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环境要素辨别评论管理制度1.目的为保证项目部可控制或可施工影响的环境要素获得充足辨别,并对其进行评价,确立重要环境要素,拟订本制度。

2.合用范围本制度合用于项目部管理系统覆盖范围内全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可控制或可施加影响的环境要素和重要环境要素的辨别、评论、更新。

3.编制依照《管理制度汇编》《管理手册》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例4.职责与权限项目经理是本制度的主管领导,负责组织监察检查本制度的实行。

技术负责人是本制度的主控部门,负责对本制度的实行状况进行监察检查与指导,并建立项目部《环境要素辨别评论表》和《重要环境要素清单》项目部各管理人员负责施工现场中环境要素的辨别、评论、更新、控制。

5.管理要求环境要素辨别内容项目部对环境要素的辨别内容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a.项目部可直接控制的环境要素;b.项目部能够施工影响的,如:项目部工程分包方可能产生的环境要素、项目部的物质供方或其余有关方的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要素。

项目部机关环境要素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辨别;项目部环境要素由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辨别。

环境要素辨别依据项目部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环境要素识其余内容包含:a.汗水排放;b.废气排放;c.噪音排放;d.固体荒弃物排放;e.资源、能源耗费;f.有毒有害物件和化学品;g.土地污染以及有关方。

环境要素的辨别范围a.项目部生活、办公、施工生产、产品实现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废气、噪音、固体荒弃物和为产品实现而使用有毒、有害、危险化学物件、耗费费源能源给项目部活动区及周边地区范围造成的环境影响;b.项目部产品实现所需的原资料、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的采买、运输、储藏、发放,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影响;c.正常运转条件、异样运转条件,以及能够合理预示的状况或紧迫状态所陪伴的潜伏的重要环境影响;d.过去遗留的环境问题和现场现有的环境问题,以及法律法例和其余要求。

辨别形态环境要素辨别时应试虑三种时态,即:过去、此刻、未来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即:正常、异样、紧迫三种形态。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估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估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估制度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估制度是指通过识别和评估环境中各种因素对人类或生物的影响,确定环境质量的一种制度。

环境因素包括大气、水、土壤、噪音、辐射等,这些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生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对这些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非常必要。

首先,环境因素的识别是制定环保政策的首要步骤。

政府部门需要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采集起来,对比和分析,得出一个基于科学依据的评估。

这些数据和信息可以来自于现有的环境监测数据,也可以通过新的调查和研究获得。

在识别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方法规范和技术标准,才能得到客观准确的结果。

政府部门通过此过程,才能理清产业结构,制定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保障人民的权益。

其次,环境因素的评估是监测环保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估会给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

一方面,评估结果可以及时反馈给政府,以便适时调整和完善政策;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公众提供信息,引导公众意识和行为的改变。

通过环境因素的评估,公众可以得到全面的环境健康信息,从而作出更好的生活选择和生产决策。

在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估制度的构建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权威机构,加强人才培养识别和评估环境因素的专业知识非常广泛,需要有权威机构来制定相关指导方针和标准。

建立权威机构,必须有一支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理解的专业人才队伍。

政府部门需要出台相应的扶持、创新奖等政策,以吸引和留住一批高素质的环保专业人才。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政策执行和专业知识技术难点的培训,提高全员素质。

二、建立全面的环保数据平台和信息公示制度数据收集和统计是评估的基础。

政府部门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环保数据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和标准化体系,实现信息共享。

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信息公示制度,以使企业和公众都能够获得所需的环保数据信息,便于共同做好环保工作。

三、加强环境监测和识别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环保技术也相对应地升级。

政府部门需要不断拓展和更新识别和评估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从而更准确和全面地分析和评估环境因素。

公司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管理制度

公司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管理制度

公司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以便确定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

二、范围公司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控制。

三、依据《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16四、术语及定义1.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与环境或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环境状况:在某个特定时间点确定的环境的状态或特征。

4.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不利或有益的变化。

5.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

五、职责划分1.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公司重大环境因素、环境管理方案。

2.设备技术部是本制度的主管部门,负责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及时更新环境因素,针对识别出的重要环境因素组织编制环境管理方案。

