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
锂离子电池三元高镍正极材料的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锂离子电池三元高镍正极材料的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摘要: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本研究采用了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三元高镍正极材料。
随后,对其进行了改性处理,包括高温焙烧、表面修饰和掺杂等方法,并研究了不同改性方法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掺杂方法改性的三元高镍正极材料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其中最佳掺杂剂为钴和铁,能够显著提高其比容量和循环寿命。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三元高镍正极材料;改性;电化学性能引言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一种可充电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点。
其中正极材料是决定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三元高镍正极材料由于具有高的比容量和低的成本,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研究。
然而,其电化学性能仍存在一些缺陷,如循环寿命短、容量衰减等问题。
因此,如何改善其性能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方法本研究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三元高镍正极材料,其中镍、钴、锰的质量比为5:3:2。
随后,对其进行了高温焙烧、表面修饰和掺杂等方法进行改性处理。
结果与讨论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实验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发现掺杂元素的引入能够显著改变材料的颗粒形貌和晶体结构。
同时,改性后的三元高镍正极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充放电容量、循环寿命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其中,采用掺杂方法改性的样品具有最佳的性能表现,钴和铁掺杂元素的引入能够显著提高其比容量和循环寿命,且其性能稳定性较高。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三元高镍正极材料进行改性处理,发现掺杂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其电化学性能,其中最佳掺杂元素为钴和铁。
该研究为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常用的可充电电池之一,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比如移动通信、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
其中,三元高镍正极材料由于其高比容量、低成本等优点而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然而其电化学性能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循环寿命短、容量衰减等方面。
因此,如何提高该材料的性能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研究进展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研究并制造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材料成为了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
其中,正极材料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来,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新型材料备受关注,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本文将就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概述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指的是一类采用氧化镍、钴、锰为基本元素,通过调控材料结构与配方比例等参数,使之呈现单晶结构,用于制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一种新型电池材料。
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主要组成成分为Ni、Co 和Mn,其晶体结构属于随机固溶体,分别属于岩盐型、红雨石型和层状钠离子石墨型。
该类材料的主要特点包括:高比容量、高能量密度、高充放电速率、较长的循环寿命、低价格等。
其中,高镍部分主要负责提供高比容量和高能量密度,而高钴和高锰部分主要用于提供循环稳定性和充放电速率等性能。
二、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制备技术制备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逆微乳液法、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
其中,逆微乳液法是一种能够制得单晶结构材料的有效方法。
该方法基于微乳液高度规则化分子扩散和反应,将镍、锰、钴的前体物在相应的界面反应生成单晶高镍三元材料。
同时,逆微乳液法也能制备出复合材料、组合材料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性能研究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自问世以来,其性能研究已成为众多研究者的热点研究领域。
目前已有诸多文献报道该类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其内在机理。
