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的比较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和内涵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和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c82896ac551810a6f5248668.png)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与内涵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差异。
龙(dragon)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
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在封建社会,龙是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
时至今日,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龙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诸如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却认为dragon是邪恶的代表,是一种狰狞的怪兽,是恶魔的化身。
中英文化的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内涵,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
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的“龙”这一概念,最好将其译成the Chinese dragon。
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 tigers”,而不是“Four dragons”,以免引起误解。
蝙蝠(bat)1. bat邪恶的bat与吉利的蝙蝠。
西方人一提起bat就害怕。
蝙蝠令人厌恶,使人联想到丑陋与罪恶,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的习语都含有贬义,1如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 , bat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因其中“蝠”字与“福”字同音,摇身一变成了吉祥物。
2. bat在英语国家里,民间认为bat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它总是与罪恶和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
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的习语都含有贬义,如as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bat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
另外,英语中的bat还有“怪诞”、“失常”等含意,如,to have bats in the belfry“精神失常”,crazy as a bat“神经错乱”。
从动物习语英汉对比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动物习语英汉对比看中西方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4f78417e87101f69e3195c7.png)
方 面的 文 化 差 异 , 可 帮助 人 们 深入 理 解和 掌握 不 同 习语 的 准 确 用 法 , 避 免 出现 误 用 滥 用 现 象 , 为顺 利、 有 效 地 进
行跨 文 化 交流 打 好 基 础 。
[ 关键词] 动 物 习语 ; 英汉对比; 中西 方 文 化 ; 差异 [ 中 图分 类号 ] H3 1 9
自然 界 。“ 龙” , 作为一种崇拜现象 , 一 种 对 不 可 思 议 的 自然
媒介 , 文 化 是交 际 的 内 涵 。作 为语 言 精 华 的 一 部 分 , 习长期 使 用 而 形
成 的独 特 的 固有 的 表 达 方 式 , 是 人 们 在 劳 动 实 践 与 认 识 世
界 的过 程 中提 炼 出 来 的思 想 结 晶 , 是 语 言 的精 华 。 任 何 一 种 语 言 都 有 大 量 的 习语 。 习语 的 正确 使 用 可 增 强 语 言 的 表 现力 和感 染力 。英 语 和 汉 语 是 两 种 高 度 发 展 的 语 言 , 故 彼 此都 有大 量 的 习语 。 习语 是 一 种 具 有 丰 富 历 史 或 文 化 内 涵 和 反 映各 个 国 家 民 族 思 维 方 式 和 思 想 表 达 习 惯 的 语 言 现 象
( 二) 不 同的 动 物 形 象表 达 相 同 的 文 化 内涵
分, 更 是 鲜 明地 体 现 出 了 中西 方 独 特 的文 化 气 息 , 具 有 独 特 的作 用 和 丰 富 的 表 现 力 。从 历 史 的 发 展 进 程 来 看 , 人 类 生 活跟动物息息相关 , 不 可分割 , 因此 也 创 造 出 了许 许 多 多 的
一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0 9 — 2 3 2 3 ( 2 0 1 4 ) 1 0 — 0 0 3 0 — 0 2
从动物词汇看英汉文化内涵
![从动物词汇看英汉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a9c60b5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8.png)
从动物词汇看英汉文化内涵
动物在英汉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通过对动物词汇的比较,可以发
现英汉文化差异之处。
1.猫:在中国文化中,猫象征着灵敏、机智和独立。
中国人对猫的态
度较为喜爱,认为猫是招财和避邪的信物。
而在英国文化中,猫被视为幸
运的动物,尤其是黑猫被认为会带来好运。
2.龙:龙在中国文化中被崇尚为神秘、强大和吉祥的象征。
中国人常
用“龙”来形容有才能的人,也常用龙来代表中国文化。
而在英国文化中,龙被视为凶恶和危险的动物,常常出现在神话故事和骑士传说中。
3.狐狸:在中国文化中,狐狸被视为狡猾和狡诈的象征,常常在民间
故事中扮演阴险的角色。
而在英国文化中,狐狸被视为狡猾但聪明的动物,常出现在童话故事和文学作品中。
4.狗:在中国文化中,狗被视为忠诚、守护和吉祥的象征。
中国人常
将狗作为守家护院的动物,并在农历新年使用狗来代表其中一年份。
而在
英国文化中,狗也被视为忠诚和可靠的伴侣,常常被人们作为宠物饲养。
5.虎:在中国文化中,虎被视为勇猛、权威和力量的象征,常常被人
