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课件)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共22张PPT)
汉武帝的思想烦恼
最近比较烦,学派 太多,思想太杂;士人
与民休息
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无为而治
朕寝食难安哪!
严刑峻法 以法治国
施行仁政 以德治国
朕很是烦恼
思想不统一,不利于巩固大一统王朝。
三、尊崇儒术
材料一:“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 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农业和手工业进一步 发展。
二、推动经济发展: (二)商业
1.结合教材59页第二段内容,思考汉武帝是如何应对经 济问题的?其结果如何?
圆形方孔半两钱
经济问题
汉武帝的政策
私人铸币
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富人控制盐铁经营权
盐铁官营
富豪唯利是图
国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2.结果:中央对经济的控制大大加强,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 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刘刚、李冬君《文化的江山:走向世界历史的国度》
一个小小的长沙异姓王的 丞相之家,其财富积累有 不胜数之叹。你会对文景 时代有什么其他印象?
辛追夫人复原图
印象一:治世下财富积累多 印象二:治世下存在着隐患
一、削弱地方势力:(一)原因
根据以下材料,思考汉武帝时期地方有怎样的问题?
材料: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
四、北击匈奴
思考:与秦朝疆域图对比,汉朝疆域图有何重大变化?原因是什么?
秦
汉
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疆域) 《中国历史地图集》
小结
问题 政治问题 经济问题 思想问题 军事问题
措施
影响
推恩令、刺史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共34张PPT)
材料二: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 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材料三:(豪强地主) “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 以武断于乡曲” 。
——《史记·平准书》
地方豪强地主发展起来,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1.背景: 诸侯王势力强大;豪强地主的发展 2.提出: 主父偃 3.措施: ①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
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②找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4.效果: ①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5.刺史制度:
列侯坐献黄金酎祭宗庙不如法,夺爵者百六人
(106)。 酎金夺爵
诸侯势力膨胀
七国之乱
汉景帝:晁错建议削藩,削夺诸侯王的封地。
吴王刘濞为首等七国举兵叛乱,对抗中央。
汉景帝派周亚夫三个月时间平定七国之乱。但是 诸侯王国的势力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他们依然威 胁着大一统王朝。
材料一: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 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已经发现的汉 朝墓葬中,可以看到诸侯王大多使 用金缕玉衣,说明他们无视朝 廷,“拟同天子”的史实。
自主学习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文化)
1.背景: 西汉初,奉行“无为而治”政策,诸子百家学说 流行;诸侯王门下宾客,常常批评皇帝政策
2.提出者: 董仲舒
3.措施: 儒家学说立为太正学统思想(忠君守礼);重用儒生
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 《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儒经) 4.影响: 儒学居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推崇,影响深远
西汉建立
恢复发展 社会生产
休 养
重视农业
文
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材料三:(豪强地主) “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 以武断于乡曲” 。
——《史记·平准书》
地方豪强地主发展起来,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1.背景: 诸侯王势力强大;豪强地主的发展 2.提出: 主父偃 3.措施: ①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
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②找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4.效果: ①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5.刺史制度:
列侯坐献黄金酎祭宗庙不如法,夺爵者百六人
(106)。 酎金夺爵
诸侯势力膨胀
七国之乱
汉景帝:晁错建议削藩,削夺诸侯王的封地。
吴王刘濞为首等七国举兵叛乱,对抗中央。
汉景帝派周亚夫三个月时间平定七国之乱。但是 诸侯王国的势力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他们依然威 胁着大一统王朝。
材料一: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 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已经发现的汉 朝墓葬中,可以看到诸侯王大多使 用金缕玉衣,说明他们无视朝 廷,“拟同天子”的史实。
自主学习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文化)
1.背景: 西汉初,奉行“无为而治”政策,诸子百家学说 流行;诸侯王门下宾客,常常批评皇帝政策
2.提出者: 董仲舒
3.措施: 儒家学说立为太正学统思想(忠君守礼);重用儒生
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 《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儒经) 4.影响: 儒学居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推崇,影响深远
西汉建立
恢复发展 社会生产
休 养
重视农业
文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一、削弱地方势力
措施2:汉武帝找借口削爵,夺地 甚至除国
酎(zhòu )金夺爵
结果: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一、削弱地方势力
措施3: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措施4: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
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 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 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 敛、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作用:对地方实行有效管理和监察, 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课程目录
汉 武 帝
二、加强经济管控
【经济上】
二、加强经济管控 1.阅读教材P68,归纳经济措施的方法?
