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docx

合集下载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Word版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Word版

附录X安徽省儿童医院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表1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资源配置)表2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工作负荷)表3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治疗质量)表4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工作效率)表5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患者负担)表6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资产运营)表7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科研成果)表8 2013年15种住院重点疾病质量检测统计表表9 2014年上半年15种住院重点疾病质量检测统计表表10 2013年住院重点手术质量检测统计表表11 2014年上半年住院重点手术质量检测统计表表12 2013年麻醉总例数表13 2014年上半年麻醉总例数表14 2013年麻醉科实施镇痛治疗例数表15 2014年上半年麻醉科实施镇痛治疗例数表16 2013年麻醉科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表17 2014年上半年麻醉科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表18 2013年麻醉复苏管理例数表19 2014上半年年麻醉复苏管理例数表20 2013年麻醉非预期相关事件例数表21 2014年上半年麻醉非预期相关事件例数表22 2012年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表23 2013年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表24 择期手术后并发症统计一览表表25 重症医学(ICU)质量检测指标表26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表27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检测指标表1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资源配置)表2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工作负荷)表3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治疗质量)表4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工作效率)表5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患者负担)6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资产运营)表7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科研成果)表8 2013年15种住院重点疾病质量检测统计表* 两周和一月内再住院例数指那些出院后两周和一个月以内因相同诊断再次住院的病例。

表9 2014年上半年15种住院重点疾病质量检测统计表* 两周和一月内再住院例数指那些出院后两周和一个月以内因相同诊断再次住院的病例。

三级医院评审至运行基本检测指标表

三级医院评审至运行基本检测指标表

抢救次数-成功次数 >0
出院患者住院天数/出院患者人数
出院患者天数、出院患者人数、 平均住院日
出院患者住院天数/出院患者人数
实际占用床日数(即现有人数)/ 平均住院开放床日数(=每天床日
数累计/月天数)
实际占用床日数(即现有人数) 、每天床日数累计、月天数
实际占用床日数(即现有人数)/ 平均住院开放床日数(=每天床日
自动出院人次(无法计算)、
住院
出院患者手术例数
人次、台次
住院
术后死亡人次
人次
住院
危重抢救人次
抢救次数
住院
危重病人抢救后死亡病人数
抢救次数-成功次数 >0
计算公式
数据来源 备注
抢救次数-成功次数 >0
治疗质量
工作效率
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 急诊科危重抢救死亡例数
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床位使用率
理)
门诊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
指标定义与解释
指标项
门诊就诊人次(挂号已就诊)
人次
门诊
人次
门诊
门诊急诊就诊人次
人次
门诊
留观人数统计
人次
住院
入院总人次
人次
住院
出院总人次
人次
住院
出院患都总住院天数天数(算前不算后) Nhomakorabea住院
出院患者手术例数
人次、台次
门诊
门诊患者手术例数
人次、台次
住院
出院死亡人数
死亡人数
住院
自动出院例数
床位周转次数
患者负担
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平均每诊 疗人次医疗费)
每门诊其中药费(元)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标准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标准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标准指标一、解读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

二、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职业健康体检人次。

4.职业病诊断人次。

(三)诊疗质量1.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2.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3.急诊室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4.诊断质量指标。

5.治疗质量指标。

(四)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三年)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第二节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一、解读为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是以重返率、死亡率、安全指标三类结果质量为重点(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二)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医院运行指标分析模板

医院运行指标分析模板

医院运行指标分析模板一、前言医院的运行状况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一系列运行指标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医院的运营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改进空间,为管理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本模板旨在为医院管理人员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医院运行指标分析框架。

二、医疗服务量指标(一)门诊人次统计一定时期内医院门诊的就诊人数,反映医院门诊服务的规模和需求。

(二)住院人次记录同期内住院患者的数量,体现医院住院服务的利用情况。

(三)手术例数包括各类手术的总数,区分不同手术的级别和类型,评估医院的手术能力和技术水平。

(四)急诊人次反映医院急诊部门的工作量和应对紧急医疗情况的能力。

三、医疗服务质量指标(一)治愈率治愈患者人数与出院患者总数的比率,是衡量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二)好转率病情好转的患者人数占出院患者总数的比例,体现治疗的有效性。

(三)病死率死亡患者人数与出院患者总数的比值,反映医院对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

