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实验 差动放大器

合集下载

电子线路基础模拟电路实验6 差动放大器

电子线路基础模拟电路实验6  差动放大器

实验六 差动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差动放大器的特性。

2、掌握差动放大器的基本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1、示波器 1台2、信号发生器 1台3、晶体管毫伏表 1台4、万用表 1块5、模拟电路实验箱 1台三、实验原理克服零点漂移是直接耦合放大器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减小零点漂移,广泛采用差动电路。

典型差动放大电路如图1-6-1所示图1-6-1 典型差动放大电路1、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 Vd差模信号是指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两个信号,即图1-6-1中,V i1=V i2为差模输入。

在双端输出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2)1(111Wbe b C idod Vd R r R R V V A ββ+++-=∆∆=(1-6-1)其中 )()(26)1(30011mA I mV r E be β++=单端输出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2)1(21111011W be b C id d Vd R r R R V V A ββ (1-6-2)从理论课已知,对于差动放大电路,不管是典型差放还是恒流源差放,不管是单端输入还是双端输入,只要是双端输出,空载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可采用1-6-1式来表示;凡是单端输出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可用1-6-2式表示。

2、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 VC共模信号是指大小相等相位相同的两个信号。

当电路采用单端输出时,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eC eW be b C VC ic oc ic oc VC R R R R r R R A V V V V A 2)1(2)1(211111222111-≈+++++-==∆∆=∆∆=βββ(1-6-3)在电路完全对称的情况下,采用双端输出时,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00=∆∆=iCCVC V V A3、共模抑制比CMRR为了说明差动放大器对差模信号的放大以及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通常用共模抑制比CMRR 来恒量,共模抑制比的定义为差模放大倍数与共模放大倍数的比值。

模电实验(附答案)

模电实验(附答案)

实验一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式方法和测量方法。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的测试方法及放大器参数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偏置电阻R B1、R B2组成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三、实验设备1、 信号发生器2、 双踪示波器3、 交流毫伏表4、 模拟电路实验箱5、 万用表四、实验内容1.测量静态工作点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它的静态工作点估算方法为:U B ≈211B B CCB R R U R +⨯图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I E =EBEB R U U -≈Ic U CE = U CC -I C (R C +R E )实验中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为零的情况下进行。

1)没通电前,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接好电源线(注意12V 电源位置)。

2)检查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

3)用万用表的直流10V 挡测量U E = 2V 左右,如果偏差太大可调节静态工作点(电位器RP )。

然后测量U B 、U C ,记入表1中。

表1测 量 值计 算 值U B (V ) U E (V ) U C (V ) R B2(K Ω) U BE (V ) U CE (V ) I C (mA ) 2.627.2600.65.22B2所有测量结果记入表2—1中。

5)根据实验结果可用:I C ≈I E =EER U 或I C =C C CC R U U -U BE =U B -U EU CE =U C -U E计算出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各仪器与放大器之间的连接图关掉电源,各电子仪器可按上图连接,为防止干扰,各仪器的公共端必须连在一起后接在公共接地端上。

实验五 差动放大器

实验五 差动放大器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实验五 差动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2、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原理下图是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结构。

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同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

当开关K 拨向左边时,构成典型的差动放大器。

调零电位器R P 用来调节T 1、T 2管的静态工作点,使得输入信号U i =0时,双端输出电压U O =0。

R E 为两管共用的发射极电阻, 它对差模信号无负反馈作用,因而不影响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但对共模信号有较强的负反馈作用,故可以有效地抑制零漂,稳定静态工作点。

图5-1 差动放大器实验电路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典型电路 Ic1=Ic2=1/2IE 恒流源电路 Ic1=Ic2=1/2Ic3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双端输出: R E =∞,R P 在中心位置时,Pbe B CiO d β)R (121r R βR △U △U A +++-==单端输出di C1d1A 21△U △U A ==di C2d2A 21△U △U A -==当输入共模信号时,若为单端输出,则有3、 共模抑制比CMRR 为了表征差动放大器对有用信号(差模信号)的放大作用和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通常用一个综合指标来衡量,即共模抑制比或三、实验设备与器材1、函数信号发生器2、示波器3、交流毫伏表4、万用表5、实验箱6、差动放大器集成块四、实验内容1、 典型差动放大器性能测试按图5-1连接实验电路,开关K 拨向左边构成典型差动放大器。

