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习题)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习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78381e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07.png)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1.下列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①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②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③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④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⑤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A.①⑤④③②B.⑤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⑤D.③①④②⑤【答案】D【详解】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这是一个记叙文语段,全文都围绕劳动展开,主要写“我”跟随母亲学习劳动,而③句“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写的是母亲的劳动,和整个语段表达内容联系不是那么紧密,显然是承接上文的表达,因此应放在段首;接下来的语段按照时间顺序在写,①句里的“四五岁”早于其他句子的时间,因此在③后面;④句写放学后参加劳动,②句则突出部分季节逐渐扩大劳动时间,时间范围逐渐扩大,因此④在前,②在后;⑤句的“这个时期”即是总结上文,所以应该放在段尾。
正确的排序为③①④②⑤;故选A。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春伊始,浯溪公园内一片生机盎然,前来游园和探访神秘碑林的人络绎不绝....。
B.生活告诉我们,那些为富不仁....的人,最终不会有好结果的。
C.爷爷待人宽厚仁慈....,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他是我精神上的导师。
D.母亲不仅吃苦耐劳,还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妇女。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使用正确;B.为富不仁:要聚敛财富便不会讲仁慈。
指剥削者唯利是图,心狠手毒。
使用正确;C.宽厚仁慈:宽仁慈爱,宽容厚道。
使用正确;D.安居乐业: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不能形容人的性格,用错对象;故选D。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天的河源天气爽朗,舒适宜人,是一个适合开展户外活动的季节。
(将“秋天”和“河源”调换位置)B.学校拟在世界阅读日举办读书达人风采大赛,展示和推广当代少年风采。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30614d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4.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后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溺.亡(nì) 佃.农(diàn) 周济.(jì)不辍.(chuò) 任劳任.怨(rèn)2.根据拼音写字词。
劳lù(碌) 私shú(塾) 仁cí(慈)wèi(慰)勉 为富不rén(仁)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不同含义。
(1)母亲是个好劳动...。
(2)她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3)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4)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4.提取信息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5.语段的作用文章第1段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几句话朴实无华,既交代了文章的写作缘由,又高度概括了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成为全篇回忆母亲优秀事迹的一个十分清晰的总的纲领。
6.把握主旨“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1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表达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对母亲及像母亲一样的劳动人民的热爱。
这句话由爱母亲推及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推及到赞颂劳动人民,感情升华,主题深化。
二、精读赏析1、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赏析句子)【议论】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母亲的心境——辛酸,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及农民的贫困和无奈,也写出了朱德对母亲的理解与体谅。
2、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纺棉花...。
..,养蚕..,喂猪..,种菜一系列的工作表明母亲家务繁重,突出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3、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把书一放,挑水或放....在旁边帮她的忙……我就悄悄牛去了。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98edd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0.png)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改正下列加点字的拼音或书写的错误。
溺.死(ruò)不辍.(zhuì)劳碌.(lǜ)细.农(diàn)私熟.(shú)任劳任愿.2.为下列句子选择一个准确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我母亲待人最(A、慈详B、仁慈C、仁义),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②在这(A、广漠B、茫茫C、广大)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A、约束B、管理C、管束)过我。
③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A、请B.找C.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B.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C.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D.母亲沉痛的滔滔不绝....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B.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C.我家是佃农。
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D.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小小的绣针,牵着长长的丝线,穿过重重的夜色,在时光深处,成为我心底最美的记忆。
②每一幅都流光溢彩、鲜活靓丽,让人不忍移开目光。
③记忆中,母亲也是拿惯针线的人,忙完一天后,母亲总爱拿出一副枕套,细细地绣起来。
④我依偎在母亲的身旁,银色的月光从窗外照进来,照着母亲飞针走线的手,渐渐地,一朵粉色的桃花就在母亲的针下绽放。
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7回忆我的母亲(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7回忆我的母亲(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c6e04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b.png)
