幼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无精 家里 ,感觉很难过。前几天 ,分监区警官带我到 神异常现象,家族无精神病史。白天劳动时精力无 医院检查了一下 ,身体没有什么问题 ,医生叫我 法集中,晚上睡不着觉 ,食欲减退 ,自感身体不 安心改造 ,不要胡思乱想 ,要吃饭 ,睡好觉 ,但
箱庭在心理咨询实践和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箱庭在心理咨询实践和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箱庭,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常用于治疗儿童和成年人的心理障碍。
箱庭的本质是提供一个空间,让客户建立一个小型的世界,然后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中表达出自己的内在体验和情感。
箱庭在心理咨询和实证研究中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果。
在心理咨询实践中,箱庭可以用来帮助客户面对内在情感和体验。
通过搭建一个箱庭,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客户表达他们内在的感受和情感状态,以及如何处理这些情感。
箱庭实践可以帮助客户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此外,箱庭还可以用于帮助客户解决心理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压力 disorders 等。
在实证研究方面,箱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研究表明,箱庭实践有助于改善情感和心理健康。
一个例子是一项在澳大利亚进行的研究,研究人员探究了箱庭治疗儿童的效果。
结果显示,箱庭治疗可以帮助儿童处理与情绪相关的问题,如焦虑和抑郁,从而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
另外,箱庭还可以用作诊断工具。
心理医生可以使用箱庭,观察客户在箱庭中的行为和做法,以评估他们的心理状态,并识别心理问题。
箱庭可以提供一种沟通手段,让心理医生更深入地了解客户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方式,以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箱庭在心理咨询实践和实证研究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搭建箱庭,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客户表达内在的感受
和情感状态,并解决心理问题。
箱庭还可以用于诊断和研究,促进心理学的发展,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认知行为疗法)一例高三生因焦虑来咨询的案例报告
一例高三生因焦虑来咨询的案例报告摘要:本文是一例因长期受家庭教育模式的影响又面临高考而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已是高三的学生,学习压力也开始加大,面对高三的紧张气氛,自己很难集中精力学习,内心很着急,睡眠也越来越不好,想放弃学业感觉又不甘心,因此前来求助.咨询师了解情况后,和求助者商议,根据她的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的症状基本解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关键词: 高中生焦虑认知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陈某,女,18岁,某高三学生,身高162,五官端庄,身体匀称.爸妈都是普通工人,父母感情不是很好,妈妈和奶奶经常吵架,其有一姐姐,和姐姐的感情一般.求助者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庭也无精神病史.心理测验结果:1.EPQ: E:42; P:43; N:46; L:45;2.SAS:标准分为64分,显示中度焦虑;3.SDS:标准分为46分;二.主诉与个人陈述主诉:三个多月以来心情很烦躁,上课不能集中精力,老是走神,睡眠也不好。
个人陈述:我有一个姐姐,妈妈在怀上我时,全家都希望我是个男孩,当知道是女孩时,全家都很失望.从此爷爷和奶奶经常和我妈妈吵架,爸爸也感觉生活没劲,经常给妈妈争吵.妈妈感觉这是我的出生引起的,所以把她的全部委屈都发到我的身上.经常指着我说:我的幸福全都是你的出生给毁掉了,你是个倒霉鬼,怎生下一个你呀....."此时我很自责,认为是自己让妈妈失去了幸福,对妈妈有一些歉疚.我想通过好好学习,让全家改变对妈妈的和对我的看法.向她们证明女孩也不差.我抓住每一次学习机会.但我的成绩总是平平淡淡,现在又不能集中精力,我是不是真的向他(她)们评价的,我是个"倒霉鬼",不好的孩子吗?(哭泣).....我现在也很少和其他同学交往了,怕她们说我是个"倒霉鬼".现在班级里组织活动,我尽量避开,不去参加.即将高考,我现在怎样能集中注意力和精力去学习呢?我该怎样做呢?我很痛苦,所以前来求助.三.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衣着得体,身体匀称;在谈话过程中,眼睛不敢正视,也很少抬头和咨询师沟通,显示很痛苦,面容憔悴,有时会有哭泣;在谈到关于她的成绩时,又充满了期待.四:评估与诊断(一)引起陈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生物因素:不明显。