措施1: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措施2: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汉朝耧车(模型)
加快了播种速度 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二、加强经济管控 这一时期,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一、削弱地方势力
汉
【政治上】
武
帝
一、削弱地方势力
1.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西周、秦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分别采取了 什么制度?到了西汉时期,又实行了什么制度呢?
分封制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一、削弱地方势力 2、根据课本P69,归纳汉武帝在政治上有什么烦恼?
1.一些诸侯王封 地广大,连城数 十,势力强大。
通过盐业获得的利益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
是 A.统一货币
B.轻徭薄赋
【D】
C.平抑物价
D.盐铁专卖
国家应该要与民 休息无为而治
道家
三、尊崇儒术
董 仲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诸 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21张PPT)
大 一 统
3.儒士进入官僚队伍 1.铸币权收回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经济: 2.盐铁官营
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措
4.注重农业生产
施 1.匈奴统一蒙古草原
军事:2.汉武帝组建强大骑兵反击匈奴
3.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维护了国家统一,实 现政治上的大一 统。
实现了思想上的 大一统
实现了经济上的 大一统
实现了军事上 的大一统
课堂达标
1、史载:“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折骄奢
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材料中反映出西汉初年( ) B
A、中央完全丧失对诸侯的控制
B、诸侯王势力强大
C、推行儒学教育
D、建立确实制度
2、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15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
刺史主要负责( ) A、行政事务 B、监察事务
速了秦朝的灭亡
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三、经济上:盐铁专卖
材料一:藏(国库)钱经用,赋税既竭,不足以奉战士。 ——《汉书》
材料二:汉初允许私人铸币,文景时最大的货币供应商是吴王刘濞和蜀郡的 邓通,两人因此巨富。 材料三:汉初的8位富豪中,有4位都是冶铁业者,其余分别从事流通业、粮 食业、种植业和金融业。官员和商人结成交易同盟,牟取利益。
四、军事上:北击匈奴 2、漠北战役 时间: 公元前119年 人物: 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 特点:主动出击(率精骑分道北击匈奴) 结果: 大获全胜
影响: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课堂小结 1.颁布“推恩令”
汉 武
政治:23.. 的
思想:12..“ 兴罢办黜太百学家,,教尊授崇儒儒家术经” 典
20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31页)
汉武帝
主父偃
诸侯国土
封土分封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
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
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封土再分
一、“推恩令”的实施
为什么景帝直接削藩引起七国之乱,武帝“推恩”实际 上是削弱了诸侯的实力,而诸侯还感觉“皇恩浩荡”呢?
抓住人心, 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一、“推恩令”的实施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豪强地主)“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汉王朝日益强盛,同时面临诸多棘手 问题亟待解决,当时,诸子百家的各派人 物还很活跃,汉武帝心想……
我用哪种 思想来治 理国家最 好呢?
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历史话剧
汉武帝
汉武帝会采用哪家学说来治国呢?
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解决措施: 1.
董
仲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舒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导入新课
万岁
普通百姓举 杯欢庆时歌 颂和祝福的
词语
皇帝的专属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雄才大略,中华帝国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壹 引航篇 —— 重温大一统盛世 贰 共进篇 —— 推进大一统格局 叁 认知篇 —— 承接大一统伟业
引航篇 —— 重温大一统盛世
——《史记·平准书》 乡间的豪强地主,财货充足而骄横,甚至有想到兼并的,他 们仗其财势,在乡里横行霸道。
刺史制度
皇帝
一、“推恩令”的实施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地方
刺 刺 刺 刺 刺 刺 刺 刺 刺 刺刺 刺 刺 史 史 史 史 史 史 史 史 史 史史 史 史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课件(共27张PPT)
如何解决
“火山口”
二、众人拾柴火焰高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展示汉初郡国并行的封国图片、西汉初中央和封国实力的表格对比图和《史记·平准书》里面关于豪强地主横行乡里的史料,学生能通过这些史料的展示归纳西出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
学生能从阅读图表入手,结合史料,逐步分析汉武帝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培养起史料分析能力及史料实证观念;学生能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始皇与汉武帝在加强思想方面采取措施的异同,能够科学运用唯物史观,较为客观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学生能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的家国情怀。
秦坑儒谷
二、众人拾柴火焰高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豪强横行掌控经济
展示《盐铁论》、《史记·货值列志》等关于西汉初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的史料。
二、众人拾柴火焰高
桑弘羊
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他认为“今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盐铁论·复古》),所以主张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一系列经济改革。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识记汉武帝的大一统以及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主要措施,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相关的史实积累。