7回忆我的母亲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佃.农(diàn)仪.陇(yí)溺.死(nì)私塾.(shú)B.勉强.(qiáng) 调.料(tiáo) 和蔼.(ǎi) 旱灾.(zāi)C.和睦.(mù) 衙.门(yá) 横蛮.(mán) 瞒.着(mán)D.不辍.(chuò) 妯.娌(zhóu) 周济.(jì) 豌.豆(wā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祖藉劳碌红薯饭无可耐何B.害病分派捣蛋鬼任劳任怨C.慰勉继续吃大户勤劳简朴D.聊叙隔绝标本式结衣缩食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B.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C.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D.母亲沉痛的滔滔不绝....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2)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3)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5.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这一段中照应题目的语句是“”,表明全文叙事线索的语句是“”,表达全文感情基调的语句是“”。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①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含解析)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1ea92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c.png)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含解析)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上《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附答案)课前预习·独立自学语文反复读,读顺文本,攻克生字词(抽人教读)反复读,复述大意,归纳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书上批注)本文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件,圈出相关语句,思考分别体现她怎样的品格,母亲教会了作者什么?寄托了作者哪些情怀?(书上批注)4.读完这篇文章后,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或者有哪些质疑?(这是考验你是否有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时候,认真思索便于东叔调整课堂策略)课后巩固·拓展·提升一、基础攻关(一)字词关1.用楷体字根据拼音在横线处写汉字(1)【diàn nóng】(2)【láo lù】(3)【sīsh ú】(4)【zhōu jì】(5)【kuān hòu】(6)【rén c í】(7)【wèi miǎn】(8)【bùchuò】(9)【rèn láo rèn yuàn】(10)【wéi fùbùrén】情景化命题: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文句中空白外处相应的词语。
他出身diàn nóng ,在亲戚朋友的zhōujì之下,只断断续续读了几年sīshú,虽是一生láo lù,也只落得穷困潦倒的结局。
但困苦的生活没有改变他kuān hòu rén cí的本性。
2.根据意思在横线处写词语(1)佃农: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2):辛劳忙碌。
(3)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
(4):在物质上给以帮助;接济。
(5)仁慈:仁爱慈善。
(6):抚慰勉励。
___ (7)不辍:不停止。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08991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3.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及答案7 回忆我的母亲0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yuàn。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mù。
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无论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她自己是很节省的。
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任劳任yuàn(怨) 和蔼(ǎi)妯娌(zhóu)和mù(睦)(2)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3)语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佃农祖藉劳禄无可奈何成群结队菜籽高梁私塾为富不人豪绅地主错别字藉禄梁人改正籍碌粱仁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题目。
纸船——寄母亲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首小诗选自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冰心的散文诗集《繁星·春水》。
这首小诗以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的口吻写成,通过“叠纸船”这充满童趣的行为,寄托对母亲的思念。
4.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感受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83ba9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6.png)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字词书写1.给加点字注音。
不辍.( )慰.勉( )劳碌.( )勉强.( )周济.( )溺.死( )祖籍.( )竭.力( )佃.农( )妯.娌(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记录着激动人心的国家大事,也记录着波斓不惊的生活小事。
历史记住了诺贝尔奖的首次颁.发,记住了中国航母舰载机在浩瀚.大海上的首次成功着舰,也记住了那位平凡母亲的劳禄身影。
(1)请将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颁.发()浩瀚.()(3)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_____改为____________改为______二、选择题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中不少食物都有预防大脑衰老,如核桃、葡萄、黑巧克力等等。
(在“衰老”的后面加上“的功效”)B.为了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大城市病”,使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
(删去“使”)C.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感受阅读的力量,对于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十分重要。
(将“体验”和“感受”对调)D.“给爸爸放天假”亲子活动吸引了来自附近的1000多个家庭,近一千多名爸爸携孩子参加。
(删去“近”或者“多”)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周家为富不仁....,老父死后,几个儿子互相残害,争夺家产。
B.家庭条件不好,他为了供儿子上大学,不得不节衣缩食....。
C.他作为劳动委员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却只在一旁任劳任怨....。
D.我爷一生勤劳,到了老年仍是不辍劳作....,七十多岁了还下地干活。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踱.步(duó)勉强.(qiáng)随声附和.(hé)B.迁徙.(xǐ)投奔.(bèn)宽厚仁慈.(cí)C.惩.罚(chéng)周济.(jǐ)任劳任怨.(yuè)D.溺.死(nì)衙.门(yǎ)不辍.劳作(chuò)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日,韩国物流巨头韩进集团总裁赵亮镐的夫人李明姬长期以来为富不仁....,仗势欺人的恶劣行径遭到了曝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6d10bab84ae45c3a358c55.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不辍.()慰.勉()劳碌.()勉强.()周济.()溺.死()祖籍.()竭.力()佃.农()妯.娌()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2(3(43.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1)母亲这样整日地()着°(A.劳累 B.劳碌)(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一家人生活°(A.支持 B.坚持)(3)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A.管束 B.拘束)(4)母亲()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A.沉重时代 B.沉痛时期)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B.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C.这篇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句句都是肺腑之言....,情真意切°D.母亲不仅吃苦耐劳,又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妇女,她鼓励孩子去开创新的生活°5.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不同含义:⑴母亲是个好劳动..°⑵她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B.一档名为《朗读者》的大型朗读类节目播出,加上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的《见字如面》,给人带来一种久违的文化气息°C.一年一度的两会,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目光,打动着亿万百姓的心弦°D.