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大学生读书笔记5篇
2023年《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4篇
2023年《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4篇《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高中时读李泽厚《美的历程》,看到作者在青铜礼器一节引用了一句话:“有虔秉钺,如火烈烈”,语出《诗经·商颂》,描绘战士出征的杀伐雄心。
大概是觉得这种状态有如高三,笔者便把这句话写下贴在桌上,半是激励半是调侃。
本以为久远的词句太过晦涩难宣,却未料穿越千年,见字如面。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正因如此,有虔秉钺,如火烈烈,是见者心火烈烈。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由克乃夫·贝尔提出,此观点否定再现,强调纯形式的审美性质。
从人首蛇身图案中,便能得到美的意味。
蛇身贴服地面,微微弯曲,粗陋原始,唯有人首预示着它将作为中国西部、北部、南部许多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一个主要的图腾旗帜而高举飘扬。
离开了绘就人首蛇身的线条,便无意义与美;离开了图腾的意义,人首蛇身图案也不成其为美。
图腾稚拙,青铜狞厉。
情感被火焰燃烧熔化,浇筑成巨大的青铜符号,渺小苍生被宛若幽冥的原始宗教情感驱策,跪伏于狞美的礼器之前。
今人唯有在想到这一层意义时,方懂得了青铜的冷与重。
而后形而下之器,发展演变为形而上之道。
青铜留存千年,原始宗教情感却逐渐淡去,情感、观念、仪式这宗教三要素,由孔子引导和消溶在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中。
荀子又将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人生态度发展为《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另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时代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另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无论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铿锵铁誓,还是“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的缥缈清谈,都将深意蕴于文字间,寄于文字外。
后来者如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忠君爱国式伦理政治观点、韩愈“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的半哲理的儒家信念、颜真卿“忠义之节,明若日月而坚若金石”的卓越人格,无不昭示美学规范中兼有内容与形式两方面。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1对于美,我总觉得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不同人对于美有不同的认知,如同时尚一般,隔3年就会有不一样的美的理念,不一样的美的流行。
但是阅读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后,让我对于美又有了新的认知。
美不仅是每个个体个性化的概念,从社会角度而言,更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共同的文化印记。
《美的历程》一书沿着时间的线轴,回顾了中华文明自诞生时刻直至明清之际整个的美学演进历史。
从石器时代龙凤图腾的来历,到夏周的青铜时代,先秦诸子对中国实用理性主义的影响,到楚汉浪漫主义的发展、魏晋风度的形成、南北朝时期的佛陀世荣、唐宋时期诗歌与书法的大成、宋元的山水画的意境、最终到以明清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
美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形态呈现,每个时代对于美的理解都有其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例如魏晋时期,人们津津有味的谈论的并不是功臣名将的赫赫战功,相反,更多的倒是手执拂尘、口吐玄言,扪虱而谈,辨才无碍。
重点展示的是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
所谓漂亮,就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观,体现出人的内在智慧和品格。
两汉动的行为之美让位于魏晋的静的玄想之美。
“言不尽意”“以形写神”“气韵生动”作为美学理论和艺术原则在这一时期被提出。
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产生的的历史背景却是充满动荡、混乱、灾难、血污的社会和时代。
战乱的年代里,时刻面临着生死的考验,巨大的政治恐怖阴影下产生了自我矛盾的人文主义。
如同阮籍,表面看来潇洒风流,骨子里却潜藏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忧。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
经济上,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日益巩固和推广,大量个体小农和大规模的工商奴隶经由不同渠道,变而为束缚在领主土地上、人身依附极强的农奴或准农奴。
政治上,与这种经济背景相对应,分裂割据、各自为政、世代相沿、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阶级占住了历史舞台的中心。
这种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使得意识形和文化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崩溃,代之而兴的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时期,哲学重新得到解放,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压抑了数百年的先秦的名、法、道诸家,重新为人们所着重探究。
学生《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1000字5篇