箱庭疗法案例分析
箱庭疗法案例分析箱庭疗法是一种通过模拟小型景观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恢复心理健康的治疗方法。
在箱庭疗法中,患者可以通过布置和调整小型景观中的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从而达到情感宣泄和情绪调节的效果。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箱庭疗法案例来分析其应用和效果。
这个案例中,患者是一位30岁的女性,她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经常感到焦虑和沮丧。
在进行箱庭疗法时,她选择了一块小型花园景观作为她的箱庭,她在其中布置了一些小石子、植物和小树,并用小型工具调整了它们的位置和形态。
在箱庭疗法的过程中,患者逐渐表达出她内心的焦虑和挣扎。
她用小石子代表自己和家人,用植物代表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用小树代表她对未来的希望。
通过调整这些元素的位置和状态,她逐渐表达出自己对家庭和工作的矛盾情感,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
在箱庭疗法的过程中,治疗师通过观察患者的布置和调整,以及与患者的交流,逐渐了解到患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需求。
在治疗师的引导下,患者逐渐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平衡点,她开始接受和调整自己对家庭和工作的态度,同时也开始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通过箱庭疗法的治疗,这位患者逐渐减轻了焦虑和压力,恢复了心理健康。
她学会了通过布置和调整小型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找到了自我调节和情感宣泄的途径。
同时,她也逐渐学会了接受和调整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箱庭疗法在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恢复心理健康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箱庭疗法通过模拟小型景观来帮助人们表达情感和情绪,找到自我调节和情感宣泄的途径,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箱庭疗法可以结合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帮助人们缓解压力、调整情绪,恢复心理健康。
希望箱庭疗法能够在更多人群中得到应用,帮助更多人减轻压力、缓解焦虑、恢复心理健康。
箱庭疗法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可行性分析
箱庭疗法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可行性分析箱庭疗法是一种通过模拟小型场景来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
它常常被用于治疗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
而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箱庭疗法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本文将从箱庭疗法的特点、学校心理危机的特点以及箱庭疗法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箱庭疗法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可行性。
一、箱庭疗法的特点1.1 沉浸式体验箱庭疗法通过搭建小型沙盘场景,让患者在其中自由组合各种小道具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可以让患者更好地沉浸在治疗中,增强治疗效果。
1.2 安全性在箱庭疗法中,患者可以通过小型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而不需要直接面对治疗师。
这种间接性可以让患者感到更加安全,减少心理防御,有助于打开内心。
1.3 创造性箱庭疗法可以激发患者的创造力,让他们通过调配小道具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