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①建设书香型校园,就是要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④这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⑤读到好书,就如同和名师交谈,与伟人对话,可以让我们汲取智慧,受益终身°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①⑤④③② D.③①④②⑤8.学校准备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班级准备出一期小报,要求每人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中搜集有关“诚信”方面的名言警句,请写出一句你搜集到的名言°(2)右边是福建省消费委员会的图标,结合诚信的主题,说一说这图标的设计思路°二、课内阅读(一)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回答问题°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②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③愿母亲在地下安息!9.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语句是:10.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A. 具体生动的记叙B. 富有感情的描写C. 深沉的抒情D. 充满感情色彩的议论11.文章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爱,决心献身革命事业°12.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13.画线句子“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对换,为什么?(二)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回答问题°①每天天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②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③她的性格(A.和睦 B.和蔼 C.和气),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④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很(A.和睦 B.和蔼 C.和气)°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⑤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⑥她自己是很节俭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⑦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14.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前边的横线上,依次是:15.“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方法°16.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17.对这段文字的内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A.写家人及母亲的勤劳、俭朴和仁慈°B.写母亲勤劳、俭朴的品德和对我的影响°C.写母亲勤劳、俭朴和仁慈的品德及其对我的熏陶°D.写我对母亲教育培养之恩的感激之情°18.简要说说这段文字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特点°三、课外探究阅读《黄土》,回答问题°黄土邹志安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上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半声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一瓶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要买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与,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缺憾°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七十七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那么,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徙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19.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20.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21.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22.试把本文和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进行比较,看看两文之间有什么相似点°(提示:可以从记叙内容、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写作特色等方面进行比较°)答案:1.chuò wèi lù qiǎng jì nì jí jié diàn zhóu2.(1)富裕(2)为富不仁(3)横蛮节衣缩食(4)哀痛3.(1)B (2)A (3)A (4)B4.D5.(1)与“好”连用,意思为“劳动能手”;(2)干农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6.B(A.句式杂糅,删去“其原因”或者“造成的”;C.搭配不当,应将“打动”改为“牵动”;D.语序错误,应改为“深受读者喜爱”)7.D8.(1)略(2)图案的主体部分是“3.15”和福建开头字母“F”与“J”变形组成的火炬,象征“3.15”维权旗帜°火炬又有照明、传续的意义,寓意光明和发展之势,意味着消费者获得更多的知情权和全社会共创诚信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图案的下半部分是一只高举火炬的手,象征着消费者使用手中的选择权,响应诚信,拒绝伪劣°9.她勤劳一生°10.C11.民族人民12.“无法补救的”指在母亲去世前未能见母亲一面;“能做到的”指“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13.不能°“创造了”是已经创造,“创造着”是正在创造,两者有时间先后的顺序问题,调换了就不符合这一时间发展顺序了°14.B A15.排比16.D17.C18.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19.象征了“我”的父亲,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农民,象征了博大宽容°20.答案要点是:①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②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舍不得乱花一分钱;③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④善良,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⑤精神上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21.广大农村还很落后,生活水平很差,人们精神贫困°22.可以从朴素平实的语言风格上比较,可以从都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代表等方面比较°。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d6addc2caeaad1f347933f45.png)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进入初中以后,许多同学的语文学习往往出现不正常的突然"减速",小偏整理了《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基础锤炼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和ǎi()祖jí()yá门()diàn农()妯娌()慰勉()不辍()私塾()2.解释下列词语。
(1)好劳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周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学_科_网Z___K](3)任劳任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富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聊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中不少食物都有预防大脑衰老,如核桃、葡萄、黑巧克力等等。
(在“衰老”的后面加上“的功效”)B.为了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大城市病”,使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
(删去“使”)C.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感受阅读的力量,对于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十分重要。
(将“体验”和“感受”对调)D.“给爸爸放天假”亲子活动吸引了来自附近的1000多个家庭,近一千多名爸爸携孩子参加。
(删去“近”或者“多”)4.仿写句子。