学生《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1000字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总结报告、企划书、演讲致辞、策划方案、条据文书、党团资料、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business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policy docu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essay compilation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学生《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1000字5篇通过品读李泽厚《美的历程》这本书,大家一定甚是喜爱,那么是时候都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学生《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1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参阅。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 由于之前没有什么艺术细胞,接触的艺术品少之又少,基本没有什么审美水平,我选择的画是哀悼基督,这幅画不是《美的历程》中的作品,但是对比于西方的画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东方的艺术作品。
个人感觉相比于西方的作品而言,东方作品更多是以描绘恢弘的场景为主,人物更多的只是点缀,场面和意境才是中心;而西方的作品则更加注重描绘人的细节与情感,以人物为主体去展现和表达思想、事件。
也许这就是东西方的区别,西方受到宗教的影响,更加注重个人实现,而东方的集权政治则更希望表达权威与威严。
就像我们在西方很难见到特别宏大的建筑,但是在东方我们能看到很多超乎于当时经济、技术能力水平的恢弘作品。
这幅画展示的是耶稣受难的细节,画中人的情感是收敛的,而不是外显的,让人心生悲悯之情。
近处的山岗上,一棵树叶残枝枯,天空和大地被它紧紧地串在一起。
而远处,灰色的山崖在寂寞中诉说着无声的绝望。
这些背景也都是为了衬托人物的情感而设计,凸显了耶稣受难日人们的悲痛之情。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2 对于美,我总觉得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不同人对于美有不同的认知,如同时尚一般,隔3年就会有不一样的美的理念,不一样的美的流行。
但是阅读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后,让我对于美又有了新的认知。
美不仅是每个个体个性化的概念,从社会角度而言,更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共同的文化印记。
《美的历程》一书沿着时间的线轴,回顾了中华文明自诞生时刻直至明清之际整个的美学演进历史。
从石器时代龙凤图腾的来历,到夏周的青铜时代,先秦诸子对中国实用理性主义的影响,到楚汉浪漫主义的发展、魏晋风度的形成、南北朝时期的佛陀世荣、唐宋时期诗歌与书法的大成、宋元的山水画的意境、最终到以明清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22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22篇)《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22篇)读书笔记是指在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2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篇1初读《美的历程》还是我刚刚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政治老师推荐给我们的一本书,当时的体会是这本书写的很有意思,并不像我以前读过的枯燥的美学书。
而且让我汲取了一些中国艺术的历史知识,当我再去博物馆时也不会对那些历史积淀物一无所知了,也会被他们的伟大而感染。
这本书里面将中国美的艺术历史和中国的社会结合联系起来,并且举了很多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作者的语言优美流畅,蕴含着生动激烈的情感。
读着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在家读余秋雨《山居笔记》的情景。
作者不仅被那些个时代产生的艺术品所惊叹,还有再那个时代生活着的人们。
被历史积淀下来的美。
它也一直激励感染着我们,在当今社会生活着的我们。
也许从某一件艺术品中,你就可以瞥见整个文明古国的历程和心灵。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却鲜有专门的艺术博物馆。
也许是中国的艺术品和政治社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十月份的时候,有幸去了一趟中国国家博物馆。
当我看到美术书历史书上的真迹的时候,心灵产生的震撼是很奇妙的一件事。
那些数不清的古董、艺术品,展示的也是时代精神的火花,在凝练,积淀。
它们传留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让人们一唱三叹,惊叹不已。
《美的历程》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最能代表那个时代美的艺术品和创造它们的作者们。
但是一本书读完之后,最能给我震撼,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原始社会先人们创造的那些古朴、美丽的纹饰。
原始社会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发展过程。
它经历了或交叉着不同阶段,其中又相对和平和激烈战争的不同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大概相对说来比较和平安定,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及其图像化的符号形象也如此。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美的历程读后感(通用28篇)美的历程读后感篇1李泽厚先生关于美学和文艺学的著作,先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熟稔和独到的分析,美的历程是一部中国美学文化的梳理和回顾,就像先生说的,只要相信事情是有因果的,历史地具体地去研究探索便可以发现,文艺的存在及发展仍有其内在逻辑。