这种创造性的活动对于学生们来说可能更具吸引力,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1.4 隐喻式思维箱庭疗法中的小道具和场景往往具有丰富的隐喻意义,患者可以通过这种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这种隐喻式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问题,有助于改变他们的认知方式。
二、学校心理危机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加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学校心理危机的发生频率较高。
2.2 青少年特点学校心理危机的患者主要是青少年学生,他们的个性特点、认知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与成年人有所不同,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
2.3 需要隐私保护学生心理危机的治疗需要一定的隐私保护,以免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这需要一种既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又能够保护学生隐私的治疗方法。
三、箱庭疗法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3.1 提供情感表达渠道箱庭疗法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情感表达渠道,让他们通过搭建小型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从而释放压力,减轻心理负担。
箱庭疗法
箱庭作品的表现及分析
作品
来访者在整个箱庭制作过程中, 来访者在整个箱庭制作过程中,治疗者需要采取 静默见证者”接纳的、共感理解的、 “静默见证者”接纳的、共感理解的、赏识的态度在 旁边陪伴着。 旁边陪伴着。来访者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对这些东西所 赋予的意义只有来访者自己知道, 赋予的意义只有来访者自己知道,因此需要让被试自 己慢慢挖掘这些意义,自己反复思考, 己慢慢挖掘这些意义,自己反复思考,这也是对他内 心力量的一种挖掘。 心力量的一种挖掘。 另外,不能局限于来访者一件箱庭作品的表现, 另外,不能局限于来访者一件箱庭作品的表现, 而要尽可能把来访者的每次箱庭作品保存、记录下来, 而要尽可能把来访者的每次箱庭作品保存、记录下来, 以全面把握箱庭作品的变现并注意作品的相互联系、 以全面把握箱庭作品的变现并注意作品的相互联系、 所出现的变化。 所出现的变化。
概述
箱庭的制作
治疗者的首要任务是为来访者提供一个接纳、 治疗者的首要任务是为来访者提供一个接纳、 信赖、温暖和安全的制作环境, 信赖、温暖和安全的制作环境,治疗者的角色是 陪伴者,应尽量减少言语交流; 陪伴者,应尽量减少言语交流;治疗者要仔细观 察来访者使用和不使用哪些玩具以及如何使用, 察来访者使用和不使用哪些玩具以及如何使用, 并做简单记录。 并做简单记录。 箱庭制作完成后, 箱庭制作完成后,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需要进 行言语交流,可以询问: 这是什么呢? 行言语交流,可以询问:“这是什么呢?能说明 一下吗? 一下吗?”治疗者应以欣赏的姿态来帮助来访者 澄清作品所表达的意思, 澄清作品所表达的意思,并达到对来访者的共感 理解。 理解。
对箱庭作品的分析的规则如下: 对箱庭作品的分析的规则如下: (一)整合性 对作品均衡性、丰富程度、细致程度、 对作品均衡性、丰富程度、细致程度、流动性 及生命力的整体把握。 及生命力的整体把握。 (二)空间配置 指沙箱空间的左右配置、玩具的摆设状况。 指沙箱空间的左右配置、玩具的摆设状况。箱 庭作品的左侧可以看成是人的内在世界、 庭作品的左侧可以看成是人的内在世界、无意识的 世界,右侧可以看成是外在世界、意识世界。 世界,右侧可以看成是外在世界、意识世界。 (三)主题 来访者箱庭作品往往会表现某种主题, 来访者箱庭作品往往会表现某种主题,主题的 中心则是来访者无意识的自我的心象(也称意象)。 中心则是来访者无意识的自我的心象(也称意象)。
一沙一世界 手把手教你箱庭——案例
箱庭个人治疗实操案例一名高中生的箱庭治疗案例个案家庭自然情况儿子:小毅(化名),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父亲:张某(化名),47岁,一般干部。
母亲:王某(化名),45岁,会计。
小毅是独生子,从小与父母共同生活,因为父母管教比较严格,养成了凡事追求完美的个性。
他聪明好学,初中时学习始终是居班级之首。
中考时,以全市第15名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
成绩优秀的他,深得老师的喜爱。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由于他在一道10的试题上话费了10多分钟,导致试卷没有答完,那次数学成绩只考了65分,在年级的大榜中排在第125。
那次考试的失利,使他的自信严重受挫。
在以后的数学考试中,他经常出现焦躁不安、大脑空白等现象。
数学成绩也一直下滑,为此,他深感脸上无光,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
最近出现了睡眠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脾气暴躁等状况。
