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3 积的近似数∣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积的近似值 ︳人教新课标
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积的近似值︳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积的近似值的概念,能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值的概念2. 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3. 积的近似值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2. 教学难点:理解积的近似值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3. 探究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求积的近似值。
(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四舍五入法。
4.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几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5.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积的近似值在实际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与积的近似值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表现。
2. 练习评价: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评价: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积的近似值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四舍五入法是求积的近似值的基础方法,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的技能。
以下是关于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四舍五入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值处理方法,它可以将一个数值近似到最接近的整数或指定的小数位数。
1.3 积的近似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1.3 积的近似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数的概念。
2.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3. 积的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积的近似数的概念。
2.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意义。
2. 运用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积的近似数现象,如:测量身高、称重等。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积的近似数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
二、新课1. 讲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积的近似数。
2. 讲解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求积的近似数。
3.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和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 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积的近似数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积的近似数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估算能力。
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详细补充和说明:求积的近似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要求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对乘积进行合理的估算,得到一个接近真实值的数值。
在实际问题中,求积的近似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得到一个大致的结果,以便于分析和决策。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积的近似数》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积的近似数》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如计算器、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物品大约有多少个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当我们不知道物品的确切数量时,我们可以通过估算来得到一个近似数。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积是多少吗?”2.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指导并总结:“求积的近似数时,我们可以先计算出一个大致的积,然后再进行四舍五入。
”3. 教师讲解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求积的近似数。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出示拓展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其他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教师总结并给予鼓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时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使学生掌握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3-积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3-积的近似数教案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求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2. 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3. 运用求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求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求和的近似数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讲解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首先,向学生讲解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即先计算出两个数的乘积,然后根据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进行四舍五入。
(2)举例说明通过举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例如,计算 3.2 × 4.5 的近似数,先计算乘积 14.4,然后根据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进行四舍五入,如保留一位小数,则近似数为 14.4。
(3)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例如,计算5.6 × 8.7 的近似数,保留两位小数。
3. 实践应用(1)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例如,估算一个长方形的长为 8.5cm,宽为 4.3cm,求其面积。
(2)运用求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求积的近似数进行解答。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35cm²,长为 7cm,求其宽。
4. 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求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例如,计算 6.8 ×9.2 的近似数,保留一位小数。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的运用等。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积的近似数》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积的近似数》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对积进行近似计算。
首先,介绍积的近似数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对积进行近似。
接着,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观察、估算和计算来得到积的近似值。
最后,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掌握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积的近似数的技巧。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估算和计算积的近似值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积的近似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 积的近似数的概念理解。
2. 观察和估算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3. 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积的近似数的技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算器、实例演练题。
2. 学生准备:计算器、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积的近似数的概念。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对积进行近似。
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实例,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观察、估算和计算来得到积的近似值。