作为美学著作却拥有非凡的文字的美,李泽厚果然是大家。
从龙飞凤舞到青铜饕餮,先秦楚汉魏晋南北朝,盛唐宋元明清,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民族的文化演变,有始终不变的内涵传承不息,而随着社会的变革新的阶级,生活方式以及个人的个性化的独创的汇聚让这条文化渊源成为汪洋肆意的文化海洋。
这是一个民族最引以为豪的`。
感谢先生为我们梳理了整个脉略,美的历程,也是国人美的意识和人的意识觉醒的颂歌。
美的历程读后感篇2美的历程,是一部中国文化史,是一部中国美学史,是一部中国哲学史,是一部中国文学史。
任何时期关于美的呈现,都是在当时经济,文化,政治等社会条件制约下,社会主流思想抑或被压抑情感的艺术再现。
它们通常是由人民大众和社会精英创作而成,在人类社会早期,劳动人民起着较为决定性的作用。
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步,人民的心智水平普遍提高,社会分工也日趋精细化,艺术逐渐成为某些职业相关的.活动,也就逐渐与日常生活分化开来。
而在任何时期,社会精英相对掌握着整个社会结构的话语权,他们的思想,对美的认知也就比较具有代表性。
美的历程就是这样一本书,作者通过人对类历史上各个时期社会文化生活及整个时期社会状态的反映,映射出不断发展与变化的美。
美的历程读后感篇3青铜的巅峰时期是从殷商后期至周成康昭穆之世(参照郭沫若对殷周青铜器的四个分期),这一时期的青铜饕餮呈现出狞厉神秘的崇高美,是奴隶制时代精神和艺术符号的象征,到春秋时,随着殷周以来远古巫术宗教观念传统的`褪去,青铜的造型和纹饰日益生活化,同一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也进入了中国第一个理性主义时期。
殷商时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甲骨文的出现,源自于甲骨文的汉字是符号,亦是绘画,绘画这一特征留给了书法艺术家极大的想象空间,通过塑造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4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美的历程》读书笔记4篇《美的历程》作者以深邃独具的目光,雄浑凝炼的笔触,囊括了历史悠久的中国美学的整个历史,下面给大家分享美的历程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吧!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对于美,我总觉得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不同人对于美有不同的认知,如同时尚一般,隔3年就会有不一样的美的理念,不一样的美的流行。
但是阅读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后,让我对于美又有了新的认知。
美不仅是每个个体个性化的概念,从社会角度而言,更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共同的文化印记。
《美的历程》一书沿着时间的线轴,回顾了中华文明自诞生时刻直至明清之际整个的美学演进历史。
从石器时代龙凤图腾的来历,到夏周的青铜时代,先秦诸子对中国实用理性主义的影响,到楚汉浪漫主义的发展、魏晋风度的形成、南北朝时期的佛陀世荣、唐宋时期诗歌与书法的大成、宋元的山水画的意境、最终到以明清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
美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形态呈现,每个时代对于美的理解都有其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例如魏晋时期,人们津津有味的谈论的并不是功臣名将的赫赫战功,相反,更多的倒是手执拂尘、口吐玄言,扪虱而谈,辨才无碍。
重点展示的是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
所谓漂亮,就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观,体现出人的内在智慧和品格。
两汉动的行为之美让位于魏晋的静的玄想之美。
“言不尽意”“以形写神”“气韵生动”作为美学理论和艺术原则在这一时期被提出。
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产生的的历史背景却是充满动荡、混乱、灾难、血污的社会和时代。
战乱的年代里,时刻面临着生死的考验,巨大的政治恐怖阴影下产生了自我矛盾的人文主义。
如同阮籍,表面看来潇洒风流,骨子里却潜藏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忧。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
经济上,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日益巩固和推广,大量个体小农和大规模的工商奴隶经由不同渠道,变而为束缚在领主土地上、人身依附极强的农奴或准农奴。
美的历程名著读后感最新5篇
美的历程名著读后感最新5篇走进《美的历程》,走进美的记忆,感受美给予心灵的寸寸温暖,让自己完成心灵一次矛盾而充实圆融的洗礼……下面给您带来美的历程名著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美的历程读后感1你见过夏商周出土的文物图片吧?那些抽象花纹的陶罐们。
你一定也见过明清山水画和家具吧?你肯定也见过唐三彩、宋代或清代的瓷器珐琅器什么的吧?美不美?你是否跟我一样觉得它们的美大相径庭毫无关系?可是想不到它们的美丽其实紧密相关一脉相承。
世界闻名的哲学家李泽厚说,中华民族的审美从文物、文学艺术作品中体现,以时间为轴来说,远古是神秘的美,青铜是狞厉的美,先秦为理性的美,楚汉是浪漫的美,魏晋风度美;雕塑从南北朝到唐宋有虚幻、思辨、世俗三种意境,诗词曲从唐宋到元大气浑厚、细腻精致、浪漫三种意境,山水画在宋元的有“无我”“精致与意韵并存”和“有我”三种意境,明清文艺更有浪漫世俗、伤感、批判现实主义三个阶段——中华民族的美的历程原来这样如血脉流淌!李泽厚对不同美的感受描述很有区别,例如他说青铜器的美是狞厉的,想想那些张牙舞爪的青铜面具果真如此;先秦的美是理性的,是啊,从神鬼说到了百家争鸣的儒道法,真是从蒙昧到理性;汉代的美是浪漫的,那些美丽的漆器、夸张的陶佣,想象与现实并存的砖画也果真如此。
而同样针对一种美,他的解释又相当易于理解,这与其他评论家大不相同。