其中,研究发现,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有着很高的比容量和能量密度,在高倍率放电时性能稳定,在循环寿命方面表现出色,且较低的价格使得其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不过,由于其特殊的组成和结构,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在电化学性能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容量衰减速率快、放电平台过低、化学稳定性差等问题。
因此,后续的研究方向将针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以期弥补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三元正极材料制备工艺
三元正极材料制备工艺
三元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最常用的正极材料之一,其主要成分为锂镍钴锰氧化物(LiNiCoMnO2)。
三元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等优点,因此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化学共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
其中,化学共沉淀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将金属盐溶液和碱溶液混合,生成沉淀;将沉淀洗涤、干燥、煅烧,得到三元正极材料。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三元正极材料的优点在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生产效率高。
但是,该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沉淀的均匀性不易控制、煅烧过程中易产生氧化物等。
水热法是一种新型的制备三元正极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将金属盐溶液和有机物混合,加入水,进行水热反应;将反应产物洗涤、干燥、煅烧,得到三元正极材料。
水热法制备的三元正极材料具有颗粒均匀、结晶度高、电化学性能优良等优点。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制备高纯度、高结晶度的三元正极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将金属盐溶液和有机物混合,形成溶胶;将溶胶凝胶化,得到凝胶;将凝胶干燥、煅烧,得到三元正极材料。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三元正极材料具有颗粒均匀、结晶度高、电化学
性能优良等优点。
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多种多样,不同的制备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以获得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和经济效益。
三元前驱体制备工艺
三元前驱体是指用于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的前体,通常由镍、钴和锰等金属的化合物组成。
以下是一个一般性的三元前驱体制备工艺:
1. 材料准备:
-准备所需的金属盐或氧化物,如硝酸锰、硝酸钴、硝酸镍等。
-准备溶剂,如水或有机溶剂。
2. 前驱体的混合:
-根据所需比例,将金属盐适量称取并混合在一起。
-使用搅拌器或其他适当的混合设备将金属盐均匀混合。
3. 溶液制备:
-将混合后的金属盐加入到溶剂中,并进行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控制溶液的pH值和温度,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4. 沉淀形成:
-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加入适当的碱性剂或其他沉淀剂,使金属离子发生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通常会产生所需的三元金属氢氧化物或碳酸盐等
沉淀物。
5. 沉淀物处理:
-将形成的沉淀物进行过滤或离心分离,以分离固体沉淀物和溶液。
-对固体沉淀物进行多次洗涤,以去除杂质和残留的溶液。
6. 干燥和热处理:
-将洗涤后的固体沉淀物进行适当的干燥,以去除水分和其他溶剂。
-进行热处理,通常是在高温下进行煅烧或焙烧,以转化为所需的三元金属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
7. 粉末制备:
-将经过热处理的固体进行粉碎或球磨,以获得所需颗粒大小和均匀性的三元前驱体粉末。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三元前驱体制备工艺会根据不同的正极材料和生产要求而有所不同。
上述步骤仅提供了一般性的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制备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并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规定。
三元电池正极材料
三元电池正极材料三元电池正极材料是指三元锂离子电池(Li-ion Battery)中的正极活性材料,它是构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三元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三元电池正极材料通常采用锂镍锰钴氧化物(LiNiCoMnO2)作为主要活性物质,其化学式为Li(Ni1/3Co1/3Mn1/3)O2。
锂镍锰钴氧化物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较高的工作电压和较好的循环寿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
三元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通常包括材料的合成、材料的改性和材料的电极制备。
材料的合成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将金属镍、钴、锰与锂源反应,得到锂镍锰钴氧化物。