依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程标准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火山口”
二、众人拾柴火焰高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展示汉初郡国并行的封国图片、西汉初中央和封国实力的表格对比图和《史记·平准书》里面关于豪强地主横行乡里的史料,学生能通过这些史料的展示归纳西出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
学生能从阅读图表入手,结合史料,逐步分析汉武帝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培养起史料分析能力及史料实证观念;学生能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始皇与汉武帝在加强思想方面采取措施的异同,能够科学运用唯物史观,较为客观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学生能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的家国情怀。
秦坑儒谷
二、众人拾柴火焰高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豪强横行掌控经济
展示《盐铁论》、《史记·货值列志》等关于西汉初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的史料。
二、众人拾柴火焰高
桑弘羊
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他认为“今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盐铁论·复古》),所以主张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一系列经济改革。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识记汉武帝的大一统以及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主要措施,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相关的史实积累。
依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程标准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课件-(共15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ppt
通属于过王“国推管恩理”,这而种归相诸王中对侯 国央和直缓接的统方辖式的,郡诸侯王国原管来理的侯侯侯。王国国国国被分割成许侯侯诸王多国国侯国小侯侯侯侯侯国国国国国,侯国不再
问题二: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1.诸侯王国问题
政治:酎金夺爵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 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 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 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 削爵、夺地、除国
四、北击匈奴
匈奴是秦汉时期我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秦末汉初,(
mòdú 冒顿
)单于统一了漠北地区,并不断南下袭扰。
和 亲
转变
政
策
国力疲弱
汉
武
帝
反
击
匈
国力强盛
奴
思考: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底气是什么?
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
问题二: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军事:北击匈奴
结果:西汉控制了阴山以 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并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 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尊崇儒术。 统一思想(文化道统)。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忠君守礼思想。
补充:天人感应
新儒学的特点是外儒内法。 即以儒家的等级观念和仁政为外在表现,以法家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为根本。
具体措施: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儒士进入政府机构。
影响:①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②尊崇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 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史记·平准书》
政治:诸侯王与地方 豪强势力强大
问题二: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1.诸侯王国问题
政治:实施“推恩令”
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 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划归临近的郡管辖。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_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课件】(35页)
《史记·平准书》书影
新课标新教材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022版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发展国力 强盛原因;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 ,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过程。
新课标新教材 CONTENTS
一.削弱地方势力 二.推动经济发展 三.尊崇儒术 四.北击匈奴
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已经发现的 汉朝墓葬中,可以看到诸侯王大多使用金缕玉衣,无视朝 廷,“拟同天子”。
问题二: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 有的还依附王公贵族。
后果:这两股势力成为统一国家内部的 离心力量。
一 削弱地方势力 2.汉武帝的解决措施
(1)措施一: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政治上:诸侯王国对抗中央,地方豪强抗衡官府; ·经济上:私人铸币,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思想上:百家流行,诸侯门客批评皇帝政策; ·军事上:匈奴袭扰,被迫和亲。
新课标新教材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削弱地方势力
一 削弱地方势力 1.汉初的政治形势 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汉初郡国并行制
新课标新教材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导言