1) 测量静态工作点 2) ①调节放大器零点信号源不接入。

将放大器输入端A 、B 与地短接,接通±12V 直流电源,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U O ,调节调零电位器R P ,使U O =0。

调节要仔细,力求准确。

ECEP be B C i C1C2C12R R)2R R 21β)((1r R βR △U △U A A -≈++++-====d c A CMRR A ()=d c ACMRR 20Log dB A②测量静态工作点零点调好以后,用直流电压表测量T1、T2管各电极电位及射极电阻R E 两端电压U RE,记入表5-1。

实验三 差动放大器

实验三    差动放大器

差动放大器(长尾型)
在通信、自动控制系统中,往往需要对变化缓慢的信号进行放大, 在通信、自动控制系统中,往往需要对变化缓慢的信号进行放大,这就 需要直流放大器,而直流放大器存在着“零点漂移”的特殊问题。 需要直流放大器,而直流放大器存在着“零点漂移”的特殊问题。零点漂移 就是当放大电路输入端短路时,输出端还有缓慢变化的电压产生, 就是当放大电路输入端短路时,输出端还有缓慢变化的电压产生,即输出电 压偏离原来的起始点而上下漂动。解决零点漂移的方法很多, 压偏离原来的起始点而上下漂动。解决零点漂移的方法很多,但使用最广泛 的方法是采用差动放大电路。 的方法是采用差动放大电路。 在差动电路中,无论是温度变化, 在差动电路中,无论是温度变化,还是电源电压的波动都会引起两管集 电极电流以及相应的集电极电压相同的变化, 电极电流以及相应的集电极电压相同的变化,其效果相当于在两个输入端加 了共模信号,由于电路的对称性对共模信号有很强的负反馈作用, 了共模信号,由于电路的对称性对共模信号有很强的负反馈作用,在理想情 况下,可使输出电压不变,从而抑制了零点漂移。在实际情况下, 况下,可使输出电压不变,从而抑制了零点漂移。在实际情况下,要做到两管 电路完全对称和理想恒流源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输出漂移电压将大为减小。 电路完全对称和理想恒流源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输出漂移电压将大为减小。 掌握了解差动放大电路是研究集成电路的前提。 掌握了解差动放大电路是研究集成电路的前提。 差动放大电路是由两个完全对称的单级直流耦合放大电路连接而成, 差动放大电路是由两个完全对称的单级直流耦合放大电路连接而成,长 尾型差动放大器如上图所示。T1、T2,是两个特性完全相同的晶体管 是两个特性完全相同的晶体管, 尾型差动放大器如上图所示。T1、T2,是两个特性完全相同的晶体管,最好 用差分对管。或选性能、放大倍数一致的三极管, 用差分对管。或选性能、放大倍数一致的三极管,电路且对称 Rc1=Rc2,Rb1=Rb2,Rs1=Rs2,Ri1=Ri2。信号从两管的基极输入, Rc1=Rc2,Rb1=Rb2,Rs1=Rs2,Ri1=Ri2。信号从两管的基极输入,放大后从 两管的集电极输出,输出信号电压与两个输入电压之差成正比, 两管的集电极输出,输出信号电压与两个输入电压之差成正比,所以叫做差 动放大器。 动放大器。

实验一 差动放大器实验

实验一  差动放大器实验

实验一差动放大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的理解。

2.学习差动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图1-1是差动放大器的实验电路图。

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同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

当开关K拨向左边时,构成典型的差动放大器。

当开关K拨向右边时,构成恒流的差动放大器。

调零电位器Rp用来调节T1,T2管的静态工作点。

图1-1 差动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当开关K拨向右边时,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

它用晶体管恒流源代替发射极电阻Re,可以进一步提高差动放大器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典型电路:恒流源电路: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当差动放大器的射极电阻R E足够大,或采用恒流源电路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 d由输出端方式决定,而与输入方式无关。

双端输出:R E=∞,W电位器在中心位置时,当输入共模信号时,若为单端输出,则有若为双端输出,在理想情况下,实际上由于元件不可能完全对称,因此Ac也不会绝对等于零。

3.共模抑制比CMRR为了表征差动放大器对有用信号(差模信号)的放大作用和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通常用一个综合指标来衡量,即共模抑制比差动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可以用直流信号也可以用交流信号。

三、实验设备1、HKCK-1型测控电路综合实验平台2、万用表、函数信号发生器、数字示波器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接通HKCK-1挂箱上的电源并用直流电压表表观测平台上的直流电压输出是否正常,挂箱的指示灯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则需要检测。