在合成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金属离子的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保证合成出的锂镍锰钴氧化物具有良好的结晶性和均匀的颗粒分布。
材料的改性是指通过掺杂或包覆等方法对锂镍锰钴氧化物进行改良,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常见的改性方法包括金属离子掺杂、表面涂层和结构调控等。
金属离子掺杂可以调节材料的晶格结构和离子扩散性能,提高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表面涂层可以抑制材料与电解液的副反应,减少电池容量的衰减。
结构调控可以调整材料的晶格结构和离子扩散通道,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材料的电极制备是指将锂镍锰钴氧化物与导电剂和粘结剂混合,并涂覆在导电金属箔上,形成电极片。
电极片经过压实、切割和滚压等工艺步骤,最终形成正极材料。
在电极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电极的厚度、孔隙度和粘结强度,以提高电极的电导率和容量利用率。
三元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对电池的整体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材料的比容量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即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电池可以储存的电荷量。
锂镍锰钴氧化物的比容量约为150-200mAh/g,远高于传统的钴酸锂材料,因此三元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其次,材料的循环寿命决定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即电池可以经历的充放电循环次数。
锂镍锰钴氧化物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可以实现数千次的循环寿命。
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料
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料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由镍、钴和锰三种元素组成。
它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良好的安全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
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料主要包括镍源、钴源和锰源。
镍源通常采用氢氧化镍、硝酸镍或镍盐等化合物,钴源可以是硝酸钴、硫酸钴或钴盐等化合物,锰源可以是氢氧化锰、硫酸锰或锰盐等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通常需要经过粉碎、烘干和筛分等处理,以获得所需的颗粒大小和均匀性。
在制备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将镍源、钴源和锰源混合。
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可以通过改变不同元素的比例来调节材料的性能。
例如,增加钴的含量可以提高材料的容量和循环寿命,但会降低材料的能量密度;增加锰的含量可以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但会降低材料的循环寿命。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应用来选择合适的比例。
除了镍、钴和锰之外,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中还可以添加其他元素来改善其性能。
例如,可以添加一定比例的铝、镁或锂等元素来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表面修饰或涂覆其他材料来增强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能。
制备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工艺条件和原料质量。
例如,在混合原料时需要保证均匀性和粒径分布的一致性,以确保材料的性能稳定性和一致性。
此外,还需要控制烧结温度和时间等参数,以确保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晶度和电化学性能。
总的来说,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其制备过程需要合理选择原料和控制工艺条件。
随着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将在未来的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带来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料
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料
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电池材料,由镍、钴、锰等元素组成。
它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良好的安全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等新能源领域。
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料主要包括镍、钴和锰。
这三种元素在材料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着材料的性能和特点。
首先是镍,镍是镍钴锰三元材料的主要成分之一。
镍具有较高的容量和较低的成本,是一种重要的正极材料。
镍可通过从镍矿石中提取得到,然后经过精炼和纯化处理,得到高纯度的镍材料,用于合成镍钴锰三元材料。
其次是钴,钴也是镍钴锰三元材料的重要成分之一。
钴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能够提高电池的性能。
钴的原料主要来自钴矿石,通过冶炼和提纯等工艺,得到高纯度的钴材料,用于合成镍钴锰三元材料。
最后是锰,锰是镍钴锰三元材料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