母亲,您像一条河,流淌着生命的水源,供我成长;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回忆我的母亲》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________________写的一篇追述钟太夫人一生事迹的________________(体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题 (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题 (1)](https://img.taocdn.com/s3/m/a0e1f76180eb6294dc886ca3.png)
7回忆我的母亲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庚.子(g ēng). 勉强.(qi ǎng) 私塾.(sh ú) 和睦.(m ù)B..调.料(ti áo) 哭泣.(q ì) 不辍.(zhu ì) 和蔼.(ǎi)C.佃.农(ti án) 溺.死(n ì) 差.役(ch āi) 慰.勉(w èi) D.妯.娌(zh óu) 衙.门(y á) 支撑.(ch ēng) 横.蛮(h éng)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周济 劳碌 富裕 无可耐何B.榨油 高梁 仁慈 为富不人C.连夜 豪绅 强健 任劳任怨D.菜籽 聊叙 宽厚 节衣缩食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B.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
C.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D.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B.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C.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了科举。
D.我家是佃农。
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母亲具有的高尚品质有——、——、——、——。
(2)母亲是个好劳动的含义是——————————————。
(3)母亲的最大特点是————————————————-—。
(4)母亲那种_______的习惯,母亲那种————的态度,至今在我的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6.仿照前句的句式和修辞,以“母爱是”为开头,补写两个句子。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61e8df2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9.png)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进入初中以后,许多同学的语文学习往往出现不正常的突然"减速",小偏整理了《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基础锤炼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和ǎi( ) 祖jí( )yá门( ) diàn农( )妯娌( ) 慰勉( )不辍( ) 私塾( )2.解释下列词语。
(1)好劳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周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学_科_网Z___K](3)任劳任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富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聊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不少食物都有预防大脑衰老,如核桃、葡萄、黑巧克力等等。
(在“衰老”的后面加上“的功效”)B.为了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大城市病”,使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
(删去“使”)C.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感受阅读的力量,对于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十分重要。
(将“体验”和“感受”对调)D.“给爸爸放天假”亲子活动吸引了来自附近的1000多个家庭,近一千多名爸爸携孩子参加。
(删去“近”或者“多”)4.仿写句子。
母亲,您像一条河,流淌着生命的水源,供我成长;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回忆我的母亲》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________________写的一篇追述钟太夫人一生事迹的________________(体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 回忆我的母亲》2023年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 回忆我的母亲》2023年同步练习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2fe39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f.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2023年同步练习卷(含解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2023年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不辍(chuò)和蔼(ǎi)勉强(qiáng)榨油(zhà)B.周济(jì)祖籍(jì)韶关(sháo)蛮横(hèng)C.规律(lù)妯娌(zhóu)慰勉(wèi)溺死(nì)D.佃农(diàn)仪陇(lǒng)豌豆(wān)衙门(yá)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祖藉劳碌红薯饭无可耐何B.害病分派捣蛋鬼任劳任怨C.慰勉继续吃大户勤劳简朴D.聊叙隔绝标本式结衣缩食3.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外交部驻港公署敦促外国政客停止颠倒黑白,停止干预香港事务。
B.老师在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时,她矢志不渝地记录着。
C.12月13日,曾经是一个黑色的日子,80多年前,一场惨绝人寰的暴行,将倭国侵略者牢牢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D.犯罪嫌疑人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面对调查,百般抵赖,但在大量证据面前,最终如实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实。
4.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B.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C.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
D.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外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通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
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
①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③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④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⑤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A.①⑤④②③ B.②①⑤④③ C.⑤③②④① D.④⑤③①②二、基础知识6.给加点字注音。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7《回忆我的母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7《回忆我的母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a97ecb43323968001c925f.png)
7《回忆我的母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参考答案:母亲的“勤劳”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事例体现出来。
这些事例,表现出母亲勤劳吃苦、俭朴能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爱憎分明,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
母亲既是一位普通的农妇,又是伟大人民中的一员。
二、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
”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参考答案:作者反复写“我应该感谢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以及无比怀念的情感。
母亲用她“勤劳”的一生,用她的言传身教,给予“我”启示、鼓励和人生的宝贵财富: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拥有了一个强健的身体;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的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也教给“我”生产的知识;母亲聪明能干,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母亲对地主劣绅的反抗,对“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我”拥有了革命的坚强意志。
