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50个-最全面集合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50个-最全面集合

教学案例分析1、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答:(1)本课教学目标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整合;(2)目标表述不够清晰、到位,有的表述语言不够准确;(3)目标具有一定的操作性,部分目标不容易测量。

(每点4分)2、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

答:评述要点:优点:(1)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

(3)加强了各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

(各3分)不足:投影使用时机过早,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

(3分)3、“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大量抄写、默写。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答题要点:(1)这种观点是符合《课标》提出的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的。

(2分)(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和阅读,重点在读准声、韵、调,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识字达成了,汉语拼音的作用就不存在了。

(3分)(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重点也在拼读准确上,在口头实践中。

(3分)4、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答题要点:(1)文本体现了编者的意图,体现了课程的教育价值,教学中应重视发挥其作用。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一(含答案)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一(含答案)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含答案)
请你对下面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

(1)能正确读写“陆续、应接不暇、灿烂、缝隙、照耀”等词语,会用“规律”造句。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3)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
【参考答案】
该教师结合汉字的构字规律,创编一些生动有趣的识记儿歌,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写字兴趣。

教学中,教师创编的儿歌朗朗上口,学生对“一弯又一弯,游进大海里”特别感兴趣,他们一边说一边跟着老师书空,一下子就记住了字形。

同时,儿歌中把写字时要注意的一些关键笔画都作了介绍,便于学生在写字时自我提醒。

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记住了生字,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了写字的方法,还能让学生感到快乐,激发了写字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小学语文课例分析报告

小学语文课例分析报告

小学语文课例分析报告一、引言小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思维的基础。

本文将分析一节小学语文课例,从目标设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一篇寓言故事,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含义、抓住关键信息,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同时,学生还能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马过河》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只小马在羊群中感到自卑,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成功跳过河流的故事。

教师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和关键词,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河流、马、羊等词汇的了解,并引发学生对故事的猜测和期待。

2.阅读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整体阅读故事,并进行理解提问,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故事中的关键词和情节,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4.个人写作: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写一篇感想或以此为蓝本创作一个结局,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5.作品分享: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全班同学,并进行互相评价和点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策略1.问题导入策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组讨论策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写作练习策略: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4.合作评价策略:通过互相评价和点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自身写作能力,并增强学生的合作和团队意识。

六、教学评价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观察和评价,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并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回答问题,展开讨论。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

[语]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假假设你是扁鹊……笔者在前不久执教小学语文第八册〈〈扁鹊治病〉〉这课,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小手林立,争着答复下列问题。

A 生说:“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讳疾忌医’的含义,就是说有了病 , 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 , 老老实实地医治。

有了缺点错误 , 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 , 认认真真地改正。

〞B 生说:“我知道扁鹊的医术高超,不用任何检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现在的医生强多了,他真了不起。

〞C 生说:“我知道蔡恒公太骄傲了,听不进别人正确的劝告,我们要虚心承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学生们都各抒已见,说得都很好。

〕突然,学生 D 站起来说:“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样,我认为扁鹊不该跑到国去。

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即使不能挽回蔡恒公的命,总可以延长蔡恒公的寿命吧!生命无价!〞听了 D 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扁鹊的对与错。

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表达他们个性的时候。

于是,便稍稍做了个安静说“同学们,扁鹊应该怎么办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学生稍稍安静〕有的说:“扁鹊应该跑到国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恒公,说不定还会搭上自已的小命。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虽然蔡恒公开场不听扁鹊的劝告,但现在他道错了,肯定会配合治疗,说不定会治好呢!〞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蔡恒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现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又有一生说:“扁鹊在初遇蔡恒公时,就应想法设法让蔡恒公配合治疗。

这样,扁鹊不但救了蔡恒公的命,也许还会得到好多珍宝呢。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我并没有到此为止,急于下结论,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话题目就叫“假假设你是扁鹊……“[ 分析与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篇ﻫ教育案例分析之1:“打架事件”得处理今天学生打架了,为了一个小小得圆珠。