❖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 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 社会趋于稳定,为汉武帝推进 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 基础。在汉武帝统治时期,中 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 发展。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 局面。
:
第
三
单封
元建
秦 汉 时 期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教学目标
1.知道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 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通过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学习,知道 儒学在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和影响。 3.通过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学习,理解汉 武帝对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作出的贡献。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说课课件)
说教材
说教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说教材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说教材
重点、难点
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说教材
说教法、学法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教法
我校“分层尝试,整体推进”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盐铁官营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材料: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 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
饶。 1.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 传》 2.盐铁经-营--权---掌《握史记在·地吴方王豪濞列强手中。
(译文:吴国豫章郡有出产铜的矿山,刘濞 就C层招:募概天括下西亡汉命经济之发徒展来存此在偷什偷么铸问钱题?,并在东 边B层煮:海面水对为这盐一,问因题为,汉不武纳帝税又,是吴怎国么资做财的?十分 富A层有:。组)织帮助组内同学完成C层、B层问题。
设疑导思,讲授新课
一、 妙施“推恩” 二、 忠君守礼 三、 盐铁官营 四、 拓展延伸
政治大一统 思想大一统 经济大一统 军事大一统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一、妙施“推恩”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西汉初面临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
诸侯国控制的土地较多
汉景帝采纳大臣晁错的“削藩”建议,削夺诸 侯王的封地,吴、楚等七国举兵叛乱,对抗中 央。
盐铁专卖
三第、12盐课铁汉官武帝营巩固大一统王朝
经济问题
经济措施
第第三三单单元元 秦秦汉汉时时期期
私人铸币现 象存在
盐铁经营权 掌握在豪强 手中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共33张PPT)
刺史六条问事 一、强占
刺
田宅,以强凌弱; 二、不奉诏书,
史
侵犯百姓; 三、不恤百姓,肆意 杀人; 四、任人不当,徇私弃贤;
制
五、仗势欺人,为非作歹; 六、 阿附豪强,背令枉法。
度
——改编自《刺史六条》
刺史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 控制。
思想
背景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 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 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如淮南王刘安,招用诸子百 家几千人著书立说,编写《淮南子》,一些学派用自己的观 点议论天子,宣扬和汉武帝不一样的治国策略。
政治
背景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 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 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 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 有的还企图谋反。地方上 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 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 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 混乱。
相关史事
高祖封王
诸
西周
秦朝
西汉
分封制 郡县制
郡国制
侯
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
史记·富豪榜
诸
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 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
侯
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 多于京师。
王
势
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强
汉景帝削藩,导致七国之 乱,虽平定,但王国问题
未根治。
大
汉武帝:“诸侯或连城
数十,地方千里,缓则
金缕玉衣
骄,易为淫乱;急则阻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刘 其强而合从,谋以逆京 戊之墓。曾参与“七国 师”。
之乱”谋反,以死谢罪。
王
山永固,采取了什么措施?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课件)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秦不秦.①始同始请皇态皇汉这坐根术 安尘秦 灞"谷然坑 泉来和度:“。西坑代是桥而"””儒。据讲据。汉:对坐水汉儒坑的区他四,;之秦考以”汉武敢经《洪还于是浇川即并心始证儒下庆为秦帝于成帐建,后皇上武榻灌汉镇自两谷都对评这子立,遂始的己课,,帝里出代幅。太便将儒议洪的在皇并就的土头 榻学派方图庆残采家朝陕讲是进对的和人 士坊忍西情纳片下戴的政当行不东地在 儒、之经省了年说特形的,满进汉街举方骊 生西董秦殊图说其子精讲安各山 带。贤六始的仲村心"市学级脚 到画皇焚》冠名一设管临画学"下 谷舒像书焚主主想想带计潼理,校,生的 地砖"像书,了的《区的,要要,的所,冠一 ,长"有一徒韩建而方最砖汉讲是是这核用上块 并4一个峪议引士终7面内代儒方谷 让,什指在心块过乡厘发,儒在容家设地 他平程反讲的对米的么儒以。“生冬最坦。经置种 们洪映",经罢内学后坑老们天的相有庆典有上 品了画黜儒图采结容中成谷堡传可教师遮甜尝汉面"百取地出》村事,能?的为育挡瓜甜左,家代,的、件一秦是中青灰,瓜忠封侧人、洪的制个跪始席儒年尘利。的,君建称庆地独裁个皇家子的用众坐"老地“沟点尊守正措洪甜有经弟“儒温村"儒经庆于施坑师而瓜礼统了典。承生与沟儒,”。思思
你知道吗?
∣
∣∣ ∣
公 元
公
公 元
公 元
年
前
202 年 西
元
9 年
元
西 汉
25 年 东
代 尺
汉 建
年灭 亡
汉 建
立
立
练习:
1、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采用的方法是
A 强制命令 B 推恩令
C武力征服
D罢免诸侯
2.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你知道吗?