3.运行部负责生产运行过程中环境因素的识别并进行评价,及时报设备技术部。

4.检修部负责设备检修、维护过程中环境因素的识别并进行评价,负责检修项目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及时报设备技术部。

5.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更新,并及时报设备技术部。

六、管理内容与方法(一)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基本步骤选择作业活动→识别与活动有关的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的程度→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确定控制计划→评审控制措施的适宜性(二)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1.员工作业和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废排放、土地污染、噪声等影响。

2.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的存放、搬运、使用、处理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3.水、电、煤、气、原材料和资源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节约程度。

4.为全面识别环境因素,避免发生遗漏,识别时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八个方面”。

(三)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是非判断结合专家举手表决法、打分法1.环境因素评价原则(1)凡不符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的有关要求。

02.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制度

02.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制度1 范围对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产品、活动和服务中相关的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持续有效地识别和评价,确定重大环境因素,为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奠定基础,实现对环境的污染预防和有效控制。

本程序规定了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工作过程。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与更新,包括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程序。

GB/T 19001-2015/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15idt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3 术语和定义本公司《体系管理手册》的定义、术语适用于本程序。

4职责和权限4.1全体员工参与环境因素调查和评价,全面反映环境问题。

4.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填写部门《环境因素评价调查表》,报综合行政部,并保存相关记录。

4.3综合行政部负责组织初始状态的评审工作,负责公司环境因素的确认、汇总,编制公司《环境因素一览表》,组织相关部门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并保存相关记录。

4.4综合行政部对公司范围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进行监督管理。

4.5最高管理者负责审批重要环境因素。

5工作程序5.1环境因素的识别5.1.1对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产品、活动和服务全过程中已经或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识别确认,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a)对环境的影响;b)法律、法规、相关国际公约及其它要求;c)顾客及其它相关方的要求/关注程度;d)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正常状态:指正常活动的。

异常状态(如停电、设备故障等):指关闭、启动、检修或可合理预见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1 目的与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因素辨识步骤、范围、方法及风险评估方式的要求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XXX科技股份公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1 GB/T24001-2016/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2.2 《EHS管理手册》3术语和定义3.1 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3 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4 职责4.1 EHS部4.1.2 组织各单位进行因素辨识,收集、汇整、统计公司各部门环境因素识别的结果;4.1.2 组织对辨识之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策划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并监督各单位实施。

4.2 各部门4.2.1 辨识、更新本单位的环境因素,参与本单位相关环境因素的评价;4.2.2 依据环境因素评价结果,考虑相关之财力、人力、技术、相关方意见、法规要求等资源,确定并实施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5管理内容与方法5.1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步骤与时机EHS部每年至少组织复审所有环境因素一次,复审时,由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更新《环境因素识别表》;当以下情况发生时﹐由责任单位以《环境因素识别表》向EHS部提出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需求﹐EHS部组织环境因素评价﹐并完成公司环境因素和控制措施的更新﹕a. 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或增添新设备对工作环境有明显影响﹔b.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新颁布或重大修订﹔c.相关方要求有较大变更﹔d.新活动﹑产品或服务出现以及活动﹑产品或服务变化产生新环境因素﹔e.员工在各自岗位或工作范围发现新环境因素﹔f.发生重大事故。

g.其它经公司管理者代表决定,需要更新环境因素并进行评价的情况。

5.2 环境因素辨识方法和范围5.2.1 在公司范围内﹐采取全员调查和现场巡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环境因素辨识。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WHNYLM/ZD-056-2015〕〔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识别企业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依据神华集团《煤化工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及乌海能源公司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规定了企业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方法、要求和步骤、评价方法、更新及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

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内蒙古利民煤焦有限责任公司各部门及各生产厂〔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四条各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的具体实施,以及削减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第五条安健环部是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主管部门,负责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第六条各单位负责业务活动范围内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以及削减、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第三章控制要求第七条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一〕各单位的生产、办公、后勤、服务中及所使用产品、服务中可控制的环境因素。

〔二〕各单位厂能够施加影响的的环境因素(如承包方、供给方)。

〔三〕新改扩建设项目的环境因素。

〔四〕为全面识别环境因素,防止发生遗漏,识别时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八个方面”。