三、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参考答案:文章的一大写作特点就是夹叙夹议,以记叙为主,其间穿插着若干议论性语句。
如:①“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句中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②“母亲是个好劳动。
”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③“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④“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⑤“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最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 同步巩固练习(文字版,含答案)
![最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 同步巩固练习(文字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0c35b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c.png)
B (“周济”指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用在 这里不符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B )(3分 ) A.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B.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 棉花。
C.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 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从宣统元年(一九零九)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 在民国八年(一九一九)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 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 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 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 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 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 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 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 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 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 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 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 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薯 豆饭、菜饭、红shǔ( )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
tiáo 的油放在饭里做调( )料。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B )(3 分) A.响水关闭化工园,是几经惨痛后的断腕抉择。
B.小明,你要轻装上阵,争取考出优异成绩。我们在 场边周济你,为你摇旗呐喊。
C.小朱服务社区三十年,任劳任怨,成为社区居民口 中的“小巷总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97f3aab307e87100f696a0.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耕.种(gēng)勉强.(qiáng) 祖籍.(jí) 任.劳任怨(rèn)B. 衙.门(yá) 挑粪.(fèn) 差.役(chāi)无可奈.何(nài)C. 管束.(shù) 和蔼.(ǎi) 辍.学(zhuì) 节衣缩.食(suō)D. 豌.豆(wān)聊.叙(liáo) 蛮横.(héng) 为.富不仁(wéi)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和睦周济毫绅外甥B. 强建私塾榨油聊叙C. 劳碌马鞍耕种蔚勉D. 高粱妯娌竭力富裕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面对朋友的误会,他百口莫辩....,只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B. 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最讨厌的就是有人在这里成群结队....影响团结!C. 他尽管坐拥金山,却为富不仁....。
D. 张凡做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大家喜爱的生活委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父母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B. 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C. 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 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5.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岳母刺字,孟母三迁,______________;乌鸦反哺,羔羊跪乳,______________;游子远行,万水千山,______________。
伟大的母爱,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中,激励一生,相伴终生。
①恩情似海,永铭心间②母爱如山,亘古不变③慈母心牵,春晖延绵A. ②①③B. ①②③C. ②③①D. ③①②6.下面情境中,小航表达得体的一项是()小航和小朋约好周末一起去遵义市博物馆参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2017年同步练习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2017年同步练习卷](https://img.taocdn.com/s3/m/a7f67f4ca76e58fafab00365.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2017年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佃.农(diàn)不辍.(chuò)勉强.(qiáng)B. 外甥.(sheng)祖籍.(jì)和蔼.(ǎi)C. 和睦.(mù)周济.(jǐ)私塾.(shú)D. 劳碌.(lù)慰.勉(wèi)衙.门(y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横蛮迁陡托辞瞩目B. 荣辱榨油碾转聊叙C. 欺压仁慈逊色通辑D. 诉说妯娌竭力发髻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大伯家庭条件不好,但为了供孩子上大学,不得不节衣缩食。
.....B. 有些私企老板挖空心思让工人做得多、拿得少,真是为富不仁。
.....C. 身为劳动委员的他不起带头作用,却只在一旁任劳任怨。
.....D. 奶奶勤劳一生,七十多岁了仍是不辍劳作。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 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 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 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 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含解析)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3b631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7.png)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佃农(diàn)仪陇(yí)溺死(nì)私塾(shú)B. 勉强(qiáng)调料(tiáo)和蔼(ǎi)妯娌(lǐ)C. 和睦(mù)衙门(yá)横蛮(mán)瞒着(mán)D. 不辍(chuò)匿笑(nì)周济(jì)慰勉(wè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溺死迁涉托辞瞩目B. 荣辱私塾碾转聊叙C. 劳碌衙门逊色通辑D. 慰勉妯娌竭力发髻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星光璀璨,汉字是它的基石。
B. 起义军对穷苦百姓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越来越强烈。
C. 高明的画家会在画面上留下耐人寻味的空白,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余地。