(四)医疗事故发生率统计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医疗事故数量,评估医院的医疗安全状况。

(五)患者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包括医疗技术、服务态度、就医环境等方面。

四、医疗资源利用指标(一)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病床数与开放病床数的比率,反映病床的利用效率。

(二)病床周转次数一定时期内每张病床的平均使用次数,体现病床的流转速度。

(三)平均住院日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平均住院天数,过长的平均住院日可能意味着医疗效率低下。

(四)门诊次均费用门诊患者每次就诊的平均费用,监测医疗费用的合理性。

(五)住院次均费用住院患者每次住院的平均费用,控制医疗成本。

五、人力资源指标(一)医护人员数量统计医生、护士的总数,以及各类专业人员的比例。

(二)医护比医生与护士的人数比例,合理的医护比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三)员工离职率一定时期内离职员工人数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反映医院的人才稳定性。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1.资源配置(季报)
2.工作负荷(月报/年报)
2。

治疗质量(月报)
4、工作效率(月报)
4、患者负担(月报) (1)门诊
(2)住院
6.资产运营
7、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
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1.住院重点疾病(16个病种)(季报/年报)
2.住院重点手术(15类手术)(季报/年报)
3、麻醉(季报/年报)
4。

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季报/年报) (1)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2)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3)择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单病种质量指标(季报/年报) ICU质量监测指标(季报/年报)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季报/年报) (一)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季报/年报)。

第一节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第一节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第一节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是指对医院全面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一系列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医院的运行状态,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介绍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的分类和具体内容。

一、门诊监测指标门诊监测指标主要包括门诊人次、门诊收入和门诊药品费用三个方面。

1.门诊人次门诊人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到医院的门诊就诊人数。

通过监测门诊人次可以了解医院的就诊流量,为医院疾病防控、资源配置和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2.门诊收入门诊收入是指医院通过门诊就诊所获得的收入。

通过监测门诊收入可以了解医院的经济状况和运营效益,并作为医院经济决策的依据。

3.门诊药品费用门诊药品费用是指患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所消耗的药品费用。

通过监测门诊药品费用可以了解医院的药品消耗情况,为药品采购和使用管理提供依据。

二、住院监测指标住院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住院人次、住院收入、住院病床使用率和住院费用四个方面。

住院人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住院治疗的人数。

通过监测住院人次可以了解医院的住院流量,为医院病床安排和人员配备提供依据。

2.住院收入住院收入是指医院通过住院治疗所获得的收入。

通过监测住院收入可以了解医院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效益,并作为医院经济管理和投入决策的依据。

3.住院病床使用率住院病床使用率是指住院床位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情况。

通过监测住院病床使用率可以了解医院床位的合理利用情况,为医院病床管理和优化布局提供参考。

4.住院费用住院费用是指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

通过监测住院费用可以了解患者住院治疗的经济负担情况,为医院费用管理和费用核算提供依据。

三、手术监测指标手术监测指标主要包括手术例数、手术人次、手术室利用率和手术安全指标四个方面。

1.手术例数手术例数是指医院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手术数量。

通过监测手术例数可以了解医院手术量,为手术室资源配置和手术管理提供依据。

手术人次是指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是指对医院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一系列指标和参数,用于全面了解医院的经营、管理以及服务质量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从而提供参考依据和参考数据,以保证医院的运营秩序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介绍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一、财务运行指标医院财务运行指标主要用来评估医院经济效益和经济管理水平,包括:1.营业收入:反映医院业务规模的大小和经济实力。

2.医疗技术服务收入:反映医院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和临床实力。

3.药品收入:反映药品管理和药品质量控制情况。

4.成本费用:包括药品成本、人工成本等,反映医院经济效益和成本控制情况。

5.利润率:反映医院经济效益水平的指标。

6.现金流量:反映医院资金流动情况。

二、患者满意度指标患者满意度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1.平均等待时间:包括挂号等待时间、门诊等待时间等。

2.医疗服务态度:包括医生诊疗态度、护士护理态度等。

3.诊疗效果:包括治疗效果、康复情况等。

4.医疗安全:包括手术安全、药物安全等。

5.环境舒适度:包括医院硬件设施、卫生条件等。

三、人员管理指标医院人员管理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医院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包括:1.平均医疗人员编制:反映医院医疗人员配置情况。