例如评价初唐巅峰诗作《春江花月夜》,闻一多说:“更夐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阔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
”“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
其实除了“更寥阔更宁静”六字外,我不是很能理解他的观点。
但李泽厚说,“这诗是有悲伤的。
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它是走向成熟期的青少年时代对人生、宇宙的初觉醒的自我意识:对广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怅惘和留恋……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感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
《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习惯高三作文习惯高三作文1断了线的风筝“凡事不能太强求,须知道控制我的是大自然的风,而不再是手中那断了的线……”青春岁月了,听到母亲的责骂时,会顶撞,有时也会恼火,总认为母亲成了自由的羁绊,限制着游戏时间,束缚着一颗渴望飞翔的心。
终于,有一天母亲答应让我试飞,她说,不要飞的太高,否则在风雨中会被吹的支离破碎。
在母亲的拌护下,终于慢慢习惯了风雨的日子,不在惧怕。
而今呢,为人处世,原本方正的棱角已有些圆滑。
断了线的风筝,越飞越远,渴望落下时才明白,控制我的已经是大自然的风……从北方到南方远离了家,才体会到什么叫家的温暖,什么叫母爱。
自从我们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这其中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有哪一点、哪一样不牵动着父母的心!又有哪一点、哪一样不连着父母的牺牲与奉献呢?一碗饭菜或许是那样的简单,可母亲竟做了一辈子,母亲的双手由白皙变的粗糙,我们认为那仅仅是岁月的痕迹。
冬天,冰冷的水中依旧是母亲的双手,已经皲裂的双手,可是有几个儿女为母亲买过一双防水手套?今天,许多农村里依旧忽略着母亲节,平平淡淡,一如既往;城市中或许儿女都记得母亲节,会让花店的人为老人家送上一束康乃馨,可那里面有多少爱,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的潮流吧?!难道我们就那么忙,陪老人家吃顿饭、说说话,或许半个小时而已啊,不是我们没有时间,而是借口、理由、应付太多。
无论我们怎样对母亲,母亲都依旧爱着我们,或许是血浓于水吧,可是我们不要以为那是理所当然,因为有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母的。
母亲节快到了,希望大家提前安排一下,在母亲节那天腾出一点时间,为母亲祝福一下。
虽然母爱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但是,我们做儿女的,不要让母亲在自己的节日里失望也变成了一种习惯……习惯高三作文2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这几千年的灿烂辉煌留给了我们骄傲,也留给了我们沉重的“习惯”。
我们习惯于过去,习惯于现实,却不能习惯新的东西。
习惯的事情是不容易改变的,否则,就会被认为大逆不道。
当初,迪斯科问世,许多人咒骂、嘲笑,讥刺那是下里巴人;而如今当人们日趋习惯后,街头那些华贵雍容的老太太不也在扭着腰肢吗?什么东西刚刚抬头,不去想想看看它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地方可以借鉴,而是一看与过去不符,便一棒子打倒,这种思维方式禁锢了我们的思想,而毫无创新的精神,日积月累,等待我们的只有两个字——落后。
阅读《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五篇
阅读《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五篇阅读《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1不久前经人推荐拜读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
先生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做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
李先生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
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做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那么,从哪里起头呢?得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开始。
”于是,我被李先生引领着走进了中国近8000年的“美的历程”。
我们每个人不管身份如何,贫富贵贱,地位高下,追求美却是每个人的本性。
因为人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便逐渐追求和发展精神生产和创造意识形态的产物———“美”,这个追求是人类的高级属性发展的结果。
但是什么是美?美是如何产生的?美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中国美学的着眼点在哪里?这些问题至少对我是模糊的。
李泽厚先生用他哲学家的思维,美学家的理论,文学家优美的散文般的文字表现形式,为我们清晰而深刻的阐述了以上这些问题。
让我深深沉醉在“美的历程”里,久久不肯离去。
本书里,李先生从粗狂的远古图腾——“人首蛇身”,“人首鸟身”那原始艺术的“龙飞凤舞”,从殷周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魏晋“人的觉醒”的风度,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及诗词曲的审美品类,直到明清小说戏曲的浪漫感伤……有时一泻千里,有时涓涓细流;有时一气呵成,有时娓娓道来。
让读者欲罢不能。
我在读李先生的《美的历程》的过程中,有些章节泛读,有些是精读的。
比如,第三部分“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我是精读的。
因为我要搞懂,中国美学的着眼点在哪里?这是我很迷糊的问题。
李先生在这一章节里有这样一段话:艺术和审美“因为重视的不是认识的模拟,而是情感感受,于是,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一致,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