4. 实例演练:教师布置一些实例演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指导。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例演练题,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6. 总结讲解: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讲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7.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积的近似数的概念2. 观察和估算积的近似值的方法3. 实际问题中运用积的近似数的技巧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书面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题: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深入思考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和方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案例分析、实例演练、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积的近似数》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积的近似数》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编写这个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体是第1.3节《积的近似数》。
在这一节中,学生们将学习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求积的近似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求积的近似数。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求积的近似数。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有黑板、粉笔、投影仪等,学具有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假设我们要购买32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5元,那么我们需要支付多少钱呢?”3. 应用练习:在学生们掌握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之后,我会给他们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这些方法来求解。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来进行板书设计,将重要的知识点和例题展示给学生。
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本节课的作业设计将会包括一些实际的计算题目,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的作业题目和答案如下:题目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答案:36平方厘米题目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答案:50平方厘米题目3:购买5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3元,那么需要支付多少钱?答案:15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3《积的近似数》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3《积的近似数》导学案小学五年级数学1.3《积的近似数》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乘法的性质,能够使用近似数计算积。
2. 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近似数的应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近似数计算。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近似数2. 近似数的应用方法三、教学重难点1. 认识近似数的概念和性质。
2. 灵活运用近似数计算积。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教学素材和教学工具。
2. 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习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检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新课,如:“如果一个苹果的重量是100克,那么10个苹果的重量是多少克呢?”2. 观察探究让学生观察10以内的乘法口诀表,并引导其总结乘法口诀。
继续讨论问题:“如果一个苹果的重量是100克,那么10个苹果的重量是多少克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积,只需要估算一下。
”3. 梳理归纳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出近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近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拓展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近似数的计算,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5. 练习检测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和检测,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六、课堂小结通过让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七、课堂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板书设计1. 认识近似数2. 近似数的应用方法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近似数,掌握近似数的应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近似数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抱歉,实际上我无法继续为您重新写这个文档。
如果您需要帮助,请告诉我您需要哪方面的帮助,我将尽力满足您的需求。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3《积的近似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3《积的近似数》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积的意义
2.能够用近似数表示积
3.能够利用近似数计算积
二、教学重点
1.积的概念理解
2.近似数表示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近似数计算积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资源:教材、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道题目:“23 * 47 =”,请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积。
2. 引入新知识
•介绍积的概念:积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所得到的结果。
3. 讲解近似数表示积
•老师给出一个近似数的定义:近似数是为了使计算更加简便,用一些较为容易计算的数值来代替准确的数值。
•通过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以及如何用近似数表示积。
4. 练习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计算给定的积,并用近似数表示结果。
5. 拓展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近似数计算更复杂的积。
6. 总结
•进行本节课的知识总结,强调积的概念和近似数的应用。
•鼓励学生勤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准确性。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作业,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
七、课后反思
针对今天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堂课做好准备工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积的近似数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积的近似数︳人教新课标(14)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积的近似数︳人教新课标 (14)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积的近似数︳人教新课标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章节为1.3积的近似数。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33页的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以及近似数的简便表示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章节的难点是如何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近似数,而重点则是让学生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以及练习本、计算器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积的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需要求近似数。
2.讲解概念:我会用PPT展示积的近似数的定义,然后通过黑板和粉笔,详细解释积的近似数的概念。
3.例题讲解:我会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4.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自己求积的近似数,以巩固所学。
5.近似数的简便表示方法:我会讲解近似数的简便表示方法,让学生能够更方便地使用近似数。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近似数的简便表示方法。
七、作业设计我设计的作业题目如下:1. 求下列积的近似数:3.25×4.8,2.75×3.6,4.5×2.22. 用近似数表示下列积:5.6×7.3,3.8×4.1,6.2×3.7答案如下:1. 3.25×4.8≈15,2.75×3.6≈10,4.5×2.2≈102. 5.6×7.3≈40,3.8×4.1≈16,6.2×3.7≈2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1.3积的近似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1.3 积的近似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相信,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下面,我将以我的口吻,为您呈现一堂关于“1.3 积的近似数”的数学课。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点是积的近似数,这部分内容主要出现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