2.员工离职率:反映医院人员流动情况和员工满意度。

3.员工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对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的满意程度。

4.员工培训情况:反映医院对员工培训和发展的关注程度。

四、病案管理指标病案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1.病案质量:包括病案完整性、正确性等。

2.病案编码准确率:反映医院病案编码水平。

3.病案归档及查询速度:反映医院病案管理的效率。

4.病案存档率:反映医院病案管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科研与教学指标科研与教学是医院的重要职责之一,包括:1.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反映医院科研水平和科研管理情况。

2.科研成果转化率:反映医院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标准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标准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标准指标一、解读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

二、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职业健康体检人次。

4.职业病诊断人次。

(三)诊疗质量1.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2.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3.急诊室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4.诊断质量指标。

5.治疗质量指标。

(四)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三年)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第二节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一、解读为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是以重返率、死亡率、安全指标三类结果质量为重点(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二)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一级综合医院运行日常监测指标

一级综合医院运行日常监测指标

一级综合医院运行日常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士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质量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7.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8.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三)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四)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五)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 固定资产总值。

5. 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6.人员费用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二、合理用药监测指标(一)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20种1.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 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2.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 个品规。

3.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 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 个品规。

4.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 个品规。

5.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 个品规。

6.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 个品种。

本监测指标所指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不包括抗结核病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不包括抗皮肤感染药、眼科抗感染药等外用品规。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分析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分析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分析2009-2012年保山市人民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的相关分析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资源配置2011年末,我院实际开放床位数1200张,比2009年增加700个床位,核定床位数增加300个,ICU床位数增加15个,急诊留观床位数减少1个。

全院卫生技术人员数为1283人,比2009年增长30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增加293人(医师增加29人,护理人员增加164人,医技人员增加73人)。

年份床位数2009 2010 2011类别实际开放床位500 1200 1200数核定床位数400 780 780ICU床位数25 25 40CCU床位数11 11 11特需床位数7 7 7急诊留观床位9 9 8数图表1-1 床位数图表 2-1 员工数2009-2011年保山市人民医院资源配置200400600800100012001400医院员工数卫生技术人员医师护理人员医技人员200920102011图表 2-2 员工数29046911629854514731963318920040060080010001200人数200920102011年份2009-2011年保山市人民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数医技人员护理人员医师图表 2-3 卫生技术人员数二、 工作负荷2012年末,年门诊人次312927人次,比2009年增加34285人次;健康体检人次达4139人次,比2009年增加959人次;年急诊人次达9843人次,比2009年减少1647人次;急诊留观人次达225人次,比2009年增加12人次。

年住院患者入院2012年达39218例,同比增长2530例;出院例数达38910例;同比增长2075例;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达398599天,同比下降28155天。

年住院手术例数2012年达7831例,比2009年增加2767例。

年份人次/年 类别 2009 2010 2011 2012 门诊278643 288514 332816 312927 健康体检 3180 4428 2697 4139 急诊 11490 12093 13214 9843 留观213268278225图表 3-1 工作负荷2009-2012年保山市人民医院门诊人次及增长速度2500002600002700002800002900003000003100003200003300003400002009201020112012年份人次/年-0.1-0.050.050.10.150.2%门诊比上年增长图表 3-2 年门诊人次2009-2012年保山市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人次及增长速度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2009201020112012年份人次/年-0.6-0.4-0.20.20.40.6%健康体检环比增长率图表 3-3 健康体检人次2009-2012年保山市人民医院急诊人次及增长速度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2009201020112012年份人次/年-0.3-0.25-0.2-0.15-0.1-0.0500.050.10.15%急诊环比增长率图表 3-4 急诊人次年份例数类别2009 2010 2011 2012 年住院患者入院 22886 31480 36688 39218 出院例数22672 31259 36835 38910 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251154365310426754398599图表 4-1 工作负荷2009-2012年保山市人民医院年住院患者入院及增长速度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2009201020112012年份例数0.050.10.150.20.250.30.350.4%年住院患者入院环比增长率图表 4-2 年住院患者入院2009-2012年保山市人民医院出院例数及增长速度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2009201020112012年份例数0.050.10.150.20.250.30.350.4%出院例数环比增长率图表 4-3 出院例数2009-2012年保山市人民医院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及增长速度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4500002009201020112012年份天数-0.100.10.20.30.40.5%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环比增长率图表 4-4 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年住院手术例数5064707182397831图表 5-1 年住院手术例数2009-2012年保山市人民医院年住院手术例数5064707182397831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2009201020112012年份例数年住院手术例数图表 5-2 年住院手术例数三、 治疗质量2012年末,保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死亡例数149例,同比下降99例;住院手术例数达7831例,其中死亡例数有9例,环比下降35.71%;住院危重抢救例数为7104例,其中死亡例数为128例,环比下降48.39%;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为412例,无一例死亡。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质量。