D. 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令人流连忘返。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中外油画名家作品展《记忆·东营》在东营市红T创意时尚街开幕,120余幅参展作品用构图和重彩勾勒了新时代的大东营图景。
B. 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C.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是能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D. 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五针松、文竹、吊兰和花草之类摆放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
5.下列关于《回忆我的母亲》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全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
B. 朱德同志的母亲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朱德投身于革命事业。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812b66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a.png)
7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基础锤炼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ru ò)死了。
B.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梁.(liáng),通年没吃过白米。
C.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yù)勉。
D.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chuò)劳作,尤喜纺棉。
2.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曾是一个很富的人,但现在潦倒了,得靠朋友周济..来维持生活。
B.今天王小东又没有完成作业,班长罚他打扫卫生,他任劳任怨....地接受了惩罚。
C.疫情期间,有些商人哄抬物价,这种为富不仁....的行为应该严厉制止。
D.做父母的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不让自己的孩子受苦,可怜天下父母心啊!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使我领略到了母亲对子女深沉而无私的爱。
B.为防止青少年不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关部门要求网络游戏必须推出青少年模式。
C. 为了提升全民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养成全民阅读的习惯。
D.故宫文创之所以成为“网红”,是因为其挖掘了文创的日常实用价值的缘故。
4.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下面图片,说说你对“孝”字内涵的理解。
(2)仔细观察下面漫画,试着给这幅漫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我的标题:课内精读阅读《回忆我的母亲》,回答问题。
5.“(母亲)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一句中“比自己更穷”几个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6.文中的“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不能互换?为什么?★7.文章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
请你以第16段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拓展阅读葵花地廖静仁①我始终记得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
②那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07课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07课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7055b2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c.png)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朱德出身佃.( )农,家境贫寒,然而朱德的母亲非常勤劳且善良。
她一天到晚地忙lù( )着,却从不抱怨,可谓任劳任怨,自己过得艰难也不忘周jì( )更贫苦的人,在人格上远高于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这些人虽然有钱却剥削百姓,给很多老百姓制造苦难。
埃德加·斯诺说朱德性格宽厚,闲时喜欢干农活,这与他母亲的仁慈和不辍.( )劳作有很大的关系。
【答案】diàn 碌济chuò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德润人心,相沿成俗。
优良家风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遥远,发生在身边的家风善行,无不________着家风传承的魅力。
以当代优良家风为榜样,让崇德向善成为每个家庭的时尚,必能让更多人在家风的________中获得心灵的支撑和行为的________。
A.彰显滋养引领B.彰显养育引发C.显露滋养引发D.显露养育引领【答案】A【解析】“彰显”指鲜明地显示,“显露”指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第一空应用“彰显”。
“滋养”指供给养分,“养育”指抚养和教育,第二空应用“滋养”。
“引领”指引导,带领,“引发”指引起,触发,第三空应用“引领”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他为了供孩子上大学,不得不节衣缩食....。
B.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最讨厌的就是有人在这里成群结队....影响团结!C.霍英东凭借聪明的头脑和不懈的努力,积累了大量财产,但他没有为富不仁....,而是热心公益,多年来为社会捐款多达百亿元。
D.为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环卫工人们任劳任怨....,努力工作,赢得了市民的一致称赞。
【答案】B【解析】A项,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使用正确。
B项,成群结队:形容人多。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拉帮结派”。
C项,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回忆我的母亲一、积累运用1.下列选项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结.实/结.伴勉强./弱肉强.食吓倒./倒.掉B.私塾./熟.悉啜.泣/不辍.劳作劳累./累.人C.床铺./铺.床周济./人才济.济调.料/调.动D.挑.水/挑.逗姓任./任.劳任怨曾.经/曾.孙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欺压惨痛悲哀为富不人B.亲戚周济慰勉勤劳简朴C.劳碌豪绅不辍饱尝坚苦D.私塾聊叙支撑宽厚仁慈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校组织了以“感恩母爱”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约200余名同学参赛。
B.各地要针对突出问题,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按时完成校外辅导机构治理整改任务。
C.“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
D.“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讲到位。
4.给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④①③②⑤B.④③①②⑤C.④①②⑤③D.④②⑤③①5.仿照画横线的句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母爱是,;母爱是,。
二、阅读理解◆课内精读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
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
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6.选文写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的目的是什么?7.“总是..天不亮就起床”一句中加点的“总是”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8.选文第3段用很多文字描写“我”对劳动的热爱,这样写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中心?为什么?9.试比较选文中母亲缝衣与链接材料中的缝衣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考链接[2018·乐山]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①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
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②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