具体章节为第1章的1.3节,内容包括: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以及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积的近似数,以及为什么要用积的近似数。
2. 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准确地求出一个数的积的近似数。
3. 能够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的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尺子、圆规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袋苹果,告诉学生们,如果我想要知道这袋苹果一共有多少个,我需要进行计数。
同样,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两个数相乘的结果,我们也需要进行计算。
2. 概念讲解:接着,我向学生们解释什么是积的近似数。
我解释说,当我们进行乘法运算时,由于计算能力的限制,我们无法得到一个精确的结果。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接近精确结果的数,这个数就是积的近似数。
3. 方法讲解:然后,我向学生们讲解如何求积的近似数。
我告诉他们,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
我通过PPT展示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并让学生们在黑板上进行实际操作。
5. 随堂练习:然后,我给学生们发放练习题,让他们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进行自主练习。
我在他们练习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6. 作业布置:我布置了一道课后作业,让学生们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五年级数学上册1.3积的近似数 导学案
(第四课时)1.3 积的近似数【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应用迁移的方法来求积的近似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学习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学习用具】课件【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1-0.82 1.3+0.74 1.25×8 0.25×0.40.4×0.4 0.89×1 0.11×0.6 80×0.05(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二)、【自主探究】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
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三)、【例题精讲】多媒体显示:0.049×451、生独立计算出结果,多媒体显示计算过程。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3、元旦晚会,同学们要用彩带做成花布置教室,每朵花要用彩带0.32米,做18朵花,大约需彩带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多媒体显示计算过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积的近似数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积的近似数︳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中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数的概念2. 积的近似数的计算方法3. 乘法算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引入积的近似数的概念教师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估算乘法算式的结果,这就是积的近似数。
如: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00克,一箱苹果有10个,那么这箱苹果的总质量大约是多少?(2)学习积的近似数的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乘法算式,发现当乘数较大时,直接计算积较为困难。
此时,我们可以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3)举例说明四舍五入法教师举例说明四舍五入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计算23×47的积的近似数。
步骤1:将乘数23和47分别四舍五入到最近的十位数,得到20和50。
步骤2:计算20×50,得到1000。
步骤3:在1000的末尾加上相应数量的0,使其与原乘数的小数位数相同,得到近似数1000。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让学生尝试求积的近似数。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3)教师点评学生的计算过程和结果,给予指导和鼓励。
4. 总结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计算以下乘法算式的积的近似数:(1)35×48(2)72×33(3)18×272.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00克,一箱苹果有15个,估算这箱苹果的总质量。
【课件教案导学案习题】1.3积的近似数-五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备课资料包人教新课标版
【课件教案导学案习题】1.3 积的近似数五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备课资料包人教新课标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下面是我对于"积的近似数"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和思路。
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1.3节“积的近似数”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进行求解。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并掌握求解方法。
教学重点则是培养学生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中国大陆地区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课件、导学案、习题等相关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积的近似数的思考。
例如,假设有一块地的面积是平方米,我们如何快速估计这个面积的大小呢?2. 概念讲解:借助课件和导学案,详细讲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以及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例如,如何求解3456乘以789的积的近似数?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一些相关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5. 应用拓展: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积的近似数知识。
例如,如何估算一家公司一年的销售额的近似数?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地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积的近似数的定义、求解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积的近似数的相关知识。
1.3积的近似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1.3积的近似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和意义。
2. 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1. 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意义。
2. 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计算器和计算题目。
2. 学生准备计算器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计算题目,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 学生计算后,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些计算结果并不是整数,而是有小数的?这些小数是怎么来的呢?二、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有些计算结果并不是整数,而是有小数的。
2. 教师提问:这些小数是怎么来的呢?它们代表了什么意义?3.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这些小数是积的近似数,它们代表了计算结果的估计值。
三、讲解1. 教师讲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和意义。
2. 教师讲解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四、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计算题目,让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2. 学生练习后,教师提问:你们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五、应用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
2. 学生解决问题后,教师提问:你们是如何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这些问题的?六、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总结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积的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教学延伸:1. 教师出示一些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
2. 学生解决问题后,教师提问:你们是如何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这些更复杂的问题的?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引导学生发现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最后,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和意义,以及掌握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3积的近似数-人教新课标(2014秋)
第6课时积的近似数教研组长审签:
几位是0,不能划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第1、2题
2.一块正方形菜地,边长为42米,如果每平
方米产青菜千克,这块菜地一共产青菜多少千
克?(得数保留整数)
1.独立计算,相互
交流,汇报结果。