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4.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

5.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

6.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7.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8.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9.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10.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三)工作效率。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四)患者负担。

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五)资产运营。

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六)科教成果(评审前五年)。

1.协助与参加过国家与省级科研部门的大型科研调查活动(可选)。

2.完成培训社区及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数。

医院运行基本数据和医疗质量安全监测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数据和医疗质量安全监测指标
2、评审中心对数据严格保密,不擅自公开 . 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 10
大纲
一、概述 二、医院运行基本数据 三、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
. 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 11
医院基本运行数据
1、监测医院基本运行情况 2、用于基本标准得分计算和核对
. 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 12
(一)统计口径界定
• 医院感染监控指标统计全院的情况,ICU质量管理指标仅统计 ICU的情况
. 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 24
(二)单病种质量指标
1、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4,I21.9) 2、心力衰竭(ICD-10 I50) 3、肺炎-住院 成人(ICD-10 J13-J15,J18) 4、脑梗死(ICD-10 I63) 5、髋关节置换术(ICD 9-CM-3 81.51-52)、膝关节置换
监测指标: 1、急诊高危病人在绿色通道的平均停留时间=80 小时
. 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 32
(四)合理使用抗菌药质量管理指标
1、每百张门诊处方的抗生素处方数和注射剂处方数 • 有条件的医院可提供全部门诊处方中抗生素处方数的比例 • 或者可以提供2010年上半年历次抽查的平均值 • 现场评审时进行抽查
7、高值耗材(表4) 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经多方征求专家意见,暂定范围为: (1)植入性材料(无论金额) (2)500元以上的非植入性耗材
8、药品出库金额(表4) (1)基本药品指国家基本药品目录里的药品(307种),不是上海市医保范 围内药品 . 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 15
8、项目、基金和成果
2评审中心对数据严格保密不擅自公开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一概述二医院运行基本数据三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医院基本运行数据1监测医院基本运行情况2用于基本标准得分计算和核对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一统计口径界定1人力指标表11均指医院正式员工包括在编和非在编人员但不包括外包服务人员不包括退休返聘人员2医师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均不包括已经彻底转岗从事行政等其他工作的人数3病理科等的医师均统计为医师而非医技人员2床位指标表11实际开放床位数指核定床位固定加床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3门急诊工作量表21门诊人次不包括健康体检人次4预约门诊表21是卫生部重点强调的指标2尚属新政本次统计时间段为2010年46月份5住院工作效率表21均按实际开放床位数计算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6医保费用表41医保病人指上海医保病人不包括新农合2医保病人自费项目和自费药品不是指医保病人的所有自付费用而是指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的项目和药品的费用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经多方征求专家意见暂定范围为

医院日常运行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医院日常运行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医院日常运行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指标体系,对医院运行质量和患者安全进行监测和评估。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医院日常运行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的相关内容。

监测指标的分类医院日常运行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医疗质量1.门急诊患者满意度评估:通过问卷、电话等方式对门急诊患者的就医体验、医生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

2.住院患者满意度评估:通过问卷、电话等方式对住院患者的就医体验、护理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

3.疾病诊疗规范执行情况:对医院临床部门的疾病诊疗规范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如抗生素使用管理、手术并发症等。

4.医疗错误事件报告次数:对医疗错误事件进行监测和报告,以便及时改进管理措施。

二、医疗安全1.医疗器械使用和管理情况:对医疗器械的购买、使用、维修等方面进行监测,以保证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医院手卫生合格率:对医院手卫生合格率进行监测,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3.医院环境卫生情况:对医院环境卫生情况进行监测,保证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三、其他方面1.医疗资源利用率:对医疗资源利用率进行监测,如医疗设备利用率、手术室利用率等。