1.三种时态:过去:是指过去存在的环境因素,其遗留的环境影响现在依然存在;现在:是指现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存在的或潜在的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将来:是指计划中的活动、服务或产品中存在的将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

2.三种状态:正常状态:指服务或设备无故障运行状态;异常状态:是指设备开、停、检修等非正常运行时的状态;紧急状态:是指不可预见的、一旦发生将造成严重环境影响的,如发生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洪水等特殊情况时的状态。

3.八个方面: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向土地的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使用;释放的能量(如热、辐射、振动等);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目录1总则 (2)2 范围 (2)3 职责 (2)一、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 (3)(一)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 (3)(二)识别环境因素考虑的因素 (3)(三)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 (4)(四)环境因素的评价 (4)二、危(wei)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5)(一)危(wei)险源辨识范围 (5)(二)危(wei)险源辨识应考虑的因素 (5)(三)危(wei)险源辨识方法 (6)(四)风险评价 (6)三、工作程序 (9)四、环境因素和危(wei)险源的更新 (10)(一)定期更新 (10)(二)不定期更新 (10)(三)记录保存 (10)五、本办法由安质部负责解释,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 11为了使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运行并持续改进,对所有活动区中的危(wei)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辨识及评价,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环境因素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合用于本工程所有活动及生产所产生的及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因素有关的危(wei)险源、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活动。

一、项目经理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wei)险源清单的审核及批准,对重大危(wei)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

二、项目安质部是本办法的主控部门,负责指导施工作业区及活动区域环境因素和危(wei)险源的调查评价,并汇总调查评价结果,编制并发放《环区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wei)险源,编制工区《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重大危(wei)险源清单》,经项目总工批准后发放到各个施工队伍。

三、项目部安质部定期组织施工队伍,更新识别施工生产及办公活动中的环境因素和危(wei)险源,并对浮现本规定情况时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更新评价。

四、项目经理部人员负责对施工活动区环境因素和危(wei)险源进行识别、排查。

五、施工队负责对所属工作范围内的施工生产及办公活动中的环境因素和危(wei)险源进行识别、排查。

(一)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1、工程施工中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为了科学合理地认识和评价环境因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制定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制度内容1.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识别是识别和分析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影响环境质量的各种因素。

首先是对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和评估,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污染等,通过监测和采样等手段获得相关数据。

其次是对环境背景进行研究,包括土地利用、气候状况、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调查。

最后是对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

2.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评价是对环境因素的质量和数量进行综合评价,以及对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估。

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个方面。

定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对环境因素的观察和实地调查,进行主观评估,确定其对环境质量的好坏程度。

定量评价主要是通过对环境因素进行测量和数据分析,确定环境因素的具体数值,并评估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

3.环境因素管理制度环境因素管理制度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有效防控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包括环境因素监测与预警、环境因素管控与处理、环境因素纠纷处理等。

通过对环境因素的全面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确保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标准和要求。

三、制度的实施与应用1.法律法规的支持2.人员培训与技术支持制定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制度需要具备相应的人员和技术支持。

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关的技术支持系统,提供数据采集、监测设备等技术支持。

3.实施效果的评估与调整四、总结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制度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有效防控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制度的实施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人员培训与技术支持以及实施效果的评估与调整。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管理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管理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管理掌控程序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管理掌控程序随着社会进展和人口增长,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点挑战。

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并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因此,管理者应当意识到环境问题的紧要性,并订立一套完善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管理掌控程序。

下面将认真介绍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管理掌控程序的实在内容和若干案例。

一、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识别是环境管理的第一步,它的目标是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背景,找出对环境存在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和内部因素。

外部环境是指市场竞争、经济条件、政策法规等与企业相关的各种方面,而内部环境则是指企业的资源、产品、生产工艺、管理体系等方面。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工具来进行环境因素识别:1. SWOT分析SWOT分析是评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分析企业的优劣势,发掘机会和威逼等,使企业了解自身情形,以便因势利导、订立正确的经营策略。

2. PEST分析PEST分析是评估企业外部环境的一种方法,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

通过PEST分析,企业可以了解政府政策、市场情况、社会文化以及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变化,从而找出对自身产生影响的因素。