……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规律和原则大都是功能性的。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通用10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通用10篇)《美的历程》读书笔记(通用10篇)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篇1高中时读李泽厚《美的历程》,看到作者在青铜礼器一节引用了一句话:“有虔秉钺,如火烈烈”,语出《诗经·商颂》,描绘战士出征的杀伐雄心。
大概是觉得这种状态有如高三,笔者便把这句话写下贴在桌上,半是激励半是调侃。
本以为久远的词句太过晦涩难宣,却未料穿越千年,见字如面。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正因如此,有虔秉钺,如火烈烈,是见者心火烈烈。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由克乃夫·贝尔提出,此观点否定再现,强调纯形式的审美性质。
从人首蛇身图案中,便能得到美的意味。
蛇身贴服地面,微微弯曲,粗陋原始,唯有人首预示着它将作为中国西部、北部、南部许多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一个主要的图腾旗帜而高举飘扬。
离开了绘就人首蛇身的线条,便无意义与美;离开了图腾的意义,人首蛇身图案也不成其为美。
图腾稚拙,青铜狞厉。
情感被火焰燃烧熔化,浇筑成巨大的青铜符号,渺小苍生被宛若幽冥的原始宗教情感驱策,跪伏于狞美的礼器之前。
今人唯有在想到这一层意义时,方懂得了青铜的冷与重。
而后形而下之器,发展演变为形而上之道。
青铜留存千年,原始宗教情感却逐渐淡去,情感、观念、仪式这宗教三要素,由孔子引导和消溶在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中。
荀子又将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人生态度发展为《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另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时代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另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无论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铿锵铁誓,还是“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的缥缈清谈,都将深意蕴于文字间,寄于文字外。
大学生读《美的历程》有感范文5篇
大学生读《美的历程》有感大学生读《美的历程》有感范文5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读《美的历程》有感范文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读《美的历程》有感范文5篇1知道李泽厚先生是在一场主题为“建筑的未来”的研讨会上,印象十分深刻。
一位聚落研究的学者在谈到“对待新旧事物的态度”这个问题时曾说,“新的文明应当在朴素的基础上生成,是一种对内心的期待,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文化传承。
我们应当从视觉上抛弃过去,从基因上唤起过去,并用现代的方式去重构。
”之后他就提到了李泽厚先生和他的《美的历程》。
的确,这本书中所写的和老师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东西一脉相承。
一代美学大师用他自己的方式向世人展现了从洪荒时代直至清末中华民族美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图腾、礼器逐渐发展到文字、绘画直至后来的文学领域,一种美的意识与形态贯穿始终。
读罢此书,感慨良多,书中的每个句子都想抄下来,强烈地感到身上的某种基因正在被亲切的唤醒。
在我看过的所有书中,自认为可以推荐给身边所有人阅读的并不多,但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绝对是其中一本。
我们需要的一种关乎我们民族的内在的美的召唤与精神从未止息过,即使是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
那么美到底是什么?想必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在这本书里李泽厚先生给读者展示了其中一种——对于中国古典文艺的匆匆巡礼。
尽管在整个人类文明浩浩荡荡的发展历程中,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从中我们或许可以去寻找一种共同性或普遍性的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们可以肯定,只要人类是发展的,物质文明是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最终(而不是直接)决定于经济生活的前进,那么这其中总有一种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在通过层层曲折渠道起作用。
”就好比如此久远、早成陈迹的古典文艺,为什么直到今天仍然有摄人心魄的力量呢?原因就在于积淀在这些作品中的情理结构与今天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有相呼应的关系,艺术作品的永恒性蕴藏着人类心理共同结构的秘密,也就是所谓的“人性”。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
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美的历程》这本书比较宏观简略的介绍了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时代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社会中艺术的演变和意义。
虽然宏观简略,但又不乏精辟和独到。
从我最概况的意识中我仅把这一脉络初步分为三分,分别为图腾,精神和诗词文赋。
从这三个大的抽象事物中细分为本书中原有的具象事物,即为远古时期的图腾。
形式歌舞,青铜,先秦对的理性精神,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荣,盛唐之音,唐文化,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这些。