2.医院科研创新成果产出情况:对医院科研创新成果产出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指标的评价方法监测指标的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指通过定量化的指标来评估医院运行质量和患者安全。

例如,通过门急诊患者满意度调查的结果,以满意度得分作为评估指标,划分五个等级,0-60为不满意,60-80为一般,80-90为比较满意,90-100为非常满意。

通过对患者满意度的定量评估,可以反映医院在患者服务方面的质量。

二、比较评价比较评价是指通过对医院内部或与外部医院进行对比分析来评估医院运行质量和患者安全。

例如,通过对同一地区其他医院的门急诊患者满意度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可以评估出医院的竞争力,以及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附录X安徽省儿童医院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表1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资源配置)表2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工作负荷)表3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治疗质量)表4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工作效率)表5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患者负担)表6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资产运营)表7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科研成果)表8 2013年15种住院重点疾病质量检测统计表表9 2014年上半年15种住院重点疾病质量检测统计表表10 2013年住院重点手术质量检测统计表表11 2014年上半年住院重点手术质量检测统计表表12 2013年麻醉总例数表13 2014年上半年麻醉总例数表14 2013年麻醉科实施镇痛治疗例数表15 2014年上半年麻醉科实施镇痛治疗例数表16 2013年麻醉科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表17 2014年上半年麻醉科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表18 2013年麻醉复苏管理例数表19 2014上半年年麻醉复苏管理例数表20 2013年麻醉非预期相关事件例数表21 2014年上半年麻醉非预期相关事件例数表22 2012年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表23 2013年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表24 择期手术后并发症统计一览表表25 重症医学(ICU)质量检测指标表26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表27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检测指标表1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资源配置)表2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工作负荷)表3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治疗质量)表4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工作效率)表5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患者负担)6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资产运营)表7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科研成果)表8 2013年15种住院重点疾病质量检测统计表* 两周和一月内再住院例数指那些出院后两周和一个月以内因相同诊断再次住院的病例。

表9 2014年上半年15种住院重点疾病质量检测统计表* 两周和一月内再住院例数指那些出院后两周和一个月以内因相同诊断再次住院的病例。

医院的运行指标分析报告1.doc

医院的运行指标分析报告1.doc

长治市郊区人民医院2015年质量与安全主要监测指标分析报告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与实施细则(2012)版》与三好一满意的要求,我院于2015年逐步实现医院各科室联网,建立了质量与安全指标监测体系。

通过一年的运行监测均达到了年初制定的目标,具体总结分析如下。

一、重要指标的监测结果分析(一)出院患者住院日1、2015年平均住院日为9.7天,其中,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分别是9.3天、10天、9.8天、9.7天。

2、原因分析:医院总体上将平均住院日控制在10天以内已达标。

影响我院平均住院日的主要科室为中医科(达14天左右)、消化内科(达13天左右)、呼吸内科(达12天左右),因中医科住院患者大部分40%以上为肝病患者,恢复期较长;消化内科病人多为慢性病患者,恢复期较长;呼吸内科多为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治疗效果短期不明显。

3、建议:1)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对于恢复期患者可转往下一级医院进行康复。

2)住院诊疗期间,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确保诊疗的及时性;3)完善规范化诊疗制度并严格执行;4)规范诊疗行为,积极开展临床路径模式。

5)加大管理与考核力度,给每个科室下达明确考核目标,每月考核,每季汇总,直接与绩效挂钩。

(二)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2015年度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平均为%,符合低于45%的指标要求。

其中,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分别是37.8%、37.86%、38.58%均低于≤45%的要求。

39.59%、(三)、住院单病种管理2015年按照质量分析评价标准,医务科对每季度纳入单病种管理的病种数、每个病种的质量控制规范、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费用构成等做了综合的评价分析,汇总结果如下:1、2015年纳入单病种管理情况汇总注:包括阑尾切除术17例;腹股沟疝16例;剖宫产54例;经腹子宫次全切1例。