只有电压正常以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实验。

2.典型差动放大器性能测试把差动放大器单元的开关拨向左边构成典型差动放大器。

(1)放大器调零放大器输入端的“+”、“一”两端与地短接,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观测输出电压Uo,调节调零电位器101,使U o=0。

调节要仔细,力求准确。

(注意:本挂件的所有单元共地)。

(2)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信号加入本单元的U i端的“+”与地之间,使之输出频率为1KHz 左右的正弦波信号,幅值为100mV,用示波器观测输入、输出波形,在U o输出波形无失真的情况下,测量U i,U O+,U O一,U o对地之间电压,记入表1-2中,并观察U i,U o+,U o-之间的相位关系。

实验六 直流差动放大电路

实验六  直流差动放大电路

IE
U EE U BE RE
(认为UB1=UB2≈0)
1 IC1 IC2 IE 2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Analog
Circuits
Experiment
恒流源电路
R2 (U CC U EE ) U BE R1 R 2 IC3 IE3 R E3
1 IC1 IC1 IC3 2
Circuits
Experiment
2. 双端输出共模放大倍数Auc的测试 将输入端开关K21置“ON”,使 “Ui1”和“Ui2”短路,使信号从“Ui1” 和“GND”两点输入:Ui=300mv,f= 1KHZ。用毫伏表分别测量“Uo1”和 Uo “Uo2”的大小,则 Auc Uo=Uo1-Uo2 。 Ui ⑴测试简单差动电路的Auc。 ⑵测试恒流源差动电路的Auc
2U o1 Aud 2 Aud ( 单 ) U i1
⑴测试简单差动电路(K22置“I”)的Aud。 ⑵测试恒流源差动电路(K22置“Ⅱ”)的Aud。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Analog
Circuits
Experiment
4. 计算CMRR 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分别计算简 单差动电路和2置“Ⅱ”,K23置 “OFF”)用万用表测量UO1、UO2两端间的 电压,计算UO(UO=UO1-UO2),调Rw2使 |UO|<100mv。用万用表测试各管子的静态工 作点填入下表。
各极对地电位
T21
T22
T23
UB (V) U C(V)
U E (V)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Analog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Analog
Circuits
Experiment
2. 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 (1) 差模电压增益Aud

模电实验5差动放大电路

模电实验5差动放大电路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差动放大电路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实验(模拟)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掌握小信号传递函数分析放大求解放大电路动态指标;2.进一步学习掌握DC扫描分析方法分析放大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3.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了解;4.学会自主设计满足一定性能指标的差动放大电路。

二、实验步骤1.电路原理图图5-1 差动放大电路2.计算图5-1所示电路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图5-2 BJT VT1、VT2、VT3参数(1)静态分析对于VT3管,I B2Q>>I R6∴U R6=U EE*[R6/(R6+R7)]=15*3/(3+6.8)=4.59VI C3Q=I E3Q=(U R6-U BEQ)/R3=(4.59-0.7)/1.2k=3.24mA由图5-1可知,没有动态信号作用到VT3的基极或发射极,所以I C3是恒流,发射极所接电路可以看做一个恒流源。

Ui=0时,I E1Q=I E2Q=I C3Q *1/2=3.24m*0.5=1.62mAI E1Q=(1+β)*I B1QI B1Q=1.62m/101=0.016mAU CEQ=V CC-I B1Q*β*R C1+I B1Q*R B1+U BEQ=15-1.6m*5.1k+0.016m*500+0.7=7.55V(2)动态分析r be=1.87kΩA d=-β*R C1/[R B1+r be+(1+β)*R E1]=-100*5100/(500+ 1.87k+101*100)≈40.9双端输出A C≈0 K CMR=∞Ri≈∞;Ro=2*Rc=10.2kΩ3.Transient Analysis电压增益分析图5-3(1)u o1、u o2、u i暂态分析图5-3(2)修改u i纵坐标单位长度后u o1、u o2、u i暂态分析可以看出u o1和u i反相位、u o2和u i同相位。