本书作者李泽厚就以这个脉络介绍了艺术之美。
曾经,对于民间艺术中的剪纸很感兴趣,从剪纸的内容来看,有许多以蛇,鸡,鱼等动物为载体,这种形式艺术尽然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交叉重叠了各种阶段的原始社会中,激烈战争和安定平和交错不断,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和其他符号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
根据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状态,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扩大在生产,繁衍子嗣的期望似乎就寄予在这些有很强的繁殖力的动物身上。
虽然仅是一些根据的猜测。
对于青铜器上的纹饰,我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去了解。
随着阶级的产生和等级制度的确立,青铜纹饰也随之变化。
从原始的质朴天真到随后的为了统治维护地位的权利的凌厉,这些转变和衍化都是付诸与地位权利和力量。
以凶猛的怪兽或动物为代表,象征着神秘,恐怖,突出恐惧,残酷,凶残,这是和当时混乱暴力的战争时代有关,在这些怪异形象为象征符号,指向了某种似乎超出了时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
他们的美并不在于装饰风味,更注重的是内在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性,配上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成功的反映了那个时代所要倾诉的精神。
整本书其实一直都是用历史的文明与实践相结合来叙述艺术的历程,试求社会对文艺的影响的规律,寻求社会根源。
2024年《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由克乃夫·贝尔提出,此观点否定再现,强调纯形式的审美性质。从人首蛇身图案中,便能得到美的意味。蛇身贴服地面,微微弯曲,粗陋原始,唯有人首预示着它将作为中国西部、北部、南部许多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一个主要的图腾旗帜而高举飘扬。离开了绘就人首蛇身的线条,便无意义与美;离开了图腾的意义,人首蛇身图案也不成其为美。
宋元明清的诗词歌赋,绘画雕刻,杂曲小说,同样也是附和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宋元的山水意境,“有我之意”和“无我之意”,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所追求的精神世界。而明清时期的文艺,宋明画本,拟话本和戏曲,版画是明代中叶以来文艺的真正基础。在明末发展到极致后,遭到了本不应有的挫折,上层浪漫主义则一变为感伤的文学。代表作为《桃花扇》《长生殿》和《聊斋志异》。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经济上,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日益巩固和推广,大量个体小农和大规模的工商奴隶经由不同渠道,变而为束缚在领主土地上、人身依附极强的农奴或准农奴。政治上,与这种经济背景相对应,分裂割据、各自为政、世代相沿、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阶级占住了历史舞台的中心。这种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使得意识形和文化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崩溃,代之而兴的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时期,哲学重新得到解放,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压抑了数百年的先秦的名、法、道诸家,重新为人们所着重探究。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当盛行。与颂功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与这种思潮相对应的美学观念,特征就是——人的觉醒。对生死存亡的哀伤,对人生短促的喟叹,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阮籍有“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王羲之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陶潜有“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对人生对生命强烈的欲求,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政权更迭的年代里,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因此绘画艺术作品里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要求体现人的内在精神气质,这种追求“气韵”“风神”的美学标准正是与魏晋思辨智慧、人的觉醒相一致。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本文是关于《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美的历程》是一部中国文化史,横跨了文学、书法、建筑、雕塑、绘画等多个领域,商周时期的青铜,汉代的工艺和汉赋,六朝的雕塑和骈文,唐代的诗歌和书法,宋元的绘画和词曲,明清的戏曲和小说《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篇一】初读《美的历程》还是我刚刚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政治老师推荐给我们的一本书,当时的体会是这本书写的很有意思,并不像我以前读过的枯燥的美学书。
而且让我汲取了一些中国艺术的历史知识,当我再去博物馆时也不会对那些历史积淀物一无所知了,也会被他们的伟大而感染。
这本书里面将中国美的艺术历史和中国的社会结合联系起来,并且举了很多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作者的语言优美流畅,蕴含着生动激烈的情感。
读着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在家读余秋雨《山居笔记》的情景。