们用来形容英勇的人。
而在英国文化中,虎主要作为野生动物出现,被人
们视为威胁和危险的存在。
通过对动物词汇的比较可以发现,英汉文化中对动物的看法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动物往往被赋予了更多的吉祥和神秘的意义,而在英国文
化中,动物往往被更多地视为普通的存在。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个国家的历史、宗教和价值观念的差别。
中西文化对比与应用之动物词
![中西文化对比与应用之动物词](https://img.taocdn.com/s3/m/f230d117a8114431b90dd84f.png)
中西文化对比与应用之动物词英汉习语所反映的中西制度文化上的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
由于不同语言的人们生活的具体自然环境不同,并受不同的宗教,历史的影响,对动物也往往赋予各种不同的寓意。
1、龙——dragon“龙”在汉语中象征着吉祥、尊贵、威严和力量。
如:龙的传人(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the Chinese people)真龙天子(the real dragons, the ancient emperors)望子成龙(hope one's children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生龙活虎(doughty as a dragon and lively as a tiger, full of vim and vigor)龙腾虎跃(dragons rising and tigers leaping, a scene of bustling activity)龙凤呈祥(prosperity brought by the dragon and the phoenix)英语中的dragon是一种长着翅膀的巨大蜥蜴,它代表力量、残暴、恐怖和邪恶,在神话和传说中往往充当反面角色。
《圣经》中撒旦被称为dragon。
在西方国家中,称凶暴的女人为dragon, 如:She is a real dragon, you’d better keep away from her.她是凶狠的母夜叉, 最好离她远点。
鉴于这种差异,有人用the Chinese Dragon指中国的“龙”,更有人提议用“Loong”这个新创的词来表达。
但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人逐渐了解中国文化,不少西方人都已经接受中国“龙”的含义。
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我们还是把“亚洲四小龙”译成“Four tigers”, 而不是“Four dragons”;奥运会也没有用“龙”作为对外宣传形象。
2、狗——dog在汉民族传统心理中狗是一种下贱的动物,常用来比喻卑鄙丑恶的人,引起卑贱恶劣等联想。
从英汉动物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修改版]
![从英汉动物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0fa204f61fb7360a4c65bf.png)
摘要:英汉动物习语词汇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本文通过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文化背景、文学作品等方面分析了英汉动物习语的形成因素。
通过对比研究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动物习语,使教师和学生们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动物习语文化内涵文化差异在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与动物相依共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动物习语的使用频率极高,动物词语的运用往往反映出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
动物习语占英汉习语中很大的一部分,是一种文化的精华,它们生动形象、言简意赅,他们和英语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风俗习惯和社会实践等密切相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通过比较英汉动物习语可以具体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和课外阅读中领略到更多有意义的语言文化内涵。
一、动物习语中的文化差异了解和弄清英汉习语的产生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差异,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分析和探讨英汉习语中蕴含着的丰富文化知识。
而学习英语习语中的动物词汇,实际上也是学习西方文化。
对于在母语环境下学英语的中国人来说,应该了解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英汉词语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1.英语中的“马”和汉语中的“牛”在西方,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马载人运货,功不可没。
直到19世纪瓦特发明了蒸汽机,马的一些“苦力”才有所减少,蒸汽机最初叫作“铁马”(iron horse),功率称为“马力”(horse power),即一匹马的拉力,这种叫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在英语中“马”的习语的数量在所有动物习语中占第二位仅次于“狗”。
中国人早期用牛耕地,因此对牛的习性了如指掌,于是就出现了“像老黄牛一样吃苦耐劳”、“牛脾气”、“吹牛皮”等成语,而英国人早期用马耕地,开展赛马等活动,所以在英语中更多的用马来比喻,如“work like a horse”(勤奋工作)、“be on the high horse”(盛气凌人)。
2.英语中的“狮子”和汉语中的“虎”中国成语中的虎。
在古代虎被认为是所有动物之王,而且也是勇敢和凶猛的象征。
中西方动物形象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动物形象的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efa25edfab069dc502201ae.png)
中西方动物形象的文化差异1、狗英汉民族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 同一动物在人们的心目中通常会产生不同的联想。