2.先分析题意,再
在练习本上列式计
算,并汇报解题、
取近似值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
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
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
谈。
五、教学板书
积的近似数×45≈(亿个)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求数的近似值的知识和前面学习了小数乘法之后进行的,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求出积之后,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或者实际需要,把积保留若干位小数,所以我想应该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结合数学情景,明白求积的近似数是生活实际的需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
根据主题图设计了一个对学生很有吸引力的警犬检查物品的故事情境,然后学生通过自主读题、读图,用自己的话讲述题意、图意,并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算出积,最后从中了解到狗具有很敏锐的嗅觉。
再让学生运用自己以往的知识基础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求出,并解释取近似数的过程和理由。
这样,学生便会在交流互动中,自主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师点评和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积的近似数∣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积的近似数∣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的1.3节,主要讲解积的近似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求出一个数的近似值,以及如何使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出积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1. 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知道在实际问题中积的近似数的重要性。
2. 学会使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出积的近似数。
3. 能够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对积的近似数的理解。
2. 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积的近似数的思考。
2. 讲解:讲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以及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和步骤。
3. 演示:通过PPT演示四舍五入法的具体操作。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四舍五入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近似数来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1. 积的近似数的概念。
2. 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和步骤。
3. 四舍五入法的练习题。
作业设计:1. 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四舍五入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积的近似数来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和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意义,以及四舍五入法的原理。
同时,要通过实际问题来让学生感受积的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在本节课中,四舍五入法是求积的近似数的关键方法,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方法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详细补充和说明:四舍五入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值处理方法,它可以将一个数值按照一定的精度要求,取其最接近的整数值。
在数学教学中,四舍五入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求积的近似数方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四舍五入法的原理。
四舍五入法的基本原则是:当要舍弃的数字小于5时,直接舍弃;当要舍弃的数字大于等于5时,则将前一位数字加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积的近似数︳人教新课标
课题: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实际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基础上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1、出示图片警犬找人、破案。
2、提出问题:通过图片,你觉得警犬为什么能够帮助警察破案、找人吗?3、学生思考后,回答4、出示图片师:正因为狗的嗅觉非常灵敏,所以才能够帮着进行屡次破案。
根据这个信息你能够求出狗的嗅觉细胞大约有多少个吗?学生试着列出算式学生交流,教室进行板书:0.049×45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并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设计意图]本节课通过学生喜欢的警犬卡尔帮助警察破获案件的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为整节课的课堂气氛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个好的开端十一节课的基础,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就会处于主动发展的状态。
二、探究新知1、师:我们原来学习过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谁能说一下方法?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归纳总结。
2、出示图片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解决。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同时对学困生进行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3、学生交流做法,教师板书。
提出问题:你能说一下结果为什么是2.2亿个吗?(这个地方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说明,教师根据学生说的进行必要的纠正和补充,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4、谁能说一下解决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什么?学生思考后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⑴、看好要求,也就是看问题中让我们保留几位小数⑵、根据要求保留位数:看第几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1页
课题:积的近似数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的近似数,掌握求小数乘法近似数的方法。
2、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正确截取积(小数)的近似值。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应用。
学习重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数。
学习准备:ppt课件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用“四舍五入法”求下列小数的近似数。
(1)保留一位小数
(2)保留两位小数
2、求近似数时,要用“四舍五入法”。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要看();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要看();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要看();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要看(),也就是说要看的位数比要保留的位数多()。
所以在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不能随便去掉。
精确的位数越多,()度就越高。
3、阅读数学书11页,你有哪些收获或是问题?(至少各写一点)
家长签字:教师评价:
课堂助学
一、学情调查(配合课前预习)
1、请你说一说自学的收获与问题。
二、合作探究(新知探究)
学习引导(一)
1、出示例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条件1:
条件2:
要解决的问题是:
学习引导(二)
1、根据题目列式并计算。
2、你求出的积的小数位数是()位,题目要求得数保留()位小数,把得数保留一位小数,要看小数点后面的()位。
3、所以×45约等于()。
学习导引 (三)
1、把例6中的题目如果将45改为46,请你自己先算一算。
2、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先根据小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按()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要保留到哪一位,就看它的()一位,如果小于5,就将后面的数(),如果大于或等于5就向前一位()。
当堂检测(四)
1、计算下面各题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
(得数保留二位小数)
×××
2、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很大,它的质量相当于6头吨重的大象,这台计算机有多重?(得数保留整数)
3、一种大米的价格是每千克元,买应付多少元?
拓展训练:
一、火眼金睛判一判。
(对的打“√”,错的打“×”)
1、5和的大小相等,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
2、精确到百分位是7。
()
3、在表示近似数时,可以写成8。
()
4、<。
()
5、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
二、我是口算小专家。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 × ×3
× × ×
三、解决问题做一做。
1、一幢大楼有21层,每层高米,这幢大楼约高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2、百货商店有一种布料,每米售价元,要买米这样的布料,应付多少钱?(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家长签字: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