初次来访2009年11月的一天,我刚将咨询室清理干净,正准备整理咨询案卷,这时,有人敲门,我打开房门,迎进来一对母子。
那位母亲一进门就说:“老师,这是我儿子小毅,今天能否安排给他做个咨询?”我说:“可以,你们先坐下,我给你们倒杯茶去。
”在喝茶中,我观察小毅:他眉头紧锁,低着头,双手握着茶杯,动作刻板地坐在椅子上。
小毅的母亲边喝茶边和我说:“儿子从小到大表现都非常好,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还考上了重点高中,我们父母很少为他操心。
可就在高一下半年,孩子突然变得烦躁不安,睡不好觉,成绩不断下降。
孩子着急,我们做父母的更是着急。
”母亲说完后,我看了看小毅,一直低头不语的便接过话茬:“我也想快点改变这种现状。
我现在是听不进去课,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也不愿意和老师同学接触,怕他们瞧不起我。
我很痛苦,再继续下去,我的前途就毁了。
我希望您能帮帮我。
”从他们母子的介绍中,我能体会到他们的求助愿望是很强烈的。
心理测量在征得他们同意的情况下,我给小毅做了三项量表测验,其结果是:症状自评量表:强迫2.9,人际敏感2.7,忧郁2.5,焦虑2.7,偏执2.5,精神质2.5。
箱庭疗法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可行性分析
箱庭疗法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可行性分析
1. 箱庭疗法的定义和原理
箱庭疗法是一种借助人造小场景(即“箱庭”)作为媒介的心理治疗方法。
其主要原
理在于通过将个体心理冲突映射到小场景中,让受试者通过观察和参与小场景来表达自己
的内在情感,从而达到放松心理状态、缓解精神压力的疗效。
(1)通俗易懂
箱庭疗法具有非常直观的表现形式,患者很容易理解其原理和应用方法,便于操作和
实施。
(2)适用范围广
箱庭疗法不仅适用于单独个体的心理治疗,也适合用于团队心理危机干预。
在学校里,包括老师、辅导员、学生等多方人员都可以参与其中。
(3)效果显著
通过箱庭疗法的开展,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认识自己的潜意识、坦
诚表达自己的情感,消解个体的疑虑和恐惧,最终达到危机缓解的效果。
(4)档案记录
箱庭疗法在应用过程中可以记录下患者在小场景中的变化、反应与表现等,建立相关
档案记录,以供后续治疗的参考。
3. 箱庭疗法在学校的具体应用
箱庭疗法在学校中,可以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小场景里表现出自己的情绪,
通过此种方式达到情绪释放的效果。
常见方式有:
(1)使用纸板制作小场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其中的内容,进行情境模拟,促使其表达内心情感。
(2)小组合作制作箱庭,为团队建立共同体验,进行互相协助、沟通、理解等等,提高小组成员的情绪认知能力。
(3)老师、心理咨询师等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箱庭,通过观察学生在小场景中的表现,引导学生表达其真实的想法和情感,实现理性思考与情感宣泄的效果。
心理沙盘(箱庭)个案心理咨询案例分享
心理沙盘(箱庭)个案心理咨询案例分享科普知识箱庭疗法是在欧洲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疗法,起源于英国伦敦的小儿科医生劳恩菲尔德(M.Lowenfeld,1890—1973)于1929 年创立的用于儿童心理治疗的世界技法(the worldtechnique)。
瑞士的心理治疗家卡尔夫(Dora M.Kalff,1904—1990)发展了劳恩菲尔德的世界技法,并用 sandspiel 命名,以区别劳恩菲尔德的世界技法。
箱庭疗法为有心理困扰的人提供了接触内在感觉或心灵的通道,通过意象来呈现发生在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人事物,将内心世界具体化、实物化,潜意识的情绪、内容、心理均揭示出来,咨询师通过相关的心理技术辅导、启发来访者觉察自我、调整心态,获得心理辅导效果。
心理沙盘作品分享个案背景这是一个35岁未婚男士的箱庭作品,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咨询室。
来访者至今未婚,在事业单位上班,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不爱说话,自述有时候说话有点词不随心的感觉,与单位同事之间的关系也不好,因此经常被同事们拿来开玩笑,当笑柄。
来访者自幼都比较孤僻,据其父母描述,大概在他14岁以前都还是比较活泼的,虽然孤僻但没有什么异样,但就在那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就变得敏感、自闭和不爱说话了。
当时还以为是青春期逆反,可后来等到大学以后一直都是这样,没见好转。
最近半年左右情况越来越严重,由于年龄不小了,父母常问起婚姻一事,其反应太过敏感,几乎每次都是大吵一场,还威胁自杀,后来父母再不敢提婚姻一事了。
同时,在单位与同事和领导经常吵架,有时候在单位开会的时候就和同事吵起来,单位的领导也不止一次的劝其请长假修养。
来访者箱庭作品自述该来访者的箱庭作品明显具有较大的冲突性,其内心严重缺乏安全感,其场面是一幅战争景象。