在汉民族传统心理中,狗是一种低贱的动物,常用来比喻卑鄙丑恶的人,引起卑贱恶劣等联想。
如狗眼看人低指为人势利瞧不起一般人,狗腿子指给有势力的坏人奔走帮凶的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
尽管近些年来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反面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
在英语民族里狗被视作人的伴侣和爱物,与此有关的词语多含褒义,并常用来比喻人的生活。
例如: Every dog has his day(比喻凡人皆有得意日);a lucky dog(幸运儿);die dog for sb(对某人极度忠诚, 为某人效犬马之劳);top dog(身居要职的人)等。
虽说讲英语的人也并非总说狗的好话,如a dirty dog(下流坯);You dog!(你这狗东西!)但这些并不影响狗的Man’s best friend (人之良友)的地位。
又如:a gay dog(快活的人、好玩的人)。
2、羊汉语中,羊古同祥字,甲骨文中“吉祥”多作“吉羊”,寓“吉祥”。
羊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吉祥、温顺、文雅、平和的美质,是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国泰民安的象征。
西方文化中,对羊分为sheep(绵羊)与goat(山羊)两大基本类来对待,二者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内涵。
《圣经》中耶酥自称为牧羊人,把教区的民众称之为sheep。
《马太福音》中说,就像牧羊人分绵羊和山羊,将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一样,耶稣让善人在右边,让他们永生;让恶人在左边,永世受罚。
据此,西方将好人比作绵羊,恶人比作山羊。
英国人民对goat 有厌恶感。
goat 在英国人民心目中是淫荡邪恶的代表,也喻指“好色之徒”。
在对英国文化影响巨大的希腊神话中,好色淫乱的“森林之神”(Stray)就是长着山羊腿的怪物。
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区别好坏;区别好人和坏人)。
论中英成语俗语中动物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
![论中英成语俗语中动物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9d71fde6f1aff00bed51ecf.png)
论中英成语俗语中动物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1,动物世界是一个与我们人类世界紧密联系的另外一个生物界。
从远古时代人类与动物的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的了解了动物的许多特性。
而且人类常常喜欢把动物的特性和人类的一些特性联系起来,这样动物就逐渐进入了人类的语言,使人类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
人类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对同样一种动物的联想可能有所不同。
也正是这个原因动物的意象具有鲜明的民族的特色,动物的联想意义可能来源于它本国的历史、寓言、传说或者典故。
此外,许多民族有他们自己所崇拜的动物,这种动物大多于原始社会的图腾。
因此也有着特殊的含义。
习语就是固定的习惯用语,包括了许多的形式,比如说:固定的短语,谚语,俗语,固定的口语用语,典故以及俚语等等。
它是语言在长期的使用中浓缩出来的具有简洁的形式,深刻的意义和生动意象的固定的短语。
中国的习语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生动的意象和哲学的含义。
在翻译这类习语时就必须处理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不同。
习语翻译的质量会大大地影响文化交流的程度。
习语翻译的关键是确保源语言的信息的传达和原习语的文化信息的有效性。
本文将研究动物习语的翻译策略,动物习语占英汉习语中很大的一部分,是一种文化的精华,代表着动物文化和习语文化两种身份。
本文的研究中的汉语习语仅限于汉语中的“成语”。
,2,在过去的研究中有许多关于动物词语,动物意象和动物文化的研究(刘俊, 2002;龙元祥,李芦生, 2006;)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在许多方面由于文化的相同性和不同性导致了动物词语的共性和不同。
在关于习语的翻译中有两类典型的习语被研究过,一种是关于数字的习语(陈琳霞1999),还有一种是关于夸张的习语(裴利民2003),这两种习语都是一些典型的习语。
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的重点还有关于动物短语中的动物的联想意义和习语中的动物意象以及习语的文化(高丽新,许葵,2002;丹金2006;张爱文张爱琳2005)。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和内涵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和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098d11e184254b35eefd34b6.png)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与内涵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 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 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差异。
龙(dragon)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
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中国文化中, 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在封建社会, 龙是帝王的象征, 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
时至今日, 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 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 龙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 诸如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却认为dragon 是邪恶的代表, 是一种狰狞的怪兽, 是恶魔的化身。