启用游标,y1=-4.5908mV y2=15.2491mV。

模电实验四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

模电实验四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
实验六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
(实验表格见实验指导书P13)
1.实验目的 进一步了解恒流源差动放大电路 的特点,深入掌握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 2.实验电路
电路原理图
实际连接电路
3.实验内容及步骤
⑴ 调零,测量静态值
调结旋钮
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试静态工 作点,调节RP使 UC1=UC2(调零)。
表1 差动放大器静态工作点
差动放大电路输出波形Fra bibliotekuo2uo1
uo1
uo2
④观察差模输入状态下(输入交流信号) Ui1与Uod1、Uod2的相位关系。 ⑤计算共模抑制比KCMR=Ad/Ac。
4 实验报告要求
准备报告: 必须算出静态理论值。 总结报告: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并回答: (1)单端输入与双端输入方式对输出来说有无差 异? (2) Uod1、Uod2与Ui1的具有怎样相位关系? (3)双端输出形式的差放电路,共模抑制比具有 怎样的特点?
测量值 理论值
UC1/ UC2
UE1/ UE2
UB1/ UB2
UC1/ UC2
UE1/ UE2
UB1/ UB2
⑵ 测量电路电压放大倍数 ①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电压放大倍数Ad Uid1=+0.1V,Uid2= -0.1V时,测出U。,计算 Ad值。 ②单端输入双端输出电压放大倍数Ad Uid1=+0.2V,测出U。,计算Ad值。 ③共模输入输出电压放大倍数Ac Uic=+0.5V, 测出U。,计算Ac值。 注意: 交流输入信号的加入方法。 加入交流信号后,先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 确定正常放大后,再用毫伏表测量。

最新东南大学模电实验四-差分放大器

最新东南大学模电实验四-差分放大器

东南大学模电实验四-差分放大器........................................实验四差分放大器实验目的:1. 掌握差分放大器偏置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2. 掌握差分放大器差模增益和共模增益特性,熟悉共模抑制概念;3. 掌握差分放大器差模传输特性。

实验内容:一、实验预习根据图 4-1 所示电路,计算该电路的性能参数。

已知晶体管的导通电压V BE(on)=0.55, β=500,|V A|=150 V,试求该电路中晶体管的静态电流I CQ,节点 1 和 2 的直流电压V1、V2,晶体管跨导g m,差模输入阻抗R id,差模电压增益A v d,共模电压增益A v c和共模抑制比K CMR,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并完成表4-1。

表图 4-1. 差分放大器实验电路4-1:二、仿真实验1. 在Multisim 中设计差分放大器,电路结构和参数如图4-1 所示,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DC 分析),得到电路的工作点电流和电压,完成表4-2,并与计算结果对照。

表4-2:I CQ(mA)V1(V)V2(V)V3(V)V5(V)V6(V)1.001252.99750 2.99750 1.0034 1.57651 1.55492仿真设置:Simulate → Analyses → DC Operating Point,设置需要输出的电压或者电流。

2. 在图4-1 所示电路中,固定输入信号频率为2kHz,输入不同信号幅度时,测量电路的差模增益。

采用Agilent 示波器(Agilent Oscilloscope)观察输出波形,测量输出电压的峰峰值(peak-peak),通过“差模输出电压峰峰值/差模输入电压峰峰值”计算差模增益A v d,用频谱仪器观测节点1 的基波功率和谐波功率,并完成表4-3。

表4-3:输入信号单端幅度1 10 20(mV)A v d -72.95-70.00-63-28.015-8.265-3.160基波功率P1(dBm)-97.239-57.378-46.000二次谐波功率P2(dBm)-103.321-43.025-26.382三次谐波功率P3(dBm)仿真设置:Simulate →Run,也可以直接在Multisim 控制界面上选择运行。

[精编]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精编]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精编]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差动放大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理解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掌握差动放大器的调整与测量方法。

3.通过实验,加深对模拟电路中放大器性能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差动放大器是一种对差模信号具有放大作用的放大器,它具有高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低零点漂移等优点,常用于模拟电路中的信号放大。

差动放大器主要由差分对管和负载电阻组成,通过对差分对管的基极电压进行适当调整,可以实现差模信号的放大。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差动放大器模块、信号源、示波器、万用表、导线若干。

2.连接实验电路:将差动放大器模块与信号源、示波器、万用表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实验电路。

3.调整差动放大器:根据差动放大器的使用手册,调整差分对管的基极电压,使差动放大器工作在合适的状态。

4.输入信号:利用信号源产生一定幅度和频率的差模信号,输入到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

5.观察输出信号:在示波器上观察差动放大器输出端的信号变化,记录下不同输入信号下的输出信号幅值和波形。

6.测量性能指标:利用万用表测量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共模抑制比等性能指标,并记录下测量数据。