3. 环境评价报告环境评价报告是各种大小企业实施环境管理的紧要工具。

环境评价报告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数据、环境安全评估、污染物排放情况等,是一份全面了解企业环境情形的介绍材料。

二、环境评价环境评价是指对环境因素识别结果进行分析,以明确企业的环境影响和风险,并订立所需的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评价是企业长期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的基础,是企业实施环境保护的依据及紧要途径。

1. 环境影响评价企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可以结合其生产过程和产生的环境污染物,对环境进行评估,包括对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测和分析,得出对应的结论。

2. 环境安全评估环境安全评估是评估企业长期环境管理的紧要方面。

它是评估环境安全等级的标志,评估结果一方面可以用于订立现场操作引导手册和应急预案,另一方面,也可以便利企业开展环境整治计划和进行花费预估。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管理制度一、目的对本公司在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定对环境具有和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预防、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二、适用范围/对象适用于本公司在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更新。

三、管理要求/管控流程3.1 环境因素识别工作小组3.1.1 成立公司环境因素识别工作小组,由管理者代表担任组长,EHS管理本部负责人任副组长,各部门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小组工作。

3.1.2 分/子公司成立由各单位负责人任组长的环境因素识别工作小组,其成员由本单位专业人员组成。

3.2 环境影响调查各分/子公司按照《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中的调查内容逐项填写,为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提供依据。

当分/子公司的工艺流程、设施、活动等有较大变更时,要注意更新相关内容。

3.2.1 组织环境因素的识别(1)识别环境因素时,应从三个来源(活动、产品、服务)、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七个方面(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向土地的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能源的使用;废弃物的管理;对社区影响;其它环境影响)进行识别。

(2)识别环境因素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六个过程:设计和开发过程、生产制造或市场营销过程、检验过程;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过程;污染治理过程;物料采购、运输、储存过程;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行政办公过程、产品销售及服务过程。

(3)除了要识别能够直接控制的环境因素以外,还要对由相关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加以识别,例如:供方运输危险化学品可能造成的泄漏、没有防护措施的外来机动车辆进入禁火区域、外来服务人员动火作业等情况下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

(4)对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项目、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所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也要加以考虑。

例如:已经批准或正在进行的技改/技措项目、重大工艺流程变更等。

公司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办法

公司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办法

公司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办法公司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办法是指组织在经营过程中,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控制和改善的一种管理制度。

该办法旨在帮助组织提高对环境的认识和对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组织应该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自然环境因素应对组织所处的自然环境进行评价,包括水质、空气质量、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评估,以及对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和植物等方面的影响评估。

2.人为环境因素评估组织的生产过程和产品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化学物质、辐射、噪音等污染源的排放与管理,以及对员工、消费者和周边居民的潜在影响。

3.社会环境因素了解组织在社会中的形象、声誉和合规情况,包括对劳工权益、人权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评价与改善。

4.法律法规因素评估组织在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合规情况,确保组织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合法运作。

二、环境因素的管理与控制基于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结果,组织应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控制与改善,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制定和实施符合环境管理要求的体系文件,明确环境职责和权限,确保组织内部对环境的管理与控制。

2.环境风险的评估与预防针对组织面临的环境风险,制定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包括监测、检查、保护、应急响应等方面的措施。

3.环境绩效的监测与改善建立环境绩效监测体系,对关键环境指标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确保环境绩效的持续改善。

4.利益相关方的参与与沟通组织应与利益相关方进行积极的沟通与参与,分享环境信息,接受相关建议与意见,以达到共赢的目标。

5.培训与教育组织应加强员工对环境管理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促进组织的环境文化建设。

三、环境因素管理的监控与改进组织应不断对环境因素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与创新,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内部审核与评估定期进行内部的环境管理审核和评估,评估管理措施的有效性与依从性,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施工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施工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施工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施工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管理制度是为了保证施工现场环境的安全和卫生,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工人和环境而制定的一套规范性管理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施工环境因素识别:识别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各种环境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噪音、震动、扬尘、有害气体、温度、湿度等,对每个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其对施工工程和工人的影响程度。

2. 施工环境评价:通过测量、监测和采样等手段,对施工现场环境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价,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并综合考虑施工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和限值。