作者不仅被那些个时代产生的艺术品所惊叹,还有再那个时代生活着的人们。
被历史积淀下来的美。
它也一直激励感染着我们,在当今社会生活着的我们。
也许从某一件艺术品中,你就可以瞥见整个文明古国的历程和心灵。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却鲜有专门的艺术博物馆。
也许是中国的艺术品和政治社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十月份的时候,有幸去了一趟中国国家博物馆。
当我看到美术书历史书上的真迹的时候,心灵产生的震撼是很奇妙的一件事。
那些数不清的古董、艺术品,展示的也是时代精神的火花,在凝练,积淀。
它们传留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让人们一唱三叹,惊叹不已。
《美的历程》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最能代表那个时代美的艺术品和创造它们的作者们。
但是一本书读完之后,最能给我震撼,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原始社会先人们创造的那些古朴、美丽的纹饰。
原始社会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发展过程。
它经历了或交叉着不同阶段,其中又相对和平和激烈战争的不同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大概相对说来比较和平安定,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及其图像化的符号形象也如此。
《美的历程》学生读后感范文合集5篇
《美的历程》学生读后感范文合集5篇(美的历程读后感)《美的历程》学生读后感范文1一本书是否受欢迎,我认为关键在于是否有吸引人之处。
而吸引就要靠书中的内涵体现出来。
这个寒假,我在闲暇之余读了一本书叫做《美的历程》。
这是“二十世纪最后一个文化英雄”李泽厚先生写的。
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的许多图片在我的历史书上也出现过,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更是激发了我对读书的兴趣。
因此,这个寒假,开始了我的“美的历程”从盘古开天辟地,美便贯穿整个历程。
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之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美的历程》分析了不同时代的美学特征。
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
阅读者本书,我认为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震撼”这厚重的词已不足以表现其中的分量。
通过艺术之美,让读者品味历史艺术美之瑰丽的本质。
与单纯文字审美有本质不同,作家李泽厚的美需要历史、美术、文学等全面的知识积累。
读书时,为中国艺术而感到震撼,同时,也无奈于自己的才疏学浅,读书的过程中感到吃力。
自以为,这本必读的美学的理论,应更深层次的研读。
认真、仔细的阅读,感应心灵的震撼。
我认为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插图多的书,我们往往读的很快,大多数看的都是图片,很少去看文字。
但,当看到这本书时,我却有一种想要在琳琅满目的文字中遨游的感觉。
书中的文字给了我巨大的力量。
同时也感受着图画中的深层含义。
这种正如作者所说的物质劳动力与精神劳动相分离与适应造就出一批思想家,也造就出一批思想。
这是一本叫我读懂文化心里的书,这是一本美学欣赏的启蒙读物。
文末,李先生在美学层面上,给人性的定义也说明了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姿态去对待艺术,对待生活中和意识中的美,对待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的历程大学生读书笔记5篇
美的历程大学生读书笔记范文(1)
曾经以为,自己明白了美丽的真谛;曾经以为,美只是一种纯粹的客观存在;曾经以为,美是冷峻而遥不可及的;曾经以为,美便只是那秋日梧桐静静散落的身影。
镜中花,水中月,需要静静地欣赏……
浮华的城市,斑驳的光影,阑珊的灯火,如昼的黑夜,喧闹的人群。
眼前的一切,让我迷茫、困惑、矛盾。
美在哪里?是柳永的杨柳岸,还是太白的杯中酒?是如水宁静的月光,还是午夜梦回,故乡依旧的悠然?于是,走进《美的历程》,走进美的记忆,感受美给予心灵的寸寸温暖,完成了心灵一次矛盾而充实圆融的洗礼……
俯瞰着美伴随着时间流淌年华的痕迹,渐渐发现,美是有生命的,她打开了每个时代的灵魂,她给予人们感性自觉与理性思考。
渐渐发现,她拥有深厚的生命厚度与长度,她播撒智慧的光芒让人性在天地间闪耀。
渐渐发现,庄周梦蝶那刹那的微笑,是孔子忧天下那沉重的脚步,是那高山流水的绝唱,是敦煌的飞天,是魏晋的风度,是盛唐的青莲,是梦断红楼后的苍凉与寂寞。
真
正的美是让人的灵魂颤动。
她带给人心灵的不仅仅是那短暂的快乐与幸福,还有那记忆深处弥漫飘逸的一缕芬芳。
突然发现自己对美的认识的浅薄,只看到了美的表面,却忽略了美的本质,忽略了美带给人心灵的如生命扎根般的永恒感动。
美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她来自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温暖而惬意的美,需要知己般的聆听与理解,需要生命的空间去容纳,需要用整个时代的生命厚度去衡量,需要用真诚透明的灵魂去感知。
生活给予美以生命,美给予生活以感动。
《美的历程》终于让我明白,真正的美是需要人与自然的交流与相互和解,需要从生活的点滴中去仔细品味的。
真正的美是需要在如镜的心中才能看见,同时看见自己的内心的感动。
从《美的历程》中,我读懂了生活,读懂了美那澎湃无限的生命力正是来自于生活,而这种生命力需要我们用对生命的热情去感知,只有这样,美才能在眼前升华,真正地富有一种动态的美感与生命的力度,而不是静止虚无、沉默寂寥。
一刹那的感动,在千年风霜中永恒……我浮躁的心终于安静下来,窗外露台的一角有紫藤萝在柔风中轻歌曼舞,那随风飘摇的律动如生命的呼吸与吐纳,于这林立的楼宇间,澄澈、绚烂、惊奇,原来美可以在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时间的流里阴滋暗长,只因爱美的心,生命的力,温暖的情。
美的历程大学生读书笔记范文(2)
本学期,我拜读了李泽厚先生的作品《美的历程》,书中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述和美学把握。
带领读者对古典文艺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巡礼。