7.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分析差动放大器的性能特点及工作原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数据:2.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随着输入信号幅值的增加,输出信号幅值也相应增加,增益和共模抑制比也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

这表明差动放大器在放大差模信号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抑制共模信号,具有较高的信号保真度。

此外,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输出波形,我们发现差动放大器的输出信号波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没有出现明显的零点漂移现象。

这进一步验证了差动放大器在模拟电路中的重要作用。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差动放大器在模拟电路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放大差模信号、抑制共模信号、提高信号保真度以及减小零点漂移等。

此外,我们还发现,差动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如增益和共模抑制比与输入信号的幅值和频率具有一定的关系。

模电实验-差分放大电路

模电实验-差分放大电路

实验三—差分式放大电路实验内容:一、典型差分式放大电路性能测试实验电路如图,开关K拨向左边构成典型差分式放大电路。

1.测量静态工作点①调节放大电路零点信号源不接入。

将放大电路输入端A、B与地短接,接通±12V直流电源,用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Vo,调节调零电位器Rp,使Vo=0.调节要仔细,力求准确。

②测量静态工作点零点调好后,用万用表测量T1、T2管各电极电位及射极电阻RE两端的电压VBE,记录表中。

2.测量差模电压增益断开直流电源,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放大电路输入A端,地端接放大电路输入B端构成差模输入方式,调节输入信号为频率f=1KHz的正弦信号,并使输出旋钮置零,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端(集电极C1或C2与地之间)。

接通±12V直流电源,逐渐增大输入电压Vi(约100mV),在输出波形无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Vi,V C1,V C2,记录在表中,并观察vi,vc1,vc2之间的相位关系及V BE 随Vi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2.测量共模电压增益将差分放大电路A、B短接,信号源接在A端与地之间,构成共模输入方式,调节输入信号f=1KHz,Vi=1V,在输出电压无失真的情况下,测量V C1、V C2的值记录下表,并观察vi,vc1,vc2之间的相位关系及V RE随Vi改变而改变的情况。

二、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性能测试将电路图中的开关K拨向右边,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分式放大电路,重复一——2、3实验内容的要求,记录入上表。

典型差分式放大电路vi,vc1,vc2的图像:共模输入左图——vi与vc1相位关系右图——vc1与vc2相位关系差模输入左图——vi与vc1相位关系右图——vc1与vc2相位关系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vi,vc1,vc2的图像:差模输入vi与vc1相位关系左图——vi与vc1相位关系右图——vc1与vc2相位关系在共模输入时,V i增大,V RE增大;差输入时,V RE很小,V i变化时,V RE变化不明显。

实验五差动放大器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模拟数字模电

实验五差动放大器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模拟数字模电

1台
5. 差动放大器实验板
1块
四川大学电工电子实验3中心
实验原理
1. 差动放大器的构成及特点
①左右对称;
②两个输入端:uI1、uI2;
③输出方式:双端输出。
主要用作多级放大器的前 置级,放大直流信号或频 率较低的交流信号。
它在理想情况下只放大差模信号,具有差模增益。 而对共模信号不放大,即共模增益为零。我们把零 点漂移和干扰信号视为共模信号,因此差动放大器对 零点漂移和干扰信号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认为稳定
UE3 =IE3R3-UEE
结论:T3保持恒流,对共模信号抑 制,对差模信号相当于短路。
IC3
UBE3 =UB3-UE3
四川大学电工电子实验9中心
2.差动放大器的实验电路
调零电位器
四川大学电工电子实验10中心
实验内容
1.测量静态工作点
Uc2 UB2
UE2
URE
URE3
将A、B两点分别对地短路,即Ui=0V,测量两个输出端 之间的直流电压,调节Rw,使UO=0V。测量三极管各极的对
uo2
uo1 uo1
uo2
四川大学电工电子实验16中心
几种输入方式的接法
反时针调到头
UiP-P峰峰值 100mv有效值
双端输入 A Rb
R
Ui
R
单端输入 A Rb
R
Ui
R
A Rb
R
Ui
R
共模输入
四川大学电工电子实验17中心
4.计算双端输出和单端输出的共模抑制比KCMR 和KCMR1
注意的问题:
• 1.电路结构 • 2.调零:改变电路要调零 • 3.测量电压是直流还是交流 • 4.找准测试点