锰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和较好的结构稳定性,能够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锰的原料主要来自锰矿石,经过炼矿和提纯等工艺,得到高纯度的锰材料,用于合成镍钴锰三元材料。
除了镍、钴和锰之外,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制备中还需要添加一些辅
助材料,如碳酸锂、氧化锂等。
这些辅助材料能够提供锂离子,参与到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提高电池的容量和性能。
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料主要包括镍、钴、锰以及一些辅助材料。
它们通过提炼、纯化等工艺得到高纯度的材料,用于合成新型电池材料。
这些材料的选择和合成方法对于电池的性能和特点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材料的研究和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优化,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三元正极材料简介介绍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三元正极材料概述 • 三元正极材料的特性与优势 • 三元正极材料的生产与制备技术 • 三元正极材料的挑战与研究前沿 • 三元正极材料在电池产业中的应用实例 • 总结与展望
01
三元正极材料概述
定义与组成
定义
三元正极材料是指由三种元素组成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常,这三种元素 包括镍(Ni)、钴(Co)和锰(Mn),简称为NCM。
04
三元正极材料的挑战与研究前 沿
热稳定性挑战
热失控现象
三元正极材料在高温甚至正常工 作温度下可能发生热失控现象, 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甚至安全隐患
。
晶体结构稳定性
材料晶体结构的稳定性与热稳定性 密切相关,如何优化晶体结构以提 高热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热隔离与散热设计
针对三元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挑战 ,电池系统的热隔离与散热设计成 为关键,以防止过热引发安全问题 。
组成
三元正极材料的组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获得不同的性能。通常,通过 调整镍、钴、锰的比例,可以实现对电池容量、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性能的 优化。
发展历程
01
早期阶段
在锂离子电池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采用的是单一的钴酸锂作为正极材
料。然而,钴资源稀缺且价格昂贵,促使人们寻求替代材料。
02 03
三元材料的兴起
三元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 长寿命,适用于大型储能电站, 可实现电网调峰、调频等功能。
高效能量转换
三元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充放电 性能,提高储能电站的能量转换
效率。
环保可持续
三元正极材料生产过程中污染较 小,且废弃电池可回收再利用,
有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的制备
镍钴锰三元前驱体是一种常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材料。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来制备镍钴锰三元前驱体:
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镍、钴、锰的化合物,如硝酸盐或氯化物。
确保这些化合物的纯度和质量。
摩尔配比计算:根据所需的镍、钴、锰的比例,根据化学计量学原理计算各个化合物的用量。
比例可以根据所制备材料的具体要求和性质来确定。
溶液制备:将镍、钴、锰的化合物分别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例如水或有机溶剂。
搅拌溶液以确保化合物充分溶解。
混合与沉淀:将镍、钴、锰的溶液混合在一起,并适当调节pH值和温度。
通过加入适当的沉淀剂或调节条件,使得镍钴锰元素形成沉淀。
滤液与洗涤:将沉淀物进行过滤,得到固体沉淀物。
使用适当的洗涤剂进行多次洗涤,以去除杂质和未反应的化合物。
干燥与煅烧:将洗涤后的固体沉淀物进行干燥,通常使用低温烘箱或真空干燥。
随后,将样品进行煅烧处理,以获得所需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
粉碎与筛分:将煅烧后的样品进行粉碎,通常使用球磨机或其他研磨设备。
对粉碎后的样品进行筛分,以获得所需的颗粒大小范围。
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锰三元材料的研究
2023年 5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157化学化工C hemical Engineering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锰三元材料的研究朱静薰(广西中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西 钦州 535000)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电能的使用更加广泛且具体。
电池作为储存电能的主要装置,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有着较高的使用性能要求。
在我国研究人员不断的深入研究下,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在近几年不断发展,并且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结合了之间的优势,从而形成,从而在啊共沉淀法的制备下产生,更产生合成材料,结合这Ni-Co-Mn三类化合元素的主要优势,提升了镍钴锰三元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使用效能。
在三元正极材料的不断制备中,需要加强高比容量、高倍率、长循环寿命等因素的关注,加强前驱体物理质量的研究和选择。