3. 施工环境控制:根据施工现场环境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措施、管理措施、防护设施等,以减少环境因素对施工工程和工人的影响。

同时,明确责任和权限,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

4. 施工环境管理: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包括环境考核、环境培训、环境监测、环境应急预案等,定期检查、评估和改进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工作,确保施工现场环境符合要求,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环境事故的发生。

5. 审查和验收:施工现场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管理制度应经过相关部门的专业审查和验收,确保制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和标准要求,并得到有效执行和管理。

总之,施工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管理制度旨在保障施工现场环境的安全和卫生,优化施工工作环境,降低事故风险,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促进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

环境因素识别及管理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及管理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及管理制度环境因素识别及管理制度是为了保护和管理环境资源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环境因素是指能够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环境因素的识别和管理是确保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以下是环境因素识别及管理制度主要内容。

首先,环境因素的识别。

环境因素的识别是指通过科学调研和评估,确定对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而人为因素包括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等。

通过对环境因素的识别,可以更好地预测和防止环境问题的发生。

环境因素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对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管理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制定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

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是保护和管理环境的基本依据。

应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对各种环境因素的管理和控制进行明确规定,以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强化环境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对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监测内容包括大气、水源、土壤、噪音等各个方面。

第三,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通过提倡和推广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和模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可以加强对企业和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四,加强环境管理和监察。

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机构和监察机构,对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

对于那些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企业和个人,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五,加强国际合作。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来解决。

可以加强环境信息交流,共享环境治理的经验和技术。

同时,也要加强对跨国企业和国际组织的监管,防止它们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还需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可以组织开展环境日、环境节等大型活动,提高环境保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更新管理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更新管理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更新管理制度1.实施部门本制度由安环保卫部组织实施。

2.目的和范围本制度规定了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更新管理要求,以确保正确识别和评价公司在各项活动、产品制造或服务中能够得到控制或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同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重点关注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预防和减轻不利的环境影响,确保公司的环境风险受控。

本制度适用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3.引用文件4.术语和定义4.1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与环境或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4.2重要环境因素指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4.3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不利或有益的变化。

4.4生命周期产品(或服务)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界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

注1: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和(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最终处置。

4.5正常状态:在日常生产条件下,可能产生环境问题的常规状态。

4.6异常状态:在开/关机、停机检修等可以预见的情况下产生的与正常状态有较大不同的环境问题的状态。

4.7紧急状态:因火灾、洪水、爆炸设备设施故障、大规模泄露等突发情况产生环境问题的状态。

5.培训和资格5.1安环部有关人员必须接受本管理制度培训。

5.2各部门负责人需学习和了解本管理制度的内容。

5.3各部门的体系管理员必须接受本管理制度培训。

6.管理职责安环保卫部负责制定环境因素评价准则。

负责组织公司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汇总各部门环境识别和评价表,组织评审重要环境因素优先序评价结果,编制重要环境一览表。

负责公司环境风险控制的总体策划,监督各部门环境因素的管理与控制。

企划部参与制定公司环境因素评价准则。

参与重要环境因素优先序评价。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更新。

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管理和控制。

7.管理内容及流程7.1评价准则的编制与修订安环保卫部收集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环境因素数据及有关的理化性质数据等,相关部门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WHNYLM/ZD-056-2015)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识别企业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依据神华集团《煤化工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及乌海能源公司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规定了企业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方法、要求和步骤、评价方法、更新及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

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内蒙古利民煤焦有限责任公司各部门及各生产厂(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
第四条各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的具体实施,以及削减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第五条安健环部是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主管部门,负责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第六条各单位负责业务活动范围内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以及削减、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第三章控制要求
第七条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
(一)各单位的生产、办公、后勤、服务中及所使用产品、服务中可
控制的环境因素。

(二)各单位厂能够施加影响的的环境因素(如承包方、供应方)。

(三)新改扩建设项目的环境因素。

(四)为全面识别环境因素,避免发生遗漏,识别时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八个方面”。

1.三种时态:
过去:是指过去存在的环境因素,其遗留的环境影响现在依然存在;
现在:是指现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存在的或潜在的对
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
将来:是指计划中的活动、服务或产品中存在的将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