∣
∣∣ ∣
公 元
公
公 元
公 元
年
前
202 年 西
元
9 年
元
西 汉
25 年 东
代 尺
汉 建
年灭 亡
汉 建
立
立
练习:
1、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采用的方法是
A 强制命令 B 推恩令
C武力征服
D罢免诸侯
2.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2.措施(2)刺史制度 1. 内 容 : 汉 武 帝 建 立 刺 史 制 度 , 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 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代表朝 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 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 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2.措施(2)刺史制度
2.其他措施:汉武帝还下令将一些郡国 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3.结果: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
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学 学习目标: 习 1.了解推恩令的内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盐铁专卖等史实、知道统 目 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标 2.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采取的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要点二 推动经济发展
1.发展农业
水利工程 耧车
(1)水利工程:新修建的六 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 田地数万顷,提高了粮食的产 量。 (2)生产工具:新型播种工 具耧车的发明,大大加快了播 种速度。
2.控制社会经济
五铢钱 政府组织盐铁专营
措施: (1)把铸币权收回中央,统一铸五铢 钱 (2)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意义:这些措施,使中央对经济的掌 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 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 了经济基础。
课堂小结
大
削弱地方势力
1.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 2.实行刺史制度,加强地方管理
一
统 王
推动经济的发展
1.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工程,新的生 产工具 2.统一货币、盐铁专营、平抑物价
朝
的 巩
尊崇儒术
1.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 2.兴办太学,培养人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PPT课件(含视频)
政治方面
阅读教材,概括西汉初年, 汉武帝即位后在政治上面临 哪些问题?
“推恩令”的实施
汉高祖:分封同姓王
汉景帝:七国之乱,周亚夫平定了叛乱
汉武帝:“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 里,缓则骄,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 而合从,谋以逆京师”
问题一: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推恩令”的实施
问题二: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这件金缕玉衣共用玉2498片 ,金线1100克。制作一件玉衣所需的费用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 家产总和。需要上百个工匠花两年多的时间完成。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 物力。这件衣服是谁的呢?
这件金缕玉衣是在汉代诸侯王刘胜的墓中发掘的,解放以 来出土的金缕玉衣也大多数是在诸侯王的墓中发掘出土的。这 体现了什么呢?诸侯王生活奢侈,经济实力强,他们享受着与 天子同等的待遇,甚至凌驾于天子之上,这些诸侯王的存在, 令谁最为担忧呢?
学习目标
掌握“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 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 “推恩令”的实施
西 汉 前 期 形 势 图
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图
两幅图片说明在西汉初期诸侯王的势力依然很强大,这种 尾大不掉的隐患,存在了半个多世纪,到文景之世,诸侯王的 势力急剧膨胀,公元前154年发生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 国对抗中央的叛乱,这使得中央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挑战。面 对这一问题,我们来看汉武帝是怎样做的?
汉武帝从政
帝
治、思想、
巩 固 大 一 统 王 朝
思想 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课件(25张ppt)
第三步 教师点拨
第一步 1、含义 2、措施
设置问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长安设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3、影响 (儒家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
响深远。)
第二步 学生展示
“诸子百家”核心观点展示
1.法家——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2.道家——清静无为 3.儒家——仁政、以德治国
第三步 教师点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汉武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固“大一统”的措施,培养学生阅读和归纳知 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展示 “诸子百家”核心观点, 深入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 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3.重点、难点
汉 武 帝 的 “罢黜百家, 大 思想: 独尊儒术” 一 统 把盐铁铸币权 措 收回中央,统 施 经济: 一铸五铢钱。
平抑物价
1. 颁布“推恩令” 政治: 削弱诸侯国势力 2.设立刺史制度 3.确立察举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维护了国家统一, 实现政治上的大 一统。
实现了思想 上的大一统 实现了经济 上的大一统
①丞相 A ①②③ ②御史大夫 B ②③④ ③司隶校尉 C ①③④ ④刺史 D ①②④
4. 西汉时期出现大一统 ,进入强盛时期的皇帝是
( C)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5.西汉时期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
A.书院 B.太学 C.大学
( B)
D.学宫
6、列表比较秦汉两朝为巩固中央集权采取措施的 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 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态度价值观
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 汉强盛的顶点,经济 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 物质基础,从而认识 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 要原因。同时这也是 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 个鼎盛局面,它对于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可以培养 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重、难点
1、重点: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 朝》(说课课件)
(二)、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和作用。知道汉武帝从 思想、政治、疆域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史实。
(三)、新旧教材的区别:
1、在上一课增加了“文景之治”的内容,文景之治的出现是汉 武帝可以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必要条件。使学生对西汉的历 史更系统。 2、减少了“评价汉武帝”的要求。这种改变基于如下考虑:评 价的基础是对史实的了解。初中对于历史人物了解不多,其实 不具备全面评价的基础。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秦坑儒谷
汉代讲经图
春秋战国 前221 秦 前206 汉
……
百家 争鸣
焚书 坑儒
罢黜百家 实现思想上 独尊儒术 的大一统
儒家忠君守礼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 学居于主导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问题
政策
经
私人你铸币知道董仲铸铢币钱舒权收是归中怎央,么统一被铸造汉五 武济上帝发现的?汉武帝
汉高祖
我和我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 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汉武帝
我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汉朝 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设计意图:以此生动有趣的小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2、讲授新课(35分钟)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了解历史; 1、西汉初有汉武帝通过什么方法削弱诸侯王势力? 2、汉武帝建立什么制度,把全国分为了13个州部? 3、汉武帝接受谁的建议把哪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4、汉武帝时国家统一铸造的货币叫什么? 5、他在经济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组织学生思考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版图 拓展,这与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有什么关系?