本文以共沉淀法为主要的制备方式,讨论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主要制备过程以及发展情况。
关键词:共沉淀法;钴镍锰三元正极材料;制备研究中图分类号:TM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9-0157-3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of nickel cobalt manganese ternary materials by co precipitation methodZHU Jing-xun(Guangxi Zhongw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Qinzhou 535000,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s use of electricity in their daily lives has become more widespread and specific. As the main device for storing electrical energy, batteries have high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Under the continuous in-depth research of researchers in China, nickel cobalt manganese ternary cathode materials have been continuousl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and have high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The nickel cobalt manganese ternary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between them to form a composite material, which is produced under the co precipit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main advantages of the Ni Co Mn three types of composite elements, the efficiency of the nickel cobalt manganese ternary material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s improved. In the continuous preparation of ternary cathode materials, it is necessary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factors such as high specific capacity, high magnification, and long cycle life, and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selection of precursor physical qualit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ain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of nickel cobalt manganese ternary cathode materials using co precipitation method as the main preparation method.Keywords: co precipitation method; Cobalt nickel manganese ternary cathode material; Preparation research收稿日期:2023-03作者简介:朱静薰,女,生于1987年,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镍钴冶炼、三元前驱体。
长循环单晶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衰减到 1 2 7 . 1 m A h / g , 保持率 为 7 9 . 6 %; 同等测试下 ,
薹
哪
彗
著
羹
图 5 掺 杂 Mg , T i 前 后 样 品 的循 环 曲线 对 比 图
电效率低 、 循环 性 能差 、 倍 率 性 能不 理 想 等 问题 。本 文 主要 通过 固相 法高温烧结制备 单 晶型二 次颗粒 , 提
高锂离子传递效率, 同时减少材料和电解液之问的界 面反应, 从而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 并通 过镁( M g ) 、 钛( T i ) 掺杂 降低材料 阳离子 混排 程度 , 提 高 晶体结构 的稳 定性和首 次充放 电效率 ] 。
3 结 论
通过 固相法 高温 烧结 进行 Mg , T i 掺 杂处 理制 备
池 正极 材料 。
量分散谱仪的 J S M 一 8 4 0 A型扫描 电子显微分析仪观 察 。恒 流充 放 电测 试 用 L a n d电池 测 试 系 统 ( 武 汉 金诺 电子有 限公 司 ) 。
1 . 2 材 料 的制备
目前 , 镍钴 锰 ( 5 2 3 ) 三元 素 材料 主要 存 在首 次放
4. 3 4. 2 4. 1
率为 9 2 . 9 %, 比掺 杂 M g , T i 前提高 了 8 %。 由此 可 知, 单 晶颗粒在 循环 过程 中有 良好 的容 量保 持 率 , 且 M g , T i 掺杂 能够 明显地 改善单 晶颗粒 的晶体结 构 , 抑 制材料在充 放 电过程 中产 生 的 晶格 畸 变 。由于 单 晶 颗粒大 幅度 缩小 了材 料和 电解 液之 间 的直 接接 触 面 积, 从而有效抑 制 了循环过程 中材料 和电解 液发 生的 副反应 , 同时 , 单 晶颗 粒有 效 减 少 了 h 脱嵌 过 程 中 通过 晶界 的 次数 , 使 循环 过 程 中 “ 脱 嵌更 加 迅 速 。 未掺杂 Mg , T i 的样 品前 5 0圈出现容量 回升是 因为材 料在充放 电过程 中对 晶体结构进行 了微 小调整 , 使结 构更加稳 定 , 利于 L i 的 快 速嵌 入 和脱 出 , 之 后 容量 快速衰减 是 因为 L i 脱 嵌导致 了 晶格 的畸变 , 破坏 了
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料