《美的历程》全书共十个章节,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到青铜器饕餮纹狞厉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汉代的气势与古拙美,再到“人的觉醒”“文的自觉”的魏晋南北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
书中李泽厚先生带领我们领略了中国书法“线的艺术”美,细细品味唐诗的丰神情韵少年才气和宋词的筋骨思理、思虑深沉,聆听李白那飘逸而瑰丽的浪漫文学交响诗,深度解析杜诗颜字行文中的“破旧”与“立新”,体味宋代艺术追求上的空灵、含蓄、平淡与自然之美……同时,让读者认识到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与韵律。
强调的更多是对立面之间的渗透与协调,而非对立面的排斥与冲突。
书中多次提到的“有意味的形式”让我印象深刻。
“有意味的形式”是贝尔提出的,他认为视觉艺术的根本在于他们都是“有意味的形式”,坚持从“美在客观”来解释美。
在远古陶器纹饰中由写实到符号化成为抽象几何纹样,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
淀,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对于线条艺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常常是静止、程式化的,而失去生命感。
“有意味的形式”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的美。
而中国书法艺术则是后者。
李泽厚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阐释,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书法“线的艺术”的美感。
它不是线条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流动的自由美。
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
它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甚至有个性,并不作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规范。
同时,让我对“有意味的形式”有了新的认识,它并不是客观世界刻板、不动的,而是有生命的脉动在其中。
正如宗白华《中国书法中美学思想》提到,“至其针垂韭笔致,横直转折,安排紧凑,又如三等角之配合,空间疏密之调和,竟能给一段文字以全篇之美观。
”书法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也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书家情意结构所成,骨子里透着一股灵气。
美的历程大学生读书笔记范文(3)
《美的历程》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也是我求学时期最早接触的一本专业美学的书,直到现在我依然爱不释手。
李泽厚先生用十几万字、十个章节带领读者进行了一次从远古到明清的“美的历程”,让人印象深刻却又回味无穷。
李泽厚先生用一些异常简洁明快而又高度凝练的原创概念阐释、铺陈、思辨了这
次美的历程,虽然彰显出作者宽阔的视野、深厚的积累,但是在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是在并不深刻理解的情况之下,开始了这场匆匆的美学旅程。
追求美却是每个人的本性。
但是,什么是美?美是如何产生的?美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中国美学的着眼点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却是一直以来人们不能很好解释的。
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在远古图腾、青铜器亦或者是诗歌、小说中都发现了美,而这些是普通人并不曾发现或没有注意的,这点给了读者们新的视野。
例如书中提到的的“青铜饕餮纹”书中说,青铜饕餮之所以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风味,而在于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了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须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
这种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反而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
因此李泽厚说,这些饕餮尽管极力夸张狰狞可怖,但其中仍然存留着某种稚气甚至妩媚的东西,有一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
而近年战国中山王墓的大量铜器很标准,格外精巧,玉器也逐渐失去远古时代的象征意义,而更
多成为玩赏的对象,或赋予了伦理的含义。
那祭祀礼器,尽管也有龙有凤,却不能令人起任何崇高之感……
所以,在青铜饕餮的最后一个段落,李泽厚说:“当青铜艺术只能作为表现高度工艺水平的艺术作品时,实际便已到达它的终结之处。
战国的青铜巧则巧矣,确乎可以眩人心目,但如果与前述那种狞厉之美的殷周器物一相比较,则力量之薄厚、气魄之大小,内容之深浅,审美价值之高下,就判然有别。
十分清楚,人们更愿意欣赏那狞厉神秘的青铜饕餮的崇高美,它们毕竟是那个‘如火烈烈’的社会时代青神的美的体现。
它们才是青铜艺术的真正典范。
”
在令人感到乏味的诗词歌赋中,李泽厚先生也展示给了读者一幅属于诗词歌赋特有的美图。
正如作者所说“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而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是世俗人情”,而我更感兴趣的就是明清文艺的世俗人情。
“这是又一个广阔的对象世界,但已不是汉代艺术的自然征服,不是那古代蛮勇力量的凯旋,而完全是近代市井的生活散文,是一幅幅平淡无奇却五花八门、多姿多彩的社会风习图画。
”
纵观《儒林外史》、《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等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令读者所能通俗易理解、感知的世俗生活。
他们的所表现的是一些平淡无奇然而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