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
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
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
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③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
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
”④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
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
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⑤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
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
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唉,真是亏了娃们。
”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
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
⑥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
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便习了理发、补鞋的手艺,常常走村串户去挣钱。
挣了钱,交给队里,由队里核算工分、口粮;可是,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
⑦母亲就只好更累了。
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刷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
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
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
⑧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
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
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
⑨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
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
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
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
⑩现在,母亲偶尔到我这儿来。
吃饭时,仍瑟缩而谦卑地坐在“挂角”的位置。
举箸援筷间,也满是小心翼翼。
起初还以为是客气,或不习惯。
多次让她坐在正位上,说,一家人,用不着那样的。
不一会儿,她又不自觉地移到了“挂角”的地方。
我才知道,这习惯,跟那时的生活有关,改不了了。
便忍不住嘴里发苦,心里发灰,有一种懊然复怅然的感觉,拂之不去。
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
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闲地哼着歌儿。
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啰,开饭啰!”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
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
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
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
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
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
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
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
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
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
只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传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
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
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彻骨的绝望。
“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缠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一起。
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
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熏燎着。
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
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
10.作者几次写了母亲的“讪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11.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4分)★12.本文语言意蕴丰富,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
请赏析第②段中两个画线的语句。
(4分)13.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4分)14.下列对文章的品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段卒章显旨,点明了写作目的,揭示了文章中心,升华了作者的情感。
B.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为标题,表明文章写的是“与炊烟有关”的人和事,有揭示内容和主题的作用;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C.本文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刻画母亲形象,抒写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D.文章以母亲从炊烟中走出开头,又以母亲站在炊烟中喊“我”结尾,两个实景首尾呼应。
三、综合实践1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去年母亲节,许多年轻人在微信朋友圈晒文字,秀照片,倾诉对母亲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和祝福。
而在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往往不太习惯向母亲当面表达感情。
他们或忙于学习,或忙于工作,或因为其他种种原因,很少陪母亲。
在这个属于母亲的节日里,他们通过微信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
一方认为,这是年轻人有孝心的表现,值得点赞;另一方认为,这是作秀,是给别人看的。
网友调侃:“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微信朋友圈。
”(1)在第2段横线上填写一句话,使两段文字衔接自然。
(2)请你就年轻人表达爱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简洁。
16.本文通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了母亲勤劳坚忍的性格。
请你以自己熟悉的一个人为写作对象,通过典型事例表现此人的性格、爱好等。
1.[解析] B A项,jiē/jié,qiǎng/qiáng,dǎo/dào;B项,shú/shú,chuò/chuò,lèi/lèi;C 项,pù/pū,jì/jǐ,tiáo/diào;D项,tiāo/tiǎo,rén/rèn,céng/zēng。
2.[解析] D A项,“为富不人”应为“为富不仁”;B项,“勤劳简朴”应为“勤劳俭朴”;C项,“饱尝坚苦”应为“饱尝艰苦”。
3.[解析] B A项,语意矛盾,“约”和“余”去掉一个;C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将“而是”改为“而且”;D项,语序不当,将“宣讲到位”与“落实到位”互换位置。
4.[解析] D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
④句为总说句,应放在最前面;接着先说“传统”,再说“文化”,因此②⑤句排在④句后面。
联系③句中的“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可知这是对②⑤句的总结。
①句是这段文字的总结,应放在最后。
所以应该选D项。
5.示例:儿女酣眠时细密的针脚那份辛劳陪伴我们入梦儿女童年时风雨中的接送那份呵护陪伴我们成长6.写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突出了她的刚强、坚毅、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