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料首先,镍是合成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重要原料之一、镍可以从镍矿石中提取,常见的镍矿石包括镍磁铁矿、镍铜矿和镍钴矿。
提取镍的主要过程包括矿石的破碎、磁选、浮选、烧结和电解等步骤。
通过这些过程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镍原料,用于合成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
钴是另一个重要的原料,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从钴矿石中提取。
主要的钴矿石有赤铁矿、辉钴矿和方钴矿等。
提取钴的过程类似于提取镍的过程,包括矿石的破碎、磁选、浮选、烧结和电解等步骤。
通过这些过程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钴原料,用于合成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
锰也是合成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重要原料之一、与镍和钴不同,锰可以从多种原料中获得。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从合成氧化锰矿中提取。
合成氧化锰矿主要是由氧化锰、氧化钠和氧化铝等混合物矿石组成。
提取锰的过程包括矿石的破碎、浸出、沉淀、过滤、干燥和焙烧等步骤。
通过这些过程可以获得高纯度的锰原料,用于合成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
除了镍、钴和锰之外,合成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还需要其他辅助原料。
例如,锂是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添加锂盐,如氢氧化锂或硫酸锂等。
此外,还需要添加一些导电剂和粘结剂,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
总的来说,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料包括镍、钴、锰以及一些辅助原料,如锂盐、导电剂和粘结剂等。
这些原料通过不同的提取或合成方法获得,并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处理,最终得到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的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
三元材料生产工艺
三元材料生产工艺三元材料是指由Li(NiCoMn)O2正极材料、石墨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组成的锂离子电池材料。
其中,Li(NiCoMn)O2正极材料是由镍、钴、锰等金属元素与锂离子混合而成,能够提供高容量和高循环寿命;石墨负极材料则能够提供稳定的电导性能;电解液则是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递的媒介。
三元材料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材料制备和电池组装两个步骤。
首先,正极材料的制备需要将镍、钴、锰等金属氢氧化物与锂连接到一起,形成Li(NiCoMn)O2。
这个过程称为共沉淀法,首先将金属氢氧化物溶解在一定比例的酸中,然后加入适量的锂溶液进行混合反应,最后将生成物进行过滤、干燥和煅烧处理,得到细粉末状的Li(NiCoMn)O2。
接下来,负极材料的制备主要是通过混合浆料的方法。
首先,选择适当比例的石墨颗粒,并加入一定比例的粘结剂和导电剂,然后在适当的溶剂中搅拌均匀,形成石墨浆料。
将石墨浆料涂覆在铜箔上,并通过热压工艺将其固化成石墨片。
最后,将石墨片切割成合适的形状和尺寸,用作负极材料。
电解液的制备主要是将适量的溶剂和盐类混合而成。
一般来说,电解液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有机溶剂(如丙烯腈)和锂盐(如LiPF6)。
这些成分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混合和搅拌,直到生成均匀的溶液。
最后,三元材料的组装工艺主要是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组装到电池壳体中。
首先,需要将正、负极材料进行层叠,并用隔膜材料进行隔离。
随后,将正负极引线与电池壳体连接,然后注入电解液,并密封电池壳体。
综上所述,三元材料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材料制备和电池组装两个步骤。
通过这些工艺,可以制备出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
摘要: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可逆容量、结构
稳定性、热稳定性,它是当下电动汽车领域最具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
基于此,作者总结国内外与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相关的知识,并结
合自己的理解,从材料制备方法和掺杂改性方面,介绍了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制
备技术及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制备;改性
1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
目前合成富镍三元材料的主流方法是首先采用共沉淀方法合成三元前驱体,
然后加入锂盐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最终产品。
也有其他合成方法,如溶胶-凝胶、
共沉淀法等,但是不同的制备技术,最终所得材料的粒子尺寸和孔结构千差万别,对材料结晶程度、结构稳定性和锂离子传输过程产生巨大影响,进而影响材料电
化学性能。
图1为 Li[Ni x Co y Mn z ]O 2晶体结构示意图。
图1 Li[Ni x Co y Mn z ]O 2晶体结构示意图
1.1高温固相法
高温固相法合成工艺简单,产量大,易于实现工业化,但产物粒径相对较大,粒径分布一致性差等缺陷,影响了其性能。
Jiang[3]等在固相法制备三元111的过
程中发现,采用特殊的煅烧技术—等离子体辅助煅烧技术,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