第三环节 课堂小结 强化认识
让学生尝试用七字歌谣的形式进行本课小结,而后展 示学生的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历史歌谣
雄才大略汉武帝,察举人才把权集 推恩削候封刺使,罢黜百家尊儒术 举办太学学五经,盐铁官卖造五铢 重农抑商平物价,一统江山鼎盛期
汉武帝的大一统
收归中央
侯国
某
政
推
治
收归恩中央
侯个国 诸 侯侯国
令
国
侯国
收归中央
侯国
《汉书》卷六汉武帝刘彻《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初 置刺史部十三州。”分别为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 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趾、朔方
2、根据所给材料并结合课本材料,汉武帝又是如何解决地 方上豪强地主的威胁?
学法
自主探究法 、 思考评价法 、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三、教学程序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2-3分钟)
猜猜“我”是谁?
汉景帝
经过汉高祖、文帝和我的共同努力,汉朝社会比较安 定,百姓富裕起来,出现了“文景之治”
汉文帝
我和景帝一直坚持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奖励农桑, 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
(二)板书设计
诸侯王:推恩令
政治
汉
地方豪强地主:刺史制度
武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帝
设太学,授《五经》
的 大
盐铁官营,统一铸造五铢 经济 钱,平抑物价
一
重视农业发展
统 人才:察举制
封西 建汉 时进 代入 的鼎 第盛 一时 个期 鼎, 盛也 局是 面中 。国
(三)课后延伸效果反馈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汉武帝 从政治、思想、 经济等方面巩 固“大一统” 王朝的主要史 实。知道“罢 黜百家,独尊 儒术”的含义 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 探究“汉武帝大 一统局面的形成” 培养学生初步运 用历史唯物主义 的基本观点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学会用比 较的方法对比 “秦皇汉武”加 强中央集权措施 的异同。
富权豪在控制用盐铁人经营上有盐铁什官营么准则?这与的大汉武帝的大一统事
业有什么联系? 富豪唯利是图
国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一
农民弃农从商
察举制 重视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统
第三子目:盐铁专卖
汉武帝时经济上又出现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组 织小组活动,学生分为2个大组,互相提问解答另一组的问 题。进行积分比赛。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总结性表格, 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 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 础。 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教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感性思维较强, 理性思维正在形成的特点,结合本课内容,我将运用 直观演示、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图片、 多媒体等辅助教学,通过合作交流、分析归纳等渠道 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 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 能力。
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 理解历史
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探究合作,理解历史概念,历史因果 关系及发展规律等,根据课本安排的内容,各子目设计以下 内容
第一子目 “推恩令”的实施
梁王出行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 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 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1、结合课本及所给材料分析材料,西汉初期中央面临 什么问题?推恩令有何巧妙之处?
建立刺史制度
诸侯王
地方豪 强地主
推恩令 刺史制度
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加强
实现政治上的 大一统
第二子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的抉择
人物:汉武帝 儒家代表董仲舒 道家代表张三 法家代表李四
时间:公元前134年 地点:未央宫正殿宣室(上朝的地方) 事件:商讨思想统一的良策
措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在长安举办太学。 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
2、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学法与教法
学情
1、作为七年级的学生,虽然心智还不成熟,尚缺乏 分析综合的能力,但是好奇心的驱使使他们思维活 跃,求知欲望强烈,有助于他们积极参与探究性学 习。
2、七年级的学生在各种媒体上已经不同程度地接触 过有关汉武帝的一些史实,对汉武帝有了一定的认 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判断历史的能力,所以比 较容易进入特定的历史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