模电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模电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实验:差动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2.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原理图3-1是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结构。

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同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

当开关K 拨向左边时,构成典型的差动放大器。

调零电位器R P 用来调节T 1、T 2管的静态工作点,使得输入信号U i =0时,双端输出电压U O =0。

R E 为两管共用的发射极电阻,它对差模信号无负反馈作用,因而不影响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但对共模信号有较强的负反馈作用,故可以有效地抑制零漂,稳定静态工作点。

图3-1差动放大器实验电路当开关K 拨向右边时,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

它用晶体管恒流源代替发射极电阻R E ,可以进一步提高差动放大器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典型电路EBEEE E R U U I -≈(认为U B1=U B2≈0)EC2C1I 21I I ==解得:E I =1.13mA恒流源电路E3BEEE CC 212E3C3R U )U (U R R R I I -++≈≈C3C1C121I I ==解得:E3C3I I ≈=1.49mV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取β=93)。

当差动放大器的射极电阻R E 足够大,或采用恒流源电路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 d 由输出端方式决定,而与输入方式无关。

双端输出:R E =∞,R P 在中心位置时,Pbe B CiO d β)R (121r R βR △U △U A +++-==解得:r be =200Ω+(1+β)EI mV26=2.362kΩd A =41.27单端输出di C1d1A 21△U △U A ==解得:d1A =20.64di C2d2A 21△U △U A -==解得:d2A =-20.64当输入共模信号时,若为单端输出,则有ECEP be B C i C1C2C12R R)2R R 21β)((1r R βR △U △U A A -≈++++-===解得:A C1=A C2=-0.5若为双端输出,在理想情况下0△U △U A iOC ==实际上由于元件不可能完全对称,因此A C 也不会绝对等于零。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差动放大器的基本原理,熟悉差模信号的特性,并掌握差动放大器的基本应用,学会操作实验平台,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差动放大器是指以两个输入端口分别输入信号,且两个输入信号具有差分特性的放大器。

差分信号的特性是一对相同但反向的信号之间差值很小,例如:两个电压信号U1、U2,其差分信号可以表示为ΔU=U1-U2,ΔU是差分信号,Ucm=(U1+U2)/2是公模信号,Ucm通常是系统中所需要忽略的信号部分。

差动放大器主要用于放大两个输入信号的差分信号,将差分信号经过放大之后通过放大器的输出端口输出,同时忽略公模信号的影响。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我们需要完成的是基于差动放大器的实验,具体实验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平台,连接相应的差动放大器模块及指令控制模块;2.调整输入信号的具体参数,将输出信号直接接入示波器;3.测试差动输出信号的波形及幅值,并记录数据;4.调整输入信号进行多次测试,以得到更为有效的实验数据;5.分析实验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在本实验中,我们得到了多组差分输出信号的数据,进行了数据的处理并绘制了相应的波形图。

通过图形可以得到,差分信号具有非常明显的幅值放大特性,而在公模信号的干扰下,差分信号的放大倍数会降低,但依然具备较高的放大幅度。

五、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差动放大器作为一种专门用于放大差分信号的放大器,在实际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单端或双端放大器,差动放大器可以处理高频及精确信号,具备极佳的线性特性,并且可以有效的忽略共模信号的影响,从而实现高精度的放大输出。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放大器,差动放大器也有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

在实际中,必须通过对输入信号及差分放大器本身进行调整,才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输出。

因此,在使用差动放大器的同时,必须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精心设计和调试。

实验3 差动放大器

实验3 差动放大器
Inc. ⑤ ⑥ ⑦ ⑧ ⑤ ⑥ ⑦ ⑾ ④ ② ③ ④ ⑧
晶体管 hFE测试 ⑨ 档
如何获得 ±12V双路 电源
(1) 、打开电源后,将跟踪(11)的 左按键按下, 右按键置于弹起位置。 使其处于串联模式 (2) 、使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 测量④② 接线端子间电压,调节主 路电源的电压调节旋钮⑧ ,使主路 电源输出的电压为12V(从路电源输 出的电压严格跟踪主路电源的输出 电压)。电源即可获得±12V输出 (3) 、将电源主路④② ,从路② 接线端子用电源导线分别与实验箱 +12V,- 12V,地相连接。 注: 1、本款稳压电源在双路串联模式下,前主 路电源负端和从路电源的正端是相联的。 2、在两路电源处于串联状态时,两路的输 出电压由主路控制。
2017/2/3
8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三、实验内容
1-1、典型差动放大器性能测试 -测量静态工作点
1、零点调好后 Uo B C Ui E C B
RP
E
2、用数字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V1管各 电极电位 3、用数字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V2管各 电极电位
4、用数字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射极电 阻RE两端电压URE
7
电 容 ① ② ③ 插 座 直流电流 量程档
交流电压 量程档
交流电流 量程档
2017/2/3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三、实验内容
1-1、典型差动放大器性能测试 -差动放大器调零
Uo 注:用数字万用表直流电压 档测UO
RP
Ui 1、 接通±12V电源。 开关 S 2、将放大器输入端A、B与地短接 。 3、将开关S拨至左侧。 4、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Uo, 实验单元电路 5、调节调零电位器Rp,使Uo=0V。