煅烧温度、缩减煅烧时间,同时也可以显著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与普通气体
不同,等离子体实质上是一种电离的气体,具有超高的电导率,且存在一定磁场
效应。
在等离子体氛围煅烧过程中,由于等离子体的特殊物理特性,可以提高机
械混合后金属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活性,加快煅烧过程中元素的扩散速率,从而
实现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的低温快速制备。
他们以NiO、MnO2、Co3O4和
Li2CO3为原料经过机械混合后,置入配有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煅烧炉中,在通入氧
气的条件下,经过600℃低温煅烧40min即可得到高性能Li(Ni1/3Co1/3Mn1/3)O2。
与非等离子体氛围1100℃煅烧24h的三元正极材料相比,材料在0.1C(2.8~4.3V)
的初始容量从129.5mAh/g显著增加到218.9mAh/g,循环60圈后稳定性也从
71.89%提高至91.27%。
Jiang等[3]的研究中,从提高煅烧过程中反应物活性的角
度入手,采用等离子体辅助煅烧技术,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而
且弥补了固相法能耗过大的缺陷,为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固相制备方法提供了新
方向。
同时,在高温固相合成中,由于阳离子混排现象在高温时更加明显,所以
在煅烧结束时减慢降温的速率并且持续通氧气,控制氧分压,可以有效抑制阳离
子的混排。
1.2共沉淀法
化学共沉淀法一般是向原料中添加适当的沉淀剂与络合剂,使溶液中已经混
合均匀的各组分按化学计量比共同沉淀下来,再把它煅烧分解制备出目标产品。
通过改进传统的共沉淀方法,采用超声共沉淀技术制备LiNi0.6Co0.2Mn0.2O2,成
品有很好的层状结构和低的阳离子混排程度。
采用改进的共沉淀法制备出浓度梯
度Li(Ni0.86Co0.10Mn0.04)O2正极材料,材料颗粒从核心到表层,Ni的含量逐渐
下降而Mn、Co的含量逐渐上升,该材料在3~4.4V电压平台下,首次放电比容量
达209mAh•g-1,在55℃、0.2C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6%,效果显著。
1.3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为解决高温固相反应法中反应物之间扩散慢和组成均匀性问题
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软化学方法。
但溶胶-凝胶法反应周期长,处理过程复杂,工业化难度较大。
科研人员在柠檬酸盐溶胶凝胶法的基础上采用硝酸调节pH值并充
当发泡剂,制备了具有1D形貌的三元111材料。
随后,又采用乙酸盐/柠檬酸和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三元111材料。
通过采用程序控温技术,制备出由单晶连接而成的三元111材料。
微小单晶减小了材料离子混排程度,同时增加了材料的比表面积。
0.1C倍率电流(2.8~4.4V)初始容量为
173.1mAh/g,循环5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88.7%。
Li等在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
过程中,引入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备出具有二维多级纳米网结构的三元111
材料。
MWCNTs会引导晶体的生长,阻止颗粒的团聚,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
BET测试结果显示,加入MWCNTs后,比表面积扩大1.9倍,介孔体积扩大5.75倍,增加与电解液接触面的同时,也提高了材料对锂离子嵌入和脱嵌结构应力的
抵抗性。
2掺杂元素改性
掺杂改性一般是通过改变材料的晶格常数或材料中部分元素的价态来提高材
料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降低阳离子混排,使电
池的输出功率密度增加。
目前,对富镍三元材料研究最多的掺杂有阳离子掺杂和
阴离子掺杂。
2.1阳离子掺杂
阴离子F掺杂不仅可以使结构中部分M—O键替换成更加稳定的M—F键,
提高结构稳定性,保护电极不受电解液的侵蚀,还可以降低循环过程中界面电阻
的增加,减小极化,改善循环稳定性。
此外,F掺杂还可以改善材料的吸水问题,有利于材料电化学性能发挥。
2.2阴离子掺杂
阳离子Al、Mg等掺杂不仅可以抑制锂镍混排现象,还可以抑制充放电过程
的相转变,改善循环稳定性。
采用不等价阳离子掺杂时,会导致三元材料中过渡
金属离子价态的升高或降低,产生空穴或电子,改变材料能带结构,从而提高其
本征电子电导率。
比如,Gong等[2]采用Na+替代三元111材料中部分Li+,掺杂
后Na+占据Li+的3a位点(Na+(0.102nm)的离子半径远大于Li+(0.076nm)),增加了
晶胞参数c,降低了Li+扩散阻力,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最佳掺杂量下,样
品0.1C首圈容量由未掺杂时的155.4mAh/g提高至250.5mAh/g,性能有了极大的
提高。
结论
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由于具有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重要优点,在新型电池
材料方面有着极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随着发展需要,怎样扩大材料的容量、缩短
动力电池充放电时间和延长使用寿命已成为当下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发展的关键。
通过对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制备工艺和掺杂改性的研究能够有效促进其容量、稳
定性和寿命的提高,使三元镍钴锰更好完成承担商业主流锂电池电极材料的任务,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进展[J].孙玉城.无机盐工业.2012(04).
[2]Chemicalandstructuralinstabilitiesoflithiumionbatterycathodes[J].A.Manthiram, J.Choi.JournalofPowerSources.2006(1).
[3]Jiang Q,Xu L,Huo J,Zhang H,Wang S.RSC Adv.,2015,5: 7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