2、质量控制情况1)急性心肌梗塞(1)全部病人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2)病人未实施床旁左心室功能评价;(3)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全部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4)全部病人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5)全部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6)全部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7)全部病人接受血脂评价与管理:饮食控制、检验、调脂和危险因素控制。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1.资源配置(季报)
2.工作负荷(月报/年报)
2.治疗质量(月报)
4.工作效率(月报)
4.患者负担(月报) (1)门诊
(2)住院
6.资产运营
7.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
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1.住院重点疾病(16个病种)(季报/年报)
2.住院重点手术(15类手术)(季报/年报)
3.麻醉(季报/年报)
4.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季报/年报)(1)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2)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3)择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
(5)输血输液反应
(6)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
(7)医源性气胸发生率
单病种质量指标(季报/年报)ICU质量监测指标(季报/年报)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季报/年报)(一)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季报/年报)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一、解读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

二、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职业健康体检人次。

4.职业病诊断人次。

(三)诊疗质量1.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2.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3.急诊室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4.诊断质量指标。

5.治疗质量指标。

(四)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 / 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 / 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三年)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收录论文数/ 每百张开放床位。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 每百张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 每百张开放床位。

第二节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一、解读为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是以重返率、死亡率、安全指标三类结果质量为重点(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 2 周与 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二)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 10 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以下每一项目与数据指标可通过住院病历首页采集,现分别作简要说明。

二、监测指标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 1 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解读】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种病种期内总例数、死亡例数、15 日内再住院率、 31 日内再住院率等监测指标,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分母:年龄≥ 18岁的全部因某疾病出院总例数。

分子(符合分母的标准,且符合以下一项者):①某病种的“死亡”出院患者;②属于同一疾病出院后 2 周与 1 月内再住院患者。

有以下八种重点疾病及ICD 10编码:(一)矽肺ICD 10:(二)尘肺待诊ICD 10:(三)煤工尘肺ICD 10:(四)职业性噪声聋ICD 10:(五)职业性苯中毒ICD 10:T(六)职业性铅中毒ICD 10:T(七)职业性汞中毒ICD 10:T(八)职业性外照射慢性放射病ICD 10:T第三节单病种质量指标一、概述病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可以进行纵向(医院内部)和横向(医院之间)比较,采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某些医疗质量指征是具有统计学特性的指标,可用来进行质量管理评价。

病种的选择原则:根据我国职业病人群发病和患病情况、危害程度,对医疗资源消耗情况。

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常见与多发疾病的诊疗过程(核心)质量。

可以用作考核医院总体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管理状况。

病种过程质量指标的选择:以国内、外权威的指南为依托,专家具有共识。

级指标为重点的核心质量为指标。

选择具有循证医学结论——经多中心、大样本论证推荐的 1 类 A、 B参考国际上目前在使用的核心质量指标。

邀请本专业权威专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讨论,并在医院实地临床试用与验证。

实施单病种过程质量监控目的:对疾病诊疗进行过程质量控制。

是反映出全院在医疗质量管理整体能力与层次的一个重要的新途径。

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医疗质量的变化趋势。

在医院评审中是评价医疗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途径。

是医院提高医疗技术、进行持续改进的方法。

是评价医师诊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及其合理性的方式之一。

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 年版)》的模式,根据卫生部发布的相关的指南与临床路径,以国际上相关职业病诊疗指南等文献,将以下住院治疗的五种职业病病种作为质控管理(试行)。

二、监测指标解读(一)矽肺病(ICD10:)。

1.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矽肺病(ICD-10 :)2.诊断依据:根据《 GBZ70-2009 尘肺病诊断标准》( 1)可靠的生产性粉尘矽尘接触史( 2)以 X 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3)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健康监护资料,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 4)排除其它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诊断3.标准住院日为 40 天。

4.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 尘肺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5.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沉;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高千伏胸片、心电图、肺功能、腹部超声;(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痰培养 ; 影像学检查(CT或 MRI);指端血氧饱和度、免疫功能检查;肺癌四项;凝血四项。

6.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据“急性期病因治疗、慢性期康复治疗”的原则。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的情况、全身状况采取个性化的综合治疗。

(1)纤维支气管镜肺段灌洗治疗或全肺灌洗治疗。

(2)肺康复治疗。

(3)抗感染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抗菌治疗。

(4)对症支持治疗。

可选用解痉、平喘、抗纤维化治疗的药物,适当选用调节免疫药物、改善血液循环类药物作为辅助用药。

(5)抗肺纤维化治疗。

可选用抗纤维化药物。

(6)中医中药治疗,针灸理疗、穴位注射、中医中药辨证治疗7.出院标准。

1.主诉胸闷憋气症状好转,呼吸系统各项指标好转。

2.康复治疗满 1 疗程。

3.肺灌洗治疗结束。

( 二 ) 、职业性噪声聋(ICD-10 :)。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而出现的进行性感音性听力损失,双耳对称,早期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逐渐累及语频,听力损失程度与接触噪声的时间、强度及噪声作业工龄等密切相关。