中英文化的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内涵, 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
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的“龙”这一概念, 最好将其译成the Chinese dragon。
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 tigers”, 而不是“Four dragons”, 以免引起误解。
蝙蝠(bat)1. bat邪恶的bat 与吉利的蝙蝠。
西方人一提起bat就害怕。
蝙蝠令人厌恶, 使人联想到丑陋与罪恶, 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 的习语都含有贬义,如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 , bat 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蝙蝠因其中“蝠”字与“福”字同音, 摇身一变成了吉祥物。
2. bat在英语国家里,民间认为bat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它总是与罪恶和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
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的习语都含有贬义,如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bat 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
另外,英语中的bat还有“怪诞”、“失常”等含意,如,to have bats in the belfry “精神失常”,crazy as a bat“神经错乱”。
汉英动物词语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异同正文
![汉英动物词语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异同正文](https://img.taocdn.com/s3/m/6870668702d276a200292e4c.png)
汉英动物词语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异同I.引言所谓动物词汇(Animal words),是表示动物的单词和包括这些单词的短语和其他成语(Brewer:1870)。
这些词汇不仅能形象地表现某种品质、性格,还可以简洁地描述某些事件及传达某种情绪。
它们已融入各民族的语言中,为人们所接受并广泛使用。
本文将对英语中动物词汇的象征含义进行讨论,并就其翻译方法提出一些见解,从中既可见中西语言中动物词汇象征含义的差异,也可发现其相通之处。
动物类词语是构成英语语言的重要材料.它们不是单纯的,死板的指某一动物,而都有人参与其中,与人文环境互为照应,借指有某种动物特征的人,具有鲜明的人文性。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之处.在跨文化交际中应注重对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作深层分析。
II.动物词反映出的文化王佐良先生在1994年指出:“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报,他处理的是个别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
英汉两种语言中,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一种动物的概念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完全相同,而其文化内涵却有明显差异、相互矛盾甚至相反。
1.汉英词语中的一些关键动物词汇比较众所周知,汉语中的“龙”与英语中的“dragon”在文化内涵上有很大不同。
在中国,龙在历龙凤史上是一个图腾形象。
在我国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够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它集蛇、鸟、马、鹿、鱼、鹰等八种动物于一身,因而它具有这八种动物的本领,能上天,能入地,能在路上走,能在水里游,能在空中飞。
中国人都以龙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龙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一直作为封建专制权力的象征。
龙的勇猛和不屈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
正是对“龙”精神的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崇尚正直的道德观念,从而构成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道德规范。
因此,在汉语中有关龙的成语就特别多。
从动物词汇看汉英文化的差异大全
![从动物词汇看汉英文化的差异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1aeb96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1b.png)
从动物词汇看汉英文化的差异大全从动物词汇看汉英文化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外在体现。
而词汇又是语言的组成部分,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民族文化对词汇的含义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从词汇的不同含义就可以看出不一样的民族文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动物从为人类服务到成为人们的宠物,由此说明动物在人类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英语和汉语中有许多关于动物的词汇,人们逐渐把他们的一些情感与动物联系起来。
许多动物已经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有某种象征意义,并体现在语言当中。
本文通过一些动物词汇的对比,探讨引起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动物词;文化差异;差异原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一些社会学家认为: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