2.三种状态:
正常状态:指服务或设备无故障运行状态;
异常状态:是指设备开、停、检修等非正常运行时的状态;
紧急状态:是指不可预见的、一旦发生将造成严重环境影
响的,如发生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洪水等特殊情况时的状态。

3.八个方面:
向大气的排放;
向水体的排放;
向土地的排放;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能源使用;
释放的能量(如热、辐射、振动等);
废物和副产品;
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第八条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
采用过程分析法、现场排查法进行识别,各生产单位采用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思路,结合工艺流程分析,并依据现场观察、面谈、查询文件和记录收集的信息,考虑每一细化过程的输入、输出两大方面,从中识别出能与环境发生作用的因素。

第九条环境因素识别要求和步骤
(一)全员参与,以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表》方式进行识别。

(二)汇总所识别的环境因素,形成《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

(三)根据《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汇总,补充、完善,根据需要报安健环部备案。

第十条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
(一)采用多因子评价法进行环境因素评价,评价时要考虑环境因素的环境影响、环境因素排放频率和排放量、遵守法律法规情况、现有的监控措施、相关方投诉事故等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环境污染型环境因素可依据《环境影响评分基准表》进行评分,资源、能源消耗类环境因素采用定性描述法进行评价,然后根据综合分值将环境因素分为A、B、C 三类,其中综合评分为A类的直接列入重要环境因素,B类可经讨论后决定是否列入重要环境因素,C类暂不列入重要环境因素。

评价步骤
(二)采用《环境影响评分基准表》评价时,按两组评价因子分别评分:
1.第一组因子包括:发生的概率m1、发现/预防的可能性m2、影响程度m3,分值为三个因子的乘积m=m1*m2*m3;
2.第二组因子包括:法规的符合性n1、监控措施n2、事故/投诉n3。

分值为三个因子的和 n=n1+n2+n3;
3.根据m和n的具体分值,将环境因素分为A、B、C三类。

第十一条评价基准和结果。

(一)《环境影响评分基准表》见附件6。

(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过程应以各厂车间组织的形式进行,根据评价结果形成各厂《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并将其上报安健环部备案。

(三)安健环部形成公司级《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公布于公司网站中,发放至各部门及各生产单位。

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

第十二条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
(一)不满足国家或地方污染排放标准要求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制定并实施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加以控制,以达到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其它的重要环境因素,考虑有无改进的可能或需求,可制定相应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加以改善。

(三)对已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加以改善的重要环境因素,必要时应制定相应的运行控制制度(包括应急制度)对相关的活动或运行制度给予控制。

(四)对未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重要环境因素必须制定相应的运行控制制度,对相关的运行活动加以控制。

第十三条为保持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有效控制,安健环部组织各厂需定期(一般为一年一次)对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重新进行评审,需要时应予以更新。

(一)各厂及安健环部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检查,建立《重要环境因素检查表》。

(二)当发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识别与评价:
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较大变更时;
2.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时;
3.生产资质变更、生产规模扩大以及新增项目时;
4.顾客或其他相关方有特殊要求时;
5.内、外部审核发现环境因素遗漏时;
6.发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后。

第四章检查与考核
第十四条各部门及各单位根据本制度要求,落实相关工作。

第十五条公司安健环部对各单位执行本制度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制度由公司安健环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制度自二〇一五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附件:
1.流程图
2.WHNYLM/ZD-056-JL01环境因素调查表
3.WHNYLM/ZD-056-JL02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
4.WHNYLM/ZD-056-JL03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5.WHNYLM/ZD-056-JL04重要环境因素检查表
6.环境影响评分基准表
附件1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流程图
附件2
环境因素调查表
单位:编号: WHNYLM/ZD-056-JL01
附件3
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
单位: 编号:WHNYLM/ZD-056-JL02
附件4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单位: 编号: WHNYLM/ZD-056-JL03
编制/日期:
审批/日期:附件5
重要环境因素检查表
审批人:检查人:制表人:保存期限:附件6
环境影响评分基准表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说明:m=m 1×m 2×m 3,n=n 1+n 2+n 3,A---重要环境因素,B---不定环境因素,C---次要环境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