以下是来访者箱庭作品自述:一群拿着冷兵器的印第安人正在守卫自己的家园,左边是拥有先进武器的军队、上边是毒蛇和猛兽,他们都在向印第安人进攻,为的是夺取山顶上宝藏。
认知箱庭疗法治疗死亡焦虑症案例分析
认知箱庭疗法治疗死亡焦虑症案例分析摘要】焦虑症在精神科、肿瘤科、心血管及神经科等十分常见,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患者一旦患上了此焦虑性心理障碍,十分痛苦。
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及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然而单独的药物治疗很难凑效。
近年笔者从心理治疗的理论治疗技术,治疗死亡焦虑障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关研究[1]表明心理治疗对死亡焦虑症的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
【关键词】心理治疗;箱庭治疗;死亡归宿【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109-021.患者的一般资料患者张某,女性,47岁,已婚,初中。
呼伦贝尔市人。
家族史:阴性,既往:健康。
三年前,在某三甲综合医院诊断:卵巢癌。
治疗:行手术子宫全切。
一年后患双侧乳腺癌,治疗行双侧乳腺全切手术后逐渐出现失眠焦虑,予佐匹克隆片一片,睡眠一般。
两年后检查发现腹股沟淋巴肿大,患者意识到自己的病严重了,说自己可能活不了多长时间了。
因此出现了严重失眠焦虑。
予阿普唑仑片首次0.4mg/d晚服逐渐增至1.2mg/d晚服,失眠焦虑仍不能缓解,整夜不睡。
在我院精神科门诊诊治。
根据ICD-10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符合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诊断:“焦虑症”。
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DSD)测查结果显示:可能存在严重的焦虑障碍。
治疗予阿普唑仑片0.4mg/bid早午服。
盐酸富马酸喹硫平片1.0g/d晚服,失眠焦虑没有明显好转,逐渐增至到2.0g/d晚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表现头发沉,发胀,恶心。
后逐渐减量1.0g/d晚服。
来心理治疗门诊寻求心理治疗。
2.死亡焦虑症的心理因素2.1 死亡焦虑早期积极的自私期待:当患者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期待自己家人能全力以赴于经济、人力及物力给自己治疗。
不考虑自己家里的实际的经济情况能否承担起。
同时期待自己家里的亲属也能全力以赴于经济、人力及物力,不管有偿还是无偿帮助给自己治疗疾病。
并确信根据当代的科学发展,医生有这能力看好自己的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箱庭疗法治疗死亡焦虑症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7-10-25T15:58:30.58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5期作者:胡志刚[导读] 治愈后也没有测查神经递质的变化,希望精神科同人在以后从事和方面研究以此为借鉴并能相互沟通学习。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内蒙古呼伦贝尔 022150)【摘要】焦虑症在精神科、肿瘤科、心血管及神经科等十分常见,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患者一旦患上了此焦虑性心理障碍,十分痛苦。
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及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然而单独的药物治疗很难凑效。
近年笔者从心理治疗的理论治疗技术,治疗死亡焦虑障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关研究[1]表明心理治疗对死亡焦虑症的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
【关键词】心理治疗;箱庭治疗;死亡归宿【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109-02 1.患者的一般资料患者张某,女性,47岁,已婚,初中。
呼伦贝尔市人。
家族史:阴性,既往:健康。
三年前,在某三甲综合医院诊断:卵巢癌。
治疗:行手术子宫全切。
一年后患双侧乳腺癌,治疗行双侧乳腺全切手术后逐渐出现失眠焦虑,予佐匹克隆片一片,睡眠一般。
两年后检查发现腹股沟淋巴肿大,患者意识到自己的病严重了,说自己可能活不了多长时间了。
因此出现了严重失眠焦虑。
予阿普唑仑片首次0.4mg/d 晚服逐渐增至1.2mg/d晚服,失眠焦虑仍不能缓解,整夜不睡。
在我院精神科门诊诊治。
根据ICD-10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符合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诊断:“焦虑症”。