通过该民族的语言,可以了解该民族的全部文化,该语言揭示了该民族文化的一切内容。
文化又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基础,一个民族的文化直接影响着该民族的语言特征。
文化制约着语言,语言反映着文化。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互不相同,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
因此要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文化。
在世界各国语言中,有很多以动物名词反映文化差异的。
由于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环境、文化习俗和社会现实,因此动物名词被烙上了不同的文化色彩,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所以动物名词除了其固有的字面意义外,还暗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一、英汉语中的动物词汇的比较1、dog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狗”是卑贱的动物,常常受到人们的诅骂和鞭打,凡是与“狗”有关的词语里大都有贬义。
因而在中国,“狗”往往使人联想到令人厌恶的东西,其形象自然不受人尊敬。
如:战争时期,称出卖国家的人为“走狗”“狗汉奸”;称那些坏良心的人为“狼心狗肺”;称那些只顾和你吃吃喝喝,整天花天酒地,对你毫无帮助的朋友,为“狐朋狗友”;称那些拥有大量土地,剥削农民的地主为“狗财主”;还有“狗东西”“狗急跳墙”“狗改不了吃屎”“死狗不咬人”等等。
试论英汉谚语中动物比喻形象的文化差异
![试论英汉谚语中动物比喻形象的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e4495fafab069dc5022012f.png)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oo六年第三期125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淮南得道,鸡犬同升。
而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基督教文化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
基督教的神论观念经典《圣经》在西方世界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有不少句子被人们广为吟诵,久而久之便成为了谚语。
所以,在英语中与基督教或《圣经》有关的以动物为喻体的谚语也就比比皆是,如:Godtempersthewindtotlleshomlamb.Godgiveseverybirditsfood,butdoesnotthrowitintothenest.Itiseasierforacameltogothmughtheeyeofaneedle,thanforarichmantoenterthekingdomofGod.Castpearlsbeforeswine.Theleopardcannotchangeitsspots./Cantheleop8rdchangehisspots?Beyethereforewise8sserpents,andharmlessasdoves.在英汉谚语中“龙”的形象的差异也同样源于东西方的信仰差异。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是神异的动物。
人们想象中的龙的形象是马脸、鹿角、兔眼、牛耳、蛇身、鱼鳞、鹰爪,能在陆地行走,能在天空翱翔,神通广大,威严无比。
对于中国人来说龙是吉祥的神物,是尊严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于是,在汉语谚语中也就有了许多有关龙的美好形象,例如:龙头怎么甩,龙尾怎么摆。
龙床不比狗薮。
龙行一步,百草皆春。
龙归沧海,虎入深山。
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
龙凭大海虎凭山。
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
龙一条胜过蚯蚓一畚箕。
然而在西方神话中龙却是罪恶的象征,是一种拖着长尾、满身是鳞、口中喷火、有着双翼的巨大蜥蜴。
在《圣经》中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也被称作“dragon”,在一些传说中也常有英雄与龙搏斗,最后取胜的情节。
从动物习语角度浅析中西文化差异
![从动物习语角度浅析中西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5fcce4c10a6f524ccbf856e.png)
文化长廊从动物习语角度浅析中西文化差异赵静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习语是各个民族语言精华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由于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社会地域环境以及生活实践经验,所以对动物所赋予的文化寓意也各有不同。
本文将对英汉动物习语进行对比,探讨各种动物在中西文化内涵中的异同,以便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动物习语;中西文化;差异作者简介:赵静(1995.3-),女,汉族,山东省德州市人,现就读于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190-01一、引言习语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使用而形成的独特的惯用表达方式。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大量的习语,与动物相关的习语更是被广泛应用。
在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 “对牛弹琴”,不同文化中存在着与此相似的表达。
比如,在英语国家叫做“在猪面前撒珍珠( 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在西班牙叫做“喂驴吃蜜( To give honey to donkeys.)”;在日本则是“送钱给猫( To give coins to cats.)”。
由此可见,与动物相关的习语在人类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不同民族在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语言中的动物习语被赋予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