两个男孩子纠缠到了一起,一个流出了牙齿血。

等我出来发现得时候,两个男孩子都挂满了泪水。

我真得不知道该怎么了,很生气地拉开了她们,其中一个还虎视耽耽地瞧着对方。

“为什么?”ﻫ“她拿我得圆珠!”“很令老师失望,您们站在那里好好想想,我今天瞧到您们很失望,而且很难过!”她们就这样站到了教室后面,这时候正就是放学期间,小朋友都走了,我拿了条凳子坐在她们前面瞧着她们。

大概等了五分钟,她们得气消了,我也就是!我拉过她们得小手,说:“知道老师为什么难过吗?”一个小孩子说:“打架!”“一半对了!”“还有一半!”她们相视无语。

我就这样瞧着,忽然眼里有了泪花,不知道为什么,因为这两个小朋友平时很乖,真得不就是那种往死里打得人,我忽然觉得自己教育得失败。

“您就是哪里人啊?”我问。

“安徽!”“您呢?”“湖北!”“知道吗,最多也只有三年得时间在一起学习了,也许她爸爸说明年就要转学,您们还能见面吗?”“不会!”小孩子异口同声地说。

“圆珠比同学之间得友谊更重要吗?”小孩子不说话,却哭了。

我瞧她们哭了,心里真得感动了。

“该谁说对不起?”小朋友握住了双手,笑了!多么可爱得孩子!很多时候,小朋友打架,总会让我很难过,我第一句话都就是说:“老师瞧到您们这样很失望,真得,很难过!”因为总就是教育孩子别打架,珍惜同学之间得友谊,孩子间得真情总会让我感动!有时候开始还打着,过会儿就与好了,多么单纯得心!希望她们永远能这样!ﻫ我得分析与思考:ﻫ教育过程就这样结束了,孩子们都认错与表示与好了,老师也觉得成功了。

然而我们还就是要问问,老师这样得处理发生得就是真正得教育吗?打架就是正常得,不怕出现这样得问题,只怕出现了这样得问题还没有使其发挥教育意义就可惜了。

在这里孩子们为什么认错与与好了?有好多种可能得情况:比如,第一,这个老师很爱孩子,我们能在她写得案例里感受到,而且她在孩子们得心里很有威信,以至孩子们不愿意瞧到老师难过,所以只要老师说您们得表现让老师失望与难过,学生就立即会就范并表示自己错了与愿意改正。

(完整版)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完整版)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数十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

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

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二、评析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

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

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

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

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

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

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

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

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小蝌蚪找妈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讲述了小蝌蚪们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学会独立的故事。

本案例以四年级某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二、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朗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蝌蚪们勇敢、乐观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小蝌蚪找妈妈》动画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们为什么要找妈妈?它们是如何找到妈妈的?(2)新课讲授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小蝌蚪们寻找妈妈的过程。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观察生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3)课堂活动①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小蝌蚪们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它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②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小蝌蚪、青蛙妈妈等角色,模拟课文场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③绘画展示: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小蝌蚪、青蛙妈妈等角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蝌蚪们找妈妈的过程,强调勇敢、乐观的精神。

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克服的。

三、案例分析1. 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具有针对性。

(2)教学方法多样:教师采用了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绘画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

(3)注重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小蝌蚪们勇敢、乐观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不足(1)课堂互动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评价方式单一:教师主要采用口头评价的方式,未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通用4篇)

六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通用4篇)

六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通用4篇)急躁的心——教育教学案例小学毕业在即,天气持续高温,复习枯燥乏味,学生越来越急躁了,75个人的班,教室越发显得小了,小到难以容下这些学生似的。