2016年北航模拟电路实验三 差动放大器的分析与设计

2016年北航模拟电路实验三 差动放大器的分析与设计

电子电路实验报告实验三差动放大器的分析与设计班级学号姓名日期一、实验目的(一)通过使用Multisim来仿真电路,测试如图3所示的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差模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二)加深对差分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三)通过仿真,体会差分放大电路对温漂的抑制作用二、实验电路三、实验步骤(一)请对该电路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进而判断管子的工作状态对该电路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结果截图如下图所示:对比电路图可知:U BQ1=-2.07344mV U BQ2=-2.07344mV U CQ1=11.64087VU CQ2=11.64087VU EQ=-584.27715mV由于U BQ>U EQ,U CQ>U BQ,所以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故推断,该NPN型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二)请画出测量电流源提供给差放的静态工作电流时,电流表在电路中的接法,并说明电流表的各项参数设置。

在发射极串联一个电流表,用直流档测量,如下图所示:测得:I=722.4uA(三)详细说明测量输入、输出电阻的方法(操作步骤),并给出其值输入电阻:在输入端分别并联交流电压表和串联交流电流表。

如下图所示:测得:U i=9.712mV,I i287.85nA所以R i=U i/I i=33.74kΩ输出电阻:将信号源短路。

在输出端加一个电压源。

在输出端分别串联一个交流电流表和并联一个交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阻。

如下图所示:测得:I o=5.083μA,U o=10mV,进而可求得R o=1.97kΩ(四)利用软件提供的测量仪表测出单端差模放大倍数Av=Vo/Vi=115.335mV/9.712mV=11.88(五)用波特图仪测量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实验电路图:实验结果:(1)幅频特性(2)相频特性(六)用交流分析测量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由交流分析得:(七)请利用温度扫描功能给出工作温度从0℃变化到100℃时,输出波形的变化实验电路:(八)根据前面得到的静态工作点,请设计一单管共射电路(图4给出了一种可行的电路图,可以作为参考),使其工作点和图3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电实验差动放大器
思考题
1.差动放大器调零时,应用万用表还是毫伏表来测量放大器的输出电压。

答:差动放大器调零时应用毫伏表,这是由于毫伏表的零刻度线处于中间位置,因此测量时在不知道正负极时同样可以测量,而万用表的零刻度线通常是在左端,当正负极接反时无法测量,可能损坏万用表!。

2.差动放大电路如抑制零漂
答:由于零漂主要考虑温度漂移的影响,所以差动放大器主要从两方面抑制温漂:第一是其电路两边参数相同,加差模信号时对称设计能使两边电压变化大小相同,极性相反,起到抑制温漂的作用;第二是射级的RE(负反馈电阻)起到负反馈作用,比如温度升高时IC增大,负反馈电阻使IB减小从而减小IC,抵消部分IC增量,这就是负反馈作用。

3.差动放大器Re1、Re2和恒流源起什么作用?提高Re1、Re2值受到什么影响?
答:Re1、Re2组成电位器Re,电位器Re作调零用,即无信号输入时,调节电位器的Re2部分(Re1一般固定不变),可使T1、T2管集电极之间无直流电压输出。

恒流源:提高差动放大器对直流漂移的抑制能力,提高共模抑制比。

若Re1、Re2数值较大则会使电压放大能力变差。

4.差动放大电路有几种接法,请说明。

答:四种接法:有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当单端输出时,由于输出电压只与一个管子的集电极电位变化有关,所以输出电压的变化量U0(输出电压)只有双端输出时的一半,也就是说单端输出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只有双端输出时的一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