本文将以常见的动物习语为例,从英汉习语完全一致、部分一致、完全不一致等三个方面对动物习语进行分析。
二、动物习语比较2.1 完全一致——动物喻体相同,文化喻义相同人们从动物的基本属性去认识动物,思想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自然而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某种动物相同或相似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例如,英汉语中都用以下动物来比喻人类的某些特征,狐狸比喻阴险狡猾,as cunning as a fox(如狐狸般狡猾);羔羊比喻乖巧温驯,as gentle as a lamb(温柔如羔羊);蜜蜂比喻勤劳忙碌,as busy as a bee(像蜜蜂一样忙碌)。
从英汉动物习语看中西文化异同
![从英汉动物习语看中西文化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da0e21c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8.png)
从英汉动物习语看中西文化异同摘要:习语是一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其中动物习语是习语中很重要的一部要点。
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和民族喜好的不同,人们对一些动物习语的熟悉和理解也不同,这就导致了英汉动物习语在意义上的异同。
本文从英汉动物习语入手,探讨中西文化的异同,揭示其丰富而幽默的内涵和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及文化信息,从而使中西文化交流更加准确、生动。
关键词:习语;英语中国人动物差异介绍美国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meaning)两种。
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
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implication)理论的基础。
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
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1]。
对习语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掌握真实语言,了解语言背后所隐藏着的丰富而有趣的文化信息。
而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领域动物习语在英汉语言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引申意义。
习语的特点所谓动物词汇,是表示动物的单词和包括这些单词的短语和其他成语[2]。
习语通常包括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以及典故等。
习语具有内涵的丰富性、音韵的和谐性、意义的独立性、寓意的形象性等特点,而通俗点说??不对意??它最为显著的特征。
英汉习语源于生活,纷繁浩瀚,源远流长,文化信息异常丰富。
语言学家帕默尔(palmer)说过: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
[3]英语和汉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都包含着大量的习语。
只要我们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英语和汉语都创造了极其丰富的习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动物在英汉成语中的喻意对比
![动物在英汉成语中的喻意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25bd832a856a561253d36f58.png)
动物在英汉成语中的喻意对比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汉英)译成语为set phrase;idiom。
前者相当于“定型词组”,后者相当于“习语”,和成语的概念都不完全对等。
但英语这两个词比较接近成语的意思,尤其是后者,经常作为成语的对应词。
以下是几种动物在英语idiom里和汉语成语中的不同联想对比:一、狗狗对于英国人来说,既可以用来看门或打猎,也能作为人的伴侣和爱物。
所以,英国人对狗一般不抱恶感,倒反而有感情。
不过英国是受外来影响很大的语言,它的成语中狗的形象含有贬义的也有,但令人厌恶的、可鄙的含义不多,这和汉语是大不一样的。
英语口语里以“dog”指人很平常,汉语就不行。
“Dog”不过是“家伙”的意思,本身并无贬义,视其前面的形容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义,例如a lucky dog(幸运儿),a gay dog(喜欢玩乐的人),a surly dog(性情古怪的人),a dumb dog(沉默不语的人),a dirty dog(坏蛋)等。
单独用“dog”指“坏蛋”,“废物”是旧用法。
不过在口语里,dog有时也指“社会上不太体面的人”。
如:He was a bit of a dog in his younger days。
但“hot dog”却是夹在面包中吃的红香肠。
此外,a dead dog(毫无价值的东西,废物),a dog in the manger(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都有一定的贬义。
Lead a dog’s life(过着令人烦恼的生活),die a dog’s death, die like a dog(死得可鄙或可悲),go to the dogs(堕落,毁灭),let sleeping dogs lie(不要惹是生非)等成语中“dog”的形象也都不好。
但是,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助人渡过难关)中的“dog”是值得同情的对象。
从英汉动物习语看中西方动物文化差异
![从英汉动物习语看中西方动物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2d6881f1700abb68a982fb7d.png)
参 考 书 目
[ 1 ] B o n h i l l v a i n ,N . L a n g u a g e ,C u l t u r e a n d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M] . P r e n —
t i c e Ha l l ,I n c,1 9 93 .