几个捣蛋包比任何时候都不安分了,几乎每天都有故事发生,老师们可不敢掉以轻心。

不光是本班,与其他班之间也会发生争执。

因为所有毕业班都是急躁的了,像洒了的汽油,太阳好象就能晒燃起来。

肖天宇好象突然变了,或在我没注意的时候变了,我简直不敢相信他的变化,他比任何孩子都急躁。

他和段振宇好的分不开似的,在一起为所欲为,除了语文、数学课,其他课都让他们搞得难上,有的老师不得不把他俩请出教室,以保证其他学生正常上课。

最不可思义的是肖天宇,课堂上象是不停地挣扎,要么趴着,要么把头放在桌子上,反正没有坐正的时候,不读,不写,不看,不听。

同学不理他,他会用手指头或笔捅人家。

老师批评他,他就来个死猪不怕开水烫。

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还冲同学们笑。

他不完成作业,但只要布置作业,他都喊一声:“太多了!〞不完成作业的站起来,他也不站起来。

全班同学站起来检查背课文,他不背,别人检查完坐下他就坐下。

让他起来背,他一句也背不出来。

以后我不让同学们总盯着他。

他前后左右地转着说话,有时站起来,探着身子和后面的学生说话,或下位,别人都朝前端坐,他朝后或朝着侧面。

他的课桌还必须往前面挤过一大块。

好在前面的女同学不理他。

强给他推回去,他还是推过来,还指着前面说:“那不是前面还有那么大空吗?〞我说:“要不你课桌朝过道吧,这里空大。

〞他的课桌便朝过道了。

一会朝北回脸一会儿朝南回脸儿,反正也不学习。

我拿给他照相,他看到了,就用语文书捂住脸,一会儿又趴在课桌上。

我还照了他站起来探着身子向后说话的照片,照片上他的课桌朝着过道,其他同学都关专心学习。

我让他看,他也看。

以后再照,他就捂着脸喊:“照相干么!照相干么!〞时间长了,全班都感觉出了他的“不正常〞,也就不再理他。

被他打一下也没人和他计较。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引言语文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的核心科目之一,其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感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50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探讨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和教学模式,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案例参考和借鉴。

案例一:《我的家》这篇教学案例着重讲述了学生个人家庭的介绍,并通过写作活动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家庭特点和感受。

教师通过配图和示范书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基本句型进行表达。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个人家庭的基本信息;•学习运用基本词汇和句型进行写作;•培养学生对家庭的感恩情怀。

教学过程1.教师呈现图片和抽象道具,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2.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教师适时进行点评;3.教师示范写作一段话,引导学生模仿进行写作;4.学生分组进行互相展示和分享,教师评议。

教学效果通过该案例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家庭的基本信息,更加深入地思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自己对家庭的感受。

通过写作活动,学生运用到了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二:《小动物之乐园》这篇教学案例着重讲述了不同小动物的乐园活动,并通过对动物乐园的描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教师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和描述,并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目标•认识不同的小动物和它们的生活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教师呈现小动物的图片和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2.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各自的动物乐园主题,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3.学生分组进行口头表达和互动,教师进行评议。

教学效果通过该案例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不同小动物的生活特点,还培养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口头表达和互动,学生更好地运用了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表达能力。

(接下来的案例分析以此类推,多给出案例的具体目标、过程和效果的分析)结论通过分析以上50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教学中的一些有效策略和模式:通过配图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的写作思路;通过启发式问题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通过口头表达和互动,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1引言本文将对一节小学语文课进行案例分析,探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希望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

案例描述本次语文课是一节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教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讲解《兔子和乌龟》这个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策略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讲故事、提问等。

通过讲故事,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而提问则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寓意。

教学内容分析故事《兔子和乌龟》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讲述兔子和乌龟之间的比赛,向学生传递着胜利来自于坚持和努力的信息。

这样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格和努力奋斗的精神。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对故事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了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

但也有少数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寓意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通过本次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1. 针对少数学生理解故事寓意的困难,教师可以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讲解方式,通过实例说明故事背后的寓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在提问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问题,既有简单的理解性问题,也可以设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能力。

3.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总结通过本次案例分析,我们深入探讨了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相信可以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

教案分享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教案分享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教案分享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教案分享: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一、教学背景小学三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学素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分享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计划。

二、案例一:诗歌鉴赏1. 教学目标:通过鉴赏诗歌,培养学生对语言效果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选择一首简短易懂的儿童诗歌,如《小小的船》。