1.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ICD-10 :)。

2.诊断依据。

根据 GBZ49-2014《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确定为职业性噪声聋。

3.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 GBZ49-2014《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详细询问病史和职业史,尽早诊断、治疗。

(1)一般治疗 : 适当休息并治疗相关疾病 , 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

(3)神经营养类药物。

(4)其他治疗 , 如混合氧、高压氧等治疗。

(5)中医、中药治疗4.标准住院日为 40 天。

5.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 :职业性噪声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6.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胸片、心电图;纯音听阈测试。

(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血清病毒学检测; 声阻抗检查:包括鼓室压曲线和镫骨肌反射;耳蜗电图;听性脑干反应,40Hz 相关电位(或多频MRI);语言测听。

稳态诱发电位); 耳声发射检测(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或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前庭功能的相关测试;影像学检查(CT或7.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纯音听阈受损程度、并发症的情况、全身状况采取个性化的综合治疗。

(1)静脉或口服药物治疗。

改善血液循环类、神经营养药物药物:根据患者纯音听阈严重程度及全身状况选择用药。

(2)可选用高压氧治疗。

(3)对症处理。

(4)针灸理疗、穴位注射、中医辨证治疗8.出院标准(1)主诉听力好转。

(2)综合治疗满 1 疗程(三)职业性慢性铅中毒(ICD10:T)。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由于长期接触铅烟或铅尘所致的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诊断标准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由于接触铅烟或铅尘所致的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参照国家职业性铅中毒诊断标准(GBZ37-2002), 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及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为主的临床表现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参考作业环境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2、入院标准(1)有职业性铅接触史,血铅、尿铅增高,需驱铅治疗者。

(2)职业性铅中毒患者定期康复治疗。

3、住院时间( 1)职业性轻、中度铅中毒住院时间一般不超过40 天。

( 2)重度住院时间一般不超过 2 个月。

4、临床检查( 1)一般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血生化、血铅、尿铅、尿δ- 氨基 -r- 酮戊酸、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EP) 、尿 ?2 微球蛋白、红细胞锌原卟啉(ZPP) 、血型、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肌电图等检查。

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分析、心电图检查、肝胆肾超声检查。

( 2)选择性检查心脏及周围血管多普勒、脑电图、颅脑CT、骨髓细胞学检查等。

5、临床西医治疗( 1)轻度、中度铅中毒治疗①一般疗法:适当休息,给予合理营养、维生素 B 族和维生素 C 族等。

增加膳食钙、铁、锌、铜等的摄入。

②驱铅治疗:依地酸钙(EDTA) 、二巯丁二钠 (DMSA)等 , 依地酸钙钠加入10%葡萄糖液250-500ml 静脉滴注,每日一次,3-4 天为一疗程。

③对症与支持疗法:10%葡萄糖酸钙、阿托品,口服钙剂及维生素C、微量元素。

有抽搐发作时,给予安定或鲁米那等药物控制抽搐。

有颅内压增高情况,注意脱水治疗,改善脑组织供氧。

可以应用纳洛酮、钙拮抗剂等药物。

④活血化淤:银杏制剂、丹参、丹参酮等活血化淤药。

酌情应用。

⑤周围神经病变:维生素B1、 B6、 B12, ATP、辅酶 A,神经生长因子等。

同时给运动康复治疗。

⑥铅性贫血治疗:铁剂和维生素B12 等治疗纠正贫血。

⑦如合并肾脏损害、肝脏损害、高血压等情况应给予积极治疗,治疗原则同原发病。

⑧清除氧自由基: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清除氧自由基。

6、中医辩证治疗(1. 针灸、红外线、穴位敷贴、耳穴压豆治疗等。

(2)中药熏洗。

(3)拔火罐。

(4)药物治疗。

7、康复治疗(1)神经系统康复治疗。

(2)心理康复治疗。

8、出院标准(1)尿铅、血铅检查在正常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