的结合刚好是 “ 福禄” 的谐 音 ,所 以蝠鹿 的结合 象征着 繁荣 昌盛。然
而 ,在西方人看来 ,蝙蝠一种 出没在黑夜里 ,以吸食其他 动物的鲜血为 生的动物 。所 以,蝙蝠在西方文化 中象征着阴暗 ,残 忍 ,血腥。英语俗 语 中 蝙蝠 也 常 常 被 赋 予 贬 义 ,如 “ a s b l i n d a s a b a t ”( 有 眼无 珠 ) ,“ c r a . z y a s a b a t ”( 发痴 ) ,“ h e ’S a b i t b a t t y ”( 他有点反 常) ,“ h a v e b a t s i n t h e b e  ̄ y” ( r 异想天开) 。 英汉语 中都具有丰富的跟狗有关 的俗语 ,它们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 内涵反映了不 同民族的文化个性。从古至今 ,中西方民族都有养狗 的习 惯 ,但由于生活环境 和经历 的不 同,两 族人 民对狗有 着截 然不 同的看 法。英美人欣赏狗对主人的忠实 , 将狗看做人类最好 的朋友 ,并将其视 为家庭的一员 ,甚 至将其视为 自己的伴侣或者孩子。英 美国家具备相 当 完善的豢养宠物 的规定和法律 ,大到违法 、违规 ,小到违反 了生活小 区
从 英 汉 动物 习语看 中西 方 动物 文 化差 异
王 佳
摘 要 :动物为人类所熟悉,根据动物的习性 和特征 ,人类创造了关于动物的大量俗语 和成语 。但是 不 同的文化背景又赋 予了动 物独 特的文化内涵。笔者试着通过从 两个个方面 阐述中西方动物文化 内涵的差异 :动物词汇在 英语 和汉语文化 中的相 同点 ;动物词汇在英语 和 汉语 文化中的区别 。笔者通过举例 分析 ,为读者展现 汉语和荚语文化的差异 ,从而克服语 言交际中出现的障碍 。 关 键 词 :动 物 词 汇 ;文 化 内涵 ; 差异
从英汉动物词汇的喻义看文化差异
![从英汉动物词汇的喻义看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8398a53fe4733687e21aa46.png)
2016年第12期【摘要】语言承载着文化,传播着文化,理解语言背后隐藏的文化信息对跨文化交际至关重要。
动物词汇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不同语用心理,不同的文化亦赋予了动物词汇不同的含义。
由于受到地理、历史、文化、宗教、思维方式等的影响,英汉动物词汇的喻义就产生相互空缺,部分对应或相互对立的关系,形成了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本文通过与动物相关的英汉词汇喻义对比研究探讨英汉文化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动物词汇;喻义;文化差异一、引言就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语音与文化的关系最不密切,语法次之,而关系最密切的是词汇,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大多数词汇除了有字面意义或基本意义之外,还有渗透着文化内容的隐含意义。
丰富的动物词汇作为一类特殊的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交际中的影响尤为突出。
由于两种文化地理、历史、文化、宗教、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动物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本文拟从跨文化角度比较英语和汉语中的动物词汇,以揭示文化上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流中,动物词汇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在英汉两种语言里具有不同的用途及文化价值、文化意蕴,这就要求人们要了解使用该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风土人情,并把握和细究动物词语的意义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言语交际。
二、英汉动物词汇的喻义对比人类生存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动物的世界,由社会习惯建立起来的动物的喻义颇为丰富,由于不同的文化对动物符号有着不同的感知,从而使动物的喻义更为丰富多彩。
(一)同一动物词汇具有相同的文化喻义在汉语中“蜜蜂”往往代表了勤劳与忙碌;“鸟儿”象征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狐狸”就是狡猾奸诈的意思。
同样,在英语中也有相同的表达,如:asbusyasbee,asfreeasabird,ascunningasafox。
在汉语中,狼常用来喻指凶残无情者,生性残忍而贪婪的人,而在英语中wolf也有相同的文化意义,如:awolfinsheep’sclothing。
动物名词的英汉谚语对比东西方文化差异
![动物名词的英汉谚语对比东西方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7dbe783284ac850ad02423a.png)
从含有动物名词的英汉谚语对比看东西方文化差异谚语是一个国家人民日常工作经验概括与总结,其内容精辟,寓意深邃,具有广泛的感染力,从中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生活哲理、社会观点和态度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语言,谚语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是民族文化的精邃。
比如,居住在沿海一带靠海生活的民族,其谚语往往涉及海上航行、捕鱼捉虾;而游牧民族的谚语则多涉及沙漠、草原、牛羊、骆驼和豺狼。
谚语是民间流传的至理名言,措辞简练,便于记忆;语言生动,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因而具有广泛的感染力。
正如培根所说:“谚语是一个民族天才、机智和精神的体现。
”正如上文所说,语言与文化是分不开的。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它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
语言与文化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影响制约的关系。
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冠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可以这样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涵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一切文化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
人类学家Sapir在其《语言论》中说:“语言是个底座,说一种语言的人是属于一个种族或几个种族的,也就是说属于身体上具有某些特征而又不同于别的群体的一个群。
语言……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格和信仰的总体。
”在世界各国语言中,有很多以动物名称设喻的语言现象,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