3.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听音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船的好奇心。

b. 正文: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重复朗读,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c. 拓展:学生自由发挥,用语言描绘自己想象中的船,鼓励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

d.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的特点,如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等,从而拓展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三、案例二:阅读理解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其抓取信息和表达的能力。

2. 教学内容:选择一篇短文,如《小白兔和蓝灰狼》。

3.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谈论小白兔和蓝灰狼的外貌特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b. 正文:学生独立阅读短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c.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合作,回答问题并讨论各自的答案。

d.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阅读过程中的技巧,如寻找关键信息、标记重要内容等。

四、案例三:写作训练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技巧,培养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2. 教学内容:选择一个生活场景,如学校食堂。

3.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展示食堂的图片,帮助学生回忆食堂环境。

b. 创设情境: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名食堂工作人员,描述一天的工作经历,包括食材采购、烹饪过程等。

c.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情境进行写作,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结构的清晰性。

d. 交流分享:学生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的作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前做好教案是为了,教学更好的开展,是为了教学内容更加的精确。

所以每次新的课程的时候,不能落下教案。

你的教案写了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5篇,欢送大家阅读共享借鉴,盼望大家喜爱,也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1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邻居、懊悔、劝导、把式、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那么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在学生感受寓言提醒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根底上,体会寓意。

教具打算: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有关教学课件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纲:1、查找关于寓言的资料。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提醒课题1、同学们喜爱听寓言故事吗?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挖苦某种人。

寓:寄予、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4、“寓言二那么”的“那么”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5、今日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第一那么寓言。

看教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指名读,齐读。

二、熟字新解,理解课题1、板书“亡、牢”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2、板书“羊、补”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谨慎读书,必须会找到答案的。

三、沟通体会,明白寓意(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此时此刻,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留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状况。

3、学生质疑,依据学生的问题,探讨解疑。

探索创新教学:小学语文教案案例分析

探索创新教学:小学语文教案案例分析

探索创新教学:小学语文教案案例分析引言:语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任。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逐渐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因此,如何开展具有创新性的语文教学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有创新性的小学语文教案案例,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以期为语文教育的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案例一:以故事为载体的语文教学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文本类型之一,它具有情景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语言的欲望。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主要以故事为载体,通过阅读故事、讲述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首先,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会选择一篇适合学生年龄段的优秀故事,并事先阅读故事内容,准备一些与故事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等辅助材料。

在讲述故事前,教师会先给学生展示一些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或素材,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思考和猜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接下来,教师开始讲述故事情节,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事件描绘得栩栩如生。

故事的讲述过程中,教师会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出现的问题、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等。

在讲述完整个故事后,教师会与学生一起开展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并思考故事中的主题、情感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教师会组织学生参与到一系列与故事相关的活动中,如绘画、写作、表演等。

这些活动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表达,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从故事中获得乐趣,还能够培养自己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

他们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发展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二、案例二:游戏化教学的设计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将游戏元素融入到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方式,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10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10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10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本课程,语文课是所有学科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强化小学语文知识,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为其他学科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有哪些呢?下面是的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1一、案例背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研究能够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研究、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本事的发展。

可是合作研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经常会流于形式。

所以,合作研究的有效性需要亟待解决。

在这一背景下,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合作研究对小学生语文研究本事提高的影响研究》这一课题,有效的合作研究在我校得以推广。

二、案例的观察描述本节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

课前把学生按4人一小组,分成12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

【合作一】学生自在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了编写这部明史,谈迁支付了怎样的努力”,并用笔圈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体会,然后组内交流,终究全班以小组汇报。

组内成员都找出来关键词语,小组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数字背后的艰苦,都凝聚着谈迁一腔的心血。

【合作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研究第二自然段,《国榷》原稿被盗,对于这对于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简直就是飞来横祸、一场厄运。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重新站立起来”“假如你是谈迁,你会对自我说些什么”小组交流探究中,学生们想到了许多的名言警句以及应对困难决不退缩的历史人物。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四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四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四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篇一: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人教版)在前不久执教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倔强的贝多芬》这课,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篇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前言新课程教学案例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从首批国家级实验区参加实验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景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对实践活动的反思。