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DSD)测查结果显示:可能存在严重的焦虑障碍。
治疗予阿普唑仑片0.4mg/bid早午服。
盐酸富马酸喹硫平片1.0g/d晚服,失眠焦虑没有明显好转,逐渐增至到2.0g/d晚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表现头发沉,发胀,恶心。
后逐渐减量1.0g/d晚服。
来心理治疗门诊寻求心理治疗。
2.死亡焦虑症的心理因素2.1 死亡焦虑早期积极的自私期待:当患者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期待自己家人能全力以赴于经济、人力及物力给自己治疗。
不考虑自己家里的实际的经济情况能否承担起。
同时期待自己家里的亲属也能全力以赴于经济、人力及物力,不管有偿还是无偿帮助给自己治疗疾病。
并确信根据当代的科学发展,医生有这能力看好自己的病。
2.2 死亡焦虑中期在失望遗憾和无奈中:当患者自己感觉家人及亲属在努力为自己治疗中,还是没有看好自己的病,并感觉到了自己的病情还在不同程度的在加重或者说病情在扩散。
这时感觉的是失望、遗憾和无奈。
认为家人无能或没有尽到最大的经济、人力及物力给自己看病。
在无奈中开始挂念。
挂念自己的女儿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我走了她怎么办。
担忧:担忧自己走后,孩子会受继母的气;担忧丈夫会把注意力关注自己再婚的妻子,忽略孩子的生活;担忧孩子没有了精神寄托。
2.3 死亡焦虑晚期当患者感觉自己的死亡是不可抗拒,离死亡指日可待时,患者失眠、焦虑和恐惧会明显加重,这时药物治疗很难凑效的。
此时的焦虑就不是关心家人了,也不是生活、事业了,是对自己死后归宿的迷茫。
2.4 死后的迷茫如我死后会到那里呢?那里是什么地方?周围是什么环境呢?我死后会住什么房子。
这一切在患者的潜意识里都已经有了现成的模型画面,只是潜意识。
患者为此而迷茫。
如不做相应的心理治疗,把患者潜意识死亡归宿的画面模型上升到意识层面上来,那么患者的死亡恐惧症很难得到缓解。
3.心理治疗及其方法3.1 首先通过认知疗法,改善患者早期的不良认知。
通过心理治疗使患者认识到,医学对本病的目前治疗的现状,如方法、疗效及在巩固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
尽可能的给患者精神及心理支持性心理治疗,使患者接受疾病,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里状态。
3.2 针对中期的心理治疗通过认知心理治疗,使患者认识到,医学科学对本病的局限性及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团体活动。
最好参加同病友的社会团体活动。
对出现的失眠焦虑,去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做个人体及团体心理治疗。
3.3 针对晚期的心理治疗晚期患者感觉到,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失眠焦虑也随之加重,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自己潜意识知道自己死后向往的地方即:“死亡归宿”没有上升至意识层面。
但“死亡归宿”在现实中,因种种世俗陈旧的观念的影响下或怕遇到家人的反对而不敢上升到意识上来,笔者通过箱庭治疗来反映出患者的潜意识中的死亡后的归宿的住宅环境画面模型。
经过箱庭治疗3/5次后,患者的死亡归宿的画面模型相对完美的心像呈现在箱庭上来后,心理治疗师也随之向患者释义他的潜意识的意义,这时患者的死亡焦虑会随之消失,当天晚间患者一片药没有吃,一夜睡得很好。
至今患者没有服一片睡眠药,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经过肿瘤的相关体检病情没有发现病情的发展。
4.讨论
4.1 人有生就有死,这是大家的共识,我们都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话题就是“死亡”否则我们人类世界里或者说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就会感受到很多人莫名其妙受着死亡焦虑的痛苦折磨。
之所以我们的患者会出现死亡焦虑[2],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回避死亡。
最好是在我们平时或者我们患了严重的疾病时,在我们临终关怀时,多和患者谈谈他未来归宿环境,并答应他力所能及帮助他办到。
这样患者就无憾了。
也就预防死亡焦虑的出现。
让生者活得坦然,让死者走得安详。
4.2 后续研究的问题为本样本少,在箱庭治疗之前,没有做脑ET,观察精神障碍的相关神经递质的变化。
治愈后也没有测查神经递质的变化,希望精神科同人在以后从事和方面研究以此为借鉴并能相互沟通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武林.中国老年人的宗教信仰与主观幸福感[J].中国老年学杂志,2O12,32(12):2569-2572.
[2]朱俊卿.焦虑症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29(2):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