究其原因,是因为动物名称除了其固有的字面语义信息外,还有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含有动物名词的语言现象在英汉语中不计其数,由此构成了语言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比较和解读这些动物名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是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本文仅就英汉语中一些动物名词的文化内涵试作比较,以示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性。
由于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存环境与文化习俗,因此给动物名词烙上了不同的文化色彩,赋予了动物名词不同的文化内涵。
英汉动物习语象征意义的文化差异
![英汉动物习语象征意义的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bd54fdd647d27284a735156.png)
英汉动物习语象征意义的文化差异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格言等词语,它们反映了不同民族对动物的认识,体现了人们对动物大致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因而这些语言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只有了解不同文化下动物不同的含义,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学习这种文化和词语。
本文就英汉习语语中的动物象征意义进行对比,旨在更好地了解英汉词语中动物不同和相似的象征意义。
一、英汉词语中动物相同或相似的象征意义不同国家和民族,虽然生活方式、文化背景不同,但由于某些动物的共同体形特征、生活特征或行为习性,人们在表达某一语义时,两种语言会借用同一动物名称。
在英汉语言中的确存在这些在语义表达和文化内涵上具有对等性的动物词语,他们有着同样的比喻、象征和联想意义。
1 利用动物形体特征形成的相同的象征意义。
例如,根据蛇的体形及运动特点,英汉语言中都用“蛇”表示一种行进路线和行进方式,如“蛇行”和“ snake its way through /across(蜿蜒斗折,沿曲折道路行进)”,又如“ as slippery asan eel(像泥鳅一样圆滑)”。
2 由于语言翻译、词语借用和文化交流形成的相同的象征意义。
如,汉语中有“纸老虎”之说,英语中有a pa-per tiger 。
英语中有a bird ' s view,汉语中有“鸟瞰” 一词。
又如:a dark horse(黑马),an ugly duck(丑小鸭),bull market(牛市)等。
3 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形成的相同的象征意义。
中西方文化中对于“猴、蛇、狐狸、狼”等动物都有相同的态度,因而它们在两种语言中表达着大致相同的意义。
如英语中可以用“ horse ”指各类人,如a dark horse(黑马),a willing horse(积极工作的人),a Troian horse(潜伏在内部的敌人),汉语中有“犬马、驽马、响马、马贼、探马、马前卒、老马识途” 等。
从动物词语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从动物词语浅谈中西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1f07e8583d049649b6658e4.png)
从动物词语浅谈中西文化差异班级:姓名:指导老师:日期: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或同情或厌恶或恐惧的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
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
本文结合实例从动物词的文化背景及其产生的基础、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具有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分析比较英汉文化的异同,并分析了英汉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从而帮助人们顺利、恰当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著名语言学家拉多在其《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中谈到:“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属于文化这个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反过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所有的文化现象都可以在语言中得到反映。
[1]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受着文化的浸润和影响。
可以这样说,文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文化是有社会、民族属性的。
关键词:动物词汇;英语;汉语;文化;内涵从动物词语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引言一、动物词的文化意义及产生基础动物词的文化意义是指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产生的意义。
这种文化是社会赋予词语的引申义、隐喻义、借代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特有的含义。
[2]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和动物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从原始社会,原始人偶然捕捉动物来充饥,到古代的狩猎,到近代、现代人们把许多动物当成他们的好朋友。
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演变使得动物词也随之变化。
通常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础是多方面的。
廖光蓉认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础有三点:一是动物的外貌、生理、心理、性格、行为、习惯、作用等特征;二是民族的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包括神话、宗教、传说、历史、文学、艺术、语言、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三是联想,联想是指把动物和另一事物联系起来,而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文化心理对于联想的产生起着潜在然而也是重要的激发和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