每个案例都能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育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

它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教育教学活动实录,它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乃至戏剧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反映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揭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并引人思考。

案例中的角色常常不仅仅是校长、教师和学生,也可能是学生家长或者其他影响教育活动的人。

一个具体的素质教育案例,不仅应当有对事件的描述、有解决问题的技巧,还应当蕴含一定的教育基本原理和教育思想,置身其中的教育者或者是撰写案例的作者应当能够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教训,有一定的理性思考。

作为一个能够提供借鉴的教育案例,既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成功事例,也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遭遇过的失败,前者可以提供经验,后者可以提供教训,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阅读和学习案例,广大教师可以分享别人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由学习和分析别人的案例到加强学习、解剖自己,不断积累反思的素材,自觉改进自己的教学。

由于案例本身的可操作性,学习教育案例,可以直接推动教师在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案例一:认识生活探究生活——《菜园里》教学片段[教学片断]教室的中间,学生每6人围坐成一个小组,教室的四周摆着许多新鲜蔬菜,有白菜、卷心菜,有白色、红色的萝卜,红色、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浅黄、深黄的南瓜,有穿着绿衣裳的黄瓜,还有细长的豆角。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3篇)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在这个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案例选取了一堂小学语文课,通过分析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探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小学语文二年级《秋天的雨》一文。

文章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文章中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请说出理由。

”(3)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①文章中哪些词语表达了秋天的特点?②作者为什么喜欢秋天?③文章中哪些句子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4)展示交流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5)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三、案例分析1. 教学亮点(1)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倡导合作学习。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 教学不足(1)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导致学生讨论不充分。

(2)教师引导不足。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缺乏针对性的引导,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3)教学评价单一。

教师仅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未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四、改进措施1.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

2. 加强教师引导。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运输小学:方丽君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

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

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

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两天后的作文课上〕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生:(大声齐)学会了!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

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

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

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师:这个主意真好。

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生:好!师:好就快写吧.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二、评析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

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

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

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

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

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

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

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

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

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

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

一句话:文无定法。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赞赏鼓励的魅力运输小学:张春丽《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实施评价时,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强化阅读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在教学中逐步地实施师生之间互动评价,通过丰富的课堂阅读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关注自我,认识自我。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例:我在上《生命生命》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师:小朋友,现在请你们把第二段中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把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生1 :我认为“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茁壮成长”这句话最令我感动!师:为什么呢?生1 :我从“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可以感受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和顽强拼搏,所以我很感动!生2 :你说得真好,我同意你的意见,香瓜子在艰苦的环境下不屈不挠、茁壮成长,的确令我们感动。

生3 :你们都说得有理,但我要给你们补充一点,“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这句话也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和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

哪谁能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呢?(一学生朗读)生1 :你读得真不错,我也想读一读。

师:你们俩读得真好,让老师感受到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生2 :老师,他们读得语气很美,我仿佛看到了香瓜子在恶劣的环境下屈壮成长的画面,我想和他们比一比。

生3 :你的朗读水平进步了许多,把句子中的几个重点词语读出不同语气了。

师:同学们不但读得好,而且评得也很到位,你们都很了不起!还有没有句子令你们感动呢?生4 :“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这句话也写得好。

师:你的眼力不错,我也认为这句话写得好。

可好在哪里呢?生4 :我认为“即使”这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呀?说给大家听听。

生1 :我说不清楚,可我就是觉得“即使”用得好。

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即使”用得好,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大家想一想,“即使”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词?生:即便、虽然、纵使、就算、哪怕``````师:你们的小脑子好灵活呀,词语那么丰富!自己用心读一读,体会一下。

你们还觉得写得好的有哪些词呢?生:“仅仅”这个词也用得好!(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分析与反思]新课程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以更多的发展和表达的机会,教学要发扬民主,提倡“群言堂”,倡导多向信息交流。

在《生命生命》这一教学片段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展开了交互式的评价方法。

教师给予学生鼓励的眼神,富有激励的话语,如“你读得真棒、你评得很到位、你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你的脑子好灵活,词语真丰富!”之类的话语,受到老师真诚的赞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空间更加广阔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随之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习的主人。

赞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的表扬。

面对学生的精彩回答,教师应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

学生互评在这一片段中运用的非常频繁,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这种互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如在朗读时,学生能对同伴的朗读作一番点评:“你读得真不错,我也想读一读。

你读得语气很美,我要和你比一比。

你的朗读水平进步了许多。

”在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朗读,学会了竞争,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在整个教学片段中,我非常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并且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运输小学:李明娜案例:教师布置一道思考题给学生:“‘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试想想,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学生的答案有“吹”“到”“来”“染”“过”……教师让学生把这些字放到诗中读一读,和原文作比较,然后问他们哪个字用得好。

有学生比较完后说自己的字比原文用得好。

教师说:“你也变成个诗人了,不过还是‘绿’字用得好。

”这样的评价是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的。

其实,教师在评价时可以加入这样的导语:“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这值得赞赏。

请把你选择的字放到诗句中,读一读,想一想,再读原文,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去读,去比较,去感悟,去发现“绿”字的美妙,也体会自己选择的字的不同凡响,而不必一定非得要学生接受“绿”字就是唯一的好答案。

笔者当时就在听课,问了坐在自己身边的学生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字用得好。

他说:“‘染’字让我想到春天就像一个画家,她把小草染成绿油油的,而让花儿开得五彩缤纷。

‘绿’字让我仿佛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绿草,充满春的生机。

我觉得自己用的字所描绘的世界很美。

”你看,这学生说得多好,不值得肯定吗?分析:在本案例中,教师没有将隐含教育价值的生成内容转换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教师重知识目标的达成,轻过程体验与经验的积累,轻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培养,课堂中的生成与预设没有有机的融合,教师即时评价的语言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就不能达到及时回应、有效回应的效果。

运输小学:包梅艳【案例1】教学《小英雄雨来》,课堂气氛活跃。

在谈到雨来的英勇顽强时,学生情绪都很激动。

这时,教师小结一下,引入下文:听到还乡河传来枪声,乡亲们都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伤心地往河沿边跑。

雨来真的死了吗?(有学生举手,教师以为他要回答问题,让他站起来。

)生:老师,我有一个地方不明白。

(学生的说话让老师意外,但老师还是不假思索示意他说出来。

)生:老师,我在想,日本鬼子为什么不在屋子里就把雨来枪毙,而非把他拉到河沿上去呢?师:你问得多有意思!给老师的感觉就好像眼前有一道光在闪过。

同学们,老师现在请你们就这个问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认为鬼子在多此一举,不过幸亏他们这样,要不然雨来就逃不掉了。

生:我觉得这是鬼子的阴谋,他们是想告诉村子里的人们,如果不跟他们合作,就是雨来这样的下场。

生:这叫杀一儆百。

生:这叫杀鸡儆猴。

生:还有一种可能,我认为鬼子是想引出李大叔。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鬼子根本就不想杀雨来,而只是想乘机引出李大叔。

把李大叔抓住,才是鬼子的真正目的。

如果李大叔知道雨来被抓之后要被枪毙,一定会奋不顾身跑出来救他。

电视里的共产党员都是这样做的。

生:我觉得这是作者故意安排的。

如果鬼子不把雨来拉到河沿上去枪毙,就不会有后来雨来死里逃生的事了,这样一来,文章开头写“雨来的游泳技术高”这一部分内容就是多余的了。

……有些教学资源确实来自学生的无心插柳,对于案例中的问题“日本鬼子为什么不在屋子里就把雨来枪毙,而非把他拉到河沿上去呢”,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可能未曾考虑过,一些教学参考书也不见得提到过。

当学生答非所问时,教师惯有的反应是批评指责,或纠正错误,或立即制止。

在案例4中,教师发现学生有疑问,这个“疑问”又含有鬼子的目的和作者的目的,大有文章可作,因此才顺其“疑问”拓展开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